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图书9页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17、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8、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提倡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19、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比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26、27页的课后练习题1、2、3题

27、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

29、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30、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3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2、淀粉在口腔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里部分被消化成氨基酸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里由胆汁分解成脂肪微粒,在小肠里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33、在小肠里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34、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35、口腔是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有唾液淀粉酶

胃是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有胃蛋白酶

小肠里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3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书37页

37、关注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3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书P43)

3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0、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4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各器官。

43、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4、书49页的演示实验

4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气压缩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所以呼气和吸气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4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几种: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和地面扬尘。

4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50、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书59页血液分层图。

51、人体在运动、缺氧,饱食时,红细胞增加,贫血时,红细胞减少。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时白细胞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时,白细胞减少。

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

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形成血栓。

5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5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58、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59、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60、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6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63、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64、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65、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发生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6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67、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她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68、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书80页图)

69、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70、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各肾包括大约100万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7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81图)(P82图)

72、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 1.5升。

73、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

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7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透镜成像原理,在拍照是,镜头的作用是调节物距,光圈的作用是控制光线,胶卷的作用是感光。

75、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书89页图)

76、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77、人眼睛的颜色是由虹膜决定的。用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78、瞳孔用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远处、暗处物体时瞳孔扩大,看近处、亮处物体是瞳孔缩小。

79、睫状体用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睫状体收缩;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睫状体舒张。

80、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的颜色,黑眼球指的是虹膜的颜色。

8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82、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像。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

8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84、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三要:(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有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3)一种哦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哦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85、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

86、为了保护耳和听觉,还应当注意: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一面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一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不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87、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88、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tamp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89、概括的说,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90、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91、脑:.小脑、脑干大脑

9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93、神经元结构示意图(书99页)

9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95、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

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96、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97、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腺体类别有无导管分泌物输送方式实例

内分泌腺无经血液循环输送性腺、垂体

外分泌腺有经导管排出汗腺、肝脏

98、

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作用异常症状

生长激素垂体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

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

缺碘导致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分泌多:甲亢

分泌少:呆小症

胰岛素胰岛调节糖的利用、吸收和转

分泌不足:糖尿

分泌过多:低血糖症

99、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重点知识汇总

七年级生物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代人。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参看教材第9页的图。 一、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40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一些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第四节计划生育 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二、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 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 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三、水和无机盐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四、维生素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但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它。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对食物只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2、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胆汁也是一种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有利于对脂肪的消化。 4、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两类:一是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一是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角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7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一般的说,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2、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是不断流动的,内部含有与细胞生命有关的细微结构,如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细胞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体。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具有的是坚韧的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3、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细胞体积的增大是依靠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依靠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4、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与原来细胞的染色体是一样的,这是由于染色体的复制。这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前后代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第8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1、根据功能的不同,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分生组织(作用:分裂增生能力很强)、保护组织(作用:保护和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基本组织(作用:能制造和贮存有机养料)、输导组织(作用:运输水分和有机养料)和机械组织(作用:支持作用)。动物的组织主要分为:上皮组织(作用:保护作用)、肌肉组织(作用:能收缩和舒张,使身体各部分产生运动)、结缔组织(作用: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和神经组织(作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包括:血液、脂肪、骨组织和肌腱等。 2、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 3、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人体内的腔包括:颅腔、胸腔和腹腔。胸腔内的器官主要是:心脏和肺;腹腔内的器官有:肝脏、胃、大肠、小肠、膀胱等。 5、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6、组成叶片的组织有: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7、单细胞生物是指:生物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8、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蒸馒头或面包时,在面粉中加入酵母菌,是因为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蒸熟的馒头或面包会暄软多孔。 9、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的结构包括: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收集管、伸缩泡、食物泡等。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

道)(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5)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 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4、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化石。 二、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腺和精囊腺:分泌黏液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生殖过程: (1)受精部位: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2)胎儿在8周左右出现人形,40周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三、青春期 1、一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晚两年。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2) 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3)性意识开始萌动。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3 4、“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根据施莱登和施旺的研究,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________________再盖盖玻片。 4.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破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5.植物体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⑦ 6.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对人体有害,它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7.细胞核具有的功能是() A.控制物质出入 B.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C.具有支持作用防止变形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把马兰放入沸水中,水变成绿色且有马兰味,如果浸泡在冷水中不会有马兰味,这是因为活细胞中____________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细胞分裂和分化 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____________;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____________。通过细胞分化形成____________。生物体就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按照一定得方式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遗传物质保持了一定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组织是____________相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同的细胞群。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 A.细胞形态的变化 B.细胞结构的变化 C.细胞生理功能的变化 D.细胞中染色体的加倍 4.一个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这证明() A.细胞有分化能力 B.细胞有分裂能力 C.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有再生作用 植物体的组成 1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组织的功能:基本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和动物体的组成 1从外形上看,人体可分为哪四大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主要的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脑位于______腔内。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人教版初一年级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要掌握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四、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 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2、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中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4、在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物、植物生活所需。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页1题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的DNA中。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基因。 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 每一中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都含有23对染色体) 八、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九、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1、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十、判断哪些生物是单细胞生物P68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十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核心知识 | 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 点总结

精品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图书9页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附带图片)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能源物质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磷、钙(构成骨骼和牙齿,缺钙患骨质疏松和佝偻症)、铁(构成血红蛋白)、碘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营养物质主要作用 蛋白质 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成分,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手术病人和青春期儿童需要量大) 糖类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 维生素人需要量小,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水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种类功能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夜盲症、皮肤干燥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 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 皮、豆类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 理作用 坏血病、牙龈出血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 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 油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认识生命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 乔本: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如苹果树,杨树,悬铃木等,热带雨林中有多种高大乔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常见的月季,牡丹等都属于灌木。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常见的紫藤,牵牛花等都属于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常见的菊花,百合等都属于草本植物。粮食作物,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大多是草本植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蝴蝶,蜂蜜,蜘蛛,蜗牛等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身体里都有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第二节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微生物:细菌和病毒 细菌:个体微小,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分布广,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体内。 病菌:比细菌还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可侵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有些细菌和病菌能导致人体患传染病。具有导致病性的细菌只是少数,有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细菌和病毒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他们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真菌 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是霉菌的群体。蘑菇、木耳、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 第三节生物圈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环境中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相作用组成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厚度”: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