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新课程改革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新课程改革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新课程改革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新课程改革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新课程改革

继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之后,明年江苏进入新课程高考,2009年天津、福建、安徽、辽宁和浙江5个省市进入。据悉,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港、澳、台除外)全部进入新课程高考。因此,今年4省区的新课程高考不是孤立的事件,它的初次实施,不仅可以检验4省区新课程改革的成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今后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1.四省区新课程高考方案各具亮点

2007年6月,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的高三学生作为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首批考生走进了高考考场。继4省区之后,明年江苏进入新课程高考,2009年天津、福建、安徽、辽宁和浙江5个省市进入。据悉,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港、澳、台除外)全部进入新课程高考。因此,今年4省区的新课程高考不是孤立的事件,它的初次实施,不仅可以检验4省区新课程改革的成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今后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4省区在

考试科目设置方面作了大幅度调整。山东实行3+X(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模式,广东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模式,海南实行3+3+基础会考模式,宁夏实行3+小综合模式。与之相对应的考试内容、命题方式和评价标准,也是各有侧重、各具亮点。

基本能力测试是山东省新课程高考的创新之举。考试内容涵盖了人文、科学、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六大领域、12个学科的必修内容。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及齐鲁文化均有所涉及,地域色彩明显;广东省则将综合能力测试改为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在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考生自主选择的X选考科目;海南省实行基础会考且将会考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成绩,并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考生档案,为高考录取提供重要参考;宁夏2007年新课程高考与前两年高考具有衔接性,总体上试题难度适中,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纵观4省区的新课程高考,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它们所采取的措施、科目的设置都不同,但在指导思想、评价标准、追求目标等方面表现出一些共性,体现了高考改革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融合。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4省区新课程高考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是难点。在当前我国诚信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评定是否公平可靠,没有量化的规定和考核办法约束,它到底能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发挥多大的作用?由于区域之间、中学之间客观存在的水平差异,不同中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标准把握不尽相同,也将增加高考录取客观评定的难度。此外,4省区的高考基本上对文理科都有区分,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考虑,文理分科

是合理并且必要的,但是否应在高中阶段就进行文理分科?哪些科目可以分文理,哪些科目又应统一标准和要求?应如何权衡高考中文理类科目所占比重?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体现素质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公平

(一)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考试命题具有可选性、开放性多重特点。

2007年的高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因此4省区的考试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现行的高中新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改革理念进行设置的,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修读。4省区高考新方案中的命题设置满足了考生选择的需要:如海南省的超量命题,限量做题;山东、宁夏、广东引入选做题机制,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了不同考生的不同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不同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减轻他们的负担。引入选做题给了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是历年高考中不曾有过的,也是新课改高考命题与传统命题的最大区别之处。4省区的试题设计也力求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如山东的基本能力测试考题中要求考生回答《欢乐颂》的乐谱出处,读懂乐谱中的节拍、强弱等。这不仅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醒考生平时应该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综合评价成为录取参考依据。

高考的改革必须要和新课程改革一致,通过高考为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正面引导作用。4省区新课程高考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报名的必备材料和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指标,并且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例如,海南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了课程评价,在思想道德、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体育、健康、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改革将评价主体落实到学科老师,以避免仅由班主任独自评价可能因主观而出现的偏颇。山东在选做题部分推出文选理、理选文,以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新课程方案所强调的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相吻合。只有选才标准从一元变为多元,才能促进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成为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追求教育公平的目标,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

教育公平对于社会公平有特殊的促进作用,也是高考改革中的不变诉求。山东省特别要求命题过程中体现公平性,要实现试题素材和答题要求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考虑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选做部分各模块的题目难度、区分度等力求均衡。高考改革方案的差异,折射出各省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及其行政结构的差异。为充分照顾学生水平差异和各省实际情况,新课程

高考采取自主命题方式。各省在必考科目的基础上设置不同选考科目和选做题目,为每个考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和学科倾向展示个性与潜力,表现出对考生不同个性的尊重。

感谢您的阅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含听力)考试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新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杨丽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中改革重点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 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有: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拓宽知识结构,形成完备的知识素养、发展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 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课程改革要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再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途径是在职进修,教师一般不存在很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

新课程改革进程

新课程改革及高考改革进程1280人阅读 问:新课改历程是怎样的? 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1996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很长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6年至1998年,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年在基础教育司组织下,调研了1993年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接着基教司组织专家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和国内基础教育课改,规划和设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998年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推广新课程的政策策略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 1999年至2001年7月,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施准备阶段。 1999年1月,成立了基础教育课改专家工作组,起草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展开各科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各项专题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设计好政策性框架之后,开始试验、实施。2000年将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这个课程计划首次将小学和初等中学的课程放在一起规划,在课程表中将全部课程分成两大类:活动类和学科类,在课程中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性。 第三阶段: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形成阶段。 2001年9月,新一轮课改涉及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新课改实验教材首次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使用,新课程进入全国性试验阶段。同时开始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以及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 2002年秋季,省级课程改革试验区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全面进入试验阶段。 2003年对试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再次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第四阶段:2004年7月至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反思、全面推广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 问:高中新课改进程是怎样的? 答:高中新课程改革始于2004年,到2007年进入新课改的高中已经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 2004年秋季开始,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在海南、山东、宁夏、广东四省区进入试点。

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doc

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高考频道为大家提供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一起来看看吧!更多高考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 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 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规定,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 按照高考改革时间推进表,广东省从202X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通知提到,各地应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工作。要在2020年8月底前完成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2021年秋季开学前完成高二、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指导学校从202X级学生开始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加快建立完善选课走班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各地要督促学校严格规范课程管理,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特别是严格控制高一学年必修课程及并行开设的学科数。要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 据悉,202X年、202X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继续使用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使用现行国家课程教材。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 关于《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也做了权威解答! 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如何,方案何时公布? 为稳妥推进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2X年开始,我省即着手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研制工作。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座谈、研究、论证,参照先行试点省份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起草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同时抓紧研制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文件和措施。

环县一中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方案

环县一中 2018 年“新课标 ?新课堂 ?新高考”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工作方案 2018 年 1 月 16 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 准( 2017 年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原有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 要修订。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新课程标准在育人目标、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 课程结构、内容组织、学业质量标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考试评价等一系列 环节兼有历史性突破与实质性改进。 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设计上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对后续教学实施和考试 评价等方面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崭新要求和重要挑战。为使教学校长、教研人员、一 线教师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及时 了解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理念、结构、内容与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更好地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落实在教 师和学生的行为上,特制订本方案。 一、研修主题 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核心素养与高中新课标深度研读应用 二、研修对象 网络研修:管理人员和各学科教师127 人。 三、研修目标 1.学科核心素养深理解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了解 本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思路或依据,理解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本学科几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明确本次提出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 质”、三维目标是什么关系, 2017 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学科 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2.课程标准修订全把握 通过专题讲解,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知道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实验版课程方案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明 确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现在的课程结构主要有哪些变化;准确把握素养导向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梳理学习内容与流程,温故而知新 本次学习,有专家讲座,有学校的经验介绍,有各学科的具体做法,有学科的面对面交流,有学程的编制,有学科基地建设的介绍。笔者根据主讲专家和教师上课顺序,把时间分为13个时段。 第一时段:由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主讲的《高考改革浙江与上海方案对比解读》。 第二时段:由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治研究员周晓燕讲《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 第三时段:由浙江省义乌四中陈报化校长主讲《义乌四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介绍》。 第四时段:由浙江省义乌中学副校长杨胜大主讲《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走班模式。 第五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管理中心主任刘东升老师主讲《顺应新常态的年级管理工作思考》。 第六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地理、英语、化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七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亚利主讲《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用一份自开学初到第十周的周历事表流水帐的形式向在座学员详细介绍了年级管理日常。 第八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物理、政治、数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九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周建锋主任主讲《选课走班模式下教育新常态》――浙师在附中因应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浙江高考看教育新常态,为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及新教育模式“三园一导”。 第十时段:由浙江师大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朱红彪主讲《适应分层走班的学程建设》;介绍什么叫学程?为什么编制学程?如何编制学程? 第十一时段:由华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高三教师孟祥萍主讲《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介绍了华东师大附中及该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做法; 第十二时段:由浙江省嘉兴一中沈微微老师主讲《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汇报》,分享了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十三时段: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省政治学科基地潘新华老师主讲《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二、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 1.浙江新高考改革 (1)考试科目:分必考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只高考一次,外语可考两次,以最高成绩为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 (2)考试模式:“3+3”模式,必考三科和选考三科,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选考科目里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3)考试时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在高三年级的六月份全国统考时间考一次,英语可以在高三上的10月份考一次和高三下的六月份再考一次,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得分;选考科目可以分别选择在高二年级后的十月份和四月份参加考试。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其趋势(精)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其趋势 背景:新课程改革 ●我国高考的改革历程与进步 1、十七年、十年、恢复十七年、走向21世纪 2、高考(历史)令人瞩目的进步与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什么?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六个改变”: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改变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兴趣、经验、终生学习的基础;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培养基本的能力; 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改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6、改变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实行三级管理。 ●国家出台的高考改革措施 1、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逐步下放高考命题权,实行由省一级按课程标准实施的国家高校招生考试; 2、加强国家监督和新的实践经验总结,给予及时指导。 一、高考的竞争及其特点是社会竞争及其特征的客观反映和延伸。“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其中,高考则是学生学习内在的“指挥棒”,这几乎是“铁律”。全面测量与评价是一种理想和努力的方向,但理想、方向固然重要,却并不能取代现实和用什么方式、方法到达。当社会诚信和全面测量与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以保障其客观和“三公”时,人们会本能地放弃“全面”而选择“三公”,无奈地相信那可爱又可恨的考试——不公平中的公平。社会诚信是全社会的事,前途光明,却有待时日和努力。全面衡量与评价的有效和可靠性,即使从技术层面上看,也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有些是世界性难题,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量。在正常情况下,在与无法超越的功利相联系的时候,很少有人会不按评价者的意图来表现,智商越高,越是如此;有些有中国特色,如“快节奏”、“大跨度”的教育或课程改革、高期望值和高竞争率的负面效应等;有些有办法而缺乏实施的条件,如考试社会化、命题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加考试机会、进一步提高阅卷信度、考试的信息化等。这些都非一蹴而就,而牵动千家万户的高校招生却是每年必须进行的。 考试改革必须从实际效果出发作系统的考虑。这个“实际效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量效果;二是对教育的反拨作用,或者说“应考”效果。前者直接决定测量与评价的成功与否,从长远的观点看,后者具有更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它左右着测量对象本身的变化。

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汇编

新高考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新高考改革心得感悟: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即“6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 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 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 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 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

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的问题与探究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改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应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权威更应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长期以来,我们就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2003年下学期,长沙市雨花区全面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我校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全体老师克服种种困难,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用我们自己的精神重新诠释着新课改的内涵和实质,我们深深体会到,要真正走进课改,就要:1、更新观念,培训先行;2、领导到位,制度保障;3、适应课改,设施跟进;4、整合资源,手段更新;5、实施有序,注重实效。 那么,究竟我们是怎样实施的,那就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广大化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认真贯彻新课程理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综合卷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模块综合测试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直线3x+3y-1=0的倾斜角为() A.60°B.30° C.120°D.150° 答案 C 2.设E,F,G分别为四面体ABCD的棱BC,CD,DA的中点,则此四面体中与过E,F,G的截面平行的棱有() A.0条B.1条 C.2条D.3条 答案 C 3.直线3x+4y-13=0与圆(x-2)2+(y-3)2=1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交 C.相切D.无法判定 答案 C 4.已知A(0,8),B(-4,0),C(m,-4)三点共线,则实数m的值是() A.-6 B.-2 C.2 D.6 答案 A 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γ,β⊥γ,则α∥βB.若m⊥α,n⊥α,则m∥n C.若m∥α,n∥α,则m∥n D.若m∥α,m∥β,则α∥β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②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相等的线段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④如果夹在两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 B

7.若a>0,b<0,c<0,则直线ax +by +c =0必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 B 8.直线l 1过A(3,0),直线l 2过B(0,4),且l 1∥l 2,用d 表示l 1与l 2间的距离,则( ) A .d ≥5 B .3≤d ≤5 C .0≤d ≤5 D .0

新课程推广背景下的高考改革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推广背景下的高考改革 . 新课程推广背景下的高考改革袁祖望【作者简介】袁祖望,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文章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2007 年第 2 期专家论考版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 2019 年始,教育部相继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等一系列课程改革文件,在实验的基础上拟于2005一 2010 逐步在全国推行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理念发生的变化,技术含量、资源需求等的大幅提高,必然要求基础教育制度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但最根本的是考试和评价制度;否则,新课程改革必然胎死腹中或名改实未改。 学生评价、中考、高考等都要改,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高考。 中学的填鸭式、题海战术为什么至今盛行不衰?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对付高考。 高考是指挥棒,高考改革具有强制性。 高考改了,其它方面必然跟着改。 新课程标准新在课程理念的更新。 即培养目标从统一标准到因材施教,从片面取向到全面要求,从重知识到重能力,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使学生学会到使学生会学。 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渐推广必然要求高考的相应改革。 1 / 9

新课程标准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与此相适应,高考形式应该多样化。 考与不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报考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不考,到学校注册即可;一种考与多种考,可考虑普通本科与高职高专分开考,或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分开考。 两种高考时间错开,各司其职,考测重点不同,考生自由选择。 不同类型高校的招生则有开放式、选拔式、竞争式诸种。 新课程标准强调多样化和选择性,既有必修课又有丰富多样的选修课,既有文化课又有技术课。 诸种课程不纳入高考,很可能是不考不学,流于形式;纳入高考,又会加重学生负担。 为此,必须坚持高中毕业会考的方向,扭转会考流于形式、逐渐淡化的趋势。 会考属于全面考,以使学生打好基础,避免偏科;高考属于选择考,以使学生有所侧重,减轻负担。 会考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不能赋予会考以筛选功能并强化其社会功能。 会考成绩不能与高考录取挂钩或按一定比例计入高考总分。 如目前某些省市的做法那样。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综合评价,学生档案中除学籍表、健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所反映出的内容说出来,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作为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读得认真、读得细致。另外,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日前,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新课标,新得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权威解读! “新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就是推倒重来,而就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得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得教育思想与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得发展。”1月16日,在教育部举行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谈及为什么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这样表示。 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03年印发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得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得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与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得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有哪些新得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就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得问题。 1、高中不就是“高考加工厂”,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权 “与2003年颁布实施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得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得制度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说。 为什么会涉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王湛回忆起2012年媒体上关于普通高中定位得大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就就是大学升学得预备教育,这种瞧法对不对?这次修订方案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得意见,综合比较研究确定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就是什么。”王湛说。 普通高中就是否就就是“高考加工厂”?新修订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就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得基础教育,不只就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得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得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 与此相对应得就是,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得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新修订得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_朱宇

[收稿日期]2008-06-18 [作者简介]朱宇,男,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考试 学研究。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专项支助项目:0000x08110. 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的两件举足轻重、万众瞩目的大事。两项改革的先后出台,既令人欢欣鼓舞,又使人思绪万千。不少教育界的从业人士、教育学的研究者更是各抒己见,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据此为两项改革出谋划策。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的关系是关乎两项改革成败的根本性关系,是两项改革必须首先思考的大问题。在诸多思考与论述中,为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高考改革应该服从、服务于高中新课改[1][2][3];二是认为高考改革应该引领高中新课改[4][5][6][7][8];三是认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应互动发展[9][10][11]。 本文认为,上述这些看似迥异的观点之共性乃是主张新高考继续与新高中课程密切结合。为此,本文先谈新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结合的诸多害处,再谈两者尽量“分家”的数种裨益,并依据历史实践和现实需要扼 要提出自己对两项改革的见解及主张。 一、合则两败俱伤有实践验证,是历史的教训 高考与高中课程密切结合的历史实践告诫我们,倘若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紧密结合,高中新课程必然继承“应试教育”的遗传病;新高考必然继续蒙受“一试定终身”、“高考指挥棒”的恶名,全面导致高考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失败。 1.合,则传承“一试定终身”。“一试定终身”的由 来一如考试社会学学者所述,在建国之初,我国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的历史阶段,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我国高校除了承担为国家培养专业知识分子的普通教育责任外,也承担着向国家输送后备干部的特殊政治使命[12]。也就是说,考生一旦被录取,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就像鲤鱼越过龙门一样,成为“天之骄子”,获得国家 [摘要]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应该是“貌合神离”的两项改革,合必两败俱伤,分则两全其美。打 破“一试定终身”、“高考指挥棒”以及“应试教育”怪圈的途径,是让高中新课改形成一整套包括教育考试在内的测评手段,而不是仅凭单一的教育考试;测评内容既不要忽视知识考查,又要注重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测评性质以标准参照为主,而不是主要靠常模参照;学生在高中学业测评系统中的表现,可以也应该作为与高考成绩并重的高校招生标准。因此,高考改革要大幅度与高中教学内容脱钩,充分发挥自身本质(常模参照考试)与特长,着重测试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潜力,为高校选拔新生补充高中教学测评无法提供的有用参考指标。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高考改革;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04X (2009)04-015-05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 朱 宇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19

课时作业(十九) 1.两条不重合直线,其平行的条件是( ) A .斜率相等 B .斜率乘积等于-1 C .倾斜角相等 D .倾斜角的绝对值等于90° 答案 C 解析 当直线垂直于x 轴时,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所以只要倾斜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 A .2 B .-2 C .4 D .1 答案 A 解析 l 1:经过两点(-1,2),(-1,4),倾斜角为90°, 又∵l 1∥l 2,∴l 2倾斜角也为90°,∴x =2. 3.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1a ,-2 3,若l 1⊥l 2,则实数a 的值是( ) A .-2 3 B .-3 2 C.23 D.32 答案 A 解析 l 1⊥l 2?k 1·k 2=-1,∴(-1a )·(-23)=-1,∴a =-2 3 ,选A. 4.若点P(a ,b)与Q(b -1,a +1)关于直线l 对称,则l 的倾斜角为( ) A .135° B .45° C .30° D .60°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k PQ =a +1-b b -1-a =-1,k l ·k PQ =-1,∴k l =1,即l 的倾斜角为45°.故选B. 5.(2017·陕西榆林高一测试)直线l 1,l 2的斜率是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则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相交但不垂直 D .垂直 答案 D 解析 由韦达定理知,x 1x 2=-1,∴l 1与l 2垂直. 6.过点E(1,1)和点F(-1,0)的直线与过点M(-k 2,0)和点N(0,k 4)的直线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平行或重合 D .相交或重合 答案 C 解析 ∵k EF =1-01-(-1)=1 2,k MN =k 4 -00-(-k 2)=k 4k 2=12,∴选C. 7.已知l 1⊥l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45°,则直线l 2的倾斜角为( ) A .45° B .135° C .-45° D .120° 答案 B 8.下列三点能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为( ) A .(1,3),(5,7),(10,12) B .(-1,4),(2,1),(-2,5) C .(0,2),(2,5),(3,7) D .(1,-1),(3,3),(5,7) 答案 C 解析 分别计算第一点与第二点连线及第二点与第三点连线的斜率. 9.过点(0,7 3)与点(7,0)的直线l 1,过点(2,1)与点(3,k +1)的直线l 2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四 边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k 为( ) A .3 B .-3 C .-6 D .6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kl 1=0-737-0=-1 3,kl 2=k +1-13-2=k ,l 1⊥l 2,即kl 1·kl 2=-1,解得k =3.故选 A. 10.已知直线l 经过点(3,2)和(m ,n). ①若l 与x 轴平行,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②若l 与x 轴垂直,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答案 ①m ≠3,n =2; ②m =3,n ≠2.

报告: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10.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七册.第八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最新文档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高考科目的改革力度相当大,高中学生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在一个教室学习的模式,转而需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科目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级。随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将改革前的高中教学模式带入了困境,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高考科目改革的需要,必须不断探索提升高中教学的新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1.课程组合类型多 高考设置科目的改革,是指在高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跳出以前“非文即理”的课程选择模式,在保证统一学习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想报考的高校要求选择学习的科目。 2.课程开设种类多 高考?C合改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选择的人数会存在差异,可能差异还很明显,加上每年新进一届学生,每一届的学生选择情况又会不同,因此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会出现很多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势必要求学校对每门学科的师资力量、教学投入作出迅速的调整,但对在高考科目改革前一些学校长期固定存在的教学资源、管理体制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3.教师资源紧缺与剩余并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会记入高考的总成绩中,对高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信号。在选择所修学科时,学生一定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最好拿分的科目。因此,有些科目必然陷入“冷门”的尴尬境地。 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措施 1.做好高中生学业规划指导 随着新高考改革从试点逐渐到全国普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高校选拔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在高中阶段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1)课程指导,突出选考 为实现科学选考及合理选择高校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介绍学科最佳学习方法、科目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从学科角度出发,帮助高中生进行学业规划,为学生选考提供依据。 (2)科学评估 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而这两种自我认识方法的缺陷在于简单、片面,易产生认知偏差。学校指导人员应运用心理测验、情景模拟等科学方式评估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以帮助其获得更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3)提供个性化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尊重,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发展是学业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