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愚昧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2.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难点】

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每个写两遍)

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钙元素硫元素铁元素

2.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3.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带来了,

为___ 带来了,还为带来

了。

4.当前人类面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5.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交流与讨论〗

(1)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铁锅相对其他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这些危害又是如何造成的?

〖观察与思考〗实验一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保存碳酸氢铵化肥要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钢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

〖观察与思考〗实验二:铁的锈蚀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氮气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防止钢铁生锈可采取的一条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活动与探究〗对材料的分析

【当堂训练】

1.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常温下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毒,点燃可以燃烧。结合生活实际,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在炉子上放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B.当闻到有刺激气味时,表示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

C.如夜晚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电灯,检查漏气情况;

D.如煤气泄漏时,应关闭总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3.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义务。结合生活知识,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伪科学的是()A.干冰可用来人工降雨 B.人发功可将银变成金

C.用石油为原料制得汽油

D.基因工程的发展,羊等一些动物可以被克隆。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5.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

B.生铁中含其他物质

C.温度变化慢,保温性能好

D.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元素。6.“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A.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

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很小

C.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

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

【课后提升】完成时间分钟

1.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白色烟尘

B.白色粉末

C.塑料袋、塑料饭盒等塑料垃圾

D.所有白色物质

2.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较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3.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粮食增产的主要方法;

C.不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制品是减少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

D.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4.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并闻名于世的是()

A.造纸、指南针、制火药

B.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C.烧瓷器、制火药、指南针

D.造纸、制火药、制青铜器。

5.目前我国年产垃圾总量约5亿吨,其中约2/3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为了增强我市市民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我市近期更换了

一批分类垃圾箱。以下物质应该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A.废旧报纸B.烂菜叶、果皮C.铝制易拉罐D.塑料材质饮料瓶

6.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会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如在生活中尽量少用铝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还可能包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碳酸氢铵是一种色粉末状固体。加热碳酸氢铵时,在试管口闻到一股的气味,说明有产生;管口可看到有,说明有产生;同时还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说明有生成。

8.铁的生锈是因为铁在空气中与_________ _________物质的接触,所以铁制品通常保存在

_________处。

【中考链接】

1.资源、能源、材料和环境问题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做法中与对应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连线正确的是()

A.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实行了“限塑令”──能源问题

B.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人造卫星天线──材料问题

C.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环境问题

D.奥运会期间,北京实行了汽车“单双号”通行──资源问题

2.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

B.购物时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收获反思】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的现象。

(4)理解观察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化学研究的内容

①研究物质的和②研究物质的和

③研究物质的和

2.观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观察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物质原来的、。

②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发光、、、等

③变化后生成物的、等。

3.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活动与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解释(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外壳制成

(2)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

状态、形状

色态

(3)点燃蜡烛

①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层。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层。

②取一根牙签,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火焰的层温度最

高,层温度最低。

层温度最高,加热

时用的是层

③用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

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④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4)熄灭蜡烛

①将蜡烛熄灭观察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产生的白烟有;白烟。

小结:蜡烛燃烧时先有状态转变成状态,冷却后又从状态变成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变化。而后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和。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发生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1)什么是物理变化?

特征:

(2)什么是化学变化?

特征: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提示】化学变化中,我们将变化的物质,也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量在减少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也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量在增加的物质称为生成物。因此,我们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什么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什么新物质,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碳酸氢铵加热;

②蜡烛燃烧;

【交流与讨论】书P11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问题讨论】

1、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一缕白烟是什么?

2、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3、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一定属于物理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小结】

以上各种物质的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都是。这些变化过程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许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___或____.

P12【联想与启示】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属于变化,金刚石的燃烧是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金刚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包括内容:

(2)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练习〗1、把银白色的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于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的性质有:

物理性质(1)颜色;(2)状态;(3)硬度;

(4)熔点;(5)密度。

化学性质。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碳酸氢铵受热能分解;(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3)汽油挥发;(4)棉花质软,钢铁质硬;

(5)铁锅易生锈;(6)玻璃破碎。

3、讨论:木条能燃烧,点燃木条,木条燃烧了。三句话含义一样吗?

【当堂训练】

1.判断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1)木材制成桌椅,(2)冰雪融化,(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酒精挥发,(5)铁丝弯曲,(6)食物腐败,

(7)水结成冰,(8)钢铁生锈(9)葡萄酿酒,

(10)煤油燃烧,(11)人的呼吸,(12)电灯发光。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2.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是银白色固体

B.铁的熔点是1535℃

C.铁放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D.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易被点燃

B.木炭能燃烧

C.金刚石特别坚硬

D.铁易生锈

【课后提升】完成时间分钟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镁带燃烧

C、石蜡熔化

D、加热铜丝变黑

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A.一定会发光和放热

B.一定会有颜色变化

C.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酒精挥发

B、火药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

C、电灯发光、食物腐败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湿衣服晾干。

4.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不同()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

C.动植物腐败

D.山体滑坡

5.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 发光

B 放热

C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蜡烛变短

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

B、煤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熔化;

E、白糖受热变成炭;

F、铜铸成铜器;

G、酒精挥发;

H、卫生球消失;

I、磁碗破碎;

J、食物腐败

【中考链接】

1.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

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硝酸和一氧化氮。

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氨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廉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

○1氨的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 ○

3氨的制法(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

4氨的用途: ;

【收获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炸脆的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 ;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4)长期放置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有一层白膜

【学习过程】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交流与讨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你知道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吗?

探究空气的组成:

1.观察与思考: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如右图)。

文字表达式

仪器名称:A B C

实验开始时可观察到: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

交流与讨论: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推测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具有哪些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B A C

结论:

交流与讨论:

1)某同学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吸入的水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

2)某同学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吸入的水多于集气瓶容积的1/5?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实验?为什么?小结:讨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空气中主要成分的用途

氮气:

氧气:

拓展视野:空气成分的发现

【当堂训练】

1.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C.粉碎矿石D.海水晒盐

2.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约含有氧气10升,则此容器所盛空气的体积约为()

A、50L

B、21L

C、40L

D、70L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

B.空气是人类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C.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D.经常降雨的地区,空气是比较洁净的

4.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合理的是( )

A.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气体消耗尽、

C.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

D.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课后提升】完成时间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2.生活中,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蔗糖溶解D.钢铁生锈

3.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用白瓷板改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是发光发热的

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照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给石蜡加热,使其融化为石蜡油B.将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

C.加热碳酸氢铵D.汽油在空气中燃烧

5.下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和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大气中都含有氮气和氩气

C.地球和火星大气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大气中组成完全相同二.填空题

6.在通常情况下,(1)氮气是没有颜色;(2)没有气味的气体;(3)比空气稍轻;(4)氮气在 1.01*105Pa,-195.8℃会变成雪状固体;(5)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6)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7)氮气可用于合成氨;(8)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氢气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7.请将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化学变化 a.酒精容易挥发

b.天然气燃烧

2)化学性质 c.植物的光合作用

3)物理变化 d.石蜡熔化

e.加热碳酸氢铵

4)物理性质 f.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g.水结成冰[

8.下列叙述中画线的部分属于A、B、C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反应条件B.反应现象C.结论和反应结果

给碳酸氢铵加热( ),试管内壁有液体出现( ),这是生成的水珠( ),闻到有

一股刺鼻的气味( ),这是氨气( );再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处,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证明还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9. 实验室里,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白磷(适量,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比例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上,实验如图所示,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玻璃管内;

②活塞;

③活塞最后停在约为刻度处。

(2)白磷在反应中应过量,原因是。

(3)反应后,玻璃容器的气压(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玻璃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请猜测这种气体可能有哪些性质?

(4)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中考链接】

1.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一1080℃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水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太阳光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右图

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收获反思】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 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

【课前预习】

1.化学研究物质的 、 、 。

2. 混合物: ,纯净物: 。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氧气

B .雪碧饮料

C .河水

D .新鲜空气

【学习过程】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交流与讨论:空气、盐水、氧气中有哪些物质?

纯净物

2.物质分类

混合物

交流与讨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加碘盐、食醋、料酒等都属于_______ ,因为它们都是由_______ 或_________物质组成的。水、二氧化碳、氮气等都属于___________,因为它们都是由________ 物质组成的。

交流与讨论:燃着的火柴熄灭后在火柴梗上看到黑色物质;在蜡烛火焰上放置玻璃片,在玻璃片上可看到黑色物质;烧烤会导致食物表面变焦……为什么上述过程都会产生黑色物质呢?

【活动与探究】取少量的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指直到完全烧焦后,得到黑色的残渣。试讨论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阅读:P15最后两段和P16第一段

红磷

交流小结:

1.物质由组成。

例如氧气由组成;金刚石由组成;水由组成;铁由组成;二氧化碳由组成;碳酸氢铵由组成。2.化学变化前后的种类相同

3.物质由构成。

物质和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交流与讨论:下列用途哪些是金刚石的?哪些是石墨的?该用途分别利用了金刚石或石墨的哪些性质?

1.制作钻石

2.作为电池电极

3.制作铅笔的笔芯

4.切割玻璃

小结:

性质用途

阅读:P17~18

交流与讨论: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当堂训练】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B.合成新药物C.设计电脑程序D.防止环境污染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某品牌纯净水B.清新的空气C.24K黄金D.氦氖激光气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B.葡萄糖、蔗糖、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C.氧化镁中也含有碳元素D.任何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4.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5.用“性质”和“用途”填空。

物质的__________决定物质的__________,物质的_______体现了物质的__________。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

6.根据物质的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写出根据什么性质区分该组物质,并写出该性质的

类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你能用多种方法区分吗?一定能,请写出多种方法。)

物质根据性质性质类别

铁丝与铜丝

白醋与酒精

水与澄清石灰水

【课后提升】完成时间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洁净的生理盐水肯定是纯净物;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2.下列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食盐能溶于水,具有咸味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铜能够导电D.酒精容易挥发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

5.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K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

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

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谷氨酸钠受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填空题

7.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铜粉②海水③未受任何污染的空气④冰水混合物⑤二氧

化碳⑥可乐饮料。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8.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①镁的熔点是648.8℃②液化气燃烧③铁易生锈④钨丝通电发光⑤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⑥石蜡受热熔化⑦金刚石在液氧中可以燃烧⑧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9.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填“改变”或“不变”)。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一定含元素,可能含元素。

10. 怎样用实验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中考链接】

1.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晶体。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时变成黑色粉末,并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在医学上,高锰酸钾可用于消毒、洗胃。

上述对于高锰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

2.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

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

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已知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

体),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

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收获反思】

【学习目标】

1. 了解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2. 认识常用化学仪器。

3. 学习药品的取用。

4.知道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要求,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难点】

1. 认识常用化学仪器。

2.药品的取用相关知识。

【课前预习】

1. 将下列元素的符号抄写两遍并记住。

铜元素锌元素银元素碘元素汞元素

2. 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见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3. 阅读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4.生活中,如糖、盐、鸡精等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

如酱油、醋、料酒等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

【学习过程】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一)、熟悉化学仪器:见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问题:

(1)哪些玻璃仪器可用于做化学反应的容器?____________

(2)哪些玻璃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____________

(3)哪些玻璃仪器可以配上单孔塞及导管,将反应产生的气体导出?____________▲认识常见仪器(p137—138)

按要求填写上述仪器的名称

..:

可直接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

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

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原则

▲取用药品的总原则:因为有的药品有毒,有的有腐蚀性。因此取用时:不能,不能,不能。

▲药品使用没有说明用量,用“最少量”原则:液体一般取用,固体。

▲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剩余的药品既不,也不,更不要。

?固体药品取用:

固体存放在瓶中

固体药品加入试管中所需仪器操作要点

粉末状

块状

取一定量粉状或块状固体

(3)液体的取用:

联系生活:

①日常生活中,盛放酱油、醋、料酒等液体作料的容器与盛放糖、盐等固体作料的容器有何不同?

②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酱油、醋、料酒等你遇到过那些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小结:

液体存放在瓶中

液体药品加入试管中所需仪器操作要点

2mL左右(倾倒法)

2-3滴(滴加法)

取一定量液体

【当堂评价】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化学反应的仪器是()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

2. 下列仪器中,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3.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时,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将砝码置于左盘,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克,游码读数为0.2克,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A.9.2 克

B.8.8 克

C.9 克

D.无法确定

4.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 有的有性、有的有性,因此,不能用拿,不要把凑到瓶口闻气味,不得用品尝。

5.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粉状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固体应用取。用过的药匙或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6.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放,把药品放在,再把容器。

7.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______,不要_____ ,防止;不要把滴管放在以免。用过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以备再用。

8.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

【课后提升】

1.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A. 量筒

B.烧杯

C.试管

D.集气瓶

2.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适合的仪器有()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 ①④B③④ C. ②④ D. ②

3.实验用剩的药品,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放回原瓶

B.放入指定的容器

C.带出实验室

D.倒入废液缸

4.往试管装入固体粉末时,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然后。

5.液体药品一般放在。

6.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

筒内,再读数。

7. 剩余的药品既不,也不,更不要。

【中考链接】

8.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1)用托盘天平称取15.6克氧化铜

(2)用100 mL量筒量取5.45mL稀盐酸

(3)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2℃

(4) 用10 mL量筒量取6.6mL稀盐酸

A. (1) (2)

B. (2) (3) (4)

C. (3) (4)

D. (1) (4)

【收获反思】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感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2.学习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重点、难点】

1. 了解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2. 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

3. 能进行药品的加热、简单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课前预习】

1.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 有的有性、有的有性,因此,不能用拿,不要把凑到瓶口闻气味,不得用品尝。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几点:

①绝对禁止向添加酒精。

②绝对禁止用点燃另一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

④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灭。

3. 为了认识某种现象,探究一个问题,我们常常提出与问题有关的猜测,设计实验以证实或否定猜测。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在家里取铜导线的内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谈谈你对铜的性质和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认识?。

【学习过程】

3、给物质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其中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注意事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用_____,不可用,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去扑盖。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简图

操作要点

填空: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______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使用______,并注意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试管口不准对着______和______,试管要倾斜与桌面约成______角,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用试管给药品加热,都应先擦干试管外壁的______。用酒精灯先使试管______受热,而后用酒精灯的______部分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跟______接触。

4、仪器的连接: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6、仪器的洗涤:

(1)清洗玻璃仪器时应先洗,再洗。如果仪器内壁附有不溶性的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复习:常用仪器介绍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常用仪器介绍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仪器名称、基本用途、注意事项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老师的演示、自己的体会认识各种仪器的特点及相似仪器间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化学是一门相当有趣的学科,学好化学对将来的自己生活意义重大。 二、本课时的重难点 重点: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难点:使用的注意事项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指出下列仪器的名称(讲义上找不到的再找教材)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二、合作、讨论 (1) 这三种瓶都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容器,请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分别有什么用途。 A 、集气瓶: B 、广口瓶: C 、细口瓶: (2)小组讨论试管、试管夹、烧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 、 试管 B 、 试管夹 C 、 烧杯 (3)除了上述仪器,你还能说出其它仪器的名称吗? 铁夹 铁圈

三、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2)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燃烧匙 (3)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蒸发皿 (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做化学反应的仪器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烧瓶 D.锥形瓶 (5)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A.试管口 B.中下部 C.中上部 D.正中间 (6)下列仪器中,已经过磨毛处理的玻璃仪器是()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2.( (仪器:、其中、、可直接受热,而、需垫石棉网间接受热。 (3)用于计量的仪器:。 其中有零刻度线的仪器有。 3.记忆下列元素名称及符号(注意字母的大小写),每个在下面四线格中写三遍。 铜锌银锡碘 铜锌银锡碘 铜锌银锡碘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实验基本操作》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重点、难点点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能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反应现象,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是做好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功。同学们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物资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 1、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中,粉末颗粒状的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的用镊子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盖满试管的底部为宜。 液体药品取用时,试剂瓶盖倒放在桌子上,标签对着手心,紧贴容器口缓慢倾倒。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1-2毫升。 2、物质的称量 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被称量的物质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右盘内放砝码,砝码由大到小放置,用镊子取,最后可用游码,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把药品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3、液体的量取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用量筒,选择的量筒与所量液体体积越接近越好。倾倒至快接近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更不要倒置。滴加时把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垂直管口滴加。 二、物质的加热与液体的过滤 1、加热使用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液体过滤应首先配制过滤器、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过滤时注意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液面低于滤纸)、三碰(玻璃棒碰触滤液,玻璃棒碰触三面滤纸,漏斗末端碰触烧杯内壁)。 三、仪器的连接 1、玻璃导管、胶皮管、橡皮塞的连接应牢固。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果装置不漏气玻璃导管口应有气泡产生;把手移开,过一会 会看到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如图1。 四、浓酸、浓碱的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CO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H2O2 === 2H2O + O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 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 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 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 吸进试管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 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 CO2实验室制法 加热 MnO 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 专题练习题

(共9套)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专题 练习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实验错误的是( ) 2.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般情况下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 (1)进行实验室制取CO2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_______(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装置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CO2时,CO2应从_______(填“c”或“d”)端通入。 5.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图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接口a和b连接,可观察到,仅有下面玻璃管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上面玻 璃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说明:①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_______性的物质。 (3)已知:①CaCO3+CO2+H2O=Ca(HCO3)2;②Ca(HCO3)2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或碳 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将接口a和c连接,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将试管静置(固液分离),则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或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6.取10.0g石灰石样品,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并加入50.0g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待不再产生气泡时,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7.8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N :14 Fe : 56 Zn :65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D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河水 B 干冰 C 煤 D 纯净的空气 3实验室用试管收集CO 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 ) A B C D 4今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我市有关部门呼吁我市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 、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 、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 、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5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通人到澄清石灰水中 C 、闻气味 D 、看颜色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表是北京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8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保护和隔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石墨 ( )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 C 具有可燃性 D 具有稳定性 9在烤肉中含有某种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 20H 12,有关该物质的正确说法是: (A )该物质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0:1 (B )该物质共有34个原子 (C )100克该物质含氢5克 (D )它是由氧气氧化生成的一种氧化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 2 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食盐、蒸馏水、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投影图片。 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观察实验的溶解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 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 1.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总结: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过渡】为什么溶液会均一、稳定? 播放视频: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归纳总结:混合物中的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提问】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那么,其他的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3.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渡】为什么不同物质在溶解时能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 【微观解释】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叫扩散,一种叫水合。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过渡】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溶液的重要应用 【讲授】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动物摄取养料都是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医疗上广泛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所以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二、乳化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发 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A.瓷器的烧制 B指南针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8.20XX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 B.淀粉餐具 C.塑料餐具 D.银质餐具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10.1942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 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2.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 b c (2)碳酸氢铵是一种色体,将其加热,可以观察到 ①; 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茅天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卷 考试范围: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I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机器人“变”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口可乐 B.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 ..的是( ) A. 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5、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及时去掉了表面的煤灰 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 ..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XX)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X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X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2021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章 背记手册+达标测试卷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 一、能源 1.能源的分类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提高能源利用率。(2)使用节能产品。(3)开发新能源。 二、化石燃料 三、太阳能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光-热转换,如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此种方式是太阳能利用中技术最成熟、转换率较高的方式;二是光-电转换,把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四、化学电池

1.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电池的优点:既可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3.随手丢弃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重金属(如汞、铅、镉)离子对环境的污染上,这些物质泄漏出来进入水或土壤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物链,最终给人类带来危害。因此,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集中处理。 五、氢能 氢气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2节新型材料的研制 一、无机材料 1.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金属材料使用的历史过程 青铜(商代)―→铁器(春秋)―→铝(近100多年) 金属的应用以及开发年代的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密切关系。 (3)新型金属材料 特种合金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合金材料,如储氢合金、记忆合金。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常见种类:陶瓷、玻璃、水泥等。 (2)优缺点:耐高温,硬度高,抗腐蚀,但脆性大。 (3)陶瓷材料包括:古代陶瓷和新型陶瓷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用来制造发动机零件、人造骨(关 节、牙)等。

二、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塑料 (1)常见种类: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有机玻璃(PMMA)、聚苯乙烯(PS)。 (2)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比较与鉴别 ①聚乙烯由C、H元素组成,无毒,可用于包装食品;聚氯乙烯由C、H、Cl元素组成, 使用时会分解出有害物质,不宜用于食品包装。 ②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聚乙烯:易燃烧,燃烧时不冒烟,无臭味; 聚氯乙烯:不易燃烧,燃烧时冒烟,有臭味。 ③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 刺激性气味的是聚乙烯塑料。 (3)“白色污染”:难以被降解的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 ①危害:破坏土壤结构、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 ②解决方法: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回收废旧塑料、生产可降解塑料。 2.合成橡胶 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绝缘性、耐高温性、不易老化,用途广泛。 3.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的优点与缺点 ①优点: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 ②缺点:吸水性和透气性差。 (2)纤维的分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 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2.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应处理后排放。32g硫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3.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取6.5g锌粒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50g。请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在100 g的某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为AgNO3+HCl=HNO3+AgCl↓,至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质量为28.7 g的AgCl沉淀,求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6.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实验员用以下方法制取了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低温下,向56.4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钡(Ba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O2+H2SO4=BaSO4↓+H2O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3g沉淀。计算: (1)加入Ba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2)中所得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算需加入水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g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2)取20g废液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6g。计算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液所含粒子数目关系:Na+_____Cl-。(填“>”、“=”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混合物)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Mg +2HCl ==MgCl2 + H2 ↑ ③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Mg +ZnCl 2==MgCl2 + Zn ③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3CO+ Fe2 O3高温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