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 X

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V

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X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X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V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X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X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X

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X

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X

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V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X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V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X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V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X 26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9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V 27.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X

25.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X

22.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X

29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30.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

31.结构的质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32.计算竖向地震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1max 0.75αα= X

33.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37.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X

38.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20.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X

21.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V

24.规范规定所有的建筑都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X

25.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X

26.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X

27.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X

29.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V

31.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V 33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X

41.任何结构都要进行两个阶段的抗震设计。

34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V

35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X

36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 X

37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X

38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X

45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X

46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X

48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49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50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X

54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X

55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X

56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V

57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V

63.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V

64.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

65.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66.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 V

70.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max 165.0αα= V

71.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二、填空题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利 波和 勒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3.根据震源深度的大小,可以把地震分为浅 源 、中 源 、深 源 三类。

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近似计算方法有:能量法、 折算质量法 、 顶点位移法 等。

5.地震现象表明,地震波中 纵波 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横波 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 面波 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6.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包括在 多遇地震 作用下和罕遇地震 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7.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 、 、 等设计原则。

8、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 时,在 附加ΔFn ,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9、《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 长悬臂 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 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0.《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进行分类。

1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 诱发地震 和 天然地震 两类。

12.按照震源的深浅,地震可以分为 浅源 、 中源 和 深源 ,每年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至于 浅源 。

13.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按其在地壳中传播的位置不同,分为 面波 和 体波 ;其中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由 面波 造成的。

14.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地震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

15.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体系的高层建筑,其自振周期的长短主要是由的数量来决定的;其数量多、厚度大,自振周期就。

16.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与、、有关。

17.《抗震规范》根据结构类型、烈度、房屋高度、和,将钢筋混凝土房屋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

18.根据震害分析,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应遵循、、

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9.砌体结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之间的分配可根据楼、屋盖的刚度大小分为、和三种情况进行。

20.多层与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

和筒体体系。

21.液化土的判别方法有和。

2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23、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比;动

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24、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使纵墙倒塌‘。

25.为了实现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我国的抗震规范以、、作为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

26.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与抗震设防烈度相

应的和表征。

27.设计特征周期是表征地震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与建筑所在

的、、因素有关。

28《抗震规范》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土层覆盖层厚度将建筑物场地分为四类。

29.《抗震规范》采用两步判别法来判别可液化土层,即初步判别

和标准贯入实验;通过判别液化指数可以判别液化等级。

30.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近似计算方法有:理论计算、经验公式计

算、半经验半理论公式计算等。

31、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反弯点法和 D值法。

32地基抗液化措施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33、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34 地震按其成因也分为四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35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大小或强弱的指标,用符号 M 表示。

36地震烈度是地震造成地面上各地点的破坏程度。

37.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是指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

39《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40.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四类,分别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四类。

41.场地条件对建筑物震害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土的刚度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42.震害调查表明,土质愈软,覆盖层愈厚,建筑物的震害愈严重,反之愈轻。

43.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46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划分为三级轻微、中等、严重

47.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是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49.《抗震规范》规定的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包括:底部剪切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50 《抗震规范》规定对高度不超过 40 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52《抗震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6度、建于Ⅰ~Ⅲ类场地上的结构,不需做抗

震验算,但需按抗震等级设计截面,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53.框架结构的布置形式有三种,分别为横向承重框架、纵向承重框架、纵横向承重框架。其中,地震区的框架宜双向设置。

54.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55.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方法有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56.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为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框架柱的控制截面为两端截面。

57. 场地土对地震波的作用,不同的场地土对地震波有不同的放大作用。

58厂房结构支撑的形状,要使总用钢量较少又有较大的回旋半径,以减少杆件的长细比。

60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61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62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5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型)来确定。

63设计地震分组共分( 3 )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64抗震设防的依据是()。

6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67《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68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69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70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拟静力法)和(直接动力分析法)。

72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

73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74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关系。

75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

76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79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

80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节点。

81结构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82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筒体体系)及(巨型框架体系)等结构体系。

83(防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84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高厚比)。

85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

86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中最有效的是__构造柱___与___圈梁____的设置。

三、选择题

1.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

A.场地特征周期

B. 场地平面尺寸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2.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说不清

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D )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4.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D )

A.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5.( A )一般周期短,波速较快,振幅较小,在地面上引起上下颠簸波动。

A 纵波

B 横波

C 瑞利波

D 勒夫波

6 ( B )一般周期长,波速较慢,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A纵波 B 横波 C 瑞利波 D 勒夫波

7.地球上某一地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 C )。

A 震源

B 震源深度

C 震中距

D 震中区

8 ( B )是度量地震中震源释放能量多少的指标。

A 烈度

B 地震震级

C 基本烈度

D 抗震设防烈度

9.地震烈度和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B )

A 地震震级

B 地震持续时间

C 震中距

D 震源深度

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

10.地震系数

a

A 地震基本烈度

B 场地卓越周期

C 场地土类别

D 结构的阻尼比

1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可取 D 。

A 最顶层

B 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12多层砌体结构的抗侧力构件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 B )

A 与楼盖刚度无关

B 与楼盖刚度有关

C 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 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F的大小除了与结构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

13.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Ek

有关外,还与有关。( B )

A 场地平面尺寸

B 场地特征周期

C 荷载分项系数

D 抗震等级

14.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具有抗震防线。( C )

A 一道

B 两道

C 多道

D 不需要

15.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比,下述概念那一个是正确的。( A )

A框架结构变形大、延性好、抗侧力小,因此考虑经济合理,其建造高度比剪力墙结构低

B框架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好,只要加大柱承载能力,建造更高的框架结构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

C剪力墙结构延性小,因此建造高度也受到限制(可比框架高度大)

D框架结构必定是延性结构,剪力墙结构是脆性或低延性结构

16.横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这种波的周期,振幅。

( B )A长,小B长,大C短,小D短,大

17.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建筑物的震害都有的趋势。 B

A 减轻

B 加重

C 无变化

D 不确定

18.地质年代愈久的土层的固结度、密实度和结构性也就愈好,抵抗液化能力就 C 。

A 愈弱

B 没变化

C 愈强

D 不确定

23.震害表明,土质愈软,覆盖层厚度愈厚,建筑震害 C 。

A 愈轻

B 无变化

C 愈严重

D 不确定

24.为保证___C_____,则需进行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A 小震不坏

B 中震可修

C 大震不倒

D 强震不倒

25. 梁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称为梁的 A 。

A 剪压比

B 剪跨比

C 轴压比

D 高宽比

26.纵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这种波的周期,振幅。( C )

A 长,小

B 长,大

C 短,小

D 短,大

6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 。

A 纵波?横波?面波B横波?纵波?面波

C 纵波?面波?横波D面波?横波?纵波

8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A地震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

9.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D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 D )

A.强柱弱梁 B.强剪弱弯 C.强节点弱构件 D.强梁弱柱

15.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

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 B 。

A扭转效应B边端效应C共振D主体结构破坏

19.柱的延性随轴压比的增大而 A 。

A 下降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20.如果构件截面的剪压比过大,混凝土就会过早地发生 B 。

A 斜拉破坏

B 斜压破坏

C 剪压破坏

D 超筋破坏

21.下列哪种情形不适合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D

A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B 高度不超过40m

C 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D 高层建筑和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1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12.对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其薄弱层的位置可取

C 。

A 顶层

B 中间层

C 底层

D 任意取一层

13反弯点法适用于少层框架结构,因为结构容易满足梁柱线刚度之比 C 的条件。

A 大于2

B 小于2

C 大于3

D 小于3

16.为保证_____C___,则需进行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A 小震不坏

B 中震可修

C 大震不倒

D 强震不倒

17. 为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 C 的原则调整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A强柱弱梁 B 强节点

C强剪弱弯 D 强锚固

18.下面哪个不属于抗液化的措施? D

A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B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

C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D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

15.为了使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就必须做到 A 的要求。

A强柱弱梁B 强节点

C强剪弱弯D 强锚固

16.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不属于框架柱常见震害的是( D )

A.剪切破坏

B.受压破坏

C. 压弯破坏

D. 弯曲破坏

17.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B )

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

B. 平方和开平方法

C.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8.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 B )

A.震幅 B.震级 C.频谱 D.持时

22.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D )

A 200m/s

B 300m/s

C 400m/s

D 500m/s

24.基本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 C )

A.50% B.20% C.10% D.5%

25.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

28.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 B )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

29.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 )

A.VP > VS > VL B.VS > VP > VL C.VL > VP > VS D.VP > VL> VS 36.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

37.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B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38.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 B )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42.室内土的动力试验表明,土样振动的持续时间愈长,液化就( A )

A 愈容易

B 愈难

C 不变

D 不确定

44.《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 A )

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

45.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 加速度峰值

B.频谱特性

C. 地震持时

D. 地震烈度

46.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k有何变化?

( A )

A.T1↓,Fek↑

B.T1↑,Fek↑

C.T1↑,Fek↓

D.T1↓,Fek↓

47.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 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48.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49下列不属于地震破环作用的表现形式的是 ( B )。

A、地表破坏

B、人员伤亡

C、次生灾害

D、建筑物的破坏

50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 C )层的建筑归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A、10

B、11

C、12

D、13

C 无变化

D 不确定

51.地址年代愈久的土层的固结度、密实度和结构性也就愈好,抵抗液化能力就

( C )

A 愈弱

B 没变化

C 愈强

D 不确定

54.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 B )。

A、以剪切变形为主

B、以弯曲变形为主

C、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均占相当比例

D、视具体内力值而定

55.多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 C )。

A、10%

B、2%—3%

C、63.2%

D、50%

58、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60、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62、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 C )

A.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

B. 0.85(GK+Qk)

C. 0.75(GK+0.5QK)

D. 0.85(GK+0.5QK)

64、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A )

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

65、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

66、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

67、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 C )

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1

68、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70、场地特征周期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

71、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D )

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80、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 B )

A.大偏心受压构件 B.小偏心受压构件 C.剪切破坏 D.扭转破坏

82、位于软弱场地上,震害较重的建筑物是: ( A )

A.木楼盖等柔性建筑

B.单层框架结构

C.单层厂房结构

D.多层剪力墙结构

83、强剪弱弯是指: ( B )

A.抗剪承载力Vu大于抗弯承载力Mu

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

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

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

84、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 D )

A.结构总体延性

B.结构楼层的延性

C.构件的延性

D.关键杆件的延性

85、强柱弱梁是指: ( B )

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C.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

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简称烈度。一次地震仅一个震级,烈度随着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2. 试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纵波(P)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拉压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引起结构上下振动。横波(S)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

方向垂直。引起结构水平方向摇晃。

3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伤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二阶段设计方法指第一阶段,多遇地震作用下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指,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和易倒塌结构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4我国规范根据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P16

5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1)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宜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2) 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6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场地土依据剪切波在其内传播速度的高低;场地类别是根据场地土的刚性和场地

覆盖层厚度两个指标划分的。

7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决定地基液化的主要因素a土层的地质年代:地质年代越古老,土层的固结度、

密实度和结构性越好,越不易液化;b土的组成:级配良好的砂土不易液化,粉土的粘粒含量越高,越不易液化;c土的密度:土体的抗液化能力与其相对密度成正比;d土的埋深:埋深越大、不容易液化。e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8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什么是动力系数?它们有何关系?

动力系数为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表示由于动力效应,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比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放大了多少倍。地震系数为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反应了地面运动的强弱程度。动力系数与地震系数的乘积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9影响地震反应谱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应谱如何反映这些因素影响的?

11什么叫轴压比?为什么要限制柱的轴压比?

轴压比: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和(2分)

轴压比大小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小,为保证延性框架结构的实现,应限制柱的轴压比

12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大跨度结构、高耸及长悬臂结构等一般均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可采用振型分解法或底部压力法进行计算。

13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由于该部分的质量和刚度突然变小,使得突出屋面的地震反应特别强烈,其程度取决于突出物与建筑物的质量比和刚度比,以及场地条件等。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宜乘以增大系数,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

14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

楼层全部柱(墙)能承受的抗剪能力(按实际截面尺寸、配筋和材料强度计算)与楼层在罕遇烈度作用下应承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为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当本层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上下层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平均值的0.85倍以上(底层与二层比较,顶层与次层比较)时可认为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均匀分布,否则为不均匀分布。

15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过程?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

(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16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步骤。

剪力法的适用条件:

(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

(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17计算结构自振周期的方法有哪些? P70

18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作用在于和圈梁一起对砌体墙片乃至整幢房屋产生一种约束作用,使墙体在侧向变形下仍具有良好的竖向及侧向承载力,提高墙片的往复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墙片及整幢房屋的抗倒塌能力,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钢筋混凝土圈梁除了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对墙体及房屋产生约束作用外,还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箍住楼屋盖,增强其整体性并可增强墙体的稳定性。也可抑制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9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

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房屋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20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其中c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2分) 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值,对一、、二、三级框架梁,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

对一、、二、三级框架柱,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

名词解释

1.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2.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3.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4.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5.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6.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7.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叫基本烈度。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地震系数。

8.延性系数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的骨架曲线上,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变形与屈服时的屈服变形之比。

9.轴压比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10.剪压比指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11.边端效应

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边端效应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

【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二、填空 1、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峰值);(频谱);(持时)。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 6、地震动的特性的三要素:(振幅)(频率)(持时)。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梁铰机制)(柱铰机制)。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n=N/(f c A c))。 三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答案: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 常以a(T),两者的关系为a(T)= S a(T)/g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答案: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设置圈梁作用: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加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分析 提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展开了分析,对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薄弱的部位作了详细的概述,并给出了一系列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建筑抗震设计成为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经验,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抗震的性能,以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的破坏。 1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薄弱部位 1.1 从震害中找出结构薄弱部位 某次地震中,多层混凝土框架教学楼的倒塌,使我们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地震现场的调查,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大致如下:6、7度区,底层柱上下端出现斜裂缝,并且柱头比柱脚更厉害。8、9度区,底层柱上下端保护层混凝土脱落,箍筋拉脱,柱心混凝土被压碎,纵筋压成灯笼状。二层柱端及底层梁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在地震中倒塌的框架结构,估计也是底层柱上下端先出现斜裂缝,最后被折断的,只不过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不难判断:框架结构薄弱层在底层,底层柱是薄弱构件,底层柱的上下端是最薄弱的部位。震害同时表明:在底层柱中存在某些比较薄弱的柱,地震作用下,这些柱的柱端首先出现斜裂缝,最先形成塑

性铰,使整个结构内力重新分布,导致底层柱逐根被击破,引起连续倒塌。 1.2 从结构分析中确定结构薄弱部位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有其特性,与带有剪力墙的其他混凝土结构相比,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变形能力强。对抗震有利的是吸收地震总能量少,不利的是抗侧力能力差。框架唯一的竖向构件——柱的侧向刚度比剪力墙的墙肢小得多,比梁板组成的楼层平面刚度也小很多。地震通过地层土晃动框架楼房,刚度大而且质量集中的各楼层就会前后左右来回移动,产生楼层水平地震剪力,这些力由梁传给柱。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是各楼层按一定的振型和周期往复侧移。柱本身刚度较小,其竖向变形被动地随各楼层。梁属于楼层的一部分,变形较小。框架的水平地震力和侧移变形主要来自梁板,而抗侧力和侧移主要靠柱。在结构分析中,若忽视板对梁刚度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一起现浇的梁板。相对于梁来说,柱是薄弱构件。因此,“强柱弱梁”便成为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框架结构底层柱托起整栋楼房,除了承受整栋楼全部垂直力外,还要承受地震产生的水平力。结构分析显示:底层任何一根柱的轴力、剪力及弯矩都比上层柱大,底层柱比上层柱更容易被破坏。底层柱上下端弯矩最大,成为整个框架结构内力最大的部位,也就是最薄弱的部位。不难理解:为什么地震时,首先出现裂缝的总是底层柱上下端。各楼层抗剪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抗剪承载力最小,验证了底层是抗震薄弱层。底层柱既是框架结构抗震的“中流砥柱”,又是薄弱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题与答案_1383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P7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P38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P7 4、“最近发展区”是指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P10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P21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P22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P1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 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P20 9、按照前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P22 (1)口头检查法;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容, 为教学的重点。P29 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P36 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 (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题分 20 20 48 12 100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 作寿 命期的不同分为 甲 、 乙 、 丙 、 丁 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速 和 场地覆盖土层厚度 双指标划分为 4 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 卓越周期 接近 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 为 两步进行,即 初判法 和 标准贯入试验法 判别。 6.地震系数 k 表示 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与 重力加速度 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 最大绝对加速度 与 地面最大加 速度 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 和 房屋高 度 ,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0~20 学年第一学期 减小 。

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 分,每题2 分)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 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C )。 A.Ⅰ类 B .Ⅱ类C .Ⅲ类D .Ⅳ类 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 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 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 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D )。 A.砌体房屋

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1.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简称ISD又称为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教学过程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为理论基础;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3.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4.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 5. 场依存性学习风格: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6. 场独立性学习风格: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8. 抛锚式学习模式:①抛锚: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②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③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9. 随机进入式学习模式: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②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10. 支架式学习模式:①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②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③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11. 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目标陈述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时,可极大地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C条件(condition):描述学习和评价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工具书”。D程度(degree):描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是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据。12.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组织竞争力。 13. 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 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14. 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学习管理系统):是一套用来建立、储存、维护、追踪、管理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软件系统。15. 绩效技术:它是一种系统程序或过程,以此来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确认绩效改进策略,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估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16.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或会议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可以配合投影仪、电脑等工具,实现无尘书写,随意书写、远程交流等功能。从结构外形看有正投式、背投式以及书写板等多种形态。从硬件原理上说,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的测试技术等。17.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人们对信息活动态度以及对信息获取,分析,利用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18. 信息库(Information banks):信息的来源或仓库。信息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19. 符号簿(Symbol pads):符号簿被用于支持学习者的短时记忆,如记录思路、写下要点、处理方程等等。符号簿可以是卡片、练习本以及计算机编辑器等。20. 建构工具箱(construction kits):用于帮助学生寻找特定信息、完成认知操作、实现某种设想等等。实验室设备是最常用的工具箱。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 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 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源于网络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 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 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A卷B卷

《 工程结构抗震样卷A 》答案 命题教师 __ 使用班级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开、闭卷 试卷代号(A ,B 卷) 姓名____________ 系别 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时间: 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题 1.5分,共21分。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请填在括号中) 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 1很长(T 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3.地震系数k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 A.地震基本烈度 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4. 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 为( C ) A. 0.85(1.2恒载标准值G K +1.4活载标准值Q K ) B. 0.85(G K +Q k ) C. 0.75(G K +0.5Q K ) D. 0.85(G K +0.5Q K ) 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 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 有何变化?( A ) A.T 1↓,F e ↑ B.T 1↑,F e ↑ C.T 1↑,F e ↓ D.T 1↓,F e ↓ 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A ) A .柱宽的1/4 B .柱宽的1/8 C .梁宽的1/4 D .梁宽的1/8 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 A .谱曲线峰值右移 B .谱曲线峰值左移 C .谱曲线峰值增大 D .谱曲线峰值降低 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C A. 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 1 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 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 A.与楼盖刚度无关 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T g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 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D ) A .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 .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 .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 .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1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 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得分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D.微观策略 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 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3.(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 A.奥苏伯尔B.加涅 C.梅里尔D.皮亚杰 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情境认知理论 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分为、、几种 类型。 2、高层建筑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和的地 震作用计算方法。 3、框架结构水平荷载作用近似手算方法包括、 。 4、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柱反弯点高度应考虑、 、的影响。 5、高层建筑剪力墙分为、、 、四种类型。 6、高层建筑框剪结构中的梁分为、 、三种类型。 7、高层建筑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应遵循、分散、对 称的原则。 1、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 2、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 3、反弯点法、D 值法。 4、梁柱线刚度比及层数、层次,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层高变化。 5、整体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剪力墙、壁式框架。 6、普通框架梁、剪力墙间连梁、墙技一框架柱连梁。 7、均匀、周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 分) 1、高层建筑采用()限制来保证结构满足舒适度要求。 A、层间位移 B、顶点最大位移 C、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值 D、顶点最大加速度 2、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使用和救灾需要的高层建筑物为()。 A、一类建筑 B、甲类建筑 C、二类建筑 D、乙类建筑

3、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 A、2I0 B、1.5I0 C、1.2I0 D、I0 4、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分析方法。 A、材料力学分析法 B、连续化方法 C、壁式框架分析法 D、有限元法 5、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复合型 1、D 2、D 3、A 4、B 5、C 三、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弧中,完全选对才得分,否则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1、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 A、合理设置沉降缝 B、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C、足够的变形能力 D、增大自重 E、增加基础埋深 2、框架梁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A、端区-Mmax,+Mmax,Vmax B、端区Mmax及对应N,V C、中间+Mmax D、中间Mmax及对应N,V E、端区Nmax及对应M,V 3、双肢和多肢剪力墙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假定() A、连梁反弯点在跨中 B、各墙肢刚度接近 C、考虑D 值修正 D、墙肢应考虑轴向变形影响 E、考虑反弯点修正 4、高层建筑剪力墙类型判别以()为主要特征。 A、等效刚度 B、墙肢宽度 C、整体性能 D、反弯点出现情况 E、墙肢高宽比 5、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考虑()。 A、稳定性 B、施工便利性 C、抗震性 D、沉降量 E、增加自重

现代教学设计考试题及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现代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 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论文撰写要求 1.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 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 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 考文献。 3. 字数:1500-2000 字左右。 二.参考题目 1. 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 语文《XXX》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 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

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小学语文《新型玻璃》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识性说明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虽然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自从教学文娱走进课堂之后,我们就尝试着把这些常识性说明文编写成一些顺口溜、快板词、三句半等小品,让学生表演出来,以达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文娱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变成自己的教学感悟、学习感悟,继而创编成易说、能演的文娱体裁。教学文娱是师生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自己对教学和学习体验的感情升华,它是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外在表现。创作的体裁有:相声、小品、诗歌、三句半、评书、顺口溜、课本剧等。 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讲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学习编写快板, 么样? 10课)学生在 课堂上兴趣盎然,激情飞扬。以下是这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咱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学编快板,怎 生:“好! ”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C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C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C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C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A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B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D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