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二期

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开始在中国流行,国人还乐于自创节日,由此中国的节日更是越来越多,可是“老百姓感觉节日味儿越来越淡”的报道却不时见诸媒体,似乎节日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强过节的体验。人民网强国论坛“态度”栏目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就“中国人节日观”的现状、变化、成因及对与节日有关的政策建议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上同步进行的民意调查,调查周期为2013年3月6日至21日。调查结果如下:

一、国人对传统节日喜爱程度较高,对传统节日文化有很好的认知,对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作用表示肯定

1. 国人对传统节日喜爱程度较高,其中春节和中秋节最受欢迎

综合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在国人心中地位最高,90.9%的居民表示喜欢过春节;其次是中秋节,68.5%的居民表示喜欢过中秋节;喜欢端午节和元宵节的居民分别占34.7%和23.9%;9.5%的居民表示喜欢清明节。

2. 随着年龄增长,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过节比例逐渐上升;30岁以下人群过七夕节的比例较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过节比例均在上升;过七夕节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较高;其他传统节日的过节比例随着年龄变化差异不大。

具体来看,51-60岁居民对清明节更重视,21-30岁居民对七夕节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居民。

3. 南方地区更看重清明节

调查数据显示,南方(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更看重清明节,近90%的居民过清明节。

4. 北方地区更看重腊八节

调查数据显示,北方(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更看重腊八节,六成以上居民过腊八节。

5. 八成以上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了解

本次调查发现,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全国六个地区总体来看,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程度高达80.1%;分地区看,西北地区了解程度最高,为84%;东北地区了解程度最低,仅67.5%,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其它地区了解程度均在80%以上。

6. 居民对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认知情况较差,对元宵节、端午节的认知情况较好

在对传统节日习俗认知情况调查中,居民对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传统习俗的正确认知率仅在60%左右;对元宵节、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正确认知率均在95%以上。

7.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媒体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途径中,“家里人告诉的”占76.8%,“从书本上了解的”占40.4%,“电视、广播”占29.7%。

8. 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和功能表示肯定

九成以上居民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应予保护。尽管八成以上居民不认同“传统节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认为“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脱节”的占比较高(72.3%),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应与西方节日文化互相借鉴共融的比例为61.3%。

二、与家人团聚、探亲访友是庆祝传统节日的主要方式,但有下降趋势;外出旅游度假逐渐成为新的过节方式

1. 与家人一起团圆聚餐、探亲访友是目前中国人庆祝传统节日的主要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在传统节日期间,89.8%的被访者与家人团聚;62.8%探亲访友,另有1/3左右“宅”在家里、外出旅游或参加传统节庆活动。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人选择在传统节日时与家人团聚,而探亲访友和参加节庆活动的比例逐渐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传统节日时与家人团圆的比例逐渐增加,探亲访友、参加节庆活动比例逐渐下降;“宅”在家里休息和外出旅行的比例无明显变化。

3. 与10年前相比,传统节日期间陪伴家人更多和更少的人,比例相当,均占三成左右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看重亲情。调查数据显示,21-30岁的居民传统节日时陪伴家人“变少了”的比例最高;60岁以上的居民陪伴家人“变多了”的比例最高。

4. 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走亲访友“变少了”的比例较高

20岁以下居民走亲访友的变化最为显著,表示“变少了”的比例高达66.0%。

5. 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参加节庆活动的变化不显著

40岁以下居民表示参加节庆活动“变多了”的比例较高;40岁以上居民表示参加节庆活动“变少了”比例较高。

6. 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宅”在家里独自休息“变少了”的比例较大

31-40岁居民表示“宅”在家里“变少了”的比例最高,60岁以上居民表示“宅”在家里“变多了”。

7. 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外出旅游度假“变多了”的比例较大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与10年前相比,各个年龄段居民均表示外出旅游度假“变多了”,20岁以下居民外出旅行“变多了”的比例最高。

8. 节假日选择外出旅行的原因

(1)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调查中,71.4%的居民表示希望全家都能出去旅游。

(2)节假日时间长,适宜外出旅行。

(3)政府着眼经济发展,节假日期间推出优惠政策(如免收高速费用),人们更愿意出去旅游,从而拉动内需。

三、国人普遍认为传统节日的味道变淡了,时代的更新、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1. 七成以上居民认为传统节日味道变淡了

调查数据显示,30岁以下居民认为传统节日味道变淡了的比例最高,高达80%以上。

2. 传统节日味道变淡的原因

(1)时代的更新: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不再对月饼、粽子等有兴趣;温饱解决了,昔日“穿新衣、戴新帽”的期盼降低了。

(2)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导致人们对传统节日习俗不感兴趣。

(3)节日的娱乐功能日益增强,娱乐活动多了,人们对放风筝、看花灯等民俗活动兴趣下降了。

(4)主旨的扭曲:过节成了商家赚钱的机会,商业化倾向严重。

(5)信息传播日益发达,平时沟通交流的方式多了,过节时家庭团圆的渴望降低了。

四、西方节日中母亲节、父亲节备受国人青睐,年轻人群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较高

1. 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和情人节是国人比较青睐的西方节日,母亲节位居首位

针对过西方节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过母亲节的比例高达60.4%;其次是父亲节,比例也在50%以上;四成以上的居民过圣诞节和情人节。

2. 女性比男性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

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除了“自创”节日(如“光棍节”)男性的过节比例高出女性之外,西方节日的调查中,女性的过节比例均高出男性。

3. 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热衷程度更高

调查显示,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差异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对西方节日的热衷程度逐渐下降。

4. 国人对西方节日文化了解甚少

调查显示,在过西方节日的人群中,仅12.2%的居民了解大部分的西方节日文化,六成以上居民了解少数几个西方节日的文化,24.7%的居民表示对西方节日的文化完全不了解。

5. 国人过西方节日的原因

在对国人过西方节日的原因调查中,43.9%的人表示生活压力大,希望找机会让自己休息;41.2%的人表示西方节日中的一些节日很有意义,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还有30.5%的人表示西方节日或者“自创”节日新鲜有趣。

五、中国人过传统节日的幸福感较高,传统节日受欢迎程度远高于西方节日

说明:

(1)本节采用“赋值法”计算节日幸福感,“非常快乐”100分、“比较快乐”80分、“一般”60分、“不太快乐”30分、“非常不快乐”0分。

(2)幸福感>80分:非常幸福;70-80分:比较幸福;60-70分:一般;

(3)50-60分:不太幸福;幸福感<50分:非常不幸福

1. 中国人过传统节日时比较幸福,整体幸福感为71.1分,男性过传统节日时的幸福感略高于女性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过传统节日时的幸福感明显增加

3. 西方节日过节整体幸福感为61.2分,女性过西方节日时幸福感高于男性

4. 年轻人过西方节日时幸福感较高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居民过西方节日时的幸福感逐渐下降,20岁以下居民过西方节日时的幸福感最高,比西方节日整体幸福感高出11.6分。

5. 九成以上居民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喜爱程度调查中,91.3%的国人表示更喜欢传统节日,仅1.3%的居民表示更喜欢西方节日,还有7.4%的居民表示无所谓。

调查发现,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远远高于西方节日,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幸福感比过西方节日时的幸福感高出9.9分。

6. 要提高传统节日过节幸福感,关键是“单位保障员工放假权利,不变相加班加点”;其次,“娱乐场所推出优惠政策”、“丰富节假日期间娱乐活动”也颇受期待

六、九成以上居民认为有必要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1. 传统节日商业化倾向不受欢迎

调查数据显示,44.3%的被访者认为商家以节日的名义开展促销活动“不合理,纯属商业炒作”。

2. 六成以上居民对中国传统节日被其他国家抢注为文化遗产表示“愤怒”

调查中,针对中国传统节日被其他国家抢注为文化遗产,63.0%的居民表示愤怒,22.0%的居民表示平静,还有14.2%的居民表示没感觉。

3. 九成以上居民表示有必要提高传统节日关注度,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4. 要保护传统节日,“加强学校教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手段;其次,“政府给予立法保

调查报告 春节调查报告4篇

春节调查报告4篇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不但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标志着春天的来临。对农民伯伯们来讲,这是一个伸展身心的好机会,但是对现在正处于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来讲,他们会如何安排这美好的春节呢?因而,我们对这一项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实践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高中生春节的外出情况和假期安排。 调查时间:xx年1月21日xx年1月31日 调查对象:亲戚、同学、朋友、家长、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电话咨询、访谈 调查进程:首先制作好问卷,电话咨询亲朋好友,再采用访谈咨询家长、教师来记录高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况,以便给出恰当又公道的建议。利用网络整理出资料。 调查结果: 经过访谈记录知道里大部份高中生都喜欢蜗居在家里造作业,特别是高三学生,在为最后的冲刺做预备。高一学生比较悠闲,大部份喜欢外出,但是有小部份外出都是往网吧等不良场所。固然都喜欢外出,但是出往锻炼身体的极其少数。高一学生外出的大约有60%,但是锻炼身体的只有20%。高二学生外出的大约有40%,锻炼身体的只有15%。高三学生外出的只有15%,锻炼身体的几近是没有,只是微不足道,唯一3%左右。经过计算,高中生均匀外出的时间约为23个

小时,一般都是往书店、公园等公共场所。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缘由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对假期的学习安排,百分之百的学生会上网或看电视,均匀在12个小时,由于不论是谁,都承受不住这些xxx。高一、高二的学生在完成冷假作业后,都喜欢上网或聊天,但也有部份学生喜欢浏览有益书籍,大约在12本书。高三学生做完冷假作业后,还喜欢温习之前的知识,然后做做高考的题目。 在这个假期中,大多数家长们喜欢让孩子们反思一下这一年自己的表现如何,也会敦促孩子们赶快完成作业,让他们不要总是负着作业这个沉重的担子。没错,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对孩子管束严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上假期补习班,大多数为高三学生,为了在这次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他们不能不在休息的时间再给自己再给自己增加一点学习时间。但是,我以为,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由于假如你上课不好好听讲,那末你课后想怎样补习也是没有用的。这也不就白白地把这个美好的假期浪费了吗? 对上述情况,我以为学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认的。由于一些学生外出是为了有益身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的就应当多多外出,否则一些学生会因此得忧郁症,最后走上不回之路。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学习,但是亲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们应当公道的制定好假期计划表,将学习和外出相结合。 所以,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 校外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 认知的问卷调查 时间:日至年月日 目录 一、导言---------------------------------------2 二、调查方法------------------------------------2 三、调查结果分析--------------------------------2 四、讨论与小结----------------------------------7 五、相关建议------------------------------------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附录--------------------------------------------12 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问卷调查 一、导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

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喜的是部分节日被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焕发除了新的生机;然而,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我们的年轻人遗忘。更令人尴尬与耻辱的是几千年来土生土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为我们自身的不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与之相反,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父亲节”等等)却仿佛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春,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追崇。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强劲冲击。因此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长存的文化象征。然而,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问题知之甚少。本次调查我们以大学生为例深入分析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呼吁广大学生群体及青年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关于节假日期间社区开展娱乐活动的调查报告

关于节假日期间社区开展娱乐活动 的调查报告 乡村是与城市对应的一个地理概念,它主要指农民居住的村落和集镇(不包括县城);而乡村文化,是指与乡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的统称,是乡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呈不稳定的状态,起伏不定,从整体上看,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乡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文化硬件基础设施条件缺乏,乡村文化市场中产品不够丰富多彩,乡村文化产品相对匮乏,文化消费也比较低;部分乡村居民等级观念重,乡风文明观念淡薄;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暑假期间我们几个同学组队参加了"三下乡"活动,目的就是调查一下我国现在乡村文化娱乐活动的状况。以为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一些帮助。 随着“三农”政策﹑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 提出,乡村的发展越来越的到重视,不仅是从单纯的经济方面,

特别是乡村文化的建设,更是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娱乐状况虽然有一些改善,但是还是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发展。 八月初,我们开始了活动。首先我们来到了寿光,寿光正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我们来到了的一个村庄,一排排整齐的新房,一派新农村的景象,一看就知道这里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不错了。 晚上我们出来走访时,还是有很多的农民以打扑克为主要的文娱活动,很多人在农闲时,没什么事做,就是闲着。我们与当地政府就行的面对面的交谈,他说:“现在经济发展了,广大农民的文娱活动的需求也扩大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需要城市化的管理,就是要不断地建设乡村文娱活动基础设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我们通过实地了解,本村已经拥有“xx村文化娱乐中心”,在这里很多农民可以参加文娱活动。据村长介绍,本村蔬菜科技报的订阅在90%以上;家庭拥有电脑的台数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已达到10%以上。本村还正在筹建棋牌室,体育健身器械等文娱活动硬件设施。在不久的将来,村民就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调查的本村的农民中有70%以上的村民对文娱活动现状不太满意,并且有80%的调查人员感觉现在文娱活动比以前少了,不过这几年又正在发展,他们还是在不久的将来文娱活动会得到

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报告 —以四平市春节为例 调查对象:四平市民 调查时间:2015年4月——2015年5月 调查地点:吉林省四平市 调查主题:春节节日习俗 调查方法:田野调查 春节是最重要、最隆重和最富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最在意的节日,历史悠久,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的特色。一样的春节但是不同地方的风俗特色却不尽相同,以下是关于我的家乡吉林省四平市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要放下自己的私事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四平人在庆贺这个节日时,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在吉林人们普遍认为春节并不仅仅是大年初一的那一天,而是从腊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了年。因此在吉林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家里普遍还会准备灶糖(芝麻糖),就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称“扫房”。“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说的就是这件事情。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四平是少数民族较为聚居的地方,部分的春节习俗会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千灯节是蒙古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除了千灯节吉林人还会“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是吉林人的传统。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春节挂贴年画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不管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都是为了节日的喜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视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班级:初教系11本文1班 学号:1117034133 姓名:岳蓉 学号:1117034207 姓名:皇姝玥一、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因调查报告写于端午节期间,由此联想到如今端午节被人戏称为“粽子节”,中秋节被人戏称为“月饼节”等等,有种过中国传统节日便是一吃了之,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却逐渐被淡忘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并且,通过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来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这是非常重要也是亟须解决的。 2、调查的时间 2013年6月10号——2013年6月16号 3、调查的目的 调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 4、调查的地点 大学校园 5、调查的对象 主体为在校大学生 6、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网上调查 二、调查过程 我们发放了100份,收回了100份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问卷: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0岁以上 3、您的身份是: A、在校学生 B、已工作 4、您清楚的知道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 A、知道 B、不知道 C、比较模糊,通过新闻之类途径才知道 5、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6、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7、您过节时会遵循传统风俗过节?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8、您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 A、喜欢 B、不喜欢C无所谓 9、您觉得您过节主要为了什么? A、纪念 B、放假 C、无所谓 10、您觉得过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11、您会过西方节日吗?比如圣诞节?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2、您觉得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哪个更有趣? A、中国节日 B、西方节日 13、您是否觉得人们对过中国传统节节日越来越淡漠? A、是的 B、不是 C、没感觉 14、您觉得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15.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 A.书本B新闻媒体C.听别人说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江艺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11日——2009年12月20日 调查地点:广州 调查对象:80位在校大学生 前言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时代不停地发展,中西方国家的交流的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从而使很多年轻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流行,反观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界,农历9月初9的重阳节等节日却被我们国人渐渐淡化。就此问题,我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成粽子节,是革新还是遗忘? 不知从何时起,春节开始成为旅游度假,中秋节变成月饼节,七夕成了东方情人节?而西方 节日成为了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圣诞节万人空巷,元旦比春节更加重要?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五千年的传承到今日所剩多少?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直视的问 题。为此,我决定对此展开调查,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现状。 目的与意义: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西方节日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如果我 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遗忘掉,那么中国文明体一定会被历史遗忘掉。这项调查意在了解社会 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以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起到锻炼自 我的作用,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出自己的一份力。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7月27日至8月3日 调查人群:主要为三十岁以下的80,90一代,以及40岁以上的70一代做对比。 调查结果如下: 受调查总人数:53人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正确人数24 44 33 48 51 正确率45.20% 83.10% 62.26% 90.56% 96.22% 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平均值 正确人数28 52 35 38 47 40 正确率52.83% 98.11% 66.03% 71.69% 88.67% 75.47%

中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文化认识的缺失值得反省

结果和想到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调查对象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尽人意,我们暂且不说75.47%的正确率,也不说37.7%的人不了解春节的习俗,仅以无数文人墨客感伤落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中秋为例,饮酒赏月的闲情雅致似乎在民众的印象中所生无几。在另一个小组的结果中,最好的成绩为答对5题,而最差成绩为0。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想像。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传统节日,被西方文化撞的支离破碎。 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乃至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清朝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让我们在看看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的文化可谓是在中国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以端午节为例,1967年端午节就被韩国政府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每年的端午期间,来到江陵观看端午祭的本土和世界游客达上百万之多。再看国内的端午节,已被粽子节无声无息地取代了。人家能做好,为什么我们不能? 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冲刷,可现如今她为何逐年冷清下去呢?以下是我认为其存在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公历一年为365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2: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没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得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兴盛。 4: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怎么做? 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幕,这是被人们所公认的。然而,从客观的看,传统文化中的确有许多不适宜现代社会的拖沓冗长的部分。对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采取且不可能采取一位抵制西方文化的方法,在这个时代,文化需要交流,在交流中,文化得到了发展,并延续下去。因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耙,并结合利用现代化通讯及信息传播手段,使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并再次走向全世界。

春节旅游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春节旅游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春节旅游调查报告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2020年2月6日至2月15日调查人:刘圣祥抽样人群:来九寨沟旅游的人12年年初四川省灾后重振和危机应对政策初见成效,解脱降落趋势,今年“春节”逐渐有回热征兆。我组于12年2月5日至2月15日“春节”黄金周期间对游客在九寨沟的旅游情形进行抽样调查,现将所调查的有关内容综合并剖析如下:四川暗藏着一处桃源仙境――九寨沟。那里有重重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有彩色的湖泊和奔涌的飞瀑;还有各种鸟类和珍禽等。九寨沟的独特和它出色的神话故事如梦如幻,因此人们习惯的将它称之为“神话世界”。在春节黄金周旅游安全上,节前和节日期间,成都市假日办和相干部分,加大了对重要景区(点)的旅游安全的领导检讨,从源头上确保了节日期间的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春节期间,全市无重大旅游安全义务事故和旅游投诉,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同一”。一、“春节”旅游市场的总体情形1客源市场呈上升趋势5.12汶川大地震产生,九寨沟有震感,但并没有对景区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服务设施造成损坏。地震过后,九寨沟治理局马上组织全局所有职工对景区各景点、步游栈道、观景台、景区公路、护栏进行拉网式排查,没有发明破坏和安全隐患。九寨沟地域的宾馆、饭店、公路、娱乐、购物等旅游基本设施均完好无损。统计剖析表明地震后愿意来九寨沟旅游的占86.65%,以为地震对九寨沟没有任何影响色游客占59.12%。从此可看出九寨沟已经解脱降落趋势客源开端升温。“2020中国生态旅游年九寨沟首游式”将于2009年1月1日在九寨

沟景区举办。今年的“生态之旅”包含:“相约世界最艳丽湖泊―五花海”新年祈福、“新年贺礼―走进躲寨”、“九寨画院”成立等各项运动,。这一运动增添了客源量,据工作职员 先容:九寨沟景区从12年11月16日到年今年3月31日履行淡季票价80元,观光车票也降至80元;同时还履行二次进沟政策(即假如要二次进沟,只需多买一次观光车票外加20元 工费),二次进沟总费用为260元(不含保险),比旺季节俭360元,目前春节期间天天旅游人数已经超过xx人.2营销力 度加强这次游客基础情形的调查,共计发出调查表50份,回 收50份,回收率100%。统计剖析表明,在九寨沟旅游游客 中按性别构成分,男性游客占47%,女性游客占53%;按年 纪构成分,80后和70后游客占92.4%,90后和60后游客占7.6%;按职业分,公司、事业单位职员占53.6%;由上可见,九寨沟游客群中,以80后和70后游客为主,公司及事业单位职员为主。无须多加说明,这样的一个顾客群主体,在假日休闲购物餐饮上,七天大假对购物餐饮、花费市场具有较好的拉动作用,全市重要贸易、餐饮业企业销售额较同期均有必定水平增加。随着九寨沟营销力度的加强,特殊是实行了有效的冬季营销,加强了九寨沟冬季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当天九寨沟招待的进境游客同比增加达345%。游客多了自然收入额就上 往了。3旅游地商品价钱与质量人们旅游对其旅游地购物动机 必定是请求商品档次高、购物环境好、商品德量好和服务好。在统计分析中表明占62.96%的游客以为旅游区购物是个“被宰”的运动,商品价格往往比一般商场高出一倍到数倍以上,而且还可能充满着假冒伪劣商品,所以一些游客为了不在旅游区购物而愿意多付30%以上的旅游团费加入所谓的“纯玩团”,不过他们在九寨沟旅游购物中,彼此对商品价格与质量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是谁在年味里加了柠檬汁,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 前言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在华夏儿女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是一年一度的春晚越来越不合我们的口味,但这丝毫减弱不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过年似乎也没当初那般如孩提时代那么美妙。除夕年夜饭挪至饭店也已经习以为常;压岁钱的红包一年比一年厚;就连储备年货的方式速度也变得快的吓人 一、变味的除夕饭 地点从家里挪到了饭厅里-- 公社化 小时候,一家人围着桌子,准备食材,甭管老的小的,一家子全忙活起来,你烧火、我摘菜、他装盘、大家一起忙活着,场面很是热闹,馋嘴的小孩儿还时不时地伸出胖嫩的手偷吃几块,眼下大人也得面带微笑地意思地批评一下。待一切就绪一家人方围坐上去,各自介绍自己准备的菜肴去了,不忘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番这年味甚是浓郁。 而如今大家商量着安排个时间,各自驱赴饭店,想吃什么甭说自己点,今儿个你大伯请的年夜饭,可劲儿吃。人是三三两两的来齐了,可这一坐,咵呲咵呲撕餐具包装纸的声音倒是不绝于耳,小孩来了,甭说话一人一桌面,菜来了大家等长辈伸筷子示意了,纷纷便吃食起来。菜好吃也罢,倘若饭店的菜不好吃,那年夜饭吃的也憋屈。虽说省去了诸多在家做菜的不便但是总归没有氛围。包间也罢,但如若在大厅,那恭喜你你穿越到公社化时代了。

饭店火爆,订位难,运气不好遇霸王餐 新春佳节本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而最近有消息称预定餐厅却遭遇年夜烦 ,定个餐馆都那么不易,这第一步就任人宰割。商家逐利无可厚非,但设置起最低消费的门槛,借以绑架春节消费也屡见不鲜。依托传统佳节欲大发横财者有之,变相涨价更是层出不穷,如此看来,变味的年夜饭那吃的肯定也是变味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2)”、社会调查报告 再看看当天的上菜速度,笔者是深有体会,一顿饭都快吃完了,问之我点的 烤鱼呢 ,答还在锅里煮着呢,一会就好 ,倘若再问,回答也是大同小异,反正是在锅里呢,要是想退是退不了的。一顿饭吃下来,贵就不说了,还让人吃的甚为不爽。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 消费者享受自由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而商家使得消费者不能充分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属于强制性消费。但很多人都选择默默承受,得年夜饭咱要的是面子不在乎这几百几 千块钱。 二、变味的压岁钱 压岁到底是干什么的, 压岁钱,古代又称压祟钱 .传说有一种叫祟的怪物会在大年三十夜里潜入 家中,危害孩子生命,古人以布袋装上铜钱,置于孩子枕下,可以驱赶这种怪物,保证孩子的安全。后来,几经传承变迁,人们每逢过年都要给孩子压岁钱,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和祝福来年吉祥安康的愿望。 由于压岁钱仅仅只是表达人们对孩子的心意,所以不在数量的多寡,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古代的人们给孩子的压岁钱就几枚铜钱,这钱还不一定归孩子所有,第

关于民族节日风俗传统的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民族节日风俗传统维持的调查实践报告 经常听老人说起节日时的民族风俗,像中元节的放河灯,端午节的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等,其中有一些我很熟悉,但是也有很多习俗,我根本没听说过,更别说见到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节日时尊重并延续这些习俗呢?我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家人,同学,邻居等 调查时间:8月7日至8月17日 调查地点:工作单位,家中,村里 调查问题: 1.你知道那些节日风俗习惯? 2.你家在节日时有哪些习俗? 3.你认为这些风俗习惯该保留吗? 调查方法:1.口头询问; 2.问卷调查; 3.电脑查询。 调查结论: 一:节日传统民俗。 1.春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 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

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 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 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 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 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 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 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 统 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 些

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 ?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面对现今外来文 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象也越来 越明显。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 的认识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 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前 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 从中西方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2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3学会分析和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4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研究方法 ?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 ●小组成员:

●研究时间:6.25-9.1 ●搜查途径:(1)网上查询 ●(2)图书查询 ●报告的表现方式——论文 ●时间:6.25-9.1 中西方传统节日论文 节日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群体现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目 前,节日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意义。在节日里,人们所传达的不仅是彼此之间的情感, 它其实更像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精神的体现者,是一种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的寄托。中西方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试图在文中探寻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如何以一种正确的姿态面对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彼此之间的交际。 一、中西主要的传统节日 (一)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一

月一日,俗称为“过年”,与西方的圣诞节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春节的时候,远方的游子们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在春节这天,中国民间有着贴春联、倒贴“福”字的习俗。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定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而在南方两河流域的地段,人们在这一天还要举行赛龙舟大赛。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因为该节日多是在秋天的中期,所以叫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要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到晚上的时候还会有赏月的习俗。这三个节日是我国民间最主要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还有清明节、腊八节和元宵节,等等。 (二)西方主要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是西方人纪念基督徒的主神耶稣诞生的日子,时间为每年的12月25日。按照习俗,人们在这一天需要互赠贺卡和圣诞礼品,还会装扮圣诞树来庆祝。复活节是为了纪念主神耶稣复活的日子,时间为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按照习俗,人们在复活节的前夕要相互祷告,而在节日当天则要互赠彩蛋。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这一天奔走于天南海北的游子们要回家团圆,品尝以“火鸡”为主食的盛餐。此外,西方较为重要的节日还有万圣节、狂欢节和愚人节,等等。 二、中西传统节日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二期 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开始在中国流行,国人还乐于自创节日,由此中国的节日更是越来越多,可是“老百姓感觉节日味儿越来越淡”的报道却不时见诸媒体,似乎节日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强过节的体验。人民网强国论坛“态度”栏目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就“中国人节日观”的现状、变化、成因及对与节日有关的政策建议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上同步进行的民意调查,调查周期为2013年3月6日至21日。调查结果如下: 一、国人对传统节日喜爱程度较高,对传统节日文化有很好的认知,对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作用表示肯定 1. 国人对传统节日喜爱程度较高,其中春节和中秋节最受欢迎 综合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在国人心中地位最高,90.9%的居民表示喜欢过春节;其次是中秋节,68.5%的居民表示喜欢过中秋节;喜欢端午节和元宵节的居民分别占34.7%和23.9%;9.5%的居民表示喜欢清明节。 2. 随着年龄增长,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过节比例逐渐上升;30岁以下人群过七夕节的比例较

高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过节比例均在上升;过七夕节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较高;其他传统节日的过节比例随着年龄变化差异不大。 具体来看,51-60岁居民对清明节更重视,21-30岁居民对七夕节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居民。 3. 南方地区更看重清明节 调查数据显示,南方(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更看重清明节,近90%的居民过清明节。

4. 北方地区更看重腊八节 调查数据显示,北方(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更看重腊八节,六成以上居民过腊八节。 5. 八成以上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了解 本次调查发现,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全国六个地区总体来看,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程度高达80.1%;分地区看,西北地区了解程度最高,为84%;东北地区了解程度最低,仅67.5%,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其它地区了解程度均在80%以上。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由来的调查报告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节日少不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正是这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如下。 (1)春节 传说有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后来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如往常一样闯进了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又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黑夜过去后,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

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了吕后势力,又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因此在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3)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此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遭馋去职,他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

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 一、基本情况 1.作品标题 2.作者(脚注形式加在首页下) 3.摘要、关键词 例如: 关于东方红乡村民自治的调查报告 张三x 摘要: 关键词: (脚注) x张三,男,xx年生,江苏连云港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院法学专业04—1班,电话:××××、电子邮件:××××。 二、文格式 (一)体:宋体 (二)号 1.标题:二号,粗体 2.作者:三号,粗体 3.一级标题:三号,粗体 二级标题:四号,粗体 三级标题:小四号,粗体

四级标题:五号,粗体 4.正文:五号 (三)行距:单倍行距 例如:一、村民自治的历史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 1.村民自治 (1)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 三、版面格式 1.加页眉,内容为: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体为:小五号 2.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3.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 例:[1] [美]詹姆斯s226;ws226;沃克. 人力资源战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23-24

李强. 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 中国社会科学xx(4):20-29 whyte, m.k. l. parish. xx,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78-79 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4.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母排序。 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活动背景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 二、活动目的: 了解春节的习俗 三、活动形式 1、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

节日观调查报告

XX市民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开始减弱甚至忽视民族传统节日,而和传统节日相对的是人们似乎越来越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式各样来自于西方社会的节日。尤其是对新文化接受度较高的年轻人,似乎对“洋节”更加推崇。那究竟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平时过节状况怎么样?我们小组11月就传统节日话题对市民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展开,共访问了406位市民,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25岁及以下占45.3%,26-35岁占23.6%,36-45岁占14.3%,46-55岁占8.6%,56-65 岁占6.7%,66岁及以上占1.5%;访问对象中3.9%为公务员,6.7%为事业单位人员,15.5%为企业单位人员,13.8%为个体工商业者,2.0%为农民,14.5%为自由职业者,33.5%为在校学生,4.2%为离退休人员,3.2%为无业(失业)人员,2.7%为其他人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传统节日依然广受喜爱 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圆,过节是许多人温馨的记忆和期 1

盼。调查显示,71.9%的受访者依然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25.1%表示对过传统节日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只有3.0%表示不喜欢。分性别看,女性比男性更喜欢过传统节日,78.3%的受访女性表示喜欢过传统节日,男性表示喜欢的占63.2%;分年龄段来看,66岁及以上的群体最喜欢过传统节日(100%),表示喜欢比例最低的是26-35岁的中青年群体(65.6%)。老年人喜欢传统节日中儿女齐聚、家庭团圆的氛围,而26-35岁阶段正处于进入社会打拼、成家立业的关键时期,生活、工作压力骤增,过节热情相对冷淡。 (二)中西节日受喜爱情况对比 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各有侧重,但一些重要节日还是具有普遍性。调查发现,受访市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中,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分列前4,其他诸如清明节、冬至、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也榜上有名。 和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开始涌入中国,特别是随着商家的大力炒作,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的节日气氛愈发浓烈,过洋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调查显示,77%的受访市民或多或少会过西方节日,其中,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情人节是过节比例最高的几大节日,其他还有感恩节、愚人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也有部分市民参和(详见表1)。另有23.0%的受访者表示这些节日都不过。 2

传统节日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指导老师:黄宽勇 班级:营销152 组长:黄飞 组员:黄飞、包仁权、邹振文、李超达、 余芳羽、青越鑫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一、前言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日益淡化。 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就此问题,我对德州学院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明确的了解传统节日基本现状,从而采取措施增强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意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报告说明: 因为各年级上课时间分配情况不同,我们仅以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在工商管理学院每个宿舍抽取2-3个学生作为样本,共计50人。 2.报告内容: 1.过传统节日的分布 2.男女生过传统节日分析与比较 3.推断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过传统节日情况 4.性别对过传统节日间影响的分析 5.西方节日对传统节日影响分析 三、调查方式和问卷 在调查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1.发放方式:实地发放;随机走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