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

三、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常见的是拟写新闻的主标题或者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单独拟写副标题的不常见。

拟写新闻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

(5)生动活泼: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6)注意字数要求:根据字数限制删繁就简,将字数控制在范围之内。

2.拟写一句话新闻

就是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新闻的目的,一句话新闻包含的答题要点: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这些要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拟写的句子可以是主谓句,不一定是单句。

答题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信息点。

(2)整理要点,遣词成句。

3.分析新闻结构,明确导语、结尾的作用

新闻是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其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分析新闻结构,属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近年来偶有考题出现。其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分析新闻结构,主要是导语、结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当多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

(1)把握结构,抓住导语。导语包含新闻的要点。

(2)结合内容,分析作用。无论是导语还是结尾,都是为表现新闻的中心服务的,其作用应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4.新闻点评的写法

新闻点评是对新闻中的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说,形式上要求简练明快,内容上要求扼要准确,立场上要求是非分明。

答题要求:读懂新闻,评中要害,评得有理,评得生动。

答题步骤:某某事件怎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反映了社会上的某种问题),针对这种现象(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

5.思考判断新闻文本的某种特色

对应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某种特色指的是修辞、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属于探究性试题,形式上一般要求分析作品中某种具有某种特色的写法的好处,较为简易。

注意两点:特色分析要具体,思考判断要深入。

6.准确评价文本的价值与影响

对应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一般为肯定文本对推动社会进步、提升读者人格方面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作品中某种做法或思想的社会意义。

答题方法:

(1)明确价值标准。

要符合文本所处的时代的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物的价值取向。

(2)正确解读文本。

文本的观点,一是人物的,一是作者的,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左,两者综合,构成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此要准确把握。

(3)评价正确合理。

明确价值标准,正确理解文本,须以自己的思考作具体分析,切忌主观偏颇。

(4)凸显个性色彩。

评价要尽量调动自己的积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形成有个性特色的评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速度与激情——中国科技的世界印象

2020,中国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成就。在海外科研人员看来,这里的科学家正用“速度与激情”,书写着另一个中国奇迹。

成果:忽如一夜春风来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暗物质卫星“悟空”成功运行一周年……去年一系列井喷的科学成果,不仅让国人“自嗨”,也获得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纷纷点赞。

“‘悟空’是中国的首颗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卫星,也是中国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我很高兴看到它运行状况优异,且数据分析取得重要进展。”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博士乔万尼?安布罗西说。

“中国能够启动量子卫星,可能出乎一些西方观察家的意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航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登普斯特表示。

中国对科研重器的投入力度,让海外同行们羡慕不已。在他们的眼中,中国所取得的成就非常“酷炫”,定会推动全人类科技进步。

速度:轻舟已过万重山

让海外科研人员点赞的,是中国科研进展的惊人速度。用法国大学教授达尼埃尔?科昂的话来说,这个成长速度“如同火箭升天”。

安德鲁?登普斯特的专长是卫星导航领域。在他看来,中国北斗系统的发展堪称奇迹。“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是仅有的两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但北斗系统却在短时间里崛起,它也已准备好在全球范围投入使用。”

乔万尼?安布罗西对中国科研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印象深刻。他表示,无论是“中国天眼”还是“悟空”,很多国家都不可能在短短五六年间完成从创意到立项再到落成的过程,但中国却一次次用事实证明了他们具备这样的速度。

“中国加快了通过科技征服未来的脚步。”达尼埃尔?科昂说,“并且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特色。”

定力:立根原在破岩中

随着暗物质卫星“悟空”不断向地球传来数据,中国有望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乔万尼?安布罗西表示,正是因为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的20年坚守,从当初一个不被同行认可的idea,一步步变成一个可能会改变人类认识暗物质进程的成果。

作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专家,达尼埃尔?科昂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表示钦佩,“我知

道她,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曾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因为她能够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在治疗疟疾这一世界性疾病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对她十分崇拜,在那个时代里,她能尝试用这种药物研究治疗疟疾的方法非常有勇气。”

达尼埃尔?科昂表示,中国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这得益于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让所有人,包括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学习知识,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未来: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于中国科技的未来,他们怎么看?

“大有前景!”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科学家保罗?欧亚拉说。

“中国的崛起,将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达尼埃尔?科昂说。他认为,英美在科技上长期领先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的强势崛起,必然能够激发世界强国发展科研的斗志。

“只要这样继续努力下去,中国获得更多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曾在202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说。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被视作中国科技崛起的潜力所在。达尼埃尔?科昂表示,若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首先要是一个诗人。因为超越现有如识体系离不开大胆设想。“中国科学家的思维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充满

了想象力和诗意。相信这也是促使中国能够在科技探索方面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有删改)材料二:

西方人应当认识,在中国人看来,科学并不是出于基督教传教士的慷慨恩赐,并不是在中国自己的文化里毫无根基的。相反地,科学在中国文化中有光辉灿烂而深厚的根基。如果中国中古世纪的社会当真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绝对专制、毫无自由的社会,我们就无法解释几千年来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创造和发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在那样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总是处于比欧洲领先的地位。

——李约瑟(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注】李约瑟(1900-1995),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代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首颗空间卫星“悟空”成功运行一周年,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改变了人类认识暗物质的进程,赢得了海外科研人员的称赞。

B.在法国科学家达尼埃尔?科昂看来,中国科研进展速度惊人,意大利科学家乔万尼? 安布罗西也认为,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C.屠呦呦受到国际同行的钦佩甚至崇拜,原因主要是,她在那个时代里,能够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大胆尝试研究治疗疟疾的方法。

D.英美国家在科技上长期领先限制了他们取得更重大的进步与成果,只要中国奋起直追,不仅可以强势崛起,还可以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2.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与表达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新时代的中国传奇,不仅包含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成就,还包括以令世界瞩目的“速度”为特点的科技成长。

B.中国科技的“激情”,不仅表现为一系列井喷的科技成果,也表现为昂扬奋发的精神与“大有前景”的未来。

C.科技的进步总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对科研重器的大力投入,将会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推动共同发展。

D.无论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技术,还是以高新尖端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无不显示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

E.两则材料都主要借助外国科学家的评判来展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的突出成就,不仅视角独特,而且更为客观。

3.请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水激活万水流

——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白城昔日民谣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梦想的文章。

它是如何从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成为大地上的奇迹的?

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水,是吉林西部多年来苦苦不得其解又不得不解的难题。怎样管水?怎样用水?这是一个考验我们智慧与胆识的科学命题。

白沙难,“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引嫩入白”水利工程的起点。在这里,自北而来的嫩江水被提升进入上百公里的沟渠,一路流向城市,流向灌区,流向湿地。

流动的水让这片土地滋润起来,生动起来。

嫩江,蒙古语为碧绿的江,这个充满绿意的名字承载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绿色梦想。

站在嫩江之畔,遥想当年,这片土地的景色全然与干旱无关。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依然水草丰茂,湿地众多。在八百里瀚海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向我们述说着这里过去独特的生态系统:丰水期,地上水蓄满湖泊泡沼;枯水期,地下水默默滋养大地农田。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天与地之间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深秋的莫莫格,眼前的美景似乎在证明着生态“回归”。成千上万的白鹤、天鵝、大雁、野鸭在天空翱翔,在水波中跋步,在苇海间穿行……

向南100多公里以外的向海,是另一番繁茂景象:湖上水鸟低飞,岸上黄榆静立,苇荡芦花飞扬……

这一派生机盎然,很难让人想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的向海和莫莫格两大湿地,此前一度濒临枯萎。

“湿地又‘活’了过来!”在向海水库一场闸,从向海水库放出来的清水沿着幸福渠浩荡远去,它们的目的地兴隆水库此前曾经干涸了12年。通榆县委书记孙洪君手指幸福渠激动地说:“通榆县历来在白城最旱,降雨最少。据观测,今年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平均降水量现在已接近500毫米,没有‘河湖连通’工程这绝对不可想象。”

通过“河湖连通”工程,白城累计为向海、莫莫格补水6亿多立方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

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到河湖连通、治水用水,生态引发的问题就要从生态这个“根”上解决。引水为赢,有水则兴。这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吉林西部命运的观念革命。

“河湖连通”工程的先行先试让白城尝到了甜头。

景美了,人也乐了。“河湖连通”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生态富民”工程。

在向海雁鸣湖,数万只本地独有的“向海雁”掠过水面低飞,蔚为壮观。这是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利民村村民崔本军养雁的“大本营”,他是七八万只大雁的主人。“一只雁养4个月就可出售,去了成本,利润200元没问题,养100只就能挣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许多农民跟着养雁,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

有水了,恢复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湿地。

两年时间,白城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今年渔业产量预计3.3万吨,是14年来最高产量。

“风沙小了。”这是白城市林业局副局长肖凤祥直观的感受。

“草原的草平均高了2厘米。”白城畜牧局副局长张春雨说,“现在草原沙化、碱化速度明显减慢,鹰多了,治鼠不用放药。”

2020年白城全市平均降雨量459.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75.9毫米,今年降雨量有望超过500毫米。2020年白城全市地下水平均上涨1.02米,预计粮食产量82亿斤,是历史最高产量。

吉林是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连年增产之后我们不仅要问:下一步向哪里要增产?

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在西部!前提是: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希望的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吉林西部未来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生态环境改善,西部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将转变为巨大的产业和经济优势。吉林西部走生态之路,既是解困,更是升级;既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②本文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标题“一水激活万水流”形象生动,前后两个“水”的含义有所不同,前一个“水”取其本义,后一个“水”是取其比喻义。

B.“河湖连通”工程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的国家重大水利发展战略,而本文是一篇重大主题深度报道,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C.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这是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有利于人们了解“河湖连通”工程。

D.本文报道方式大胆创新,开头引用民谣,语言通俗易懂,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

契合主旨,有地方色彩,极富个性色彩。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河湖连通”曾是一个梦想,从战略构想到实施是一个奇迹。吉林西部长期缺水,要解决这个难题,要有智慧和胆识。

B.“嫩江”蒙古语含义是碧绿的江,承载着人们的绿色希望,因此,“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就是引嫩江水进入白城。

C.“河湖连通”后,嫩江江畔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D.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如“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等等,表达准确、严密,更具说服力。

E.这篇报道站位高远,思考深入,气势恢弘,生动厚重,有历史时间跨度,所报道的地域较为典型,对可持续发展有启示意义。

6.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C

2.C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表达概括与分析能力。此类题解答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最好能在原文中找到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然后仔细对照,判断正误。本题C项,“中国对科研重器的大力投入,将会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错误,二者没有必然关系;D项,“无不显示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错误,现代中国科学只是进步迅速,并没有世界领先。故选CD。

3.(1)从国家层面来讲,有赶超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有强大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2)从社会层面来讲,有优秀的教育体系,让所有人都有成才的机会;

(3)从人才层面来讲,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目标专注,勇于创新;

(4)从文化层面来讲,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独特的创新思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类题题目分两大类,一类是结合文本向内挖掘,一类是根据文本向外延伸。本题显然属

于前者。作答本题时,首先,梳理新闻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核心信息,提炼出关键语句;其次,围绕“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原因”去划定材料区域,圈定重点语段;再次,还原新闻材料,辨析“原因”视角;最后,要分条陈述,润色作答。

4.D

【解析】D项,“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

错,应是表现了白城干旱缺水的状况。

5.D

【解析】A项,“吉林西部长期缺水”不准确,参见原文“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等文字;B项,强加因果;C项,不是“河湖

连通”后的景象,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景象。

6.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湿地恢复生机,村民养雁形成了可观的产业;水面面积增加,渔业获得高产;草原的草生长,草原沙化、碱化明显减慢,有利于发展牧业;

降雨量增加,粮食获得丰收;水问题解决了,粮食可以连年增产;生态环境改善,西部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将转变为巨大的产业和经济优势。

最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最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

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新闻阅读

考点:新闻阅读 一、(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

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答案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 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

“新闻与报告文学”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 1.新闻也叫______,其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和结尾五部分。导语一般放在________,以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红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繁衍.(yán)荤.腥(hūn)怜悯.(mǐn) B.噩.梦(è)契.约(qiè)拷.绸(kǎo) C.缜.密(zhěn)瞌.睡(kē)弄.堂(1òng) D.尘埃.(ái)骷.髅(gū)游说.(shūo) 3.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然颤抖坐想其成迥然有异 B.沧桑安谧记忆忧心轻手捏脚 C.循着直言老态龙钟消极怠工 D.圣地防范仗义执言防患未然 4.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1978年在京城招了他们那一拨工人后_____基本就再没来过新人_____断了线了_____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_____ A.,——:? B.。,。! C.,——。? D.,——,! 5.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 牛充栋 ...。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 ....,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a)了。②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③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b)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④那么,我也这样(c),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d)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6.a、b、c、d四处的词语依次是() A.发展睡着联想托付;B.庞大横躺思考依托; C.前进横卧想象寄托;D.庞大横卧联想附托。 7.①句中“特殊的优惠的保护”是指____________;“廉价的劳动力”是指____________。 8.②句中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具体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列数字;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每日一练】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 三、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常见的是拟写新闻的主标题或者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单独拟写副标题的不常见。 拟写新闻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 (5)生动活泼: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6)注意字数要求:根据字数限制删繁就简,将字数控制在范围之内。 2.拟写一句话新闻 就是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新闻的目的,一句话新闻包含的答题要点: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这些要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拟写的句子可以是主谓句,不一定是单句。 答题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信息点。 (2)整理要点,遣词成句。 3.分析新闻结构,明确导语、结尾的作用 新闻是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其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分析新闻结构,属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近年来偶有考题出现。其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分析新闻结构,主要是导语、结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当多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 (1)把握结构,抓住导语。导语包含新闻的要点。 (2)结合内容,分析作用。无论是导语还是结尾,都是为表现新闻的中心服务的,其作用应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4.新闻点评的写法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期(份)和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

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豪莎士比亚诞辰4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

新闻、报告文学

新闻 新闻分类: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中有关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等。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指简要和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新闻文体特点:真,即再现生活的真实; 快,即报道一定要及时; 新,即指内容要新,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 新闻特点:针对性、及时性、真实性 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语。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醒目(鲜明)、凝练(概括)、准确、新颖、生动。形式有三种: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三行标题。 完整的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放在正题前,届时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拟标题时,注意虚实结合。 导语:新闻“电头”后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导语通常包含(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一般包括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背景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2、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3、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4、表明作者观点; 5、衬托、深化主题。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结语紧扣主题进行议论抒情,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炼,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教案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卷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由提问引出新闻访谈及其设题方向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实用类中的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三、明确目标 四、新课过程: 1、明确考纲要求:(多媒体显示)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 (一)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3、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4、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①、分析综合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在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发表时间:2016-02-01T10:13:48.4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作者:熊必荣 [导读] 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443700 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在新闻和报告文学教学中也可以渗透思想教育,其内容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1997年7月1日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学习中,教师向学生特别强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它将永载史册。这样,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通过记者的身份讲述了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400万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战事已越来越遥远,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奥斯维辛的冤魂还在徘徊,新的战争继续发生,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还要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学好本领,建设祖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青年学生富于进取心,在学习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可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技术、热爱劳动和献身祖国建设的思想感情。神舟飞船,一般学生都对其很感兴趣。可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文字材料,加深学生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了解,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可以说,飞船的上天,乃至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人们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通过文本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为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同时,要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的信念。 三、帮助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包身工》所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和如今我们的时代有很深的隔膜,但是文章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相通的。为此,学习本文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包身工制度,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以史为鉴”,历史永远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包身工》告诉我们:“包身工”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作者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并且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 了解这些内容应告诫学生: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关注弱势群体,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总之,在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要考虑语文学科的特色,根据文体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完整版)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真题研磨阅读示范2.1新闻深度阅读指导

2.1 新闻深度阅读指导 真题研磨·阅读示范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问题思考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问题思考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单薄的问题。高中语文课本有6本。6本书的数量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内容上还是太过单一了[2]。语文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依靠6本语文课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从老师讲课的角度而言,反反复复就围绕这几本课内教材展开,就避免不了上课的内容受到束缚。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有选择地补充和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2.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高中语文课本中内容的相对陈旧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高中的语文的课本当中,文言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白话文的选材也基本都是20世纪的文章,现当代的文章内容所占的比重少之又少。由于时间跨越的原因,这些相对陈旧的内容使学生们在理解和感悟上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适当引入现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减轻学生在理解方面的障碍。“教学是一门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所谓镣铐即现行教材,教师应在充分认识现行教材缺陷的现状下,积极致力于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彰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处理能力及对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 二、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1.借助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拓宽学生的视野,非多读不可。”[3]课外阅读本是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固然要认真学习、掌握课本上的课文和有关知识,但仅有课内阅读远不能满足培养读书习惯的需要,因为它的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而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章。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比如网络、书刊杂志等,可以是纸质的阅读,也可以是非纸质的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会、朗诵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一个互相交流阅读经验、表达阅读感受的机会,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让学生们爱上书籍,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2.立足文本内涵,设计教学方案。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新闻类

2021年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新闻类 【典例分析】 【2020·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语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不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21 日第 12 版)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汉语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当代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语言战略研究》2017 年第 5 期)材料三: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在新一轮的智能产业浪潮中,信息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作者:————————————————————————————————日期:

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2011,2,25在全市统战系统写作培训班上的讲课金明德) 一、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叫通讯 1,通讯的涵义: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种类,是一种比较详细、深入、细致、生动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基本特点。通讯具有语言活泼、形象生动、场景真切、细节感人等显著特点,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体裁。体裁就是文章体例和章法的总称。体例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体制和规范,它反映写作和编纂的格式与要求;章法主要指文章或作品写作与谋篇布局的方法(这里的写作包括撰写和创作,不但文章讲究章法,书画创作也讲究章法),章法反映写作特点和风格。二者结合便是体裁。通俗地理解,体裁就是文体的裁定。常用的新闻体裁大体有消息、通讯、特写、速写、侧记、专访、故事(新闻故事而非文学故事)、综述等。而通讯便是新闻体裁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4,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最常用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1)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体现时代背景特征;(2)刻画人物形象和个性;3,用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来围绕主人公所发生的故事来表现人物;(4)有场景描写和生动的细节。 (2)事件通讯: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典型的、人们普遍关注的、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写事当然离不开与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写人是为写事服务的。 事件通讯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事件情节线索要清晰;(3)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4)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并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形象为写事件服务。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新闻阅读

新闻阅读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从高考对新闻阅读考查的情况看,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①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为基础;②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考查重点;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考查的难点和热点。从考点设置来看,考查全面,但有所侧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与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重点。 二、考查形式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三、知识讲解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具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等特点。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语言简明: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1.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理行文线索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 1 新闻是什么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拘泥.(ní)报摊.(tān) 滞.销(zhì)来龙去脉.(mài) B.呼吁.(yù)潜.在(qiǎn) 宣泄.(xiè)沉默寡.言(guǎ) C.伉.俪(háng)老妪.(yù) 头筹.(chóu)摧枯拉朽.(xiǔ) D.拂.晓(fú)溃.退(kuì) 会晤(wù)脍.炙人口(kuài) 项,“泥”应读“nì”;B项,“潜”应读“qián”;C项,“伉”应读“kàng”。 2下列关于新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常具有六个基本要素,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以及结果如何。 B.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在写作时,可以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 C.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D.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 项错在“新闻就是事实”,真实性是新闻的前提,但并不是说新闻完全没有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的某种一致性,纯粹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 3与报刊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的语言除了讲究通俗化,还讲究( ) A.口语化 B.民族化 C.大众化 D.简单化 ,所以广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通俗易懂,广播新闻语言应遵循口语化和通俗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满足基因复制和变异这两项基本的需求,生命系统必须设法将每一个基因和它的“产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保障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和自由能的供应。

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答题要点

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答题要点 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新闻文体的特点 1基本特点: 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 “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4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