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完整版)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完整版)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完整版)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完整版)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行政能力测试

逻辑填空图像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数量关系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语句表达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类比推理

逻辑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五种关系:

1;解释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

表同义互换: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表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可见、因此、因而、所以判断的信息表论证的词: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表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

含有代指的词:这、那、这些、这样

2;反对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对空缺处的词语的含义进行反面提示;

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其实等

否定词:是...不是、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回

判断关系选择词:是...还是、与其...不如、或

变化词:从...到、过去...现在、直到...

3;并列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和空缺处所填词语为并列关系。二者存在语义相近、结构相当的关系;

表并列的关系词:和、与、既...又...

判断关系表并列打断符号:顿号、分好

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式;

4;递进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与空缺处所填词语存在范围或程度上的阶梯差异;

判断关系:常见词语,如:甚至、更、还、以至、不仅、不但等

5;顺承关系: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成语陷阱: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失衡,社彩不符,语义重复。

阅读理解:

主旨观点题:

1:注意首尾句,首尾句常是文段的总论句,一般可以从首尾句得出答案。

2:通过文段中的关键词入手,关联词,强调词,高频词等。

文段中关联词重点提示作用:

转折关系出现虽然...但是/却...应当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因果关系中出现因此、因为...所以...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结果,若出现之所以....是因为时则关注原因;

条件关系中出现只有...才...。除非、只要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条件,若出现无论...都...时则关注后面的内容;

假设关系中出现如果...那么...需要关注如果后面的假设内容;

强调词:应该、应当、务必、一定、必须、迫切需要、就是要、事实上、实质上、其实、真正、关键、重要的是、那就是、可见、总而言之、照此看来、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相信、专家认为;

判断细节题:

无中生有:命题人根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再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一句或者根据原文推断出来,审读原文的每一个词和句前后的内在联系。

偷换概念: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此类陷阱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的选项中出现。对策:注意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选项的主语、谓语和原文是否一致。

以偏概全:个别失误替代一类失误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一般以更改主语、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辞词和限定词。

混淆时态:将还没有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说成必然发生的,不确定的说成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推断下文题:根据已有文段信息来推知作者接下来要论说的文段信息的一种题型。

三种思路:关注尾句,锁定材料结构,排除信息;

关注尾句:提出一个概念、指出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锁定材料结构:对材料结构比较特殊的文段(对比、转折)则从材料结构入手。

排除信息:排除前文信息、排除本文信息、排除无关信息;

词语理解题:对代词的理解采取就近原则;

标题添加题:基本要求(题文一致、鲜明醒目、简洁快明、形象生动、夺人眼球、可读易懂)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关注首尾句、抓住关联词、注意代词、重点是逻辑顺序承启关系;

语句填充题:话题统一、前后照应、句式一致;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考查点可能叠加(一道题中可能考查两种或以上的规律);分类题、推断下一个图形题。

数量类:

点:考查各类交点的总数,内外图形的接触点。线:线条数,一般考查笔画数(针对汉字与英文字母),一笔画与多笔画。

判断一笔画的方法:(1)图形中奇点数为0或者2则可以一笔画出;(2)奇点数0以外数除以2所得到的的数为几则就是几笔画出;(3)多个连通部分组成的图形,分别计算然后相加;

点、线:图形点的个数;笔画关系;内外线条关系;图形线条数关系;

角:一般考查直角、钝角、锐角的数量、以及角的数量之和;

面:一般考查封闭区域(个数、相同封闭区域的个数、连接方式、形状等)、面积、立体图形中面的个数;

封闭区域的三种连接方式:以点相连,以公用线相连,通过一条线相连。

元素:组成复杂图形的不可分割的单个小图形;考查种类、个数、分部数、数量转换等;

结构类

对称性:中心对称或者轴对称图形;

曲直性:构成图形的线条为曲线或者直线的区别;

封闭性:图形的开放与封闭的关系既全是开发图形或者全是封闭图形或者间隔排列。

位置类:移动、旋转、翻转;规律可能成梯度,如(角度135、90、45等类似情况)

相对位置:侧重研究图形元素间存在的位置关系。结构位置(上下、左右、内外)排列(相对与相邻、相接与相离、透视与覆盖)平行垂直(立体中或者平面中的平行与垂直)相离、相交、相切(圆与圆与直线)图形中小元素在主题图形中的位置固定或者有规律;

图形叠加类

叠加类:两个图形的中心重合叠加,使之成为第三个图形,多以九宫格和类比型题考查,特点是部分结构相同,但不完全相同。叠加方法:直接叠加,去同存异,去异存同,自定义叠加(叠加后按照一定规律发生变化,经常出现叠加后阴影的变化(黑+黑=白+白等类似情况));

空间类

空间叠加:把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或者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借助合适的方法,逐一分析选项排除即可。

解题排除方法:区分相对面与相邻面、小图形特征判定法(根据小图形的指向、线条交点位置、相接边来判断选项)二面定位法(假定其中两个面的方位正确,判断第三个面的方位是否正确来判断选项答案)

立体图形展开的11种方式:

图形推理题型

分组分类题:一般只考查结构类、位置类、数量类题型。思路:(1)以图形间的共同特征或者共有元素为突破口,猜想验证分类标准;(2)分析单个图形的外部整体特征和内在细节特征,然后用其它图形去匹配;立体图形的观察角度不同也肯能是图形分类的一种;

类比型题:解题思路(1)分析第一组图形内部的联系,运用与第二组图形;(2)纵向两组图形中相同位置的图形对应来看,综合比较寻找规律;

顺推型题:(难点)解题思路(1)从图形整体特征和构成元素出发,归纳图形之间的共同特征;(2)根据题干图形表现出的某种连续性规律延续得到下一个图形;(3)间隔排列,这类题通常给出5个图形,间隔出现某种规律,据此在选项中选择符合规律的图形;

九宫格题型:介于顺推型题与类比型题之间,拆分成这两类题型寻求答案。

图形阴影部分推理核心考点:

形状:(1)多个阴影部分的形状相同(2)阴影部分的形状与原图形相似;

叠加:阴影部分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图形整体结构相同阴影部分存在差异。

面积:(1)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2)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原图形面积的比例;

个数:(1)阴影部分的个数相同或成等差数列(2)阴影部分的个数为奇数或者偶数;

位置的转化:阴影部分的移动、旋转、翻转;一般情况下阴影部分的个数不变,但移动或者旋转等后阴影可能重合导致个数变少(不会存在变多的情况)

变化:阴影与空白的变化;改变一个阴影部分的颜色后得到后一个图形;

组合变化:阴影部分与空白叠加后成某种规律的变化;

汉字与字母的核心考点:

笔画数、封闭区域数、部分数(部分数按是否连接计算)成等差数列或者相同;

结构:汉字的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结构等(考查的较少)

汉字的相同部分:汉字中都含有某个相同的部分(求同思维)

字母的区直性:(1)字母均为直线或者曲线(2)直线字母与曲线字母交替排列,考查较少;字母顺序:字母之间间隔的字母数相等或者成某种等差变化(G、J、M之间相差2个字母)。注意:看见汉字字母首先注意笔画数!!!!!!

小图形核心考点:

数量转换:将小图形按照某种规律转换后的数量相等或者等差变化;特征:一般出现两种或者三种小图形,每个图形中都包含这些小图形。

图形部分数或者种类数:部分数或者种类数相等或等差变化;特征:图形一般由多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一般不相同;

相邻小图形的关系:相同或者个数相同;特征:图形均由各个部分构成,且图形间都存在相同部分;

相对位置:小图形处于特殊位置;特征:图形外部整体结构基本相似。但各个图形中的小图形互不相同

总体注意:线与点的个数、线与线的交点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曲线、重合部分的面积与大图形的面积比较,多存在与类比分类题等)

分析定义要点: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仔细分析,判断选项中是否符合定义的要求,注意细节。归纳关键信息:当题目中所给定义只描述了具体实例或者过程,而没有明确要点时,需要归纳关键信息,筛选主要信息,类比选项与题干,注意细节与逻辑上的正确。

判断定义间的关系:题干中出现多个定义或者多种情况,则要看清楚理解所要考查的定义,避免出错。

选项内容的对比:对于选择不符合某某定义,可以直接对比选项结合题干定义,综合分析,得出选项正确答案。

具体考查类别:

心理学:心里学方面的定义普遍是描述或者解释某种心里过程,选项事例则相对具体,事例中会包含一定的感情色彩,不要被先入为主,情感所迷惑;观察选项之间的区别。

经济学:此类题目选项相对简短区别不大,需要对选项有一定的分析与理解,找出选项与题干的细微差别,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答案,排除错误选项。

社会学:此类题目的选项事例和生活契合度较高,在不违背所给定义的关键信息前提下,可以代入生活经验或者自己对定义的理解,从而判断出正确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法律法规:此类题目一般会给出明确的定义,如法律条款中的定义,将选项与题干定义要点仔细对比进行答案的确定。

行政管理:与法律法规类相似,对选项与定义进行仔细对比。

语言文学:考查内容一般是曾经学过的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只需要提取要点和归纳关键信息以不变应万变。

类比推理

考查题型

传统型: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分别为完整的一组词的题目;分两词型、三词型。

对当性:与传统型区别在于题干不存在完整的一组词,四个备选项给出了题干中缺少的词项。

核心考点

逻辑关系:词项的之间的集合关系(全同、包含、交叉、全异)、条件关系(注意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因果关系(略);

语言关系:(1)语义关系,从词项入手,近义、反义、象征三个关系;(2)语法关系,词语的语法结构入手,主谓、动宾、并列、修饰四种关系;语义关系是考查的重点;

代入排除法:多用于对当型题型,把选项代入题干,使两组词关系最为相似即为正确。

遣词造句法:用于传统型题型,遣词法,题干中某些词语可以组词组,若选项中能套用这种组合方式构造新的词组即为正确(适用于两个词的题型);三个词时则用造句法。

横纵对比:某些题选项和题干的关系都比较相近,则横纵对比,全面比较,选出最优项。

考点: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模态命题,智力推理;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结构为:(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主项:主语。量项:量词。联项: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即是或者不是。谓项:直言命题中表示主项性质的部分;

分类: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A是B。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A不是。

特称肯定命题:有些A是B。特称否定命题:有些A不是B

单称肯定命题:A是B 单称否定命题:A不是B

对当关系: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

所有A是B 反对所有A不是B

推推

出矛盾出

有的A是B 下反对有的A不是B

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所有的A是B与有的A是B;所有的A不是B与有的A不是B为推出关系,同真同假。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解题思路:题目给出一个直言命题时,判断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几个直言命题时,找到具有对当关系的一对命题,然后绕开这对命题的真假,判断其他明天的真假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改变前提中的联项或者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分为换质推理,换位推理两类。

换质推理:换一个说法,利用双重否定表肯定原则,将肯定命题用否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换位推理:倒过来说,交换前提中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方法。有些A不是B。不能进行换位。

概念和三段论

四种概念:全同关系;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文氏图:略

所有A是B: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所有A不是B:全异关系;

有的A是B: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

有的A不是B: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的四种标准形式:

所有A是B,所有B是C,则所有A是C

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则所有A不是C

有些A是B,所有B是C,则有些A是C

有些A是B,所有的B不是C,则有些A不是C

三段论推理规则:

1: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且每个概念分别出现两次。

2:一特得特;前提中只要有一个是特称命题(有些),则结论也为特称命题,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有些+有些不能推出任何结论。

3:一否得否;前提中只要有一个否定,则结论也为否定;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

三段论的结论问题: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可以用文氏图解法(画图)

前提问题:题干中给出部分前提和一个结论,问要得到结论还需要补充什么前提。运用推理规则解题,主谓拆分法。注意:当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以上前提和一个结论,要求补充前提时,说明题干中存在无用前提,具有迷惑性。

复言命题: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单句通过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

分类:联言命题(p且q);选言命题(p或q;要么p要么q);假言命题(重点考查)

假言命题: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通常包含两个肢命题,反映条件的肢命题在前,称为前件,反映结论的肢命题在后,称为后件。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则q。

常见联结词: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则...;...必须...

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前则肯后,否后则否前;顺肯,逆否;例如: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

前件的发生判断后件的发生,后件的发生不能判断前件的发生。

p真q假才为假;如果p,那么q成立,则,如果非p那么非q也成立。(2)必要条件假命题:只有p才能q;

常见联结词:只有...才...;不....不....;没有....就没有.....;除非....否则不.....

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则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则不能否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后件的发生决定前件是否发生,前件的发生不能决定后件的发生;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换: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

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智力推理

解题方法:

(1)假设、带入、排除法;

(2)题干中存在某个确定条件或比较特殊的条件及对象反复被提及时,则以此为突破口;(3)涉及多类主要元素的对应关系或需要表现出位置时间等关系时,则用图表来表示找到对应正确选项;

资料分析第一因素!!切记主要看清有用数据和无用数据;看清楚题目要求和时间。

两=基础数据求和或者作差=基础数据*率=基础数据÷率率=基础数据之比

基础数据关系核心公式:

设现期量为A;基期量为B;增长率为m%;增长量为X

基期量B = A÷(1+m%) = A-X 现期量A = B *(1+m%)

增长量X = B * m% = A-B = [A÷(1+m%)] *m% 增长率m % =[(A-B)÷B]*100%=[X÷(A-X)]*100%

比重关系核心公式:

设总量为A;分量为B;分量占总量比例为x%

比重x% = B÷A * 100% 分量B = A * x% 总量A = B÷x%

B占A的比重为b%,C占B的比重为c%则:C = A * b% * c% ;C占A的比重=b% * c%

基期量分量及增长量核心公式:

设现期总量为A,分量占比为b%,分量增长率为x%

基期量分量=(A*B%)÷(1+X%) 基期分量增长量= [A*b%÷(1+x%) ]* x%

基期总量核心公式:

设分量为B,分量占比为b%,总量增长率为x%则:基期总量=(B÷b%)÷(1+x%)

基期比重核心公式:

现期总量为A、增长率为a,分量为增长率为b%则

基期比重=B÷(1+b%) / A÷(1+a%) = B÷A * (1+a%)÷(1+b%) 手写版:

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的对比变化=B/A - B/A*(1+a%)/(1+b%) = B/A * (b%-a%)/(1+b%) 结论如下当b%>a%时,现期比重较基期上升;当b%<a%时,现期比重较基期下降;

倍数与翻番: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于比数大于基数的场合。

翻番大小是以2n变化的;A翻n番=A*2n

倍数与增长公式:某指标现期量比基期量增加了x,增长了y倍,则:基期量=x÷y

指标a,b分别比基期增长了x%、y%;则:

基期倍数关系为:a÷(1+x%) / b÷(1+y%) = a/b * (1+y%)/(1+x%)

增长量倍数关系为:a*x%/(1+x%)÷b*y%/(1+y%) = a*x%/b*y% * (1+y%)/(1+x%)

基期平均数及大小比较

某指标现期总量为A,总数为B,分别增长a%、b%

基期平均数=A÷(1+a%)/B÷(1+b%)

现期平均数较基期变化=(a%-b%)/(1+b%)

当a%>b%时,现期平均数较基期上升;

当a%<b%时,现期平均数较基期下降;

加权平均数与增量

某总量的分量A 1、A 2,分别增长x%,y%,则现期总量较基期的变化幅度z%

A 1 + A 2

Z% = A 1 + A 2 — 1 当x=y 时,x=y=z

1+x% 1+y%

当x >y ,且A 1/(1+x%)大于A 2/(1+y%) 时,z 偏向x ,在(x+y)/2 ~ x 之间;

A 1/(1+x%)小于A 2/(1+y%) 时,z 偏向y ,在y ~ (x+y)/2之间;

当x <y ,且A 1/(1+x%)大于A 2/(1+y%) 时,z 偏向x ,在x ~ (x+y)/2之间;

A 1/(1+x%)小于A 2/(1+y%) 时,z 偏向y ,在(x+y)/2 ~ y 之间;

隔年增长:反映不相邻两期指标的增长情况,通常中间相隔1期

假设第N 年某指标为A ,同比增长m%增速同比增长n 个百分点则:

隔年基期量= A ÷(1+m%) 隔年增长率 = (1+m%)*(1+m%-n%)-1

1 + (m -n)

(m -n)是N -1年对N -2年的同比增长;

年均增长

假设某指标初始值为A ,第N+1年后为B 则

年均增长量m=(B -A)/n 年均增长率x =1/-n B A

当年均增长率x <10%且选项差距较大时,可直接利用公式x=n

A B 1-来估算; 资料分析中的计算技巧

反算法:题干要求满足某条件的指标个数,通常是指两数之比或增长在某个范围的条件,且给出的比值较简单易算;化除为乘,检验”>”"<”关系是否成立,然后计数。

首数法:选项的首位或者前两位数字各不相同,通常于一步除法,分母有效数多于三位时,四舍五入保留前三位,分子不变;例:25637÷35.266≈25637÷35.3=7XX

尾数法:选项尾数各不相同,通常用于简单加减运算中,几个数和的尾数与尾数相加;相减,尾数不够时,先借位再相减。

有效数字法:有效数字较多,选项有一定差距,一般在复杂的乘除法运算中使用;一般在第三位有效数字上四舍五入,遇到5或接近5时,减除法取舍同向变化,加乘法取舍反向变化。 运算拆分法:适用于简单的A*B ,A*(1+x%),A ÷B 形式;将列式中数据拆分成两个或以上便于计算的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在计算得到答案,误差较小,精准度较高。

同位比较法:相同位置上比较数字大小;A ÷B 型,将分子或分母存在倍数关系或近似倍数关系的先同化或近似同化后在做比较。A*B 型略:

差分法:手工版:

常用列式速解技巧

B A 型、%%1x x a ?+、%

1%1a x y b ++?、皆可以实用错位加减法; %x b ?型,选项差值比较大,且b 和x%的有效数字位数均较多时,使用有效数字法; x%接近某特征数字时,使用特征数字法;

选项差值较小且x%是三位以内有效数字时,使用运算拆分法;

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汇总【精品】.pdf

数量关系 一、数量思维 1.选项关联:不是填空题 注意观察选项之间的倍数关系。 2.代入排除: 应用范围:多位数范围、不定方程问题、同余问题、年龄问题、周期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优先代入整数选项。 3.整除思想:必须将题目式子转化成 A =B ×C 两两相乘的形式 整除判定法则:①拆分法517=470+47;②因式分解 6=2×3 ;③常用的 2、3、5、7、11和13 整除判定法则。 4.特值思想: 数字特值:题目没具体数字,只有相互比例关系等,常用于计算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或行程问题。 数字特值计算题优先考虑-1,0,1,工程与行程等问题优先考虑最小公倍。 图形特值:比如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 5.奇偶特性:题目中出现平均、总和、差,尤其是不定方程的时候 奇偶判定:①加减运算:同奇同偶比得偶,一奇一偶只能奇; ②乘除运算:一偶就是偶,双奇才是奇。 二、基础代数公式和方法 1.基础代数公式: 完全平方:(a ±b)2 =a 2 ±2ab +b 2 平方差: a 2 -b 2=(a +b )×(a -b ) 完全立方:(a ±b)3 =a 3 ±3a 2 b +3ab 2 ±b 3 立方和差: a 3 ±b 3 =(a ±b)(a 2 ab +b 2 ) 阶乘: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2.常用方法: 公式法(记住常用的公式) 因子法(整除特性结合) 放缩法(用于判定计算的整数部分) n 1-n 32=1n!)(?????

构造法 特值法 三、等差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求和公式:s n = =na 1+ n(n-1)d 项数公式:n = +1 等差中项:2A =a +b (若a 、A 、b 成等差数列) 2.若m+n =k+i ,则:a m +a n =a k +a i 3.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四、等比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求和公式:s n = (q ≠1) 等比公式:G 2=ab (若a 、G 、b 成等比数列) 2.若m+n =p+q ,则:a m ×a n =a p ×a q 3.a m -a n =(m-n)d =q (m-n) 五、周期问题 一周7天,5个工作日。一年平均365天(52周+1天),闰年366天(52周+2天)。 心竺提醒: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平年365天,365÷7=52…1 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月(2月)28或29天。 2 12) (1n a a n +?d a a n 1 -q q a n -11 ·1) -(n m a a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 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 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 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 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 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 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 乐yuè(音乐) 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 都dōu(都是) 只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 (首都) 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 )园( )人( )正手( ) ( )开 (1)我家有只大( )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 。 2、升,生,声 ( )日( )旗上( ) 花( ) 笑( ) 大( ) (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 )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 )日。 3、做,坐,座,作 工( ) ( ) 业( )下( ) 位事( ) 让( ) (1) 我家门前有一( ) 桥。(2)我在家里写( ) 业。 (3) 我( ) 汽车时给老爷爷让( ) 位。 4、木,目 耳( ) ( )光( )头( )耳树( )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 xiánɡ )。 5、字,子,自 写( ) ( )己孩( ) 舍( ) 为人汉( ) 猴( ) 爸爸说:“儿( ),你要学会自( ) 写( ) 。” 6、金,今,巾,进,近 毛( ) ( )天远( ) ( )入黄( ) 纸( )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 黄色的头( ) 。 (2). ( )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 ) 步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专题总结典型例题分析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基础知识点归纳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 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 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 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 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 )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 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B A B C 图1-1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华图教育任莉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 (1)翻译推理 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 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 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 2、只有......才...... 只有才,后推前 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 基础/保障/前提,不...不... 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 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 4、...或...(至少一个存在) 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 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 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 2、摩根定律

-(A且B)等价于-A或-B -(A或B)等价于-A且-B 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分析推理 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 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 a、排除法 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 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 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 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 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 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 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 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真假推理 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1、矛盾关系(此起彼伏的关系,只存在两种情况) 主体相同,话题一致才能得出矛盾 矛盾关系特性:必然存在一真一假 矛盾的表现形式:a、是与不是 b、所有的是与有的不 c、有的是与所有的不 d、A且B 与-A或-B,A或B 与-A且-B e、A→B与A且-B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点总结 本章可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常见几何体的性质与分类 1、常见几何体:圆柱、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棱锥、圆锥、球体。 2、性质:底面的个数与形状、侧面的个数与形状、是否含有曲面。 3、分类依据:底面数(柱体、椎体、球体);是否含有曲面;是否含有顶点等。总结时注意类比与对比。 4、棱体(棱锥)的命名以及N棱柱棱数、面数、顶点数求法(尝试总结N棱锥的棱数、面数、顶点数)。简单逆向思维应用,根据棱数、面数、顶点数判断是何种几何体(注意数学思想之分类讨论)。 第二大板块常见几何体的组成与形成 1、组成:点、线、面。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能说出常见几何体中侧面与底面相交得到几条线,分别是什么形状。顶点处有几条棱,几个面。 2、形成:面的旋转。常见几何体可以看作哪些平面图形旋转得到。 第三大板块体与面之间的转化关系(体会数学思想之转化化归思想)。 1、展开与折叠: 一般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展开时注重动手操作到空间想象的转变,折叠时注意结合几何体的性质来判断。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对展开图的观察总结,掌握对面、邻面以及有共同顶点的几个面在展开图中的关系,并能利用逆向思维还原。 截面:截面的形成(面截体),截面的本质(面截面所得线围成的平面)。 正方体、圆柱、圆锥等所能得到的截面类型并能通过空间想象做出截面,逆向思维通过截面判断是由什么几何体截得。 2、三视图:主视图(长与高)、左视图(宽与高)、俯视图(长与宽) 会画单独几何体和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简单应用之求组合体面积。 根据数字俯视图画出主视图与俯视图(答案唯一),体会三视图之间的联系。 逆向思维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理解答案不唯一),从而得到简单应用之根据三视图推测组合体中小方块数目。 本章贯穿的几大思维: 逆向思维 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转化的思维 学习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

2020年国考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

2020年国考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历史方面考点确实很繁杂,需要花时间逐一梳理清楚,今天想带领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中国古代史中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考点。 考点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组建军队、修建城堡、宫殿,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标志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考点二:商朝:定都亳,中期盘庚迁都于殷。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的发掘,确证了其存在。商朝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考点三:西周: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打败商朝,建立西周。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西周政权实行著名的两都制度。西周实行井田制。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排水与引水技术掌握较好,农作物中桑麻瓜果都有栽培种植。手工业部门多,分工比商代更细,有百工之称。西周继续商代的传统,使用贝币。 考点四: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趁周朝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后世又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考点五: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考点六:战国时期三次著名战役:桂陵之战,交战国为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交战国为魏、齐、韩,减灶计长平之战,交战国为秦、赵,纸上谈兵。 考点七: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考点八: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和天文物理成就:扁鹊四诊法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墨经》与小孔成像,是物理学成就。 预测考法: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选B。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做题小技巧:此题极易选西周。其实国考题不难,但是考查得非常细致,一定要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分清楚一个事物到底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概念,指数表述的是本期值和参考值之间的百分数关系,反映的是数据的变化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以上一期值为100,本年该指标具体值为A,上年为B,则本年的指数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0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000万元,2001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200万元,那么根据公式2001年的指数为。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常见考点。 (1)判断实际值的增减性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增长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1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下降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9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不变。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0,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与2019年相同。 (2)利用指数求倍数 倍数=指数÷100 例1、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是2008年的1.05倍。2019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6224.6亿元,则2018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 (3)利用指数求增长率 增长率=(指数-100)%,表示与上一期相比的增长率。 例2、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比2008年增长了5%。 (4)指数作差求幅度变化 例3、2019年北京房价指数为118,上海房价指数为105,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多少?

【解析】2019年北京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18%,上海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5%,则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18%-5%=13%,即13个百分点,而118-105=13,可以理解为指数作差读作百分点,本质是在问增长速度的比较。 (5)用指数求隔年倍数及隔年增长率 隔年倍数=后几年指数/100之积 隔年增长率=后几年指数/100之积-1 例4 2012年-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北京) ①、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多少倍? ②、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百分之几? 【解析】①、1.061×1.066 ②、1.061×1.066-1 行测类比推理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如果给你两个词,让你分析这两个词的关系,我相信,在不同人的眼里,答案肯定不完全相同的。然而现在,在这些不同的答案里面,正确的思路却往往只有一种——出题人想的那种。所以我们在做类比推理的时候,思考的方向必须契合出题人命题方向,必须尽量往常考考点上靠。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做好题目的关键。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类比推理中的一个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职业关系是类比推理中的经验常识类考点。考查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用具、工作内容、工作产出、服务对象等。 我们通过下面这些例题来说明一下: 【例1】作家:读者 A.售货员:顾客 B.校长:教师 C.官员:改革 D.经理:营业员

(完整版)初中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思维路径: 有理数 数轴 运算 (数) (形)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 a-b 的相反数是b-a ;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行测备考指导:2020国考行测常识总结

行测备考指导:2020国考行测常识总结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行测科目中的常识部分复习的 时候应当怎样抓住重点和趋势呢?结合今年来的行测常识考试,对这 个部分的考试内容和方式作出了如下的总结和预测,与大家分享: 1.常识判断部分总题量稳定在20—25题之间(题量不固定,如2011年是20题,12年是25题,2013年又是20题),考查内容也 无新的变化涉及到经济、法律、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从近两年行测 常识判断真题来看,经济、法律、地理、科技、人文部分的题量总 和相对稳定,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常规考点。 2.科技、人文、管理知识的比重增加。科技常识增幅显著,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年增加了3题。考点与科学发展前沿紧密相连,很 多试题结合生活现象出题,因此考生应注意挖掘表面现象的深层科 技知识。人文、管理类知识也有所增加,对这两类知识的考查体现 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对公职人员文化及管理知识水平的重视。 3.经济、法律知识所占比重减少。经济常识的考点与时下热点经济问题相关,例如“紧缩性货币政策”;而且常考点也有变化,由常 考的民法、行政法、诉讼法转移到了2011年的宪法、行政法、法理 学乃至法制史等方面的内容。 4.常识判断部分的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但综合考查趋势明显。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知识点获取的广度,而且还需要有深度,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更多时政 和科技知识,提高常识判断部分的得分率。 5、考察的目的指向性更加深化,考单纯记忆的少,考常识运用 的多。考试很少再出到“最XX的什么是XX”,“第一个XX的是XX”之类的简单的靠常识记忆的题目。更多的要求在对常识进行记忆的 基础之上,运用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或者是运用常识解决 某个现实问题。比如,现在类似于“生活妙招”(例如:2012年考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4) 工作效率=工作量一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则一共有N (a-1)人。 =MK N 外圈人数=2M+2N-4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M N 层。 三、植树问题四、行程问题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 追及问 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 速度+小速度)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 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X 顺流时间=(船速+水速)X 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X 逆流时间=(船速一水速)X 逆流时间 火车过桥型: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程冋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一工作效率;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二、几何边端问 题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最外层人数=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2 =(外圈人数* 4+1) 2 =甘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1)X 4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 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2-(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2 8人。 3. N 边行每边有a 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5. 方阵:总人数=N 解:(10 — 3) X3 X4 = 84 (人) 人,后面有(N-M 人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单边线形植树: 单边环形植树: 单边楼间植树: (1) (2) (3) (4) (5)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棵 数=总长间隔+ 1; 棵数=总长间隔; 棵数=总长间隔一 1;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总长=(棵数-1 ) X 间隔 总长=棵数X 、可隔 总长=(棵数 +1) X 间隔 2倍。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 2N X M + 1)段 ⑴路程=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v 1v 2 V 1 V 2 X 相遇时间 X 追及时间 X 背离时间 (2)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完整版)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行政能力测试 逻辑填空图像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数量关系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语句表达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类比推理 逻辑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五种关系: 1;解释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 表同义互换: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表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可见、因此、因而、所以判断的信息表论证的词: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表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 含有代指的词:这、那、这些、这样 2;反对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对空缺处的词语的含义进行反面提示; 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其实等 否定词:是...不是、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回 判断关系选择词:是...还是、与其...不如、或 变化词:从...到、过去...现在、直到... 3;并列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和空缺处所填词语为并列关系。二者存在语义相近、结构相当的关系; 表并列的关系词:和、与、既...又... 判断关系表并列打断符号:顿号、分好 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式; 4;递进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与空缺处所填词语存在范围或程度上的阶梯差异; 判断关系:常见词语,如:甚至、更、还、以至、不仅、不但等 5;顺承关系: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成语陷阱: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失衡,社彩不符,语义重复。 阅读理解: 主旨观点题: 1:注意首尾句,首尾句常是文段的总论句,一般可以从首尾句得出答案。 2:通过文段中的关键词入手,关联词,强调词,高频词等。

文段中关联词重点提示作用: 转折关系出现虽然...但是/却...应当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因果关系中出现因此、因为...所以...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结果,若出现之所以....是因为时则关注原因; 条件关系中出现只有...才...。除非、只要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条件,若出现无论...都...时则关注后面的内容; 假设关系中出现如果...那么...需要关注如果后面的假设内容; 强调词:应该、应当、务必、一定、必须、迫切需要、就是要、事实上、实质上、其实、真正、关键、重要的是、那就是、可见、总而言之、照此看来、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相信、专家认为; 判断细节题: 无中生有:命题人根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再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一句或者根据原文推断出来,审读原文的每一个词和句前后的内在联系。 偷换概念: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此类陷阱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的选项中出现。对策:注意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选项的主语、谓语和原文是否一致。 以偏概全:个别失误替代一类失误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一般以更改主语、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辞词和限定词。 混淆时态:将还没有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说成必然发生的,不确定的说成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推断下文题:根据已有文段信息来推知作者接下来要论说的文段信息的一种题型。 三种思路:关注尾句,锁定材料结构,排除信息; 关注尾句:提出一个概念、指出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锁定材料结构:对材料结构比较特殊的文段(对比、转折)则从材料结构入手。 排除信息:排除前文信息、排除本文信息、排除无关信息; 词语理解题:对代词的理解采取就近原则; 标题添加题:基本要求(题文一致、鲜明醒目、简洁快明、形象生动、夺人眼球、可读易懂)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关注首尾句、抓住关联词、注意代词、重点是逻辑顺序承启关系; 语句填充题:话题统一、前后照应、句式一致;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平舌音z c s 翘舌音zh ch sh r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明晚)讠言字旁(语认识)忄竖心旁(快慢) 雨雨字头(雪霜)冫两点水(次冷) 犭反犬旁(猪狗猫)扌提手旁(打把拉)鸟鸟字旁(鸭鸡鹅) 竹字头(笑笔笛) 彳双人旁( 往)目目字旁(眼睛)

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住)口口字旁(唱听叶)月月字旁(肚朋腿)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宀宝盖头(字家宁)土提土旁(地场城)王王字旁(球玩)石石字旁(砍码)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辶走之底(过远近)禾禾字旁(秋秒)八八字头(谷分公)饣食字旁(饱饭馒)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三、量词的使用 一条鱼一条路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一条尾巴一条(架)彩虹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一座城市一座天安门一只猫 一只猴子一只鹅一只耳朵一只鸡 一个家一个果子一个人一个故事 一个影子一个西瓜一个肚子一个朋友 一颗星星一颗宝石一颗心一群人 一群鹅一群猴子一块田一块面包一块草地一块西瓜一本书一本作业本一朵白云一朵花一片叶子一片风光一双手一双耳朵一双鞋一把尺子 一把扇子一头牛一匹马一阵风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作A B(或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 于B的元素所组成 的集合,叫做A,B的 交集.记作A B (读作‘A交B’), 即A B={x|x∈A, 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 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 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并B’), 即A B ={x|x∈A, 或x∈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 S的一个子集,由S中 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 子集A的补集(或余 集) 记作A C S ,即 C S A=} , |{A x S x x? ∈且 韦恩图示A B 图1 A B 图2 S A

2020年河南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最新)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0年河南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供大家的参考。 【篇一】2020年河南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法律常识 一、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1954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它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是一部民法大全。分为7编加附则,一共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三、民法典与现行民事法律的关系 民法典施行后,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 四、专家解读民法典(草案)七大亮点 1.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

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 规定: 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解读: 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民法典草案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3.禁止高利放贷 规定: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解读: 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国家鼓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4.保护个人信息 规定: 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