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手部骨折不愈合10例治疗分析

手部骨折不愈合10例治疗分析

手部骨折不愈合10例治疗分析
手部骨折不愈合10例治疗分析

手部骨折不愈合10例治疗分析【关键词】手部骨折不愈合治疗分析

沿海一带手工业聚集,手外伤发生的频率较高,如手部的骨折和断指较为常见。因手部的血循环丰富,一般情况下只要骨折对位较好,有适当的内(外)固定,大多数情况下能在6~8周达到骨折愈合[1],掌指骨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低。现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例掌指骨骨折不愈合病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34岁);手指末节骨折1例、中节骨折3例、近节骨折2例,掌骨骨折4例;离断伤6例,开放骨折4例;部分骨缺损1例,感染1例。术前均行正位及侧位或是斜位X线摄片。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取髂骨或是桡骨远端骨块(骨条)植骨,其中取髂骨8例,取桡骨远端植骨2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取髂骨),患肢上气囊止血带,指骨骨折不愈合病例取指体侧方纵行切口,掌骨骨折不愈合病例多取背侧弧形切口,暴露骨折端,咬除骨折两端的硬化骨,并打通两断面的髓腔[3],尽可能扩大髓腔,牵引手指至正常的长度后,测量骨质缺损的大小。于髂前上棘处局麻后,取同等量的髂骨内板块及部分的松质骨,待供区止血后直接缝合。骨折对位对线调整好后,将骨块填予骨缺损区后,行克氏针纵行贯穿

固定(掌骨,近节、中节指骨可选用钢板固定),斜向打入另一枚的克氏针防止旋转,使骨折稳定,于骨缝中向骨髓腔中填塞适量的松质骨,缝合骨膜。术中用C形臂X线机电视荧屏检测确认后,关闭创面,切口防用引流条,无菌纱布适量加压包扎,石膏功能位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抬高,24~48h内拔出引流条,及时更换敷料。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d,其中感染所致的骨不连术后常规取伤口渗出液,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1周。术后2~4周X线摄片复查,4周X线摄片证实骨痂生长后,拆除石膏,指导患者手部关节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末节及掌骨骨不连愈合后邻近关节活动略受限,近节指骨骨不连对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影响较大。功能评定标准按TAM法疗效评定[2]。优:患指功能正常;良:TAM大于健侧的75%;中:TAM为健侧的50%~75%;差:TAM小于健侧的50%。本组10例中,末节及掌骨骨不连术后邻近关节活动功能评定为良6例(掌骨3例,中节2例,末节1例),中3例(掌骨1例,近节1例,中节1例),差1例(近节1例)。 3 讨论

手部骨折不愈合是手部骨与关节损伤晚期的一个并发症,因整个治疗的时间长,手部的关节功能影响较大。发生骨不愈合的常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骨折对位对线差,甚至完全移位,或是骨折端

间隙过大,使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2)第一次手术切开复位时,剥离骨膜过多,或者首次创伤局部软组织创伤过重,骨质的血循破坏严重;(3)第一次手术选择的内固定无效或是不适当,使骨折的局部持续存在剪式应力[1];(4)第一次手术因克氏针等内固定材料的皮外滞留,在一定的条件下致使感染蔓延至骨折端,形成骨折端的感染;(5)第一次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时机或方法不适当,影响骨折端的愈合;(6)骨折时局部的软组织破坏重,血循较差,骨质的营养血管破坏,影响骨折的愈合;(7)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较差,严重的骨质疏松,或是合并一些内科疾病等,致使骨折的愈合时间延长,甚至骨不连等。

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首次创伤时应根据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对可能发生骨不连的因素要加以常规的预防,及时排除不利的因素,促进骨折的愈合,利于手部功能的康复。

对于预防骨折不愈合的措施,作者认为,应分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进行。术前对此类创伤患者的局部软组织情况,创面污染情况,骨折粉碎程度,患者一般营养状况等方面做出初步的估计并作出相应的诊疗计划。手术中应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内固定要牢固,掌骨、近节中节等应尽量使用钢板螺钉固定[4]。使用钢板固定骨折可靠稳定,无须外固定,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开放伤口的换药与恢复,一般于术后2d即可开始主、被动锻炼[5]。不能使用钢板的骨折应采用多针固定,同时尽量做到避免过多损伤骨膜及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克氏针一类的内固定材料尽量留置皮内,若要留置皮外则需妥善处理钉尾,防止意外拔出,或是针孔感染等。术后根据骨折的类型

及内固定稳固情况适当的使用石膏等功能位外固定1~4周;正确的指导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腱的粘连及关节的僵硬;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回避吸烟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术前估计骨折愈合不良的患者要做到加强随访,动态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方案,排除不利因素,必要时给予早期干预,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王澍寰,侍德,主编.手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4~375.

2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130~135.

3 曲智勇,程国良,郝铸仁,主编.实用手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2~113.

4 刘坤,朱伟,张乐友,等.手指中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改良.中华手外科杂志,2009,25(1):1~3.

5 马宁.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37例.浙江临床医学,2006,8(10):1018.

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切开复位的优点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主要有; ①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②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易于发生感染; ③所用的内固定器材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处理方法细节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如遇出血严重不便或不能压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的)应用止血带或者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方法。要记住的是一旦采用布带、绳子捆扎止血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但在其处理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通常是非常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早期处理决定预后。 近年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余斌教授受邀于2017CAOS 创伤大师讲堂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进行深度讲解。余斌教授首先从两个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病例讲起: 病例1:7 岁,女,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血管吻合及骨折内固定。三天后发现远端血运差,急诊切开减压后转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患者当地医院处理术前及术后X 线片患者转入南方医院时大体照片 转入南方医院后急诊探查发现:组织广泛坏死,血管栓塞,钢板外露。最终结局是左小腿截肢。转入南方医院后行急诊探查 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 对于这样的一个病例,我们是非常心痛的,余斌教授指出,假如患者在早期的处理上,能够在神经血管修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而非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结局就不是这个样子。

即使不进行内外固定,神经血管修复后单纯的石膏支具固定二期手术也可能会是个好的结局。所以说早期的正确、规范处理非常重要。 病例2:38 岁,男,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ⅢA 型),于外院急诊行清创及钢板内固定,5 天后左小腿缺血坏死。转南方医院院急诊手术探查,广泛的软组织坏死及动静脉栓塞与第一个病例的小女孩一样,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通过两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余斌教授指出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一定要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国内现状是开放性骨折多在急诊处理,而急诊骨科医生多为低年资住院总、研究生、进修生甚至本科实习生进行早期的处理;而在欧美,这样的开放性损伤一定要有高年资医生进行。 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回顾大量文献及临床病例总结出开放性 损伤在早期处理的陷阱及教训: 1、全程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正确把握切开减压时机 2、充分考虑软组织损伤情况 3、重视分期治疗原则 4、早期治疗决定预后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的「5P 征」(疼痛、苍白、麻木、无脉、感觉异常)诊断原则,余斌教授指出其并不可靠,5P 征出现时缺血已经发生,不能用于早期判断。出现症状时未必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间隙综合征很少导致无脉,无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解除疼痛:即使用麻醉解除肌痉挛和消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采用局部麻醉时,即将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人深处,当进入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2%普鲁卡因10ml(需先作皮试)或O.5%利多卡因10 ml注入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 (2)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图61—24),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骨折复位。 (3)对准方向: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失去连续性,可使之移动。因此,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4)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绝大多数骨折都可施行手力牵引(图61-24),也可将骨牵引的牵引弓系于螺旋牵引架的螺旋杆上,转动螺旋进行牵引,称螺旋牵引(图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 骨折不连接的定义:凡骨折8个月后骨折两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的骨折,称为骨不连。区分骨折愈合与骨不连,主要决定于骨折间物质是否已骨化,也有学者提出,6个月骨折未能达到骨折愈合时为骨不连。 骨折延迟连接的定义: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内),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称为骨延迟连接。 一、骨不连接与延迟连接的原因(Causes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 骨不连与延迟连接的原因虽多,但大致相同。大多数因素的程度不同,其后果各异,有的只产生延迟连接,愈合时间虽长,但还可连接;有的形成骨不连,如成骨因子缺乏,先天性胫骨骨不连等。其原因可分为三类:技术性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联合因素。 (一)技术性因素 技术因素所致的骨不连与延迟连接其生物学过程是正常的,骨愈合异常主要是由于治疗方法不当引起的。 1. 感染:感染使骨折端坏死以及营养血管闭塞,破坏骨痂形成的正常进程,导致骨不连。 2. 治疗不当 (1)过度牵引:可使骨折端分离。 (2)固定不当:不能消除骨折端不利的异常活动及应力。 (3)肌肉收缩力:可使骨折断端间隙增大,如尺骨鹰嘴骨折,膑骨骨折等。 (4)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去除碎骨片造成骨缺损。 (5)骨折端对位不好:常有间隙存在或间隙中嵌有软组织。 3. 血运障碍:严重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大,骨折周围软组织与血管损伤,影响骨折端血运。因而,开放性骨折愈合较闭合性骨折愈合慢,骨不连发生率也较高,可达5%~17%。

手术切开复位,也因骨膜剥离过多,骨不连发生率可高于闭合复位的4倍。骨膜对成骨有很大的作用,是骨皮质营养血管的主要来源。 在美国和加拿大,技术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占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总数的70%~80%,且皮质骨发病率高于松质骨。一般认为,肥大性骨不连(X线表现为骨折端分离、假关节形成和过多的骨痂生长),植骨治疗效果好。此外,固定、预防感染和良好的复位通常效果亦佳。如果骨折端形成滑膜连接,必须切除其软骨覆盖部分,因为这种特殊组织具有闸门—屏障作用(gating-barrier effect),在骨愈合的钙化过程中夹杂被滑液分割的软骨层出现。 (二) 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其治疗方法是得当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是由于生物学过程异常造成的,包括骨痂形成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区域性加速现象(regi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RAP)低下、异常分化、骨改建异常、骨塑形异常和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生物学因素可单独,也可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影响骨愈合。在美国和加拿大,单独由于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不连占骨不连的20%左右,合并技术性因素的另占20%左右。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大多发生在皮质骨,很少发生在松质骨。 1. 骨痂形成障碍:对于长管骨骨折来说,如果骨痂形成量不足或根本不出现骨痂,说明局部多细胞介质活性产生异常,也说明正常骨愈合过程中的骨折初期细胞致敏-刺激-增殖-分化-机化等环节上出了障碍。在美国和加拿大,骨痂形成障碍占所有生物学因素的80%。临床表现为长骨骨折2月以上,X线摄片显示骨折端没有足够骨痂形成。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其骨折间隙很少有新的骨组织产生,而取代它们的是大量的纤维组织。临床上采用X线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肿瘤时可发生这种情况。此外,也可发生于局部神经阻断和非甾体消炎镇痛剂的应用。 2. 骨痂钙化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可发生在各种类型的软骨病(但很少发生在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从而导致假性骨折和创伤性骨不连。一旦全身代谢障碍纠正,骨痂就能正常钙化,并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一般情况处理 当患者出现昏迷,或合并内脏及颅脑损伤时,首先要抓紧时机判断伤员有无心脏骤停、窒息、大出血、休克及开放性气胸等紧急病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可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 1、力争早期复位 过长地拖延时间,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2、复位的标准 复位应争取以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临床应酌情,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⑴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⑵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⑶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⑷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3、复位方法 具体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 ⑴手法复位: 应用最广泛,较安全。在适当有效的复位后,必须认真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验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应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处理方法教学教材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 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

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处理方法细节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如遇出血严重不便或不能压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的)应用止血带或者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尤以老年女性较多。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为外旋暴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 一、骨折类型及移位 (一)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外展,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两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 (二)按骨折部位分为:①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颈部,此型较少见。②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③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此型甚为少见,有人认为在老年病人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类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均系囊内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运好,愈合佳,与囊内骨折性质不同,故应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三)Pauwels分类法: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为:Ⅰ型,<30°;Ⅱ型,30°~50°,>50°。骨折线之倾斜度愈大,愈不稳定。小于30°,骨折面互相嵌压,位置稳定,易愈合;大于50°者,承受剪式应力较大,位置不稳,预后不佳。但此角度的测量应将骨折远端置于内旋位,消除前倾角之后,才能准确测量,故在复位前应用价值不大。 (四)Garden分类法:依错位程度分为:Ⅰ型,无错位;Ⅱ型,轻度错位;Ⅲ型,头外展,远端上移并轻度外旋;Ⅳ型,远端明显上移并外旋。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首先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二)体征方面有以下几种表现: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活动患肢时疼痛较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常有压痛。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囊和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人,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全的稳定骨折变为移位的不稳定骨折。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还是不少的。 5.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段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三、其他检查方法 X线照片能明确诊断,特别是髋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四、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法以前,首先要了解伤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全面检查,血压、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结合骨折全面考虑。 股骨颈骨折的几种治疗方法: 1.外固定:适用于外展型和中间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牵引(皮肤牵引和骨牵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约需3~4个月愈合,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

骨折的治疗原则

GAGGAGAGGAFFFFAFAF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 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 (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 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 GAGGAGAGGAFFFFAFAF

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以 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 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解除疼痛: GAGGAGAGGAFFFFAFAF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骨折的原则

骨折的急救 ?抢救生命,保护伤肢,减轻痛苦,防再损伤与污染,迅速转送,以便治疗 ?一般处理:初步检查,抢救生命,抗休克,通气 ?创口包扎 ?妥善固定 ?迅速而平稳地运送 治疗骨折的原则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固定: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功能锻炼: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中西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种类 ?手法复位与固定 ?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其要点 ?解除疼痛、肌松弛位、对准方向、拔伸牵引、手摸心会、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分离扳正 ?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矫正了各种移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仍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 ?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下肢侧方成角完全复位,缩短移位不超过1cm,上肢前臂双骨折对位对线须良好。 ?长骨干横骨折,对位应大于1/3,干骺端对位应大于3/4 ?儿童下肢缩短可在2cm以内 ?外固定: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外固定架 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切开复位:施行手术,切开骨折部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内固定: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加压钢板等 ?指征: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有软组织嵌入者 ?手术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或不能维持复位而严重影响功能者 ?关节内骨折移位大者 ?骨折并发主要的血管、神经损伤 ?多发骨折 ?手法复位与内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 功能锻炼 ?连续过程,(骨折复位固定后~骨折愈合) ?根据恢复的程度而循序渐进 ?必须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 ?以主动练习为主,被动练习为辅 ?必须注意增加有利骨折修复的活动 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原则

骨折治疗的原则

骨折复位及牵引治疗 闭合性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复位是将移位的 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并发症。用药利于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折的复位: 1.复位的时间:骨折整复越早越好,早整复比较容易,也易获得正确对位。病人有休克、昏迷、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须等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整复骨折。如肢体明显肿胀,或已出现水泡,应将水泡在无菌技术下刺破,放空泡液,临时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抬高患侧,密切观察末稍循环,待肿胀消退后再考虑复位。 2.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的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动。骨折后骨折段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疗骨折时,就要复位,把移位的骨折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固,骨折就能较快愈合,肢体功能就能顺利恢复。因此对每一骨折都应认真整复。⑴解剖复位是指完全的复位,是最有利于功能恢复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达不到解剖复位,若强求解剖复位常需多次手法复位或手术才能达到,其结果造成创伤大,合并症多,功能恢复并不一定满意。功能复位可为不完全复位,是容易达到的,复位治疗骨折的目的是争取功能最大限度恢复。而不是最大限度复位(解剖复位)。⑵功能复位的标准手法复位整复后,骨端有一定接触,例如50%左右对位,没有重叠和分离,没有成角或旋转畸形即可,再靠骨折重新塑形的机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因此,功能复位是手法复位一般选择的标准,若手术复位应要求得到解剖复位。 3.复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手术复位。可根据不同的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牵引与反牵引 2.手法整复 3.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 ⑴手法复位: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位。如胫腓骨横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指骨骨折等。具体方法如下:①麻醉: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肉的痉挛。可用局麻(血肿内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也可采用全麻。待麻醉完善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复位。② 手法:用牵引和反牵引克服肌肉收缩,对准方向,原则上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必要时采用辅助手法: ⒈拨伸牵引:既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患肢远侧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成角移位和旋转移位。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锻炼的基础;固定是骨折愈合 的关键;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功能;正确而恰当的 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血肿吸收和骨痂生长,防止肌 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a,解剖复位:骨折端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为解剖复 位。 b,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端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为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无骨骺 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可自行矫正 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 节活动方向一致,可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引起创伤 性关节炎;上肢肱骨干骨折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要 求对位对线均良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行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 骨折至少应对位3/4. 2.复位方法: a.手法复位:手法需轻柔,并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 的复位影响骨折愈合,不可盲目追求解剖复位而多次手法复位 b.切开复位:指征①骨折端之间有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②关节内骨折 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 患肢功能者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 宜行骨折切开复位⑤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⑥不 稳定性骨折,如四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及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 伤者 c.切开复位的优缺点: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动静结合原则: 所有的骨折都能导致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骨折一旦发生以及骨折在修复阶段中,我们会很快看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表现,及由此而产生的疼痛及反射性制动。循环障碍、炎症和疼痛这三种因素将引起关节、肌肉、功能废用,从而造成所谓的骨折病。 骨折病的原因有两个,①疼痛,②缺乏运动及变化的机械负荷对骨骼肌的复合体的生理刺激。 骨折症的临床表现:①慢性水肿,②软组织萎缩,③局部骨质疏松 水肿则引起肌肉的纤维化及肌肉萎缩。纤维化的过程是的肌肉骨骼和筋膜之间发生非生理性粘连。因而出现关节僵硬。所以说:动静结合原则被视为骨折治疗的指导性原则。 ①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可使骨骼和软组织的正常血运得以迅速恢复。 ②增加滑液对关节软骨及肌腱的营养。 ③增加骨骼对钙磷的吸收,大大减少创伤后骨萎缩的发生。 如何实现这一原则? ①骨折端的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②为满足局部生物力学需要而设计的坚强内固定。 ③肌肉的骨折部位邻近关节的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以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动静结合:实质上是保持骨折断端的绝对静止下的早期、无痛的肢体运动。 骨折病人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上肢的肢体功能。功能锻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笔者有如下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防止由于功能锻炼不当而产生新的损伤。还能使患者的功能锻炼达到最大的效果,受伤的肢体功能得到早日康复。 第二、功能锻炼应在损伤的早期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软组织的萎缩、挛缩。把由于固定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三、功能锻炼应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进行。如果患者因为疼痛而不配合,虽有医生的指导,功能锻炼也不能很好的实施。一般情况下,患者由于担心损伤复发或者加重,或惧怕活动时产生疼痛,而不愿意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说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筋骨并重原则: 筋骨并重原则是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的核心理念,其核心是微创与无创理念的精辟写照,是对人体中骨与软组织关系处理的准则。强调在骨伤的诊断、治疗、康复各个阶段都要注重筋骨并重这一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现代医学中的微创理念。 意义:

骨折治疗的AO及BO原则

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 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 足,91.1髌骨,91.2锁骨,91.3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 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 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 骨折治疗的AO 原则: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AO 原则追求骨折无骨痂性一期愈合,一直是骨折治疗的经典法则,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并且随着AO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愈发突出,常发生术后骨不连、感染、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骨折等并发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3]、Palmar[4]等提出生物学内固定 (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原则,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的血运固定坚强而无加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即骨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阶段。 BO原则:

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如必需复位的较大的骨折块,也应尽力保存其供血的软组织蒂部 3.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4.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皮质外及髓内)。 5.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目前新的内固定器材有1.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 DCP),可减小接骨板和骨的接触面积,2.锁定螺丝钉( LHS)、3点接触固定器( PC Fix) 4.微创固定系统( LISS)等 .

骨折急救 牢记五大原则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 核心提示: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时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时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因而,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可能由于没有经验或一时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比如: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受伤部位,并按摩伤部等;或骨折后随意搬运、止血等不当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颈椎部位的骨折,不当急救操作可使颈部脊髓受损,发生高位截瘫,严重时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时,不恰当的搬运也可能损伤胸腰椎脊髓神经,发生下肢瘫痪。 那么如果遇到骨折等重伤病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判断是否是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

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 关节内骨折 治疗困难 效果不佳 一直未能解决 AO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的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为满足局部生物力学需要而设计的坚强内固定。 无创伤外科操作技术的应用,以保护骨折端和软组织的血运。 邻近关节的骨折部位和肌肉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以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影响关节的骨折 关节内骨折是骨折时骨折线进入关节腔内,甚至损伤关节软骨。 包括肱骨头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小头骨折,肱骨内外上髁骨折,肱骨髁上 骨折,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腕部骨折,股骨髁和髁间骨折,股骨颈骨折,髌骨骨折,胫骨近端骨折,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髋臼骨折和指关节骨折等等。损伤机制 间接暴力造成关节部分性骨折 直接暴力造成关节面撕脱,或为完全性关节骨折 分类 1. 劈裂骨折 2. 压缩骨折 3. 撕脱骨折 4. 骨软骨骨折 5. 骺离骨折 年龄 小儿多以骺离骨折。 成人多以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撕脱骨折和骨软骨骨折。 老人多以劈裂骨折和压缩骨折 症状 除了一般外伤的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和长管骨骨折具有的骨擦音,异常活动,畸形外,还有关节血肿,关节间隙明显压痛。关节穿刺有大量积血,并且血中有脂肪球。 诊断 X线拍片可以明确骨折线的存在,还须注意到软组织的阴影。 骨软骨骨折不能在X线片中显示,可经CT和MRI检查发现。 关节镜可以明确关节内的损伤,包括关节软骨等等。 不能忽视合并有血管神经的损伤 掌握损伤机制有助于确定软组织损伤程度,特别是高能量损伤 有关节骨折脱位很可能伴有血管神经损伤,一定要检查肢体的循环情况 严重或粉碎性骨折伴有肢体畸形应作牵引位X线拍片 一旦有关节面塌陷骨折应作手术切开复位 预后 由于缺乏骨膜,又是关节液的存在对骨折愈合十分不利。 关节软骨缺乏血供,受伤时容易变形,塌陷,关节面移位后不易复位,难以愈合。 创伤性关节炎难以避免,术后易有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

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原则

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原则 关于骨折的治疗看起来十分的简单,然而骨折患者的恢复过程一点都不简单。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很有可能会由于自身的某些状况,导致骨折不愈合现象的发生。那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呢,骨折患者又需要注意哪些内容才能够避免骨折不愈合,从而完全康复呢? 骨折不愈合是治疗骨折时比较常见的现象,又称为骨不连,指的是骨折处在恢复期间没有按照正常的生理规律生长连接在 一起,导致骨折愈合功能停止,并已经形成了“假关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就是表面看上去骨折的地方已经长好了,但实际上却在患者行走或者进行其他活动的时候出现了异常活动,而疼痛又不是特别的明显。 骨折不愈合疾病与很多因素相关,例如,营养不良,身体代谢过快,以及在恢复期间没有养护到位等。 骨折不愈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伤害都是比较大的,分为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两种情况,前者是尚未完全愈合,后者则是完全丧失了愈合的可能性,会导致患处局部肿胀、疼痛,甚至有二

次骨折的可能。 所以,骨折不愈合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静点骨肽促进骨骼愈合,但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恢复的状态来确定愈合时间。 骨折不愈合的现象出现之后,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果起支撑作用的骨骼骨折后有不愈合的情况,那么对身体的危害就更大了,再次出现骨折的几率会非常高,除了要使用骨肽治疗之外,平时,还要服用口服类的治疗药物直到骨骼彻底愈合为止,如果这两种方法仍然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就会考虑在原来的患处进行二次手术进行辅助治疗,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发生了骨折不愈合之后,还要多注意休息,千万别进行剧烈的运动,同时还要多注意身体营养的摄入,尤其是富含高蛋白质,以及钙元素的食物要多吃,例如,蛋类,骨头汤,鱼类,奶类,以及豆类食物,最好是卧床静养,直到身体完全康复,不要因为急于一时,而导致给身体留下终身的残疾。

骨科博士真题分类整理(暂不包括2012)

骨科总论 骨折类型与愈后的关系 试述四肢长骨的血供、骨膜结构及二者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四肢主要动脉伤特征为何? 怎样处理开放性股骨骨折合并股动脉伤? 四肢长骨骨折合并哪些神经损伤?长骨骨折及神经损伤的处理原则? 四肢长骨骨干骨折内、外固定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儿童骨折治疗原则2试述骨骺骨折的分型和处理原则。 略述骨组织工程的三要素及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 骨折内固定的机制和方法 骨外固定优点:骨外固定适应证内固定并发症 试述骨骺骨折的分型和处理原则。 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适应症? 试述骨折晚期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 简述骨折不愈合的定义及X线片特点 何谓骨不连,2如何处理 骨不连的分类、诊断、治疗原则 骨不连的原因生物学接骨生物学固定机理 概述骨不连治疗中,几个方面如生物、机械、电学等进展和应用。试述骨不连形成的原因及内源性骨性骨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生物学接骨;生物学固定机理;外固定器在骨科上的应用; 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定义、治疗的主要目的、分度及处理

2试述小儿长骨骺板的结构,骨骺损伤的类型及其治疗原则。 老年人轻微外伤所致严重骨折的原因有哪些?简述其进一步诊断及处理要点。 老年人易患骨折的原因、诊断、处理 有哪些?简述其进一步诊断及处理要点。 试述筋膜间隔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要点。 试述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简述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早期论断依据及治疗方法. 简述肢体发生缺血性挛缩的原因、常见部位、爱累组织、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 骺板的组织学结构是什么? 略述骨组织工程的三要素及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骨组织工程的治疗进展 对矫形外科植入用生物材料有何具体要求? 目前常用的有哪些材料, 各有何优缺点? 试述各种植骨材料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 医用生物材料的要求、种类及其在矫外的应用概况与发展方向。 长段骨缺损的治疗新进展 哪些情况需植骨,植骨来源有哪几种, 各有何优缺点? 试述髋关节的理学检查方法.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四肢脂肪栓塞的机脂肪栓塞综合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