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一)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资市场秩序混乱。但是,从目前我国农资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的乐观。首先,我国的农民对于农资市场缺乏敏感性,盲目的去进行种植或者养殖,使得我国农资市场上出现了某种产品因为农民的主观臆断而产量增多的现象,自然会导致销量的落后。同时,加之我国农资市场的检验程序不是十分健全,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在缺乏规范性指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农资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科技支持不足。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在销售渠道的探索,还是经济发展的规划等各个方面,都需必要的科技支持,尤其是在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技术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着眼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技术的支持严重不足,无论是在技术的投入,还是在技术的引进,乃至是技术的再开发上,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市场经济,适当的获得与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和技术,但是,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农村经济显得十分被动,失去了获得科技支持的主动力量。

3.服务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服务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其他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相对较大,在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较多的资金支持,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价值由于一些服务体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忽视了自身的作用性,也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服务性质。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来看,需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努力,以便于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取得长远性的发展。

1.强化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无一不强化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支持政策上还是存在着不足,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比如说可以指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在现有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不段的进行完善,以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具有坚强的财政后盾。同时,从我国政府角

度出发,还可以更好的协调社会各个方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更好的保证。

2.强化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来说,农存经济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从整体上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仅仅依托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重角度来共同努力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构成我国经济的个各个经济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强化其他经济形势的支持。因此,在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要强化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整体上进行战略调整,使得我国农村经济能够在相对和谐大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3.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部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国的农村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意味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会出现不同的形式。因此,我国要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化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战略部署和规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为依托,来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使我国农村经济与自然资源之间形成统一性。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的目标和战略,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调研和部署,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并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到这一规划中来,有重点、有主次的发展当地的农村经济。可见,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需要全面协调和综合发展的。

4.强化认知。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强化农民的认知,使得农民能够理性的对市场环境,农资需求进行认知,避免因为盲目的遵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说可以根据专家对于市场的预测和评估,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数据,使农民的选择能够在科学的数据支持下进行。再如,可以组织农民集中学习党中央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这样有助于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大方向,不至于农民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强化农民的认知是对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的一种激励。

5.强化技术支持。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其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持,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必然说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将近期我国全国各地的农村新闻事实动态进行公布,使农民能够拥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在农民中开展农业知识的学习,带动农民朋友更好的了解农业知识,了解农村发展的动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进行拓展,拓展一些新的技术,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所需要的技术进行更新,合理的运用技术支持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总之,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开创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无论是从政策的制定到政策的具体实施,还是从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进到科学技术和网络化的具体应用,都需要进行全面化的、战略化的部署,从而全面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与社会整体发展接轨,与社会经济整体形势接轨。

作者:孙丽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政府

(二)

一、当前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较为缓慢,无法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而言,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步伐缓慢,双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农民买卖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商品价位高,市场监管工作过于薄弱,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在农村市场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价格浮动较大,而且消费经济性较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了农民增收难度,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另外,市场秩序规范性检查不够,市场上的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颇为突出,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改善农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要想改善国民经济就必须要顾全大局,将农业与农村经济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加强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把农民增收放到人民共同富裕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形成推动农业与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采取适当对策降低城市门槛,缩小城乡差距,在政策与体制上保护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强化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城乡发展。

2、加大非农生产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速度。其次,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组织的发展,打破传统界限,实现多元化经营模式,促进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最后,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政府部门要将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改善其生活。

3、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速率

(1)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实在当前的情况下,要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进行审查,严格执法,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进行调查,纠正农村土地承包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定承包。同时必须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强化组织建设。

(2)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强化基层治理工作,解决纠纷。首先要遵循国家的管理对策,及时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切实承担起调解农村土地纠纷,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组织的凝聚力,增强自我调解纠纷的能力。其次是农村土地是归属农民集体的,村集体必须要遵循多数人的意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土地的自我调解。

(3)建立土地流转日常管理机制对当前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强化土地流转工作,保证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4、农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不能单纯的调整某个环节,而要实行全面调整,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向深度与广度进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除了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力度外,还必须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打造更多精品,使其可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步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引导与拉动消费增长,在发展中建立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建设步伐,加大商品流通设施的开发,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同时要加大市场秩序的调整力度,增加消费者的信息,有针对性的重点开发,实行专项整治,完善相关的法律与行业规章,加强监管,引导消费,为城乡居民营造放心的消费市场,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但这种发展却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

作者:谭世锐单位:大庆市肇州县新福乡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四)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在目前情况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压力巨大。一是集体财力枯竭。从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仅靠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没有多余的财力进行投入;二是向群众筹资难。目前相当一部分村过去群众拖欠的“三提五统”等尚未得到清理,依靠农民自觉自愿地出资进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难度太大;三是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市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群众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群众对班子信任度不高,导致不愿将资金交给集体进行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农村居民老龄化,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镇就业居住,导致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漠不关心。

3.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工程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有些工程项目质量低下,农村公路现行的管养体制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群众的猜忌和不满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城乡经济资源、打造链接城乡、工农产业链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牛鼻子”,要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农业、进入农村,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源释放出活力,使土地更多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集中,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经营。依托粮油、果品、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旗舰。

(二)发挥“乡”的优势,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城乡统筹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乡”的优势。一是土地成本优势。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供给,是农村工业化起步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将贯穿整个农村发展全过程。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下,可以考虑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宅基地置换,将农民宅基地置换用于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二是劳动力优势。尽管近些年农村转移输出的剩余劳动力增速下降,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使部分农民仍处于半失业状态,大量“4050”人员和部分青壮年并不愿意背井离乡,农村仍沉淀着大量劳力资源。激活这些劳动力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土地

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和土地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民有从事非农产业的意愿和技能,引导农民投身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三是自然资源优势。我市农林牧渔业较快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这些丰富的原材料可以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需。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变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是发展镇域经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业招商促进镇域农业产业升级,化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工业招商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小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变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为工业经济优势;通过商贸招商促进镇区发展提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使市场优势成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加快农村人口聚集。重点镇和小城镇、中心村应逐级分层次定位,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大力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其吸引投资、扩大消费、集聚要素和人口的能力,使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有强有力的主导产业作支撑,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就业安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投入,要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

(三)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让农民享受城乡均等的服务按照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上下工夫。要突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像抓农村清洁工程一样,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交通、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将农村相应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设施同等对待,使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统筹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重点加强乡镇文体站、农科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并轨统一途径,适当变通政策,允许城乡居民自由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城乡人口平等地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四是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享受保障住房的群体,一向局限在城镇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基本被排除在外。要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

积极探索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使农村贫困家庭也能享受城镇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权利。

(五)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农村公路建养运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建立起城乡协调、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农村公路是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体现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把好事变坏,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因此,必须以规划为指导,严格依法建设才能做到科学发展,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郭兵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交通运输局

(五)

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回顾

第二,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在农村所有制结构方面也进行了重大改革,突破了人民公社化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唯一形式的局面,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格局。农村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格局可从农业和非农业两方面来观察。在农业方面,农恳系统全民所有制农场多年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全民所有制农场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划小核算单位,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结构。30多年来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民还建立起了一批经济联合体,还存在个体经营和私人雇工经营。在非农业方面,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格局更为明显。在中国农村,过去和现在都有一批全民所有制企业在非农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乡镇企业就是立足于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基础之上的。人们形象地譬喻为“四个轮子一齐转”,即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和个人办企业四种经济类型驱动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三,农村经济改革的又一重大方面,是通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和深化了农村社会分工,又为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准备了一个重要条件。第四,30多年来对农产品价格体系和流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先后采取了两项改革措施:第一步,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第二步,适当提高了肉、蛋、禽、水产品的零售价格,并给城市职工以适当补贴。同时,对物价管理体制也进行了初步改革,由过去的单一计划价格改变为国家统一定价、浮动价、议购议销价和集市贸易价等多种价格形式。放开畜产品、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的市场和价格,把改革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综上所述,中国30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从总体上说获得了巨大成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最有成效的时期。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特别是农业多

种经营和农村非农产品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农业经济效率也有显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加快。

二、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展望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已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八大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今后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我国农村能否完成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现在,中央已经确定,在今后10年和“十二?五”计划期间,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粮食生产要上新台阶,同时增加棉花、油料、糖料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大力加强林业建设;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努力增产肉、禽、蛋、奶、鱼、茶、果等产品;继续引导农村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要实现今后10年农业的发展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重大措施,包括: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把农村同市场和城市连接起来;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来考虑;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继续抓好科技、教育兴农;进一步积极深化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大扶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积极规划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改革是一个大课题,涉及方方面面。以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研究实践,拟从几个方面就坚持和深化农村改革作一些思考和探讨。第一,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要稳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近8亿人口农村的稳定。而农村的稳定,关键又在于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鼓励和支持农户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在现阶段,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多方面采取必要和可行的措施,包括:加强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和健全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实行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即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以抑制和克服农民不愿向土地投入、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的短期行为;加强承包合同管理,并促使其逐步规范化;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逐步解决农村土地分割细碎问题,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继续

坚持发展乡镇企业、乡办企业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方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发展中国家改造以单一农业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实现经济现代化宏伟目标,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必经道路。无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制度如何,都没有也不可能例外。由于国情各异,一国产业结构转变和城镇化道路又必然带有各自特点。今后必须加强对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计划指导,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流动新秩序,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第三,用改革精神实现农村社区整合。农村社区整合就是要组织、协调农村社区内现存的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力量、机构,使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有序地向前发展。换言之,就是要按照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事物发展规律,经过努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不平衡达到平衡,从而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第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而要实现“生产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关键。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物质装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培育农民收入增长点。第五,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为今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铺平了发展道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乡镇政府领导要充分认识和领会“小城镇、大战略”的深刻内涵,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抓。由主要领导负责,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期对城镇化工作进行总结和督导。相关职能部门要顾全大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让农民知道城镇化与他们未来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利害关系,主动配合,减少人为的阻力。二是必须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规

划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要不断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要更新规划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改进规划管理方式;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城镇的个性条件,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上做文章,努力营造富有特色的现代城镇风貌。三是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对供水、供气、公交、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公用事业,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通过多渠道争投资,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城镇建设转为农牧区商品生产、交换和劳动力就业的基地,发挥其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商品流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作用,充分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作者:张金华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六)

一、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存在的问题

1、人口方面

就我国人口来说,农村占有的比例较高,且我国人口每年都增长很快,这样就使得我国人均生产指数在国际上排名极其靠后,同时人均纯收入也逐年递减;另外,伴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人均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的全面进步。

2、资源方面

我国目前存在着资源短缺却浪费严重的问题。从建国至今,人均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而据有关文献研究,这个趋势将会一直持续到2030年。另外,伴随人口增长,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也是一年比一年下降。与此同时,森林资源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资源,其覆盖率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生态性能,而就这个指标来说,我国远远不到国际平均标准30%。

3、生态环境方面

据我国遥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水土流失大量国土面积,这个值约占世界总量的两成,而水土流失致使大量的肥料养分也跟着消失。另外,我国的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每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同时,管理不善让大量的草场出现退化的现象,水质、耕田的污染也阻碍了农村进步的脚步。

4、农民负担方面

近年来,伴随各种农村减负措施的不断出台,农民负担与上个世纪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各地因农村负担过重引起的上访问题还是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工作。

5、农民对工业化贡献结果方面

实践表明,农村为当今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还提供了劳动力与资金,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的资金积累阶段相当漫长,致使农民收到工业发展的利益需要更长的阶段,而因价值不能及时补偿,致使很多农村不能拿出更多的收入支持社会的其他事业。

6、国家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方面

就目前来说,国家对各地的事业投入方面不是很均衡,致使很多地方的各项事业难以与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同步。(1)对科研单位拨款不

足,至少诸多科研项目因资金不足难以与时俱进;(2)很多地方的教育经费不足,致使农村很多子女因经费短缺而中止学业。而教育水平跟不上就让很多适龄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致使不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村,也就难以让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3)很多地方的卫生经费不足,致使农村看病难、不看病的事情较为常见;(4)经济跟不上,农村的文化消费方面也相对落后,致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发展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7、贫富差距方面

近年来,贫富差距悬殊在城市与农村中也较为明显。而因为在这些富人中,有一部分人是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暴富,致使很多人心理上不能接受,进而对社会的公平公正也产生了怀疑。

8、社会结构方面

就目前来说,我国社会结构调整也需要加快脚步,人口的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而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若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平,显然不能与经济保持同步。另外,还有很多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高,致使经济发展的脚步受到阻碍。

9、社会风气方面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社会价值标准没有明确化、社会风气腐败、治安不稳、腐败频现的现象,对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途径

1、调整发展观点,采取合适的发展战略

国家应该采取合理的发展战略与措施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当地领导干部的政绩,转变当前某些地方重经济轻社会的片面选择,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

2、创新制度,加快社会转型

应该创新相关制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将封闭的城乡体制打破,建立创新的就业新机制;改进传统守旧的管理理念,在政策上对农村的各个薄弱环节加以扶持,从促发展、助教育、学科技、重保障几个环节入手,在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实现其社会全面进步。

3、建立集约型经济体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结合我国实际,采用相应的集约化技术,建立集约型的经济体系;同时,保护环境,采用相应的清洁型技术与无污染技术,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协调起来。

4、加强法制与民主建设,保障社会稳定

通过一些文艺演出中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实现对其的素质教育,进而让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匡正。同时对各种社会腐败现象要严厉打击,同时配合彻底的整治,进而将丑恶现象清除。另外,要不断加强民主建设,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5、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村的城市化脚步。

三、结语

总之,新时代的新农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农村,更是社会进步、健康发展的新农村,应该把建设农村的全面进步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加以实行,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并驾齐驱。

作者:徐莉单位:山东诸城市人民政府龙都街道办事处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获得了一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为集体经济和小农经济,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农村市场存在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及生产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1]。当前我国存在农村土地荒置、农民掠夺式经营土地等现象,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物质及劳动很少,缺乏长远规划和科技运用,只依赖于传统经验;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2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结构单一,思想理念滞后。土地一直都是农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而忽视市场所需的农作物,致使种植收益也相对单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农村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是为市场而种植耕作还是为生活而种植耕作。除此之外,农业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

浅谈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摘要 本文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摆到很高的位置,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1、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财政政策无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帮助农民生产而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比如免征农业税、国家给予相关补贴等等。在农业保险还刚刚起步的浙江,农民的收入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1.2农业生产率低下,产品附加值较低 我国的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基本都是以初级产品形式出现。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容易受到一系列贸易壁垒限制。虽然说近几年来,国家一次次提高农产品价格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但是在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后,产品的价格需要由国际市场来调节。外国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将对我国农产品构成很大威胁,农民的收益将面临极大挑战。 1.3农村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农村想发展,但是没有钱。笔者在新仓没有看见建设银行,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正逐步向中心城市收缩,而这种收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贷款。国有银行贷款审批制度过于集中,制约了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也不适应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需要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风险大的特点。政府的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不够,而向村里集资建设又会加重农民负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1.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收入这几年保持增长,其主要是靠非农业收入来维持的。而非农业收入,除了一部分是在地方企业务工外,大部分都是农民进入大中型城市大工所得。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作岗位趋于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青石镇澄潭村为例,目前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 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 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三)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 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 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

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 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 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 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 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 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

(发展战略)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论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政府、各个农村工作者都在思考的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字的外面看是“政策、科技、投入”的结合,而从经济本身发展来思考,应当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合力。农村经济要达到发展的目标,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富民强村、科学跨越”的步伐。如何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迎头赶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通过对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村发展经济的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的现状分析,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并就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种粮补贴对农民进行的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

期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种植粮食的财政奖励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农村粮食生产服务。要充分发挥农村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农村的土地流转。历次农村改革的核心,都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的,这是生产各要素中最突出和最活跃的部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因此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切实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村现代化经济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豫西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观念转变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等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正确扶持引导,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豫西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豫西南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汽车均有所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1%,盐碱地治理面积约占盐碱地耕地总面积的84.9%。农田防护林带大幅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畜、林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3.3%,棉花平均年增长6.1%,油料平均年增长13.6%,烟叶平均年增长0.2%,水果平均年增长9.9%,牲畜平均年增长5.2%,生猪平均年增长3.5%,山绵羊年平均年增长4.9%,猪、牛、羊肉平均年增长11.7%。 3.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 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已不是单一的种植业。1990~2008年种植业增长了33倍,而林业产值增长了142倍,牧业产值增长了124倍,渔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牧业比重则同步上升。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村—农业—种植”的旧貌有了大的改变。 4、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在增加,素质 在提高。

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体系的改革,我国经济一路呈现飞速发展,尤其以工业发展较为明显,但是依据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经济改革时存在的漏洞,经济改革的目标放的过于远大,也许则也就拘泥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 发展国家经济的根源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改革等同于注入新鲜的血液,可是我国教育事业仍旧处于较为低势的培育,封闭的思想局限于国内,把目光也局限于国内,自豪于不属于虚渺的物质上。 农村经济的发展,则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几十年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已经不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不求发展等同于堕落,就目前局势而言,农业发展处于较稳定发展态势,但是稳定发展并不代表发展态势的趋升,由于国内经济吧重点放在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的脚步快慢抑制农业的发展,可以形象的数据列举,就以西北而言西部地区本事我国欠发达地区,促

使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障碍西部农村经济的系列因素有环境因素、人口因素、政策因素、经济结构因素,探明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利于今后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选择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农村经济教以前相比有所改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但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却存在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也使我们深深感到对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进入深度分析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我们才能找出问题的结点对症下药,探寻出实现未来西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进而追赶达地区。以下就目前西部农村经济的调差 工厂工人工资一个月平均数据接近于3000元。西北的因属海拔高半干旱地区,家庭均占地面积接近于12亩,如全部投入生产小麦,收成较好的土地可年产2.25吨,如果按西北市场价计算这一年的收成共计3600元,以这样的态势发展,工农业经济的比差显而易见,而且以西北土壤生产小麦每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也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三)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大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有的乡负债高达千万元,村集体负债上百万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一)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资市场秩序混乱。但是,从目前我国农资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的乐观。首先,我国的农民对于农资市场缺乏敏感性,盲目的去进行种植或者养殖,使得我国农资市场上出现了某种产品因为农民的主观臆断而产量增多的现象,自然会导致销量的落后。同时,加之我国农资市场的检验程序不是十分健全,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在缺乏规范性指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农资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科技支持不足。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在销售渠道的探索,还是经济发展的规划等各个方面,都需必要的科技支持,尤其是在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技术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着眼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技术的支持严重不足,无论是在技术的投入,还是在技术的引进,乃至是技术的再开发上,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市场经济,适当的获得与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和技术,但是,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农村经济显得十分被动,失去了获得科技支持的主动力量。 3.服务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服务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其他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相对较大,在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较多的资金支持,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价值由于一些服务体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忽视了自身的作用性,也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服务性质。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来看,需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努力,以便于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取得长远性的发展。 1.强化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无一不强化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支持政策上还是存在着不足,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比如说可以指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在现有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不段的进行完善,以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具有坚强的财政后盾。同时,从我国政府角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本科学位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3)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完善. 4 (三)农民观念落后,可支配收入偏低 4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5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7)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7) (二)完善及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制度. 7 (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8)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9)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9)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参考文献 (10)

浅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增多、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我市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相对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阳山县北部山区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沈新艺 ? 2012-11-12 09:24:36 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7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近几年的农业发展状况,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制定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问题,对策研究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其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总体水平。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状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补贴,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进行法律保护。但是我国农业还是存在不稳定性。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实施,就要充分的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更好的保证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本质作用。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以及发展目标 1、提出背景。所谓在农业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贯彻好“以人为本”的方针,保护好生态环境。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数量不断增多,用地矛盾出现,许多企业为了建设厂房大量占用耕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还有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水以及化学物质,使土地盐碱化加剧。这些问题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障碍。

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大量使用化肥等药物,也导致了土壤营养成分不断减少,再次降低了作物产量。致使农业发展陷入困境。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深入进行农业改革,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总体效益。 2、发展目标。通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全面的农业机制,实现农林牧副渔共同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加大农民收入,保护生态平衡。真正实现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保证我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二、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农业土地资源减少,产量降低。我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大量砍伐木材、围湖造田,导致荒漠化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再加上人口增多,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发展,占有了大量农田,也造成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还有一些土地被污染无法进行作物种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滞后性。 2、农业技术相对落后,推广范围小。我国的农业技术不够先进,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一些种植技术也没有得到推广。与美国、西欧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美国的农业主要以大农场的形式存在,且种植人员很少,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数字化设备进行种植。而我国农业种植主要以集体形式存在,需要的人力比较多,使用的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较少。很多地区交通闭塞,当地经济发展落后,采用最初的种植方式,对一些先进的技术不了解。耕作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持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依然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局面,既获得更了多的发展机遇,又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今天的农村,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 经济发展本身是个循序积累的过程,简单说是个“钱生钱”的过程。经济发展遵循的规律是,资本往往流向高回报、低风险的行业。而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回报相对低,且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其风险也是巨大的,此外农业生产的周期往往也比较长,因此这致使外来资本愿意注入农村经济的可能很小。同时对于农民本身,虽然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目前就支出而言,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费用过高,这些依然是农村“致贫”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农民辛酸数年的积蓄,最后只是用来带动了城市的教育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辛辛苦苦培养的子女往往最后也是落根城市,甚至还要搭上棺材本去为子女在城市谋取住房。如此一来,农民本身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本就微乎其微了,更别说发展其它新型农村经济。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个缺乏资本的农村,任何所谓的快速发展都将成为华丽的口号!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规模经营很难形成。 这个问题主要是两个层面;第一、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完)汇报工作经济发展农村 2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0.1万吨,同比增长20%,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40元,同比增长1 5.4%,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攀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稳,则天下安。**县作为我市农业大县,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将多打粮、打好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已任,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围绕提高粮食产能,走出了一条不单单依靠“政策好”、不完全指望“天帮忙”,更依靠科学发展“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根本”的路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三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筹措农田水利和农业开发资金3236万元,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灌溉面积43万亩的龙头桥灌区骨干工程自2016年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全县已组建农机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

1.2万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加大对农民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机插深施肥、玉米通透性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等项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农业基础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予以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共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水利工程土方180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2万平方米,农业阳光保险面积100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1X年的269公斤提高到20**年347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争取上级农业政策支持为契机,倾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试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化。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我们抢抓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程的难得机遇,成功争取并顺利实施了示范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精品、培育亮点的原则,先行规划、配套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配套建设。并确定了三位副处级领导定点包扶、驻村办公,19个部门重点帮扶,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869万元。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组建工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4.3万亩。通村公路、24栋别墅区、村办公楼、幼儿园和超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并规划建设了集“湿地观光—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