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克思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2011年1月31日修改)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 旧历史观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不了解超自然力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B不了解自然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C不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不了解人的意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A神定的一种秩序B绝对理性在时间上的展开

C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D实践

4. 生产力体现了生产过程中的( )

A人与人的关系B物与物的关系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 5. 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

6.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

C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8 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

9. 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与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消费关系

1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 )

A谁占有别人的劳动B劳动产品归谁所有

C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D劳动过程的社会化程度

11. 阶级的实质是( )

A不同的社会分工B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

C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某种特权的社会集团D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3. 阶级首先是一个( )

A.政治实体

B.经济实体

C.观念实体

D.自然实体

14. 唯物史观被称为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是因为它( )

A考察了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B考察了英雄人物的作用;

C考察了个人的作用;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规律

15. 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 )

A物质生产实践;B人的思想动机;C绝对精神;D人的生理活动

16. 手推磨产生的是( )

A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B原始社会;C资本家为首的社会;D无产者为首的社会 17. 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A先进思想观念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先进阶级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18.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

19. 根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我们党提出了( )

A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生产力标准”思想;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20. 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取决于它的( )

A生产力的状况;B国家政权的性质;C经济基础的性质;D意识形态性质

21. 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为捍卫某种思想政治原则;B为争取某种社会地位;

C为夺取国家政权;D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2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 )

A一切社会现象的方法;B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C无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D只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23. 社会革命根源于( )

A物质生活贫困;②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③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④人口多 24.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是( )

A人民群众;B历史人物;C绝对精神;D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25. 地理环境是( )

A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B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D社会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历史观中不正确的历史观是( )

A神学历史观B英雄史观C唯心主义历史观D自然主义历史观E唯物史观

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自然条件的创造者E实践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3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

A劳动资料B自然界C劳动对象D文化设施E劳动者

4 生产工具是( )

A直接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B在劳动资料中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C衡量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客观尺度D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E划分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据

5 生产力的特征是( )

A主观性B客观性C社会性D历史性E科学性

6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C产品的分配关系D人和自

然界的关系E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1ABCD2ABC3ACE4BCDE 5BCD6ABCE 7ABCDE 8ABC 9ABCDE 10ABCD 11ABCE 12ABC 13 ABC14 ABCD15 ABCE16 ABCE 17 ABC18 ABC

19 CDE20 ABD21 ABC22 ABCE

7 人类社会经历的生产关系类型有( )

A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B奴隶制的生产关系C封建制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E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8 阶级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集团,是由于它们( )

A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C取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D在社会中的职业不同E根据法律所享有的社会特权不同

9 国家是( )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C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机关E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的工具

10 国家权力的主要成分是( )

A军队B警察C法庭D监狱E非政府机构

11 国家的类型有( )

A奴隶主专政的国家B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C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农民阶级专政的

国家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2 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 )

A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B经济职能,组织调节干预社会经济生活C社会职能

D组织国防E调整国际关系

1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A社会意识与经济结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

对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具有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决定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E社会意识完全摆脱经济结构而独立发展

14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C当生产关系中出现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时就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变革

D当生产关系完全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时就要求对其进行全面变革

E只要生产力一有变化就要求根本改变生产关系

15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 )

A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B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阻碍作用C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D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状况之间可以相适应,也可以不相适应E生产关系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

16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主要表现在( )

A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除和反对自己的对立物B通过政治的力量影响控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C通过意识形态手段影响控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D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E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17 阶级斗争是( )

A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E“历史的火车头”

18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B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D是为了向西方学习E是为了效法古代中国的变法运动

19 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 )

A改变人们的家庭观念B变革人们的阶级意识C促进生产方式变革D促进生活方式的

变革E促进思维方式变革

20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E人民群众是社会规律的创造者

21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历史条件有( )

A经济条件B政治条件C精神条件D命运E自身的想象力

22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

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一切服从人民群众的观点E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四、简答题

1 简述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关系。

2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4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 C 3 D4D 5A6D7D 8A 9A10C11D12B13B14D 15A16A 17C18B19C20C 21D22 B 23 C24 A 2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CE4BCDE 5BCD6ABCE 7ABCDE 8ABC 9ABCDE 10ABCD 11ABCE 12ABC 13 ABC14 ABCD15 ABCE16 ABCE 17 ABC18 ABC

19 CDE20 ABD21 ABC22 ABCE

三、简答题

1 ①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

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②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死的劳动”,劳

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要素,“活的劳动”,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③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对象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劳动者则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2 ①科学技术是科学与技术的总称。科学技术首先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科学是一种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中,通过改变实体性要素的性质和水平,转化为强大的、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③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已经一体并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生长点、突破口和决定因素。因此,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 ①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之所以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两对矛盾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

社会发展的始终。

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同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从而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而新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又使生产力得以解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③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 ①社会革命是指促进社会形态质变的社会活动,其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②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旧的上层建筑又极力维护旧的生产关系时,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摧毁社会发展的障碍;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只有革命才能真正动员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制度,创造新制度。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五、论述题

1.社会生活之所以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正是这些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关系的变化在根本上都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历史的基本出发点。同时,这一原理是我们党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思想的理论基础。

2. ①人民群众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

②根据: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它们创造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的生活资料。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他们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精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来完成。

③意义。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2、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壮族群众将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前售卖,这说明绣球实现了( )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 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4、商品的价格 A、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B、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C、由供求关系决定 D、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6、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7、价值规律是 A、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特有的经济规律 C、私有制社会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8、据韩国三星公司对印度手机市场的调查发现:有5%的印度顾客,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异,对目前三星公司推出的手机机型有不同需求。印度顾客对手机机型有不同的需求说明人们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能() A、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B、转移自身的价值 C、长期保存使用价值 D、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3、2013年国庆期间,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2680元/人的云南五日游,小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ch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ch3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ch3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 A.生产对象; B.生产工具; C.生产者; D.生产资料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C)ch3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ch3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ch3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化工原理第三章题库.doc

沉降与过滤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一密度为7800 kg/m 3 的小钢球在相对密度为1.2的某液体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在20℃水中沉降速度的1/4000,则此溶液的粘度为 (设沉降区为层流)。D ?A 4000 mPa ·s ; ?B 40 mPa ·s ; ?C 33.82 Pa ·s ; ?D 3382 mPa ·s 2、含尘气体在降尘室内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理论上能完全除去30μm 的粒子,现气体处理量增大1倍,则该降尘室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粒径为 。D A .m μ302?; B 。m μ32/1?; C 。m μ30; D 。m μ302?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取决于 。 B A .沉降面积和降尘室高度; B .沉降面积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C .降尘室长度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D .降尘室的宽度和高度。 4、降尘室的特点是 。D A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分离效率高,但体积庞大; B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但流体阻力大,体积庞大; C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但流体阻力大; D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 5、在降尘室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 无关。C A .颗粒的几何尺寸 B .颗粒与流体的密度 C .流体的水平流速; D .颗粒的形状 6、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粒径这一术语是指 。C A. 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 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 旋风 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 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7、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D A. 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 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 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 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8、对标准旋风分离器系列,下述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 .尺寸大,则处理量大,但压降也大; B .尺寸大,则分离效率高,且压降小; C .尺寸小,则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 D .尺寸小,则分离效率差,且压降大。 9、恒压过滤时, 如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忽略,当操作压差增加1倍,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 B A. 1 倍; B. 2 倍; C.2倍; D.1/2倍 10、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B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11、助滤剂的作用是 。B A . 降低滤液粘度,减少流动阻力; B . 形成疏松饼层,使滤液得以畅流; C . 帮助介质拦截固体颗粒; D . 使得滤饼密实并具有一定的刚性 12、下面哪一个是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特点 。B A .面积大,处理量大; B .面积小,处理量大; C .压差小,处理量小; D .压差大,面积小 13、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B A. 过滤速率与A(过滤面积)成正比; B. 过滤速率与A 2 成正比; C. 过滤速率与滤液体积成正比; D. 过滤速率与滤布阻力成反比 14、恒压过滤,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 。C A. 增大至原来的2倍; B. 增大至原来的4倍; C. 增大至原来的 倍; D. 增大至原 来的1.5倍 15、过滤推动力一般是指 。 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 大学考试教程文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守的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指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4a5904985.html, D.人口增长的快慢 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采集者退散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考试大论坛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10.在劳动资料,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考试大论坛 D.生产工具 11.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13.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4a5904985.html, 16.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7.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 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是() 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 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劳动 C、人的作用 D、生产资料 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 A、血缘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生产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地理环境是指() 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 B、一地的气候条件 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 9、人口因素是指()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密度 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 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 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 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客观规律 B、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国家负担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圣才出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概念题 1.社会存在(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研)答:社会存在,又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生产方式(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研;江苏大学2016年研;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研;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生产关系(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研) 答: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3.经济基础(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研;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研) 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①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社会实际运行过程是复杂的,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有前一社会残存的经济基础成分,也有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萌芽,以及在几个社会形态中都有的以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小生产的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基础。②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它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4.上层建筑(华中农业大学2016、2012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研;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研;聊城大学2015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研) 答: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具体为:①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②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与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南工大化工原理第三章 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 1)有两种固体颗粒,一种是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另一种是正圆柱体,其高度 和形状系数的计 为h,圆柱直径为d。试分别写出其等体积当量直径 2)某内径为0.10m的圆筒形容器堆积着某固体颗粒,颗粒是高度h=5mm,直径 d=3mm的正圆柱,床层高度为0.80m,床层空隙率、若以1atm,25℃ 的空气以0.25空速通过床层,试估算气体压降。 [解] 圆柱体: 3)拟用分子筛固体床吸附氯气中微量水份。现以常压下20℃空气测定床层水力特性,得两组数据如下: 空塔气速0.2,床层压降14.28mmH2O

0.693.94mmH2O 试估计25℃、绝对压强1.35atm的氯气以空塔气速0.40通过此床层的压降。 (含微量水份氯气的物性按纯氯气计)氯气, [解]常压下, 欧根公式可化简为 3)令水通过固体颗粒消毒剂固定床进行灭菌消毒。固体颗粒的筛析数据是:0.5~ 0.7mm,12%;0.7~1.0mm,25.0%;1.0~1.3,45%;1.3~1.6mm,10.0%; 1.6~ 2.0mm,8.0%(以上百分数均指质量百分数)。颗粒密度为1875。 固定床高350mm,截面积为314mm2。床层中固体颗粒的总量为92.8g。以 20℃清水以0.040空速通过床层,测得压降为677mmH2O,试估算颗粒的形状系数 值。

4)以单只滤框的板框压滤机对某物料的水悬浮液进行过滤分离,滤框的尺寸为 0.20×0.20×0.025m。已知悬浮液中每m3水带有45㎏固体,固体密度为 1820。当过滤得到20升滤液,测得滤饼总厚度为24.3mm,试估算滤饼的含水率,以质量分率表示。 6)某粘土矿物加水打浆除砂石后,需过滤脱除水份。在具有两只滤框的压滤机中做恒压过滤实验,总过滤面积为0.080m2,压差为3.0atm,测得过滤时间与滤液量数据如下: 过滤时间,分:1.20 2.70 5.23 7.25 10.87 14.88 滤液量,升:0.70 1.38 2.25 2.69 3.64 4.3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1

您已经完成本次练习 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8.0) 1.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错)标准答案:错 2.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对)标准答案:对 3.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错)标准答案:错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错)标准答案:错 6. 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对)标准答案:对 7.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标准答案:对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错)标准答案:错 9.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对)标准答案:错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物世界是人类创造的。(错)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得分:39.0)

11. 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标准答案:B A. 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标准答案: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3.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B)标准答案:A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4.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D)标准答案:D A. 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B. 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C. 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D.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单选题 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是(A) A.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B.重视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 C.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史 D.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国体 C.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 D.政体 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D )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8. 社会存在是指( D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