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实践-工行张艳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实践-工行张艳

银行业信息安全培训试题

信息安全培训试题 一、单选 1、信息科技风险指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B)、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A 制度落实 B 技术标准 C 人为因素 D 不可抗力 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A)。 A 银行的法定代表人 B 信息技术部负责人 C CIO D 其他 3、信息科技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A),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A 信息科技治理 B 信息安全管理

系统持续性管理C. D 突发事件管理 4、所有科技风险事件都可以归于信息系统连续性或(D)出问题的事件。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安全性 5、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D)管理工作,该部门为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之一。 A 安全 B 审计 C 合规 D 风险 6、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岗位,负责(A)进行审计。 A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 B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 C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

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D 等 7、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领域(C)。 A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 B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C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 D 信息分级与保护;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人员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 8、依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定义每个业务级别的控制内容,包括最高权限用户的审查、控制对数据和系统的物理和逻辑访问、访问授权(C)为原则、审批和授权、验证和调节。。 A以“最小授权” B以“必需知道” C以“必需知道”和“最小授权” D以上都不是 9、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制定明确的(D)等,定期进行更新和公示A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 B 技术标准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开展,还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我校将认真的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通过检查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防范措施,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1、主控室设置经公安部认证的防火墙,做好安全策略,拒绝外来的恶意攻击,保障网络正常运行。 2、对计算机病毒、有害电子邮件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对网络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3、做好日志的记录。内容包括IP地址,对应的IP地址情况等。 4、关闭网络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并及时用补丁修复系统漏洞,定期查杀病毒。 5、服务器平时处于锁定状态,并保管好登录密码;后台管理界面设置超级用户名及密码,并绑定IP,以防他人登入。 6、学校机房按照机房标准建设,内有必备的防静电地板、,定期进行电力、防火、防潮、检查。 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1、信息监控制度: (1)、网络信息必须标明来源;(即有关转载信息都必须

标明转载的地址) (2)、相关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网络系统安全,实施有效监控,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3)、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一系列以下信息,如有违反规定有关部门将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E、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F、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G、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H、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组织结构: 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员,并由其上级进行监督、对学校网络系统管理实行责任制,对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及领导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管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抓管理工作,实行谁管理谁负责。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一、产品聚焦 1、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在提升的同时,为何信息泄露,信息安全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2、对于信息安全事件为何我们不能更多的在“事前”及时的发现并控制,而是在“事后”进行补救 3、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原因何在 4、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种类繁多,安全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是否有合适的管理手段对其归类,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提升工作效率是否需要有持续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和增强知识学习的管理体系 二、产品简介 该产品通过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紧密结合,融合国际主流及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工具、设计理念,有效结合国内外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的相关安全标准体系要求,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全生命周期、全面风险来源、全目标管理的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型,以监测预警防风险、风险流程查隐患、风险应对控事态、监督评价促改进、保障体系提意识,保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在企业的落地生效。 三、产品特点 1、业务的无缝集成 无缝集成企业终端防护类安全系统、边界防护类安全系统、系统防护类安全系统、数据防护类安全系统、综合监管类安全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基础认证和授权平台等,实现对信息安全事件引发因素的全面监测和智能分析,有的放矢的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2、“上医未病,自律慎独”的风险管理体系 目标鲜明、方法合理、注重实效,为企业信息化进程保驾护航。基于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和安全防御体系构建,实现系统的行之有效、行之有依。 3、合理的改进咨询建议 通过系统建设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提供合理有效的改进咨询建议。 4、创新实用的管理工具 蝴蝶结模型、风险矩阵、风险热图等主流风险管理模型的实用化创新应用;德尔菲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灰色评价法等科学分析方法的灵活嵌入;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概率模型的预测分析,致力于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精细度和准确度。 5、预置的信息安全风险事件库 由信息安全及风险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结合国内外的相关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梳理的风险事件库基础信息,可在系统建设初期提供有力的业务数据支持。 6、持续渐进的信息安全知识管理 信息安全风险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还在于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通过信息安全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升全员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安全知识储备。 四、应用效果 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数据、重点关注的风险主题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模型,以灵活多样化的图表进行展现以辅助决策。 五、产品功能 1、目标管理 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战略目标、不同层级风险管理目标、目标预警指标、目标风险等。以目标为龙头开展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风险识别 利用层次分析法逐层分析,识别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中包含的资产、资产脆弱性和面临的威胁,全面辨识风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针对风险事件制定缓解措施。 3、风险评估 创新利用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威胁发生概率、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量化风险指数,借助评估工具得出防范风险优先级并对风险分布进行展示。 4、监测预警 依托企业现有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架构,设置风险监控点,以风险管理视角对各重要的信息安全指标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控,发挥信息系统“摄像头”的职能,针对信息安全关注的重大风险进行实时预警提示,确保风险的提前警示和预先处理。

浅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4a13689770.html, 浅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王振宇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政府机关不同于普通单位,往往掌握着大量重要机密数据,因此常常成为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主要攻击对象,相关的围绕信息的非法获取也愈演愈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 1; ; 背景介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对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加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于保管和处理重要的信息数据,常常受到不法分子攻击,我国针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法律《刑法》第285和286条对危害信息安全的犯罪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公职人员,预防和处理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故,增强安全意识,加强重要领域采购和使用信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的管控,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尤为重要。 2; ; 相关风险 2.1; 网络间谍风险 由于政府机关的特殊性,有些政府部门甚至掌管着国家机密,因此,境外间谍为获取相关机密信息,通过木马控制IP紧盯着我国大陆被控制的电脑,有些境外间谍机构甚至设立数十个网络情报据点、数千个僵尸网络服务器针对大陆地区,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网络窃密和情報渗透,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狼群战术”,另一种是“蛙跳攻击”。间谍机关一般以我国中等城市政府网站为跳板,向外发送伪装邮件,侵入其他一些重要部门进行监听窃密。 2.2; 摆渡攻击风险 境外间谍部门专门设计了各种摆渡木马,获取了我国大量保密单位工作人员的邮箱和个人网志信息,一旦这些工作人员联网使用U盘等移动介质,摆渡木马就会悄悄植入。如果内部 工作人员将U盘插入电脑,相关病毒就会感染内网,远程下载相关保密资料到移动介质,并 通过自动控制端将相关保密资料传送到间谍机关。

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研究方向

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研究方向 发表时间:2009-05-22T11:53:48.18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梁方明李海洋 [导读] 文章在分析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并介绍了网络安全的未来研究方向。 摘要:随着互连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方面。文章在分析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并介绍了网络安全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方向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信息传输的途径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电信网络方式,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在计算机系统频频爆发危机的今天,信息安全已经开始逐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然而仅有安全意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科学、正确地分析网络系统的结构,找出漏洞在什么地方,对症下药,方能堵住病毒、黑客等种种威胁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1 网络信息安全的脆弱性 互联网安全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这些安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综合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自身的脆弱性、攻击的普遍性、管理的困难性。 1.1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TCP/IP是通用的协议。各种硬件和软件平台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接入进来,如果不加限制,世界各地均可以访问。于是各种安全威胁可以不受地理限制、不受平台约束,迅速通过互联网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2 互联网的自身的安全缺陷是导致互联网脆弱性的根本原因。互联网的脆弱性体现在设计、实现、维护的各个环节。设计阶段,由于最初的互联网只是用于少数可信的用户群体,因此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安全威胁,互联网和所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在实现阶段也留下了大量的安全漏洞。一般认为,软件中的错误数量和软件的规模成正比,由于网络和相关软件越来越复杂,其中所包含的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多。互联网和软件系统维护阶段的安全漏洞也是安全攻击的重要目标。 1.3 互联网威胁的普遍性是安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攻击互联网的手段也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普遍。目前攻击工具的功能却越来越强,而对攻击者的知识水平要求却越来越低,因此攻击者也更为普遍。 1.4 管理方面的困难性也是互联网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受业务发展迅速、人员流动频繁、技术更新快等因素的影响,安全管理也非常复杂。扩大到不同国家之间,安全管理受国家、地理、政治、文化、语言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2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分析 Internet 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与网络系统安全。它首先是保障系统物理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完好,其次是保障信息安全,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针对上述网络安全系统的脆弱性,通常采用的措施有: 2.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立在网络层上的基于包过滤技术的防火墙;另一类是建立在应用层上的基于代理技术的防火墙。防火墙技术一般分为包过滤、应用网关、代理服务器、电路层网关和自适应代理等技术。 2.2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就是使用数字方法来重新组织数据,使得除了合法受者外,任何其他人想要恢复原先的“消息”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 2.3 病毒防治技术就网络安全而言,病毒是其最大的隐患,因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中,有76%是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 一是在服务器上装载防病毒模块;二是软件防治,定期或不定期地用防毒软件检测计算机,三是在计算机上插防病毒卡,四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 2.4 密码机技术密码机是传统的链路层加密设备,通常使用对称密钥算法,提供点对点式的加密通信,有多年的开发历史,市场上有成熟的产品,使用简单,但价格昂贵。 2.5 安全网关由上可见,以上几种技术都只能做好防外而不防内。除密码机和安全网关外,其他几种技术都不加密信息,网内网外的传输均为明文传输。安全网关不仅有以上普通防火墙的众多功能,同时克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是一种基于数学方式的安全解决方案。它在应用口令字+IC卡的方式上实现了既防外又防内的强大功能。考虑到近70%的安全泄密是由内部人员作案而造成的,因此可以说,安全网关是一种全方位的安全系统方案,它使用数据加解密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最完善和严密的安全解决方案。 3 网络安全的未来研究方向 网络安全的未来研究方向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必须建立自主产权的网络操作系统现在国内90%以上的Web站点用的都是WindowsN T服务器操作系统,而客户机大部分用的是Windows xp、2000或WindowsN T操作系统。建立在他人操作系统之上的网络安全系统,无论从何角度上讲,安全性都值得怀疑。特别对于军用网络安全系统而言,使用自己的网络操作系统就显得更加重要。当然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并非易事,但Linux 等开放源代码系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在该代码之上的开发或许对我们会有帮助。 3.2 必须研制高强度的保密算法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说与数据加密息息相关。现在网络上采用的加密算法分对称密钥算法和公开密钥算法两种。对称密钥算法密钥管理难度较大且安全性不够高。公开密钥算法使用公共密钥匙和私有密钥,公共密钥可从认证机构CA中得到,私有密钥由个人保存,从根本上解决了对称密钥算法管理上的困难。 3.3 需要研制新一代的防火墙和入侵测试软件该软件可装在每台机器上进行适时监测,不但能监测来自外部的入侵,同时也能监测来自内部的入侵,并能进行适时报警。对Internet上正常友好的通信应该允许通过,克服了现有防火墙的许多缺陷。 3.4 需要研究新一代的防病毒软件Internet给人类带来信息资源共享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电子邮件炸弹等有害的东西。这些病毒通过E-mail或用户下载J avaApplet和Act iveX组件进行传播。除了对现有的杀毒软件要不断升级外,研制针对网络安全的杀毒软件也刻不容缓。另外应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即使攻击者得到数据也无法使用。总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

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一 总则 为满足??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保障和合规的需要,根据《??银行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特制订本管理策略。目的是指导我行通过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识别各方面的信息安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使风险水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 安全制度管理策略 ?? 目的 使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相关工作能够满足我行业务要求、国家法律和规定的要求。安全制度管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满足以上要求的文档体系,并定期更新,发布到我行信息安全所有相关单位中。 ?? 策略一:建立和发布信息安全管理文档体系 ?策略目标: 使相关单位人员了解到信息安全管理文档的内容,安全工作有据可依。 ?策略内容: 建立我行信息安全管理文档体系,发布到相关单位。 ?策略描述: 根据《??银行信息安全管理方针》中的方针、原则和我行特点,制订出一套文档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制度和实施指南等,通过培训、会议、办公系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相关单位发布。

总体发布范围包括与以上信息资产相关的我行所有部门、我行下属机构和关联公司,以及与我行有关的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产品提供商、顾问、商业合作伙伴、临时工作人员和其他等第三方机构或人员。 ?? 策略二:更新安全制度 ?策略目标: 安全制度能够适应我行信息安全管理因各方面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在长期满足要求。 ?策略内容: 定期和不定期审阅和更新安全制度。 ?策略描述: 由相关团队定期进行安全制度的检查、更新,或在信息系统与相关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时进行检查、更新。 三 信息安全组织管理策略 ?? 目的 通过建立与组织相关的以下二个安全策略,促进组织建立合理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与功能,以协调、监控安全目标的实现。与组织有关的策略分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两部分来描述。 ?? 策略一:在组织内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架构 ?策略目标: 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信息安全。 ?策略内容: 我行应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以管理信息安全事务,指导信息安全实践。 ?策略描述: 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启动和控制组织范围内的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批准信息安全方针、确定安全工作分工和相应人员,以及协调和评审整个组织安全的实施。

信息安全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docx

信息安全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表A-1所列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是直接引用并与ISO/IEC 17799:2005第5到15章一致。表A.1中的清单并不完备,一个组织可能考虑另外必要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在这些表中选择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是条款4.2.1规定的ISMS过程的一部分。 ISO/IEC 17799:2005第5至15章提供了最佳实践的实施建议和指南,以支持A.5到A.15列出的控制措施。 表A.1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A.5 安全方针 A.5.1 信息安全方针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持信息安全。 A.5.1.1 信息安全方针文件 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方针文件应由管理者批准、发布并传达给所有员工和外部相关方。 A.5.1.2 信息安全方针的评审 控制措施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信息安全方针评审,以确保它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6信息安全组织 A.6.1内部组织 目标:在组织内管理信息安全。

A.6.1.1 信息安全的管理承诺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通过清晰的说明、可证实的承诺、明确的信息安全职责分配及确认,来积极支持组织内的安全。 A.6.1.2 信息安全协调 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活动应由来自组织不同部门并具备相关角色和工作职责的代表进行协调。 A.6.1.3 信息安全职责的分配 控制措施 所有的信息安全职责应予以清晰地定义。 A.6.1.4 信息处理设施的授权过程 控制措施 新信息处理设施应定义和实施一个管理授权过程。 A.6.1.5 保密性协议 控制措施 应识别并定期评审反映组织信息保护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的要求。 A.6.1.6 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适当联系。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规范 第二部分: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规范 1 1. 范围 BS 7799的这个部分指明了对建立、实现和文档化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s)的需求。它指明了将要按照个别机构的需要而实现的安全控制的需求。 注:第一部分给出了对最佳惯例的推荐建议,这些惯例支持该规范中的需求。BS 7799的这个部分的条款4给出的那些控制目标和控制来自于BS 7799-1:1999并与改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 2. 术语与定义 为了BS 7799的这个部分,BS 7799-1给出的定义适用于该部分,并有以下专用术语: 2.1 适用性说明 适用于机构的安全要求的目标和控制的批评。 3.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要求 3.1概要 机构应建立及维护一个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目的是保护信息资产,订立机构的风险管理办法、安全控制目标及安全控制,以及达到什么程度的保障。 3.2建立一个管理框架 以下的步骤是用来找出及记录安全控制目标及安全控制的(参看图一): a) 应定义信息安全策略; b) 应定义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范围,定义范围可以是机构的特征、位置、资产及 技术;

c) 应进行合适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确认对资产的安全威胁、漏洞及对机构的 冲击,从而定出风险的严重程度; d) 根据机构的信息安全策略及所要求达到的保障程度定出要管理的风险; e) 从以下第四条款选出机构要实现的安全控制目标及要实施的安全控制; f) 应准备一份适用性声明书,说明选出哪些安全控制目标及安全控制以及选择的 原因。 以上步骤应定期重复,确定系统的适用性。 2 3.3实施 选出的安全控制目标及安全控制应由机构有效地执行,实施控制的执行程序是否有效应根据4.10.2的规定进行检查。 3.4文档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说明文档应包括以下信息: a) 按照3.2所定的步骤实现的证据; b) 管理架构的总结,其中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在适用性声明书所提及的安全控制 目标和已经实现的安全控制; c) 为了实现3.3所指定的控制而采用的程序;这些程序应该刻画责任以及相关行 动; d) 覆盖该ISMS中的管理和操作的程序,这些程序应该指出有哪些责任及其有关

浅谈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浅谈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摘要 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的使用率只增不减,导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也导致了计算机网络越发成为重要信息交换媒介,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这种重要的信息交换媒介并不能很好的保证信息安全,各种信息都有着它的重要性。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的严重性,采取强有力安全策略势在必行。然而影响信息资源安全的因素较多,采用的安全防护手段日益更新,信息资源的行政管理是其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威胁处理措施

一、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为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所需的全面管理、规程和控制。信息安全分为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 2、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免遭拒绝服务、未授权暴露、修改和数据破坏的措施和控制。 3、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 如今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广泛使用,信息安全的威胁也就来自方方面面。 1、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非法使用: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 6、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 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 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 8、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 9、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为 类似病毒,故称作计算机病毒。 由于受到威胁的方式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发生概率最高的受威胁方式为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精选.

尔雅通识课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 1.课程概述 1.1课程目标 1.《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多人。 C 6亿 2.《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50%。()√ 3.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全民性的问题。() × 1.2课程内容 1.()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A、数据安全 2.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以上都对 3.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问题。 C、信息内容安全 1.3课程要求 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做到()。 D、以上都对 2.信息安全威胁 2.1斯诺登事件 1.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主要是凭借“棱镜”项目进入互联网

服务商的()收集、分析信息。 C、服务器 2.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 √ 3.“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 2.2网络空间威胁 1.下列关于网络政治动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这项活动有弊无利 2.在对全球的网络监控中,美国控制着()。 D、以上都对 3.网络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电子媒介对他人进行各种谩骂、嘲讽、侮辱

等人身攻击。()× 2.3四大威胁总结 1.信息流动的过程中,使在用的信息系统损坏或不能使用,这种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被称为()。 A、中断威胁 2.网络空间里,伪造威胁是指一个非授权方将伪造的课题插入系统当中来破坏系统的()。 B、可认证性 3.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中,最常见的是()。 A、中断威胁 4.网络空间里,截获威胁的“非授权方”指一个程序,而非人或计算机。() ×

信息安全策略总纲

信息安全策略总纲 1.1.适用范围及依据 第一条XXXXXX信息系统包含非生产控制系统,非生产控制系统内包含生产管理系统、网站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三大类。本制度适用于XXXXXX所有信息系统。 第二条本制度根据《GB/T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82-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有关法律、标准、政策,管理规范而制定。 1.2.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 第一条XXXXXX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总体方针是“保持适度安全;管理与技术并重;全方位实施,全员参与;分权制衡,最小特权;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 。“预防为主”是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 第二条《总纲》规定了XXXXXX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体系、策 略和具体制度,为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监督依据。 第三条XXXXXX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是由信息安全策略总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标准以及安全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组成的。 (一)《总纲》是信息安全各个方面所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性策略文件。

(二)《总纲》是制定XXXXXX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的依据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活动中各项管理内容。 (四)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是根据《总纲》中对信息安全方面相关的规定所引出的,其规定了信息安全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五)信息安全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详细规定了主要应用和事件处理的流程、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且作为具体工作时的具体依照。 1.3.系统总体安全策略 第一条XXXXXX信息系统总体安全保护策略是:系统基础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价值大小、用户访问权限的大小、系统中各子系统重要程度的区别等就是级别的客观体现。信息安全保护必须符合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其分级、分区域、分类和分阶段是做好信息安全保护的前提。 第二条XXXXXX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策略由XXXXXX信息技术科负责制定与更新。 第三条信息技术科根据信息系统的保护等级、安全保护需求和安全目标,结合XXXXXX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监管部门有关安全法规和标准,授权制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办法;并根据环境、系统和威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制定新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定稿版

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范 措施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不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将会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鉴于此,文章试图从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互通性、多样性等特征,导致计算机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威胁和攻击,这也给计算机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障人们计算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相关人员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研究。 1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1黑客攻击 网络黑客的攻击与威胁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黑客的攻击手段分为非破坏性和破坏性两种,破坏性攻击会直接攻击电脑的主系统,盗取资料和重要信息,以破坏电脑的程序为主要目的。非破坏性攻击主要是扰乱电脑程序,并不盗取资料。黑客入侵的手段存在多样性,如电子邮件攻击、木马攻击、获取口令等。

1.2计算机病毒 在实践中,计算机病毒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通常来说,我们难以发现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往往会选择藏身于数据文件以及相关程序之中,相对比较隐蔽。计算机病毒会通过运行程序、传输文件、远程控制、复制文件等等进行传播。据了解,广大用户不轻易间打开的软件以及网页中隐藏着病毒,是计算机感染病毒的主要方式。值得肯定的是,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较大的不便。 1.3系统漏洞 网络漏洞是在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具体实现或者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网络漏洞一旦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就有可能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组成数据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攻击者可以利用网络漏洞来对系统进行攻击。网络漏洞会大范围的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在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都可能存在漏洞问题。随着使用者对系统的深入使用,系统中的漏洞会不断的暴露出来,旧版本的漏洞会被补丁软件修复,但是在修复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漏洞和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漏洞会逐渐消失,而新漏洞会不断涌现,网络漏洞问题也会长期存在。 2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2.1提高网络系统的防御力 网络系统的漏洞是危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根本原因,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网络系统的防御能力,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想要提高网络系统的防御力,可以设置计算机防火墙,通过防火墙保护所有数据,而防火墙自身对于攻击、渗透是免疫的,可以有效阻隔感染性病毒和木马入侵。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计算机内安装防毒软件,该软件是电脑内部的监控系统,监控后台数据走向,一些病毒、木马通过漏洞进入计算机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修订版)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 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公司工业控制系统的使用和操作,防止发生人为或意外损坏系统事故以及误操作引起的设备停运,保证工控系统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DCS及DEH系统以及辅控网DCS。 2 计算机使用管理 2.1 工程师站严格按照权限进行操作,无关人员不准使用。 2.2 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人机接口系统应分级授权使用。严禁非授权人员使用工程师站的系统组态功能,工程师站用户的权限可以实施逻辑修改和系统管理工作;操作员站用户权限,查看运行状态画面,实施监控。 2.3 每三个月更改一次口令,同时检查每一级用户口令的权限设置应正确。口令字长应大于6个字符并由字母数字混合组成。修改后的口令应填写《DCS系统机器密码记录》,妥善保管。 2.4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当前操作,通知集控室负责人和相关维修人员。如服务器发生故障,按各《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操作,维修人员记录《软件故障处理和修改记录》。 2.5 使用工程师站计算机后,需详细填写《工程师站出入及机器使用记录》后方可离开。 3 软件保护 3.1 严禁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其他无关软件。除非软件升级或补丁的需要,严禁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U盘、光盘等。 3.2 禁止向DCS网络中连接系统外接计算机、手机。

3.3 在连接到DCS中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时,使用的可读写存储介质必须是固定的一个设备,并且在每次使用前对其进行格式化处理,然后才可以接入以上计算机。 4 软件的修改、保存及维护 4.1 更新、升级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下载数据,其存储介质须是本计算机控制系统专用存储介质,不允许与其他计算机系统交换使用。 4.2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态、设定值等修改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工作,同时填写《组态及参数修改记录》,并及时做好修改后的数据备份工作。 5 软件和数据库备份 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库、历史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完全备份间隔三个月一次,系统备份必须使用专用的U盘备份,并且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相关操作。 5.2 对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任何修改,包括版本升级和安装补丁,都应及时进行备份。 5.3备份结束后,在备份件上正确标明备份内容、对象,并做好记录,填写《DCS系统备份记录》。 5.4 DCS中各系统的备份必须由系统管理员定期手动进行,具体要求同上。 有限公司 2017年1月 1日

浅谈XX公司的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Ⅱ)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 (1) 1.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 (1) 2.对内部和外部网络使用管理混乱 (1) 3.企业管理落后,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1) 4.信息安全源于每一个员工 (1) 5.管理者战略对信息建设认识不足 (1) 6.上层管理不重视,重要性被弱化 (1) 7.信息系统陈旧低端 (2) 8.信息系统、网络系统不匹配 (2) 二、安全信息的管理策略及措 (2) (一)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2) 1.构建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2) 2.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和分工 (2) 3.提升全员信息安全意识 (2) 4.建立信息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2) 5.建立信息中心,加强管理和维护 (2) 6.信息安全问题需要从技术、运行环境与异常突发事件的保障三方面解决 (2) 7.定期评估,不断的改进 (2) 8.及时改进安全方案,调整安全策略 (3) (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3) 三、综述 (3) 参考文献 (4)

摘要:本文以XX的信息管理为研究对象,对信息安全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未来的信息安全建设将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从目前信息建设、人员配置、机制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差距分析与对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符合本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建议,并提供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搭建方案,最终对该信息安全体系实施进行了总结评价与未来展望。在企业信息化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因信息安全事故而带来的企业经济损失,是亟需解决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的研究是为了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目标达成,并最大化地保障企业利益,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网络与信息安全习题集 及答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对网络安全管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安全管理不需要对重要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监视。 B)安全管理不需要验证用户的访问权限和优先级。 C)安全管理的操作依赖于设备的类型。 D)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2.以下有关网络管理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配置管理是掌握和控制网络的配置信息。 B)故障管理是对网络中的故障进行定位。 C)性能管理是监视和调整工作参数,改善网络性能。 D)安全管理是使网络性能维持在较好水平。 3.有些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不高,不对用户进行验证,这类系统的安全级别是()。 A)D1 B)A1 C)C1 D)C2 4.Windows NT操作系统能够达到的最高安全级别是()。 A)C1 B)C2 C)D1 D)D2 5.下面操作系统能够达到C2安全级别的是()。 Ⅰ.Windows 3.x Ⅱ.Apple System 7.x Ⅲ.Windows NT Ⅳ.NetWare3.x A)Ⅰ和Ⅲ B)Ⅱ和Ⅲ C)Ⅱ和Ⅳ D)Ⅲ和Ⅳ 6.计算机系统处理敏感信息需要的最低安全级别是()。 A)D1 B)C1 C)C2 D)B1 7.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其中Windows 98的安全等级是()。 A)B1 B)C1 C)C2 D)D1 8.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等级,其中Windows NT的安全等级是()。 A)B1 B)C1 C)C2 D)D1 9.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合法性、完整性和_________。 10.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可用性、合法性和________________。11.某种网络安全威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并对数据进行恶意添加和修改。

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管理指引

附件 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管理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机构)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增强银行机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国家经济金融运行安全,保护金融消费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和人民银行总行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订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在银行机构计算机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使用及废止等过程中,保障计算机数据信息、计算机系统、网络、机房基础设施等安全的一系列活动。 第三条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辖银行机构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各银行机构负责本系统(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完成人民银行交办的信息安全管理任务、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银行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与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满足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安全性要求,保证信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有效防、控制和化解信息技术风险,增强信息系统安全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保障数据安全,显著提高金融机构业务持续运行保障水平。 第五条各银行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建立跨部门、

跨行业协调机制; (二)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职责制,不断提高信息安全队伍业务技能; (三)保证信息安全建设资金的投入,将信息安全纳入“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和标准规体系建设; (五)加大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加快以密码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六)加强安全运行监控体系建设; (七)大力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等级保护; (八)加快灾难恢复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信息通报机制; (九)广泛、深入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第六条本指引适用于在省设立的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的总部和分支机构。非银行机构参照执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各银行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应建立由行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专家组成的信息安全领导机构,负责本系统(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决策本系统(单位)信息安全重大事宜。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安全指导方针 保障信息安全,创造用户价值,切实推行安全管理,积极预防风险,完善控制措施,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三、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三)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四、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现或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