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新病理学考试复习

最新病理学考试复习

最新病理学考试复习
最新病理学考试复习

绪论【学习要点】

1.病理学最主要研究方法:尸检。

2.临床病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方法):活检。

3.对肿瘤普查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的方法:细胞学检查。

4.病理过程:炎症等。

5.病理标本常用固定液:10%福尔马林。

组织细胞适应与损伤【学习要点】

1.适应的形态学类型: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2.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组织最早萎缩;脑最后萎缩

3.化生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4.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常发生于肝、肾、心等实质细胞。

5.气球样变:严重的水变性。

6.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多发生于肝细胞。

7.脂肪肝:严重肝脂肪变性。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

9.脂肪心:心肌间质脂肪堆积。

10.血管壁玻璃样变(透明变)好发血管:细动脉。

1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代表性病变有贫血性梗死等。

12.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脑、脊髓等器官。代表性病变有脑软化、脓肿、脂肪坏死。

13.坏疽概念:局部组织大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14.干性坏疽好发部位:四肢;湿性坏疽好发部位:内脏

15.溃疡:皮肤、粘膜+较深缺损。

16.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的过程。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适应性变化 E

A.变性B.萎缩C.肥大D.增生E.化生

2.营养不良时,哪种组织或器官首先发生萎缩:(脂肪组织)

3.关于细胞肿胀的发生,一般认为细胞受损的部位在:(线粒体)

4.气球样变性是一种:(水变性)

5.脂肪变性最常发生在:(肝)

6.脂肪心和虎斑心的区别在于脂肪的:(存在的部位不同)

7.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细动脉)

8.下列哪项病变属液化性坏死

A.心肌梗死B.肾梗死C.脑梗死D.脾梗死E.干酪样坏死9.干性坏疽常发生于:(四肢)

10.脂肪坏死常见于:(急性胰腺炎)

11.坏疽与其他坏死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腐败菌感染)

12.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脑)

(二)多项选择题

1.上皮细胞可以发生(ABCDE)

A.化生B.增生C.肥大D.坏死E.萎缩

2.容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组织有(BCD)

A.肾小管上皮B.肾盂上皮C.支气管上皮D.子宫颈管上皮E.血管内皮3.液化性坏死可见于(ABE)

A.脑梗死B.肺脓肿C.肺结核D.梅毒E.乙型肝炎

4.能导致软化、机化、钙化、分离与脱落、疤痕形成结局的有(ABCDE)

A.血栓B.梗死C.溃疡D.坏死E.脓肿

修复【学习要点】

1.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粘膜被覆细胞、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胰腺、涎腺、汗腺、内分泌腺等。

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及骨骼肌细胞。

2.肉芽组织概念: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3.生长良好的肉芽组织形态特征: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易出血,无痛觉。

4.疤痕组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再生能力最强

A.骨骼肌B.神经细胞C.心肌D.软骨E.神经胶质细胞

2.疤痕组织的本质为:(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3.组织修复的基础是:(再生)

(二)多项选择题

1.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有(ABCD)

A.巨噬细胞B.毛细血管C.成纤维细胞D.炎症细胞E.神经细胞

2.属不稳定细胞者是(ABE)

A.上皮细胞B.造血细胞C.横纹肌细胞D.肝细胞E.粘膜细胞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学习要点】

1.瘀血原因: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

2.心力衰竭细胞:巨噬细胞。

3.肺褐色硬化的原因:慢性肺淤血。

4.槟榔肝:慢性肝淤血。

5.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②血流状态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加。

6.延续性血栓:白色血栓为头部,混合血栓为体部,红色血栓为尾部。

7.透明血栓:微循环血管内;微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最常见于DIC。

8.栓子运行途径:①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引起肺栓塞;②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引起体循环器官栓塞;③门静脉系统栓子引起肝栓塞。

9.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静脉。

10.减压病(沉箱病)本质:氮气栓塞。

11.梗死灶形状:脾、肾、肺——锥形;心——地图状;肠——节段形;脑——囊状。

12.出血性梗死好发器官:肺、肠。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静脉和毛细血管淤积,致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异常增多称为:(瘀血)

2.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肺淤血)

3.左心衰竭可导致:(肺淤血)

4.槟榔肝见于:(肝淤血)。或慢性肝淤血出现:(槟榔肝)

5.血管内血栓形成首先发生的是:(血小板粘附)

6.休克时常见到

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D.透明血栓E.球形血栓

7.栓塞于肺的栓子主要来自:(下肢深静脉)

8.从肠系膜静脉来的栓子常栓塞于:(肝)

9.长管状骨骨折病人突然死亡,其原因可能是:(脂肪栓塞)

10.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肾、心、脑)

11.肺出血性梗死属

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坏疽D.脓肿E.干酪样坏死

12.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内膜损伤)

13.减压病属于:(氮气栓塞)

14.“心力衰竭细胞”来自于:(巨噬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

1.出血性梗死常见于(AC)

A.肺B.脾C.肠D.肾E.脑

2.白色血栓主要由下列哪些成分构成(AC)

A.血小板B.白细胞C.纤维素D.红细胞E.胶原纤维

3.静脉内血栓包括(ABC)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红色血栓D.纤维素性血栓E.透明血栓

4.淤血的后果有(ABCDE)

A.水肿B.出血C.细胞变性、坏死D.淤血性硬变E.侧支循环形成

炎症【学习要点】

1.最常见的致炎因子:生物性因子(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3.变质:变性+坏死。

4.浆液性炎好发部位:皮肤、粘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5.卡他性炎概念:粘膜轻度的渗出性炎。

6.纤维素性炎好发部位及代表性疾病:①粘膜(白喉、菌痢);②浆膜(“绒毛心”);

③肺(大叶性肺炎)。

7.假膜性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8.化脓性炎特征: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脓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9.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蜂窝织炎:弥漫性化脓性炎。

10.炎细胞的种类与功能:N、M、L、E、P、B。

11.慢性炎症细胞:①单核巨噬细胞;②淋巴细胞;③肥大细胞;④嗜酸性粒细胞。

12.慢性肉芽肿性炎: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3.肉芽肿基本构成成分: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14.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的概念。

15.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炎症是一种

A.疾病B.病理过程C.血管变化D.细胞反应E.渗出性改变

2.炎症时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称:(炎性水肿)

3.绒毛心是:(纤维素性炎)

4.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白细胞:(趋化作用)

5.组织胺与5-羟色胺主要由哪种细胞释放:(肥大细胞)

6.粘膜表面有脓性渗出物,最适当的诊断为:(脓性卡他)

7.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一个盲管,称为:(窦道)

8.从腹腔取出的液体混浊黄色,比重大,白细胞数多,不久发生凝固。腹腔液体渗出

的原因应为

A.右心衰竭B.急性肾炎C.营养不良D.门脉高压E.腹膜炎

9.病毒感染时,渗出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10.肉芽组织与肉芽肿的区别在于:(组成成分不同)

11.病灶中见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多量浸润,常是下列哪项的特征:(慢性炎症)

12.炎症时引起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炎症渗出使局部肿胀)

13.纤维素性炎渗出的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

14.皮肤、粘膜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较深的缺损称为:(溃疡)

(二)多项选择题

1.急性炎症病变包括(ABCDE)

A.血管收缩B.血管扩张C.梗死D.溶血E.水肿

2.脓液含有(ACE)

A.脂质B.胶原C.纤维素D.浆细胞E.中性粒细胞

3.以下哪些疾病有肉芽肿形成(ABCE)

A.结核病B.伤寒C.风湿病D.慢性肾炎E.血吸虫病

4.慢性炎症时涉及的细胞有(ABCDE)

A.淋巴细胞B.类上皮细胞C.浆细胞D.成纤维细胞E.肥大细胞

5.蜂窝织炎常见的病变部位是(ADE)

A.疏松结缔组织B.浆膜表面C.粘膜表面D.阑尾E.皮肤及皮下组织6.渗出性炎包括(ABCD)

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肉芽肿性炎

肿瘤【学习要点】

1.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

2.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程度。

3.异型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差异性。

4.肿瘤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命名:在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一个“瘤”字。

恶性肿瘤命名: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特殊命名:①“母细胞瘤”;②习惯称呼,如白血病;③在良性瘤名称前加“恶性”二字;④名字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⑤形态命名,如透明细胞肉瘤;⑥“……瘤病”主要指肿瘤多发的状态。

5.肿瘤转移

①淋巴道转移(癌的主要转移途径);②血道转移(肉瘤的主要转移途径);③种植性转

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恶性肿瘤)。

6.癌前病变(或疾病):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如:①大肠腺瘤;

②乳腺纤维囊性病;③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⑤皮肤慢性溃疡;⑥粘膜白斑。

7.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肿瘤的一些病变。分为轻(累及上皮层的下1/3)、中(累及上皮层的下2/3)、重(累及上皮层的下2/3以上,但未到达全层)三级。

8.原位癌:指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9.上皮内瘤变(CIN):轻度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Ⅰ级,中度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Ⅱ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瘤变Ⅲ级。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不是真性肿瘤

A.白血病B.纤维瘤C.腺瘤D.血管瘤E.绿色瘤

2.具有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为

A.纤维腺瘤B.畸胎瘤C.癌肉瘤D.混合瘤E.错构瘤

3.肿瘤的特性取决于:(肿瘤实质)

4.平滑肌瘤常发生于:(子宫)

5.多形性腺瘤多见于:(腮腺)

6.下列哪项不是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A.乳头状瘤B.血管瘤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皮样囊肿

7.早期即经血道转移的癌是

A.胃腺癌B.绒癌C.大肠癌D.肺癌E.宫颈癌

8.下列哪种形态肿瘤恶性可能性最大

A.蟹足状B.乳头状C.结节状D.分叶状E.囊状

9.凡是肿瘤均具有

A.浸润性B.转移C.异型性D.复发E.核分裂相

10.癌最常转移至

A.淋巴结B.肺C.肝D.脑E.骨

11.白血病属于

A.交界性肿瘤B.恶性肿瘤C.癌肉瘤D.癌前病变E.良性肿瘤

12.原位癌的癌细胞局限于

A.粘膜层内B.上皮层内C.粘膜下层内D.肌层内E.以上均不是

13.肿瘤的实质是指:(肿瘤细胞)

14.下列哪种肿瘤不发生转移

A.原位癌B.浸润癌C.未分化癌D.实体癌E.鳞状细胞癌

15.判断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是:(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

16.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应命名为

A.癌肉瘤B.癌C.交界性肿瘤D.肉瘤E.癌症17.肉瘤和癌的主要区别在于:(组织起源)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肿瘤的生长方式(ABD)

A.浸润性B.外生性C.内翻性D.膨胀性E.种植性

2.腺癌好发于(ABCE)

A.胃肠道B.乳腺C.子宫体D.食管E.肝

3.下列哪些属良性肿瘤(CD)

A.肝母细胞瘤B.肾母细胞瘤C.软骨母细胞瘤D.肌母细胞瘤

E.髓母细胞瘤

4.能产生激素或激素样物质的肿瘤有(ACE)

A.嗜铬细胞瘤B.食道癌C.肺小细胞癌D.Kaposi肉瘤E.副神经节瘤5.属恶性肿瘤的是(ABCDE)

A.无性细胞瘤B.脊索瘤C.精原细胞瘤D.多发性骨髓瘤E.颗粒细胞瘤6.属于癌前期病变者是(ABCDE)

A.慢性萎缩性胃炎B.胃溃疡C.粘膜白斑D.结肠多发性息肉

E.纤维囊性乳腺病

7.哪些炎性疾病与癌的关系较密切(BCE)

A.肾盂肾炎与肾癌B.病毒性肝炎与肝癌C.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

D.肺炎与肺癌E.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

8.脱落细胞学用于诊断(BCD)

A.脑膜瘤B.支气管癌C.宫颈癌D.膀胱癌E.多发性骨髓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学习要点】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累及血管:左冠前降支发病率最高。

2.心绞痛: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持续数分钟;易缓解。

3.心肌梗死好发部位:左冠前降支的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4.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5.良性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

功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动脉病变期:全身细小动脉硬化;内脏病变期:①心脏:左心室肥大;②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③脑:脑水肿、脑软化和脑出血(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

6.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特征性病变: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主要累及肾脏。

7.风湿病病变组织: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

8.风湿小体:由纤维素样坏死物、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的肉芽肿。

9.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二尖瓣最常受累。形成疣状赘生物。

10.风湿性心外膜炎:湿性——浆液性炎;干性——纤维素性炎,形成绒毛心。

11.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大关节,呈游走性、反复发作性,一般不留后遗症。

12.风湿性脑病:锥体外系受累——小舞蹈病。

13.二尖瓣狭窄:左心房扩张肥大→肺淤血、水肿→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

心脏杂音(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X线显示为“梨形心”。

14.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右心肥大→大循环瘀血。

杂音(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X线呈“球形心”。

15.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肥大→肺瘀血→右心病变→体循环病变。

杂音(主动脉瓣区喷射性收缩期杂音);X线呈“靴形心”;心绞痛。

1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大→肺瘀血→右心病变→体循环病变。

杂音(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吹风样杂音);X线呈“靴形心”;脉压增高。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A.高血压B.糖尿病C.高血脂D.吸咽E.HLD增高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于:(左冠前降支)

3.心肌持续而严重缺血引起:(心肌梗死)

4.急进型高血压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

5.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是:(风湿小体)

6.二尖瓣狭窄最早引起:(左心房肥大)

7.缓进型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

8.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单纯二尖瓣狭窄的区别是

A.左心室肥大B.右心室肥大C.左心房肥大D.右心房肥大E.无区别9.能引起主动脉内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的心瓣膜病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0.二尖瓣狭窄后期,左心房压力升高而代偿失调导致:(肺循环淤血)

11.血流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囗时,心前区听诊可以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12.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常见的联合瓣膜损伤是:(二尖瓣与主动脉瓣)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ABCE)

A.心脏破裂B.室壁瘤C.附壁血栓D.马氏斑E.心力衰竭

2.缓进型高血压内脏病变期表现为(BCDE)

A.间歇性跛行B.脑软化C.左心室肥大D.视网膜出血E.肾功能衰竭

3.风湿病的病变常累及(ABCDE)

A.心脏B.关节C.皮肤D.脑E.血管

4.下列血浆脂蛋白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是(BCDE)

A.HLD B.VLDL C.LDL D.CM E.TG(甘油三酯)

5.可引起心瓣膜赘生物的疾病有(ACD)

A.风心B.高心C.感染性心内膜炎D.恶性肿瘤晚期E.冠心病

6.二尖瓣狭窄后可引起(ACDE)

A.左心房肥大B.左心室肥大C.右心室肥大D.右心房肥大E.肺淤血7.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原因有(BCE)

A.二狭B.二闭C.高血压病D.肺源性心脏病E.主动脉瓣狭窄

呼吸系统疾病【学习要点】

1.大叶性肺炎:肺泡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

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多量白细胞。

2.肺肉质变: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纤维素发生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

3.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支气管肺炎)。

4.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支、支气管哮喘、支扩和肺气肿等疾病。

6.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病理变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腺粘液化。

7.支气管扩张症: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

8.肺气肿: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胞)膨大。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大,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通常以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前壁肌层厚度超过5mm(正常3-4mm)作为诊断肺心病的病理形态标准。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气肿)

2.最易并发肺脓肿的是哪种肺炎:(小叶性肺炎)

3.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肺泡腔内渗出的物质除大量的纤维素外,还有大量的:(白细胞)

4.肺肉质变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渗出过少所致:(中性粒细胞)

5.小叶性肺炎是一种:(化脓性炎)

6.小叶性肺炎好发于:(两肺下叶及背侧)

7.大叶性肺炎常见的结局为

A.中毒性休克B.败血症C.肺肉质变D.痊愈E.肺脓肿

8.镜下见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成囊泡,这是:(肺气肿)9.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肺动脉高压)

10.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咳痰的病变基础是:(腺体增生肥大,分泌亢进)(二)多项选择题

1.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并发症有(BDE)

A.支气管哮喘B.支气管扩张症C.肺脓肿D.肺心病E.肺气肿

2.属于间质性肺炎的是(BD)

A.吸入性肺炎B.支原体性肺炎C.坠积性肺炎D.病毒性肺炎E.大叶性肺炎3.小叶性肺炎可并发(ABCDE)

A.肺脓肿B.脓胸C.呼吸衰竭D.心力衰竭E.败血症

4.关于大叶性肺炎,下列哪几项是不正确的(ABD)

A.易并发休克B.常累及气管C.易侵犯胸膜D.易并发脓胸E.肺泡不破坏5.下列有关肺癌的描述哪些错误(CE)

A.肉眼分三类B.周围型预后较差C.大多起源于肺泡上皮

D.早期即可淋巴道转移E.小细胞癌发生与吸烟无关

消化系统疾病【学习要点】

1.慢性萎缩性胃炎

A型胃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阳性,伴恶性贫血,多见于胃体和胃底部。

B型胃炎:我国多见,多见于胃窦部,发病与理化因素有关。

2.消化性溃疡病

病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病理变化:G: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处,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球部。

M:溃疡底部: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疤痕层。

并发症:①出血。②穿孔。③幽门梗阻。④癌变。

3.病毒性肝炎:变质性炎。

4.嗜酸性小体:属细胞凋亡。

5.溶解坏死:点状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碎片状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桥接坏死(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大片坏死(常见于重型肝炎)。

6.门脉性肝硬化病因: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7.假小叶:特征性病变。

中职病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1级护理班病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 1、钠水潴留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 D球-管失平衡 E肾小球滤过障碍2、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球蛋白减少 B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 C血钠含量降低 D血钾浓度降低 E血浆清蛋白减少3、丝虫病导致下肢象皮肿的主要原因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D淋巴回流受阻 E蛋白质丢失过多4、最易发生心性水肿的心脏疾病 A冠心病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肺心病 D心肌炎 E二尖瓣狭窄 5、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水肿的主要原因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C滤过分数增高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E醛固酮分泌增加6、肾病综合征发生水肿的主要原因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受阻 E醛固酮分泌增加7、判断机体是否有水肿较理想的方法是 A是否有凹陷性水肿 B检查肾功能 C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D肉眼观察 E测量体重 8、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0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 C体温超过正常值1.00C D由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体温升高 E由体温调定点紊乱而引起体温升高 9、下列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中暑 B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 C妇女妊娠期体温升高 D流感导致体温升高 E甲亢病人体温升高 10、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原微生物 C恶性肿瘤 D大手术后 E类固醇代谢产物 11、输液反应出现发热大多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A变态反应 B外霉素污染 C内霉素污染 D真菌污染 E药物的毒性反应 12、高热骤退导致病人虚脱的主要原因是 A心肌损伤 B血压突然升高 C肾功能衰竭 D外周循环衰竭 E中枢调节功能紊乱 13、某患者持续发热3天,经酒精擦浴和注射安乃近后出现大汗淋漓,此时在护理上尤应注意什么? A防止酸中毒,检查pH B防止虚脱,监护血压变化 C防止热惊厥,采取安全护理措施 D防止负氮平衡E防止消化功能紊乱,饮食调养 14、某患者女性,16岁,发热一周,发热前两周又感冒病史。住院后测量体温:早晨38.00C,下午39.50C,睡前38.90C。请问该患者属于何种热型?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中专病理学试题集及答案

中专病理学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 2、疾病: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二、填空题 3、病理学研究疾病的方法有_活体组织学检查__、__脱落细胞学检查__、__尸体解剖___、_组织细胞培养__、_动物实验__ 4、病理过程是指__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_ 5、判断脑死亡的依据有_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___、__自主呼吸停止__、_颅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__、_脑电波消失____、__脑血液循环停止。 三、问答题 6、病理学在医学中有什么作用? 答: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它与前期的基础学科密切相关,也为后期的临床学科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依据,特别是在疾病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3、增生:是指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加。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所取代的过程 5、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 6、坏死:是指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7、坏疽:是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

8、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等的过程。 9、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少量炎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二、填空题 10、适应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__萎缩__、__肥大_、_增生__、__化生____.损伤主要有_变性__和_坏死__ 11、化生是指_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所取代的过程_,常见的类型_鳞状上皮化生_、_肠上皮化生_和_结缔组织化生。 12、坏死的主要类型有_凝固性坏死、_液化性坏死、坏疽 __、 __纤维素样坏死__ 13、坏死的结局包括_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包裹和钙化__ 三、单项选择题 A型题 ( D )14、化生不可能发生于 A 结缔组织 B 膀胱粘膜上皮 C 支气管粘膜上皮 D 神经组织 E 贲门部粘膜 上皮 ( B ) 15、实质器官最容易发生脂肪变性的是 A 心脏 B 肝脏 C 脾脏 D 肺脏 E 肾脏 ( C )16、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用可发生 A 栓塞 B 脂肪坏死 C 坏疽 D 梗死 E 凝固 B型题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溶解性坏死 D 干酪性坏死 E 脂肪坏死 ( D )17、肺结核可发生 ( B )18、脑梗死属于 四、多项选择题 ( BCE )19、实质细胞常见的有 A 纤维素样变性 B 玻璃样变性 C 水变性 D 粘液样变性 E 脂肪变性 五、问答题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水肿: 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 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 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 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 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 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 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 0.5~2mm。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

病理学综合试题重点

病理学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 1、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 A、核浓缩,核膜破裂,胞浆浓缩 B、核溶解,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C、核破裂,胞浆浓缩,胞核破裂 D、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E、核碎裂,胞浆浓缩,核膜破裂 2、电镜下,肝细胞脂肪变的脂滴形成于 A、胞浆基质内 B、线粒体内 C、内质网内 D、高尔基体内 E、溶酶体内 3、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A、化生 B、机化 C、分化 D、再生 E、增生 4、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 A、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 D、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E、干性坏疽伴有感染 5、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 A、脂蛋白

B、类脂 C、胆固醇 D、脂褐素 E、中性脂肪 6、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 B、增生 C、萎缩 D、变性 E、化生 7、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B、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C、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D、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E、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8、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9、Ⅲ型梅毒发生的坏死 A、干酪样坏死 B、脂肪坏死 C、坏疽 D、纤维素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0、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脑、肠 B、肾、肠、脑 C、心、脾、肾 D、脾、心、肺 E、肾、心、肺 11、脂肪栓塞病人死亡原因常见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急性右心衰竭 B、急性左心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脑出血 E、心肌梗死 12、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 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 13、一患者主诉心悸气短,两下肢浮肿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肋缘下3cm,轻度压痛,AFP正常。患者的肝脏可能出现下列哪一种病变 A、肝细胞癌 B、慢性肝淤血 C、肝脂肪变性 D、慢性肝炎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发生气体栓塞 A、颈部外伤和手术 B、胸部外伤和手术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病生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研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 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 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主要内容是:①总论,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②病理过程。③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①动物实验(急性、慢性)②临床观察③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3.循证医学 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谈谈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及学习计划。 病理生理学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出发,深入学习。 第二章疾病概论 1.概念题 ①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全身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净精神状态。 ②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③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④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⑤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2.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病因分成七大类: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因素⑦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此类病因侵入机体后常常构成一个传染过程。 3.简述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的不同 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有的先天性因素是可以遗传的,如先天愚型。 4.以大出血为例,叙述发展过程中的因果交替与恶性循环。 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恶性循环形成) 5.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意义 标准:①呼吸心跳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扩大或固定 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①法律依据②医务人员判断死亡的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③器官移植的时期和合法性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病因和机制:肾内和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

最新病理学期末考试卷

病理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 1、常见的一类病因() A、生物性因素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3 2、渗出液与漏出液在下列哪项无明显区别() A、蛋白量 B、细胞数 C、比重 D、凝固性 E、液体量 3、卡他性炎是指() A、粘膜的变质性炎 B、粘膜的渗出性炎 C、粘膜的增过性炎 D、浆膜的急性炎症 D、浆膜的慢性炎症 4、下列有关肺淤血的描述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包细血管扩张充血 B、肺泡腔内出现心里衰竭细胞 C、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 D、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 E、肺泡腔内出现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5、肠系膜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于() A、肺 B、脑 C、心 D、肝 E、肾 6、局部静脉淤血的病变特点有() (1)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2)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3)器官代谢旺盛,温度升高(4)器官代谢降低,功能低下(5)多见于生理状态下 A、(1)(3)(5) B、(2)(3)(4) C、(1)(2)(4) D、(3)(4)(5) 7、血栓形成后可能对机体的影响有() (1)止血(2)引起梗死(3)局部淤血(4)对机体无明显影响(5)引起慢性瓣膜病 A、(1)(2)(3)(4) B\(2)(3)(4)(5)C、(1)(3)(4)(5)D、(1)(2)(3)(4)(5) 8、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A、体液丢失的总量 B、电解质丢失的总量 C、细胞外液的总量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E、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9、引起高钾血症的最常见愿因是( ) A、急性酸中毒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大量使用含钾药物 D、输库存血过多 E、严重组织损伤 10、某男性患者,因暴饮暴食而腹泻3天,每天腹泻10余次,在附近卫生院静脉输入葡萄糖液,症状加重入院,就诊时患者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血压72150mmHg,脉搏数120次/分,血清Na+浓度120mmol/L,尿钠8mmol/L,该患者可能发生了()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盐中毒 11、下列那一项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持续呕吐 B、严重腹泻 C、结肠造瘘 D、肾功能衰竭 E、严重休克 12、PaCO2高于正常表明机体可能存在( ) (1)代谢性酸中毒(2)呼吸性酸中毒(3)代谢性碱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5)混合性酸中毒 A、(1)(2) B、(2)(3) C、(4)(5) D、(2)(5) 13、肿瘤异性性是指() A、肿瘤外观形态的差异性 B、肿瘤间质的多样性 C、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 D、肿瘤组织代谢上的差异性 E、肿瘤组织结构异常 14、癌前病变指的是( ) A、具有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 B、有癌变可能性的良性肿瘤 C、瘤样增生的良性病变 D、交界性肿瘤 E、良性肿瘤出现癌变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1.缺氧是由于()。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5.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血液H+浓度升高 B. 血液CO2分压升高 C. 血液温度升高 D. 红细胞内2,3-DPG增加 E. 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6.关于发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B. 发绀不一定是缺氧 C. 动脉血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即可引起发绀 D. 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发绀一般较明显 E. 循环性缺氧可出现发绀 7.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属于发热的是()。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应激 C. 剧烈运动后

D. 中暑 E. 伤寒 9.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12.决定热型的因素是()。 A. 体温的高低 B. 体温的上升速度 C. 体温的持续时间

病理学小知识点

1.细胞水肿—红染细颗粒状物 2.玻璃样变—嗜伊红均质红染-细胞内玻璃样变(mallory小体肝细胞胞质中中间丝前角蛋 白变性,rusell小体浆细胞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蓄积),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玻璃样变(血浆蛋白渗入和基底膜代谢物质沉积) 3.脂肪变—大黄腻-慢性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区,磷中毒肝小叶周边带肝细胞受累,慢性酒 精中毒在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出现心肌脂肪浸润称为虎斑心 4.纤维素样坏死—细丝状颗粒状,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恶性高血压,风湿病,类风湿性 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胃溃疡底部小血管 5.干酪样坏死—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结核,梗死,结核样麻风 6.凝固性坏死--心肝脾肾 7.液化性坏死--脑脊髓胰腺 8.湿性坏疽--肺,肠,子宫,阑尾,胆囊或AV均受阻肢体,呈蓝绿色 9.气性坏疽--开放性深创伤伴随厌氧菌感染的坏疽,有捻发感 10.气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均有全身中毒症状 11.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2.修复有纤维性(瘢痕)修复和再生 13.稳定细胞:骨组织,平滑肌,结缔组织,,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心肌细胞 14.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 15.肥大性瘢痕,瘢痕疙瘩,蟹足肿 16.肌腱可通过成纤维细胞纤维性修复后组织重排完全再生。 17.间皮细胞属于稳定细胞 18.肾上腺皮质激素延缓再生修复,维生素C,锌,蛋白质有利于伤口愈合 19.软骨由软骨膜增生而来,血管以生芽方式再生,神经细胞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 20.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至始至终都在,但早期少,晚期多 21.充血大红热,淤血大紫凉 22.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体循环淤血(肝淤血) 23.急性肝淤血,小叶中央细胞萎缩坏死,外围汇管区靠近肝小A出现脂肪变 24.慢性肺淤血,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出现摈榔肝 25.下腔静脉的栓子不会引起门静脉阻塞,脑软化或栓塞的栓子多与脑部病变有关、 26.肺动脉栓塞患者和脂肪栓塞患者多死于急性右心衰,2周腔静脉内旋栓完全机化 27.下腔静脉血栓时,最主要的侧支循环是腹壁下V-腹壁上V-右胸内V-右锁骨下V-上肺 V-右心房 28.心房附壁血栓,静脉血栓体部,动脉瘤内层血栓均为混合血栓 29.头颈,胸壁,肺的手术,正压静脉输血(大隐静脉的输液不会引起,锁骨下插管输血会 引起),分娩时胎盘早期剥离均易形成气体栓塞 30.心肌梗死时呈现地图状,贫血性梗死发生在脾,肾,心,脑等部位,出血性梗死多发生 于肺和肠 31.绒毛心发生在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假膜的成分是渗出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黏膜上皮细 胞。 32.炎症早期以渗出变质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33.蜂窝织炎主要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阑尾。 34.肉芽肿有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之分 35.间质细胞增生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36.脓肿膜的成分是肉芽组织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病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E ) A.肠系膜动脉 B.门静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E、肺动脉 2、下列哪些器官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B ) A.心、肝 B.心、脑 C.心、肺 D.肺、肠E、脾、肾 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 E ) A.常形成肿块 B.生长旺盛 C.相对无限制生长 D.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E、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 4、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 C ) A.肿瘤生长方式 B.肿瘤的生长速度 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D.肿瘤是否转移E、肿瘤的阻滞结构 5、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C ) A.细动脉玻璃样变 B.中层动脉硬化 C.大动脉粥样硬化 D.中动脉粥样硬化E、微动脉粥样硬化 6、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C ) A.脾大 B.腹水 C.肝掌 D.“海蛇头”现象E、消化不良 7、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A ) A.外上象限 B.外下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E、乳头部

8、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C ) A.脑 B.肝 C.肺 D.骨E、肾上腺 9、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形成桥接坏死见于( C )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度肝炎 D.急性普通型肝炎E、慢性轻度肝炎 10、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C ) A.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钾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钠血症E、高钠血症 11、低钾血症可出现( B ) A.反常性碱性尿 B.反常性酸性尿 C.中性尿 D.酸性尿E、碱性尿 12、缺氧、中毒、感染等引起水肿主要因为( D ) A.钠水潴留 B.毛细血管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淋巴回流障碍 13、水肿和水中毒的相同点是( B ) A.低钠血症 B.细胞外液增加 C.细胞内液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E、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14、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C ) A.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B.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碳氧血红蛋白化验阳性 D.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 E、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小于7g/dl

病理学考试重点二问答

问答题: 一,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作用和结局。 概念: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组成: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组成。 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陷;机化或包裹坏死细胞,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二,血栓的相关问题。 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凝血因子Ⅶ和血小板,启动内源凝血过程,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激活外源凝血过程。 ②血流状态改变:血流减慢或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 ③血液凝固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所引起。类型:①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室内以及动脉内或静脉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形成延续性血栓头部。 ②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③红色血栓:为阻塞性血栓,主要见于静脉。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局部血流停止导致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延续性血栓尾部,并可沿血流方向即朝向心脏延伸。 ④: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脱落。 影响:阻塞血管;栓塞;栓塞;心脏膜病;出血。 三,渗出的意义。 防御作用:稀释和中和毒素;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渗出物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交织网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纤维素网可称为修复的支架;渗出物中有的成分有利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不利影响:过多的渗出物有压迫和阻塞的作用;纤维素吸收不良反应可发生机体粘膜作用。四,炎症的常见问题。 炎症介质的来源及其主要作用: 炎症介质可来自细胞,也可来自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有利于炎性渗出,并具有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有的炎症介质还可引起发热、致痛、组织损伤等。 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急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病理特点一般以渗出为主,可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坏死,增生反应较轻;慢性炎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一开始即为慢性经过,病程长,病理特点以增生为主,而渗出和变质性变化一般较轻。 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①,浆液性炎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点; ②,纤维蛋白性炎症,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点; ③,化脓性炎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晨读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④,出血性炎症,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 化脓性炎症的类型,各自的特点: ①,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②,蜂窝织炎,为弥漫性化脓性炎,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常发生于疏松的组织内; ③,表面化脓和积脓,前者系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脓液向其表面渗出,后者系浆膜腔或空腔器官的化脓性炎,脓液积存子腔内不易排出。 肉芽肿性炎的定义,分类和各自形态特点: 肉芽肿炎症即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常见类型有: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病原体引起,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其中巨噬细胞能转化为上皮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②,义务肉芽肿,由各种异物引起,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形成结节状病灶,即在异物周围形成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绕成结节状病灶。 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验证过程是损伤和抗损伤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总体上变现出防御为主的反应。机体通过炎性出血和渗出反应,局限和消灭致炎因子、稀释与中和毒素、清除异常物质,并通过增生修复损伤的组织,这些对机体都是有利的。但是致炎因子可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渗出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影响功能,这些对机体都是不利的。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 五,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恶性肿瘤多,可见病理核分裂现象;良性肿瘤少。 生长速度:恶性肿瘤快;良性肿瘤慢。 继发改变:恶性肿瘤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良性肿瘤少见。 转移:恶性肿瘤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 复发:恶性肿瘤易复发;良性肿瘤不复发或少见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较大,破坏原发部位或转移部位的组织出血性坏死,合并感染,恶病质;良性肿瘤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 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①,血脂异常;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⑤,遗传,年 龄,性别,体重,感染等其他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①,脂质因素;②,内皮细胞损伤;③,单核-巨噬细胞作用;④,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大的病变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泡沫细胞积聚内膜下形成脂纹,刺激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斑块,最后,泡沫细胞坏死释放脂质而形成粥样斑块。 七,门脉性肝硬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①,慢性酒精中毒;②,病毒性肝炎;③,营养缺乏;④,中毒。 病理变化:肉眼: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肝体积明显缩小,质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周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或间隔所包绕。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中的干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或坏死,再生肝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并常出现双核。 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原因:肝小叶结构破坏,血管减少,肝窦闭塞,中央静脉玻璃样变及管腔闭塞,导致门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假小叶形成,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压迫小叶下静脉,使其扭曲、闭塞,肝窦内的血液流出受阻;门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形成异常的吻合支,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液流入肝静脉。 肝功能不全,原因:肝实质细胞长期反复破坏的结果。 八,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肉眼弥漫性轻度至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而色较红,固称大红肾。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使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淀物。 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 九,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慢性肾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量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而功能丧失,少量肾单位代偿性肥大,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显微组织增生,细、小动脉硬化,肉眼观察形成继发性颗粒型固缩肾。 临床变现:慢性肾炎综合症。 十,心肌梗死。 概念: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原因: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类型: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种,区域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一般梗死后六小时才能看到肉眼变化;光镜下,梗死灶边缘的心机纤维呈波浪状和肌质不均,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呈早期凝固性坏死。24~72小时后,梗死灶呈伴有污点的苍白色,有时充血明显;光镜下,整个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3~7天,梗死灶变软,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光镜下,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胞浆内出现颗粒及不规则横带(收缩带),在梗死灶周围边带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梗死区开始机化,间质水肿,常见出血。 并发症:心脏破裂,较少见;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 十一,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甲型、戊型肝炎多经过粪—口传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经过输血、注射、密切接触传播。 基本病变:①,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坏死变现为嗜酸性坏死、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片样坏死、桥接坏死。②,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临床病理类型: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十二,比较流脑和乙脑。 病原体:流脑,脑膜炎双球菌;乙脑,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途径:流脑,呼吸道传播;乙脑,蚊虫传播。 流行季节:流脑,冬春;乙脑,夏秋。 病变性质:流脑,化脓性炎;乙脑,变质性炎。 病变特点:流脑,蛛网膜下腔大量灰黄色脓液,脑回、脑沟模糊。镜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乙脑,主要累计大脑灰质和神经核团。大脑皮质和基底节、视丘最为严重。严重病例受累脑组织可见粟粒大小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胶纸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细胞袖套状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流脑,高热、头痛、呕吐、颈直强;脑脊液浑浊,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可查到病原体;乙脑,高热、头痛、昏迷;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脑脊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增多。 预后:流脑,绝大多数可治愈。少数严重病例引起死亡。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积水、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乙脑,大部分病例可治愈。病情重者可发生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 十三,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原发性,初次;继发性,再次。 易感人群:原发性,儿童;继发性,成人。 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和致敏性:原发性,无;继发性,有。 病变起始部位:原发性,上叶肺下部,下叶肺上部,近肺膜处;继发性,肺尖部。 病理特征:原发性,原发综合症;继发性,病变复杂、新旧病灶交替,较局限。 主要病变特点:原发性,以渗出、坏死为主;继发性,以增生、坏死为主。 主要传播途径:原发性,淋巴道或血道为主;继发性,支气管播散至肺内为主。 病程:原发性,短(急性经过),大多自愈;继发性,长(慢性过程),需治疗。 十四,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大叶性肺炎,肺炎球菌;小叶性肺炎,多种细菌,常见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小叶性肺炎,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大叶性肺炎,急性纤维蛋白性炎症;小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范围:大叶性肺炎,一般发生在单肺侧,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小叶性肺炎,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小叶性病灶,大小不一,病变多发,散在两肺。 结局:大叶性肺炎,绝大多数痊愈;小叶性肺炎,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常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十五,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 炎症性质:肾小球肾炎,变态反应性;肾盂肾炎,化脓性。 病因:肾小球肾炎,多种抗原;肾盂肾炎,细菌。 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为主,也可下行性感染。 病变特点: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肾盂肾炎,肾盂肾间质化脓,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变现: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盂肾炎,高烧、寒战、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血尿。 结局:肾小球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肾盂肾炎,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十六,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归。 基本病变:①,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渗出的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②,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围绕中央的干酪样坏死,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③,变质为主的病变病灶呈淡黄色、易碎的干酪样坏死。以上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 转归:转向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病理学试题A卷

《病理学》复习题 一.A型题 1.瘢痕修复见于 A 粘膜糜烂 B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 C 气管假膜性炎症 D 心肌梗死 E 肝细胞点状坏死 2.肿瘤的异型性是指 A 肿瘤外观形态的差异 B 肿瘤间质与其起源组织间质分化程度的差异 C 肿瘤实质间质与起源组织分化程度的差异 D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 E 肿瘤实质与间质比例的差异 3.下列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萎缩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不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B 部分肾组织萎缩,纤维组织增生 C 病变严重时可发生肾组织梗死 D 病变可累及单侧,也可双侧 E 梗死灶机化后形成较大的凹陷瘢痕 4.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哪项是错误的 A 肝细胞气球样变 B 嗜酸性变 C 点状坏死 D 桥接坏死 E 肝细胞再生 5.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A 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 B 肌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 C 毛细血管和炎细胞 D 肌母细胞和毛细血管 E 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 6.慢性肺心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是 A 肺气肿 B 肺动脉高压 C 肺小动脉纤维性增厚 D 肺泡腔的闭塞 E 肺组织广泛纤维化 7.下列关于未经治疗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病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滤泡内胶质稀薄色淡 B 血管减少 C 滤泡上皮细胞变为高柱状 D 有淋巴细胞浸润 E 滤泡上皮细胞数量增加 8.引起肾盂肾炎最主要的致病菌是 A 绿脓杆菌 B 葡萄球菌 C 链球菌 D 大肠杆菌 E 副大肠杆菌

9.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 A 尚未侵犯粘膜下层 B 未突破基底膜 C 未侵犯到肌层 D 未突破基底膜 E 未发生转移 10.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依据是 A R-S细胞 B 霍奇金细胞 C 陷窝细胞 D 双核和多核的R-S细胞 E 多形性或未分化瘤细胞 11.垂体破坏,引起消瘦,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萎缩,属于 A 内分泌性萎缩 B 营养不良性萎缩 C 神经性萎缩 D 废用性萎缩 E 压迫性萎缩 12.下列细胞受损后不能再生的是 A 血管内皮细胞 B 纤维母细胞 C 肝细胞 D 表皮细胞 E 神经细胞 13.炎症的基本病变是 A 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D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E 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 14.可能来源于APUD细胞的肺癌是 A 鳞癌 B 腺癌 C 小细胞癌 D 大细胞癌 E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15.不属于化生的是 A 支气管的柱状上皮变成鳞状上皮 B 胃粘膜上皮变成肠上皮 C 骨骼肌中的结缔组织变成骨组织 D 膀胱的移行上皮变成鳞状上皮 E 肉芽组织变成瘢痕组织 1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常栓塞的器官是 A 胃、肠 B 肾、脑 C 脾、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