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一(第1-5章,有答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一(第1-5章,有答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一(第1-5章,有答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一(第1-5章,有答案)

第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

[考纲传真]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分别记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A B

B A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B.

3.A∩?U A=?;A∪?U A=U;?U(?U A)=A.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2)已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 ()

(3)若{x2,x}={-1,1},则x=-1. ()

(4)若A∩B=A∩C,则B=C. ()

[解析](1)错误.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2)错误.集合A是函数y=x2的定义域,即A=(-∞,+∞);集合B是函数y=x2的值域,即B=[0,+∞);集合C是抛物线y=x2上的点集.因此A,B,C不相等.

(3)正确.

(4)错误.当A=?时,B,C可为任意集合.

[答案](1)×(2)×(3)√(4)×

2.(教材改编)若集合A={x∈N|x≤10},a=2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A B.a?A

C.{a}∈A D.a?A

D[由题意知A={0,1,2,3},由a=22知,a?A.]

3.设集合A={1,2,3},B={2,3,4},则A∪B=()

A.{1,2,3,4} B.{1,2,3}

C.{2,3,4} D.{1,3,4}

A[A∪B={1,2,3,4}.]

4.设集合A={0,2,4,6,8,10},B={4,8},则?A B=()

A.{4,8} B.{0,2,6}

C.{0,2,6,10} D.{0,2,4,6,8,10}

C[?A B={0,2,6,10}.]

5.若集合A={x|-2<x<1},B={x|x<-1或x>3},则A∩B=()

A.{x|-2<x<-1} B.{x|-2<x<3}

C.{x|-1<x<1} D.{x|1<x<3}

A[∵A={x|-2<x<1},B={x|x<-1或x>3},

∴A∩B={x|-2<x<-1}.]

1.设集合() A.3B.4C.5D.6

B[因为集合M中的元素x=a+b,a∈A,b∈B,所以当b=4,a=1,2,3时,x=5,6,7.当b=5,a=1,2,3时,x=6,7,8.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5,6,7,8.

即M={5,6,7,8},共有4个元素.]

2.若集合A={x∈R|ax2-3x+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A.9

2 B.

9

8C.0 D.0或

9

8

D [若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 2-3x +2=0只有一个实根或有两个相等实根. 当a =0时,x =2

3,符合题意;

当a ≠0时,由Δ=(-3)2-8a =0得a =9

8, 所以a 的取值为0或9

8.] 3.已知

a ,

b ∈R ,若????

??a ,b a ,1={a 2,a +b,0},则a 2 019+b 2 019为( )

A .1

B .0

C .-1

D .±1

C [由已知得a ≠0,则b

a =0,

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9+b 2 019=(-1)2 019+02 019=-1.]

4.设集合A ={-1,1,3},B ={a +2,a 2+4},A ∩B ={3},则实数a =________. 1 [由A ∩B ={3}知a +2=3或a 2+4=3. 解得a =1.]

【例1】 (1)已知集合A ={x |x 2-3x +2=0,x ∈R },B ={x |0<x <5,x ∈N },则( ) A .B ?A B .A =B C .A B

D .B A

(2)(2019·大庆模拟)集合A =??????x ∈Z ???

x +1

x -3≤0,B ={y |y =x 2+1,x ∈A },则集合B 的子集个数为( )

A .5

B .8

C .3

D .2

(3)已知集合A ={x ∈R |x 2+x -6=0},B ={x ∈R |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_.

(1)C (2)B

(3)????

??

-13,12,0 [(1)A ={1,2},B ={1,2,3,4},则A B ,故选C.

(2)由

x +1x -3

≤0得-1≤x <3,则A ={-1,0,1,2},B ={y |y =x 2+1,x ∈A }={1,2,5},其子集

的个数为23=8个.

(3)A ={-3,2},若a =0,则B =?,满足B ?A , 若a ≠0,则

B =????

??

1a ,由

B ?A 知,1a =-3或1a =2,故a =-13或a =1

2,因此a 的取值集合

为?

???

??

-13,12,0.]

件的集合C 的个数为( )

A .1

B .2

C .4

D .8

(2)已知集合A ={x |x 2-2x ≤0},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C (2)[2,+∞) [(1)由A ?C ?B 得C ={0}或{0,-1}或{0,1}或{0,-1,1},故选C.

(2)A={x|0≤x≤2},要使A?B,则a≥2.]

?考法1

【例2】(1)(2018·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x|x-1≥0},B={0,1,2},则A∩B=() A.{0}B.{1}

C.{1,2} D.{0,1,2}

(2)(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2-x-2>0},则?R A=()

A.{x|-1<x<2} B.{x|-1≤x≤2}

C.{x|x<-1}∪{x|x>2} D.{x|x≤-1}∪{x|x≥2}

(3)(2019·桂林模拟)已知集合M={x|-1<x<3},N={-1,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M∪N={-1,1,3} B.M∪N={x|-1≤x<3}

C.M∩N={-1} D.M∩N={x|-1<x<1}

(1)C(2)B(3)B[(1)由题意知,A={x|x≥1},则A∩B={1,2}.

(2)法一:A={x|(x-2)(x+1)>0}={x|x<-1或x>2},所以?R A={x|-1≤x≤2},故选B.

法二:因为A={x|x2-x-2>0},所以?R A={x|x2-x-2≤0}={x|-1≤x≤2},故选B.

(3)M∪N={x|-1≤x<3},M∩N={1},故选B.]

?考法2利用集合的运算求参数

【例3】(1)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 A.-1<a≤2 B.a>2

C.a≥-1 D.a>-1

(2)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为()

A.0B.1 C.2D.4

(3)(2019·厦门模拟)已知集合A={x|x<a},B={x|x2-3x+2<0},若A∩B=B,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1

C.a≥2 D.a>2

(1)D(2)D(3)C[(1)由A∩B≠?知,集合A,B有公共元素,作出数轴,如图所示:

易知a>-1,故选D.

(2)由题意可知{a,a2}={4,16},所以a=4,故选D.

(3)B={x|1<x<2},由A∩B=B知B?A,则a≥2,故选C.]

=()

A.(-1,0) B.(0,1)

C.(-1,3) D.(1,3)

(2)(2019·西安模拟)设集合A={x|x2-3x+2≥0},B={x|x≤2,x∈Z},则(?R A)∩B=()

A.{1}B.{2} C.{1,2}D.?

(3)(2017·全国卷Ⅱ)设集合A={1,2,4},B={x|x2-4x+m=0}.若A∩B={1},则B=()

A.{1,-3} B.{1,0}

C.{1,3} D.{1,5}

(4)(2019·长沙模拟)已知集合A={1,3,9,27},B={y|y=log3x,x∈A},则A∩B=()

A.{1,3} B.{1,3,9}

C.{3,9,27} D.{1,3,9,27}

(1)C(2)D(3)C(4)A[(1)A={x|-1<x<1},B={x|0<x<3},所以A∪B={x|-1<x <3},故选C.

(2)A ={x |x ≤1或x ≥2},则?R A ={x |1<x <2}. 又集合B ={x |x ≤2,x ∈Z },所以(?R A )∩B =?,故选D. (3)∵A ∩B ={1},∴1∈B . ∴1-4+m =0,即m =3.

∴B ={x |x 2-4x +3=0}={1,3}.故选C.

(4)因为A ={1,3,9,27},B ={y |y =log 3x ,x ∈A }={0,1,2,3}, 所以A ∩B ={1,3}.]

1.(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0,2},B ={-2,-1,0,1,2},则A ∩B =( ) A .{0,2} B .{1,2}

C .{0}

D .{-2,-1,0,1,2}

A [由题意知A ∩

B ={0,2}.]

2.(2018·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 ={(x ,y )|x 2+y 2≤3,x ∈Z ,y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9 B .8 C .5 D .4

A [由x 2+y 2≤3知,-3≤x ≤3,-3≤y ≤ 3.又x ∈Z ,y ∈Z ,所以x ∈{-1,0,1},y ∈{-1,0,1},所以A 中元素的个数为9,故选A.]

3.(2017·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x |x <2},B ={x |3-2x >0},则( )

A .A ∩

B =?????????

?x ?

?? x <32

B .A ∩B =?

C .A ∪B =?

?????

????x ?

?? x <3

2

D .A ∪B =R

A [因为

B ={x |3-2x >0}=?

????????

?x ???

x <3

2

,A ={x |x <2},所以A ∩B =?

?????

???

?x ???

x <3

2

,A ∪B ={x |x

<2}.

故选A.]

4.(2015·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x |x =3n +2,n ∈N },B ={6,8,10,12,14},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5

B .4

C .3

D .2

D [分析集合A 中元素的特点,然后找出集合B 中满足集合A 中条件的元素个数即可. 集合A 中元素满足x =3n +2,n ∈N ,即被3除余2,而集合B 中满足这一要求的元素只有8和14.故选D.]

第四节 数列求和

[考纲传真] 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掌握特殊的非等差、等比数列的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1.公式法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分组转化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4.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

5.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 =(100+99)+(98+97)+…+(2+1)=5 050. [常用结论]

1.一些常见的数列前n 项和公式: (1)1+2+3+4+…+n =n (n +1)2; (2)1+3+5+7+…+2n -1=n 2; (3)2+4+6+8+…+2n =n 2+n . 2.常用的裂项公式 (1)1

n (n +k )=1k ?

????

1n

-1n +k ; (2)1

4n 2-1=1

(2n -1)(2n +1)

=12?

????

12n -1-12n +1; (3)

1n +

n +1

n +1-n ;

(4)log a ? ?

?

??1+1n =log a (n +1)-log a n .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

1-q .

( )

(2)当n ≥2时,

1n 2-1=

12? ??

??1n -1-1n +1. ( ) (3)求S n =a +2a 2+3a 3+…+na n 之和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

( )

(4)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叫做倒序求和法,利用此法可求得sin 21°+sin 22°+sin 23°+…+sin 288°+sin 289°=44.5.

( )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n =1

n (n +1)

,则S 5等于( )

A .1 B.56 C.16

D.130

B [∵a n =1

n (n +1)=1n -1

n +1

∴S 5=a 1+a 2+…+a 5=1-12+12-13+…-16=5

6.]

3.若S n =1-2+3-4+5-6+…+(-1)n -1·n ,则S 50=________. -25 [S 50=(1-2)+(3-4)+…+(49-50)=-25.]

4.数列112,314,518,7116,…,(2n -1)+1

2n ,…的前n 项和S n 的值等于________. n 2

+1-12n [S n =[1+3+5+…+(2n -1)]+? ??

??12+14+1

8+ (12)

=n 2+12??????1-? ????12n 1-12

=n 2

+1-

12n .] 5.3·2-1+4·2-2+5·2-3+…+(n +2)·2-n =__________.

4-n +42n [设S =3×12+4×122+5×123+…+(n +2)×12n ,则12S =3×122+4×123+5×1

24+…+(n +2)×

1

2n +1.

两式相减得12S =3×12+? ????122+1

23+…+12n -n +22n +1.

∴S =3+? ????12+1

22+…+12n -1-n +22n =3+12??????

1-? ????12n -11-12-n +22n

=4-n +42n

.]

【例1】 (2019·黄山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2a n +(-1)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

[解] (1)当n =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2-(n -1)2+(n -1)2=n .

a 1也满足a n =n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由(1)知a n =n ,故

b n =2n +(-1)n n .

记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为T 2n ,则T 2n =(21+22+…+22n )+(-1+2-3+4-…+2n ).

记A =21+22+ (22)

,B =-1+2-3+4-…+2n ,则A =2(1-22n

)1-2

=22n +1

-2,

B =(-1+2)+(-3+4)+…+[-(2n -1)+2n ]=n . 故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A +B =22n +1+n -2. [拓展探究] 在本例(2)中,如何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由本例(1)知b n =2n +(-1)n ·n . 当n 为偶数时,

T n =(21+22+…+2n )+[-1+2-3+4-…-(n -1)+n ]=2-2n +11-2

+n 2=2n +1+n 2-2; 当n 为奇数时,T n =(21+22+…+2n )+[-1+2-3+4-…-(n -2)+(n -1)-n ] =2

n +1

-2+n -12-n

=2n +1-n 2-5

2.

所以T n =???

??

2n +1

+n 2-2,n 为偶数,

2n +1-n 2-52,n 为奇数.

n n n 112

+S 2=10,a 5-2b 2=a 3.

(1)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 (2)令c n =?????

2S n

,n 为奇数,

b n ,n 为偶数,

设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T 2n .

[解]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由?????

b 2+S 2=10,

a 5-2

b 2=a 3,

得????? q +6+d =10,3+4d -2q =3+2d ,解得?????

d =2.q =2, ∴a n =3+2(n -1)=2n +1,b n =2n -1. (2)由a 1=3,a n =2n +1,

得S n =n (a 1+a n )

2=n (n +2),

则c n =???

??

2n (n +2),n 为奇数,

2n -1,n 为偶数,

即c n =???

??

1n -1n +2,n 为奇数,

2n -1,n 为偶数,

∴T 2n =(c 1+c 3+…+c 2n -1)+(c 2+c 4+…+c 2n )

=??????? ????1-13+? ????13-15+…+?

????12n -1-12n +1+(2+23+…+22n -1) =1-1

2n +1+2(1-4n )

1-4

2n 2n +1

+2

3(4n -1).

【例2】 (2017·天津高考)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 n (n ∈N *),{b n }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b 2+b 3=12,b 3=a 4-2a 1,S 11=11b 4.

(1)求{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2n b 2n -1}的前n 项和(n ∈N *).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由已知b 2+b 3=12,得b 1(q +q 2)=12, 而b 1=2,所以q 2+q -6=0. 又因为q >0,解得q =2,所以b n =2n . 由b 3=a 4-2a 1,可得3d -a 1=8. ① 由S 11=11b 4,可得a 1+5d =16.

联立①②,解得a 1=1,d =3, 由此可得a n =3n -2.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 (2)设数列{a 2n b 2n -1}的前n 项和为T n ,由a 2n =6n -2, b 2n -1=2×4n -1,得a 2n b 2n -1=(3n -1)×4n ,故 T n =2×4+5×42+8×43+…+(3n -1)×4n , ①

4T n =2×42+5×43+8×44+…+(3n -4)×4n +(3n -1)×4n +1,② ①-②,得

-3T n =2×4+3×42+3×43+…+3×4n -(3n -1)×4n +1

=12×(1-4n

)1-4-4-(3n -1)×4n +

1

=-(3n -2)×4n +1-8, 得T n =3n -23×4n +1+8

3.

所以数列{a 2n b 2n -1}的前n 项和为3n -23×4n +1+8

3.

n n n 公比为q ,已知b 1=a 1,b 2=2,q =d ,S 10=100.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

(2)当d >1时,记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由题意得

????? 10a 1+45d =100,a 1d =2,即?????

2a 1+9d =20,a 1d =2, 解得?????

a 1=1,d =2或???

a 1=9,d =2

9.

故???

??

a n =2n -1,

b n =2

n -1

或???

??

a n =1

9(2n +79),b n =9·? ??

??29n -1.

(2)由d >1,知a n =2n -1,b n

=2n -1,故

c n =2n -1

2n -

1,于是

T n =1+32+522+723+9

24+…+2n -12n -1,

12T n =12+322+523+724+9

25+…+2n -12n . ②

①-②可得

12T n =2+12+122+…+1

2n -2-2n -12n =3-2n +32n , 故T n =6-2n +3

2n -

1.

?考法1 形如a n =1

n (n +k )

【例3】 (2019·济南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都为正数,其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4S n =a 2n +2a n -3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成立.

(1)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设b n =1

S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当n =1时,4S 1=a 21+2a 1-3,即a 2

1-2a 1-3=0,

解得a 1=3或a 1=-1(舍去),

由4S n =a 2n +2a n -3,得当n ≥2时,4S n -1=a 2n -1+2a n -1-3,两式相减, 得4a n =a 2n -a 2n -1+2a n -2a n -1,即(a n +a n -1)(a n -a n -1-2)=0,

又a n >0,∴a n -a n -1-2=0,即a n -a n -1=2(n ≥2), ∴数列{a n }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 n =3+2(n -1)=2n +1.

(2)由a n =2n +1,得S n =3+2n +12·n =n (n +2),

∴b n =1S n =1n (n +2)=12? ??

??

1n -1n +2, ∴T n =b 1+b 2+b 3+…+b n -1+b n =121-13+12-14+13-15+…+1n -1-1n +1+1n -1

n +2

=12? ????1+12-1n +1-1n +2=3

4-2n +32(n +1)(n +2). ?考法2 形如a n =

1

n +k +n

【例4】 已知函数f (x )=x α的图象过点(4,2),令a n =1

f (n +1)+f (n ),n ∈N *.记数列{a n }的

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9=________.

2505-1 [由f (4)=2,可得4α=2, 解得α=12,则f (x )=x 1

2.

∴a n =1f (n +1)+f (n )=1

n +1+n =n +1-n ,

S 2 019=a 1+a 2+a 3+…+a 2 019

=(2-1)+(3-2)+(4-3)+…+( 2 019- 2 018)+( 2 020- 2 019)= 2 020-1=2505-1.]

.

n 2147为S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1S n +2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法一:由已知可得?????

a 1+d =4,

a 1+(a 1+3d )+(a 1+6d )=30,

即????? a 1+d =4,3a 1+9d =30,解得?????

a 1=1,

d =3, 所以a n =a 1+(n -1)d =1+(n -1)×3=3n -2.

法二: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 1+a 4+a 7=3a 4=30,解得a 4=10, 所以d =a 4-a 24-2

=10-42=3,

所以a n =a 2+(n -2)d =4+(n -2)×3=3n -2. (2)由(1)知S n =3n 2-n

2,

所以S n +2n =3n 2-n 2+2n =3n 2+3n 2=3n (n +1)

2,

所以1

S n +2n =2

3n (n +1)=23?

????

1n

-1n +1.

所以T n =23×? ????1-12+23×? ????12-13+…+23? ????1n -1n +1=23? ????1-1n +1=2n

3(n +1)

.

1.(2017·全国卷Ⅲ)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2n -1)a n =2n .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

????a n 2n +1的前n 项和.

[解] (1)因为a 1+3a 2+…+(2n -1)a n =2n ,故当n ≥2时, a 1+3a 2+…+(2n -3)a n -1=2(n -1), 两式相减得(2n -1)a n =2, 所以a n =2

2n -1

(n ≥2).

又由题设可得a 1=2,满足上式, 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

2n -1.

(2)记??????

a n 2n +1的前n 项和为S n . 由(1)知

a n 2n +1

2(2n +1)(2n -1)

12n -1

12n +1,

则S n =11-13+13-1

5+…+

12n -1

-12n +1

=2n 2n +1

.

2.(2014·全国卷Ⅰ)已知{a n }是递增的等差数列,a 2,a 4是方程x 2-5x +6=0的根.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

a n 2n 的前

n 项和.

[解] (1)方程x 2-5x +6=0的两根为2,3, 由题意得a 2=2,a 4=3.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4-a 2=2d ,故d =1

2,

从而a 1=3

2.

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

2n +1.

(2)设????

??

a n 2n 的前

n 项和为S n .由(1)知a n 2n =n +2

2n +

1,则

S n =322+4

23+…+n +12n +n +22n +1,

12S n =323+4

24+…+n +12n +1+n +22n +2. 两式相减得

12S n =34+? ????123+…+12n +1-n +2

2n +2

=34+14? ????1-12n -1-n +22n +2. 所以S n =2-n +42n +

1.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考纲传真] 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4单元训练卷三角函数(理科) B卷(详解)

2021届单元训练卷?高三?数学卷(B ) 第4单元 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2sin(π)3α-=- 且π (,0)2 α∈-,则tan(2π)α-=( ) A B . C D .2.已知π4 cos()45 α-=,则sin 2α=( ) A .725- B . 725 C .15 - D . 15 3.已知π1 sin()63 α-=,则πcos(2)3α-=( ) A .79 - B . 9 C . 79 D .9 - 4.已知π3sin()45α-=,π5π (,)24 α∈,则sin α=( ) A B . C .± D . 5.函数()g x 的图像是由π()sin(2)2f x x =+的图像向左平移π 6 个单位得到,则()g x 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A .π6 x =- B .π6 x = C .π12 x =- D .π12 x = 6.已知1tan 4tan θθ+=,则2π cos ()4 θ+=( ) A . 1 5 B . 14 C . 13 D . 12 7 .函数()cos f x x x =-,[0,π]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2π[0, ]3 B .π2π [, ]23 C .2π[ ,π]3 D .π5π [, ]26 8.若π1sin()6 3α-=,则2π cos( 2)3 α+的值为( ) A .1 3- B .79 - C . 13 D . 79 9.函数π()sin(2)(||)2f x x ??=+< 的图象向左平移π 6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且()g x 是R 上的奇函数,则函数()f x 在π [0,]2 上的最小值为( ) A .2 - B .12 - C . 12 D . 2 10.设π (0,)2α∈,π(0,)2β∈,且1sin tan cos α βα += ,则( ) A .π32 αβ-=- B .π22αβ-=- C .π32 αβ+= D .π22 αβ+= 11.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 (0)2 ??<< 个单位长度得到()y f x =的图象.若函数()f x 在区间π[0,]4 上单调递增,且()f x 的最大负零点在区间5ππ (,)126 --上,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ππ (,]64 B .ππ(,)62 C .ππ( ,]124 D .ππ( ,)122 12.函数πsin sin()3 y x x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0)m m >个单位后,得到()y g x =为偶函数,则m 的最小值为( ) A . π 12 B . π2 C . π3 D . π6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 .函数2 3 ()cos cos 2 f x x x x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_.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卷 第一讲 坐标系

第一讲 坐标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点M 的直角坐标为 ),则它的球坐标为( ) 5.2,,.2,,444453.2,,.2,,4444A B C D ππππππππ???? ? ????? ???? ? ????? 解析 :2,1,tan 0,tan 02,x 0. 4 11,,1 5.4 r y x ??θ?θπθππ θ=== === <-=-= <= =由≤≤得又≤所以 答案: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1,1)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在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以Ox 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对应的极坐标方程为 ( ) () B.. C. D.44A ρθρθππρθρθ? ?=- ? ? ?? ?- ?? =- =?=- 解析:由题意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1)2 +(y-1)2 =2. 化为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1)2 +(ρsin θ-1)2 =2.

∴0.40 4,04044 . . ρρθρθρρππππθρθρπθ?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过极点与等价对应的极坐标方程为 答案:A 3.在极坐标系中,点(ρ,θ)与(-ρ,π-θ)的位置关系为( ) A.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 B.关于极点对称 C.重合 D.关于直线θ= 2 π (ρ∈R)对称 解析:点(ρ,θ)也可以表示为(-ρ,π+θ),而(-ρ,π+θ)与(-ρ,π-θ)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故选A. 答案:A 4.在柱坐标系中,两点24,,04,,333M N π π???? ? ?? ??? 与的距离为( ) A.3 B.4 C.5 D.8 解析:解法一:由柱坐标可知M 在Oxy 平面上,N 在Oxy 平面上的射影坐标为 N |MN |4,24,,0MN 5.3. , C π'∴'===?? ??? 再由勾股定理得故选 解法二:可将M ?N 化为直角坐标 ,N(MN 5.. C =-∴=故选 答案:C

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含同步练习) g3.1006简易逻辑与充要条件(1)_432

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 逆 否互 为逆否互 互逆 否 互g3.1006简易逻辑与充要条件(1) 一、 知识回顾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常用正面词语的否定如下表: 5、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6、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逆否命题)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7、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8、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二、基本训练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1页 共6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辅导讲义

选修4经典回顾 主讲教师:丁益祥 北京陈经纶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开篇语 选修系列4在高考中主要考查4—1中的几何证明选讲、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中的不等式选讲三个专题内容.围绕着三部分内容的试题,既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围绕上述核心考点,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求解训练,提高解决不等式问题能力 开心自测 题一:不等式|21|35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题二:如图,,AB CD 是半径为a 的圆O 的两条弦,他们相交于AB 的中点P ,23 a PD = ,30OAP ∠=?,则CP =_________. 考点梳理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部分: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4.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推论: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5.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6.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7.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选修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部分: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设点M的直角坐标为(x,)y,极坐标为(ρ,)θ, 则 cos, sin. x y ρθ ρθ = ? ? = ? 或 222, tan(0). x y y x x ρ θ ?=+ ? ? =≠ ??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专项复习教案设计22.doc

9.4两个平面平行 ●知识梳理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点击双基 1.(2005年春季,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不同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分别在两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D.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答案:C 2.设a、b是两条互不垂直的异面直线,过a、b分别作平面α、β,对于下面四种情况:①b∥α,②b⊥α,③α∥β,④α⊥β.其中可能的情况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①③④都有可能,②不可能,否则有b⊥a与已知矛盾. 答案:C 3.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a、b是两条不同直线,在下列条件下,可判定α∥β的是 A.α、β都平行于直线a、b

B.α有三个不共线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a 、b 是α两条直线,且a ∥β,b ∥β D.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且a ∥α,b ∥α,a ∥β,b ∥β 解析:A 错,若a ∥b ,则不能断定α∥β; B 错,若A 、B 、 C 三点不在β的同一侧,则不能断定α∥β; C 错,若a ∥b ,则不能断定α∥β; D 正确. 答案:D 4.a 、b 、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直线均不在平面,给出六个命题: .????;????????????????????αγγαβαγβγαααβαβαγγ∥∥∥⑥∥∥∥⑤∥∥∥④∥∥∥③∥∥∥②∥∥∥① a a a c a c c c b a b a b a c b c 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将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①④⑤⑥ ●典例剖析 【例1】设平面α∥平面β,AB 、CD 是两条异面直线,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A 、C ∈α,B 、D ∈β,求证:MN ∥平面α. 剖析:因为AB 与CD 是异面直线,故MN 与AC 、BD 不平行.在平面α、β中不易找到与MN 平行的直线,所以试图通过证线线平行达到线面平行这一思路受阻,于是转而考虑通过证面面平行达到线面平行,即需找一个过MN 且与α平行的平面.根据M 、N 是异面直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教(学)案79

学案37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导学目标: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自主梳理 自我检测 1.(2010·)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等于( ) A.f(x) B.-f(x) C.g(x) D.-g(x) 2.(2010·质检)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为有理数集,R为实数集,C为复数集): ①“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 ②“若a,b,c,d∈R,则复数a+b i=c+d i?a=c,b=d”类比推出“若a,b,c,d∈Q,则a+b2=c+d2?a=c,b=d”; ③“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3.(2009·)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4.(2010·)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月考)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其演绎推理的“三段论”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归纳推理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节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两个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两个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易误提醒(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类做法中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情,类与类之间是独立的.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步中某一种方法只是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而未完成这件事,步与步之间是相关联的. [自测练习] 1.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数字相加,其和为偶数的不同取法的种数有() A.30 B.20 C.10 D.6 解析:从0,1,2,3,4,5六个数字中,任取两数和为偶数可分为两类,①取出的两数都是偶数,共有3种方法;②取出的两数都是奇数,共有3种方法,故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N=3+3=6种.答案:D 2.用0,1,…,9十个数字,可以组成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为() A.243 B.252 C.261 D.279 解析:0,1,2…,9共能组成9×10×10=900(个)三位数,其中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9×8=648(个),

∴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00-648=252(个).答案:B 考点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9.

2013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36讲空间向量及其应用 一.课标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13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

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加法交换率: 加法结合率: 数乘分配率: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平行于记作∥。 注意:当我们说、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

202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 集 合 {(, )0 2,02,,} 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 ) , ( 0,.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8 或2___.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分析:先化简集合A ,由R B C A R ?=可以得出A 与B 的关系;最后,由数形结合,利用数轴直观地解决问题. 解:(1) {12}A x x =≤≤,{1R C A x x ∴=<或2}x >.又R B C A R ?=, R A C A R ?=, 可得A B ?. {0,2}

2019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文

2019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文 第一节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教材通关◆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A B [必记结论] 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的规律为:含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个子集,有2n -1个真子集(除集合本身),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2个非空真子集(除集合本身和空集,此时n ≥1).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A ∩?=?,A ∪?=A ; (2)A ?B ?A ∩B =A ?A ∪B =B ??U A ??U B ?A ∩(?U B )=?; (3)A ∪(?U A )=U ,A ∩(?U A )=?,?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小题诊断] 1.(2017·高考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 ={x |x <2},B ={x |3-2x >0},则( ) A .A ∩ B =?????? ??? ?x ??? x < 3 2 B .A ∩B =?

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一、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预习,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分析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第一轮 复习的重中之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 掌握。要扎扎实实,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明确它们要求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 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 习效率。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 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 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 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 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 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 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建好错题档案,做好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更多。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 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查漏补 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解题训练)古典概型

古_典_概_型 [知识能否忆起] 一、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二、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等可能性. [提示] 确定一个试验为古典概型应抓住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三、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 [小题能否全取] 1.(教材习题改编)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名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 A.12 B.13 C.23 D .1 解析:选C 基本事件总数为(甲、乙)、(甲、丙)、(乙、丙)共三种,甲被选中共2种.则P =23 . 2.(教材习题改编)从1,2,3,4,5,6六个数中任取2个数,则取出的两个数不是连续自然数的概率是( ) A.35 B.25 C.13 D.23 解析:选D 从六个数中任取2个数有15种方法,取出的两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有5种情况,则取出的两个数不是连续自然数的概率P =1- 515=23 . 3.甲、乙两同学每人有两本书,把四本书混放在一起,每人随机拿回两本,则甲同学拿到一本自己书一本乙同学书的概率是( ) A.13 B.23

C.12 D.14 解析:选B 记甲同学的两本书为A ,B ,乙同学的两本书为C ,D ,则甲同学取书的情况有AB ,AC ,AD ,BC ,BD ,CD 共6种,有一本自己的书,一本乙同学的书的取法有AC ,AD ,BC ,BD 共4种,所求概率P =2 3 . 4.(2012·南通一调)将甲、乙两球随机放入编号为1,2,3的3个盒子中,每个盒子的放球数量不限,则在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甲、乙两球各有3种不同的放法,共9种放法,其中有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放法有2种,故有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概率为29 . 答案:29 5.(教材习题改编)从3台甲型彩电和2台乙型彩电中任选两台,其中两种品牌的彩电齐全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P =3×210=3 5. 答案:35 1.古典概型的判断: 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才是古典概型. 2.对于复杂的古典概型问题要注意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概率问题去求. 典题导入 [例1] (2012·安徽高考)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袋中任取两球,两球颜色为一白一黑的概率等于( ) A.15 B.25 C.35 D.45 [自主解答] (文)设袋中红球用a 表示,2个白球分别用b 1,b 2表示,3个黑球分别用c 1,c 2,c 3表示,则从袋中任取两球所含基本事件为(a ,b 1),(a ,b 2),(a ,c 1),(a ,c 2),(a ,

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高三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 (检测教 师版) 时间:50分钟 总分:70分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5=-20,则-6a 4+3a 5=( ) A.-20 B.4 C.12 D.20 【答案】C 【解析】 因为S 5=-20,所以S 5=5a 3=-20,∴a 3=-4,∴-6a 4 +3a 5=-6(a 1+3d )+3(a 1+4d )= -3(a 1+2d )=-3a 3=12. 2.(2012·大纲全国)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 则数列???? ?? 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 A.100101 B.99101 C.99100 D.101100 【答案】A 【解析】 由S 5=5a 3及S 5=15得a 3=3,∴d =a 5-a 3 5-3 =1,a 1=1, ∴a n =n ,1a n a n +1=1n (n +1)=1n -1 n +1,所以数列???? ??1a n a n +1的 前100项和T 100=1-12+12-13+…+1100-1101=1-1 101=100 101,故选A. 3.数列{a n }满足:a 1 =1,且对任意的m ,n ∈N *都有:a m +n =a m +a n

+mn ,则1a 1+1a 2+1a 3+…+1 a 2 008 =( ) A.2 007 2 008 B.2 007 1 004 C. 2 0082 009 D.4 0162 009 【答案】D 【解析】法一 因为a n +m =a n +a m +mn ,则可得a 1=1,a 2=3,a 3= 6,a 4=10,则可猜得数列的通项a n =n (n +1)2,∴1 a n =2n (n +1)=2? ?? ??1n -1n +1,∴1a 1+1a 2+1a 3+…+1 a 2 008= 2? ????1-12+12-13+…+12 008-12 009=2? ? ?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法二 令m =1,得a n +1=a 1+a n +n =1+a n +n ,∴a n +1-a n =n +1, 用叠加法:a n =a 1+(a 2-a 1)+…+(a n -a n -1)=1+2+…+n =n (n +1)2 , 所以1a n =2n (n +1)=2? ?? ??1n -1n +1.于是1a 1+1a 2+…+1 a 2 008=2? ??? ?1-12+2? ????12-13+…+2? ????1 2 008-12 009=2?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4.设a 1,a 2,…,a 50是以-1,0,1这三个整数中取值的数列,若a 1+a 2+…+a 50=9且(a 1+1)2+(a 2+1)2+…+(a 50+1)2=107,则a 1,a 2,…,a 50当中取零的项共有( ) A.11个 B.12个 C.15个 D.25个 【答案】A

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1090排列

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1090排列 一、知识梳理 1.排列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A m n 表示. 2.排列数公式: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个元素的排列的个数A m n =n 〔n -1〕〔n -2〕…〔n -m +1〕. 3.附有限制条件的排列 〔1〕对附有限制条件的排列,摸索咨询题的原那么是优先考虑受限制的元素或受限制的位置. 〔2〕对以下附有限制条件的排列,要把握差不多的摸索方法: 元素在某一位置或元素不在某一位置; 元素相邻——捆绑法,即把相邻元素看成一个元素; 元素不相邻——插空法; 比某一数大或比某一数小的咨询题要紧考虑首位或前几位. 〔3〕对附有限制条件的排列要把握正向摸索咨询题的方法——直截了当法;同时要把握一些咨询题的逆向摸索咨询题的方向——间接法. 二、基础训练 1.把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成一排,女生要排在一起,不同排法的种数为 A.A 88 B.A 55A 4 4 C.A 44A 4 4 D.A 5 8 2.假设2n 个学生排成一排的排法数为x ,这2n 个学生排成前后两排,每排各n 个学生的 排法数为y ,那么x 、y 的关系为 A.x >y B.x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天印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李松 2009-12-1立体几何2) 课题: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B 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2. 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走进课本〗——知识整理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4.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5.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基础训练〗——提神醒脑 1.直线a ⊥平面α,直线α||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b a || B. b a ⊥ C. b a ,一定异面 D. b a ,一定相交 2.如果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则( ) A.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平行; B. 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C. 平面α内不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 D. 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垂直; 3.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α||a B. α?a C.α||a 或α?a D. α?a 4.已知直线b a ,和平面α,那么b a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A.α||a ,α||b B. α⊥a ,α⊥b C. α?b 且α||a D. b a ,与α成等角 5.以下六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①两个平面分别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⑤与同一条直线成等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一个平面上不共线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019-2020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垂直问题。 【知识梳理】 1.斜线长定理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 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2.重要公式 如图,已知OB ⊥平面α于B ,OA 是平面α的斜线,A 为斜足, 直线AC ?平面α,设∠OAB =θ1,又∠CAB =θ2,∠OAC =θ.那么 cos θ=cos θ1cos θ2. 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 ②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 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的主要应用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尤其是证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此外,还可以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抓住平面和平面的垂线,简称“一个平面四条线,线面垂直是关键”. 【点击双基】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平面的一条斜线可以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D )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相交直线,则a 、b 也是相交直线 2.直线a 、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a 1、b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若a 1⊥b 1,则a ⊥b (B )若a ⊥b ,则a 1⊥b 1 (C )若a 1//b 1,则a 与b 不垂直 (D )若a //b ,则a 1与b 1不垂直 3.直线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点和不过此点的一条直线,则a 与b 是 ( )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 (C )异面直线或相交直线 (D )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 4.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 C α D A B O

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学案37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导学目标: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自主梳理

自我检测

1.(2010·山东)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等于() A.f(x) B.-f(x) C.g(x) D.-g(x) 2.(2010·珠海质检)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为有理数集,R为实数集,C为复数集): ①“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 ②“若a,b,c,d∈R,则复数a+b i=c+d i?a=c,b=d”类比推出“若a,b,c,d∈Q,则a+b2=c+d2?a=c,b=d”; ③“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 -b>0?a>b”.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3.(2009·江苏)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 4.(2010·陕西)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苏州月考)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其演绎推理的“三段论”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统计

2011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统计 2011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统计 必修3 第2章统计 §2.1 抽样方法 重难点:结合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考纲要求: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经典例题:某校高中部有三个年级,其中高三有学生10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85的样本,已知在高一年级抽取了75人,高二年级抽取了60人,则高中部共有多少学生? 当堂练习: 1.为了了解全校900名高一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9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900 B.个体是每个学生C.样本是9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90 2某次考试有70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这70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1000名考生数学成绩的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 ③70000名考生是总体;④样本容量是1000,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3.对总数为N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为0.25,则N的值为() A.120 B.200 C.150 D.100 4.从某鱼池中捕得120条鱼,做了记号之后,再放回池中,经过适当的时间后,再从池中捕得100条鱼,计算其中有记号的鱼为10条,试估计鱼池中共有鱼的条数为()A.1000 B.1200 C.130 D.1300 5.要从已编号(1~60)的6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导弹中随机抽取6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6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A.5,10,15,20,25,30 B.3,13,23,33,43,53 C.1,2,3,4,5,6 D.2,4,8,16,32,48 6.从N个编号中抽取n个号码入样,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取,则分段间隔应为() A.N n B.n C. N n ?? ?? ?? D. 1 N n + ?? ?? ?? 7.某小礼堂有25排座位,每排有20个座位。一次心理讲座时礼堂中坐满了学生,会后为了了解有关情况,留下了座位号是15的所有的25名学生测试。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A、抽签法B、随机数表法C、系统抽样法D、分层抽样法8.某校有行政人员、教学人员和教辅人员共200人,其中教学人员与教辅人员的比为10:1,行政人员有24人,现采取分层抽样容量为50的样本,那么行政人员应抽取的人数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