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有哪些新观念和新动态

1.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

2.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引进电脑多媒体方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

3.注重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信息时代,应用文写作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4.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

5.培养使用电脑媒体写作规范化文章的能力。

(二)关于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自由问题

1.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命题,要强调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作文命题的灵活性,是指要给学生在作文时留出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允许学生在命题的范畴内,对文章体裁、题材内容、表达手法、语言风格等因素,有充分的个性表现。命题形式可以是全命题作文,如“由克隆技术所想到的……”、“我心中的电脑网络……”等。也可以是半命题方式即提供材料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拟题。

2.作文命题的规范性,是指在文体、题材、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作文训练。学生对这种方式常常不甚满意。然而,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经常需要写作具有特定规范的文本。它要求写作者必须严格符合领导或雇主所规定的写作规范,不得擅自逾越。它绝对不允许学生在规范之内的自由创造,它限制作者写作个性的张扬。可以说这种写作方式像是“代圣立言”,而不是自我风貌的展示。学生必须接受这种具有严格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时代和社会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基础的核心技能。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作文批改原则与方式

学生作文的批改,应该尽量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其积极因素。

还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多就少改”。

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积极因素”:

1.可以指习作中鲜明醒目的标题制作;

2.赏心悦目的文面设置;

3.新颖深刻的结构布局;

4.多样化表现手法的独特组合;

5.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再现。

6.文章中所展示出的独到新颖的感悟和见解;

7.积极向上的格调和情操;

8.匠心独具的表达技巧等都应该敏锐而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和肯定。

所谓“多就少改”,就是要多维护和肯定学生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不要以教师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干涉和影响。这对于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完全不顾学生习作的主体意图而删改过多,致使红色的修改符号充满视野,那必然会给学生的作文心理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然而“多就”并不意味着不改,还必须强调突出重点、抓住要领、启发引导的“少改”。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不要“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

(四)作文讲评的基本的内容

1.体裁

就是学生作文是否“得体”或“合体”。古人曾说:“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可见文体问题是作文讲评的首要问题。离开文体因素,其他方面的讲评就会失去准绳和参考标准。

一是看习作是否符合教师规定的作文体裁规范。这是对明确要求特定体裁样式的作文而言。学生习作的立意、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是否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

二是学生自由选择的文体样式是否符合这种文体样式的规范。这是对不规定作文体裁样式的作文而言。其方法同上一种情况相同,不过教师将面临学生丰富多样化的体裁选择,从而做出因人而异地评价。

2.立意

主要指学生作文中的主题思想是否正确深刻,情感格调是否积极向上,文章的整体性色彩是否鲜艳亮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要充分肯定一些求异思维、反向思维的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主体性和多元化的思考和

体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文章形式技巧再好,也会使文章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而学生作文中的一些偏颇观点、消极的生活态度、暗淡的生活色彩等问题要给予正确引导,从而来净化学生心灵,提升生活境界。

3.结构

就是要看学生作文的条理是否清晰,基本结构部分如开头结尾、脉络线索、过渡照应等是否和谐统一。尤其是行文脉络是否畅通,它往往体现出学生作文思路的质量,是学生思维状况的反映。如果结构条理不清,应该从学生思维角度寻找问题的根源。

4.表达

主要看学生能否选用适合表现对象特点的表达手法和技巧,以及它们的独特艺术组合。一般来说,表达手法和技巧的多样性,常常会使文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相反,如果表达手法和技巧过于单一,就会使文章平板呆滞、缺乏变化。

5.语言

评价作文的语言,要看学生是否具有富于个性的独特语言。精彩的语言常常是精粹思想和立意的再现。如果文句语病过多,应指明病症所在,引导学生从文思上寻找原因,自己去加以改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风格能够反映出作者整个心灵的状态。“风格即人”。

6.文面

文面格式如何,也可以反映出作者的语文素养。文面的赏心悦目,是强化突出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文面的局促和杂乱,常常是文章内容含混和模糊的表现。追求文面的审美效果,能够加深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二、阅读与写作(2)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基本方式和题型

1. 写作论考试的基本方式

这门课程本学期的考试,还是强调能力评估的素质测试,采用开卷方式。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测教材内容的识记,而是突出学习方法论的引导。考试内容应该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的内容,增加学生易于发挥、表达见解的因素,注重对学生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测。要给学生某种选择的空间和余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写作水平。考试应该成为学生本学期学习的一种向导,而不是学习的终结。素质测试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我评价、肯定的方式。学生应在一个非对抗性的氛围中,来接受多侧面的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的评估。

2. 写作论考试的题型

①论述题

论述题的范围主要在写作论。论述的内容一般来说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阐述发挥,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它不要学生复述教材上的现成内容,而需要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观点,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进行阐释。

②写作题

写作题主要侧重实用性的非文学作品,一般不要求写诗歌、小说和戏剧。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实际来写。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文字在800字左右。

这学期主要考论述题和写作题,分别为40分和60分。

三、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问题

这里重点讲一下认真做好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问题。

一是形成性考核原来只有四次作业,从这学期开始根据中央电大的总体部署,实行新的形考办法,形考成绩占40%。四次作业基本上按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思路、方法,主要侧重于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同学的思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落脚点是能力的提升宗旨上。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的平时形考练习,通过它辅助我们的主教材的学习,使我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40分的形考作业里面还有很多的题,它是与我们的考试的题型相近的,这是给大家一个如何学习、如何复习、如何心中有数地面对终结性考试。

大家拿到的是新的形考作业册,这里不仅仅提高了形成性考核的分数,由20分变成了40分,终结性考试的分数由80分变成了60分,这里更主要的不是分数的简单的变化,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是适合于成人业余在职自主远程学习的方式的变革,学习模式的变革,所以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如果说20%还停留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试点用远程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初始阶段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经历了六年的实验,已经感觉到了业余在职远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特别是教师教育,我们大家都是在职的教师和校长、管理人员,我们更需要什么,是不是和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到了大学一样的学习方式、一样的理解呢?如果停留在那样的话,我们的教育改革可能就流于形式,甚至是失败的。所以根据我们近六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实验,我们感到成人业余在职学习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特点和规律就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的出发点,也就违背了教育整个过程应该遵循的规律,它的结果显而易见就会是失败的。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失败的结果,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根据成人业余在职学习和远程教育的特点,要更多的把关注点和关怀点投入到我们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们。可以说他们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基石,他们不可能脱产到大城市学习,但是他们也需要得到提升,因为教师职业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教一辈子学一辈子,教一节课前要学三节课、五节课,就是给我们学生一杯水的时候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一桶水,没有这样的浇

灌我们就没有符合于当下要求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流于形式,走向失败。所以电大的教师一定要把我们的关注点多投入于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老师。

新的形成性考核有40分,有10分是平时的四次作业,我们把量减小一些。

二是阶段性学习测验: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5分)。

要求:1.根据下编:写作论第七章《文章写作过程》教学内容作思考论述。

*(篇幅不低于500字)

2.用钢笔或圆珠笔手写,不许打字粘贴;

3.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三是教学实践活动:创作任意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或写作任意体裁与题材的文章1篇(字数不限),约占10分。

要求:1.主要根据下编写作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作品体裁;

2.用钢笔或圆珠笔手写,不许打字粘贴;

3.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四是专题研讨

(一)讨论题目

1.谈谈你的写作经历。

2.谈谈你对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体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运用的理解。

3.谈谈你对日常应用文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4.谈谈你对电脑写作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意义的理解。

5. 谈谈你对本门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的想法。

6.你是如何进行写作(作文)教学的?

(二)要求

1.从上述6个问题中选择其中2—3个题目发言;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3.原则上在网上进行,教师以下载的讨论发言文字为准评定成绩;

4.农村及边远地区无法上网的学生,按照上面所布置的讨论题作书面发言,由当地电大责任教师或辅导教师批阅并确定成绩。

(5分)

五是小组学习

要求:由学生组成3人以上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形成个人学习总结(1000字左右)。(5分)

六是学习记录

要求:先由学生所在电大通过“纸质记录袋”或“电子文件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后将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参加面授辅导情况、参加小组活动情况、参加网上学习讨论情况以及动笔写作情况等)登记在此存档。(5分)

轩沛:历史故事的特征是什么?

张瑞麟:请看教材,写的很明确。

问: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张瑞麟:一是一定要把主教材认真地读一至两遍,全面了解主教材的要求。二是一定要参加当地电大的辅导。三是一定要做好形成性考核的六个步骤的训练。四是要有平时的积累,要多读书,多练习。每读一本书,每学一种体裁就要练习一次,写一篇小文章,不要指望最后期末一次突击式的练习,这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如果这四个步骤做到了,我想你这门课程是能够通过的。

同学们,我们结束了阅读与写作(2)的讲授,我们仅仅从重难点、思路方法、考试等做了总结,更多的需要我们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学习这门课程不应是教条、呆板的,而应该是主动、灵活、创造性地领会、掌握和运用,希望在我们的每个人生中看到自己眼前亮丽的风景,都能再现在我们的文章中,在我们的作文中展示出亮丽的文章色彩来,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归宿。希望我们的学生向这方面努力,希望辅导的老师们也引导学生向这个方面努力。

再见!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创发表日期:2013年5月10日,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作文教学是一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提高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更好地适应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为广大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 教师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指导上存在严重问题,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指导过于具体,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思维,从而学生的写作趋向雷同,干瘪、乏味、缺乏创新;不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频频出现。 学生方面: 学生写作文感到无从下手,往往会出现乱编的情况;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对周围事物缺少留心的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激发兴趣,鼓励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是很难达到的。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鼓励实践,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1)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该写什么,怎么样写。(2)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仅限定范围而不限定题目,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拿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来宣读,鼓励学生向期刊投稿,将学生的习作打印成册,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又被认同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写作的兴趣。 (二)立足生活,学会发现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建湖县冈西小学陈真广 小学生们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就有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 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去观察、体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见多而识广,也就有话可说。 1.记录丰富的家庭生活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人的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人的故事(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人的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有一位学生在人的故事这一板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放学后,我走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唉,怎么办呢?我拉着他们作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和好了。”这是平常的家庭生活记录。虽然细节部分不够具体,但事情的结构条理清楚,能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2.观察奇妙的自然景象 自然是奇妙的,又与我们紧密联系,只要注意观察,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田野河流景色优美,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受,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感受美的的生活,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比如,去年冬天,下了一场雪。下课后,同学们全都拥到走廊上,欣赏空中飘飞的雪花。……几个男同学按捺不住,去雪地里奔跑。上课了,我像拉家常似的说:“下雪好玩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由于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学生说:“看着这雪景,就像走进童话故事里,多么神奇呀!”有的说:“雪花像许多白蝴蝶在空中舞蹈…”“愿意用你手中的笔留下这美好的雪景吗?”我趁机说。同学们纷纷拿笔写起来,把观察、感受到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关注校园生活的多彩 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以及学校生活,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很少将这些带入习作,我要求学生课间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有序地体验学校生活,我引导学生将学校见闻分类积累:(1)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一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场地去真实记录,展开联想,许多作文都能言之有物。(2)人物描写(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个性)如在教《我的同学》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先选定对象,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回忆同学故事,总结同学特点,作文充满真情实感;(3)校园故事记录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4.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会也紧密相连,大街、商店、菜场、游乐场内,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许多学生记录下自己去商场购物的经历见闻,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的素材、视野开阔了,思维也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_1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要么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么不能围绕中心选习作素材;要么语句不通顺,词语搭配不恰当;要么错别字甚多,标点符号乱用等等。而对于部分后进生来说,他们为了完成习作任务,有的把以前写过的作文誊一遍;有的找一本作文书抄一篇;有的甚至不写习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情绪,更不要说提高写作能力了。下面,结合我上习作教学的体会谈一下习作教学心得。 1. 培养兴趣,变“苦”为“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动力,当孩子们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高兴地去写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描写场景的习作。我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自己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该活动哪些情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比一比谁说得好,这样一来,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最后,一位名叫陈瑞雪的孩子把拔河比赛的活动说得很好,于是全班同学高兴地说:“老师我们今天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吧!”我说:“好,大家要注意安全。”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写作文,居然班上没有一个学生叫无话可写。 (2)表扬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也都会因获得荣誉和利益而无比兴奋、快乐。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专门设置了习作专项奖励,把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作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强化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只要达到要求的就给予表扬奖励。物质奖励有笔、日记本,精神鼓励是奖状。而作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要承认学生是学生,不是作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尤其对后进生要做到及时表扬、奖励,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全体学生。否则,后进生永远是后进生,也永远得不到表扬,也永远得不到任何荣誉和利益,他们对习作将越来越没有兴趣,习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 以学导写,授之以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筛选的优秀课例。每一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师通过课堂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着半壁江山,有位专家说:“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作文是汉语的存在形式,作文是正确表达个人思想的基础。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难在它的持续性的,不是一时努力就能解决了的。下面是根据我在五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的一点体会,希望和广大同行们交流一下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中心不突出 这个问题之所以我将它列在首位,是因为我在批改作文时经常写的一句话。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全局的规划,写作时常常词不达意,主要的意思表达不出,特别在记叙文的写作上,学生在书写时往往重事例的叙述而轻表达思想感情,有时甚至不表达感情,,这样就会造成叙述的几件事没有连贯性,或者几件事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如此以来,会造成文章主题混乱,表达不清,以至于中心不突出。 二不会选事例 每篇记叙文的写作都需要几个事例来证明其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长期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为学生所选择的事例而头疼,这也是我将其列为第二的原因。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事例的选择而头疼,因此,常常会“饥不择食”,随便的事例一凑数,不管事例是否合适,写上

就行,以至于文不达意,字数虽然够,质量不忍目睹。 三事例雷同 这是我最近在要求写的一篇命题作文时发现的一种现象,因此我将其列为第三。 命题作文《一件关于诚信的事》,我看到当我写出题目时学生们很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我在讲完要求之后,看到学生还是很作难,于是将他们带进课文里,感受课文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然后我又启发引导。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到每一个学生带着满意的表情开始奋笔疾书后,我才放心。 谁知,第二天我批改时才发现,班里26个学生,写拾到100元交给失主的有12人,拾到10元交给失主的有6人,(其过程也基本雷同),偷家里钱后来又承认错误的有4人,其他4人。我无法求证其事件的真实性,但这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共性的事件。 四作文模式化 作文写多了,很多学生就写出“经验”了,写作文就像数学题中的套公式。写记叙文时,无非就是三个过程,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于是就开始计算套用,起因是什么,经过复杂一些,结果简单一些。这样写,表面上看没什么。特别是考试中还比较有用。但这样会严重的抹杀孩子们的创造性,我是比较警惕这种现象,特别是程度较高的学生,我只要发现,必定要求重写。但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则无法有效管理。 等等,还有很多问题,如标点的使用,字词、句子的合理使用,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doc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语界从来没放松过作文教学的研究。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依然是投入多,见效慢。作文教学的探索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加之课程理念不断创新,也就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认识,所以作文教学举步蹒跚。教学难,难教学,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压力。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 笔者看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研究者对某市15所小学的150名小学语文教师和30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教学重存在问题,认为作文课不好上、上不好得教师有126人,占84%;300名 学生中有257人感到作文不好写,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也不愿写作文,怕 上作文课,占85.7%。可见,当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怕教作 文,学生怕写作文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2.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自我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编、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 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 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作为写作的素材;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 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惰性思想的影响,常选择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做好事就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这类故事,人云亦云,思维狭窄,缺 乏创新。 还有一些学生会揣摩老师的心态,“应试作文”中少了自己独有的元素。《青年周末》在采访被清华降分录取的“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访谈中,蒋方舟也谈到 这次高考失利的一个原因,她说:“高考作文是一个很扑朔迷离的东西。有的时 候说要标新立异,有的时候说要中规中矩,有的时候阳刚大气如男,有的时候又柔美似水如女,最后已经把我弄得非男非女,成东方不败了。考虑了半个小时的心理活动不是我该怎么写,而是说评卷人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要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想要我规矩一点,还是创新一点。”“想的是自己怎么能够亲切地,和 蔼地,让他们能够理解地写一篇作文。”结果,蒋方舟在考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情况下,愣了30分钟,写了一篇“很中规中矩的文章,三段式,就是一个东 方不败,一会儿男,一会儿女,选择了挺变态的声音来发言。” 可见,“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使得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学生写作文只会“克隆”,而不会真情倾吐,没有个性。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学生的作文中得不 到表现。 二、形成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 学生到了3——4年级,不太愿意写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从三年级开 始作为学习的重点与学生见面,课程中一个星期有两节作文课,每个单元都有一次习作练习。在考试时,最后一项就是写作文,作文所占的分值比相当大,一般 有30分。学生稍加不慎,就会扣去5——10分,甚至更多。这一切,对于三年

作文教学之我见_教育教学

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体会,增加信心,培养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兴趣沟通激励提高能力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融生活,融阅读知识、写作技巧及个性情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我们学生看到题目,不知到底要写什么,只好东拼西凑,写满字数。也有不少教师,引导学生变换人称,改变文体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是创新吗?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吗?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1.培养兴趣,消除障碍 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就能满腔热情地写作。 1.1以情激发。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作用下,激发写作热情。或讲述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真人真事,使学生有所感染和触动,勾起表达欲望,激起写作的热情。如在教学《藏北草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草原的美,品味草原的香,结识草原人民的热情和大方。然后让学生说说家乡的美,并和藏北草原进行对比,比出家乡更美,勾出表达欲望,创作热情高涨,文如细泉、笔底生花。 1.2以趣激发。在引导学生写《春》的作文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感受春的气息,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细雨飘飞的美景,提高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又如让学生命题自由化,让写作内容贴近生活,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世界。改变他们“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挖掘出他们写作的潜能。 2.教会学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与作文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语言表达可以从阅读中习得;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熟悉了各种写作套路,不知不觉模仿熟悉的结构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背诵摘抄经典词句,平时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读自己认为好的文章,让学生增加信心,培养阅读兴趣。 3.讲评方式多样化,沟通激励 一般总是教师讲评,学生只阅读评语,致使教师与学生的观点无法沟通。教师感觉批改作文累,在平时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自评,然后进行小组评论,最后师生综合评论的方法。在评论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多引导、多启发、多帮助、多鼓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其呈现特点有二: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获取高分,一方面课堂被教师烦琐的理性分析所代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只要是公开课优质课,现代多媒体技术装备披挂上阵,闪亮登场,从头发武装到牙齿而所有的一切看似热闹,实则先天不足。还是吕淑湘先生一语道破:“相当多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比较差,写字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作为我们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作文教学则更是满目苍夷惨不忍睹这种状况着实让人忧虑。 一、当前作文教学走入的怪圈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曾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事实上,我们教师过度的扶、牵、抱、乃至越俎代庖,将学生身上固有的灵性逐渐消灭殆尽。 1、教师的短视行为和速成训练与学生作文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矛盾。 (1)、“摹、套、抄”。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学生写一篇新体裁的文章,都往往去组织学生学习几篇范文,或给学生写个样子来,让学生模仿着去写;另一种作法是从审题、选材、列提纲教师都进行详细的分类指导,这本无可厚非。本来嘛!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示范是最佳的语言。但时间一长,我们将哭笑不得,我们种瓜不会得豆,不少学生的习作思路受到了束缚,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有的结合课文“套”,有的依照优秀作文“摹”,还有的干脆照着别人的“抄”。 (2)亮“绝招”,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生背已发表的优秀作文,这早已成为语文教师公开的秘密。由于原《大纲》中只规定学生写记叙文,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把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有的教师更有改头换面,移花接术的“绝招”,将学生背下来的作文稍作改装,一篇作文便可应付多个题目。作文教学走上了“背”这条捷径,并有可能获得好的成绩,于是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放松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在作文时,不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篇的雷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优劣,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时下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体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触,谈谈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的问题以及几点浅见。 一、应注重的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趵突泉》这课后,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能写真实的事情。比如: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举办一次运动会,进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极具开放性。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研究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探索作文教学最优化的途径。 一、反思是提高作文教学智慧的前提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我们不能在困惑与无奈中停滞不前,放弃发展和创新的机遇。而是必须经过深入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智慧。 ㈠反思作文教学模式,反思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反思作文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反思,即从改变教师的惯常态度和例行行为入手,客观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初中作文教学长期普遍遵循“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环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都以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一人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高下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影响过大;教师批改作文的周期较长,负担过重,而学生作文又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反馈;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严重限制了学生写作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教师评语的形式、内容单调,讲评面窄,激励少数人,否定多数人,造成学生写作兴趣的大面积丧失。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上,教师只重视审题、立意、写作方法、写作思维的指导,要求学生模仿名家作品进行作文,急于求成,没能将写作能力看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从而让学生感到作文的高不可及,神妙莫测,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因为这种方式不是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而是将写作能力看成是纯技巧的活动,使写作无法成为学生自主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所以,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停留在口号上,末在实践中落实。在作文评价方式上,评价角度存在局限,评价反馈周期长、收效少,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评语已成套话,指导价值不大;在评价作文上,教师书面评改,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的好恶成了作文质量评判的唯一标准。 针对以上反思,每当学生与我讲解分析完一单元文章后,我就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用两个课时,让每组的每一个成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点各自命题。然后在小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讨论,得出各组最有价值的命题(如果每一小组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可保留其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不同形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当场完成作文(若当场不能完成,允许在课余翻阅资料完成,但必须要求在当天22:00前完成)。作文以小组形式收齐后,我只需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随意抽取一小组一成员的作文进行评价批改。第二天,我便把作文又以小组的形式分发给被批改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动下进行评价批改。这样,我上下一节作文课时,便可把每一小组的作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各小组批改作文的学生及其他学生各抒己见,把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能真正学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作文。 ㈡反思中学作文教学的升华。 在以上的作文反思与尝试中,为了让学生写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是我对作文教学进一步升华。 1.训练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技能是为培养写作能力服务的。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故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 2.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必须转变那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学会教育教学创新。如搞一些“口头作文接龙”,“巧对对联”“人物描写大家猜”,“吟诗填词”,“成语联珠”等作文游戏。并巧妙设题,适时激励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吕叔湘先生说:“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养成的”。故而,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育教学时,对每一位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反复训练其学生的写作技巧。

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文凤)

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川资阳雁江二中黄文凤 如今的新形势下,中考,高考语文的分值的增加,作文分又 随之增加。不得不提醒我们的教师们,应特别重视作文教学。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缺乏系统性,零敲碎打,支离破碎。 我们使用的教材虽有较为系统的作文教学内容,但教者在教 学时,常常是教什么写什么,不注重学生实际,不注重学生 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没有系统的写作理论指导,写作的有 关知识散见于教材的单元知识和作文训练中,没有一个整体 的完整的教学构架,写作训练因而常常显出零敲碎打的无序 性。许多老师都有一个同感:一般课好上,作文课难上,常 常是到了上作文课,抓耳挠腮,直到踏进教室还在想今天写 什么题目以塞责。这样的作文训练,学生得到的写作知识当 然是散乱的、零碎的,写起作文来心中肯定就没底。 二、注重章法训练,忽视生活积累。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注意补充生 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示例,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尽管材料取自现实生活,但你用、我用、他用,太多 太滥,也就不新鲜了,陈旧了。作为教者,我们是有责任的。因 为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学生的章法训练,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 何引议联结,如何铺垫照应,如何以小见大,如何欲扬先抑。这

些知识不是不需要,但这些章法技巧问题实在应该只是作文的辅料,巴金说:“没有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作文中最重要的是学 生的生活积累,舍弃生活积累,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办法,学生作 文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学生写出生动活泼有灵气有 个性的文章,只能是缘木求鱼,硬凑出的作文只能是“无物之文”,“无我之文”。 三、缺乏量的积累,难有质的飞跃。 一般说来,我们常常是间周一次作文,每个学期一般20周,差不多就写10篇,也就8000来字,且现在大多学校实行月 考制度,部分教师认为在月考中学生已写了作文,就不再写 大作文了。想想一个孩子学会喊爸爸、妈妈两个词,那得费 多少口舌?半年8000字甚至才4000字,语言能力可能有质的飞跃吗?语言学习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甚至“举百、举千而反一”。 四、重视写实,忽视写虚 所谓写实,指叙述、描写、说明;写虚指抒情、议论、想像。 我们作文教学常常只重视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而轻视了写 虚能力的培养。许多同学到了初三,仍然认为写作文就一定 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摹仿、记录、按部就班,不敢越雷 池一步;而不能去提炼生活,塑造典型,充分舒张自我意志 和胆魄,用神奇瑰丽的想像去构筑一个奇丽而个性化的精神 世界,因而常常是在写实写不好,无话可说的情况下,瞎编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_3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头疼的是作文教学。教师花了很大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不但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已成了长期困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严重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多方研讨,通过将近三年的辛勤实践,现就自己的作文教学浅谈如下: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进行作文教学,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的不同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让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让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

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活灵活现、不同的“事”充分展现。 2.让学生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地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字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让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里是相当重要的,许多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病,本文试着对一些主要问题作些考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开始,老师都能够按照大纲认真制定适用、可行的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有许多教师在写作文计划时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所以有许多教师打开作文教案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没有作文教案,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问题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定式去机械的写作,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违背了现在课改中所提到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不过起一个引导作用的观点,这样一来却忽视了学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相当不好,有部分学生在资料中遇到作文题目老师不进行指导,就只能胡写乱写一通,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当然考试就拿不了高分。 问题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部分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够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练习写作,一周交一次作文,并且每天将所见所闻写到日记中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实在写不完时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认为写得多了就能写的好,作文水平就能够提高。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问题四、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课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提高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努力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和写作习惯,让他们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方法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又正是学习写作的基础阶段,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写作热情、写作能力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而在目前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对写作更多的畏惧,只是在消极地应对,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与接受,并没有更多的素材充实到写作中来,所写出来的文章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爱上写作,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 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 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篇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在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仿: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 卷上。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 文已经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那么,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教师自身来说,主要是教师没有掌握作文教学规律,对习作教学的 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 序渐进的训练。对作文的要求不切实际,过高,过严,教学要求脱 离教学实际。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 本能力。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作文无论语言还是思 维都不同于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 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对此,教师应当加以精心的保护,但事实并 不是这样。由于对小学生作文的特点认识不清,不少教师在作文教 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一 些教师则常常用报刊上文章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一味追求文章写作 知识的系统构建,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要求“新、奇、巧”。这 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使学 生认为作文高深莫测,一般人难以写好,挫伤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教学大纲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是“文通字顺”,“内容健康”。 由此可见,盲目拔高要求,使得门槛太高,指导的过细,人为的限 制太多,学生入不了门,害怕习作,失去了习作的信心。因而,对 作文课不感兴趣,作文的能力长进缓慢,自然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感到没有材料写。要写出好文章来,必须占有 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的素材是写出好文 章的前提条件。调查的300名小学生中感到言之无物,没有材料写 的有171人,占57%。这说明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社 会实践较少,对发生在周围的事情没有留心观察,积累不足。二是 感到有话写不出。300人中有106人感到有内容写,有话要说但不 知如何下笔,从哪说起,占35.3%。这种“有物不会言”的现象主要 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架起思维与表达的“桥梁”,学生不知如何去把心

浅谈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作文教学之我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学会作文?特别是让农村小学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成了所有奋斗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觉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弊端: 1.老师们重视遵循着教师讲解、读范文——学生列提纲——草稿——学生修改——抄写的双课时模式教学。 遇到一个作文题目,各位教师害怕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无从下笔。因此,总是教师讲在前、学生写在后,殊不知,这样一来就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让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文。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有一点创新求异。我们的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教师总是习惯把批改作文放在课后来进行,没有及时的反馈,收效不大。全班几十篇作文,每篇都要精批细改。一字一句,一段一篇,都仔仔细细地给学生检查,错字、别字、重复的、不具体的、或换或改,或增或减……兢兢业业,乐此不疲。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作文本发下去,学生没仔细读,即使读了,也不能完全理解

老师的意思。老师与学生毕竟有一段年龄差距,生活阅历、思想、行为怎会与老师完全一致呢? 农村小学规定一周两节作文课,但许多教师为赶语文教学进度,一般两周才上一次作文,一学期共八次,加上单元测试卷上的作文,一学期也不过十多个作文。但这个中间还有些作文题是同类型的,学生作文也是“换汤不换药”,一个作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思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学生的思维也是一样,不经常训练,想要一下子提高是不可能的。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典型的偏远山村小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又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有组织、有纪律地外出锻炼的机会几乎没有。教师又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村小根本没有图书室。蜜蜂要酿出芳香的花蜜,必须采撷千万朵鲜花,没有足够的见闻,哪来广博的知识?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写出好文章呢?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近年来我逐步采取了以下一些对策: 先写作,后讲评。教师出题之后,不作任何提示。学生自己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习的思维就不会受到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式考试中其分数往往都占到了总分数的三分之一强,但是每次考试中一个班的优秀作文、高分作文还是太少了,在分数为60分的作文中,学生的测试平均分能达到40分往往就是不错的成绩。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提高作文的成绩呢?题目中所说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不愿教、不会教,学生不愿学”等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作文的确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难题,期间也总结出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 我觉得,写好作文,要能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还要锤炼语言,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这才是关键! 那么,学生的作文要扎一个好根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 鲁迅先生说写好文章要多看,多练才行。契诃夫也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所以,要写好作文,就要做一个细心的人,细心观察我们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花鸟虫鱼、一人一事,尤其要留心那些别人爱忽略的东西。 观察,不光是用眼睛、耳朵,更重要的是用心,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在作文中对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视而不见”?就是因为这些事例从来都没有进入他们的内心。没有思考,则没有深入的印象和见解。 二、积累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积累是何等的重要。 积累首先包括语言方面的积累,就是练字炼句,主要是多阅读,勤摘抄,勤记日记,勤运用,勿令生疏,天长日久语言水平自然会提高。 其次是作文素材的积累,没有素材,举例缺乏,自然作文就无话可说,显得空洞。所以平时要多体察生活,多与人交流,多关注时政,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多抓生活中的细节。那么你的作文自然丰盈饱满,有血有肉。 三、观点 优秀作文一定要有个新颖,精辟的观点。也就是立意要深刻,要独到。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要深入思考问题,遇事多问个是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办的问题。多分析问题的实质,社会意义,不要人云亦云。 提炼观点,就要深入解读作文材料。 在平常的测考中我们会经常见到许多学生的作文爱偏题。我的班级平时就有这么一个坐在前排沉默寡言的女学生,她问我为什么她的作文几乎每次都离题,她的思考为什么总和出题人意图不符,于是我让她找来她以前做过的几份测试卷,最后发现这个学生喜欢对材料断章取义,不懂得整体把握它。其实,一个材料也许可以表现出许多理解,但总有一个最恰当的核心立意,而这个恰是材料作者想告诉你的生活道理,但这个学生每次却喜欢抓细枝末节,自然爱偏题。 从交谈中我还发现这个学生与人沟通甚少,较沉默,对社会问题关注的也少,见解自然也浅,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思考,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为写话,把中高年级的写作称为习作。写话属于写作的启蒙阶段,而习作是写作入门和练习阶段。我感觉小学语文教学难度最大的还是“习作”的教学,学生们每到要写作文时都感觉头疼,感觉没什么可写,谈“习作”色变,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不注意观察积累,学生感觉无物可写,无事可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特别是特定事物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造成的。 2.教师重形式和技能,忽视素材的指导。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写。学生经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我们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 如何将这艰辛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主动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习作所需要的素材一般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些经历往往都是无意注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淡薄,表象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们带着目的去观察、去实践、去记录,因此,习作的内容真实具体,又有个人的独特感受。 二、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三、指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在修改中更准确的表达真情实感 在本次习作课堂上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有别人改也有自己改,但最重要的是自改,所以我们要适当指点学生学习自改,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教师的批语要做到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儿童心理;选择全班有代表性的文章,集体讨论,集体修改,体会文章的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