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一、六种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 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蒸发和沸腾 (二)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六种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3. 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

2.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______。

练习题

1. 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河水结冰 升华 露水的形成 凝华 冰化为水 凝固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熔化 雪的形成 液化 放在阳台上的水逐渐变少 汽化

2.铁在逐渐的熔化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把0℃的冰水混合物放在密闭的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水凝固从而使冰增多 B.冰与水都不会增多 C.由于冰熔化从而使水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为了加快蒸发,以下措施中正确的是( ) A.给酒瓶盖上盖子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给水果套上保鲜膜 D.把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的地

6.如图右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酒精的沸点大约为75℃),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7.用扇子分别给干燥的温度计和沾了水的温度计扇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燥的温度计液柱不下降,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下降

B.干燥的温度计液柱下降,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不下降

C.干燥的温度计和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都下降

D.干燥的温度计液柱和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都不下降 8. 如图右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做“水的沸腾” 实验时,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由此可判断当地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复习课教案(DOC)资料讲解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易攀 第一课时:字词复习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的音形义;3、校对、订正;第二课时:句子复习;学情分析:因为新教材在语文技能学校是缺乏系统性与;复习目标:;1、复习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方法;会扩句和缩句,;2、复习省略号的用法,了解省略号在指定句子中的用;3、复习修改句子的方法;要掌握各种类型错误句子的;4、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5、复习用& 第一课时:字词复习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的音形义。2、正确认读多音字,通过练习掌握多音字的意思与读音的联系。3、能按照词语的构词特点,照样子写词。3、突出重点词与成语的填字,并能根据解释写词。4、近义词、反义词的复习。重点:巩固字词的音形义。难点:部分中下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要及时反馈,组织重点词的听写。教学过程:一、整理本册书中读读写写的词语。1、学生自己挑选字形较难的词语抄写几遍。2、交流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语。3、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4、互相批改,反馈。错误的词语集中在黑板上,说说听写错误的原因。5、根据错误情况组织学生抄写。(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则要利用课余时间重新组织听写。)二、多音字复习:(见练习)1、进行多音字组词,鼓励每一个字多组几个词,从中找出规律。2、批改,校对、订正。3、在校对的过程中,集中学生最容易错的词,进行分析讲解。三、成语复习:(见练习)1、梳理本学期学到的成语,读读写写,理解词语。2、完成练习卷上的相关练习。3、交换批改、订正。 四、近义词、反义词复习(见练习)1、自由练习,校对,订正2、选择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五、能按照词语的构词特点,照样子写词。(见练习)1、说说做这类练习的方法。2、自己练习。 3、校对、订正。 第二课时:句子复习 学情分析:因为新教材在语文技能学校是缺乏系统性与递进性,因此,这几年来,我们每次复习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小学阶段句子练习的每个点上,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大语文的观念。因此这次毕业复习,在句子复习这个点上,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的孩子都已经经历过,目前,我们的复习重点在于进一步梳理,在反复练习中懂得方法与规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C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 1摄氏度。某地气温-3 C 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 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 C ?110 C -30 C ?50 C 35 C ?42 C 分度值 1 C 1C 0 . 1C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脛 2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所代表的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 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 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吸热、汽化吸建L 京忘液京气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例如:海波、冰、石英水晶、各种金属、萘、。 非晶体物质: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例如:松香、玻璃、沥青、蜂蜡。 熔化图象:

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4节) 第1节温度 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 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0C 。“-4.70C”读做负4.7摄氏度或读做零下4.7摄氏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种类: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寒暑表。②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3)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毛细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玻璃外壳、刻度(均匀); (4)使用方法: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③等: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⑤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 练习:如图4中乙正确 ..。. ..、甲和丙错误 4、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原理: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4):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5):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第二次使用时要用力向下甩。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图6 图4 图4 图5 图6、体温计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16《物态变化》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16《物态变化》试题及参考答案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 1.(2019·原创题)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约为25℃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6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40℃ 2.(2019·原创题)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④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②③ 3.(2018·济南中考)雨过天晴,如图所示的草叶上许多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慢 慢消失。这一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B.汽化C.升华D.液化 4.(2018·菏泽巨野一模)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5.(2018·德州中考)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6.(2018·黔南中考)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7.(2018·攀枝花中考)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 8.(2018·黄冈中考)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9.(2018·菏泽单县模拟)单县浮龙湖是4A级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神秘而美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雾是从水中冒出的烟 B.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与周边区域相比气温稍低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吸热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20分钟) 1. 在进行“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2. 2011年西安世园会沙雕展示区(如图所示)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 长的沙雕展示区。此次沙雕展以沙和水为材料,雕塑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体现 了西安世园会的生态环保理念。沙雕展览时间越长,沙雕就会越干燥,这是因为沙中的水 分发生了() A. 汽化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3.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4.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5.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 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夏天吃雪糕凉爽 B. 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 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 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6. 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 上烤一烤后才伸进患者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 落 7.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 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8. 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9.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B. 盘子里的水变干了 A. 铁块化成铁水 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了“白汽” C. 湖水表面结冰 10.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 形成的是() 11.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提纲 一、温度 1.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只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与预测者的感觉没有关系,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准确的(不可靠的)。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我们的常用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成人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换算关系T=t+273K (T表示热力学温度,t表示摄氏温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1.先估测所测物体(液体)的温度;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二)使用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一切物质都可以发生固、液、气三态之间的状态变化。 ※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伴随一个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物理过程。 2.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形成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③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三四年级信息技术复习计划、教案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 一.内容 以教材为本,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目的,系统深入地、扎实全面地做好信息技术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分析存在问题 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这个“感兴趣”有两个方面:一部分同学对电脑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包括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只是对电脑游戏感兴趣,对电脑学习并不感兴趣。这个学期,通过设计几堂游戏性质学习课程,很好地调动了那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可以适当融汇于课堂中,以便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此外他们现在处于小学中级阶段,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方面需要谨慎,加强师生关系的调控,严格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可喜的是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且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上也有所提高,因此他们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三.具体措施 (一)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先由学生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学生的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完善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一般性的知识点通过练习再现,重点、难点以例题形式出现。这样既使学生由信息技术操作上升到理论练习又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 (二)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根据学生平时练习反馈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弥补学生的薄弱环节,对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题目,在机房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加深记忆。 (三)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精讲巧练的教学模式。 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练习,去感知知识,获取知识,发现疑难并提出,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疑问去精讲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六章复习提纲

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 2、 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3、温度计的原理:利用 进行工作。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或容器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3、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8 、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 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11、早晨的浓雾(液化) 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18、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19、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20、冰棒纸周围的“白粉”、雾凇的形成(凝华) 21、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 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淞、“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汽”(液化);气态:水蒸气 【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 变成 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上图为 熔化时特点, 共存,吸热,温度 上图为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 )( 热) ( )( 热)( )( 热)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

中考复习专项四:物态变化 要点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 (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2、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要点诠释: 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沸腾 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缓慢剧烈 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2、现象: (1)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2)凝华: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案

信息会考复习课——第一册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 执教时间:课题:信息技术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一章知识要点,强化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详见以下考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理论上机连上)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练习,上机测试 教师活动:讲解、点评、单独辅导 教学过程: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 【考点解析】 1 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 2 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能判断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 3信息技术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要求理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 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5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 【学生练习】信息技术模拟练习第一套(上机) 【教师讲解】练习要点知识 附第一套练习答案: 【考点】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和特征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二节 【考点解析】 1 信息加工含义及目的(P40)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断、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使收到的信息满足我们的需要。信息加工的目的:发掘信息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 2 信息加工的重要性(P40) 3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①记录信息②加工信息③发布信息④存储信息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一、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 2、单位:常用单位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液体中,不要碰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再读数;读数

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⑤体温表用到的物理知识:惯性,液体的热胀冷缩,凸透镜成像,热传递 1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B.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C 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E.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F 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叫熔化。熔化热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水晶、食盐、明矾、奈、玻璃、沥青、蜂蜡 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熔化特点: 。 是否有熔点: 熔化的条件:⑴。 ⑵。 ②凝固: 定义:叫凝固。凝固 凝固特点:,凝固特点: 是否有凝固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的条件:⑴。 ⑵。 怎样区别晶体和非晶体:①看图像凡是图像上有水平线就是晶体 ②看熔点(凝固点)有熔点(凝固点) 就是晶体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归纳检测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 4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6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

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中考复习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基础知识,深入挖掘学生知识盲点,达成第一轮中考复习目标。 [专题解读] 1、考纲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 2、中考概况: 从历年广东省的中考试题来看,《物态变化》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约为3~6%;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热现象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由于热现象跟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于选择、填空和实验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成果的展示、分析与拓展,从多侧面多维度建立本章知识框架。 2、通过认识误区的解析,突破本章知识盲点和难点。 3、通过典型试题分析,了解中考常见题型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重点难点] 1、重点:构建本章知识框架; 2、难点: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学生自主系统化本章知识 优秀作业展示,班级讨论,探索高效复习方案; (2)课堂基础知识小测试 通过现场测评,了解学生自主复习效果; (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 第一类:温度计的读数问题 馨提示:读数时要找准零刻线的位置以及分辨清分度值 第二类: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馨提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热量。 第三类:液体沸腾的特点 温馨提示: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第四类:对“白气”的理解 温馨提示:“白气”是指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师生共同完成,突破知识难点; 二、典型例题分析

《简单机械》复习课 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康城学校谈丽丽 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题不够仔细,直角标记容易遗漏,力的作用点容易画错,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对省力杠杆费杠杆分辨不清。针对这些原因,我制作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再原有的基础上对杠杆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 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通过训练,强化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杠杆知识点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和应用,杠杆的类型与分类,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总结

重点2: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3)影响熔点的因素:压强杂质 (4)影响物质熔点的因素:杂质(盐水和水的凝固点)、物质种类(冰和铁的熔点不同)、压力(用细线切割冰块)、压强影响物质的沸点(在平原和高山上烧水) (重点) 2、凝固: (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3)凝固放热。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2、沸腾:(1)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沸腾图像各段的涵义(以水为例,如图3) 0A段:不断吸热,水的温度升高 AB段: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蒸发: (1)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5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她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针对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在外壁、乙杯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在内壁、乙杯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4.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5.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6.某同学用酒精灯给一杯水加热,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的图象是( )

9.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0.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2.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和温度计 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2、国际单位:,符号。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思考:①冬天室外-12℃,冰的下表面是℃,上表面℃。 ②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 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 结构: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作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②内径较细,玻璃泡较大,作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使用要求:体温计使用前下甩,普通温度计不能 5、温度计使用 ①先估测物体温度,再选择温度计。温水温度为40℃,60℃的水很烫的感觉。 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③使用: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6、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 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 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体从 变成 叫熔化。 物质从 变成 叫凝固。 2、物质分类:晶体:有一定的 。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玻璃、沥青、石蜡、松香、橡胶等 都是非晶体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区别: 4、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右图为冰的熔化图像,图像上的AB 段表示物质 为 态, 热,温度 ;B 点表示物质为 态, BC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物质为 态 (B 、C 两点除外), 热,温度 ; C 点表示物质为 态,C D 段表示物质为 态,此过程 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 BC 对应的温度为物质的 点。 思考:当物质的温度处于熔点时呈什么状态? 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 液共存态。 5、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 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 思考:如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块的大烧杯里,用酒精 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温度是否 达到熔点,是否熔化,为什么?(当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以后试管中的冰开始 熔化) 6、阅读教材,看各种物质熔点表,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 思考: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 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