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把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与方法对总体的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它是测量的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的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测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各种类型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误差:指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的特点

一: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的文章和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的质量和解释测验的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四: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辩证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简答三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能够为我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开展心理科学研究探索心理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三: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全面的统计资料。

简答四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信心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三:注意不同统计方法与测验类型的适用条件

四:要根据数据类型选择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图表

名词解释:

统计表:将统计资料汇总的结果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次数分布表:原始统计资料依据某一标志经过统计分组之后,要按分组顺序列出其统计事项在各组的单位数。表现总体单位在各组次数分配情况的统计表。

精确准限求法:组下限的数据减去最小单位的半个单位,组上限的数据加上半个单位。

统计图: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来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关系的图形。

曲线图分类:动态曲线图,依存关系曲线图,次数分布曲线图。

简答一绘制统计图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图示的内容简明扼要2图示的形式生动鲜明3图形的设计符合科学性

第三章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名词解释:

数据:指带有单位的数量依据。

离散变量:是指数据的取值在量尺上彼此间隔且个数有限的变量。

连续变量:是指数据的取值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且个数无限多的变量。

集中量数: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同质数据:使用同一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算术平均数:一组同质值的总和除以数据总个数所得的商。

中位数: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居中间位置对应的数据值。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阶段发展速度的平均值。

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离中趋势的量。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描述组数据离中趋势的量数,反映该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大小。四分差:是指一个次数分布中,中间百分之五十次数的数值距离之半,也就是第3四分位数与第1四分位数之差的一半。

简答一数据的特点

一离散性:数据受实验时限与观察次数的限制都是以分散的形式出现。

二变异性:数据的获得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断变化会产生差异。

三规律性:数据的波动和差异在一定的范围内呈一定的规律。

简答二数据的种类

一按数据的获得方式分为: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

二按数据从属变量的测量水平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

三按数据分布形式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简答三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灵敏2计算周密3计算简单4简明易解5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计算6较少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

缺点:1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2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

简答四应用平均数的原则

1同质性原则2平均数与个体数值相结合的原则3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的原则简答五优良差异量数应具备的标准

一应该是根据客观数据资料获得的,而不是人为主观估计决定的。

二应该是根据全部观测值计算得来的,而不是个别数据计算的结果,否则就不能代表全部数据的分布特征。

三应当简明容易理解,不能过于带有数学抽象性质。

四计算应方便、容易、迅速。

五应该最少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在反复抽样过程中具有相对恒常性

六应当能够采用代数方法计算

简答六计算四分差的过程

(一)把各数据按大小排列(二)将数据的个数N除以4,然后根据求中位数的方法求出第1四分位数Q1和第3四分位数Q3(三)将其带入Q=(Q3-Q1)/2

简答七标准分数的应用

1确定原始数据在其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2比较不同单位的观测值相对位置的高低

3用于考试分数的合成:4用于表示标准测验分数

第四章相关分析

名词解释:

相关:指事物与现象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一种事物发生变化常引起另一事物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关分析:依据各种现象的测量值研究各种现象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正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中当一列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列变量也随之增加或减少,即两列变量发生变化的方向一致。

负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中当一列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列变量反而随之减少或增加,即两列变量发生变化的方向相反。

完全相关:指相关联的两个变量,如果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对应值随之成比例地变化。

不完全相关:如果由两列变量成对的测量值在坐标系内所描的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椭圆形,则这两列变量是不完全相关。

零相关:指两变量间没有相关关系,即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不显示出变化倾向,或即使有变化也无一定的规律。

相关系数:是描述代表事物的量之间相互变化的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指标。

等级相关:指以等级次序排列或以等级次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相关。

简答一:相关的种类

1按相关因素的多少简相关和复相关2按变量分布的形态可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3按变量变化的方向,可将直线相关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4按变量的相关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零相关。

简答二:相关系数的解释

1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r≤1 一般取小数点后两位

2 r的正负号仅表示两变量之间变化的方向,无大小意义

3 r的绝对值的大小表明两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r>0正相关r<0负相关r=0零相关

4 r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密切

5 r=±1 表示完全相关,但这两种情况在实际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简答三:应用相关系数时应注意的要点

1存在相关,仅意味着变量间有联系并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2相关系数不是由相等单位度量而来,不是百分率,也不等距,因此不能进行运算

3相关系数受变量取值区间大小及观测值个数的影响较大,取值区间、大个数多,则误差小。4相关系数的正负号仅表示相关方向,其绝对值表示相关程度的高低。

5一定的相关系数在一定的情况下使用才具有意义,而另一种情况下便失去了意义。

简答四:积差相关公式的适用条件

1两变量都应来自总体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的等距变量。

2数据必须是成对的,且不同数据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3两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4样本容量应较大,一般N≥30.

5两个相关的变量都是连续的变量。

简答五:等级相关适用的条件

1等级相关法适用于具有等级特征的数据资料间的相关分析。

2也适用于变量间具有线性关系,且是测量数据。但个数较少或不符合正态分布情况下的相关分析。

简答六:肯德尔和谐系数的条件:

1肯德尔和谐系数适用于两列以上等级变量的相关分析。

2常用来表示几个评定者对同一组对象进行等级评定的一致性程度。

3或同一评定者对同一组对象先后评定多次,其等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简答七:点二列相关的适用条件

1其中一个变量是正态连续变量而另一个变量是实质的二分名义变量

2多用于是非题测验时评价测验内部的一致性,鉴定试卷题目的区分度。

3评价测验中某一问题与测验总成绩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

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析

名词解释:

随机现象: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行同一试验。或多次观测同一现象,所得结果并不完全一样,在每次试验或观察之前不能确切预料将出现什么结果。

随机事件:是指随机现象发生的每一个结果。

随机现象的特点:1其结果至少有两个2至于那总结果出现,人们事先并不知道

必然事件:在试验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结果。

不可能事件:在试验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结果。

古典试验的特点:1试验的一切基本条件是有限的2一切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古典概型:具有试验的一切基本事件是有限的,且一切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致的,这两个特点的试验的数学模型。

概率: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稳定的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

小概率事件:是指100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次数不足5次或不足1次。

统计推断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互不相容事件:指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同时发生。

相互独立事件:指其中任何一个事件发生与否都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正态分布:是一种理论上的连续变量的概率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简答一: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利用

1推求考试成绩中特定区间的人数2估计录取分数线

3确定各等级人数4将等级评定结果转化为分数

简答二:二项试验的条件

1任何一次试验的结果只能有两种结果,即成功或失败

2若成功的概率为P,失败的概率为q,则p+q=1

3每次试验中成功或失败的概率不变,即成功的概率在第一次试验中为p则在n次试验中的概率也是p。

4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即各次试验之间互不影响。

第六章抽样理论及总体参数的估计

名词解释:

随机抽样:是指依据随机性原则和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对总体有充分代表性的样本

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抽样时,要求被抽总体中每个个体相互独立并且被抽到的机会均等。总体:指性质相同的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指总体的每个元素。

样本: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与总体性质相同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获得有代表性样本的条件:1样本容量足够大2样本要随机抽取

确定样本大小的基本原则:在尽量节省人力、经费和时间的条件下,确保用样本推断总体

达到预定的可靠度及准确性。

参数:代表总体特征的数量。统计量:代表样本特征的数量。

分层抽样:先按与研究内容有关因素将总体各单位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别,然后按比例或不按比例从每一层中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或机械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个体构成样本。整体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一个群体一个群体的抽取研究对象,而不是一个一个的抽取个体。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是指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可以计算得到一个样本的平均数,然后把样本放回总体,有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又可计算得到一个平均数,用同样的方法,反复从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N个,这N个样本平均数各不相同,由这N个平均数构成的分布。

标准误(抽样误差):描述所有可能各样本统计量参差不齐程度的量数。

自由度:指可以自由取值的数据的个数,或者不受任何约束可以自由变动的变量的个数。点估计:是用某一样本统计量的值来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值。

区间估计:是指以一定的概率去说明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的可能性,而不是以一点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可能是多少。

置信水平:要求按某一可靠度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取值区间时的可靠度。

置信界限:指区间的界限。置信区间:置信界限内的区间。

最早提出和使用t分布的是戈塞特

简答一:分层抽样的优点和原则

优点:分层抽样可抽到总体内各种类型或水平层次的个体,因此抽样误差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强。原则:各层内个体差异越小越好,但层间的差异越大越好。

简答二:估计量的基本性质

(一)无偏性:是指没有系统偏差,这是最基本要求。

(二)有效性:指当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值不止一个时,其中统计量的一切可能值方差最小者有效性最高。

(三)一致性:是指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时,估计值应越来越接近它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值。简答三:t分布的特点

1 平均值为0

2 以平均值0作用对称分布,左侧t值为负,右侧t为正值。

3变量取值在(—∞,+∞)

4 当样本容量趋于无穷时,t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

5 当n-1>0 时,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方差大于1,随n-1的增大方差渐趋于1

6 当n-1<0时,t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差较大,随n-1的减少,离散程度越大,分布曲线的

中间变低尾部变高。

第七章统计假设检验方法

名词解释:

统计假设检验:是根据一定的原理,利用样本信息,根据一定概率,对总体参数或分布的某一假设做出拒绝或保留的决断。

研究假设: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时,都需要根据以有的理论和经验实现对研究结果做出一种预想的、希望证实的假设。

原假设:在统计学中,不能对研究假设的真实性直接检验,需要建立与之对立的假设。

第一类错误:如果原假设本来正确,而统计量却落在拒绝区,我们依此拒绝原假设,就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第二类错误:如果原假设本来错误,但实际获得的样本统计量也有可能落入接受区,而使我们接受原假设,得出错误结论。

单总体假设检验:是指对样本统计量与已知总体参数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单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是指对样本平均数与已知总体平均数间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关样本:指两个样本内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如果试验中只有一个试验因素,这个因素被分为k种不同水平,将n 名被试随机的分为k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被随机的指定接受一种试验水平的一种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是把总变异分解为几个变异,即对引起方差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引起样本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显著性水平。

方差分析的逻辑思想:通过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的大小,能反映出各组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这样通过对组间组内比值的分析,来判断几个相应平均数的差异的显著性。

进行方差分析的条件: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样本相互独立,随机抽取。

简答一:控制两种错误的方法

1 选取适当的显著性水平:通常显著性水平取0.1、0.05、0.01等数值,具体视研究问题的

性质而定。

2 利用已知的被比较的两个量数间的大致关系,合理安排单尾和双尾检验。

3 适当增加样本容量,减少随机误差,尽量降低两类错误的概率,或者一个减少不至于使另一个增加。

简答二:统计假设的一般步骤

1建立假设,根据问题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确定单尾还是双尾。

2选择和计算统计量3确定显著性水平,并根据显著性水平查表,确定临界值。

4进行统计决断,判断结果并解释。

简答三:F分布的特点

1 F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分母的自由度增加而渐趋正态分布。

2 F总为正值,因为F是两个方差之比。

3 当分子的自由度为1,分母的自由度为任意值时,F值与分母自由度相同概率的t值平方相等。

简答四: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1 提出假设,H0各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平均数相等,H1其中至少有一对平均数不等。

2 计算平方和、自由度和均方

3 计算F值4确定显著性水平并查F临界值

表确定临界值。若计算的F值小于理论临界值,则接受原假设,反之,则拒绝原假设。

5 列方差分析表

简答五:随机区组设计的人数分配方式

1一个被试作为一个区组2每个区组内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的倍数

3区组内以一个团体为单位

简答六:X2分布的特点

(一) X2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随每次所抽取的随机变量的个数N的不同,其分布曲线的形状也不同。N越小,分布越偏斜,当自由度很大时,接近正态分布,当自由度趋近无穷时为正态分布。

(二) X2值都是正值(三) X2分布具有可加性(四)X2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解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期末考试试题A 注:t0.05/2(60)=2.00 Z0.05/2=1.9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 A.称名数据 B.顺序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3..中数的优点是( ) A.不受极端值影响 B.灵敏 C.适于代数运算 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 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 () 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就是把数学中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得一门应用学科。 (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与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得数据资料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 与表述,把研究得问题或现象得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 (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得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对总 体得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 就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得三要素:事物得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 就是具有一定单位与参照点得连续体,它就是测量得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得理论与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得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 测量得一般理论与方法,各种类型测验得编制与使用。 误差: 指测量中与目得无关得因素所引起得不准确或不一致得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得特点 一:测量对象得复杂性与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得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得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得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 得文章与吸收她们得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得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得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 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得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得质量与解释测验得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得理论与方法。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数据?( ) A.月工资1300元 B.语文成绩为80分 C.百米赛跑得第2名 D.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 2.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M M dμ B.M o M d S C.S μσ D.M M d Mg 3.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其集中趋势代表值应是( ) A.几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4.测得某班学生的身高平均170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选( )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5.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 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6.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 A.t分布 B.F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7.以下有关α错误和β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会犯α错误和β错误 B. α+β=1 C.当样本容量n不变时,有可能同时减小α和β D. 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犯α错误和β错误 8.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为( )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C. 函数关系 D. 相关关系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0.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 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36 D. 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实验数据按其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划分为________和离散变量。 2. 一组数据35、40、50、60、56、30的中数为________,样本方差为______。 3.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n=9,S=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________。 4.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标准差为S,当显著性水平为α 时,用样本平均数X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 5.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F(n1, n2)为正态分布。

心理测量与评估

关于文献“幸福感问卷:心理测量特性,人口统计学比较和效度证据”的理解和评述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幸福感问卷编制中的心理测量性质,人口统计学的比较和效度的证据”,查阅与幸福感相关的其他文献,了解实现幸福感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和问卷编制的整个过程,表述问卷编制的信效度情况以及在验证效度过程中所运用的心理测量方法。 关键词:实现幸福感主观幸福感问卷编制心理测量 1.引言 幸福感(Eudaimonic Well-being,EWB)是指生命的质量,主要来自于人的潜能的发展和个人自我目标的实现过程(Sheldon,2002;Waterman,1990a,2008)。幸福感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出现之后,沿着西方哲学快乐论与实现论走向,出现了主观幸福感理论(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理论(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主观幸福感是指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心理幸福感强调人的潜能的实现。有的学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基础上,将主观体验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开创了实现幸福感。在主观方面,实现幸福感是指个人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和实现的主观体验;客观方面是指个人在追求生活目标和发展自我潜能过和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这些为在追求生活目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waterman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基础上编制了实现幸福感问卷,简称PEWB。 实现幸福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自我实现理论、实现同一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样本1: 来自美国9所大学的1728人。性别分布:男性424人,占总人数24%,女性1334人(76%)。年龄分布:大一学生占42%,大二学生21%,大三学生19%,大四学生14%,毕业生和其他人员4%。平均年龄20.04岁,SD3.57岁。民族分布:欧裔美国人占总数的52%,非洲裔美国人9%,西班牙裔美国人25%,亚裔美国人7%,其他7%。 样本2: 包括来自美国14所大学的5606人。性别分布:男性1409人,占总人数25%,女性4162人(74%),有35人无法辨认性别,。年龄分布:大一学生占32%,大二学生24%,大三学生21%,大四学生15%,毕业生和其他人员8%。平均年龄20.48岁,SD3.57岁。民族分布:欧裔美国人占总数的62%,非洲裔美国人11%,西班牙裔美国人18%,亚裔美国人8%,其他1%。 2.2研究材料 QEWB包括21个项目,采用五点积分的方式(0~4),从极度不同意到强烈同意,14个正向计分,7个反向计分。 这篇文章是对作者自编的实现幸福感的测量问卷评估,包括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1、自我发现:指个人充分了解自己并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奋斗,才能完成 自我实现。必须认识自我并了解自我,这是自我实现的前提(Waterman)。在PEWB中涉及这一维度的例子是我相信我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2、潜能感知实现论认为,个休对自己最大潜能的了解程度代表他可能达到的高 度。个体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而且致力于把个体的最佳状态发挥出来。 在PEWB中涉及这一的例子是“我相信我了解自己的最大潜能,并尽可能地去实现它们。” 3、生活价值指对生活目标和意义的了解。为了体验实现幸福感,个体必须在认 清自己能力基础上追求个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运用技巧和能力的方式。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与答案

n m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 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 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 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 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 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

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 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 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 异大小的变量。比率变量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的变量。 20. 样本: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是构成总体的 每个基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21.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m≤n)次,则m与n的比 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2. 负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的相关。 23. 独立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要判断两种分类特征之间是否有依从关系,叫做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指的是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练习3 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A.72克 B.65分 C.10米 D.3台 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 A.10.999 B.9.999 C.9.9995 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 A.18人 B.60人 C.42人 D. 72人 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 A.-0.6--0.6 B.-1--1 C.0.6--1.8 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 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 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 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 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 A.14 B.13 C.17 D.12 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02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10 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 A.225.63万元 B.278.32万元 C.321.56万元 D.210.00万元 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 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章节题库-心理统计与测量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四编心理统计与测量 第1章描述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为()。 A.称名数据 B.顺序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答案】D 【解析】等距数据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顺序数据只能说明顺序的大小如年纪、成绩排名;称名数据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类别。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直方图 D.散点图 【答案】C 【解析】条形图也称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圆形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

散点图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 3.一个有10个数据的样本,它们中的每一个分别与20相减后所得的差相加是100,那么这组数据的均值是()。 A.20 B.10 C.30 D.50 【答案】C 【解析】按照平均数的性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或减去常数C。题中,每一个数减去20后,所得的平均数为100/10=10,则原来的平均数为10+20=30。 4.下列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统计量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众数 D.四分差 【答案】A 【解析】算数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由于平均数反应灵敏,因此当数据分布呈偏态时,受极值的影响,平均数就不能恰当地描述分布的真实情况。

5.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A.方差 B.标准差 C.百分位差 D.平均差 【答案】B 【解析】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6.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答案】A 【解析】积差相关适用于当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等距或等比的数据。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或者总体不为正态的等距或等比数据,二列相关和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列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另一列是按性质划分的类别。 7.标准分数是(),因此可以做加减运算,而不能做乘除运算。 A.命名量表

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课程代码:021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除了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之外,还有绝对零点的随机变量为( ) A.比率变量 B.等距变量 C.顺序变量 D.称名变量 2.反映总体数据特征的量数,称为( ) A.统计量 B.参数 C.自由度 D.显著性水平 3.两列变量均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比)变量,而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类别的数据,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双列相关 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点双列相关 4.下列统计量中不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是( ) A.算术平均数 B.方差 C.标准差 D.中位数 5.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统计量,这些统计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的( ) A.样本分布 B.总体分布 C.抽样分布 D.概率分布 6.下面关于方差和标准差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A.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 B.其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 C.具有反应灵敏,计算严密,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少的特点 D.标准差具有可加性 7.某校三年级学生英语成绩平均为80分,中位数为78分,则其众数为( )

A.70 B.74 C.78 D.80 8.若P30等于80,表明在该次数分布中( ) A.有80%的个案低于30分 B.有80%的个案高于30分 C.有30%的个案低于80分 D.有30%的个案高于80分 9.适合于用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或联系模式的统计图是( ) A.散点图 B.折线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10.已知P(Z>1)=0.158,P(Z>2.58)=0.005,则P(1<Z<2.58)等于( ) A.0.153 B.0.163 C.0.337 D.0.581 11.若将某列数据都加上20,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考研含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考研含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考研 真题 一、705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湖南师大

二、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统考2016年研] A.笛卡儿

B.冯特 C.铁钦纳 D.赫尔姆霍茨 【答案】B ~~ 【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统考2016年研]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 【答案】A ~~ 【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D项,研究变量与

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统考2016年研] A.库珀(L.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 B.汉密尔顿(W.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H.Clark)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D.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答案】B ~~ 【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它被称为“开窗”实验。该实验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特点,就好像打开窗子一样,一目了然。“开窗”实验以字母转换实验为例,根据反应时间的数据揭示了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 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统考2016年研] A.PET B.fMRI C.MEG D.ERPs 【答案】B ~~ 【解析】A项,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英文全称为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缩写为PET。B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为functional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专著的是() A.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 B.瑟斯顿的《统计学纲要》 C.加勒特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法》 D.吉尔福德等人的《心理与教育中的统计学》 2.单向秩次方差分析检验,相当于对多组数据的哪种统计量进行参数的方差分析?()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数 D.相关系数 3.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B.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C.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 D.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 4.连加号的符号为() A.++ B.+,+ C.∏ D.Σ8 5.一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是() A.概率 B.概率密度函数 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 D.次数分布

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1.00≤r≤0.00 B.0.00≤r≤+1.00 C.-1.00≤r≤+1.00 D.-0.50≤r≤+0.50 7.把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 A.随机实验 B.随机试验 C.教育与心理实验 D.教育与心理试验 8.总体的平均数称为符号为() A. X B. Y C.σ D.μ 9.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是() A.弃真第一类错误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0.假设检验中的两类假设称为(C) A.I型假设和II型假设 B.α假设和β假设 C.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D.正假设和负假设 11.符号秩次检验法不仅考虑差值的符号,还同时考虑差值的( ) A.大小 B.分布 C.方向 D.显著性 12.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决定系数R2是因变量和自变量积差相关系数的() A.2倍 B.平方 C.立方 D.2倍的平方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把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与方法对总体的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它是测量的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的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测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各种类型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误差:指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的特点 一: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的文章和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的质量和解释测验的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四: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辩证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简答三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能够为我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开展心理科学研究探索心理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三: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全面的统计资料。 简答四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信心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三:注意不同统计方法与测验类型的适用条件 四:要根据数据类型选择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图表 名词解释: 统计表:将统计资料汇总的结果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次数分布表:原始统计资料依据某一标志经过统计分组之后,要按分组顺序列出其统计事项在各组的单位数。表现总体单位在各组次数分配情况的统计表。 精确准限求法:组下限的数据减去最小单位的半个单位,组上限的数据加上半个单位。 统计图: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来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关系的图形。 曲线图分类:动态曲线图,依存关系曲线图,次数分布曲线图。 简答一绘制统计图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与心理测量学2002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注:可以使用计算器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统计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协方差 2、品质相关 3、回归线 4、机械抽样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10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1、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Zr值。 2、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50,60,70,80,90,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不需要查表)。 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拉开了距离,其中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 心理测量部分 一、简述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3、鉴别指数对测题的意义是什么 4、考夫曼的智力量表与传统智力量表在哪些方面有不同 5、MMPI中双高峰的意义和作用 二、计算题(每题3分,共15分) 1、某测验的被试为2—5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0.85,标准差为10,现欲知道仅用于4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年级的标准差是5。 2、测验有20道测题,其信度仅为0.55,若把测题增加到60题,信度能达到多少?增加到120题呢? 3、一个儿童参加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得到智商分为111,请问如以95%可*度要求,其置信区间在哪一段分数内? 4、某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124,操作智商115,已知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97和0.93,请问这两种智商间有无显著差别: 5、一个五择一的测量难度值是0.61,另一个四择一的测题难度值为0.64,请问这两个测题哪个难度值更高些? 三、问答题(共20分) 1、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5分) 2、在选择题中怎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5分) 3、眼下智力定义尚未有统一看法之前,智力测验可不可以进行?为什么?如何做更为合理?(10分)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 卷50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一枚硬币掷三次,出现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是 (分数:2.00) A.0.25 B.0.375 √ C.0.50 D.0.625 解析:解析:一枚硬币掷三次,有八种情况,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反反反。根据概率乘法规则计算,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1/2×1/2×1/2=1/8。再根据加法法则,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为3/8。因此,本题选B。 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标准正态分布的横轴是标准分数√ B.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96标准差处 C.标准正态分布中,y的最大值是1 D.标准正态分布通常写作N(1,1)正态分布 解析:解析:当正态分布以标准分布记分时,正态分布就被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通常写作N(0,1)正态分布,其横轴为标准差,纵轴为概率密度,最大值为0.3989。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从正负1个标准差开始,既向下又向外弯。因此本题选A。 3.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正误题组成,每题1分。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分数:2.00) A.59题 B.60题 C.62题√ D.63题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二项分布的应用。此题n=100,p=0.5,q=0.5,p=q,np=20>5,故此二项分 布接近正态分布,这时二项分布的X变量(即成功的次数)具有如下性质,μ=np,经过计算本题中μ=50,σ=5。也就是说,如果考生随机猜测作答,答对的平均题数是50,标准差为5。据正态分布概率,当Z=2.33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9%(注意这是单侧检验),如果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 x=μ+2.33σ=50+2.33×5=61.65。如果本题要求的95%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可能性,那么当Z=1.645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5%(单侧检验),那么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μ+1.645σ=58.2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下列关于F分布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负偏态分布√ B.随着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 C.F总为正值 D.分母和分子的自由度越大,F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

心理统计学题

心理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统计量不能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c )。 A. 极差 B. 标准差 C. 标准分数 D. 四分差 2.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用( d )。 A. 积差相关 B. 肯德尔相关 C. 二列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3.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 b )z=(80-70)/8=1.25,查表0.89 A. 前10% B.前 20% C.后10% D. 后20% 4.有一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请问他在该班的百分位是:a A. 16% B. 36% C.50 % D. 84% 5.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b A. 等级数据 B. 计数数据 C.二分变量 D. 等距数据 6.总体方差已知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a A. n σ B. 1-n S n C. n s n 1 - D. 1-n σ 7.变异系数可以描述:d A. 集中趋势 B. 差异显著性 C. 百分位数 D.不同测量的离散程度 8.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般常用来表示:a A.评分者信度 B.题目一致性 C.题目难度 D.测验效度 9.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n >20,请问用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 b A.符号检验(相关) B.秩和检验(独立) C.T检验 D.χ2检验 10.下列那些数据可计算平均数:a A. 同质等距数据 B. 等级数据 C. 出现相同数值多的数据 D. 数值成倍变化的数据 11.两因素析因设计中,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交互作用的?d A. npq-1 B. p-1 C. (p-1)(q-1)n D. (p-1)(q-1) 12.考察年龄(p=3)性别( q=2)在某知觉测验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设计采用:a A. 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 B. 析因设计 C. 嵌套设计 D. 拉丁方设计 13.有一考察性别因素和三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异的研究,实验是随机取样,随机分组,各组人数相同。请问 用何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结果?c A. 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裂区设计方差分析 C.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D.判别分析 14.有一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正态,n >30,请问用 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c A.符号检验 B. 秩和检验 C.T检验 D.χ2检验 15.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中,下述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误差项的 b A. npq-1(总自由度) B. n -1 C.(p-1)(q-1)n D. (p-1)(q-1) 16.为了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一研究者分别选取5个年龄段的被试各3个, 来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此种设计为( b ).

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练习题

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练习题 (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数列11,11,11,11,13,13,13,17,17,18对应的中数是( )。 (A)12.66 (B)13.33 (C)12.83 (D)12.5 2.A 和B两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如下: 平均数标准差A考生B考生 语文70 8 70 57 数学55 4 57 70 则( )。 (A)A考生与B考生的成绩一样好; (B)A考生的成绩较好; (C)B考生的成绩较好; (D)无法比较; 3.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 (A)符号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D) χ2检验 4.拒绝H0假设时所犯统计错误的概率为( )。 (A) α (C)β 5.已知某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从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其平均值,方差,则总体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 (A) (B) (C) (D) 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7.已知智商测验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某人智商为130,智商比他低的人约占( ) (A)5% (B)50% (C)95% (D)98% 8.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的F检验,总的变异可以被分解为( )。 (A)误差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两部分; (B)残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三部分; (C)总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三部分; (D)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两部分。 9.一项研究收集了一批大学新生的高考分数,在他们四年后毕业时又测量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报告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努力程度)。高考成绩和动机分数的相关为.42,这个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什么? (A)再测信度(B)内部一致性(C)预测效度(D)同时效度 10.外向性测量在面试和测验上的相关为r=+.50。面试的信度为.6,测验的信度为.8。经过校正外向性的相关约是多少?(不能用计数器) (A) r=+.27 (B)r=+.50 (C)r=+.72 (D)r=+1.00 11.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智力可定义为所有的以下几项,但除了 (A)问题解决(B)感觉敏锐性(C)熟练的推理(D)学习知识的能力 12. 下面( )测验没有采用了离差智商。 (A)斯- 比测验60年修订版(B)韦氏测验 (C)中国比内测验(D)陆军甲、乙测验 13.下面关于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智力只受遗传的影响(B)智力只受环境的影响 (C)智力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D)智力的上限越高,环境的作用就会越大 14.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是由理论推演法编制的人个问卷,其理论依据是()

心理统计与测量试题李明德老师

心理统计与测量课程试题-李明德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B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 A ) (A)越高(B)越低(C)基本不变(D)无法确定 3、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 B )。 (A)稳定性(B)准确性(C)可信度(D)区分性 4、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 A )。 (A)低(B)相等(C)高(D)以上都不正确 5、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表示。P值越( A ),难度越低。 (A)接近于1 (B)接近于-1 (C)接近于0 (D)接近于0.5 二、计算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1)某种疾病不同患者的潜伏期如下,求平均数、众数和中数。 2,3,3,3,4,5,6,9,16 答:平均数;M=(2+3+3+3+4+5+6+9+16)/9=51/9=5.67 众数;Mo=3 中数;Mdn=4

(2)若增加1例患者,潜伏期为30天,求平均数和方差。 答:潜伏期为2,3,3,3,4,5,6,9,16,30 平均数;M=(2+3+3+3+4+5+6+9+16+30)/10=81/10=8.1 方差; S2=(2?8.1)2+(3?8.1)2+(3?8.1)2+(3?8.1)2+(4?8.1)2+(5?8.1)2+(6?8.1)2+(9?8.1)2+(16?8.1)2+(30?8.1)2 10 =688.9 10 =68.89 12、对于自由度为15的样本,按以下要求查表找到t值: a.分布最高的5%(临界值):答:1.753 b.分布中间的95%(临界值):答:0.4123 13、为了检查教学情况,某区级领导从所属中学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一个测验,最后算得X=80分,S=7分,问该区教学的真实情况如何?(在α=0.05的水平下)答:置信区间为95%,这100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7分,该区的教育水平良好。 14、有人调查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中随机抽取70人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平均值为103.3。已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总体均值=100,方差=15,则能否认为受过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力高于一般水平。 解:S 0:S≤100,S 1 :S>100 Ζ= S??μ0 √ = 103.3?100 √ =1.84 S S =S 0.05 =1.64

心理统计与测量练习题1

心理统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的字母涂黑 51.要把标准差转化为方差,研究工作者要完成的工作是() A.计算标准差的平方根 B. 用样本n除以标准差 C.用1/Z除以标准差 D.计算标准差的平方 53.某测验的信度为0.64,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为5,该测验的标准误差为() A.0.36 B.1.04 C.3.00 D.4.36 55.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关于E描述错误的是() A.真分数和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0 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0 C.误差分数(E)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 D.误差分数(E)是一个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57、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 A.x2分布B.t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 59、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为了探察社会赞许效应,测验编制者经常会使用() A.疑问量表B.评定量表 C.投射测验D.自陈测验 61、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不管测验内容如何,都采用同样方式回答,这种趋同应答的现象称为() A.反应定式B.反应风格C.猜测应答D.默认应答 63、甲、丙两图表示的数据分布形态分别是() A.正偏态和负偏态分布B.正偏态和正态分布 C.负偏态和正态分布D.负偏态和正偏态分布

65、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众数、中数相等B.图形围绕平均数左右对称 C.图形中曲线横轴之间面积为1 D.标准差的变化不影响该图形的形态 二、多项选择题: 72、影响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 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74、散点图的形状为一条直线,前两个变量方差均不为零,他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为() A.1 B.0.5 C.0 D.-1 75、下列心理测验中属于速度测验的有() A.文书能力测验中的校对测验 B.梅尔(Meier)艺术鉴赏测验中的审美知觉测验 C.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中的装配测验 D.西肖尔(Seashore)音乐能力测验中的高音辨别测验 四、综合题: 83、有十四名智力水平相近的被试随机分配在3种不同的时间倒记时提醒情境(主考提醒、挂钟提醒、自我提醒)下参加某一智力竞赛 表1 为三种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下,被试回答正确的竞赛题目数,经检验方差齐性,附表为双侧检验时F值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