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1,2,3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1,2,3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1,2,3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1,2,3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吉林大学版)第1_2_3_章

第1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2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

5. 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

加。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

4

4

(/)

(/)

H O

T

H

p p

K

p p

θ

θ

θ

=

(√)

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

)

(

)

(

2

2O

c

NO

kc

v?

=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二.选择题

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

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

B.ΔH相等

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

D.以上选项均正确

2. 已知

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

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

则Δf H mΘ(CuCl,s)应为( D )KJ.mol-1

A.36

B. -36

C.18

D.-18

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 B )

A.Ag(s)+1/2Br2(g)→ AgBr(s)

B.Ag(s)+1/2Br2(l)→AgBr(s)

C.2Ag(s)+Br2(l)→ 2AgBr(s)

D.Ag+(aq)+Br-(aq)→ AgBr(s)

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 B )

A.ΔH>0, ΔS<0 ;

B. ΔH>0, ΔS>0

C.ΔH<0, ΔS<0 ;

D.ΔH<0, ΔS>0

6. 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 B )

A.16

B.9

C.1/9

D.16/9

7. 400℃时,反应3H2(g)+N2(g)→2NH3(g)的K673Θ=1.66×10-4。同温同压下,3/2H2(g)+1/2N2(g)→NH3(g)的Δr G mΘ为( D )KJ.mol-1。

A.-10.57 B.10.57 C.-24.35 D.24.35

8. 已知下列反应的标准Gibbs函数和标准平衡常数:

(1)C(s)+O2(g) → CO2(g) ΔG1Θ,K1Θ

(2)CO2(g) → CO(g)+1/2O2(g) ΔG2Θ,K2Θ

(3)C(s)+1/2O2(g) → CO(g) ΔG3Θ,K3Θ

则它的ΔGΘ,KΘ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A )

A.ΔG3Θ=ΔG1Θ+ΔG2Θ

B.ΔG3Θ=ΔG1Θ×ΔG2Θ

C.K3Θ= K1Θ- K2Θ

D.K3Θ= K1Θ+ K2Θ

9. 若反应A+B → C对A,B来说都是一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是一级反应

B.该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用min-1

C.两种反应物中,无论哪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加1倍,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加一倍

D.两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半时,其反应速率也相应减半.

10. 对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ΔGΘ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ΔHΘ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1. 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 C )

A.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B.增加反应活化能

C.改变反应途径

D.增加反应平衡常数

12.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

A.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B.活化熵增加

C.活化能增加

D.压力增加

13. 某反应298K时, Δr GΘ=130KJ?mol-1, Δr HΘ=150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可以求得298K时反应的Δr SΘ

B.可以求得298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C.可以求得反应的活化能

D.可以近似求得反应达平衡时的温度

14. 某基元反应2A(g)+B(g)→C(g),其速率常数为k.当2molA与1molB在1L容器中混合时,反应速率是( A )

A.4k

B.2k

C.1/4k

D.1/2k

15. 某反应在370K时反应速率常数是300K时的4倍,则这个反应的活化能近似值是( A )KJ·mol-1

A.18.3

B.-9.3

C.9.3

D.数值不够,不能计算

三.填空题

1. 对于一封闭系统,定温定容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数值上等于恒容反应热;定温定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的焓变,数值上等于恒压反应热。

2. 一种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其熵值减小 ,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CO,其熵值增加。

3. 定温定压下, ΔG可以作为过程自发性的判据。

4. 当ΔH<0,ΔS<0时,低温下反应可能是自发进行,高温下反应可能是非自发进行。

5. U、S、H、G是状态函数,其改变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 ,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它们都是容量性质,其数值大小与参与变化的物质的量有关。

6. 在300K,101.3KPa条件下,100cm3煤气中CO的体积百分数为60% ,此时CO的分压为60.78 KPa,CO的物质的量是 2.437×10-3 mol。

7.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放置一定量的NH4Cl,发生反应NH4Cl(s) → NH3(g)+HCl(g),

Δr HΘ=177KJ?mol-1,360℃达平衡时测得P(NH3)=1.50KPa.则该反应在360℃时的KΘ= 2.25×10-4 ,当温度不变时,加压使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 KΘ值不变 ,平衡向左移动;温度不变时,向容器内充入一定量的氮气, KΘ值不变 ,平衡不移动;升高温度, KΘ值增大 ,平衡向右移动。

8. 反应A(g)+B(g)→AB(g),根据下列每一种情况的反应速率数据,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 (1)当A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2倍;B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则V= kC A C B2。

(2)当A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2倍;B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1/2倍.则V= kC A C B-1。

(3)反应速率与A的浓度成正比,而与B浓度无关.则V= kC A。

9. 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质量作用定律不适合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

10.指出下列过程的ΔSΘ大于零还是小于零:(1)NH4NO3爆炸ΔSΘ>0 ;

(2)KNO3从溶液中结晶ΔSΘ<0 ;(3)水煤气转化为CO2及H2ΔSΘ>0 ;

(4)臭氧的生成:3O3(g)→2O3(g) ΔSΘ<0 ;(5)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

ΔSΘ<0 ;(6)打开啤酒瓶盖的过程ΔSΘ>0 。

四.计算题

1. 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1)2C2H2(g)+5O2(g) →4CO2(g)+2H2O(l) ΔH1=-2602 KJ

(2)2C2H6(g)+7O2(g) →4CO2(g)+6H2O(l) ΔH2=-3123 KJ

(3)H2(g)+1/2O2(g) →H2O(l) ΔH3=-286 KJ

根据以上反应焓变,计算乙炔(C2H2)氢化反应:C2H2(g)+2H2(g) →C2H6(g)的焓变。

(ΔH= -312 KJ)

2. 在100℃,101.3KPa时,2.00molH2(g)与1.00molO2(g)反应生成2.00molH2O(g),反应中释放出484.5KJ热量。计算生成每mol H2O(g)时的焓变ΔH和热力学能的变化ΔU。

(ΔH=-242.3KJ·mol-1ΔU=-240.7KJ·mol-1)

3. 已知下列物质的生成焓:

NH3(g) NO(g) H2O(g)

ΔH f(KJ/mol) -46.11 90.25 -241.818

试计算在25℃标态时,5molNH3(g)氧化为NO(g)及H2O(g)的反应热效应。

(5molNH3(g)的热效应为: ΔH=(-226.376×5)KJ=-1131.85KJ)

4. 计算说明用以下反应合成乙醇的条件(标准状态下):

4CO2(g)+6H2O(l)→2C2H5OH(l)+6O2(g)

(如此高的温度,无实际意义。)

5由锡石(SnO2)冶炼制金属锡(Sn)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从热力学原理讨论应推荐哪一种

方法。实际上应用什么方法更好?为什么? (1) SnO 2(s )→Sn(s)+O 2(g)

(2) SnO 2(s )+C(s) →Sn(s)+CO 2(g) (3) SnO 2(s )+2H 2(g) → Sn(s)+2H 2O(g)

6. Ag 2O 遇热分解:2Ag 2O(s)→4Ag(s)+O 2(g), 已知在298K 时,Ag 2O 的Δf H Θ

=-31.1

KJ·mol -1,Δf G m Θ=-11.2 KJ·mol -1

,试求在298K 时P(O 2)的压力是多少(Pa )?Ag 2O 的最低分解温度?

(p(O 2)=11.9Pa T> 465.6 K)

7. 反应CaCO 3(s)→CaO(s)+CO 2(g)在973K 时K θ=2.92×10-2,900℃时K θ

=1.04,试由此计

算该反应的9731173,r r G G θθ??及r m r m H S θθ??,。

(r m H θ

?=169.5 KJ·mol -Δr S m Θ=144.8 J·mol -1·K -1Δr G 973Θ=28.6 KJ·mol -1Δr G 1173Θ=-0.382

KJ·mol -1

)

8. 金属钙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

Ca(s)+1/2O 2(g)→CaO(s) Δf G Θ=-604 KJ ·mol -1

欲使钙不被氧化,在298K 空气中氧气的分压不能超过多少Pa ?

( p<1.2×10-207

Pa)

9. 气体混合物中的氢气,可以让它在200℃下与氧化铜反应而较好的除去: CuO(s)+H 2(g)→Cu(s)+H 2O(g)

在298K 时,查表计算反应的ΔG Θ, ΔH Θ, ΔS Θ,和K Θ

(r m G θ?=-98.87 KJ·mol -1K Θ=2.14×1017r m S θ?==48.7J·K -1·mol -1r m H G T S θθθ?=?+?=-84.36KJ·mol -1)

10. 在300K 时,反应2NOCl (g )→2NO+Cl 2的NOCl 浓度和反应速率的数据如下:

NOCl 的起始浓度/mol·dm -3 起始速率/ mol·dm -3·s

-1

0.30 3.60×10

-9

0.60 1.44×10

-8

0.90 3.24×10

-8

(1)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 (2)求出反应速率常数.

(3)如果NOCl 的起始浓度从0.30 mol ·dm -3增大到0.45 mol ·dm -3

,反应速率将增大多少倍?

[(1)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2

()kc NOCl ν= (2)1

182

9

100.4)30.0(1060.3----???=?=s mol dm k

(3) 速率增大2.25倍.]

11. 根据实验测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2NO+Cl 2→2NOCl 为基元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2)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3)如果体积不变,将NO 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1)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2

2()()kc NO c Cl ν=?

(2) 反应速率是原来的1/8倍。 (3) 反应速率是原来的9倍。]

12. 将0.1mol ?L 的Na 3AsO 3和0.1mol ?LNa 2SO 3溶液与过量稀H 2SO 4混合均匀,反应: 2H 3AsO 3 + 9H 2SO 3 → As 2O 3(s) + 3SO 2 + 9H 2O + 3H 2S 4O 6 (黄色)

实验测得在17℃时,从溶液混合开始至刚出现黄色沉淀As 2O 3所需时间为25分15秒.若将上述溶液升温至27℃,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所需时间为8分20秒.求该反应的活化能.

1

2.805001515lg

290-?=??mol KJ s s

K

K

第2章溶液与离子平衡

一.是非题

1.高分子溶液与溶胶都是多相不稳定系统。 ( × )

2.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蒸气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 × ) 3.溶质是强电解质或其浓度较大时,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 √ ) 4.液体的凝固点就是液体蒸发和凝聚速率相等时的温度。 ( × ) 5.质量相等的丁二胺(H2N(CH2)4NH2)和尿素(CO(NH2)2)分别溶于1000 g水中,所得

两溶液的凝固点相同。 ( × )

6.常利用稀溶液的渗透压来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 )

7.在100g水中溶解5.2g某非电解质,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为60,此溶液在标准压力下的沸点为373.60K。 ( √ )

8.弱酸或弱碱的浓度越小,其解离度也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弱。 ( × )

9.在一定温度下,某两种酸的浓度相等,其水溶液的pH值也必然相等。( × )

10.当弱电解质解离达平衡时,离子浓度越小,解离常数越小,弱电解质的解离越弱。

( × )

11.在缓冲溶液中,只是每次加少量强酸或强碱,无论添加多少次,缓冲溶液始终具有缓冲能力。 ( × )

12.已知K sθ (Ag2CrO4) =1.11×10-12,K sθ(AgCl)=1.76×10-10,在0.0100mol·kg-1K2CrO4和

0.1000mol·kg-1K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则CrO

2

4先沉淀。

( × )

13. 用EDTA做重金属的解毒剂是因为其可以降低金属离子的浓度。 ( √ )

14.由于K a(HAc)>K a(HCN),故相同浓度的NaAc溶液的pH比NaCN溶液的pH大。( ×)

二.选择题

1.在质量摩尔浓度为1.00mol·kg-1的NaCl

水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χB和质量分数ωB为

( C )

A. 1.00, 18.09% B.0.055, 17.0%

C.0.0177, 5.53% D.0.180, 5.85%

2. 30%的盐酸溶液,密度为 1.15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C B和质量摩尔浓度b B分别为

( A )

A.9.452mol·dm-3, 11.74mol·kg-1 B.94.52mol·dm-3, 27.39mol·kg-1 C.31.51mol·dm-3, 1.74mol·kg-1 D.0.945mol·dm-3, 2.739mol·kg-1

3.下面稀溶液的浓度相同,其蒸气压最高的是 ( C )

A.NaCl溶液 B.H3PO4溶液 C.C6H12O6溶液 D.NH3-H2O溶液

4.下列物质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 C )

A.0.2mol·kg-1 C12H22O11 B.0.2mol·kg-1 HAc

C.0.2mol·kg-1 NaCl D.0.1mol·kg-1 HAc

5.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 C )

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Cu(NH3)4]SO4

6.0.1mol·kg-1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B )

A.HAc B.H2C2O4 C.NH4Ac D.H2S

7. 下列混合溶液,属于缓冲溶液的是 ( A )

A . 50g 0.2mol·kg -1 HAc 与 50g 0.1mol·kg -1

NaOH

B . 50g 0.1mol·kg -1 HAc 与 50g 0.1m ol·kg -1

NaOH

C . 50g 0.1mol·kg -1 HAc 与 50g 0.2mol·kg -1

NaOH

D . 50g 0.2mol·kg -1 HCl 与 50g 0.1mol·kg -1

NH 3·H 2O

8.若用HAc 和NaAc 溶液配制pH = 4.5的缓冲溶液,则二者浓度之比为 ( C )

A . 8.11

B . 362.3

C .18

.1 D .98

9. 配制pH ≈ 7的缓冲溶液,应选择 ( D )

A . K θ(HA c)=1.8×10-5

B .K θ(HCOOH)=1.77×10-4

C . K θ(H 2CO 3)=4.3×10-7

D .K θ(H 2PO 4-)=6.23×10-8

10. AgCl 在下列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B )

A . 纯水

B . 6mol·kg -1

NH 3·H 2O

C . 0.1mol·kg -1 NaCl

D . 0.1mol·kg -1

BaCl 2

11.在PbI 2沉淀中加入过量的KI 溶液,使沉淀溶解的原因是 ( B ) A .同离子效应 B .生成配位化合物 C .氧化还原作用 D .溶液碱性增强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在H 2S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Cu 2+

,溶液的pH 值将变小。

B .分步沉淀的结果总能使两种溶度积不同的离子通过沉淀反应完全分离开。

C .所谓沉淀完全是指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除净了。

D .若某系统的溶液中离子积等于溶度积,则该系统必然存在固相。

13.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相同浓度的水溶液导电能力最强的是(D) A . K 2[MnF 6] B . [Co(NH 3)6]Cl 3 C . [Cr(NH 3)4]Cl 3 D . K 4[Fe(CN)6]

三.填空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溶液的_蒸气压下降_、___沸点升高_____、__凝固点下降___和_渗透压_。它们的数值只与溶质的__粒子数目(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_成正比。 2.下列水溶液,按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 __ D > C > A > B 。

A.1mol·kg -1 KCl

B.1mol·kg -1

Na 2SO 4

C.1mol·kg -1蔗糖

D.0.1mol·kg -1

蔗糖 3.HAc 溶液中滴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显 _红__ 色,若再加入少量NaAc(s),溶液由 _红__ 色变为 __黄__ 色,其原因是 ___同离子效应__。

4.Ag 2CrO 4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

()

θθθb CrO b b Ag b K s -

+?=242

,其溶解度S 与θ

s K 的关

系为:43

θs

K S =

6.试确定下列反应向 _右____ 方进行:

ZnCO3(s) + 4CN-[Zn(CN)4]2-+ CO32-

7.形成配位键时,中心原子必须具有 _空轨道_______,配位体必须具有 _孤对电子_。

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H2PO -

4;H2[PtCl6];HSO

-

4;[Fe(H2O)6]3+ 的共轭碱的

化学式分别是

2

4

HPO-

, H[PtCl6]-,-

2

4

SO-和 [Fe(H

2O)5OH]

2+。

9.已知NH3的K θ

b为1.76×10-5,NH

+

4离子的K

θ

a值为 5.68×10-10。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 NH +

4、H3PO4、H2S 是酸; PO

-3

4、CO

-

2

3、-、CN-、

OH-、NO -

2是碱; [Fe(H2O)5OH]2+、HSO

-

3、HS-、H2PO

-

4、HPO

-

2

4、H2O 是两性物质。

四.问答题

1.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组成有何关系?

2.怎样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

3.试讨论怎样才能使难溶沉淀溶解。

4.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将产生什么现象。

(1)向含有Ag2CO3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CO3。

(2)向含有Ag2CO3沉淀的溶液中加入氯水。

(3)向含有Ag2CO3沉淀的溶液中加入HNO3

5.试说明什么叫螯合物。

6.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有哪些区别?

五.计算

1.在100cm3水(密度为 1.0g·cm-3)中溶解17.1g蔗糖(C12H22O11),溶液的密度为

1.0638g·cm-3,

试计算:

(1) 溶液的质量分数;

(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4) 蔗糖和水的摩尔分数。

解:(1) 溶液的质量分数:

%

6.

14

%

100

1.

117

1.

17

=

?

=

g

g

w

B

(2) 已知蔗糖摩尔质量为:342g·mol-1,则:物质的量浓度:c B = 0.454mol·dm-3

(3) 质量摩尔浓度: 1

3

31

5.010000.1100342/1.17---?=????=kg mol g cm g cm mol g g b B

(4) 摩尔分数:H 2O 的物质的量 331

100 1.0 5.5618cm g cm n mol g mol --??==?

蔗糖的物质的量

mol

mol g g

n 05.03421.171

=?=

-

3

1091.8)05.056.5(05.0-?=+=mol mol

x 糖

991.0)05.056.5(56.52=+=mol mol x O

H

2.将0.450g 某电解质溶于30.0g 水中,使溶液凝固点降到-0.150℃。计算该非电解质的

相对分子质量。

M = 186g·mol -1

3.某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0℃时结冰。此溶液在20℃时的蒸气压为多大?渗透压为多

大?

蔗糖的蒸气压为:P (蔗糖) = 2327.53Pa

∏(蔗糖)= 326.4kPa

4.计算下列溶液中的b (H +)、b (A c -)和(1)、(2)的解离度α: (1)0.050mol·kg -1

HAc 溶液;

(2)0.10mol·kg -1 HAc 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0.050 mol·kg -1

KAc 溶液;

(3)0.10 mol·kg -1 HAc 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0.05 mol·kg -1

HCl 溶液;

(4)0.10 mol·kg -1 HAc 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0.05 mol·kg -1

NaOH 溶液。

(1)

%

88.1%10005.0104.94

=??=-α

(2) α=0.07%

(3) b (Ac -)=3.52×10-5 mol·kg -1

(4)b (H +)=1.76×10-5 mol·kg -1 b (Ac -)=0.025mol·kg -1

5.0.010mol·kg -1

的某一弱酸溶液,在298K 时,测定其pH 值为5.0,

求:(1)该酸的θa K 和α。(2)加入1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 值、θa K 和α。

解:(1)

()

2

-58

10 1.0100.010a K θ-=

=?

%

10.0%10001.0105=?=-α

(2)

()

8

6

2

6100.110071.7005.010071.7---?=?-?=

θ

a K

%

14.0%100005.010071.76

=??=-α )

6.计算20℃时,在0.10 mol·kg -1

氢硫酸饱和溶液中: (1)b (H +)、b (S 2-)和pH ;

(2)如用HCl 调节溶液的酸度为pH =2.00时,溶液中的S 2-浓度是多少?计算结果说明

什么问题?

解:(1)b (H +) = b (HS -) = 9.5×10-5 mol·kg -1

b(S2-) ≈

θ

2

K= 1.1×10-12 mol·kg-1

pH = -lg9.5×10-5 = 4.02

(2)b(S2-)= 1.0×10-16 mol·kg-1

7.在18℃时,PbSO4的溶度积为1.82×10-8,试求在这个温度PbSO4在0.1mol·kg-1 K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

b(Pb2+) = 1.82×10-7 mol·kg-1

8.在18℃时,AgBr的溶度积为 5.35×10-13,在纯水中AgBr的溶解度是多少?在

0.10mol·kg-1 的NaBr溶液中AgBr的溶解度是多少?

解:(1)在纯水中AgBr的溶解度是7.31×10-7 mol·kg-1。

(2)即在0.1mol·kg-1 的NaBr中,AgBr的溶解度为5.35×10-12 mol·kg-1 9.通过计算说明:

(1)在100g 0.15mol·kg-1 的K[Ag(CN)2]溶液中加入50g 0.10mol·kg-1 的KI 溶液,是否有AgI 沉淀产生?

(2)在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50g 0.20mol·kg-1 的KCN溶液,是否有AgI产生?

解:(1)有AgI 沉淀析出。

(2)无AgI 沉淀析出。

10.某溶液中含有Pb2+ 和Ba2+,其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0.01 mol·kg?1和0.10mol·kg?1。

若向此溶液逐滴加入K2CrO4溶液,问哪种金属离子先沉淀?此两种离子有无分离的可能?

已知 K θ

s(PbCrO4)=1.77×10?14,K

θ

s(BaCrO4)=1.2×10?10。

解:从计算结果可知:沉淀Pb2+ 比沉淀Ba2+ 所需的CrO

-

2

4少得多,所以,将

首先析出PbCrO4沉淀。

当BaCrO4开始沉淀时,Pb2+已沉淀完全了。此两种离子可以分离。

第3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

一.判断题

1. 在25℃及标准状态下测定氢的电极电势为零。 ( X )

2. 已知某电池反应为

,21212B A B A +→+

++而当反应式改为B A B A +→+++222时,则此

反应的E Θ

不变,而Δr G m Θ

改变。 ( √ ) 3. 在电池反应中,电动势越大的反应速率越快。 ( X ) 4. 在原电池中,增加氧化态物质的浓度,必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 ( X ) 5. 标准电极电势中θE 值较小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都不可能氧化θ

E 值较大的电对中 的还原态物质。 ( X ) 6. 若将马口铁(镀锡)和白铁(镀锌)的断面放入稀盐酸中,则其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阳极反应

是相同的。 ( X ) 7. 电解反应一定是0,0?G G r r θ

的反应。 ( X ) 8. 超电势会导致析出电势高于平衡电势。 ( X )

二.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氧化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表观电荷数

B.氧化数在数值上与化合价相同

C.氧化数均为整数

D.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皆为+1

2. 若已知下列电对电极电势的大小顺序E Θ

(F 2/F -) > E Θ

(Fe 3+

/Fe 2+

) > E Θ

(Mg 2+

/Mg) >

E Θ

(Na +

/Na),则下列离子中最强的还原剂是( B ) A.F

- B.Fe 2+ C.Na + D.Mg 2+

3. 已知电极反应Cu e Cu →+-

+22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42V,则电极反应

+-→-2242Cu e Cu 的标准电极电势应为( C )

A.0.684V

B.-0.684V

C.0.342V

D.-0.342V 4. 已知E Θ

(Ni 2+

/Ni)= -0.257V,测得镍电极的E(Ni 2+

/Ni)= -0.210V,说明在该系统中必有

( A ) A.121)(-+

?>kg mol Ni

m B. 121)(-+?

C. 121)(-+?=kg mol Ni m

D.

)(2+

Ni m 无法确定

5. 下列溶液中,不断增加H +

的浓度,氧化能力不增强的是( D )

A.MnO 4-

B.NO 3-

C.H 2O 2

D.Cu 2+

6. 将下列反应中的有关离子浓度均增加一倍,使对应的E 值减少的是( C )

A.Cu e Cu →+-+22

B. +

-→-22Zn e Zn

C. --→+Cl e Cl 222

D. +

-+→+242Sn e Sn

7. 某电池的电池符号为(-)Pt|A 3+,A 2+ || B 4+,B 3+

|Pt(+),则此电池反应的产物应为( B )

A. A 3+

, B 4+

B. A 3+

, B 3+

C. A 2+

, B 4+

D. A 2+

, B 3+

8. 在下列电对中,标准电极电势最大的是( D )

A.AgCl/Ag

B.AgBr/Ag

C.[Ag(NH 3)2]+

/Ag D.Ag +

/Ag 9. A 、B 、C 、D 四种金属,将A 、B 用导线连接,浸在稀硫酸中,在A 表面上有氢气放 出,B 逐渐溶解;将含有A 、C 两种金属的阳离子溶液进行电解时,阴极上先析出C ;把D 置于B 的盐溶液中有B 析出。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 )

A.A>B>C>D

B.C>D>A>B

C.D>B>A>C

D.B>C>D>A

10. 已知标准氯电极的电势为 1.358V,当氯离子浓度减少到1

1.0-?kg mol ,氯气分压减少到

kPa 1001.0?时,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应为( C )

A.1.358V

B.1.3284V

C.1.3876V

D.1.4172V 11. 电解NiSO 4溶液,阳极用镍,阴极用铁,则阳极和阴极的产物分别是( A )

A.Ni 2+

,Ni B. Ni 2+

,H 2 C.Fe 2+

, Ni D. Fe 2+

, H 2 12. 在腐蚀电极中( C )

A.阴极必将发生析氢反应

B.阴极必将发生吸氧反应

C.阴极的实际析出电势必高于阳极的实际析出电势

D.极化作用使得腐蚀作用加快

三.填空题

1. 在一定条件下,以下反应均可向右进行,

O H Fe Cr H Fe O Cr 2332272762146++→+++

+++- (1)

++++

+→+422322Sn Fe Sn Fe

(2)

上述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应为Cr 2O 72-,最强的还原剂应为Sn 2+

2. 原电池是由 自发 的氧化-还原反应所组成的.在这种反应中,必伴随着 电子迁移

的过程。

3.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若以电对的电极电势作为判断的依据时,其自发的条件必为

E +>E - 。

4. 某原电池的一个电极反应为-

+++→e H O O H 44222,则这个反应一定发生在 负

极 。

5. 若某原电池的一个电极发生的反应是-

-

→+Cl e Cl 222,而另一个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32Fe e Fe ,已测得)/()/(232+

+->Fe Fe E Cl Cl E ,则该原电池的电池符号应

为 (-)Pt|Fe 3+,Fe 2+ || Cl -

|Cl 2| Pt(+) 。

6. 已知反应V E l Hg aq H aq Hg g H 79

7.0),(2)(2)()(222=+→+++

θ

,则

))(/(2l Hg Hg E +θ= 0.797V 。 7. 在Cu-Zn 原电池中,若

)/()/(22Zn Zn E Cu Cu E +

+>,在Cu 电极和Zn 电极中分别注入氨水,则可能分别导致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先降低 和 后升高 。

8. 25℃时,若电极反应

22)(2D e aq D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0034V,则在相同温度及标准状态下反应

)()(2)()(222g H aq D g D aq H +→+++的θE = 0.0034V , θG r ?= -6.56×102J ?mol -1 ,θK = 1.3 。

9. 电解CuSO 4溶液时,若两极都用铜,则阳极反应为+

-→-22Cu e Cu ,阴极反应为

Cu e Cu →+-+22 ;若阴极使用铜做电极而阳极使用铂做电极,则阳极反应为 ,阴

极反应为Cu e Cu

→+-+

22;若阴极使用铂做电极而阳极使用铜做电极,则阳极反应

为+-→-22Cu e Cu ,阴极反应为Cu e Cu →+-

+22。

(四)问答题

1. 试从电子运动方向,离子运动方向,电极反应,化学变化与电转换作用本质,反应自发

性五个方面列表比较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

2. 半电池(A)是由镍片浸在 1.0mol?kg -1

的Ni 2+

溶液中组成的,半电池(B)是由锌片浸在

1.0mol?kg -1

的Zn 2+

溶液中组成的。当将半电池(A)和(B)分别与标准氢电极连接组成原电池,测得原电池的电动势分别为V H B E V H A E 762.0)(,257.0)(22=-=-.试回答下面问题:

(1)当半电池(A)和(B)分别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时,发现金属电极溶解.试确定各半电池的电极电势符号是正还是负。

(2)Ni 、Ni 2+

、Zn 、Zn 2+

中,哪一种物质是最强的氧化剂?

(3)当将金属镍放入 1.0mol?kg -1

的Zn 2+

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将金属锌浸入1.0mol?kg -1

的Ni 2+

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4)Zn 2+与OH -能反应生成Zn(OH)42-

.如果在半电池(B )中加入NaOH ,问其电极电势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5)将半电池(A)和(B)组成原电池,何者为正极?电动势是多少? 3.根据下面的电池符号,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

4.写出下列电解的两极产物.

五.计算题

1. 将Cu 片插入盛有0.5mol?Kg -1的CuSO 4溶液的烧杯中,Ag 片插入盛有0.5mol?Kg -1

的AgNO 3

溶液烧杯中:

(1)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池符号;

(2)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3)求该电池的电动势;

(4)若加入氨水于CuSO 4溶液中,电池的电动势将如何变化?若加氨水于AgNO 3溶液中,情况又如何?(定性回答) 解:(1)电池符号:

(-)Cu|Cu 2+(0.5mol?Kg -1) || Ag +(0.5mol?Kg -1

) |Ag(+)

(2) Ag Cu Ag Cu 222+→++

+

(3) 0.449V (4)

2. 已知电极反应NO 3-+3e+4H +→NO+2H 2O 的E Θ(NO 3-/NO)=0.96V,求当

b(NO 3-)=1.0mol?Kg -1时,P NO =100Kpa 的中性溶液中的电极电势.并说明酸度对NO 3-

氧化性的影响。

解: NO 3-

氧化能力受酸度的影响.若酸度较大,其氧化能力增大,所以浓硝酸的氧 化能力强。

3. 对含有Ag +

的溶液加入Cl -,使达平衡时Cl -的浓度为1.0mol?Kg -1

。计算Ag +

/ Ag 电对的 电极电势.试回答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说明,氧化型离子生成沉淀时,会降低电对的电极电势。 4. 已知Zn e Zn

→+-+

22,V E 76.0-=θ;-

--+→++OH Zn e O H ZnO 422222,

V E 22.1-=θ。试通过计算说明锌在标准状态下,既能从酸中,又能从碱中置换放出氢气。

5. 已知某原电池的正极是氢电极,kPa H p 100)(2=,负极的电极电势是恒定的。当氢电 极中pH=4.008时,该电池的电动势是0.412V.如果氢电极中所用的溶液改为一未知b(H +

)的缓冲溶液,又重新测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27V.计算该缓冲溶液的b(H +

)和pH 值.如果该缓

冲溶液中1

0.1)()(--?==kg mol A b HA b ,求该弱酸HA 的解离常数。

解: 4

4108.10.10.1108.1)(--?=??=HA K a θ

6. 某原电池的一个半电池是由金属Co 浸在1.0m ol?Kg -1的Co 2+

溶液中组成;另一半电池则 由Pt 片浸入1.0mol?Kg -1

的Cl -

溶液中并不断通入Cl 2)100)((2kPa Cl p =组成.实验测得电池

电动势为1.63V;钴电极为负极.已知V Cl Cl E 36.1)/(2=-

θ.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电池反应方程式;

(2))/(2Co Co E +

θ为多少?

(3))(2Cl p 增大时,电池电动势将如何变化?

(4)当Co 2+

浓度为0.010mol?Kg -1

时,电池电动势是多少? Δr G m 为多少? 解:

(1) )(2)()()(22aq Cl aq Co g Cl s Co -

++→+

(2) V E Cl Cl E Co Co E 27.063.136.1)/()/(22-=-=-=+θ

θθ

(3) P(Cl 2)增大时,E(正)增大, 电池电动势E 增大。 (4) Δr G m =-326.1KJ ?mol -1

7. 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某HA-A -的缓冲溶液中,饱和甘汞电极为正极.已知

1110.0)(,0.1)(---?=?=kg mol A b kg mol HA b ,向此溶液中通入H 2(100kPa),测得其电动势为

0.4780V 。

(1)写出电池符号和反应方程式; (2)求弱酸HA 的解离常数。

解:(1)电池符号为:

(-)Pt|H 2(100kPa)|HA(1.0mol?kg -1

),A -(0.10mol?kg -1

) || KCl(饱和)|Hg 2Cl 2(s)|Hg| Pt (+) 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2)(2)(2)()(222aq Cl aq HA l Hg aq A g H s Cl Hg --++→++

(2) 5

4100.10.110

.0100.1)(--?=??=HA K a θ

8. 试以中和反应

O H aq OH aq 2)()(H →+-

+(l)为电池反应,设计成一种原电池(用电池符 号表示).分别写出电极半反应,并求算该电池在25℃时的标准电动势及θ

ωK 。

解: V E

E

E 8288.08288.00=+=-=-

+

θ

θ

θ

14

101-?=θw K 9. 根据下列反应及其热力学常数,计算银-氯化银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 Θ

(AgCl/Ag)

H 2+2AgCl=2H +

+2Cl -+2Ag 。已知该反应在25℃时的Δr H m Θ

=-80.80KJ?mol -1

, Δr S m Θ

=-127.20J?mol -1

?K -1

。 解: E Θ(AgCl/Ag)= 0.222V

10. 在0.10mol?Kg -1

的CuSO 4溶液中投入锌粒,求反应达平衡后溶液中Cu 2+

的浓度。

解:

b(Cu 2+

)=2.0×10-38

11. 选用Fe, Cu, Zn, Al 片,碳棒,质量摩尔浓度均为1.0mol?Kg -1

的FeCl 3, CuSO 4, ZnSO 4, AgNO 3溶液,及0.01mol?Kg -1

的FeCl 2溶液,设计一个电动势最大的原电池。假定此电池可 用来电解(忽略其它因素影响)CuSO 4溶液(阳极用Cu ,阴极用Fe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原电池的两极反应及电池符号; (2)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及Δr G m ; (3) 写出电解池的两极反应。

解:(1)Zn|ZnSO 4(1.0mol?Kg -1

) || FeCl 3(1.0mol?Kg -1

),FeCl 2(0.01mol?Kg -1

)|C (2)

Δr G m =-3.186×105

J?mol -1

(3)两极反应:阳极:Cu-2e -=Cu

2+

阴极:Cu 2++2e -

=Cu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 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 Q , W , Q -W , Q +W , ΔH , ΔG 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H ,ΔH ,ΔH θ,Δf θ298H (B ),θ298S (B ), Δf θ298G (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 :标准焓变;Δf θ298H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θ298S (B ):298K 时 B 物质的标准熵; Δf θ298G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 (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 (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 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298H =-27.6kJ/mol ;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298H =-58.6kJ/mol ;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298H =38.1kJ/mol ;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4)FeO(s)+CO=Fe(s)+CO 2(g)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 3O 4(s)+4H 2(g)=3Fe(s)+4H 2O(g) (2)4NH 3(g)+5O 2(g)=4NO(g)+6H 2O(l) (3)CO(g)+H 2O(g)=CO 2(g)+H 2(g) (4)S(s)+O 2(g)=SO 2(g)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s)+Cu 2+(aq)=Fe 2+(aq)+Cu(s)

新大学化学习题讲解与按章节复习

《大学化学》题解示例 第二部分 分章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 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 。 A 、标准压力P \ =100.00KPa B 、T=298.15K C 、b \=1.00mol kg -1 D 、 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的反应热,能表示CO 2的Δf H m \(298.15K ) 的反应式为 ( ) 。 A 、C (金刚石)+ O 2(g )= CO 2(g ) B 、 C (石墨)+O 2(g )= CO 2(g ) C 、CO (g )+2 1O 2(g )= CO 2(g ) D 、CO 2(g )=CO (g )+2 1O 2(g )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 Fe 3O 4(s)+4H 2(g)=3Fe(s)+4H 2O(l), Δr H m \=-22kJ mol -1 4Fe 2O 3(s)+Fe(s)=3Fe 3O 4(s), Δr H m \ =-74kJ mol -1 4Fe(s)+3O 2(g)=2Fe 2O 3(s), Δr H m \ =-1664kJ mol -1 则可计算出Fe 3O 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m r G ?=10kJ mol -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 。 A 、自发进行 B 、非自发进行 C 、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 6、车尾气中的CO ,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 解反应CO(g)= C(s)+2 1O 2(g)的Δr H m \=110.5kJ mol -1, \m r S ?=-0.089kJ mol -1 K -1 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 7、(1)U ,S ,H ,G 均为 ( ) 。 (2)Δr H m >0为 ( ) 。 (3)Δr G m <0为 ( )。

工科化学第十章总结和课后答案~强亮生版

第十章化学与能源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煤的气化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焦炭和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答:错,煤的气化是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2)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SO2,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因此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答:不确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 x和CO,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和HC,相对而言,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3)汽油的辛烷值分布在0~100之间,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汽油中含有80%辛烷和20%的其他烃类。 答:错,汽油的辛烷值可衡量汽油的抗震性,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该汽油的抗震性相当于80%异辛烷和20%的正庚烷混合物的抗震性。 (4)为了避免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取代四乙基铅作汽油添加剂。 答:不确切,甲基叔丁基醚(MTBE)添加剂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已被禁止使用。(5)发展核能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北欧和我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加快核电站的建设。 答:不确切,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核电站,北欧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在2010年前关闭已有核电站。 (6)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由于锌、锰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因此锌锰电池是无污染电池。 答:错,在生产的锌锰电池时,为了防止电池中锌溶解释放氢气,常在电池糊状液中放入氯化汞。 (7)在燃料电池中并没有发生直接的燃烧反应,它通过原电池原理不断的将燃料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理论上可达100%。 答:正确 2. 填空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我国是以煤消费为主的国家。(2)煤是由古代植物转化而来的,煤的煤化过程包括了植物残骸→腐殖质→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阶段,若根据煤化的程度不同可将煤分为四类,若根据煤炭中硫的含量不同又可将煤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工科大学化学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V Q m r H ?(T) Θ m r H ?(T) Θm f H ?(T ) ξ 答:V Q :等容反应热; m r H ?(T):某温度下,反应的摩尔焓变(数 值等于等压反应热);Θ m f H ?(T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ξ:反应进度。 2.盖斯定律的使用条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1)等压 (2)等容 (3)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 (4)等温、不做有用功,等容或等压 答:正确答案为(4)。 3.热力学标准态的含义?为什么要确定热力学标准态? 答:热力学标准态是指在温度T (但没有限定温度)和标准 压力 [ p Θ (100kPa)]下物质所处状态。而对纯理想气体热力学标准态是指 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 [ p Θ (100kPa)]下的状态。混合理想气体中 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指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p Θ 时的状态。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以及状态函数改变是受许多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聚集状态等)的影响,为了比较方便,国际上规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 4.简述照明弹中的铝、镁、硝酸钠和硝酸钡等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答:金属铝、镁在燃烧时,可以放出大量热(Θ ?MgO ,m f H = - 601.7 kJ/ mol, Θ ?3 2 O Al ,m H = - 1675.69 kJ/?mol -1)产生千度以上的高温, 而反应放出的热量又能使硝酸盐分解产生O 2,又加速镁、铝的燃烧反应,使照明弹更加绚丽夺目。 在其中铝和镁作为还原剂;氧气、硝酸钠和硝酸钡等作氧化剂。 5.通过计算说明,氧-乙炔焰为什么可以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答: (5/2)O 2 + C 2H 2 = 2CO 2 + H 2O(g)

新大学化学1--3章答案

1.2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 5.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加。 (×)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 4 4 (/) (/) H O T H p p K p p θ θ θ = 。 (√) 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 ) ( ) ( 2 2O c NO kc v? =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二.选择题 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 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 B.ΔH相等 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 D.以上选项均正确 2. 已知 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 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 则Δf H mΘ(CuCl,s)应为(D )KJ.mol-1 A.36 B. -36 C.18 D.-18 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 B ) A.Ag(s)+1/2Br2(g)→ AgBr(s) B.Ag(s)+1/2Br2(l)→AgBr(s) C.2Ag(s)+Br2(l)→ 2AgBr(s) D.Ag+(aq)+Br-(aq)→ AgBr(s) 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 B ) A.ΔH>0, ΔS<0 ; B. ΔH>0, ΔS>0 C.ΔH<0, ΔS<0 ; D.ΔH<0, ΔS>0 6.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 B ) A.16 B.9 C.1/9 D.16/9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 专业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基础化学部无机及分析教研室编 2008秋

绪论 4.正确地修约下列数据:(1)37.800至3位;(2)72.75至3位;(3)90.045至4位;(4)12 5.550至4位; 5.以正确的有效位数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50.00×27.80×0.1167; (2)(2.776×0.0050)-6.7×10-3+(0.036×0.0271) (3) (4) 0.001120 5.10 21.14 3.10? ? 238 . 14 839 . 15 5.67 4.3) - 9.85 ( 24.16 - ? ?

第10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 重复分析一银合金试样,测得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67%,95.61%,95.71%和95.60%。试计算:(1)均差;(2)标准差;(3)变异系数。 3. 现对一种煤的含水量做了4次测定,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18.3%,18.9%,17.7%和18.6%,试求在置信水平95%时的置信区间。 5. 为检验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现采用一种钙的质量分数ω(Ca)=21.20%(真实值μ)的标样以新方法进行分析,若x= (Ca)=21.24%,s=0.12%,n=10。试问x与μ的置信水平90%和95%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8 现有两个含铀试样的测定结果如下: 试样1 10.32%,10.39%,10.19%,10.21% 试样2 10.45%,10.41%,10.51%,10.36%,10.34%,10.39% 试问在置信水平95%时,两试样有无显著性差异?

大学化学化学带答案

无机化学期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298K 时,反应 C (石墨)+O 2(g )→CO 2(g ) 1mol kJ 5.393-?-=?θ m r H CO (g )+ 2 1O 2(g )→CO 2(g ) 1mol kJ 0.283-?-=?θ m r H 则反应C (石墨)+2 1O 2(g )→CO (g )的θ m r H ?等于( ) A .mol -1 B .mol -1 C . kJ mol -1 D . kJ mol -1 2.反应C(s)+H 2O(g) CO(g)+H 2(g) 0H θm r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故增大体系的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B. 升高温度,Kp 增大,故平衡向右移动; C. 增加H 2O(g)浓度,Kp 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D. 加入催化剂,提高正反应速率,平衡向右移动。 3.若溶液的浓度都为 mol L -1,则下列水溶液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l 2(SO 4)3,NaCl ,HAc; B. Al 2(SO 4)3,Na 2SO 4, NaCl ,HAc; ,Na 2SO 4,Al 2(SO 4)3, HAc; D. HAc ,Na 2SO 4,Al 2(SO 4)3,NaCl; 4.反应H 2(g)+I 2(g) 2HI(g) 的θ m r H ?>0,该反应达平衡时,若降低温度,Kc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 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A . mol ?L -1HCl B . mol ?L -1HAc C . mol ?L -1HF D . mol ?L -1H 2SO 4 6.下列硫化物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

大学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高 低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高 低 1.2 NaCl 与 KBr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 否相同?如将 CH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及 CH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 4 3 3 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 液中均为 Na + , K + , Br - , Cl - 离子各 1mol 。 由于 CH 与 CCl 及 CHCl 3 与 CH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 4 4 3 混合物。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 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 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 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1 y y y C 1s 2s 2p 2p 2p x x x y z z z 2p x 2p y 2p z H x z 2s CH 4 中 C 中有 4个电子与氢成键 为 SP 3 杂化轨道 ,正四面体结构 H CH 4 SP 3杂 化 C H H H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 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 PO 4 h. C 2 H 6 i. C 2 H j. H SO 2 2 4 答案: a. H C C H 或 H C C H b. H c. d. H C Cl H N H H S H H H H H H H e. O f. O g. O O H H H O N H C H HOPOH 或 HOPOH h. H C C H O O O H H H H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章工科大学化学有化习题及答案

《工科大学化学》---有机化学部分(第16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2,3-二甲基戊烷 (2) 2-甲基-3-异丙基己烷 (3)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 新戊烷 (5)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6) 2,3-二甲基-1-丁烯 (7) 2-甲基-2-丁烯 (8) 反-4-甲基-2-戊烯 (9) 反-1,6-二溴-3-己烯 (10) Z-2-戊烯 解答: CH 3CHCHCH 2CH 3 3 CH 3 (1) (2) CH 3CHCHCH 2CH 2CH 3 3 CH(CH 3)2 (3) (4) (5)(6) CH 3CHCH 2CCH 2CH 2CH 3 CH 3CH 2CH 3 CH 3C(CH 3)4 CH 3CHCH 2CH 3 CH(CH 3)2H 2C CCH(CH 3)2 CH 3(7) (8) (9) (10) H 3CC CHCH 3 CH 3 C C H H 3C 3)2 H C H BrH 2CH 2C CH 2CH 2Br H C C H H 3C H CH 2CH 3 2.用IUPAC 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CH 2CHCH 2CH 2 32 CH 3 (1)(2) (CH 3)2CHCH 2CH 2CH(CH 2CH 3)2 (3)(4) CH 3CHCH 2CHCHCH 3 2CH 32CH 3 CH 2CH 3 CH 3CH 2CCH 2CH 2CH 3 CH 2CH 2CH 2CH 3 (5)(6) CH 3CHCH 22CH 3 C CH 2CHCH 2CH 3 CH 3 H 3C CH 3 CH 3 (7)(8) (9)C C H CH 3 (H 3C)3C H 3C CH 3CH 2CHCH 2C 3 CH 3 CH 3 CH 2CH 2CH 2CH 3

新大学化学第四章习题_1_

新大学化学第四章习题 一 判断题 1 √; 2 X ; 3 X ; 4 √; 5 X ; 6 X ; 7 X ; 8√; 9 X ; 10√; 11 X ; 12√;13√;14 X 二 选择题 15B; 16A; 17B; 18D; 19C; 20C; 21D; 22D; 23D; 24B; 25B; 26B; 27D; 28D; 29C; 30A; 31C; 32A; 33A; 34C; 35C 三 填空题 36 (1) 4s; (2) 3p; (3) 3d; (4) 3d 3=4>1>2 37 Cr; 3,2,1; 3,2,-1; 3,2,0; 3,2,2; 3,2,-2 38 Fe 2+ 39 A 铬 Cr VI B 3d 5 4s 1 24 H2CrO4 D 区 B 硫 S VIA 3s 2 3p 4 16 H2SO4 P 区 40 18, 2, K+

大学化学作业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第一章 1.现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时结冰。已知在298K时纯水的蒸汽压为3.130kPa,水的K f=1.86 K·kg·mol-1,则该蔗糖溶液在上述温度下的渗透压(kP a)为(C )(A)600 (B)180 (C)332 (D)-332 △T f = K f×b B b B= △T f / K f =0.1344 ∏V=nRT ∏=cRT =0.1344×8.314×298 =333 kPa, (因浓度小可以近似认为b B=c) 2. 现有一瓶硫酸溶液,其质量分数为98%,则其物质的量分数应为(C )(A)0.5 (B)0.98 (C)0.90 (D)0.80 (980/98)/[20/18+ 980/98]=0.9 3. 现有1mol理想气体,若它的密度为d,分子摩尔质量为M,在T(K)温度下体积为V (L),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D )(A)p V=( M/d) RT (B)pV d= RT (C)p V=( d/n) RT (D)p M/d=RT 4. 理想溶液是指-------------------------------------------------------------------------------------( D ) (A) 溶质对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明显影响 (B) 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热效应 (C) 溶解前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没有变化 (D) 以上三个性质 5. 有一种称“墨海”的带盖砚台,其结构如图所示,当在砚台中加入墨汁,在外圈加入清水,并盖严,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 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墨汁变谈,因外圈的清水蒸气压 大,而砚台中加入墨汁蒸气压小,外圈的清水水分子蒸发而在 墨汁中凝聚。 6. 当26.9 g 未知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500 g 硝基苯中,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2.30 K 。已知硝基苯的K f= 7.00 K·kg·mol-1, 则该未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64 ___ 。 △T f = K f×b B= K f×m/MM A M== K f×m/△T f M A =7.00×26.9/2.30×0.500=164 7.60℃时, 180 g水中溶有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6H12O6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0, 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 D )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

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 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环境对系统做功,其符号为(+);反之为(–)。功不是状态函数,是过程量。因为功总是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有关。例如盐酸与锌单质在烧杯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有热效应,但是系统并不做功(W有= 0)。但是,若将其组成原电池,系统就可以对环境做电功(W有<0)。又例如一个带活塞的汽缸膨胀,分别经过①向真空中膨胀;②向大气中等外压膨胀。设活塞的两个过程的始、末状态相同,则W体1=0;而W体2 = p环境(V2–V1)≠0。 10.热(Q) 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系统吸收热量,热的符号为(+),系统放热为(–)。热是与变化途径有关的物理量,任何一个系统只能说它在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它本身含有多少热量,所以热不是状态函数。

【精选】分析化学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1:G=1:5×104 2.解:检出限量 3.答:应选用(2)1mol?L-1HCl作洗液,因为HCl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是PbCl2﹑HNO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解:(1)用NH4Ac溶解PbSO4,而不溶解Hg2SO4 。(2)用氨水溶解Ag2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3) 用NaOH溶解Pb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4) 用氨水溶解AgCl,而不溶解PbSO4 。 (5) 用HNO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2SO4 。 5.答:(1) H2O2+2H+ +2e=2H2O E0=1.77 V Sn4++2e=Sn2+ Eo=0.154 V H2O2是比Sn4+强的氧化剂,所以H2O2可以氧化Sn2+为Sn4+ (2 ) I2(固)+2e=2I- Eo=0.5345 V AsO43-+4H++2e=AsO33-+2H2O Eo= 0.559 V I-是比AsO33-强的还原剂,所以NH4I可以还原AsO43- 6.答:(1)因为HNO3是强的氧化剂会把组试剂H2S氧化成硫而沉淀。 (2)用H2SO4代替HCl,引入了SO42-,使Ba2+﹑Sr2+﹑Ca2+及Pb2+离子生成硫酸盐沉淀,将妨碍这些离子的分析。 (3)用HAc代替HCl,则由于它是弱酸,不可能调至所需要的酸度。 7.答:(1)加(NH4)2CO3, As2S3 溶解而HgS不溶。(2)加稀HNO3, CuS溶解而HgS不溶。(3)加浓HCl, Sb2S3溶解而As2S3不溶。(4)加NH4Ac, PbSO4溶解而BaSO4不溶。(5)加氨水,Cd(OH)2溶解而Bi(OH)3不溶。(6)加氨水,Cu(OH)2溶解而Pb(OH)2不溶。(7)加Na2S,SnS2溶解而PbS不溶。(8)加Na2S,SnS2溶解而SnS不溶。(9)加稀HCl, ZnS溶解而CuS不溶。(10)加稀HCl, MnS溶解而Ag2S不溶。(11)与组试剂作用,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一部分溶于Na2S,另一部分不溶,仍为黄色。 8.答: (1)容易水解的离子如:Bi3+﹑Sb(III)﹑Sn(II)﹑Sn(IV)存在。(2)可知Hg2+不存在。(3)生成的硫化物为黄色,则Pb2+﹑Bi3+﹑Cu2+﹑Hg2+不存在。根据以上判断,可知,有:Cd2+﹑Sn(IV)﹑As(III)﹑As(V)﹑也可有Sb(III)﹑Sb(V)存在。 9.答:(1)在第三组离子的沉淀中,Al(OH)3和Cr(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酸度高时沉淀不完全,酸度太低又容易形成偏酸盐而溶解。另一方面当pH>10时,部分的Mg2+生成Mg(OH)2沉淀。实验证明控制在pH=9.0 ,为沉淀第三组离子最适宜的条件,在沉淀本组离子的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降低。因此加入NH3-NH4Cl 缓冲溶液来保持pH=9.0 。(2)(NH4)2S放置太久,部分S2-可被氧化成SO42-。氨水放置太久,会吸收空气中的CO2产生CO32-,固而使第四组的Ba2+﹑Sr2+﹑Ca2+ 部分沉淀于第三组。所以,必须使用新配制的(NH4)2S和氨水。 10.答:(1)加过量氨水,则Co(OH)2生成Co(NH3)62+溶解,而Al(OH)3不溶。(2)加适当过量的NaOH,则Zn(OH)2生成ZnO22-溶解,而Fe(OH)3不溶。(3)加适当过量的NaOH,则Zn(OH)2生成ZnO22-溶解,而Ni(OH)2不溶。(4)加适当过量的NaOH,则Cr(OH)3生成CrO2- 溶解,而Co(OH)2不溶。(5)加过量氨水,则Ni(OH)2生成Ni(NH)62+溶解,而Al(OH)3不溶。 11.解: (1)有色离子不存在,如:Fe3+﹑Fe2+﹑Cr3+﹑Mn2+﹑Co2+ 和Ni2+。(2)表示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与答案(专升本,共90题)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共90题) 1.(单选题)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值()。(本题5.0分) A、只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с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 2.(单选题)为使反应A2++B4+=A3++B3+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本题5.0分) A、0.1V B、0.12V C、0.35V D、0.18V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3.(单选题)CaF2在pH=3.0时,比在pH=4.0时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本题5.0分)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4.(单选题)高压氢气瓶的瓶外表颜色为()。(本题 5.0分) A、天蓝 B、黑色 C、白色 D、深绿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5.(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以下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多次平行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数值随机可变 C、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6.(单选题)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的干扰可用()。(本题5.0分)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7.(单选题)标定NaOH溶液的常用的基准物质除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还有()。(本题5.0分) A、基准Na2CO3 B、草酸 C、硼砂 D、盐酸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单选题)不利于减少碘量法中误差的操作是()。(本题5.0分) A、温度勿高 B、充分振摇 C、避免光照 D、控制酸度 学生答案:C

大学化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问:使用食品防腐剂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使用食品防腐剂才能达到最佳效? 答:食品防腐方法很多,其中,由于添加食品防腐剂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不改变食品的形态品质而被广泛采用。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范围来使用,以对人体无毒无害为前提。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效果的各种因素:(1)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酸型防腐剂处于电离平衡状态,除H+离子外,主要靠未电离的酸发挥防腐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则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9以上,霉菌在0.7以上。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他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降低水的活度,起到增效作用。 (2)溶解与分散对水果、薯类、冷藏食品,腐败一般从表面开始,只需将防腐剂均匀地分散于食品表面;而对于饮料就需将防腐剂配成溶液后均匀地分散在饮料中。 (3)防腐剂的配合使用没有 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以有增效或协同效应;增加或相加效应;对抗或拮抗效应。一般采用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等。 (4)防腐剂的使用时间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首先要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了对数期,防腐剂就丧失了原有作用。 防腐剂应尽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5)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有助于防腐,食盐还可干扰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但会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会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防腐剂还易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 西气东输的战略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是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的有利时机 天然气资源具备,有良好的开发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利用天然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

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二章)-1

计算题 1. 通过碱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得21.3 g 聚己二酰己二胺试样中含有 2.50?10-3mol 羧基。 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得数均分子量为8520。计算时需作什么假定?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可靠性?如该假定不可靠,怎样由实验来测定正确的值? 解:∑∑= i i n N m M , g m i 3.21=∑,852010 *5.23.213 == -n M ,3 10*5.2=∑i N 上述计算时需假设:聚己二酰己二胺由二元胺和二元酸反应制得,每个大分子链平均只含一个羧基,且羧基数和胺基数相等。 可以通过测定大分子链端基的COOH 和NH 2摩尔数以及大分子的摩尔数来验证假设的可靠性,如果大分子的摩尔数等于COOH 和NH 2的一半时,就可假定此假设的可靠性。 用气相渗透压法可较准确地测定数均分子量,得到大分子的摩尔数。 碱滴定法测得羧基基团数、红外光谱法测得羟基基团数 2. 羟基酸HO-(CH 2)4-COOH 进行线形缩聚,测得产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8,400 g/mol -1,试计算:a. 羧基已经醌化的百分比 b . 数均聚合度 c. 结构单元数n X 解:已知100,184000==M M w 根据p p X M M X w w w -+= = 110和得:p=0.989,故已酯化羧基百分数为98.9%。 9251,1=+=n n w M P M M 51.92100 92510=== M M X n n 3. 等摩尔己二胺和己二酸进行缩聚,反应程度p 为0.500、0.800、0.900、0.950、0.980、0.990、0.995,试求数均聚合度n X 、DP 和数均分子量n M ,并作n X -p 关系图。 解: p 0.500 0.800 0.900 0.950 0.970 0.980 0.990 0.995 p X n -= 11 2 5 10 20 33.3 50 100 200 DP=X n /2 1 2.5 5 10 16.65 25 50 100 M n =113;X n =18 244 583 1148 2278 3781 5668 11318 22618 8.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n X 。另在排除副产物水的条件下缩聚,欲得100=n X ,问体系中残留水分有多少? 解:3111 =+=-= K p X 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