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生命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复习总结

绪论

1、生命的本质特征:多样性和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繁殖与遗传,发育和进化,适应性。

2、生命的特征:生长、繁殖和遗传、细胞、新陈代谢、应激性。

3、胡克首先使用“细胞”这一概念;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此逐渐形成细胞学说;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第一章组成生物体的大分子、小分子

一、C、H、O、N,4种元素的总量占体重的96%。

二、a碳原子的4个键连着4个不同基团,因此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特征。手性碳的特征:1.他们有2种同分异构体。2.2种同分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旋光性,又称为光学异构体;2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呈镜像关系,又称为对映体。

三、2种酸性氨基酸,3种碱性氨基酸。P15

四、半缩醛羟基c—o—c

五、甘油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

六、简答题。生物大分子的共性:1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互变通过脱水缩合或者加水分解。2具有方向性。3具有高级结构。4是大分子复合物。

七、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成蛋白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a螺旋、b折叠。图示P23.二级结构可能形成结构域。

八、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主要靠非共价键来保持稳定。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

九、变性:如果在较为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生物学活性丧失。变构: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在生理条件下的可逆变化。

十、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脂键连接成多核苷酸链。方向5'—3'。

十一、双螺旋模型的特点:1反向平行2.互补配对。

十二、糖苷键:一个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后一个单糖的某一个羟基脱水缩合。

第二章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新陈代谢

一、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解酶识图。P34

二、酶的作用特点:1催化效率高。2高度专一性。3活性可以调节。

4对可逆反应催化作用相同。5条件温和。6加快反应,不改变平衡。

三、非共价调节:形成非共价结合,使酶蛋白立体构象发生变化,影响酶的活性。非共价调节有2种方式;a竞争性抑制b变构调节。图示P39。

三、光系统I中的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称P700,光系统II中的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称P680.

四、卡尔文循环:1、二氧化碳的还原2、3-二磷酸甘油酸还原3、RuBP再生。

五、葡萄糖的3条代谢途径:1糖酵解途径。2柠檬酸循环途径3呼吸链途径。

六、小分子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1简单扩散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4、基团转移。

七、大分子进入细胞有2种方式:1吞噬作用2胞饮作用

八、DNA体内合成条件:1、4种脱氧核苷酸2、需要引物3、需要模板4、DNA聚合酶。

九、蛋白质链合成的四个阶段:1氨基酸活化2肽链起始3肽链延生4肽链合成终止。

十、三联密码子: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一个氨基酸。

第三章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与癌变

1、为什么细胞需要分裂?答:解决表面积和体积的矛盾

2、细胞周期:1、间期(G1、S、G2) 2、分裂期(M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减数分裂中的三大特征:染色体数目减半、同源染色体配对、染色体交叉—基因重组。

4、细胞的分化发育潜能:全能性、多能性、单能性

5、克隆羊实验的文字表达看书64页

6、干细胞:是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区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7、胚胎干细胞特征:a、形态特征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体积小,核大,核质比高,有一个或多个突出的核仁;b、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值的能力;c、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或者多能性;d、有培养细胞的所有特征。

8、成体干细胞的特征:a、数量少难以识别和分离纯化;b、体外培养时不能长时增殖;c、具有可塑性;d、在完全分化前经历。

9、胞凋亡的特征:逐渐变圆、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物质凝集致密化、胞内成分分成一个个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周围细胞吞噬掉,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

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脱分化、无限增殖、失去接触抑制、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降低、细胞骨架絮乱。

第四章信息传递——生命的自我调控

第一节细胞的信息传递

一、细胞的信息传递

二、细胞接受信号的两种方式

1、跨膜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导(三种)

受体三种——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受体

2、胞内受体信号传递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神经传导的工作流程

二、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接合点成为突触

2、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和整合的中心

3、人脑中最有特征的部位——大脑皮层

三、神经信息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去极化、反极化、再极化(见P85图)

2、神经递质的分泌和突触传递

3、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整合器

四、探测有生命的大脑

第三节学习和记忆

第四节激素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激素的产生和激素的平衡

二、激素信息传递到达细胞后的级联放大效应

信使

第二信使环腺苷酸

第五节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免疫类型

1、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

体液免疫——B细胞

二、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

1、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和抗体

(1)B细胞核T细胞

(2)抗体

抗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特殊蛋白质,也称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液、

淋巴等体液中和存在B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质。

抗体的结构呈“Y”型

三、免疫应答

1、抗原和半抗原

抗原——是指任何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或致敏细胞的物质。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3、抗原呈递过程

(见P100图4-20)

4、淋巴细胞的活化

浆细胞

B细胞的活化过程

记忆细胞第二次免疫

四、免疫的实际应用

第六节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

1.复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多个在同源染色体上处于相同位置的基因。(P110)

2.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系统中,由叶绿体DNA(cpDNA)主导的核外遗传具有3个特点。(P111)

3.英国细菌学家F.Griffith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美国科学家赫歇和切斯的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噬菌体侵染实验,沃森和克里克发表DNA双螺旋模型。(P112)

4.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包括:(1)5’上游侧翼区,其中有启动子和各种调控元件,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起始工作的位置,并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各式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置。(2)转录区,内部又可区分出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外显子和不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内含子,还有前导序列和拖尾序列。(3)3’下游侧翼区。(P113)

5.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1)没有乳糖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上的活性位点结合,是启动子与聚合酶无法结合,不能翻译转录。(2)有乳糖时:阻遏蛋白与乳糖结合而脱落,启

动子转录翻译。(P116)

6.基因重组:已经存在的遗传物质产生新组合的过程。

突变:出重组基因外,遗传物质的任何可检测出的并能遗传的改变。

突变又分为:点突变(涉及1个碱基对的突变);移码突变(涉及插入或缺失1-2个碱基,造成在基因表达中遗传密码阅读时发生错误);缺失突变(DNA片段的丢失)(P118-P119)

7.基因工程:(P126)

(1)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a.复制DNA聚合酶 b.切割DNA的限制性内切酶 c.连接DNA的DNA连接酶 d.运载目标DNA的载体质粒。

(2)基因工程的理论依据:a.不同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b.基因是可以切割的 c.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d.多肽和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e.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f.基因可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

(3)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a.游离细胞自我复制 b.整合到DNA复制 c.选择标记 d.载体安全,不对受体细胞产生危害。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a.获取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和载体DNA在体外连接重组 c.将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合适的宿主细胞内 d.选择、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克隆 f.培养、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

8.从生物基因组DNA中直接分离得到目的基因常用PCR法。

第六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了双名法。(P139)

2.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层次:(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P186)

第七章:生态与环境

1.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P197)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

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一、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 A代表树突;B代表细胞体;C代表轴突。神经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 2、胃壁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它们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上皮组织。 3、 (1)属于上皮组织的是食管管腔面、小肠肠腔面和肺,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紧密,细胞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吸收和扩散等。 (2)属于肌组织的是腓肠肌、小肠肌层和心脏,其细胞形态特点是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心脏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小肠肌层细胞梭状,无横纹,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收缩、运动。 (3)属于结缔组织的是血液、皮肤中的脂肪和股骨,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支持、绝缘、保护、输送营养物质、防御病原体入侵。 4、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会感到疼。当突然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会产生鸡皮疙瘩。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组织。 5、现在你对“器官”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

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6、下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指示线末端的括号内填入所指器官的名称。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不吸收的食物残渣 。 7、下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旁边标出该数字代表结构的名称。

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8、下图是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的旁的横线上写出该器官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器官的结构是(BCD )。 A.血液 2、当运动员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收缩或舒张时,身体的这种姿势可能是在(ABC)。 D.立正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BCD )。 A.如果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可将玻片稍向左上方移动 4、通过化验痰,可以初步诊断出的病变部位是( BCD )。 A.口腔 (四)问答题 1、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2)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镜臂;

初中生物全部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5.应激性。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答:蛋白质: 肽键。核酸:磷酸二酯键。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整体的结构状态,肽链内部各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各段二级结构单位之间呈现一定的空间布局,这就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仅含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到三级结构为止。许多蛋白质有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应有其各自的一、二、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几条肽链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布局,形成各条肽链之间特定的立体关系,使整个蛋白质呈现出独特的立体形状,这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DNA的什么级结构? 答:1.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多核苷酸链,围绕共同中轴,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2.双螺旋两条链的主干,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糖基——磷酸基——糖基”长链。3.碱基位于两条链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两条链的对应碱基之间,呈A——T,G——C配对关系。有两对或三对氢键存在于对应碱基之间,加固碱基的配对关系。4.这个双螺旋模型的基本数据包括:螺旋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中包含10个碱基对,所以,相邻两个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 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消化作用,防御作用。 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 4、酶的作用特点和酶的活性调节。 答:酶的作用特点:

最新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会考)全)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 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广泛观察 ?古罗马盖仑解剖动物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以孟德尔、摩尔根等 为典型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 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 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 试验》,建立遗传学 ?美国人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分子遗传学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宏 观:生态学微观:分子生物学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 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 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tRNA)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 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阿 波罗登月计划”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具 体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的 测定 4.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脑科学未解之谜最多 ?转基因技术 ?后基因组计划 ?自己总结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 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重视观察和实验 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对光明亮先低 倍镜观察再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 使用细调节器,如果光暗,可以调节聚 光器和光圈转换物镜要使用转换器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是气孔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 形式。 ?含量最多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姓名:(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①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②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③动物粪便改良土壤④蚯蚓松土 4、实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试验:①控制变量(对照实验中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如: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其变量是光)②室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的设置。(3)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

相同。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③对实验数据采用求取平均值的方法。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举例: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 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吃与被吃的关系)和食物网 1、物质和能量(递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食物链的书写规则:①以生产者(数量最多)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② 箭头指向捕食者(举例:水稻→害虫→青蛙)③食物链表示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没有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的参与。 3、食物链的的特点:①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②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一条链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水对生命有何重要意义? 二、维生素对动物有何重要意义? 三、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请简述其意义。

四、谈谈你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五、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

六、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诊断制剂,我们统称为生物制品。人工免疫分主动和被动两类。 生物制品有用于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两类。一般来说,自动免疫专用于预防疾病,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免疫作用出现,即形成免疫力的时间较慢,但免疫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被动免疫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或应急的预防,接种的物质是抗体,免疫作用可以在接种后立即出现,但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数周至数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疫苗有多种类型。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制成。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在4℃时可以保存1年左右。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副反应较大,且常需接种多次。 活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很小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叫活疫苗。活疫苗的毒力低弱,不会引起人类生病。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用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把细菌毒素的毒性消除,但仍旧保留抗原作用的生物制品。例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现在已经可以把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综合在一起,打一针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我们把这类疫苗叫做多联疫苗。近来开发出一些新类型疫苗。它们是: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如果宿主已受到感染,采用人工主动免疫便为时过晚,此时应该进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注射细胞因子等细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 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 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 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 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完整版)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册.docx,推荐文档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册) 不含实验部分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18世纪瑞典林耐细胞分类法则 1838-1839 德国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 1859 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 20世纪奥地利孟德尔生物遗传基本规律 1953 美国奥森、英国克里克 DNA分子模型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地结构和功能基因组 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 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涉及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1.水含量最多 存在形式作用 自由水化学反应的媒介、运送物质、调节体温 结构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存在形式作用 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参与生物体的组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调节细胞的酸碱度和渗透压 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碘过多的危害、锌过多的危害 营养成分待测样品化学试剂实验现象2mL葡萄糖溶液梨班氏试剂、加热砖红色2mL蛋白质悬液鸡蛋清双缩脲试剂紫色 2mL食用油(脂肪)结球甘蓝1滴苏丹Ⅲ染液橘红色2mL淀粉溶液马铃薯2滴碘液蓝色(三)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1.糖类 类别和作用

类别作用 单糖五 碳 糖 脱氧核糖构成DNA的组成成分 核糖构成RNA的组成成分 六 碳 糖 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略 二糖 蔗糖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 多糖 淀粉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构成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糖原人和动物的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糖类物质主要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组成元素:C,H,O 2.脂类 种类作用 脂肪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磷脂构成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 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人和肠道对Ca与P的吸收 3.蛋白质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H | R—C—COOH | NH2 ②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 ③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 H H H H | | | | NH2—C—COOH+ NH2—C—COOH→NH2—C—CO —NH—C—COOH+H2O | | | | R1R2R1R2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 (2)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2018-2019)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 第一讲绪论 1、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 2、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一些国内外著名生命科学家及其贡献(了解) 第二讲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及其遗传学定律(掌握) 2、细胞中核酸的种类DNA和RNA(掌握),DNA和RNA结构和功能不同点(了解) 3、密码子及基因(掌握),遗传信息流动方向(中心法则)(了解) 4、HGP实施的背景、任务、取得的进展,及其科学意义和应用(掌握) 第三讲动物干细胞与动物克隆 1、发育的定义(了解),胚胎发育的三个基本阶段(掌握) 2、干细胞定义及类型(掌握),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掌握) 3、干细胞研究目前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 4、试管婴儿的含义、技术发展现状,及科学意义和涉及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掌握) 5、动物克隆的基本技术流程,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克隆人的可能性及可能带来的社会 问题。(掌握) 第四讲进化 1、地球生命起源学说(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确立的年代及著作(掌握) 2、生物进化的定义,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和核心(掌握) 3、异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掌握) 4、自然选择的定义,及主要类型(方向性、正态化、分歧性)(掌握) 5、微观进化的原因(突变、迁移、遗传漂变和选择)(了解) 6、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方向(掌握) 第五讲生物与环境 1、环境的定义,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内容(了解),气候因子(掌握) 2、环境与动物习性及行为(了解) 3、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及关系(掌握) 4、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及增长特征模型(掌握) 5、全球大陆的9种生物群落型(尤其是热点雨林生物多样性)、淡水和海洋群落(了解) 6、食物链和食物网(掌握) 7、生态金字塔,会用生态金字塔及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掌握) 8、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 9、可持续发展含义,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掌握)

生命科学课程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的宇宙模型主要有盖天说、______等。 A.日心说,天火说,浑天说 B.浑天说,天火说,地心说 C.天火说,地心说,日心说 D.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 2.提出相对论宇宙模型的是______。 A.英国人牛顿 B.美国人迈克耳孙和莫雷 C.美籍犹太人爱因斯坦 D.英国人霍金 3.大爆炸宇宙模型是______最先提出的。 A.德国人普朗克们 B.美国人哈勃 C.比利时人勒梅特 D.前苏联人伽莫夫 4.标准宇宙模型认为宇宙的年龄为______年。 A.127亿 B.132亿 C.137亿 D.142亿 5.根据标准宇宙模型,在大爆炸初刻的瞬间,______。 A.能量和物质处于不停的互变之中 B.原始物质已经形成,并不断获得能量 C.宇宙中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 D.宇宙中只有物质,能量不过是物质的性质 6.关于行星的形成,当前人们比较认可、且基本得到观察支持的假说是______。 A.星云假说 B.微星说 C.小型黑洞喷射说 D.碰撞说 7.大质量的恒星最终经过______阶段,变成______而消亡;小质量恒星则经过______阶段最终变成_____。 A.红巨星,超新星;红超巨星,白矮星 B.红巨星,白矮星;红超巨星,超新星 C.红超巨星,超新星;红巨星,白矮星 D.红超巨星,白矮星;红巨星,超新星 8.银河形状是一个很薄的圆面,如果把银盘直径缩到1m,那么它的厚度就只有______。 A.1cm B.2cm C.3cm D.4cm 9.一般认为,太阳系形成于______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 A.31亿 B.36亿 C.41亿 D.46亿 10.太阳距离地球______,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A.1.1亿公里,600秒 B.1.3亿公里,550秒 C.1.5亿公里,500秒 D.1.7亿公里,450秒 11.太阳出现耀斑的原因是______。 A.太阳表面发生局部的强热核反应 B.太阳大气的能量突然释放 C.太阳黑子产生的能量转移 D.小型天体碰撞太阳表面 12.经过主序阶段后,太阳最终变成______而消亡。 A.超新星 B.红巨星 C.白矮星 D.中子星 13.从太阳往外数,前5颗行星的顺序是______。 A.金星,水星,地球,木星,火星 B.水星,地球,金星,木星,火星 C.金星,水星,火星,地球,木星 D.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14.在太阳系大行星中,体积最接近地球的是______,密度最接近地球的是______,表面温度和地球最相 似的是______。 A.火星,水星,火星 B.金星,水星,火星 C.金星,火星,金星 D.火星,火星,火星 15.冥王星被“开除”出太阳系大行星系列,是因为它______。 A.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 B.运行轨道经常变化,规律性较差 C.不呈圆球状且表面起伏太大 D.体积太小,不能进入“大”的行列 16.我国最大的石陨石在______,其体积目前在世界上排在第______;我国最大的铁陨石在______,其体 积目前在世界上排在第______。 A.吉林市,一;新疆青沟县,三 B.长春市,一;新疆和田市,三 C.吉林市,三;新疆青沟县,一 D.长春市,三;新疆和田市,一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一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后的雌蕊;子房珠被------- 受精卵--------胚种子受精极核----- 2.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 5、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6.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枝接( 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两种。 7、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无性生殖的优点;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茎段的处理: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的蒸发)的,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12、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昆虫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小,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蜓蜻 4、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和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和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和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和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和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潜在使用价值: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占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5.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其功能是:①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 ②致病作用;③抗原性;④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2.鞭毛:其功能是:①鉴定价值,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②致病作用:鞭毛运动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侵害,因运动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可避开有害环境或向高浓度环境的方向移动。③抗原性:鞭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 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