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

第六章社会认知

本章学习目标

1.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特征

2.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3.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4.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5.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和基本模式

6.社会认知的几种归因理论

7.常见的归因偏差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ve),最初被称作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用以指受到知觉主体的兴趣、需要、动机、价值观等社会因素影响的对物的知觉。随着社会心理学对人际知觉领域研究热潮的兴起,社会知觉概念被等同于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指关于他人或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整体反映,其结果即形成关于他人或自我的印象。作为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即以人为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服从于一般知觉所具有的普遍规律性,又具有一般知觉所不具有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社会知觉被社会认知一词所取代,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属于人的思维活动的范畴。由此使社会知觉的内涵与性质更加明确,避免与传统心理学中作为感性认识活动一部分的知觉活动相混淆。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由于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着眼于对人及人与人关系的知觉感受,因而不少社会心理学文献称之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社会知觉的刺激来源

于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的涵义十分广泛,既包括他人、群体、人际关系,也包括认知主体自身。社会心理学所感兴趣的是作为知觉主体的个人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社会认知,以及与此相伴随的自我省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客体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物理特征,如高矮、胖瘦、衣着、相貌等等,还需要对客体的许多内在特点,如动机、能力、情感、意志等等作出判断,形成完整的印象。因此准确地说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性:

(一)选择性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面临外界刺激,但是对于同样和同量的刺激,各人所作出的反应程度不尽相同。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依此作出自己的反应: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大致说来,人们的认知选择决定两种因素: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如果某种刺激物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即带来报偿时,就会引发积极的认知倾向。相反,对于那些令人不快和压抑的人和事,个人将极力逃避或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刺激的强度也影响着认知者。一般说来,刺激量越大,越易引起认知者的注意,而微弱的刺激作用则可能使人毫无知觉。

(二)互动性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被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被知觉者影响知觉者,而且知觉着也会影响被知觉者,从而使社会知觉过程的发生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三)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从而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就是认知的防御性。当代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社会认知和防卫机能息息相关。个体在情绪困扰的状态下对于社会客体的反应,与在中性情绪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反应显然是不同的,换言之,情绪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因为个人是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来辨明刺激物的意义和重

要性,从而决定应否逃避。个人的认知防御,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自我的完整。(四)认知的完形特性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或格式塔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种倾向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似乎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既是热情的又是冷酷的时候,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认识这个人。我们总是无法容忍自相矛盾的判断。桑普森把这种判断的出现称为“认知分离”。他认为个人智力和知识的局限性构成认知的剥夺体验,造成个人认知和认知对象之间的分离。为了消除这种分离,个人一方面会加强其探求信息的欲望和动力,寻求更多的信息,摆脱认知剥夺。同时可能向幻想化的方向发展,即利用想当然的办法给认知对象添补细节,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图式(scheme)或曰基模(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认知心理学观点看来,图式是组织信息的方式,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采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明认知过程,社会认知的图式就是这种研究的成果之一。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它包括对某一概念或刺激的认知、相关的各种认知的关系及具体的例子,其内容可以是特定的人、社会角色、自我、对特定客体的态度、对群体的刻板印象或对共同事件的知觉。泰勒和克劳克(Taylor & Crocker)区分了四种图式,即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和社会事件图式。

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是一种心理上的认识类型,它描述了典型的或者特别的个体。例如,“愚蠢者图式”和“聪明者图式”等,就是典型的个体。人们的心目中对特定的认识对象存在典型的形象,即特定的图式,人们对认识对象的判断,通常是套用典型图式的结果。

自我图式(self schema),是指个体把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例如,我

们关于自己的图式可能包括“聪明的”、“独立的”、“外向的”等特性。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归入某一个类别之后,就成了一个很“图式化”的个人。例如,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很有男子气时,就会以男子气的图式办事。

角色图式(ro1e schema),是一种描述范围较宽的社会群体和角色的心理类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和社会生活中的固定模式很相似,每个人都有关于性别、社会阶层、专业群体的图式。例如,有人认为女人是“很有感情的”、“心肠软的”,亚洲人是“工作勤劳的”、“有技术的”等。

事件图式(event schema),是指社会事件的心理分类。事件图式包括社会事件在发生前后以及因果关系上的普遍特征。例如,“去约会”这一事件图式,典型地包括开始会见、到餐馆吃饭、看电影、送回家、道晚安等。事件图式主要即指社会事件发生的一定顺序和内容。

(二)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图式对于社会认知有重要作用,人们利用图式加工信息、解释环境。当我们处于一个新环境时,我们并不是重新认识它,而是利用过去相似情境中的知识作出解释。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图式帮助我们加工信息。

图式能帮助人们快速、经济地加工大量的信息。如,它能帮助人们记忆信息、解释新信息、从信息中作推论;它还能通过建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期望来帮助人们为未来做准备。图式式加工的优点已经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下面仅对图式式加工的几个优点进行简要介绍:

1.图式能帮助记忆

当我们对过去的人或事物形成图式化表征时,记忆效果最佳。在科恩(Cohen)的一项研究中,让被试看一个女人和她的丈夫坐在家中的录像,一半的被试被告知这个女人是个图书管理员,另一半的被试被告知她是个女招待。这个女人既有符合图书管理员的图式特征,如,戴眼镜、弹钢琴;也有女招待的特征,如,房间里没有书架,吃巧克力蛋糕。然后让被试回忆录像的细节。结果发现,不论是马上回忆还是一周后回忆,被试对与已知图式一致的细节的记忆较好。

这并不意味着与图式不一致的信息通常就记忆得差。研究表明,与图式一致及不一致的信息都比与图式根本不相关的信息记忆得好。有时与图式矛盾的信息比一致的信息的回忆效果更好,这在图式相当完善或相当不完善时尤为明显。

2.图式帮助自动化推论

认知者无须任何有意识的努力就会自动产生一些与图式相关的推论。如,如果你遇到一个极其友好的人,你可能会自动把与“友好”有关的其他特征赋予他,如热情、善良,而你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过程。当环境中的信息强烈暗示一个特定的图式时,或当图式涉及你极其关心的个体或生活领域时,这些自动化的效应最可能发生。

3.图式增加信息

图式能帮助我们填补知识中的空缺。如,当我们阅读一个有关医生的故事时,不知道他穿的衣服,但我们根据医生的图式,会认为他穿着白大褂。

4.图式包含情感

特塞尔(Tesser)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仅在头脑中想象具有图式的客体,就能强化个体对客体的情感。例如,如果你认为老师对你在课堂上的发言不满意,那么你想这件事的时间越长,你的心情可能越低落。

但图式加工也有缺点,以这种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可能产生错误的解释、不正确的期望和僵化的行为模式。

5.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启动效应

最近使用的图式在接下来的不相关情境中再次被使用的现象就是启动效应。如,你刚刚听了一位教授批评当今的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缺乏执著精神的讲座,走出教室后刚好遇到了你的好朋友,她告诉你,她刚刚参加了学校舞蹈队。在先前的讲座的情景下,你可能会将她的行为看作是与学习无关的、浅薄的。与此相反,如果你刚才听的是强调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讲座,你可能会将她的行为看作兴趣广泛。启动效应的前提是先前激活的图式应用在新信息中是有意义的。当新信息与激活的图式无关时,启动效应就不会发生。

启动效应显示了社会认知的一个要点——内隐性。在很多情况下,过去的经历的痕迹会影响个体对当前情境中社会客体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而个体对这一影响又是无意识的,这一过程即是内隐社会认知,即,在个体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图式的指导下的判断、行为和决策过程。启动效应是内隐社会认知的一个例子。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从动态上看,社会认知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最初,认知者只能接收到有关对象外部特征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认知者不断拓展认知范围,开始涉及对象的内在属性。与此同时,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认知对象与周围的人加以对照,试图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认知者并不忽略对自己的认知,他们往往把自己同一定的认知对象置于某种关系网络之中,并形成对这种关系的判断。

社会认知基本上包容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表情等肉眼可见的特性。其中表情一般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合称非言语表情)和言语表情。

(一)仪表的认知

仪表(appearance)是人的各种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人的具体形象。初次和一个人接触,我们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的衣着、高矮、胖瘦、肤色以及肢体是否有缺陷等等。将这些属于物理方面的特征加以整合,我们就能直截了当地对对方作出某些判断。仪表认知虽然以有关他人的感受材料为基础,却不只是凭感觉器官的活动来进行的。在这里个人固有的经验知识以及性格等等,同时渗入了认知活动。因此,认知者不仅仅把他人的仪表特征当作单纯的物理现象,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他人向自己提供的有价值的认知信息,力图从中发现其意义。

(二)表情的认知

(1)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面部表情是以面部的肌肉变化为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观察面部各种肌肉的变化测定人的情绪是可能的。埃克曼说,人们能够比较准确地从面部表情上辨别出各种情绪,包括快活、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懊恼等。不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所能显示的情绪不止这6种;个人的情绪体验也往往不是其中单独的某一种,而是多种不同情绪的混合。此外,上述6种情绪还各有着高低强弱的差异。

(2)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身段表情又称姿势。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在身体姿态的变化中流露出来,如点头、招手、鞠躬致意等等。社会心理学家发

现,在身段表情中双手最富于表情,从双手动作上认知他人情绪,其准确率不亚于对于面部表情认知。

(3)眼神。眼神的情绪表达功能更是人人熟悉。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口”是很恰当的。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在体验都可以表达在眼神之中。人们在认知活动中,一般都不会忽略眼神的奥妙。

(4)言语表情(speech expression)。言语表情不是指言语本身,而是说话时的音量、声调、节奏等特征,专家们称之为一种辅助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别人说话的方式判断其内心状态。所谓“听话听音”就是这种经验的总结。研究也表明,言语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比言语本身更为可靠。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外,更主要的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必须了解这个人对现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通过仪表、表情判断出一个人的情绪不等于同时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经常从别人的情绪表露中,甚至从相貌上判定他的性格。这种认知方法当然是有其局限性的。在性格认知过程中,认知者需要更多有关对方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实际上人们对他人性格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实际交往。长期的、认真的交往,才是实现性格认知的基本条件。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这种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实际上,对他人的认知包含着选择自己对他人的关系形式,如对某些人反感、疏远,对某些人喜欢、亲近。这种选择直接影响认知者的交往动机。研究证实,一个人更愿意和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接近。一个人在选择交往对象时,颇为注意对方与自己是否相似。因此,这种相似程度构成认知的重要项目。

人际关系认知的另一个方面是估量他人之间的关系状况,确认具体认知对象在群体中的位置。对此,在“人际关系”一章中将要介绍的莫列诺的社会测量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认知方法。

南大社会学真题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称解释 1、参照群体; 2、失范; 3、隐性功能; 4、索引性表达; 5、合法化危机; 6、效度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 2、在米尔斯看来,哪些方式可以激发社会学想象力? 3、建构中层理论的策略,具有哪些意义? 4、简述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 5、简述实地研究的过程。 三、计算题 1、调查100名工人,得到下列结果,求收入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收入400 500 600 700 人数20 40 30 10 2、从一所大学随机调查400名学生,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2岁,求在95%的置信度下,全校学生平均年龄的置信区间。 (I(1-0.05)=1.96) 四、设计题 请将概念“生育意愿”操作化为一组指标,并将他们设计成问卷中的问题。 五、论述题 1、试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社会学理论,解释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变迁。 2、试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单位”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论述定性实地研究中资料分析的概括性问题。 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人情; 2、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 3、工业化与城市化; 4、人口的“逆淘汰”; 5、社区 二、简答题 1、联系实际,简述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了由传统乡村向现代城市社会跃迁,通常把哪几个指标作为转换点。 2、何谓弱关系假设,其最初的经验证明如何? 3、什么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4、简述城市社会的“世俗化”。 三、论述题 1、如何从理论上分析失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2、联系实际,试分析家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限制。 3、试论述流言和谣言的性质与传播过程。 4、试论市民社会与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关系。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讲课稿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儿童期的社会化:基本社会化 2.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3.成人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辈群体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南开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 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A.噪音水平 B.助人行为 C.助人环境 D.人的抉择 正确答案:A 下列不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的是: A.认知者的因素 B.认知对象的因素 C.家庭环境 D.认知条件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有: A.神话对手 B.矮化自己 C.排斥异己 D.疑神疑鬼 正确答案:C 见义勇为属于: A.习俗行行为 B.包容性行为 C.公正性行为 D.控制性行为 正确答案:C 哪一项不是自我意识的成分: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行为 D.自我意象 正确答案:C 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A.生理反应 B.行为反应 C.心理反应 D.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B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各种学习包括四种基本框架,其中不包括: A.内驱力 B.线索 C.反馈 D.奖赏 正确答案:C 社会心理学确立时期,处于:

A.“社会哲学”阶段 B.社会经验论阶段 C.社会分析学阶段 D.社会理性论阶段 正确答案:C 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 A.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B.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C.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D.开放性角色和规定性角色 正确答案:A 他人影响最大的群体规模是: A.1-2人 B.6-8人 C.几十人 D.成百上千人 正确答案:D 在演出的时候,有人人观众越多,表演得越好,有的人观众越多,越紧张,这是: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社会促进 D.社会抑制 正确答案:B 哪一项不是雷维奇对人际关系的划分类型: A.主从型 B.合作型 C.竞争型 D.平等型 正确答案:D ()创立了平衡结构理论,将其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人际认知研究。 A.班杜拉 B.海德 C.荣格 D.勒温 正确答案:B “客我”完全形成是在米德的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中的: A.准备阶段 B.博弈阶段 C.游戏阶段 D.完成阶段 正确答案:B 自我概念的功能不包括: A.引导个体行为 B.解释个体经验

南大社会心理学网络作业1

首页 > 课程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假如你是一个酒保,目击了一次偶然的斗殴事件,当事人身上有纹身。尽管你不认识多少有纹身的人,但事后你似乎认为身上有纹身的人比那些没有纹身的人更倾向于参加到斗殴之中。你的错误记忆最可能是因为()?A、错误相关 ?B、刻板印象的潜意识启动 ?C、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 ?D、现实冲突理论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Festinger和Carlsmith关于认知失调的经典研究中,完成了乏味的实验任务的被试中,()后来更有可能觉得实验有趣 ?A、告诉他人实验很有趣,并得到1美元报酬的人 ?B、告诉他人实验很有趣,并得到20美元报酬的人 ?C、没有撒谎的人 ?D、三组没有显著差异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Kelley的共变原则,如果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迟到,我们在( )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做内部归因(比如,认为这个学生比较懒) ?A、高一致性(consensus), 高特异性(distinctiveness), 高一贯性(consistency) ?B、低一致性,低特异性,高一贯性 ?C、低一致性,高特异性,高一贯性 ?D、高一致性,低特异性,低一贯性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当目击一件事情的发生后,再获得一些误导性的信息,个体会将这些信息加入到其对事件的回忆中,这一现象称为( ) ?A、误导信息效应 ?B、虚假相关 ?C、虚假控制 ?D、虚假回忆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Spencer等人(1999)的研究表明,当告诉女性数学能力有性别差异后,这种性别差异在实验中() ?A、出现了 ?B、降低了

南开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https://www.docsj.com/doc/4d6203530.html, 南开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南开大学心理学专硕有院校命题,并只招收非应届生,需要考生注意报考条件。院校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南开发布347考试大纲这为同学备考提供复习方向,可以根据大纲查缺补漏,重点复习。但是同学要谨记考研大纲固然重要,但是考研复习中不能一味“啃大纲”,大纲只是为我们复提供习重点还是要仔细复习参考书的。更多心理学考研问题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或是登录博仁官网。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试是我校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课考试。我校将根据考生本科目的考试成绩与另外两门公共课考试成绩的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科目考试是我校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专业课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大学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命题遵循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单项知识与综合能力考查相结合的方针。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五、考试内容 试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其中,名词解释部分包括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简答部分包括8道简答题,每题15分,共120分;论述部分包括3道论述题,每题40分,共120分。卷面总分为300分。 各部分内容的分值分布如下:普通心理学约80分;社会心理学约60分;发展心理学约40分;咨询心理学约40分;管理心理学约40分;心理测量学约4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试要求如下: I 普通心理学 该部分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理解重要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的一般规律,了解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考试(单选+判断题)

1、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 A、完整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 A、完全色弱和部分色弱 B、红黄色弱和蓝绿色弱 C、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 D、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3、神经元是()的基本结构单位。 A、神经系统 B、感觉器官 C、运动器官 D、内脏器官 4、基础心理学是研究() A、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5、空间知觉包括() 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 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 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党和方位知觉 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 6、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 A、格式塔心理 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 D、行为主义 7、内脏感觉包括() A、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B、平衡觉、运动觉和疼痛 C、饥饿、触压、振动、渴和疼痛 D、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振动和触压 8、自主神经又叫() A、感觉神经 B、运动神经 C、植物神经 D、联合神经 9、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10、基本的味觉有() A、咸、甜、苦、酸 B、酸、甜、苦、辣 C、甜、咸、麻、辣 D、酥、脆、甜、咸 11、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12、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去个别特征和属性的活动称() A、概括过程 B、注意过程 C、加工过程 D、抽象过程 1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爱好 14、“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15、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 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他人服务的需要 19、心理学是()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0、情感可分为()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心境、激情、应激 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1、()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 01、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02、理解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03、人的听觉主要受额叶控制。(×) 04、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05、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 06、帮助企事业形成或改造生产计划或改善工作环境的工作是生理心理学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07、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人本心理学。(√) 08、费希纳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09、研究脑的功能和高级心理功能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南京大学 幸福心理学 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有房可住”属于幸福心理结构的哪一个方面()。 A、认知 B、行为 C、需要 D、情感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无论改变的愿望有多大,一切都应从()开始。 A、求救 B、自我 C、他人 D、周围环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以下哪项是积极情绪()。 A、强烈的 B、紧张的 C、内疚的 D、神经质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情绪知觉包括图案、故事和()。 A、庆幸 B、孤独 C、羞愧 D、音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 A、外在价值 B、社会价值 C、他人价值 D、内在价值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常见的控制策略是()。 A、逃跑策略和争论策略 B、逃跑策略和战斗策略 C、争论策略和战斗策略 D、平静策略和抗议策略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口头上的承诺会()。

A、增加逃避的几率 B、减小实现目标的几率 C、加强成功的几率 D、保证目标的实现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人性的弱点》是()的著作。 A、保罗·艾克曼 B、乔治·赫伯特·米德 C、戴尔·卡耐基 D、路斯·哈里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泰勒·本-沙哈尔关于快乐的六点秘诀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A、接受自己 B、越复杂越好 C、身体也重要 D、快乐需要意义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0()的人既不为现在考虑,又不为将来考虑。 A、忙碌奔波型 B、虚无主义型 C、幸福型 D、享乐主义型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以下哪项是消极情绪()。 A、警觉的 B、活跃的 C、敌对的 D、鼓舞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是积极情感的传递素,过多会躁狂。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内啡肽 D、复合胺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无意识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追求快乐和()的本能倾向。 A、避免痛苦 B、解决痛苦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考试知识点(打印版)

1、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生理心理学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变化。心理生理学研究由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测验对发现心理过程的一般特性、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和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异性都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卡特尔,1890)。测验基本要求: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3、德国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构造主义的奠基人。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K是一个常数(与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有关)。 5、色觉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四色说,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视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拮抗过程。 6、视觉适应:适应是一种感觉现象,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在视觉范围内,视觉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7、味觉的适应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人的味觉有甜、苦、酸、咸四种(味精觉),负责它们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一样的。仅仅通过味蕾并不足以产生味觉,嗅觉对于味觉的产生也非常重要。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 8、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并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当内部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便融合成人的一般“自我感觉”。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感觉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它们不能在言语系统中反映出来,因而不能被意识到。只有在内脏感觉十分强烈时,它才能成为鲜明的、占优势的感觉。 9、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性。 10、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颜色和明度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强度,音调和音响知觉依赖于声波的频率与声压水平,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原始特征和线条朝向,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11、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方位定向等。 12、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时间知觉的阈限也受感觉通道的影响,视觉的时间知觉阈限是113~124毫秒,听觉的时间知觉阈限是10~50毫秒。这是将相继的两个刺激知觉为持续刺激的最短时间。2)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丰富,个体就觉得时间长;经历简单,个人就觉得时间短。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 13、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在一瞬间,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进行活动,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注意的集中性是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感。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14、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5、注意的动摇: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当持续性注意不能保持时,会出现注意动摇。注意动摇不同于注意转移,前者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起伏波动的现象,而后者是指将注意从一项活动有目的地转移到另一项活动的现象;前者的注意内容并没有离开当前活动,而后者的注意内容已经变成新的活动。 16、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对形象的材料比对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遗忘得越快,识记材料越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不要贪多求快。2)学习的程度。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渡学习。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渡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17、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有干扰作用。 18、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19、概念形成的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 20、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21、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 22、图式: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说明了一组信息的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23、语言的形式: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手势语、内部语言。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是,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计划自己的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2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的需要,它包括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2)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3)归属与爱的需要,它表现为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4)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25、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26、冲突的类型:1)双趋冲突,又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指对个体同时存在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两者不可得兼、难以取舍的心态。2)双避冲突,又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8

第八章人际关系 本章学习目标 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 人际关系状态描述和发展过程 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爱情的类型 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总是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从出生到死亡,关系一直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爱与恨等等,都与人际关系有密切关联。没有同别人的交往与关系,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没有文学、艺术,没有科学,没有一切。可以说,人际关系是生活的基础。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希望了解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在人际关系中,

“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因素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 (2)直接性、可感性。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的甚至是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出他人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是不会产生人际关系的,而只要建立起某种人际关系,也一定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 (3)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第二,使人们互相排斥和反对的情感,即分离的情感。 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具有合群与群居的倾向。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他人一起度过的。Read Larson等(1982)对人们的时间利用进行了研究。他们让一个成人样本和一个青少年样本中的每一位被试在一周内随身携带一台呼机。每天从清晨到深夜,研究者随机呼叫被试若干次,被呼叫的被试需要填写一份简短的问卷,说明他们正在做什么,是独自一人还是与其他人在一起。结果表明,人们在将近3/4的非睡眠时间中都与他人在一起,只有在做家务、洗澡、听音乐或在家学习时才独自一人。与此相对,当人们在学校或是工作的时候,更倾向于和其他人在一起。并且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个体表现得更快乐、警觉和兴奋。人们为什么如此需要与他人相伴呢?心理学家对此作出了各种解释。 (一)亲和需要 阿特金森(Atkinson)等人认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亲和需求(the need of affiliation),是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即人们有需要和他人相伴的倾向;另一种是亲密需求(the need of intimacy),是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关于人的亲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他设计了一个没有窗户但有空调的房间,里面除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一个马桶、一盏灯外再无其他东西,一日三餐通过房门底的小洞口送入。谁能在这

社会心理学南大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Darley 和Baston 从寓言”善良的撒马利亚人”中得到启发,找到了一个影响助人的决定性因素,为() ?A、时间压力 ?B、榜样行为 ?C、宗教信仰 ?D、利他人格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Zajonc的驱力理论,他人存在会增加我们的( ),从而加强优势反应 ?A、生理唤起 ?B、求胜动机 ?C、分心 ?D、自我意识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如果一段亲密的感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么它最终会成为()?A、激情之爱 ?B、友谊之爱 ?C、伴侣之爱 ?D、完美之爱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修订版的挫折攻击理论中,增加了()这一元素。 ?A、挫折 ?B、替代攻击 ?C、共计线索 ?D、负面情绪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0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哪些策略,不会有助于避免群体思维?() ?A、避免独裁

?B、引入外部专家 ?C、分成小组 ?D、增强群体凝聚力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搭集体便车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传染 ?C、社会懈怠 ?D、社会认同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0 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Davis (1985), Maxwell (1985), & Sternberg & Grajek (1984) 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关系(包括同性友谊、亲子关系和配偶关系),发现了爱的元素包括( ) ?A、相互的理解 ?B、给予和获得支持 ?C、珍惜在一起的时间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

第六章社会认知 本章学习目标 1.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特征 2.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3.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4.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5.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和基本模式 6.社会认知的几种归因理论 7.常见的归因偏差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ve),最初被称作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用以指受到知觉主体的兴趣、需要、动机、价值观等社会因素影响的对物的知觉。随着社会心理学对人际知觉领域研究热潮的兴起,社会知觉概念被等同于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指关于他人或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整体反映,其结果即形成关于他人或自我的印象。作为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即以人为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服从于一般知觉所具有的普遍规律性,又具有一般知觉所不具有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社会知觉被社会认知一词所取代,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属于人的思维活动的范畴。由此使社会知觉的内涵与性质更加明确,避免与传统心理学中作为感性认识活动一部分的知觉活动相混淆。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由于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着眼于对人及人与人关系的知觉感受,因而不少社会心理学文献称之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社会知觉的刺激来源

于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的涵义十分广泛,既包括他人、群体、人际关系,也包括认知主体自身。社会心理学所感兴趣的是作为知觉主体的个人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社会认知,以及与此相伴随的自我省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客体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物理特征,如高矮、胖瘦、衣着、相貌等等,还需要对客体的许多内在特点,如动机、能力、情感、意志等等作出判断,形成完整的印象。因此准确地说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性: (一)选择性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面临外界刺激,但是对于同样和同量的刺激,各人所作出的反应程度不尽相同。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依此作出自己的反应: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大致说来,人们的认知选择决定两种因素: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如果某种刺激物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即带来报偿时,就会引发积极的认知倾向。相反,对于那些令人不快和压抑的人和事,个人将极力逃避或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刺激的强度也影响着认知者。一般说来,刺激量越大,越易引起认知者的注意,而微弱的刺激作用则可能使人毫无知觉。 (二)互动性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被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被知觉者影响知觉者,而且知觉着也会影响被知觉者,从而使社会知觉过程的发生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三)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从而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就是认知的防御性。当代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社会认知和防卫机能息息相关。个体在情绪困扰的状态下对于社会客体的反应,与在中性情绪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反应显然是不同的,换言之,情绪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因为个人是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来辨明刺激物的意义和重

2016年6月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南开大学乐国安等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南开大学乐国安等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米德认为社会是由()构成的。
1.0 分
?
A、
人和自然
?
B、
圈子
?
C、
规则

?
D、
元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男女除了个性跟行为方面的差异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
1.0 分
?
A、
体力
?
B、
智力
?
C、
情商
?
D、
速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平衡理论是谁提出的
1.0 分
?
A、

阿西
?
B、
海德
?
C、
谢里夫
?
D、
查容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有贼心没贼胆”是指()
1.0 分
?
A、
人的个性特点
?
B、
人的价值观
?
C、
人的人生观
?
D、

个人能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
1.0 分
?
A、
消费社会心理学
?
B、
学习社会心理学
?
C、
政治社会心理学
?
D、
群体社会心理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男女个性与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有侵犯行为、自信心、支配行为和()
1.0 分
?
A、
关爱行为

2016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626综合真题解析及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2016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自主命题626真题解析南京大学虽然早已自主命题,但是题型分布还是和统考一样,分值比例是没有变化。南大的分值比较基础,重心放在普通心理学上,所以目标是南大的17年的考生,一定要把基础夯实了才可以。除了普通心理学这一科,实验、统计、测量这三大难点也是实力相当,并且是结合出题,所以对这几科头疼的考生更不能小觑他们的地位。 南大指定的教材里有一本是《心理学与生活》,考自这本书里的题主要是临床、治疗、发展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几乎是涵盖了所有的心理学的学科,那么学习这本教材的时候就要一视同仁,莫要含糊过去。 题目分析及复习策略 虽然现在南大还是以统考的题型比例为准,但是现在自命题越来越多,保不齐哪年的考纲就变化了。通过今年的考试自命题的变化就能感受的到,现在题型和考纲命题是变幻莫测的。针对题型,井老师先讲一下复习重点和策略。 1、选择题

南大是分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可以看到,单项选择题普通心理的比重占了一半还多,说明南大还是非常注重心理学的基础,比如说:记忆、气质、性格、思维、情绪等等,考察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比较详细的。那么有些学生就说了,那么我把普通心理学好好复习就行了呗。是这个道理但也不绝对,普通心理学是考察的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那么也就说明,你要把普通心理学复习的融会贯通,并且不留死角才可以。那么想了想400多页的课本是不是也有点头疼了?其实,普通心理学是复习专业课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所以17年的考生是务必要重视的。选择题中统计和实验的比重也是不小的,那么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点是一定要弄懂而不是似是而非,不然考试的时候就是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了。 2、简答题 简答题大家可以看看分布图,除了测量心理学,但凡是涉及到概念性知识点的科目都是出了一道题的,也就是在提醒大家,复习要均衡,不要有侥幸心理。当然,简答题的难度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今年在《心理学与生活》是出了一道发展心理学的必考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不是恍然大悟,哦,不难呢,那么在复习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他过于简单而绕过他了呢?对于统计这一科,简单是出了一道统计效力的题,所以在统计的复习过程中不单单是要复习计算公式,概念性的考点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其实在统计复习过程中,需要大家

2020-2021年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情况,参考书目,报录比,复试分数线

2020-2021年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情况,参考书目,报录比,复试分数线 ((声明:本文由新祥旭考研原创整理!心理学考研关注“心理学考 研同盟”) 一、社会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系。于1920年成立,建有心理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经过一系列的历史变革,200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办心理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与研究生。2008年,社会学系改为社会学院,停办50年的心理学系 重新成立,在研究生阶段分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方向,隶属 社会学院,第一任主任为翟学伟教授。现任系主任为周仁来教授,副 主任为肖承丽副教授。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现下属三系一所,分别为: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现设 有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博 士点及硕士点,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心理学硕士点,以及社 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南京大学2018年心理学只招收全日制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 研究方向。去年没有设置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的招生,也没有非全日制

的招生。 2018年专业目录 2019年专业目录 南京大学今年新增应用心理专硕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招生。

学硕

基础心理学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认知心理学 02 (全日制)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03 (全日制)社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心理咨询与治疗 02 (全日制)人的社会行为障碍的评估、诊断和矫正 03 (全日制)人的情绪障碍的评估、诊断和矫正 04 (全日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5 (全日制)用户体验与人类工效 06 (全日制)社会心态与舆论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 ③626 心理学综合 专硕 应用心理347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尔雅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南开大学 2015年秋

尔雅《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南开大学2015年秋 一、单选题 1 人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 ?A、 心理属性 ? ?B、 生物属性 ? ?C、 物理属性 ? ?D、 阶级属性 ? 我的答案:A 2 凯利的归因理论叫做() ?A、

对应推论说 ? ?B、 朴素的心理学归因 ? ?D、 三度理论 ? 我的答案:D 3 人际关系的情感性包括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 ?A、 相互疏离 ? ?B、 相互对立 ? ?C、 相互帮助 ? ?D、 相互安慰 ?

我的答案:A 4 两夫妻在一起,男的打呼噜,女的开始根本睡不着觉,后来没有呼噜声她反而睡不着。说明她()了噪音 ?A、 习惯 ? ?B、 听力不好 ? ?C、 屏蔽 ? ?D、 适应 ? 我的答案:D 5 弗拉认为我们通过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这六种回报 ?A、 情感

? ?B、 期待 ? ?C、 信息 ? ?D、 利益 ? 我的答案:C 6 艾里克逊认为心理发展一共有多少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A、 六个 ? ?B、 七个 ? ?C、 八个 ? ?D、

? 我的答案:C 7 角色借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查尔斯·库利 ? ?B、 弗洛伊德 ? ?C、 乔治米德 ? ?D、 赫胥黎 ? 我的答案:C 8 为了促进个体的环境保护行为我们可以从()个方面进行干预?A、

? ?B、 四 ? ?C、 五 ? ?D、 六 ? 我的答案:C 9 社会心理学研究分为()研究和应用有两种 ?A、 社会 ? ?B、 心理 ? ?C、 基础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