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隐睾的护理常规

隐睾的护理常规

隐睾的护理常规
隐睾的护理常规

隐睾护理常规

(一)定义

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

(二)临床表现

1、结节

2、隐睾,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发热——与伤口感染有关

2、疼痛——与伤口及患儿承受能力有关

3、排尿形态改变——与患儿不敢排尿、害怕疼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出血,与伤口有关

5、恐惧——与缺乏疾病知识、患儿无安全感有关

(四)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心理状况

3、伤口情况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执行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用1:5000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会阴部。

(3)做好心理护理。

2、术后护理

(1)术后检查患儿神志、瞳孔,如神志未完全清醒,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给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有异常及时处理。

(3)输液管的各连接处紧密衔接,并注意保护补液肢体,避免患儿完全清醒时躁动不安,拔脱留置针管,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液体入量。

(4)术后应平卧位10-14 d,患侧下肢外展位,避免增加腹压,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若取半卧位,膝下应垫一软枕,以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张力,卧床时勿屈曲髋关节,以免睾丸牵引松弛致睾丸退缩。

(5)术后6 h可进流质饮食,第2天进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并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慢,水分被肠道吸收引起大便干燥,易发生便秘。

(6)由于渗出与血肿易引起细菌生长,因此术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必要时加强引流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7)保持会阴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被染湿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更换,防止切口感染,伤口疼痛剧烈时,可用深呼吸、呵气等方法减轻疼痛,无效时可适量给予镇痛药、镇静药物予以止痛,同时可增加抚摩、话语安慰等护理干预措施。(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能够专心倾听患者家属的陈述,帮助家长更好的交谈,鼓励家长提出疑问,认真解答疑问。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2、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感冒、咳嗽,痰较多时,行雾化吸入1-2次/日。(2)术后由于局部炎症反应、渗血和组织渗出,阴囊可出现红肿或痛性的硬质包块,应向家长充分解释,减少顾虑,术后过早下地活动易造成阴囊内渗出增加,因此不宜过早下地活动。

3、出院指导

(1)术后三个月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

(2)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纤维素丰富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便秘。

4、健康促进

(1)保持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如出现伤口疼痛,应及时就诊,定期随访。

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4, 12 (6): 389-392 DOI: 10.1007/s11726-014-0812-8 ?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4︱● 389 ● CLINICAL STUDY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for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Shen Zhi-fang, Luo Kai-tao, Zhu Gao-feng, Jin Yue-qin Jiax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Zhejiang 314001, China Author : Shen Zhi-fang, bachelor, Chinese medicine physician. E-mail: shenzf08@https://www.docsj.com/doc/4f18142804.html, CLC Number : R244.1 Document Code : 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in treating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Methods : Seventy kids with muscular torticollis were intervened by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and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8-month treatment. Results : After 8-month treatment, 41 subject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58.6%, 27 were improved, occupying 38.6%, 2 failed, occupying 2.8%,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2%. Conclusion :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can produce a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without adverse effects. Key Words Tuina; Massage; Ultrasonic Therapy; Torticollis; Infant As a common disease in kids,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IMT) is a congenital abnormality of the motor system, with incidence ranging from 0.3% to 0.5%. It’s caused by unilateral contraction or fibrosi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characterized by the head is tilted in lateral bending toward the affected muscle and face is rotated toward the healthy side. Delayed treatment will lead to asymmetric faces and eyes, eve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ids. During recent years, our department adopted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in treating IMT. The report is now given as follows. 1 Clinical Materials 1.1 Diagnostic criteria By referr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MT from the Shanghai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head tilt at birth or several months after birth; abnormal postures of head and neck, presenting head tilt towards the affected side, rotation of face to the healthy side, and chin points to the shoulder of the healthy side; usually affecting one side, lump or mass may be palpated along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kids in later stage may present adaptive alterations of head, face, and spine, with restricted development of face of the affected side, flat occiput of the healthy side, and lateral curve of thoracic vertebrae; osseous torticollis caused by abnormal cervical vertebrae was ruled out by frontal X-ray examination of cervical spine. 1.2 Inclusion criteria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MT; the parents of the kid having signed the informed consent form.

如何正确诊断睾丸炎

如何正确诊断睾丸炎 睾丸炎的危害是很大的,睾丸炎患者还会出现睾丸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有明显的下坠感觉,并伴有高热、恶心、呕吐,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所以,如果有睾丸炎的症状一定要记住及时检查,及早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严重的会导致不育。 【检查项目】 1、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升)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升),检查值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2、胸部X线检查。包括透视或拍胸片,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 3、睾丸自检。先洗个热水澡,使阴囊松弛,以便摸到硬块和异常。检查时,双脚站立,摸摸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呈卵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4、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肿块。怀疑睾丸肿瘤后,不宜作睾丸肿瘤局部穿刺活检,因较轻易引起肿瘤转移。确诊睾丸肿瘤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5、B超检查。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瘤发生。非凡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精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行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诊断】 一、睾丸炎症状诊断 1、睾丸炎急性期高热,寒战,睾丸痛向腹股沟放射,伴恶心呕吐。 2、睾丸炎多在腮腺炎发生后3-4日出现,高烧可达40℃常伴虚脱,阴囊红肿,睾丸肿大,鞘膜积液,明显压痛,如为腮腺炎性的还可查到腮腺肿大。 二、睾丸炎诊断依据 1、高热、寒战、睾丸疼痛。 2、局部阴囊红肿,睾丸肿大。 3.、白细胞升高。

三、睾丸炎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睾丸扭转,嵌顿疝及睾丸肿瘤相鉴别,睾丸炎有炎症症状,急性发作时有红肿热痛,借助B超或CT等影像学手段可鉴别。 2、临床上需要与急性附睾炎相鉴别。急性疾病早期可发现发炎的附睾,但后期就容易模糊。尿道没有分泌物、脓尿组织没有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帮助诊断。因此,当出现类似睾丸炎症状时,要到医院进行睾丸炎检查,以便确诊。 总之,通常情况下,睾丸炎多为附睾炎伴发病症,临床如不及时治疗,危害很大。睾丸炎易诱发各种严重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威胁男人生命。 原文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4f18142804.html,/gwa/2014/0804/187143.html

隐睾诊断治疗指引

第十五节隐睾诊断治疗指南 隐睾(cryptorchidism,Undescended testes,UDT):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和睾丸缺如。睾丸下降不全是指出生后睾丸未能按通过腹股沟管并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 而停留在下降途中,包括停留在腹腔内。睾丸异位是睾丸离开正常下降途径,到达会阴部、股部、耻骨上、甚至对侧阴囊内。上述情况中某些病例睾丸是有活力的,而另一些病例则可能已经萎缩或失活。睾丸缺。5%如是指一侧或两侧无睾丸,约占隐睾患者的3~【流行病学】隐睾在足月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约3%,在男性早产儿发病可达30%,是出生时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异常。大约70%的未降睾丸可以在生后第一年内自行下降,然而大约1%的患儿将始终保持隐睾状态。自发下降多见于出生低体重儿、阴囊较大、双侧睾丸未降的男孩。隐睾以单侧多见,右侧稍多于左侧。双侧的发生率占10%~25%。大多数隐睾(约80%)位于腹股沟部,近20%的未下降睾丸位于其他部位。位于腹膜后,5%或触摸不到的睾丸可能位于腹腔内,其中15%【病因学】至目前为止,引起隐睾的确切原因还不十分明确。内分泌调节异常和/或多基因缺失可能是主要原因。【诊断】一、临床表现. 患侧或双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约80%隐睾可触及,但须区分回缩睾丸。回缩睾丸可以被挤入阴囊而隐睾则不可以。约20%为不可触及隐睾,其中睾丸缺如占45%,腹腔内睾丸占30%,睾丸发育不良位于腹股沟管内占25%。若双侧睾丸均不能触及,同时合并小阴茎、尿道下裂,可能为两性畸形。二、辅助检查1.检查主要针对不可触及的隐睾患者。B超因其

无创、价廉、简便,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2.影像检查目的在于对睾丸组织定位,据此决定手术方式。总体上在明确睾丸位置的成功率方面,超声约为21%~76%,CT约是60%, MRI则是42%~92%。影像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在对萎缩睾丸的诊断来说,不论超声还是核磁共振都不能提供较高的准确率,分别是%和%。睾丸动静脉造影及精索静脉造影的准确率,却是有创检查,因而在临床上婴幼儿中不常规进行。100%能提供3. 影像检查检查未发现睾丸者,仍需进行手术探查。腹腔镜是当前不可触及隐睾诊断的金标准,在定位的同时可进行治疗。4.激素的诊断应用在于明确无睾症。对于双侧隐睾且不可触及的患儿,激素刺激试验目的在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当血中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及间质细胞激素(LH)升高,睾酮水平低下,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后睾酮水平无升高称为激发试验阴性,预示无睾症。hCG敏感度可达100%,理论上可以不需要手术探查了。刺激试验、雄激素、hCG双侧或单侧隐睾伴随阴茎短小、尿道下裂等需进行 测定、染色体核型、遗传基因测定等除外性别异常。MIS/AMH、FSHLH、【治疗】有效保留生育能力的理想的年龄是在出生后12~24个月。出生后睾丸自行下降可发生于6个月内,之后可能性减少,1岁后已无可能自行下降。回缩睾丸多需要观察而不是手术,它们多随患儿生长几乎总能降入阴囊并保留在那。通常睾丸离阴囊越远,自行到达正常位置的可能性越小。 1.激素治疗隐睾可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激素治疗常采用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或二者合用。推荐hCG用于不可触及隐睾或一些重做病例的手术前准备,其增加睾丸血供便于手术。对比安慰剂,LHRH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分析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27T09:52:15.95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10期作者:雷芳琼[导读] 探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小儿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腹腔型隐睾,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将患儿分配给责护,完成对应护理工作,如执行医嘱用药,生命体征与伤口护理,稳定患儿情绪等;观察组38例,采取综合性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入院宣教、术前 及术后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对比两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根据Horasanli疗效标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11%,大于对照组的80.56%,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确切,可协同提高并巩固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隐睾;腹腔镜手术;护理小儿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正常发育降至阴囊的畸形疾病,作为儿科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1]。腹腔镜下手术作为治疗小儿隐睾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由于小儿隐睾患儿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过程中,治疗护理依从性差,心理状态不佳,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小儿隐睾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质量,本研究旨在探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 回顾性分析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治疗的74例小儿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腹腔型隐睾,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年龄范围1.2~10.7岁、平均年龄5.4±2.6岁;其中左侧16例、右侧14例、双侧6例;观察组38例,年龄范围1.3~10.4岁、平均年龄5.5±2.5岁;其中左侧16例、右侧15例、双侧7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将患儿分配给责任护理人员,完成对应护理工作,如执行医嘱用药,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儿情绪等;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入院时做好患儿及家长心理评估及相关疾病知识宣教,交代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的宣教、加强生命体征与伤口观察、饮食及导尿管的护理;心理护理,综合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语言亲切温和、态度和蔼,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表情、年龄,给予针对性的安慰、劝告、暗示等;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述小儿隐睾的危害及手术与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长对患儿的心理支持作用,促进患儿积极接受治疗护理;术前准备,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术前准备,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皮肤清洁,重点注意脐部清洁,采用乙醇擦拭脐部,术前严格遵守禁食原则,并清楚地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关于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术后加强生命体征与伤口观察,重点关注腹部情况,如有无腹胀、腹痛等腹腔内出血症状;动态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协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术后一周尽量平卧休息。向主治医师了解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评估病情的转归情况,并严密观察脐部及阴囊部伤口的愈合情况;饮食及导尿管护理,术后待肛门排气排便后,根据医嘱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扭曲、折叠、受压和脱落,保持引流通畅。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根据Horasanli疗效标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及下部,且无萎缩;良:睾丸位于阴囊上部,且无萎缩;差:睾丸未降至阴囊或睾丸萎缩[2]。 1.4 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2.1两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11%,大于对照组的80.56%,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对比 3 讨论

腹腔镜下腹腔高位隐睾下降术

小手术大技术微创治隐睾首选腹腔镜睾丸没有在阴囊内,而是在“肚子里”“安了家”,医学上称之为隐睾症。上海九洲微创泌尿外科专家对隐睾患者做了最直观的解释,隐睾是可以早期得到有效处理的,并因此可以防止其成年后对性和生育能力的损害,因而关键是要抢时间,务必要尽早完成治疗过程。上海九洲医院微创泌尿外科在根据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吸取传统与现代医学精华,率先开展的腹腔镜下腹腔高位隐睾下降术,为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临床诊疗做出了极大贡献。 【隐睾症状分析】揭开隐睾症神秘面纱 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这是男性生殖器官先天性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隐睾症症状 临床上把隐睾又分为高位隐睾和低位隐睾,通过把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以上的隐睾症称为高位隐睾。调查数据显示,高位隐睾约占先天性隐睾的15%,由于其复杂的解剖学因素,临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对高位隐睾症的治疗多采用业内领先的微创术。 【警惕隐睾危害】及时治疗是关键 上海九洲医院专家介绍到,隐睾是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在成年后会给男性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如造成男性生育能力低下或不予、睾丸扭转、睾丸恶变等。因而,专家提醒广大家长的是,明确并警惕隐睾症的危害,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临床上隐睾常见危害有以下几类: 一、产生心理障碍:阴囊里没有睾丸,外生殖器形态的变化,会使患者自卑,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出现心理异常; 二、影响性功能:睾丸发育受阻,性激素分泌不足,则可影响以后的性功能; 三、极易发生恶变,隐睾由于生长环境改变以及发育上的障碍,使睾丸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恶性肿瘤,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是正常睾丸的35倍; 四、容易发生损伤:由于睾丸未在阴囊内,隐在腹股沟区,位置浅表,稍有撞击或外伤,便容易发生损伤,产生疼痛;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一、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ICD-10 编码:Q68.0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2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疾病分类 (1)肿块型 (2)非肿块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小儿肌性斜颈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肌性斜颈(ICD-10 编码:Q68.002)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颈部皮肤破溃、颈椎发育不良及哭闹会加重相关疾病的患儿可暂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患儿侧颈部彩色超声检查 (2)颈部检查相关内容: ①颈部触诊:是否有肿块,若有肿块,应触及肿块的大小、硬度、具体位置(与胸 锁乳突肌的关系)、是否有粘连及活动度;若无肿块,应触及胸锁乳突肌的硬度、活动度。 ②头颈部活动情况:≤3 个月患儿被动活动患儿头部,观察头部旋转及侧倾是否受限;≥3 个月患儿可诱导其主动转头及头侧倾,观察患儿头部活动是否受限,若受限明显,再被动检查患儿头部活动的最大范围。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八)治疗方法 1.小儿推拿 2.中药外敷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 选自: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8,39(7) 隐睾(Cryptorchidism)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2]。然而,临床医师对隐睾的认识存在不足、诊疗欠规范,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并且在治疗时机、手术策略、激素干预与否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因此,为提高对隐睾诊治的全面认识、规范我国隐睾诊疗方案,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形成专家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隐睾诊疗指南。 一、流行病学及分类 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约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的发生率高达60%~70%[3]。早产儿出生后睾丸会继续下降,至12周龄其隐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接近足月儿水平。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4]。睾丸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诊断 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鉴别回缩性睾丸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分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的可靠方法。超声对睾丸体积测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5]。 为提高体检阳性率,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又退缩回腹股沟区,称为滑动性睾丸,属于隐睾范畴;若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睾丸,非真性隐睾。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若发现患侧睾丸未扪及,但健侧睾丸较正常同龄儿睾丸增大的情况,常提示患侧睾丸缺如或萎缩[6]。由于该体征缺乏诊断特异性,不能因此而否定外科探查必要性。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需仔细检查耻骨区、股部、会阴部以除外异位睾丸。最常见的异位睾丸位于 Denis-Browne小窝(即腹外斜筋膜与Scarpa筋膜间的浅表小窝)。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是确定腹腔内隐睾、睾丸缺如或萎缩的可靠手段。麻醉状态下再次进行体检,部分最初未触及的睾丸此时可扪及。探查精索血管盲端未见睾丸组织是睾丸缺如的诊断依据;若精索血管末端见囊皮样组织而无睾丸实质,则为睾丸萎缩。双侧未扪及睾丸或任何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常规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疗常规 一、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常见的病因如下: 1、产伤出血,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2、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3、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4、感染性肌炎所致。 5、遗传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1.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而颜面旋向健侧,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严重者甚至出现颈侧弯,椎体契形变及斜视等表现。 2.颈部包块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一般于生后2周左右颈部出现肿块就诊,多见于右侧。于受累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硬,可移动,按压时婴儿哭闹。但肿块无红肿热痛的感觉。 3. 颈部B超:患侧可见肌性包块。 三、诊断 颈部肿块于生后2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头喜偏向患侧,晚期有头面部畸形,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颈部B超:患侧胸锁乳头肌可见包块。X线表现: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四、治疗 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1.康复治疗:①斜颈推拿:常用手法有推揉法、指揉法、拿捏法、拿揉肩、摩面;②颈部超声 2.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肌肉出现挛缩、脸部出现畸形者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最佳手术年龄为1岁左右。 五、预后 按摩推拿对6个月以内患儿疗效良好,脸部畸形需3-5年逐渐消失,12岁以上患儿,畸形恢复困难,手术效果较差。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头向患侧侧斜、前倾、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其特征。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造成斜颈的原因至今未明,除先天性畸形学说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由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引起肌纤维化所致。缺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胎内头位长期偏向一侧,或产程中肌肉内血管中血流有暂时的停滞,以致肌肉供血不足,日后逐渐成为梭状疤痕组织,或代之以纤维条索而造成的挛缩。 临床表现】 1.出生后,即可在一侧颈部发现有棱形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多局限于中下段。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因肌肉挛缩牵拉发生斜颈畸形。 2.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旋向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畸形如不及时矫正,患侧面部相对萎缩,颜面明显小于健侧,个别患者颈椎甚至是上胸椎可见固定性脊柱侧弯。 3.颈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更明显。 4.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及硬质条索状肿块物。

隐睾的护理常规

隐睾护理常规 (一)定义 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 (二)临床表现 1、结节 2、隐睾,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发热——与伤口感染有关 2、疼痛——与伤口及患儿承受能力有关 3、排尿形态改变——与患儿不敢排尿、害怕疼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出血,与伤口有关 5、恐惧——与缺乏疾病知识、患儿无安全感有关 (四)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心理状况 3、伤口情况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执行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用1:5000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会阴部。 (3)做好心理护理。 2、术后护理 (1)术后检查患儿神志、瞳孔,如神志未完全清醒,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给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有异常及时处理。 (3)输液管的各连接处紧密衔接,并注意保护补液肢体,避免患儿完全清醒时躁动不安,拔脱留置针管,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液体入量。

(4)术后应平卧位10-14 d,患侧下肢外展位,避免增加腹压,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若取半卧位,膝下应垫一软枕,以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张力,卧床时勿屈曲髋关节,以免睾丸牵引松弛致睾丸退缩。 (5)术后6 h可进流质饮食,第2天进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并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慢,水分被肠道吸收引起大便干燥,易发生便秘。 (6)由于渗出与血肿易引起细菌生长,因此术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必要时加强引流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7)保持会阴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被染湿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更换,防止切口感染,伤口疼痛剧烈时,可用深呼吸、呵气等方法减轻疼痛,无效时可适量给予镇痛药、镇静药物予以止痛,同时可增加抚摩、话语安慰等护理干预措施。(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能够专心倾听患者家属的陈述,帮助家长更好的交谈,鼓励家长提出疑问,认真解答疑问。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2、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感冒、咳嗽,痰较多时,行雾化吸入1-2次/日。(2)术后由于局部炎症反应、渗血和组织渗出,阴囊可出现红肿或痛性的硬质包块,应向家长充分解释,减少顾虑,术后过早下地活动易造成阴囊内渗出增加,因此不宜过早下地活动。 3、出院指导 (1)术后三个月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 (2)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纤维素丰富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便秘。 4、健康促进 (1)保持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如出现伤口疼痛,应及时就诊,定期随访。

隐睾护理健康宣教

隐睾 一、定义 隐睾: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指出生后睾丸一侧或两侧未下降至阴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临床上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下降不全。 二、分类 按位置可分为:(1)腹腔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上方 (2)腹股沟管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 (3)异位睾丸:睾丸偏离从腹腔至阴囊的正常下降路径 (4)回缩睾丸:睾丸可推挤或拉入阴囊内,松开后又缩上至腹股沟处 三、病因 1.机械性因素:如睾丸与腹膜粘连、精索过短、腹股沟管过窄、皮下环过紧等可使睾丸正常下降受阻。 2.内分泌因素: a.睾丸发育不全:对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的动力作用——单侧或双侧隐睾 b.母孕期促性腺激素不足,影响睾酮的产生,进而影响睾丸的下降能力——双侧隐睾

四、临床表现 1.隐睾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以单侧较多见。单侧隐睾发生率右侧高于左侧。 2.患儿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的阴囊明显发育不良。单侧阴囊者左右侧不对称,双侧者阴囊小而扁平,缺乏皮肤皱褶,色素浅,病变侧阴囊空虚,检查时不能扪及睾丸。小儿因睾提肌反射相对比较活跃,受到刺激如寒冷或惊吓后,睾丸肌收缩可将睾丸上提进入腹股沟管内,临床表现与隐睾相似。 3.不育症:隐睾会导致生殖细胞受损,及早行外科处理使睾丸固定于阴囊,以减少生育能力降低的发生风险。青春期后的单侧隐睾应予以摘除,因其在将来易发生恶变及扭转,绝大部分睾丸都丧失了生育能力。 4.恶性变:出生时睾丸未降的儿童有发生睾丸恶性肿瘤的风险。有过隐睾症的男性中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约40倍。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一半的腹腔内睾丸会发生恶性变。睾丸所致的睾丸肿瘤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精原细胞瘤。隐睾患者中原位癌的发病率是1.7%。 5.常合并腹股沟斜疝 6.睾丸扭转:隐睾可能有睾丸引带、提睾肌附着异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异常,易于发生睾丸扭转。尽管未下降睾丸很少发生扭转,但在腹痛或腹股沟疼痛伴同侧阴囊空虚者应考虑睾丸扭转。 五、治疗 1、<6月:观察为主。大约70%~77%的隐睾通常在出生后3月内自发下降至睾丸,但至6个月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 2、6~12月:继续观察或积极手术或双侧患儿可考虑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的基础是通过刺激不同水平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其体内产生更多的睾酮。 药物种类:GnRH/LHRH;hCG。激素治疗的副作用:阴囊皱折增加和色素沉着,外生殖器增长;部分可有精神改变或明显体重增长;较长时间或大剂量hCG可能引起骨骺早期愈合。

0-1岁育儿-宝宝隐睾手术痛苦吗

宝宝隐睾手术痛苦吗 【导读】隐睾常见于小儿,主要是指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但是一般为睾丸下降不全比较多。这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问题,甚至会引起癌变,隐睾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父母了解隐睾手术的基本相关知识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隐睾手术风险大不大,在手术后的护理又是怎样的。 宝宝隐睾手术痛苦吗 隐睾是一种心跳性发育畸形的急病,主要是指双侧或者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导致睾丸下降不全。其是小孩子常见的心跳性疾病,一般隐睾手术有传统的和微创两种方法,传统的手术主要是在腹股沟做切口,把睾丸松懈后固定在阴囊里面的,二微创的手术就是用腹腔镜从肚子里面把睾丸松懈,然后外固定在阴囊里面的。而且小孩阴睾了是一定要手术的,因为不及时做手术时间长了就会使睾丸发育受损,甚至引起癌变,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那么当真的需要手术的时候会痛苦吗? 其实一般在宝宝两岁之前做手术是最合适不过的,前面我们都有提到了两种阴睾手术治疗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另一种就是微创腹腔镜手术,针对于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有不同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手术治疗可能损伤就比较大,手术后会有留下痕迹,而这些也都是会影响孩子的一个心理健康;而腹腔手术的就相对于比较好点,其创伤会小点,恢复比较块,治疗效果和美容也比较好。

宝宝隐睾手术风险大吗 一般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睾丸自膜后腰部开始下降,会在胎儿后期下降到阴囊,如果在下降的过程当中受到阻碍。那么就会形成隐睾,而隐睾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会影响睾丸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生精功能障碍,导致不育,其次就是会导致睾丸癌的出现,所以发现隐睾及时到医院治疗手术是极其重要的,但是隐睾手术的风险大不大呢? 宝宝的隐睾手术风险不是很大,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的手术操作是已经很成熟的了,并没有什么其他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需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最好是去比较正规和大型的医院进行治疗。而且隐睾手术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两岁之前,所以也要做到及时的治疗,及时手术,因为该疾病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够断绝,完全康复的,其他的治疗方法是不能够起到彻底的治疗效果的。但是对于一岁内的小儿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药物的作用有可能使睾丸降到阴囊的,但是如果到了两岁还没有下降就得考虑手术治疗了。 宝宝隐睾手术最佳时间 隐睾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不太清楚,甚至很陌生的,其常见于小孩。据了解,早产儿的病发率更高达百分之三十,而百分之八十的患儿则是在腹股沟区可以触摸到阴睾的,百分之二十的患儿则不容易找到隐睾,而且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睾丸发育损伤,所以及时的治疗对于宝宝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那么宝宝什么时候做隐睾手术才是最佳时间呢?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解剖】 胸锁乳突肌: 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 止于乳突。 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 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如主张产伤致病的认为,是由于肌肉撕裂,造成血肿,最后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可时剖腹产的婴儿亦有患肌性斜颈者。因此产伤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本病的发生。主张缺血性肌挛缩的主认为,因动脉供血不好,导致肌肉缺血,而引起本病。但是骨科上所见的缺血性肌挛缩(如Volkmann缺血挛缩)见不到肌肉上的肿块。 【症状】 1.颈部歪斜:出生后二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面部向对侧旋转。 2.胸锁乳突肌挛缩:患侧胸锁乳突肌上有一椭圆形的肿物,大小一般在1×2cm2以下,位于肌肉层,质软,皮界清,有一定的活动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面部发育的不对称;颈椎发育的不对称;甚至发现智力发育障碍。 【治疗】 1.揉捻胸锁乳突肌:患儿仰卧,医生以拇食两指揉捻胸锁乳突肌,力量适中即可。 2.推捋胸锁乳突肌:医生在患儿局部涂少量滑石粉,用拇指沿胸锁乳突肌的走行方向推捋。

如何正确诊断隐睾

如何正确诊断隐睾 隐睾症的发病率是0.7%~0.8%,发病率与胎儿的发育有直接的关系,在不成熟的胚儿发生率可达30%左右,在成熟足月胎儿出生时是3.4%,而至1岁时是0.7%~0.8%。专家表示,发生隐睾要注意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是目前检查隐睾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检查无损伤且可以同时检查病人有无肾积水、畸形、结石等泌尿系统病变,对于腹股沟管内的隐睾有相当高的诊断率,但对于腹内隐睾的诊断率还不够高。 2、腹腔镜检查:隐睾应该怎么诊断?腹腔镜检查也是诊断隐睾的重要方法,可用于各种年龄的病人及1岁以下儿童。操作方法简单而且时间短,诊断率可达88%至100%,可以确定隐睾的位置或者睾丸缺如。在腹腔镜检查中常可先在腹膜后沿睾丸血管解剖位置找睾丸血管,沿精索血管可找到位于腹内或者腹股沟内环处睾丸,如果沿血管见到血管盲端可以确定是睾丸缺如,如果盲端有结节应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3、CT检查和核磁共振(MRI):CT检查和核磁共振近年来也用于腹内隐睾的定位诊断,均有相当高的准确性,Wolverson报告20例病人作CT检查,准确率达96%;Fritzche报告12例病人共15个隐睾经MRI证实14个隐睾,1例高位误诊。这二种检查的缺点是在年幼的儿童检查比较困难,而且费用很高。 【鉴别】 1、无睾丸 阴囊发育不良,空虚无睾丸,无生殖能力,第二性征差,呈宦官型发育,皮下脂肪丰满,皮肤细,音调高,胡须、阴毛稀少,喉结不明显,腹部B超及手术探查均无睾丸存在。分为单侧睾丸缺如和双侧睾丸缺如。 ①单侧睾丸缺如 称单睾症,较为少见,有资料报道,在男性中约占1/5000,因性腺未发育或在妊娠早期胎儿睾丸发生扭转,血管栓塞而退化。如在手术探查中可以找到附睾、输精管及精索封闭呈盲端,不见睾丸。 ②双侧睾丸缺如 称无睾症,较为罕见,有资料报道,在男性中约占1/20000,因睾丸发生退化消失所致。检查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增高,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睾酮不增高。

业务学习隐睾

小儿隐睾症 概述:小儿隐睾症 别名:隐睾症;隐睾病 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程序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隐睾的发病率在生长发育中逐渐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约30%,新生儿为4%,1岁时为0.66%,成年人为0.3%,表明睾丸的下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但一般至6个月之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 分类。 按睾丸所处位置,临床上将隐睾分为:①高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占隐睾的14%~15%;②低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也可以分为四类: ①腹腔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上方;②腹股沟管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③异位睾丸睾丸偏离从腹腔至阴囊的正常下降路径;④回缩睾丸,睾丸可推挤或拉入阴囊内,松开后又缩上至腹股沟处。 危害 小儿隐睾双侧发病的话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单侧隐睾同样可导致生育低下或不育。 如果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和腹股沟管里,是无法正常生育的。 治疗 通常采用内分泌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内分泌治疗主要应用促性腺激素。若是单纯隐睾无睾丸自体的先天性发育不全者,在3岁前可先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使睾丸自行下降。但如果睾丸位于皮下组织与腹外斜肌腱膜间的表浅腹股沟窝,用上述方法治疗往往无效。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睾丸的正常生理环境,使睾丸处于阴囊内的正常温度下,以维持患者的生育能力,并尽可能减少恶变等并发症。目前主张手术在1~2岁进行。由于腹腔型隐睾发生恶变的风险,是正常睾丸的4倍,故腹腔型隐睾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症状表现 隐睾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以单侧较为多见。单侧隐睾者,右侧的发生率略高于左侧。但即使是双侧隐睾,仍有适量的雄激素产生,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也很少影响成年后的性行为。 没有并发症的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若并发腹股沟斜疝时,活动后患侧出现包块,伴胀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发热。若隐睾发生扭转,如隐睾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肿块,患侧阴囊内无正常睾丸,胃肠道症状较轻。 如隐睾位于腹内,扭转后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靠近内环处,右侧腹内型隐睾扭转与急性阑尾炎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隐睾(Cryptorchidism)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2]。然而,临床医师对隐睾的认识存在不足、诊疗欠规范,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并且在治疗时机、手术策略、激素干预与否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因此,为提高对隐睾诊治的全面认识、规范我国隐睾诊疗方案,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形成专家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隐睾诊疗指南。 一、流行病学及分类 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约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的发生率高达60%~70%[3]。早产儿出生后睾丸会继续下降,至12周龄其隐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接近足月儿水平。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4]。睾丸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诊断 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鉴别回缩性睾丸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分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的可靠方法。超声对睾丸体积测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5]。

为提高体检阳性率,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又退缩回腹股沟区,称为滑动性睾丸,属于隐睾范畴;若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睾丸,非真性隐睾。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若发现患侧睾丸未扪及,但健侧睾丸较正常同龄儿睾丸增大的情况,常提示患侧睾丸缺如或萎缩[6]。由于该体征缺乏诊断特异性,不能因此而否定外科探查必要性。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需仔细检查耻骨区、股部、会阴部以除外异位睾丸。最常见的异位睾丸位于Denis-Browne小窝(即腹外斜筋膜与Scarpa筋膜间的浅表小窝)。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是确定腹腔内隐睾、睾丸缺如或萎缩的可靠手段。麻醉状态下再次进行体检,部分最初未触及的睾丸此时可扪及。探查精索血管盲端未见睾丸组织是睾丸缺如的诊断依据;若精索血管末端见囊皮样组织而无睾丸实质,则为睾丸萎缩。双侧未扪及睾丸或任何提示性分化异常的情况(如合并尿道下裂),均需尽早进行内分泌检查和遗传评估[7,8,9]。 三、治疗 治疗年龄建议自6月龄(校正胎龄)开始,最好在12月龄前,至少在18月龄前完成[10,11,12,13,14]。治疗时机会影响到成年后精子生成、激素分泌以及肿瘤发生[15,16]。回缩睾丸需定期监测(每年)并持续至青春期,直到睾丸不再回缩且停留在阴囊内,无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