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由于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是科学的、前瞻的、今世的教育,因此作育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复合型教育,而创新则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特别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情况、发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

“创新”一词,今世汉语小辞书这样评释:“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也即是有创造性,如头脑的独创性、天性的好奇性、行动的突变性、做法的新鲜性等。有人曾把世界上诺贝尔奖得到者所具有的配合内在素质归纳为“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机遇;选准目的,坚韧不拔;勤劳开心,看重实践;富于理想,大胆探索;扫除滋扰,奋不顾身;兴趣浓重,好奇心强”六个方面。扫除其他五个方面,“富于理想,大胆探索”即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一壁,凭借地理学的特点,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遵照以下几点:

1、勉励性原则。地理学习应当接纳有力措施勉励、敬重、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和勉励全体学生更新教育思想、变化学习观念,凭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整个教学历程中开展创新素质教育。

2、协同性原则。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历程,应是整个教学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讨论与地理有关的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0-10-14T16:24:16.590Z 来源:《学园》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万明 [导读] 历年来,初中地理由于不作为中考统考科目,使得绝大多数学校对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万明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中 历年来,初中地理由于不作为中考统考科目,使得绝大多数学校对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却常常成了减轻学生负担、精简课程门类的对象,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致使学生许多的地理知识点和学习技能不能很好把握,这种做法显然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整体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致使学生在地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学习毫无兴趣,地理知识一问三不知,进入高中,学习毫无基础,知识严重脱节,学习异常艰难。为此,笔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改应试教育的做法,全面渗透素质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终生受益。应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现浅谈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表现,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老师。”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他的思维就会细致而敏锐,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如无兴趣则会抑制主体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能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自学提纲、知识图表、辅助材料、课堂习题等内容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相对地扩大了课堂活动空间,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又便于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机转化。 例如,在讲“黄河”一节时,我将黄河的地形、水系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黄河流经的省、区及黄河所接纳的水系,黄河入海的位置。通过列表对黄河长度、流量与长江、珠江的横向对比,培养学生对同类事物进行类比分析,并且在类比分析中把握其中任一地理事物特点的能力。通过对地上河流、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年降水量较少,而相对集中,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易泛滥等内容逐层剖析,培养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能力,以及对某一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突出课堂效益重点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质量,而是强调受教育者全体的质量,全面的质量,一流的质量。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这种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培养能力,既要提高素质又要发展个性,给学生留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发展自己。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我常常巧妙地运用故事法、质疑法、图像图表法、引述法、复习法、地图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最大的精力去学习,所以每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极大的兴趣来完成课时目标,并当堂消化所学内容。 地理教学不仅应讲究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而且也需讲究语言的表达艺术。可以说,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讲究授课的语言表达艺术。 1.授课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学中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恰当的比喻,加以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有较为全面、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的内容。 2.授课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情绪饱满,富有激情,吐字清楚,语速适度,抑扬顿挫,使课堂讲解能引人入胜。 3.授课语言要具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师适当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对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亲切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发展学生技能 地理教学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横向联系,多方位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横向联系是指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学科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影响。既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中前后知识联系和横向比较,又要重视课外相关知识的链接和有机联系。如语文课本中的地理说明知识;数学中的正负数概念与地理上的绝对高度;古丝绸之路与现代新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宝岛台湾等内容都是对地理课本很好的辐射与拓展。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在当今正处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它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考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像一篇精美的佳作,具有凤头、猪肚、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草包肚皮,真正使课堂教学中渗透着素质教育思想。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今年开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暑假对新课标的研读,使我感触颇多,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我对地理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一、地理新课标更切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课程内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学习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地理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 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4、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体现自我价值。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创新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创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则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这些要求: 1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此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因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素质不是一般的素质,而是创新素质。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 3 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区域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 类 活 动 差异成因具体表现 农 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 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 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 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 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 差异 城 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 水平等差异 交 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明确阐述:“我希望在中国要大胆建立地理科学,我们要率先打出地理科学大旗,原因就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要科学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就必须认真地搞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些个人的看法。 一、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 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 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本文通过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 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教师地位;更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93-02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 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 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1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 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 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 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 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 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 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 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2提高自身素质 应对新的挑战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 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 势在必行。 21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 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 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 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 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2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 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 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 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23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堂高质量的课,往往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 名地理教师,不仅有地理专业知识,也要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各方面具有较高的修养,要有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前 沿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 不断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捕捉地理学 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联系社会、跟上时代。因此, 要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即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24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

中学生地理课堂素质教育浅议

中学生地理课堂素质教育浅议 发表时间:2016-03-29T10:55:37.94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2期作者:薛俊华[导读] 中学地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甘肃省静宁县华源中学薛俊华 743400 【摘要】:中学地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教师地位、正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是传授、探索知识的场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从广义上讲,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改正"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容。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振奋昂扬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对于学生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而计算机的使用,可以使文、图、声并茂,使得各种教育信息更加生动、直观。地理学科区域性、空间性比较强,用文字有时很难表达,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在现代电教育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志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而这又恰恰是现代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野外观察能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同时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4416668390.html,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 作者:胡冬运 来源:《学生之友·素质教育》2019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出发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引起了教师的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外,还应兼顾学生心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这对学生健康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有创新性且可操作性的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对教师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提出了指导性策略,使初中地理教学除了兼顾地理学科本位,还能兼顾教育全局,对于促进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提升和地理教学的发展意义重大。鉴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提出了三点教学策略,分别为: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人地观念、通过构建时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人地观念 构建生态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人地协调观就是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人地协调需要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当我们生活的环境美好,自然资源充足时,人类的生活才会美满而幸福。为了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地理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基础知识教学后,笔者提出问题:“致使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使学生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既起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和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品行。 二、通过构建时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虽然地理学科在学习时会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板块,但是他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一个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低,当发生沙尘暴或是洪水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 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 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 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教 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通俗讲,素质教育,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就义务段而言, 一是让学生完成当前学业,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创造条件;二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培育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及优秀品质,提高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为融入社会投身国家建设做准备。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的十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减负, 贵在课堂高效。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课堂。二、提高自身素质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每一位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 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增强地理科学意识,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综合发展等问题,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素 养都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 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基础。只有整体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和教学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地理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 准确地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来安排教学。在“全面了解学生”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欢的授课风格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次,教师要“努力研读教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教学,就应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研读每一章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基 础性目标。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灵活教学”方式。目前,课堂教学是现代 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核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 学习的效果。 三、重新认识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应体现改革思想,有几点认识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编写要符

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韩守康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中学,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以人为本的实现需提高每个人的自身素质,要从学生抓起。感性材料是地理认知的前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唱主角,全面提高学生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社会实践 国家兴旺教育为本,靠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学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过去的教育重在知识的灌输,而对人们的素质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培养出来的人多是考试的机器,不少的人缺乏创新精神与社会生活能力,他们的灵变性和适应性都较差,这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号角全面吹响后,国家教育系统纷纷出台了各项措施和策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正在逐步贯彻落实。然而素质教育人人会讲,个个会说,至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去操作可以说成为不少教师的在教学中一道难题。本人就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义务教育中如何操作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中学地理课程综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融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情感等教育于一体,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义务教育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1]。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运作过程、如何评价才能全面的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又能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基本知识准备: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地理环境,同时也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学生地理基本知识的由来先有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杨照军 地理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上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初中地理学科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国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正确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基本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时代.科教兴国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而初中地理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这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小到看图、辨别方向,大到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均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新时期地理教育应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变革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实现以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应有的地理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的几个方面的认识: 1、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包括利用挂图、板图、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等方法,将它们有机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吸引学生,言简意赅,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1 1、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欧洲北美大洋洲非洲背部、亚洲西南部),分布范 围最广;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和美洲部分地区)人数最多,黑色人 种(非洲南部、大洋洲和美国境内);种族无优劣 2、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面积俄罗斯1707,第二加拿大997,三位中国960,四位美国937;人口最多中国,印度第二,美国第三;按经济发展态势将世界分为 发达国家(20个,主要有美加英法德意日新澳)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点。 3、语言联合国日常用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使 用适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4、中国外交政策:对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维护世界的和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2 经度与纬度 ①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 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_半球。 ②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北极点为90°N, 南极点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地球仪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该点 上北极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 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3 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陆:亚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