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 (1)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 (1)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 (1)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 (1)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情况

1.你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吗?

答: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什么是地震?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影响范围较小发生较少,约占全球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4.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构造地震。地壳与地幔的最上层共同形成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直到地表,引起地表震动,造成地震。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感觉不到。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

5.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面波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6.什么叫震源? 什么叫震中? 什么叫震中距?

答:地球内部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7.什么叫震源深度?

答: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

8.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的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

9.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答: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10.什么是地震烈度?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

11.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答: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在太平洋周围,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12.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4?级以上地震

3800余次;其中,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 8级以上地震9次。

13.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5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新疆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14.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严重?

答: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不是灾害,但当它达到一定强度,发生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对它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地震越强,人口越密,抗御能力越低,灾害越重。我国恰恰在以上三方面都十分不利。首先,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而且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几至几十千米。其次,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台湾、四川、云南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十分惨重。第三,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镇,建筑物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抗御地震的能力低。所以,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20世纪内,我国已有50多万人死于地震,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

15.什么是地震的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16.什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

答: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等。

17.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答:海啸是一种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

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从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来看,远洋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但我国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由近海地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18.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三要素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19.地震能预报吗?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

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20.你知道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吗?

答:面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的行为,1998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具体规定主要是: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

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北京市的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地震工作的机构,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提出地震预报意见,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

21.什么是地震谣传?

答: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

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

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

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22.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23.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24.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观测地震的微观前兆须使用前兆观测仪器,如观测和记录地壳形变的仪器有倾斜仪、自记水管仪、伸缩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观测和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有磁变仪、核旋仪、地磁经纬仪等。观测地电、地应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质成分及其他微观前兆现象,也都有相应的仪器。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25.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26.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27.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

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28.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29.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30.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答: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31.地光有什么特点?

答: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我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

的。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

32.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答: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什么是地震力?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惯性力,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就是惯性力的作用。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

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33.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地震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34.什么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答:选择建筑场地,须考虑房屋所在地段地下比较深的土层组成情况、地基土壤的软硬、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浅等。以下场地是不利于抗震的:

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饱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古河道、旧池塘和河滩地;

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田的台地等。

35.如何加固已建房屋?

答:常用的一些简单加固方法有:

墙体的加固。墙体有两种,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加固的方法有拆砖补缝、钢筋拉固、附墙加固等。

楼房和房屋顶盖的加固。一般采用水泥砂浆重新填实、配筋加厚的方法。建筑物突出部位的加固。如对烟囱女儿墙、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部位,采取适当措施设置竖向拉条,拆除不必要的附属物。36.城镇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答:处于高大建(构)筑物或其他高悬物下:高楼、高烟囱、水塔、高大广告牌等,震时容易倒塌威胁房屋安全;

高压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震时电器短路等容易起火,常危及住房和人身安全;

危险品生产地或仓库附近:如果震时工厂受损引起毒气泄露、燃气爆炸等事故,会危及住房。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发生6.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次,其中有感地震约()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度设防。

2017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2017 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2017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A 2002年6月29日B。2001年6月30日 C。2002 年 6 月19 日D。2003 年 6 月29 日 2、在《科普法》中被称为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是()组织。 A。科协B。科技局C。农技协D。教育局 3、发展基础科普设施。在一些市(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以()的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A。流动博物馆B。流动科技馆C。活动博物馆D。活

动科技馆 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全民素质B。公民素质C。公民修养D。全民修养 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到2020 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 A 20世纪末B。2010年C。21世纪初D。当时 6、蜂蜜用哪种水冲泡更好 A。热水B。温水C。凉水D。冰水 7、目前油脂行业最先进且安全的制油工艺是 A。压榨B。粉碎C。浸出D。吸附

8下面哪一对数是孪生素数(A o 2和3 Bo 11和13 C。 1 和3 D。17和 9、被誉为最美的数学公式是(A。海伦公式B。欧拉公式C。面积计算公式D。韦达定理 10、解析几何的奠基人。同时提出物质和运动不灭原 理,发现光的折射定律的是(A。欧几里得B。费马C。笛 卡儿D。牛顿 11 、1941 年,中国华罗庚著()是20 世纪数论经典著作 A。堆垒素数论B。代数拓朴学C。数学原理D。黄金分割 12、下列哪类食物为酸性食物 A。大白菜B。牛奶C。鸡蛋D。茶叶 13、关于物质的“分子”,请问您认为下列哪个说法 最正确(A。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特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讲座,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帮助大家了解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及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破坏性地震则100多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数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南部发生6.3级地震, 约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2010人遇难失踪;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地震,74698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并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还有前几天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截至5月10日,至少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能像地震一样,瞬间夺走数万人、数十万人的生命,瞬间将人类的城市移为平地,因此地震又被称作是群灾之首,在过去的500年里,全世界有800多万人死于地震,还有数千万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地方经济被摧毁。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在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的今天,如何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和了解地震基本知识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很多地震灾害的实践表明,具有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意识的群众,在地震中的行为选择,大多具有理智性和科学性,往往能获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效果;而没有地震知识和无防震意识的民众,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或惊慌失措,导致不应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平时就学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就可以避免地震时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 篇一: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复习题科学技术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复习题(科学技术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科学的目的是世界,技术的目的世界。 A、改造认识 B、认识改造 C、征服创造 D、创造征服 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A、现代科学技术 B、科学方法 C、科学理论 D、科学论证 3、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最科学的方法。 A、科学思想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唯物辩证法 4、是全部技术政策中最重要的问题。 A、人才 B、市场 C、经济 D、技术 5、是科学进步的物质基础。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经济政策 D、社会制度 6、邓小平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三个著名论断。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教兴国战略 D、经济与生产的关系 7、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他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提出实施战备。

A、科教兴国 B、改革开放 C、科技强国 D、可持续发展 8、“可持续发展”就社会发展观而言,主张分配。 A、按需B、按劳C、公平D、合理9、,是年5月6日颁布的。 A、1992 B、1995 C、1997 D、1999 10、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年12月5日下发的,从13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科普工作的意义及措施。 A、1990 B、1992 C、1994 D、1996 11、于年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A、1978 B、1982 C、1993 D、1995 12、近代科学技术时期是从16世纪到世纪。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现代科学技术诞生于。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1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特征是。 A、真实性 B、客观性 C、实用性 D、可靠性 15、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的是。 A、维萨里 B、哥白尼 C、塞尔维特 D、哈维 16、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A、199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17、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我国第一艘实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 A、20世纪80年代 1998年11月20日 B、1970年4月24日 1998

2017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附3 2017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单位:姓名: 电话:分数: 一、单选题(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 A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年6月29日年6月30日 年6月19日年6月29日 2、在《科普法》中被称为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是(A )组织。 A.科协 B.科技局 C.农技协 D.教育局 3、发展基础科普设施。在一些市(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以( B )的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A.流动博物馆 B.流动科技馆 C.活动博物馆 D.活动科技馆 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B )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全民素质 B.公民素质 C.公民修养 D.全民修养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C)的水平。 世纪末年世纪初D.当时 6、蜂蜜用哪种水冲泡更好(B) A.热水 B.温水 C.凉水 D.冰水

7、目前油脂行业最先进且安全的制油工艺是( A )A.压榨B.粉碎C.浸出D.吸附 8、下面哪一对数是孪生素数( B ) 和3和13和3和13 9、被誉为最美的数学公式是( B ) A.海伦公式 B.欧拉公式 C.面积计算公式 D.韦达定理10、被称为森林医生的是( A ) A.啄木鸟 B.喜鹊 C.野猫 D.光照 11、1941年,中国华罗庚著(A)是20世纪数论经典著作A.堆垒素数论B.代数拓朴学C.数学原理D.黄金分割12、下列食物中,绿色食品是(B ) A.香肠 B.猕猴桃 C.肉松 D.火腿 13、关于物质的“分子”,请问您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正确( A ) A.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B.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C.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不知道 14、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B )A.洗衣粉B.蒸馏水 C.酸奶 D.精制碘盐 15、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C )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 试纸浸液后过一会儿观察 D.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涂于pH试纸上,马上观察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2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一、我们的地球 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二、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从而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在震源处岩层发生快速破裂产生弹性波,并向四处传播,这种弹性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可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在地震时,我们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或者是左右晃动,这都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结果,就像在水中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称为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在一般情况下,距离震中越远,震动就越弱,但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并不是震中所在地,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的一些地方,这里常称为宏观震中。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都是用来说明地震强弱程度的,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震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大小,它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弱震是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震带: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最新2017首届青少年网络科普知识竞赛试题通用

最新2017首届青少年网络科普知识竞赛 试题通用 1、人工合成胰岛素可治疗下列哪种疾病?单选 题(2分) A 冠心病 B 高血压 C 糖尿病 D 高血脂 2、“1、2、 3、 4、5”这是什么数列?单选题(2 分) A 递增数列 B 递减数列 C 摆动数列 D 无规律的数列 3、油松树的叶形是?单选题(2分) A 针形 B 披针形 C 带形 D 卵形 4、夏天吃的雪糕为什么看起来会冒气?单选题(2 分) A 雪糕的热效应

B 水汽遇冷液化 C 冰晶遇热汽化 D 雪糕在散热 5、父亲的基因是通过什么细胞实现遗传的?单选题 (2分) A 卵细胞 B 精细胞 C 合成细胞 D 艺术细胞 6、负责搜寻食物的蚂蚁是?单选题(2分) A 雄蚁 B 工蚁 C 兵蚁 D 蚁后 7、我国气象学上对“高温”的温度限定是?单选题 (2分) A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 B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0℃ C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28℃ D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40℃ 8、当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这两个角便互 为?单选题(2分)

A 补角 B 犄角 C 直角 D 余角 9、人粪便的气味是由什么决定的?单选题(2分) A 地点和天气 B 细菌的种类和所食的食物 C 心情 D 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的洁净程度 10、确认电路无电,应以什么为指示根据?单选题 (2分) A 验电器(验电笔等) B 标识牌 C 断开信号 D 接通信号 11、关于空气中金属的熔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 选题(4分) A 同类金属,无论什么形态熔点都一样 B 同类金属,粉末状熔点高 C 不同类金属的熔点是一样的 D 同类金属,大块固体状熔点高 12、麻疹病毒能在哪种环境下长期生存?单选题(4

最新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夏琼华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地球的内部结构(图片资料)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她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图片资料:用原图P2) 3.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安宁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4.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9)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我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有记载以来,我国除贵州、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50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图片资料) 6.地震的分类 人为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动,如开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容易造成灾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图片资料: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火山喷发)

2020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2020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1、对餐饮用具进行消毒,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CD)。 A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B煮沸、蒸汽消毒保持85℃,5分钟以上 C使用消毒柜的红外线消毒时一般温度控制在120℃以上,保持15~20分钟 D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在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2、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 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的代谢物、分解物和杂质等。去除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方法有(AD) A浸泡洗涤 B整洗 C切碎后冲洗 D去皮 3、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性、集体性爆发,多数表 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食物中毒时以下急救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BC )。 A催吐 B洗胃 C及时就医 D禁止再食用可疑有毒食物 4、食品添加剂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其主要作用有(ACD ) A防止变质 B保持营养价值 C改善感官 D满足特殊需求 5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ABCD )。

A、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 安全管理责任 B、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C、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行为时,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承担连带责任 6、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向(ABCD )部门投诉。 A、生产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 B、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投诉 C、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D、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7、下列对感染疾病死亡的家禽或家畜的处理,正确的是(ABCD)。A不准食用 B不准运输C不准销售 D不准随意乱丢弃 8、以下人员中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是(ABCD ) A患有痢疾的人员 B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员 C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员D患有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人员 9、从事下列活动,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的是(ABC)。 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D、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2017年全国科普日机关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2017年全国科普日机关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参赛单位:姓名:分数: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精神,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队伍建设的需要。需要具备如下的科学精神:一是具备理性思考,把握规律的科学精神;二是具备超前谋划,统筹兼顾的科学精神;三是具备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科学精神;四是具备攻坚破难,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应注意培养和提高以下几个方面 的能力:一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敏锐的鉴别能力;二

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快速应变能力;四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五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深刻反思能力。 6.“超级细菌”增多的核心原因是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包括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和在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两方面原因。 7.地球外圈分为四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8. 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 9. 日本在中国的邻国中,既有源自中国的端午节、重阳节和春节等,又有其本国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樱花节最具特色。 10. 1986年发生于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世界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11.长十一火箭利用路边的一台发射车,无依托就能发射上天,并且在接到发射任务后24 小时内即可发射。 12.1991年中国发起并主办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 13.糖尿病人可以吃一些含水量高、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长期便秘的人多吃膳食纤维含量较多的水果,如橙子、桃子、苹果等;长期便秘的人应多食苹果、番茄等富含苹果酸、柠檬酸等能促进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水果。 14.鸡头其实并不比其他部位更具有营养价值,并且鸡脑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会增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家庭比赛题库)备课讲稿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家庭比赛题库)

云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每题只有1项正确的答案,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概念是( A)。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A)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D、鲶鱼翻身 4、震级(B)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5、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6、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7、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9、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地震发生到地震波到达,一般有( A)。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10、一次较大的地震,会有( B)烈度区。 A、唯一的一个 B、随震中距不同的多个 C、随震源深度不同多个 D、随破坏程度不同的多个

2020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0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 单位:姓名: 电话:分数: 一、单选题(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 A )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A.2002年6月29日 B.2001年6月30日 C.2002年6月19日 D.2003年6月29日 2、在《科普法》中被称为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是(A )组织。 A.科协 B.科技局 C.农技协 D.教育局 3、发展基础科普设施。在一些市(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以( B )的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A.流动博物馆 B.流动科技馆 C.活动博物馆 D.活动科技馆 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B )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全民素质 B.公民素质 C.公民修养 D.全民修养 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C)的水平。

A.20世纪末 B.2010年 C.21世纪初 D.当时 6、蜂蜜用哪种水冲泡更好( B ) A.热水 B.温水 C.凉水 D.冰水 7、目前油脂行业最先进且安全的制油工艺是( A ) A.压榨 B.粉碎 C.浸出 D.吸附 8、下面哪一对数是孪生素数( B ) A.2和3 B.11和13 C.1和3 D.17和13 9、被誉为最美的数学公式是( B ) A.海伦公式 B.欧拉公式 C.面积计算公式 D.韦达定理 10、被称为森林医生的是( A ) A.啄木鸟 B.喜鹊 C.野猫 D.光照 11、1941年,中国华罗庚著( A )是20世纪数论经典著作 A.堆垒素数论 B.代数拓朴学 C.数学原理 D.黄金分割 12、下列食物中,绿色食品是(B ) A.香肠 B.猕猴桃 C.肉松 D.火腿 13、关于物质的“分子”,请问您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正确( A ) A.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B.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C.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不知道 14、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B ) A.洗衣粉 B.蒸馏水 C.酸奶 D.精制碘盐 15、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C ) A.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C )。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D)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2019年小学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2019年小学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 1、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 2、人造地球卫星要脱离地球的吸引力,进入轨道,速度必须达到( 11.2千米/秒)。 3、打开汽水瓶时,里面会冒出气泡,这是因为在里面溶解了(二氧化碳)。 4、马拉松是一种长距离的赛跑,全程为( 42.195)公里。 5、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米。 6、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飞机,命名为(神舟号),第一次载人的为(神舟5号)号。 7、中国科学家首次到达北极是在( 1951)年,在北极确定科考站站址是在(1999)年7月28日黄河站,黄河站位于新奥尔松。 8、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 9、在日常生活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220 )伏。 10、人体中最小的骨骼是(镫骨)长度为0.25-0.43cm,仅50毫克重(2-3mg?),位于中耳的鼓室里)。 11、我国规定,( 12周)岁以下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马路。 12、最大的海洋生物是(蓝鲸)。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4 、小雨是指在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 10 )毫米。 15、诺贝尔奖共设有( 5+2 )个奖项,美籍华人李政道获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 16、中国“导弹之父”是指(钱学森)。 17、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8、世界环境日是( 6 )月( 5 )日。 19、电灯的发明者是(爱迪生)。 20、潮汐是海水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上升和下降运动,白天的叫 (潮),晚上的叫(汐)。 21、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可达每秒( 5000 )米。 二、选择: 1、鲨鱼的沉浮主要依靠( b ) a 鱼鳔 b 肝脏 2、人体中的生物钟位于( d ) a 大脑 b 小脑 c 下脑 d 下丘脑 3、地球上出现最多的自然现象是( a ) a 下雨 b 地震 c 火山喷发 d 闪电 4、( a )可以站着睡觉。 a 马 b 牛 c 羊 d 鸡 5、一般只有( a )性蚊子会叮人。 a 雌 b 雄 6、蜜蜂巢是由许多( d )的“小房间”组成的。 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五边形 d 六边形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 (1)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情况 1.你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吗? 答: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什么是地震?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影响范围较小发生较少,约占全球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4.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构造地震。地壳与地幔的最上层共同形成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直到地表,引起地表震动,造成地震。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感觉不到。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 5.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2017全民健身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2017全民健身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6. 在健身采取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的讨论中,中老年人应该? 以无氧运动为主,适量做有氧运动 以有氧运动为主,适量做无氧运动 以有氧运动为主,不做无氧运动 7. 下列哪项不属运动时肌肉痉挛的正确应对方式? 立刻停止所做的任何活动,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时,往相反方向牵引痉挛肌肉。 小腿肌肉痉挛时,勾起脚尖并伸直脚跟,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背伸。 按摩后用冰袋进行冷敷,减轻疼痛。

8.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后整理(放松)活动的好处? 加快血液循环,为肌肉细胞恢复正常的血流量、电解质、酶和营养平衡提供可能。 影响静脉的回流,减少回心血量,降低血压。 加速全身血流量再次分配,减少延迟性酸痛,消除疲劳。 9. 公路边适合跑步吗? 不适合 适合 无差别

10.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在?之间 每分钟70—120次 每分钟60—100次 每分钟50—110次 11.以下哪项不属于肌肉力量练习的好处? 发达的肌肉有助于减肥。为了瘦身减肥,力量训练是最佳选择。 强壮的肌肉有益于心理健康。发达的肌肉使人对生活与事业抱有更大的热情。 强壮的肌肉能够保护关节与腰背,但有损骨骼的健康。 12. 散步时一般人每分钟?步左右为宜

80—100 90—110 100—120 增进友谊,增加交流,还能促进身心健康 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神经系统功能 14. 室内跑步机上锻炼时最合适速度是哪一项? 每小时6千米—8千米 每小时5千米—7千米

每小时7千米—9千米 15. 以下选项中均衡双手锻炼,特别是应用左手的活动是? 乒乓球 排球 柔力球 16. 游泳适宜早期或恢复期颈椎病患者。下面选项中最科学的锻炼周期是? 每周5次—6次,每次50分钟—80分钟,连续坚持2个月 每周3次—4次,每次30分钟—60分钟,连续坚持3个月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地震科 深入持久地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对于提高 全校师生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实现有效减灾、保护师 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我校师生员工现实需求和期盼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统一、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保 障到位,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我校重要议事日 程。结合曲靖市市地震局、教育局联合所发文件(曲教联 2011】1 号文件),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 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 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老 师落实的机制, 制定了方案, 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 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 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建 工作,首先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 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 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汇 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 ,即行

传。即:宣传橱窗、黑板报、周末放假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宣传。比如:今年 3 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 5 月份在“ 5.12 ”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组织发放防震减灾 科普知识声像资料。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 震避震常识》、《防震避震常识挂图》、《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 紧急避险常识》等声像资料及时师生员工手中,做到家喻户 晓。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 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 灾科普教育” ,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五种”课堂,是专 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月 1 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 雨天体育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电教室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

2017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习题(含答案)

附 3 2017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单位:姓名: 电话:分数: 一、单选题(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A)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A.2002年6月29日 B.2001年6月30日 C.2002年6月19日 D.2003年6月29日 2、在《科普法》中被称为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是(A)组织。 A.科协 B.科技局 C.农技协 D.教育局 3、发展基础科普设施。在一些市(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以(B)的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A.流动博物馆 B.流动科技馆 C.活动博物馆 D.活动科技馆 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B)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全民素质 B.公民素质 C.公民修养 D.全民修养 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C)的水平。 A.20世纪末 B.2010年 C.21世纪初 D.当时 6、蜂蜜用哪种水冲泡更好(B) A.热水 B.温水 C.凉水 D.冰水 7、目前油脂行业最先进且安全的制油工艺是(A) A.压榨 B.粉碎 C.浸出 D.吸附

8、下面哪一对数是孪生素数(B) A.2和3 B.11和13 C.1和3 D.17和13 9、被誉为最美的数学公式是(B) A.海伦公式 B.欧拉公式 C.面积计算公式 D.韦达定理 10、被称为森林医生的是(A) A.啄木鸟 B.喜鹊 C.野猫 D.光照 11、1941年,中国华罗庚着(A)是20世纪数论经典着作 A.堆垒素数论 B.代数拓朴学 C.数学原理 D.黄金分割 12、下列食物中,绿色食品是(B) A.香肠 B.猕猴桃 C.肉松 D.火腿 13、关于物质的“分子”,请问您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正确(A) A.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B.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C.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不知道 14、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B) A.洗衣粉 B.蒸馏水 C.酸奶 D.精制碘盐 15、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C) A.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B.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 C.pH试纸浸液后过一会儿观察 D.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涂于pH试纸上,马上观察 16、人们通常所说的大米经加工后仅保留了稻谷的(A) A.胚 B.糊粉层 C.外胚乳 D.胚乳 17、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B) A.铁 B.钢 C.铝 D.铜 18、医院里常用的碘酒,溶剂是(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