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当代画家喜欢在山水画里谈空间表现,这是不准确的说法,因为山水画里的所谓“空间”表现不是目的,取代它的是前后位置的安放问题。山水画有“石分三面,(形成一个石体的最基本要求)树分四枝(前后左右四枝)”的说法,这个结体的基本法强调的是“体格”,既然是体格问题,那么就是笔墨的虚实问题。古人云:“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画里不用去刻意经营空间,而要去注意营造虚实关系。近浓后淡、近实远虚可以产生空间,但近淡后浓、前虚后实也能产生空间。而山水画家总想以最少的笔墨,使读者感悟到最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笔简而意远,物少而景大。(图1、2)两图相比,树的位置和高低没变。但图2将地线虚以云烟,故显得空间增大。这就是古人说的“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图1图2借景(图、3、4)采用了借景手法,山水画置物布景不仅要在画内作文章,还要在画外做文章,这叫借景,也能扩展空间。箭头所示表示画中的山势、树势的出、入画面的情况。图3图4初学四忌1.初学画忌描小心翼翼地勾描景物(或范本景物)轮廓只求形状位置正确,不求理解笔墨的组合规律合效果。2.初学画忌胆怯对着(白)画纸,顾虑重重,感觉要画的很多而无从下笔,总想笔笔对而总是笔笔误。这是不明画理只注意表象的

结果,也是实践太少心虚胆小的缘故。对于学习者来说,敢于动笔也是优势,因为只有画出东西,才能在此基础上辨明对与错,才能改错。3.初学忌急于求成不经过仔细分析(理解范本)草率动笔,而达不到所需的笔墨效果,心躁则手更急,结果。要么草草而成(简单化).要么无法将画面处理完整。4.忌不习书法、不研笔法不重勾勒,一味用浓淡墨求渲染效果,结果会使画无骨架,流于浅薄,失去写意山水的趣味。《山水画基础技法》《写意山水入门》是早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希望给初学者指明一条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正确道路,在当时也得到了我的导师童中焘老师的直接指导及大力支持。而今数载已过,很多学生反映想再买已很难。为了让大家能够继续受惠于此类实实在在谈基础而又带有独立系统的入

门书,我准备于近日将书内容重新整理后在网上发布,一方面让更多非专业爱好者能更好欣赏它,另一方面或许能带给专业学习者一些思考和感悟。再者不管是学界内还是我自身对于国画的理解又不可与当时同日而语,所以我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增减,以加强本书的实用性。张伟平2010-8-31山水画基础(一):“写意”及“笔墨”概念中国山水画从成熟之日起,就不再把表现客观对象(光、形、色)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而逐渐趋向于对(认识客观世界的)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表达。正是由于中国人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地方,所以在表现方式上也形成了自己完

整的绘画体系。作为一个山水画家,看到的世界很复杂,其实要解决的问题却很简单,就是面对这个世界,应运用怎样的艺术语言使它们在纸上形成图形,并且是一个最真切地传达了他主观情感的图形。中国画“笔墨”形式的形成,恰好解

决了这一根本问题。“写意”,顾名思义就是得其意。从认识

观上看,面对被表达对象只需得其意,不对它作谨细刻画,而对主体(表达者)来说是要寄情、寄兴。“物”是心、目共同作用的产物,并以精神表达为画中的灵魂,客体被称为“载体”。这就区别于其《秋净江南》张伟平作他一些绘画形式里的“镜像”表达式(一模一样地反映客观)和主观宣泄式(不表现客观)。从画体上看,由于有谨细勾描、层层填色一类的“工笔画”,

所以和它相对应地产生了“逸笔草草,不拘形似”的“写意”画,这是中国画“写意”的基本含义。下面把“写意”画的独特语言——“笔墨”作简要的介绍。传统概念中,对笔墨的认识也是

逐步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笔墨”应含有以下几个具体内容:用笔讲笔意、笔势、笔力、笔法(由于笔意、笔势涉及面广而且抽象,这里只着重于笔力与笔法)。力是用笔的基础。“描、涂、抹”三病说的就是力弱,产生“软、浮”的毛病,黄宾虹将用笔总结为“平、留、圆、重、变”五字。“平”指运笔起至转行止都能做到运力均匀,笔在力的掌握下起止、转折都要平稳,不急不躁,既要有匀速又要把持它能随意在各种水平线上运动。它是运笔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留”指

力蕴含在笔线内不向外溢出;“圆”指笔线不平扁;“重”就是有力,不轻浮;“变”指笔线有变化,不是一种感觉,一个样式(这也涉及到笔法的问题)。笔法:指运笔的法度,即运笔的道理,具体来说是按一定道理而行的笔锋在提、按、顺逆、转折、正、侧、藏露等状态下形成的各种粗细、方圆等不同的墨迹。古人论用笔三病:“板”、“刻”、“结”,其中“板”与“刻”就是说笔法无变化,呆板而形同刻出来的一样。(注:这里说的笔法仅指侠义上的笔法。)墨法:运墨要讲层次,有光彩,求变化。黄宾虹论运墨有七法“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但其中运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为积墨、破墨、泼墨三法。对用墨的要求也可用“清、润、沉、和”四个字来概括:“清”不是淡,是要求用笔的笔路清楚,墨色层次分明;“润”是指墨色滋润不火燥;“沉”指墨色不浮于表面:“和”指墨色在活泼有变化的同时也要相互融洽,不脱节。用笔用墨主要以用笔为主,墨的光彩、层次变化也要靠运笔画成,这才能达到沉厚的效果。山水画基础(二):几种常见的用笔、用墨介绍1. 中锋用笔:指运笔时笔锋基本在墨迹中间,形成的墨迹两面光。(中锋用笔是主要的运笔手法,见图1、图2)2. 侧锋用笔:指笔锋侧在一边,其墨迹一边光一边毛(成锯齿状)。(见图3)3. 拖笔(中锋或侧锋):指笔锋在中间(或侧一边)运行,但笔杆成斜势,笔毛顺势在纸上拖行。(见图4)逆锋用笔:指毛笔不是按笔毛顺势而是朝相

反的方向运行。(见图5)各种笔法、点法示意图:(见图6、7、8)图6图7图8泼墨法:用笔饱蘸浓淡相宜的水墨,按一定的笔路大胆落纸。(图9)积墨法:由浓入深地(待干后)层层添加墨色。(图10)破墨法:先画一种墨(或色),未干

再破以不同的墨(或色)。破墨可分为六种: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图11、12)另:黄宾虹破墨法:先点浓墨,再以淡破之;也有破墨之后再点加浓墨。山水画基础(三):结体&执笔法结体中国山水画表现对象,主要依靠“笔墨”,它不同于“明暗”表现法、焦点透视表现法,那么国画山水必然就会在纸上对空间关系的处理方面有自

己的一套结体方法。由于这个结体方法是紧紧地依靠着笔墨来体现,我们也可将其称为“笔墨体”。具体地说这个“笔墨体”的审美核心是什么呢?用笔用墨应围绕什么来进行呢?虚实

关系——国画山水里用笔用墨苦心构造的笔墨体里的唯一

关系。这也就是说一切笔墨技巧都为营造它而展开。它是一幅画里要表达情感的唯一承担者。所以古人说“山水之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八字尽之矣”。这八个字含有以下两层意思:一要有虚有实;二要“实者虚之”(即实的地方要以虚法来运作、营造出,不可一览无余),“虚者实之” (虚的地方不是没形体,也要隐含有实体的意味)。虚实运用的诀窍在于使用“相间法”。繁简相间,疏密相间,枯湿相间,黑白相间,浓淡相间,大小相间,轻重相间,点、线、块相间等等,如此不断地相间

也就形成了国画山水特有的变化复杂的虚虚实实的空间关系。执笔与运笔用笔首先要执笔。虽然各人喜好不同,执笔也无定式,但开始执笔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拇指、食指执牢笔杆,中指跟随食指执住笔杆后形成与拇指相对的局面,小指与无名指辅助抵住笔杆。正确按此法做可使拇指与食指形成(古人提倡的)“龙睛”“凤眼”状。(图13、14、15、16)(2)执住笔杆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指节。(3)一般画小画要练习提腕,并随画幅逐大提肋或提臂。用笔主要用臂力。(4)毛笔分笔尖、腹、根三部分,运笔要按、转折;小按用笔尖、腹,大按可用至笔根山水画基本画法:山石法山石法(之一)勾勒是画山石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的关注点主要在开合关系,就是说一勾一勒,就是山、石体的一开一合。勾勒不可将形体框死,要给皴擦留余地。山石皴法很多,总的可分为土山类(长、短披麻皴等)、石山类(斧劈皴等)、土石山结合类(豆瓣皴等)。披麻皴:一般中锋落笔,画大披麻皴,连勾(轮廓)带皴,要一气落成。小披麻皴一般先勾轮廓,再

由淡到浓,层层加皴,显现出阴阳向背。画披麻皴一般少交叉,忌平行。斧劈皴:侧锋落笔,墨迹头重尾轻。画大斧劈皴一定要连勾带皴,一气落成,山石形状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可用先勾后皴、连皴带勾、皴后再勾等灵活的手法。画小斧劈皴一般先勾外轮廓,再层层皴擦暗部。画大斧劈用笔大按至笔腹,小斧劈小按用笔锋。米点皴:先用(松散之笔)

皴擦,大致分出山峦层次。干后用米点(浓淡适宜),层层罩点显出山势,并在点与点之间让出少许皴擦笔更好。画米点山水可用积墨法,也可配用少许破墨法,更增墨色变化。注意用点顺理而成,不可横直乱点,模糊一片,既要见点,又要使点连成片。折带皴:结形要方,层层连叠,用笔如腰带转折,虽用侧锋皴擦,但力仍要运在笔尖上,横向用笔时一般笔锋在上,直笔锋在左端。豆瓣皴:使用中锋落笔,聚点成皴,先勾轮廓,从轮廓凹处着笔点出,点笔要相互参差变动。豆瓣皴属点子皴的一种,(其它用得较多的还有芝麻皴、钉头鼠尾皴)用笔要能提能按,笔尖着纸后可随机用笔肚,最忌呆点排列。解索皴:由披麻皴变化而来,用笔中锋为主,可配用拖笔中锋辅助。皴笔弯曲形态象解开的绳索。先淡笔勾轮廓,并依此用皴,(干淡)再浓笔提醒轮廓及石纹,接着用皴(墨色加重),此程序可多次运行,直到滿意为止。山石法(之二)擦:主要是补皴之不足,擦笔有两种,一种用笔轻柔,一种用笔有力而重。前者笔中水份要少,直笔侧笔都可,用笔如拂扫。(注意用力要匀)后者可用中锋直下铺毫,力要匀,顺山石结构展开。皴与擦有时很难区分,所以皴后擦与擦后皴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注意:擦不可盖住皴笔)山石法(之三)染:分湿染与渴染两类。湿染很常用,一般笔中水份较多,也分见笔与不见笔两种。见笔的染法较难,其理念与用皴的理念相似,都是按山、石的体形用笔,

不同的是染笔水份更多,用笔的排列更密实,视觉上是用笔不见笔(细看见笔路,远看成一片墨色),在宋人的画中犹为常见。不见笔的湿染法可不太顾虑笔与形合,只按画面对墨色的整体需求渲染。可先淡染,干或未干后层层加染,也可将生宣打湿后再层层渲染。渴染最难,当代画家少用。具体方法为,“墨少着水重磨,(解:研墨时只需稍加一些水就行)用秃湖颖不着水即蘸焦墨,(解:秃羊毫或柔软的毫不沾水就去沾焦墨)先用别纸试微润,(解:要先在另外的纸上试笔,这样可使笔中墨更均匀)轻拂画上,笔笔勾起,可染二三次,惟无笔痕为妙,颇有秀色。”(清、孔衍栻《石村画诀》)注意此法不能多用,在需要处稍用即可,不然会容易流于俗气。喧染需注意:(1)、纸质不同,具体方法会有异。如生宣与熟宣、绢等不同纸质,喧染方式会稍有不同。(2)、“皴未足,重染以发其华:皴已足,轻染以生其韵。”(清、唐岱《绘事发微》)“要古朴须少皴,要秀丽须多染”(元、倪云林《画谱》)(3)、研习染法与研习皴法都要注意培养自已的下笔理念要合于山、石的结体规律。宋人远山画法:山石复加用笔法(四)学习山水画一定要坚持一原则,这就是“画理”与“画法”的不可分的原则,千万不可随“凭感觉”的流行方法去粍费你的学习时间。这个“凭感觉”的学习方法,虽然开始会使你的学习显得较轻松,但画风淺薄会与你随之相伴终身,看看当今画壇的乱象你们就会明白。如果“画理”

与“画法”分开了,我们就称之为有障碍了,所以进行山水画的技法学习,一定是从明画理开始,以显出画法而结朿,那些没有画理支撑的所谓“画法”,都不是正道之法。山石复加用笔法:图1、先用虚淡用笔勾勒山石,注意开合关系。图2、再用浓枯之笔在山形的主要部位进行叠加,注意用笔不要与第一次虚淡用笔形成交叉关系,应相互间有错落,也不要只沿着第一次墨迹用笔。图3 、在以上两次叠加的基础上再用较润的中间墨笔在紧要处叠加。山体会显得更加结实。注意:叠加时应了解山石的脉络与走势,看准加笔部位,一般加在山石的转折部位,不可将山体勾死。!图1图2图3

用山石的复加以替代皴笔在文人画里较常见,它的好处是能大大增强勾勒用笔的表现力,画面显得明净简括而文气,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但是它的技术难度较大,一是用笔由淡入浓,其要求用浓而枯虚的笔复加时要与前次淡而虚的用笔错开明·文征明《石壁巨虹图》(局部):下二图山石以勾为主,轮廓线用不同墨色重复勾勒两三遍之后,稍加皴擦而成形。复勾轮廓线可以浓、淡笔枯、湿笔叠加,这样可显山石苍润和有厚度。文征明《绿阴长话图》局部山水画基本画法:树法树法(一)初学者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结体方法的练习,二是笔墨训练的方法。这两种训练按理不应分开,但初学者先侧重于结体训练,并同时研习书法,很多运笔运墨的方法,可在书法中体会。(一)树法画树先练习画

枯树,然后才练习点叶与勾叶。枯树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树根;三树干;③中枝;④细枝。(见图一)树干:单勾树干;(图)双勾树干:(图)单勾、双勾相结合的树干。(见图二)树干皴法主要有五种:①横笔皴;②鱼鳞皴:③直笔皴;④解索皴;⑤人字皴。(见图)树根是支撑整棵树势的基础,它要盘得稳、扎得牢。一般近树多露根。(见图)画树步骤:①先画主干,留出空位勾次干,并大致定出树的倾势,注意上下干大小不要差得太远。②出枝并皴擦树干,一般皴擦要比勾自:线虚淡些,目的是使树干有厚度,使轮廓也不显得单调。以上步骤完成后,枯树已具初形,并可根拒需要发展成以下几种形态:(见图)树法(二)(1)介字点的组构方式应按(我们)理解好的小枝(形态)进行排列,(如(A1)至(A6)的步骤)。这样,数小枝组成了大枝,各大枝的再组合就构成了树体。如果在进行介字点叶时依凭我们的“感觉”进行合宜的“浓淡枯湿”变化,那么这棵树体就会呈显出生动的姿态。(2)出枝时先明确中枝(B2),再出小枝和细枝(熟练后,也可先勾小枝再出中枝)(3)用笔步骤一般要顺枝、叶的道理一笔笔、一组组地生发出去,并形成一种势态。(注:出枝、勾松针的原理也相同。点叶虽无定式,但原则上要注意顺气、顺势)。树法(三)出枝的几个注意点:(1)在主干、次干与细枝之间有一个影响树体的重要环节,我们称之为中枝。中枝的存在虽然重要,但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故我们在

画树时一定将它们识别出来,这样接下来就可以依中枝出细枝,一环扣一环,我们也就能安排好树态的生发方向。(2)画树要有主势与小势,我们在组合景物时就应确立树势的意图,明确表示出树势的放与收。(3)向上出枝为鹿角枝,并根据出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①锐角鹿角枝(出枝内角小于90度);②钝角鹿角枝(内角大于90度);③方角鹿角枝(内角为90度);④向下出枝,为蟹爪枝,也分三种不同角度的出枝法,其注意点与鹿角枝相同。(5)影响出枝好坏的两大因素是出枝角度与出枝长短。所以在出枝时特别要注意出枝角度与出枝长短变化,让它们变化有序形成疏密相间的树枝。如果出枝角度与出枝长短一样,树枝就会显得呆板,无生气。树法(四)点叶树法画点叶树的注意点(一)、点叶树法步骤与枯树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中枝画好后细枝需少而简,中枝与细枝也要柔软一些。(二)、用何种点叶法都要注意其组构意图,因为画一个点叶符号是容易的,难的是数个符号根据什么理念、按何种方式排列而成树形。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件看似容易,实侧很难的事情。故初学者画树应先存树形于胸中,看好下笔的延伸路径,如果是临摹也要识别临本的点叶运笔路径,顺其组构原理去临,这样养成好习惯会给后面的学习就带来很多便利之处。(三)、点叶一般从枝头开始,进而向下及左右两边延伸,其要点是一定要抓住领头的点叶(符号),其它用点都应围绕它而展开。(四)、点叶

树总体要求用点要紧凑,不仅是单组与一小组之间用笔紧凑,整棵树叶都要紧抱树枝,并依树势而成。切不可无规则散漫乱点或点叶与树枝毫无关系。画树干要得势,枝要放(气要通畅),而叶要收(抱紧树身)。枝、叶可以浓淡分明,或枝重而叶淡,或叶重而枝淡,这样会显得枝、叶都有精神。(五)、特别要注意点出树梢的形态,这里最能显出点叶树体的感觉。(六)、笔路要连贯,随浓随淡一气落成。不要养成画一笔

在盘中调一次墨的习惯,否则会影响用笔的连贯性(具体运墨方式在后面的章节中细说)。点叶树法三忌(一)、忌小枝支撑过量的树叶,显得树身臃肿。(二)、忌干、枝均等排列。(三)、忌树形平头齐边僵硬呆板。(这里仅列出结体的毛病,画树运笔的毛病另论)①介字点;②垂头点;⑧大混点;④椿叶点;⑤仰头点;⑥个字点;⑦小混点;⑧尖头点;⑨鼠足点;⑩菊花点;⑥胡椒点;⑥梧桐点;⑩松叶点;⑩平头点;⑥梅花点(山水画里点树叶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常用的15种)。树法(五)点叶树法临本点叶树法重要的是运笔,即点笔时,有直笔、横笔、斜笔及挑、剔、擢等不同的点笔方式,不同方式的点笔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这些不同的变化正是学习者须慢慢体会的,如练习用尖笔、圆笔、渴笔、破笔等去画点叶树会有怎样的效果。当然这些运笔的变化离不开熟练的结体基础。下面结合临本稍解读一下要点。树法(六)夹叶树法夹叶的种类很多,一般来说有什么形态

的点叶就有什么形态的夹叶(松叶等用笔细小的点除外)。夹叶可分粗、细两类,也有封口夹叶与不封口夹叶之分。(一)夹叶填色请参考国画山水设色规律:(二)基本设色方法介绍图①先着朱砂,后罩淡色大红;②先着汁绿,后填石绿;

③先着藤黄,再罩赭石;④先着朱磦再罩胭脂;⑤淡施胭脂色;⑥先着墨绿后填石青,再罩淡汁绿;⑦先着汁绿(偏嫩绿)再填石绿;⑧先着花青作底色,后填石青;⑨两次淡施汁绿;⑩先着淡绿,干后再选择性着墨绿(偏青)色;⑩赭色树叶。以上各种着色法不作着色标准,仅将变化用底色、正色、罩色的程序演示给大家。注意点:(1)矿物质类颜色只能薄施,如遇画面须厚色,可薄施数次,如再不够,又遇画面颜色泛上,可罩矾水或胶水,干后再薄施,真到満意为止。(2)底色与罩色可一次完成,也可多次完成(三)画夹叶树的注意点(1)画夹叶树不管勾干还是勾叶,也不论是画粗夹叶还是工细的夹叶,用笔都要带进“写”的意味,不可谨勾细描。(2)不同的夹叶组构与运用夹叶的疏密浓淡是分清前后左右关

系的主要手段。但这种变化不要过于细碎频繁,以免破坏夹叶树的整枝形态。(3)画夹叶时,对它的组构方式与延伸的脉络要心中有数,有时虽然整枝夹叶掩盖了后面的枝干,也要让人感觉到枝干的存在,这就须要勾叶时非常明白它的生长规律。(4)在夹叶树后面勾画新的枝干,要注意前后衔接关系,不可勾干时紧接夹叶用笔(没有空间距离)。勾干用

笔要一碰一让,使其有虚实变化。(5)上色时,遇到写意(未封头的)夹叶时,不要将色填出夹叶线外,影响夹叶树的精神。(6)勾领头夹叶要明确,换头也要明确,一定要注意抓住领头夹叶,按组构意图顺势伸展出其他的叶,这样才能做到组织有序(7)勾同种夹叶,大小形状要基本匀称。如果设色,请注意没有勾叶的空白处,其空白大小不能超过单个夹叶的空白。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课题:中国写意山水画鉴赏与基本技法 上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并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便在 日后的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和各类山水画具体的特点。 通过讲解山水画特点让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画的意 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空处理 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 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课本。山水画图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 重点:山水画的发展,分类,特点以及基本技法。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难点:山水画的意向表现原则。意境要素的生成。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写意山水画的相关基础知识 一:相关概念 1.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 的情感(区别于“工笔”)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 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 笔画并称。 分类: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 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特点: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技法 2.山水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 绘画。 二:发展 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教学提纲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课题:中国写意山水画鉴赏与基本技法 上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并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 便在日后的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和各类山水画具体的特 点。通过讲解山水画特点让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画 的意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 空处理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 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 史,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崇高的审美理想、

艺术追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 术的热爱。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课本。山水画图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 重点:山水画的发展,分类,特点以及基本技法。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难点:山水画的意向表现原则。意境要素的生成。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写意山水画的相关基础知识 一:相关概念 1.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 的情感(区别于“工笔”)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笔画 并称。 分类: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 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 统。

国画(山水画)基础教程

国画(山水画)基础教程 一、高起点 要画好山水画,首先要对山水画有一个高起点的认识。艺术有高低层次之分,比如过去的画匠们用碳精擦像,倒有几分照片之感,但与素描相比那就不能相提并论了。山水画也即如此,有的画不是匠气十足就是空洞如也,而大画家的作品或气势磅礴,或酣畅淋漓,或妙笔生花。匠气就是渲染过份,笔法陈旧,表现不出山石苍劲有力的特性,画不出山的结构,大多是用墨一带而过,还有的将云擦的https://www.docsj.com/doc/447339407.html,光光的,老百姓看了可能说好,但那绝不是专业性的笔墨。好的山水画,既能表现出山的气势,也能表现出实实在在的结构,虚实并举层次丰富耐人寻味。 二、常用名词概念 1、气势 气势是一种感觉,有力度、走向以及内在的联系等意思,当然,画山水一定要表现出山峰的力度,这是最基本的。另外,在中国画里讲意到笔不到,也就是用少量的笔墨营造一种让你感觉存在的东西,从而产生无限的联想。这种联想是借助笔墨的引导给你一种律动感,也就是感觉气在流动,流动的气感就产生了气势。 2、画眼 画眼是指在一幅画里要有一处点睛之笔,可以用房屋、裸露的石头或跳跃的小树来表现,赋予画面的生动之感。 3、皴、擦、点、染 画山水的笔法不外乎这4种笔法,皴是指用用较干的笔墨以侧锋断续地画出山石拉拉巴巴的感觉;擦是指用半干墨以侧锋来回擦;;点是指配合皴擦来丰富山石的结构,或点出草丛树木;染是较之擦的水分稍大些,依照山石的结构进行层次渲染,将干巴的笔墨赋予血肉之感。 三、作画步骤 1、先用木碳条在宣纸上大体勾勒出山的走势,什么部位画什么应做到心中有数,碳条起草不要太具体,画出大概轮廓即可; 2、落墨,以较重要的地方开始,逐渐展开,确定山的大概结构及走势; 3、将该画的都落于画面中,深入刻画; 4、落墨完成后设色 5、整体调整 6、完成 四、构图 在大结构上要体现出三大层次,即近景、中景、远景,再穿插一些丰富画面或呼应的山头。山峰要有气势,要夸张山的走势,要陡峭(站在画面面前能够让人犯了恐高症),切忌丘陵似的山包。山水画离不开树木,但树木和山的关系要摆正,要采取极端的手法,比如,你主要是表现山的气势就不要到处都点上树,在近景做点缀就可以了,否则山不山树不树,会严重影响山的气势。除非是有人要求你多画些树,要是创作作品规律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想以树林为主,你就要将树林的层次表现到位,山石处于次要地位,山可作为背景往远处推,并在树林里时隐时现一点山石,作为气眼。 有句话叫做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画山水也是一样,要表现树就要以它为主,让它密密麻麻,但一定要在画面的某部位放松处理,也就是疏可走马,形成对比。 气势要有一个主方向,即山峰的走势趋向,不管是云或树的点缀都要围绕这个趋向来考虑。但是不能让气完全跑出去,要以小山峰挡一下,也就是呼应。就好像书法收笔时要往回顿一下,不能直接收笔,要不气呆不住。说个生活中的例子,假如你到别人家做客,说完事

国画的山水画基本画法

国画的山水画基本画法 画树法树在山水画里也称为林木,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即使只画树,也能成为一张完整的作品。画树宜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观察树枝,因树木种类繁多枝的生态也不尽相同。初学者应从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练习的对象,没有叶子的树枝结构清楚,姿态鲜明,容易了解各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 ( 一) 树枝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亦有介於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写生树枝前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应从艺术的角度选择合於美的原理原则者进行写生。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

二 ) 树皮,树根树的面貌,个性和特征有时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 每一种树皮都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 裂人字纹,樱急杏的树皮成横纹,博树皮呈扭曲纹,尚有许多难 以用文字形容的纹理,在写生之前需仔细观察。画树干时,除了 注意树皮的纹理之外,尚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 的纹理要密窄,( 或墨较浓 ),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 ( 或墨 较淡 ),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 画完枝干以后即画根部,至於 画不画树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树的种赖类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 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树多露根。然而画的时候也可以不计土石的分野,依画面的需要而决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画出从土中崛起,坚韧稳固的特性,不可画成如插在土面, 一推即倒的感觉。 ( 三 ) 树叶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 树,先要近看了解叶的形状与排列原则,再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 觉。下图的十二种树叶是台湾常见的。大自然的树木是最佳的画 谱,变化多端,让我们画之不尽,平时应多做观察,勤加写生。 古人画树以夹叶 ( 勾叶法 ) 首先被广泛的使用,将每一片叶子用两笔以上的线勾出後再填上色彩。水墨兴盛后,夹叶渐少,单叶 ( 点叶法 ) 逐渐增多,简化以一笔象征一片或组叶子,并依其形状有胡椒点、字点、介字点、梅花点、鼠足点、垂藤点、松叶点、竹叶点、…。等许多不同的符号,然而这些符号都是前人从自然的观察里提炼而成,既概括又写实,并非凭空捏造。除了松、竹、柳、梧、等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叶子外,其他特征不甚明显者,通称 为杂树。点叶时需注意树顶受阳光叶子较多,靠树干处叶子通常 较稀疏。 ( 四 ) 松树画法松树象征人类之君子风度与长寿。古人多喜爱 画松,表现出松之挺拔苍劲,顶天立地的气概。松皮呈鳞状,画 松皮要苍劲,毛而不光,忌讳太规则的排列。松叶如针状,有半 圆、圆形、马尾形、锯齿形等多种不同的画法,松干本直,生 於石隙崖丛则曲。 ( 五 ) 柳树画法古人常说: 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一画便 出丑。柳树体态妩媚,有向水边倾斜的特徵,柳干苍老而柳条柔 嫩。画柳条要微带粗细,不露锋芒,笔缓势连,柔中带刚,如点 柳叶,要蓬松富有变化。 ( 六 ) 竹林画法山水中的竹,多以竹林 ( 丛林 ) 之形态出现,叶可分下垂竹叶与上仰竹叶( 晴林新篁 ) 等两大形态。画时可先画竹干,枝干皆略成弧状,注意疏密穿插,竹叶的排列不宜态工整,须考虑整体之意趣、虚实与远近的关系。

国画的山水画基本画法-画山石法

国画的山水画基本画法-画山石法 我国花鸟画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如宋代花鸟画家赵昌“对花写照”,有“写生赵昌”之称,他既能画出花瓣的薄度,又能刻画出花朵迎风而动的优美姿态。擅长画动物的画家元吉,为画猿猴曾进深山躲在洞穴里,长期仔细观察猿猴的生活,故称“穴窗写生”。这些古代画家们对深入生活是重视的,所以创作出许多造诣甚高的作品,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赞扬肖悦画竹的诗句,说他画的竹“举头忽见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真实生动,似乎连竹叶迎风发出的声音也表现出来了。 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峰、峦、岗、岭、巅等,又有坡度起伏连绵不绝的形势或因朝晖夕阴,风雨云雾变化流露出来的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然後再近看其质。山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层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等。山石的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相同,中国山水画家累积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长出个种皴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吾师李霖灿教授用「山石纹理,笔墨组合」八个字来定义皴法,可以说是最简要而恰当的解释。 (一)画石,在谈到各种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浅谈画石,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秃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画石的部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徵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宣染,直到感觉充份为止。「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後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教为浑厚,富有变画。 (二)雨点皴,雨点皴又称为雨打墙头皴,北宋范宽以此表现北方黄土高原的景致。画时以逆笔中峰画出垂直的短线,密如雨点。 (三)小斧劈皴,李唐的「万壑松风」是小斧劈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如雨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变为侧锋「听」出,落笔时头重尾轻。 (四)大斧劈皴,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 尤其马远、夏) 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五)披麻皴,表现江南土质山丘,五代的董源、巨然首先使用,是南宋的代表性皴法。披麻皴又可细分为长批麻皴、短披麻皴、散披麻皴。画披麻皴以使用中锋为主,线条较柔,以接近平行的线条组合。(六)牛毛皴,牛毛皴是元代王蒙所创,以繁密的短笔层叠,适宜表现夏季山头的苍润茂密。牛毛皴源自披麻,亦以中锋为主,渴笔淡墨,层层皴擦。 (七)折带皴,折带皴是元代倪云林所创,适宜画平坡山石。画折带皴需「平写侧偃」的结组方式,先以顺风横向画出,街著转向侧锋,直落而下。 (八)荷叶皴,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长期冲刷後,形成的景观特色。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九)云头皴,云头皴最早见於北宋郭熙的「早春图」,依云涛的造形创出,适宜画烟岚重深的景致。画云头皴须注意以弯曲的线条组织成,用笔圆转富有变化。 (十)骷髅皴,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髅时应画出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丑、漏、绉、透、瘦」,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太湖石等。(十一)米点皴,米芾、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点子皴」而成米点皴,描写江南云山烟雨,加上水份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画米点宜卧笔而点,注重浓淡交织表现,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皴上者。

水墨画基础教程:国画的分类

水墨画基础教程:国画的分类 1: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 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 写神"的主张。唐代闫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 为人物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 都有。 (2)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 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 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2:山水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 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即使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 (2)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花鸟画

(1)花鸟画的介绍: 中国花鸟画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它与山水、人物画并列为中国 绘画艺术的专门学科。花鸟画就广义讲,应包括花鸟、禽兽、昆虫、 鱼介等。 (2)花鸟画的画法和表现主题: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 (一)工笔花鸟; (二)写意花鸟; 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 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 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 蜗牛、蜘蛛等。

国画教学设计

国画教学设计 中国画——丝瓜画法执教:兴化市实验小学仇越1、了解中国画水墨,彩墨画法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2、学习中国画写意丝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调色盘、纸杯、毛毡、A4生宣纸2、教师用具:文房四宝一套、丝瓜范画一张、步骤图一张、吸铁石若干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瓜果的技巧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笔墨技法和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紫藤和螃蟹等种类,今天,老师准备来教同学们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丝瓜三、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知道丝瓜什么时候成熟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丝瓜图,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再看看瓜叶有什么特点?瓜身又有什么特征?藤蔓呢?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圆圆头的椭圆形组成的②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齐白石老爷爷的《丝瓜图》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丝瓜的花和叶,均需藤蔓撑托,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瓜身,后穿藤蔓而后添叶,也可先画丝瓜,次画叶,最

后穿藤蔓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②画藤蔓: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③画丝瓜:先用毛笔饱翠绿色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中锋一笔画出,局部可以补笔[画后板书]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蔬果画的最基本的技法特点4、带领学生临摹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2丝瓜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画瓜身:斗笔蘸翠绿,中锋由上而下顺势画出四、巡回指导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五、小结1、展示画好的作业2、评价作业优缺点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六、布置课外学习欣赏以丝瓜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丝瓜

山水画基础技法

山水画基础技法 默认分类2010-05-12 00:41:14 阅读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山水画基础技法 中国画的运笔技巧 中国绘画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中 国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 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 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清代大 画家石涛,提出“一画论”的观点,他说:“一画者,众 有之本,万象之根。”中国画家就是运用一管柔毫,通 过种种不同性质的墨线,为大千世界传神写照的。所以, 如何用笔画线,就成了能否画好中国画的首要问题。 南齐谢赫在著名的《六法论》中,把“骨法用笔” 放在第二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 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 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用笔是历来为画家所重视的, 是中国画技法中基础的基础。 绘画执笔大体同于书法,要掌握指实、掌虚、

腕平、五指齐力的要领,但较之书法用笔更为灵活。书法执笔一般要求竖掌,绘画执笔则可横卧,可略高一些,这样与腕、肘、肩、身相互配合,运笔方能既灵活而又得力。 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中锋运笔,笔管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侧锋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画出的笔线粗壮而毛辣,此法多用于山石的皴擦。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藏锋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便是露锋运笔。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可运于树干、山石的勾勒、皴擦中。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2课时) 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具有对常见数木生长、生理特点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中国山水画树木的基本画法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下面来介绍中国山水画之树木的基本画法。 中国山水画之树木的基本画法 一、树枝的画法 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亦有介於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写生树枝前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

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应从艺术的角度选择合於美的原理原则者进行写生。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 二、树皮,树根树的面貌 个性和特徵有时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 每一种树皮都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裂人字纹,樱急杏的树皮成横纹,博树皮呈扭曲纹,尚有许多难以用文字形容的纹理,在写生之前需仔细观察。画树干时,除了注意树皮的纹理之外,尚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 或墨较浓 ),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 ( 或墨较淡 ),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 画完枝干以後即画根部,至於画不画树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树的种赖类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 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树多露根。然而画的时候也可以不计土石的分野,依画面的需要而决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画出从土中崛起,坚韧稳固的特性,不可画成如插在土面, 一推即倒的感觉。 三、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树,先要近看了解叶的形状与排列原则,再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觉。大自然的数木

山水画基础知识

1.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原来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较之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有明显的差异。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今作为中国的画种之一,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品种。 中国画不是一个符合艺术分类学的科学概念,按工具材料的区别:可以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与油画、水彩画、版画、水粉画并列;按使用上的不同:中国画作品可分别列入壁画、连环画、年画、插图之中;按题材之异:可以分别列入人物画、风景画之内。 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特点,集中代表了中国绘画传统及其在新时代的更新,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是东方绘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画在技法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1)构图布局自由。根据主题的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如:“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等,构图都采用了散点透视,将远隔千里,时隔数日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一个画面之中。 (2)内容概括,主体突出。中国画的造型观源于生活,在对物象进行提炼、取舍、加工过程中并不脱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也不违背生活的逻辑,讲究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 (3)以线造型为主,以点、面造型为辅。物象的型、质和形象是通过轻重、粗细不同的各种线的组合,以及大小虚实等不同的点、面配合下体现出来的。

3.中国画的分类是怎样的? 中国画基本分为三大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画中包括白描、淡彩、重彩和没骨工笔。写意画中包括兼工带写、小写意和大写意。 4.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是怎样的? 画幅形式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镜心、横披与手卷等。 5.中国画用什么样的笔? 中国画使用的笔通称毛笔,制笔的毫料有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毛笔笔锋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 软毫笔以羊毫为多,鸡毫次之。长锋羊毫笔锋长,含水分较多,适于表现多种墨色变化,但不易掌握。短锋羊毫笔锋短,落笔易于浑厚。中锋羊毫笔介于长短之间,锋长适中,适于勾勒衣纹渲染着色。鸡毫更软,不易掌握。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一)、笔法: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1、笔法的原理 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 (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 (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

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1、积墨法: 简单说即是层层递加。要点有三: 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 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绘复线,加之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极强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当密则密。 2、破墨法: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趋势再补充上去另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 只有积墨,易厚而不润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实。 (三)、色法: ①色墨重叠法 ②色墨对比法 ③色墨混合法 ④用水、黄宾虹说“水是用的,不是洗的”。 水在作画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 山水画的学习步骤

中国画山水树的画法2

中国画------山水(2课时) 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

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导语】花鸟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 ( 一 ) 花朵: 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 ( 复瓣 ) 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 二 ) 叶: 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茎枝: 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画花朵可从花蕊花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画叶也是如此,除了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後叶的变化,最後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国画山水画-树的画法

国画山水画-树的画法

国画山水画树的画法(图文) 立干、分枝、露根法 国画山水画树怎么画?树木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则毫无例外。固此,学国画山水画画树应从单株画起,了解了一株树的结构及其画法,则易触类旁通,千株万树不难从笔下表现出来。 国画山水画画树的顺序,一般是先立于,再分枝,后露根,最后点叶。树干、树根与大枝常用双钩墨线表现,小树与远树则用单线。在写意山水中的画树,也有用粗旷的单线,从枝到干一气呵成,不拘于成法的。 先说立于。立干以取势,一株树的姿势有正、有效、有直、有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倾向。国画山水画画者下笔前,对这个基本形态要胸有成稿,然后从上向下乘势落笔,把它定下来。 国画山水画画干宜用中锋,以使树干圆劲挺健;也可用逆锋,以表现老树毛辣苍劲的质感;一般不用侧锋,因侧锋不易得势见力。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才能矫健多姿,富有生气。用墨宜稍谈,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国画山水画画干要注意表现树型特征,有些树要用玻法,才能区别出来,如松树用鱼鳞鼓,椿桐用横披,柳树用人字效,柏树用绳索破,椿树用直披。可在画完轮廓线后,加以被擦。画树干的轮廓线不要一笔到底,生枝处、交叉处要预留位置。老树的树枝上常有大的节疤,可先把它画出来,然后依疤痕画西边的轮廓线。(图1) 图1-1 立杆法图1-2 立杆法 图1-3 立杆法

图1-4 立杆法 从国画山水画中再说分枝。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四枝”亦称“四歧”,即画树枝时要从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株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由于树木的种类不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也多种多样,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它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与“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也称雀爪、鹰爪),枣、柿、盘槐大体属于这一类。当然,在自然界中,各种树木的枝条,无论是上挺的还是下屈的,其中又有千差万别。我们要多画枯树写生,研究各种枝的特征,以丰富画树枝的方法。 图2-1 分枝法 图2-2 分枝法 图2-3 分枝法 国画山水画画树枝较困难的是交叉穿插,既要变化丰富,又要活而不乱。树枝的穿插也离不开上编讲过的构图规律;一要充分运用“不等边三角形原侧”。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原则,一株树也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才有风致。(图3) 图3 枝的穿插 图4 画枝忌病 国画山水画画树枝要用中锋,才能表现出枝条的挺拔圆劲和富有弹性。运笔要笔笔送到,切忌挑、甩、踢、顿,避免出现钉头、楔凿,或枝大于干等毛病。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图4) 最后谈谈露根法。老树年久,雨水冲刷,常使根部外露。土层厚者,根部外露少, 如垒如拳,增加了树形的变化。生于石上、岩边者,根部不仅外露多,而且屈折盘

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上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本书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绘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个学科。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变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简介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学好山水画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古老的传统与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笔法和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了解并尝试山石、树木的画法,体验大胆运用笔墨表现自然景物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喜爱之情,感受民族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画中树、石、云、水的画法。 教学难点:对笔墨的运用和把握。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讲解和动手绘制相结合。 2、学法:欣赏、体会、绘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材、历代名画列、宣纸、毛笔、墨、盘子…… 学具准备:教材、宣纸、毛笔、墨、盘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以起立的形式进行上下课,并随时监控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请问同学们:国画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可分为哪些门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以笔墨为基本表现语言的造型艺术(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与中医学、京剧艺术并称三大国粹。其分类方法多样: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 2.带问题欣赏山水画作品:什么是山水画?你觉得眼前的这些山水画具有哪些特点(美感)?你所知道的山水画家有哪些?(可引导学生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比较) 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隋唐以前山水画基本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背景,隋唐开始,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最早的山水画。 山水画注重笔墨神韵,讲究经营位置、追求意境表达。(笔墨美、章法美、意境美) 笔墨是山水画的造型语言,掌握用笔、用墨,是画好山水画的基本要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一)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步骤 1.临摹 2.笔墨 3.设色 4.写生与创作 (二)国画的笔法与墨法: 1、笔法: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 2、墨法:焦、浓、重、淡、轻五色 (三)树的画法

国画山水画 树的画法

国画山水画树的画法(图文) 立干、分枝、露根法 国画山水画树怎么画?树木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则毫无例外。固此,学国画山水画画树应从单株画起,了解了一株树的结构及其画法,则易触类旁通,千株万树不难从笔下表现出来。 国画山水画画树的顺序,一般是先立于,再分枝,后露根,最后点叶。树干、树根与大枝常用双钩墨线表现,小树与远树则用单线。在写意山水中的画树,也有用粗旷的单线,从枝到干一气呵成,不拘于成法的。 先说立于。立干以取势,一株树的姿势有正、有效、有直、有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倾向。国画山水画画者下笔前,对这个基本形态要胸有成稿,然后从上向下乘势落笔,把它定下来。 国画山水画画干宜用中锋,以使树干圆劲挺健;也可用逆锋,以表现老树毛辣苍劲的质感;一般不用侧锋,因侧锋不易得势见力。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才能矫健多姿,富有生气。用墨宜稍谈,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国画山水画画干要注意表现树型特征,有些树要用玻法,才能区别出来,如松树用鱼鳞鼓,椿桐用横披,柳树用人字效,柏树用绳索破,椿树用直披。可在画完轮廓线后,加以被擦。画树干的轮廓线不要一笔到底,生枝处、交叉处要预留位置。老树的树枝上常有大的节疤,可先把它画出来,然后依疤痕画西边的轮廓线。(图1) 图1-1 立杆法图1-2 立杆法 图1-3 立杆法 图1-4 立杆法

从国画山水画中再说分枝。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四枝”亦称“四歧”,即画树枝时要从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株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由于树木的种类不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也多种多样,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它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与“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也称雀爪、鹰爪),枣、柿、盘槐大体属于这一类。当然,在自然界中,各种树木的枝条,无论是上挺的还是下屈的,其中又有千差万别。我们要多画枯树写生,研究各种枝的特征,以丰富画树枝的方法。 图2-1 分枝法 图2-2 分枝法 图2-3 分枝法 国画山水画画树枝较困难的是交叉穿插,既要变化丰富,又要活而不乱。树枝的穿插也离不开上编讲过的构图规律;一要充分运用“不等边三角形原侧”。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原则,一株树也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才有风致。(图3) 图3 枝的穿插 图4 画枝忌病 国画山水画画树枝要用中锋,才能表现出枝条的挺拔圆劲和富有弹性。运笔要笔笔送到,切忌挑、甩、踢、顿,避免出现钉头、楔凿,或枝大于干等毛病。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图4) 最后谈谈露根法。老树年久,雨水冲刷,常使根部外露。土层厚者,根部外露少,如垒如拳,增加了树形的变化。生于石上、岩边者,根部不仅外露多,而且屈折盘绕,如龙如蛇,给人以特殊的美感。画树根宜用逆锋枯笔,使之具有毛辣苍劲之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