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稳定因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

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国际国内现实忧患的必要途径

党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 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 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 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 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 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 结构。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 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 集约型增 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 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切能够发展 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 这种发展理念严重 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 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 《中国资 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 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 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 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来源:人民网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从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转移性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有发展观念、经济体制因素,也有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经济管理等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 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首先,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在引导投资方向、产业结构升级、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方面的导向作用。其次,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油、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中的杠杆作用。第三,改革财税体制,制定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第五,加快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推进企业重组,支持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促进企业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3.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工业中高能耗、高物耗的重工业增长偏快,是我国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工业内部,大力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准入门槛约束,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及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能力的淘汰。其次,调整投资结构。大力加强节能减排,

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稳定因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 措 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国际国内现实忧患的必要途径 党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宋有——黑龙江电大党委书记、教授 (2007年12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

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省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转方式、调结构需要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样才能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但过犹不及,连年追求超高速经济增长也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各地为了追求短期超高速经济增长,不断加大投资,而且大上工业特别是重化工项目,挤压消费。投资增速过高,粗放扩张,必然要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为保经济增速,财政支出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增

我国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482759922.html, 我国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许金波 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20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我国跃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绿色经济;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等问题,环境承载力不足,经济发展与环境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如此困境,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绿色经济通过绿色投资和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生产运作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绿色经济将科技元素融入生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推行绿色新政,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扭转了“高投入、高能耗”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以“绿色”“低碳”“集约发展”为主导理念,这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张、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新能源的推广创建了更为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促进了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面临的挑战 (一)受传统体制机制桎梏 长久以来,我国将GDP的高速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形成的体制机制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扭转,成为横梗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巨大障碍。一是追求“政绩”忽视污染问题。GDP的增长必然依赖于产业的发展推动,部分地区为了追求“政绩”依然任由“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存在,绿色发展理念难以落地生根。二是要素价格市场定价机制尚不完善。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部分资源领域的要素价格仍是由非市场化定价手段在控制,要素价格的不合理使得绿色经济发展止步不前。三是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依靠环境和资源消耗来推动,但环境补偿成本却未纳入生产成本,使得经济发展对环境侵害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抑制。 (二)绿色经济领域发展动力不足

2020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 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 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

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 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宏观经济总体处于一种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2007年以来经济的高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地显现出来,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环境突发事件增多,使得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方面越来越大的约束。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标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 0 引言 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综合生产要素质量的改进和优化配置,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尤为艰巨。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1.1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大,但层次低,大多为生活服务业。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加快迈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如物流业、信息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1.2 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改变以往大量依靠要素投入来推进工业化的做法,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挑战 试卷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挑战试卷 只5题错 1、宋晓梧会长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篇第一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正确 错误 2、宋晓梧会长指出,由于我国长期依赖出口导向战略,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2010年,我国继续保持了双顺差局面。 正确 错误 3、宋晓梧会长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正确 错误 4、宋晓梧会长指出,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率先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正确 错误 5、世界历史上大的文明体之所以繁荣不可持续,均是由环境、资源枯竭造成的。 正确 错误 6、宋晓梧会长指出,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有现实依据的、有实质指向的。因为发展具有阶段性,以前成功,并不能说明今后可以完全按照老路子走下去。 正确 错误 7、宋晓梧会长指出,总体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在依赖粗放式的要素投入。 正确 错误 8、2011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1%。 正确 错误 9、宋晓梧会长指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思想上应该明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平稳增长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正确 错误

10、宋晓梧会长指出,从1998年到2007年,世界平均消费率在近十年上升到78%左右。正确 错误 11、宋晓梧会长指出,由于我国长期依赖出口导向战略,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正确 错误 12、宋晓梧会长指出,在医疗、教育、保险、养老、失业、救济等领域,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长期处于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状态。 正确 错误 13、宋晓梧会长指出,在“十一五”的后期和“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各级政府对民生的投资在大幅度的提高,这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如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把游离在制度之外的人顺利融合到社会公共保障之内,仍然是中国需要长期面对的重要问题。 正确 错误 14、宋晓梧会长指出,2010年,全国国有土地租让金为2.9万亿,同比增长106.2%。 正确 错误 15、宋晓梧会长指出,中国的现状是,经济总量虽然极大增长,但经济结构十分扭曲,社会关系十分紧张。中国是GDP一枝独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亟需调整。 正确 错误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实施()优先战略。 就业 发展 增长 民生 17、宋晓梧会长指出,目前在我国的118个资源型城市中,有多少个已经被国务院认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4个 34个 44个 54个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谈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谈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规模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连年高速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等低级的方式来实现的。因为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得到有效的转变。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依据该指导思想,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得到合理的转变。

一、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成绩,经济发展规模有了超过10倍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高速增长。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的传统方式换来的。目前存在的由这些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引起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已威胁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经济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一直困扰我国的难以解决的就业矛盾、能源和资源短缺、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等。 我国的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由现行的我国经济运行状况来看,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包括产业内部结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还包括地域结构、城市乡村结构、企业中间的组织生产结构、商品结构、分配结构等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另外,我们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已经由来已久,改革呼声也很久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再就是传统的低端产业、高污染高投入产业依然是主流,第三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远远地落后。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动。进入新世纪后,产品结构、供需结构有所改善,新的经济发展势头开始涌现。但还是存在不少不合理的部分。在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发展,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毫无意义的增长。第一产业中,农业基础相当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制约了该产业自身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并没有落到实处,增收困难。服务业对我国国民收入的贡献仅有三成以下,还没有赶上落后国家的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 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 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 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我国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统筹兼顾的手段,各项任务和举措密切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科学发展低碳经济 正文: 1、转变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不同的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 也直接影响对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破除一切唯 GDP的思想观念,从以往盲 目扩大数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转变到注重经 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上来,把 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持久竞争 力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受到 影响,但为了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却是当务之急,必 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各种体制机制改革,以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 保障

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改革。首先, 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化境、保 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发展政府宏观调控在引导他投资方向、产业结构升级、规模经营和技术进 步方面的导向作用。其次,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公平 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 油、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 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中的杠杆 作用。第三,改革财税体制,制定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深 化资源税制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 境补偿机制。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引导信贷资金投向 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第五, 加快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主体,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 能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推进企业重组,支持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促 进企业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物处理等各个 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3、调整优化需求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 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坚持 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

浅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

浅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 美术学院09(3)班 胡静静 091731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针政策的推进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成为当今政府和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使命。如何促进我国的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时光如梭。2010年行将过去。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应接不暇,紧张而刺激。面对复杂的局面,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年也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将在此时进行总结性检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投资率持续偏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投资拉动,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压

力和难度加大,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我们的内外之间的结构,就是经济的增长对于外需的依赖还比较强劲。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中部、东北落后还未得以根本扭转等。 政策性刺激的加速效应难以在长期内持续,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是地方财政负债加重;二是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短期宏观政策应该注意下滑力量的滞后性和同步爆发性,重视调控政策叠加效应。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2011年要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主要由投资主导的中国经济,将逐步步入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比较平衡发展的阶段。 “十二五”经济工作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之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诉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我们的竞争武器是“五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以及低端市场,依靠这“五低”创造了经济增长的辉煌成绩。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这样,我们发展的结果是:经济规模很大,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强”;增长速度很快,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速度达到9%,但是“快而不优”;虽能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虽可大量生产商品,却无法创造品牌;虽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却无法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福

谈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谈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姓名:侯钦志学号:201521037011 选课号:13班88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社会主义中国再次焕发全新的活力,经济建设和科技水平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取得了如下主要经济成就:一、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快速发展。具体来说,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快速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年的改革开放,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平、正义,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而且初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三、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广大农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村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使得城乡人民的生活差距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覆盖了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经济正快速发展。四、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新格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由初期非均衡的“梯度推进”发展到了比较均衡的“点区辐射”,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格局。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型,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了一种社会主义的新模式,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当年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新模式,它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意义。 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我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依旧处于世界较低行列。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近年来我国投资放缓,经济也增长缓慢。由于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也明显不足。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我国依旧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压力也相应增大。又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这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三、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这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资金运行困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四、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企业招收员工困难。虽然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但是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这也使了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五、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在现在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必须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