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选择题:

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作《十大关系》的报告的基本方针是: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和敌我矛盾

C.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文件上。

A.《论十大关系》报告

B.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1957年5月,中国共产党开始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主观主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1958年根据毛泽东的倡议,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

A.中共八大-次会议

B.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 中共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

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6.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7.周恩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会议是:

A.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1956年9月中共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是: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B.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C.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D. 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E.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实现国家工业化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E.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1957年5月,中国共产党开始的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主观主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E.反对教条主义

4.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评价是:

A.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最高的速度前进

B.是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C.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D.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E.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5.在1961-1962年我国在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采取的主要调整措施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

B.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

C.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D.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

E.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

6.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是:

A.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B.中共九大

C.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D.八届十一中全会

E.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7.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有:A.1967年的"二月抗争"

B.1972年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

C.1975年邓小平进行的全面整顿

D.批林整风运动

E.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四届人大组阁阴谋彻底破产

8.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体表现在:

A.1971年10月,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两国关系正常化开始

C.1972年9月中日建交

D.中国同西欧、北美、大洋洲建交高潮

E.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三)论述题:

1.分析、评价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分析"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性质、原因和教训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D;

5.B;6.B;7.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E;

3.ABC;

4.CDE;

5.ABCDE;6.

CD;7.ABC;8.ABCDE

(三)论述题:

1.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指出,现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大会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确定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的出现有国内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国际的背景。发动的原因:①由于毛泽东领导上的错误,主要是他提出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错误理论的指导。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做了错误估计,混淆了是非和敌我。②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受到严重削弱以至破坏。③中国悠久的封建专制传统和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内乱的危害是:①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威信,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导致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③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极大混乱;给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教训:①无产阶级取得了全国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②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必须作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科学分析,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③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和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使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 一 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一,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转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庐山会议”及彭德怀上书;“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能力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3)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十年探索中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本章教材中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是重点。“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八大”正确决策的理解和掌握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2、选取一组反映“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2、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革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并在一定范围交流,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的有关史实,总结指出:随着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党和政府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为实现这一任务又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工作? 新课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前提示”及课文子目,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 教师指出人民政权建立后,必须重视经济建设,安定民心。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开展了哪些重要工作?这些工作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作者:丁晓平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课程标准】 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难点突破】 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课程工具】 图片史料、文字材料摘录、PPT课件 【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

高一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练习题(有答案)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每课一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提起常熟土布,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这是由于实行() A.公私合营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D.“一五”计划 解析:材料显示的时间是1953~1956年,因此与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答案:A 2.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 解析:“三大改造”旨在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

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仅与“三大改造”相关。 答案:A 3.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完成。强行没收是对官僚资本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合作化道路是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D本身明显有误。 答案:C 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B.②④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主要概述1956-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共产党人积极务实,努力工作,全国人民满腔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中共未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有完整地认识,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失误、挫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绩与失误并存,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本章主要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956至1966年是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曲折探索时期,期间面临的两大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八大提出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八字方针的提出和七千人大会的总结等都是这个时期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成果。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斗争等,是在曲折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但能有错必纠,时错时纠,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过程后,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1966年至1976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危害,是全局性的错误。不过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本节的主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以及1957年前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早期积极探索。 本节的知识要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第二次合作”的思考,《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中共八大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远指导意义。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艰巨事业。刚刚取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只能根据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以及苏联的建设经验来建设新中国。但是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本国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经验也并不都是成功的。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共产国际运动中引起极大震动,帝国主义也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这促使中共中央重新审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客观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像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一样,领导全国人民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行“第二次合作”,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离开知识分子与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国知识分子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起向科学进军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又没有现成答案,苏联与其他国家的道路和模式不能完全适合我国情况,全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萦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6、1970—1971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7、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第一颗 氢弹爆炸在196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 8、在1956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9、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 合公报,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前景。 1972年,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分析 P189-190 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其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找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 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党无法以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正确分析: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犯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 其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第三,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要求学生认识: 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即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10 年的探索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主流。 2.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反复的曲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实践,提供了借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史实具体分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 教具 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图(放大、着色)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逐步导入新课。 指出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5 年和

1956 年,相继出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 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的改造。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既然已经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 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 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远比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艰难和复杂得多。革命道路不能照搬 外国,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当时的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本章的引言。然后指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只 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 讲授新课: 一、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为了开好党的“八大”,党中央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主席 从1956 年2 月开始,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有关34 个部门的汇报。汇报结束后,政治局开过几次会,总结建国以来的建设经验,并以苏联的经 验和教训作为借鉴。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引这个报告中的10 个纲目。然后以前3 个目为例,指出: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 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这里涉及的实 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强调这篇报告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1)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2)选取一组反映“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2)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当时美国国务卿就讲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做出了这样的回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那么中共是如何带领人民建设新世界的?这个专题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一期间我们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大家来看这个图示,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首先我们先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新中国成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着手开始土地改革(土地所有制方面)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3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化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中央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1)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2)选取一组反映“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

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2)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选择题: 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作《十大关系》的报告的基本方针是: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和敌我矛盾 C.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文件上。 A.《论十大关系》报告 B.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1957年5月,中国共产党开始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主观主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1958年根据毛泽东的倡议,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 A.中共八大-次会议 B.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 中共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 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6.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7.周恩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会议是: A.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1956年9月中共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是: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主讲人:任红勤 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掌握《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成果。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文革使中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把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组织小组讨论,启发学生借助相关图文资料、家族回忆等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曲折性”和“前进性”辩证统一原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建设者为国家奉献青春的爱国热情。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分析其背后的复杂成因,学会以史为鉴,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教训。 三、教材分析: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和全国人民都面临着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1953-1978年,中国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有成功也有失误。但正是这二十多年的建设,打下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建设奠定坚固的基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也为今天的建设提供惨痛的教训。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接触过本课知识,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都有印象,也能列举一些建设成就。另外,他们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家族记忆等,获取了部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感性认识。高一的学生知识储备较牢,但是理性思维尚需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凭借图文资料,增强信息分析能力,勾勒出1949-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脉络,并掌握重点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和1953年朝鲜战争相关图片,初步勾勒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众对于新生政权的爱国热情。 展示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工业极度困难的文字,体会当时工业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课时)

第六章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 进(第一课时) 第六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 教学难点:中共八大的启示、1942年整风运动和1958年整风运动的区别、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2、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回顾历史中体会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从整风运动中理解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政策,与时俱进。 3、能力目标 (1)学习利用史料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2)在正确观察史料中掌握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教具使用: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含义是什么?需要多长时间?实际情况呢? A、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原计划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些时期。 c、实际上,只用了三年(1953——1956)。 2﹑为了实现过渡,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为此中共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A、巩固:建国初期三大运动。它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恢复:四项经济措施。它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c、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导入新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分析题目,本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 A、探索:中共制定或采取一系列的正确决策,为以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B、曲折:由于缺乏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在探索中出现了一些曲折和错误,为“文革”的错误发动埋下伏笔。 c、前进:由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而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中共八大的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难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自学指引:本节书要求掌握的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问题。学生首先要清楚这段历史的阶段特征:1949-1956年是“过渡时期”,主要任务是恢复和改造,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打下基础;1956-1966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有成就也有失误;1966-1976年是动乱的十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影响。从中理 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的曲折性。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 1.社会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展大规模的运动和工作。 2.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2)方针:社会主义与并举。 3.一五计划(1953-1957):(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和进行改造(2)开展概况:到_____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大都________________完成。 (3)意义: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1)措施:对农业走道路;手工业组织;工商业掀起高潮。(2)结果: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评价:意义:在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局限:改造后期,存在、改变过快等缺点。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1966年) 1.成功探索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的召开:对国内主要形势和作了正确判断。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2.失误 (1)表现:1958年“”运动和运动。 (2)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倾错误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敬爱的党组织: 过多天的党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上党课的一些感想,一些总结。 上党课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刻感到中国***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从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党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在愈挫愈勇中走向成熟,在除旧迎新中稳定政权,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邪恶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中国***的正确领导。中国***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八大中,***同志也指出:***员“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努力创造无愧于***员称号的业绩。”他说:“我们每一个***员,大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的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我们说***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作出显著成绩,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带动和鼓舞力量,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前展。”“广大***员要充分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为一个***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表现出来的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观念,努力掌握一流的职业技能,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提升服务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最大可能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习要求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A、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1949-1952年我国历史(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抗美援朝) B、读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趋势:曲折中发展 C、结合课本指出我国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背景:经过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路线:1953年提出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突出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改造方式: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八字方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纳十年探索时期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政策和失误,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探索中难免会有曲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十年探索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课时安排 1.5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是重点。“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十年建设的成就是重点。 2.难点分析: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是难点。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十年中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甚至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我们的党能够正视困难、纠正错误,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伟大的党,所以她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 课堂教学设计 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们称之为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由此,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任务,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我们把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左右的时间,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板书第六章课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完美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头绪较多,内容烦杂,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学起来将会很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理清,而且必须弄透造成曲折的原因。 本课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前提,探索中的失误是曲折的原因,探索中能够纠正错误又是发展的原因。中共八大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符合中国当时国情。以后的史实证明了什么时候依据八大方针政策办事,什么时候就发展快,离八大方针越远,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真正理解了这一特征,就为下一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的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危害;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大量图表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2.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思维方法 3.通过小组(四人为宜)讨论,让学生学会参与、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图片,让学生体验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使学生体会正确分析国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2.通过对错误到正确的纠正,使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第一步,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故而应该把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政策。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二十年探索的失误和曲折。 教学过程: 导入: 建议教师制作一张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设问: 谁能说说这条曲线反映了什么现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曲折历程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四五十年前充满激情的人们所走过的既新奇又茫然的探索。 新课: 明确本课标题的含义:①社会主义建设②探索故而必有曲折③虽然曲折但总体是发展的从1956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结构。展示材料: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虽然掌握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但在国家经济中还未占据优势地位,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案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一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转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庐山会议”及彭德怀上书;“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能力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索

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4.学法指导方面: 引导学生分析十年探索中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本章教材中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是重点。“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