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属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

A. 都生活在水中

B. 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 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

D. 植株内部都没有输导组织

2.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其重要依据是()

A. 骨骼与现代人相似

B. 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C. 脑容量比森林古猿发达

D. 能够使用工具

3.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运动()

A. 鲤鱼游泳

B. 胃肠蠕动

C. 蜜蜂舞蹈

D. 猎豹奔跑

4.动物运动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A. 食物

B. 太阳

C. 细胞的呼吸作用

D. 消化吸收

5.草履虫的运动依靠()

A. 纤毛

B. 鞭毛

C. 伪足

D. 伸缩泡

6.动物的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什么的控制和调节()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神经系统

D. 循环系统

7.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

A. 动物的运动

B. 动物的行为

C. 动物的活动

D. 动物的本能

8.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方式.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A. 蜜蜂的舞蹈动作

B. 雌蛾腺体分泌性外激素

C. 鸟类的鸣叫声

D. 乌贼感到危险时释放的墨汁

9.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依据是()

A. 行为发生的时间

B. 行为获得的途径

C. 行为发生的现象

D. 行为发生的规律

10.下列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森林

B. 森林里的所有分解者

C. 森林里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D. 森林里的所有生物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 食肉动物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生产者

12.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A. 食草的

B. 进行光合作用的

C. 食肉的

D. 腐生的

1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劳动者

14.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A. 牧草

B. 兔

C. 狐

D. 狼

15.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的途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C. 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

D. 碳的燃烧

16.某一河流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等四类生物中,哪一类生物数量最少?()

A. 浮游植物

B. 浮游动物

C. 肉食小型鱼

D. 肉食大型鱼

17.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 分解者很少

B. 缺乏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18.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较少

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繁多

19.某地引入灰喜鹊捕食松林中的松毛虫,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

A. 彻底消灭松毛虫

B.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节省人力、物力

D. 增加木材的产量

20.提一桶水上楼时,手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 收缩、收缩

B. 收缩、舒张

C. 舒张、收缩

D. 舒张、舒张

二、综合题

21.以下是五种微生物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填序号)是细菌,它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成形的________。

(2)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________生活,并将其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因此大多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

(3)A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没有________结构。

(4)图D,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都属于真菌,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________核生物。

22.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图示可知,动物运动需要消耗________。

(2)图中的Ⅱ代表________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3)动物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________的调节下完成的。

23.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________和种群的________是十分重要的。(2)②属于________行为,③属于________行为,④属于________行为。

(3)①②③④所示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________。

(4)海洋馆里海豚表演顶球的行为属于动物的________。

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A]属于________部分,[G]属于________部分的________者。

(2)该生态系统中由于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含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4)该生态系统中,[C]和[D]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而苔藓植物只有茎叶,无正真的根,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C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而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植株比较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特点:

2.【答案】B

【考点】人类的进化

【解析】【解答】因为南方古猿能两足直立行走,却不能制作工具.而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其实不能制作工具,并不是完全形成的人.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南方古猿朝着人的方向进化,所以归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中的人科.总的来说,其主要依据是应是,南方古猿能两足直立行走.

故答案为:B

【分析】南方古猿初被发现时,被考古学家分类为猿,后来虽然重新划分为人,但根据古生物分类学的命名规则,已命名的生物不能更改名称,所以至今我们仍称其为南方古猿.

3.【答案】B

【考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鲤鱼游泳、蜜蜂舞蹈、猎豹奔跑都属于动物的运动,而胃肠蠕动消化食物是生理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4.【答案】C

【考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5.【答案】A

【考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及功能如下图:

可见,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故选:A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据此解答.

6.【答案】C

【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动物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完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骨骼肌收缩舒张,牵引骨绕关节转动形成的.因此动物的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故选C.

【分析】回答此题要明确动物的运动是怎样完成的.骨骼肌收缩是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的刺激引起

7.【答案】B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8.【答案】D

【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的舞蹈动作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位置和方向,属于新兴交流.A叙述正确;

B、雌蛾腺体分泌性外激素招引雄蛾来交尾.属于信息交流.B叙述正确;

C、鸟类鸣叫是向同类传递信息.C叙述正确;

D、乌贼感到危险时喷墨汁是为了迷惑敌人,从而逃跑,是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叙述错误;

故选: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9.【答案】B

【考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10.【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一片树林,既包含了非生物部分,也包括了树林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森林里的所有分解者,只有生物部分的分解者,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及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森林里的所有非生物因素,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

D、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11.【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为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2.【答案】B

【考点】食物链

【解析】【解答】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的开始总是生产者,即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如草→兔→狐,所以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故答案为:B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13.【答案】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

故选: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4.【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在食物链:牧草→兔→狐→狼中,狼的营养级最高、草的营养级最低,DDT含量最多的是狼。

故答案为:D

【分析】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5.【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A不符合题意;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只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呼吸作用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C符合题意;

D、碳的燃烧作用属于碳返回大气的途径,但碳不属于生物群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作用.

16.【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营养级最高的是肉食大型鱼,所以肉食大型鱼数量最少。

故答案为:D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17.【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故选:A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8.【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19.【答案】B

【考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松毛虫一万五千多条.它既像医生给植物看病,又像卫士保护着植物.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

20.【答案】A

【考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提一桶水上楼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

故选:A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二、综合题

21.【答案】(1)B;细胞核

(2)有机物;分解

(3)遗传物质(或核酸);细胞

(4)C;E;真

【考点】细菌,真菌,病毒

【解析】【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图A是病毒;B是细菌的结构图;C是青霉,有扫帚状的孢子;D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图E是蘑菇,多细胞真菌。

(1)根据图示可知:图B是细菌的结构图,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所以它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A是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或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

(4)图C青霉、D酵母菌、E蘑菇,都属于真菌,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故答案为:(1)B;细胞核;(2)有机物;分解;(3)遗传物质(或核酸);细胞;(4)C;E;真【分析】细菌、真菌、病毒的比较:

22.【答案】(1)能量

(2)呼吸

(3)神经系统

【考点】动物行为的研究,能量的摄取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动物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由ATP 直接提供的;

(2)图中的Ⅱ代表呼吸作用,通过细胞中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分解,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3)动物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故答案为:(1)能量;(2)呼吸;(3)神经系统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例如,鸟类飞行需要的能量就是由ATP直接提供的.

23.【答案】(1)防御;生存;延续

(2)觅食(或取食);生殖(或繁殖);迁徙(或节律)

(3)先天性行为

(4)学习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1)①黄鼬放出臭气,是为了恐吓敌害,掩护自己逃跑,避免伤害,属于防御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

(2)②羚羊吃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觅食行为;③黄鹂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④秋天雁南飞,是受季节影响形成的迁徙行为;

(3)①黄鼬放出臭气、②羚羊吃草、③黄鹂筑巢、④秋天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防御;生存;延续;(2)觅食(或取食);生殖(或繁殖);迁徙(或节律);(3)先天性行为;(4)学习行为【分析】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24.【答案】(1)非生物;生物;分解

(2)2;F→E→D

(3)F;D;D

(4)捕食;自我调节能力

【考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A属于非生物部分,B、C、D、E属于生物部分,F植物属于生产者,G属于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F→E→D;F→B→C→D,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

(3)在该生态系统中,根据有机物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且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体内有

机物和能量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F,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会越多,因此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D;

(4)在该生态系统中,D捕食C,因此C与D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非生物;生物;分解;(2)2;F→E→D;(3)F;D;D;(4)捕食;自我调节能力【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