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评估

一、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

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5.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的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等等。

6.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应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地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最有典型性。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明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大约与此时期相当。

(二)大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这时到公元前77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时期。

(三)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革。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典籍。

(四)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五)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是中国古代政治上大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几个历史阶段,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异彩纷呈。

(六)从公元581年到公元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隋、唐两个朝代,在政治上再次大一统,制度有所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都有很大发展。

(七)从公元907年到公元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分立,辽、北宋、西夏、金并存,南宋、金对峙和元朝统一等几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了解的加深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八)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清(前期)两个朝代,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经济日趋停滞,思想文化受到严重束缚。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原始时代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夏、商、西周

1.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2.商朝的建立与繁荣

3.西周的兴衰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

4.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先秦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字

3.诸子百家

(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

4.文学艺术

(1)《诗经》和楚辞(2)青铜艺术(3)音乐五、秦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朝的灭亡

六、西汉的强盛

1.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

2.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的“大一统”

★4.王莽改制及其失败

七、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专权与东汉的衰亡

八、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2.汉通西域

3.“丝绸之路”

4.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九、秦汉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数学和医学

(2)张衡与地动仪

(3)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传入

(2)道教的出现

(3)王充与《论衡》

3.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司马迁与《史记》

(2)乐府诗

(3)秦兵马俑

十、三国和两晋

1.三国鼎立

2.西晋的统一与匈奴等族的内迁

★3.十六国与东晋

4.淝水之战

十一、南朝和北朝

★1.南朝的政治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民族融合

十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圆周率(2)《水经注》(3)《齐民要术》★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盛行

(2)范缜与《神灭论》

3.文学和艺术

(1)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2)王羲之和顾恺之

(3)石窟艺术

十三、隋朝的统一

1.隋文帝和“开皇之治”

2.大运河的开凿

3.隋朝的灭亡

十四、唐朝的繁盛及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经济的繁荣

3.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4.对外交流的发展

5.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十五、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赵州桥(2)雕版印刷术

(3)子午线的测量(4)医药学

2.文学艺术

(1)唐诗与散文

(2)书法和绘画

(3)敦煌莫高窟

十六、辽、宋、夏、金

1.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建立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3.契丹、党项、女真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4.金和南宋的对峙

5.经济的发展

十七、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1.蒙古的兴起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3.元朝的社会经济

4.元朝的中外交流

十八、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2)沈括和郭守敬

2.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可马光与《资治通鉴》

(2)宋词和元曲

(3)绘画

十九、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2.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3.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

4.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二十、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康乾盛世”

3.封建专制的统治

4.闭关锁国政策

二十一、明、清前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2.进步的思想家

3.图书的编纂

4.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2)戏剧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包括清朝后期、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的历史。

(一)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激化了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由此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二)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起了瓦解作用,同时又为中国资本主义产

生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期,中国先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扩张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四)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遭致失败。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清政府被迫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没能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的武昌起义,得到全国响应。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攫取。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肆意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公然恢复君主专制统治。对此,革命党人相继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控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得以壮大。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对中国人民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随后,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发动国民革命,举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在国民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背叛革命,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1927年7月,汪精卫宣布“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九)“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同年底,张学良发表“易帜”通电,表示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的统一。但是,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之间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混战不已,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十)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会战。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投敌,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在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在1945年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十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1946年初,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夏,国民党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人民解放战争由此开始。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各条战线上,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斗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十五)1956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出现过失误,先后发生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

经过调整,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十年中,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艰苦创业的先进集体和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个人。

(十六)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灾难和动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十七)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加快了国防现代化步伐;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卫生事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社会

2.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3.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

5.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

★1.清朝政局的变动

2.洋务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1.中法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五、戊戌变法

1.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

2.“百日维新”

六、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3.《辛丑条约》

七、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

★2.清政府的“新政”与立宪活动

★3.各地的武装起义

4.武昌起义

八、清朝后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詹天佑与京张铁路(2)冯如与飞机制造

★2.文学艺术

★3.教育

4.进步的思想家

(1)魏源(2)严复

九、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十、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3.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

4.护法运动

5.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十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新文化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十二、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五卅运动

3.北伐战争

4.国民革命的失败

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

1.“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2.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十四、工农武装革命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3.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山会师

★4.土地革命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十五、九一八事变和—·二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2.伪满洲国的建立

3.—·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十六、红军长征

★1.“围剿”和反“围剿”

2.红军长征

★3.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十七、抗日救亡运动

1.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

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3.一二·九运动

4.西安事变

十八、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4.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5.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6.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十九、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

1.汪精卫叛国投敌

2.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积极反共活动

4.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斗争

二十、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2.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十一、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2.政治协商会议

二十二、解放战争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6.解放南京

★二十三、民国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

3.文学和艺术

二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开国大典

二十五、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1.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3.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十六、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二十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5.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

二十八、“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亡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

二十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

3.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4.“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十、现代中国的军事、外交与民族工作

1.国防现代化建设

2.外交成就

3.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三十一、现代中国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卫生、体育

3.文学和艺术世界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那时,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剥削,也没有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希腊、罗马等地区,相继出现了国家,进入奴隶社会。这些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对日后历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在世界上,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中国的近邻朝鲜和日本也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亚洲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庞大的封建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它的废墟上,出现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等国家。法兰克国家包括其后的查理曼帝国的历史,具体反映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9世纪中期,在查理曼帝国的版图上,诞生了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封建国家。9世纪,在不列颠出现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法兰西、英吉利较早摆脱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德意志和意大利则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松散状态。

(三)欧洲封建文化由于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和压抑,科学和人文精神遭到窒息,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亚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曾一度领先于欧洲。

在世界古代时期产生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四)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母体内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类历史开始向近代迈进。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欧洲殖民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但是殖民掠夺是这些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重要内容,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在发展,世界出现了近代的曙光。

(五)14世纪到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是人类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科学的发展,使欧洲先进国家迅速摆脱封建统治。同时期的东方封建国家却继续维持和巩固封建制度,有的还推行闭关自守政策。它们日益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开始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境地。

(六)在一些欧洲国家以及英属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和民族独立的进步力量日益壮大,

开始向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挑战。从17世纪中期开始,历时二百余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时代。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几经反复,夺取了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刺激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1848年欧洲再次发生革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这两个封建国家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稍后的德意志、意大利通过战争取得统一,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七)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使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促成了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并引起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的建立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取政治统治权的重要尝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九)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先后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并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19世纪中期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殖民侵略和反封建的斗争。

(十)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瓜分殆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迅速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在18、19世纪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和著名作品。

(十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苏维埃俄国战胜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并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

(十四)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和德国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十五)二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新科技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国内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缓解。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进行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十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

战后以来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十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早期的人类

二、亚非文明古国

1.古代埃及

2.两河流域的古国

3.古代印度和佛教兴起

4.古代亚非文化

★5.中国在亚非文明古国中的地位

三、古代希腊和罗马

★1.爱琴文明

2.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和罗马帝国

4.希腊罗马文化

四、欧洲封建国家

1.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欧洲封建社会

★3.拜占廷帝国

4.基督教

五、亚洲封建国家

1.朝鲜

2.日本

3.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

4.奥斯曼帝国

六、资本主义的兴起

1.资本主义的萌芽

2.文艺复兴

3.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

4.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克伦威尔的统治

3.1688年政变

八、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1.后起的殖民国家

2.世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

3.疯狂的殖民掠夺

4.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九、美国独立战争

1.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和统治

2.独立战争的进程

3.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革命的进程

3.拿破仑帝国

十一、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

十二、工业革命

1.英国的工业革命

2.交通运输的变革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十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人运动的兴起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十四、1848年欧洲革命

1.法国革命

2.普鲁士、奥地利、匈牙利革命

十五、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内战的爆发

3.北方取得战争胜利

十六、俄国的改革

1.彼得大帝的改革

2.废除农奴制

3.俄国的扩张

十七、日本明治维新

1.幕府的封建统治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

十八、德意志、意大利统一

1.德意志统一

2.意大利统一

十九、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2.巴黎公社

二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二十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矛盾的发展1.国际工人运动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萨拉热窝事件

3.重大战役

4.战争的结束

二十三、近代的科学和文化

1.自然科学的成就

2.文学艺术的发展

★3.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十月革命的胜利

2.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二十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4.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5.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6.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二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

2.大战爆发

3.德国占领西欧、东侵苏联

4.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和雅尔塔会议7.法西斯的灭亡

二十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二战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美国的霸权政策

4.美苏争霸

二十八、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2.非洲独立浪潮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4.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十九、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十、现代科技与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知识经济的出现

★3.现代文化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估要力求全面、客观、合理。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培养上。在评估中,要重视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与反映。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对学生的评估,要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怪题、偏题和死记硬背的题。评估的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应将日常评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活动考查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

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 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 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 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 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 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完整版)初级语法总结(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

1.名[场所]名[物/人]力*笳◎去歹/「仮歹 名[物/人]总名[场所]笳◎去歹/「仮歹 意思:“ ~有~ ”“~在~”,此语法句型重点在于助词“心‘ 例:部屋忙机力?笳◎去歹。 机总部屋 2.疑问词+哲+动(否定) 意思:表示全面否定 例:教室忙疋沁o 3?“壁①上”意思是墙壁上方的天棚,“壁才是指墙壁上 例:壁 4. ( 1)名[时间]动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时,要在具体的时间词语后面加上助词“V”,这个一个时间点 例:森总心比7時V 起吉去To 注意:只有在包含具体数字的时间时后续助词“V”,比如“ 3月14 日V, 2008年V”;星期后面可加V,比如“月曜日V” ,也可以不加V;但是“今年、今、昨日、明日、来年、去年”等词后面不能加V。 此外:表示一定时间内进行若干次动作时,使用句型“名[时间]V 名[次数]+动” 例:李1週間V2回7°-^^行吉去T。 (2)名[时间段]动:说明动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能加“ V” 例:李毎日7時間働^^L^o (PS: “V”的更多用法总结请看初级上第15课) ( 3)名V 【用途】【基准】 表示用途时,前接说明用途的名词,后面一般是使"去T等动词 表示基准时,前名词是基准,后面一般是表示评价的形容词。 例:--乙①写真总何V使"去T力、。「用途」 --申請V使"去T。「用途」 乙①本总大人V易L^^ToL力'L、子供V总難L^^To 「基准」 X —X—力*近乙買⑴物V便利^To 「基准」 (4)动(基本形) OV 【用途】【基准】:使用与上述( 3)一样 例:乙O写真求一卜总申請T^OV 使"去T。 ^OV>^3>^ 買“物T^OV 便利^To (5)小句1 (简体形)OV,小句2:名/形動+肚+OV 表示在“小句1 ”的情况下发生“小句2”的情况不符合常识常理,翻译为“尽管…还是…,虽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

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当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 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并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问题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能够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能够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能够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初中数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应当精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代数、几何中最基本最有用的部分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份量要适中,要留有余地,在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方面,应当适当。“六·三”制初中与“五·四”制初中的教学内容在基本要求上相同。两种学制的毕业班级,都可以根据各地的需要,选学一些应用方面(例如数学在储蓄、税收方面的应用)的知识或适当加宽加深的内容(例如概率初步知识)。 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处理好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数与形的结合,初中内容与小学内容的衔接;还要注意与物理、化学等邻近学科的配合。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探究性活动。“五·四”制初中可以在一年级只安排代数,二年级至四年级同时安排代数和几何;“六·三”制初中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安排代数,一年级下学期至三年级同时安排代数和几何。农村初级中学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代数和几何的数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面向全体学生。 大纲中规定的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根据基本要求和通过选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

(完整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_所有课文译文1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所有课文译文 第26课学日语很愉快 (1) 小李说:" 学日语很愉快。" 小李日语说得好。 小李忘记在飞机场换钱了。 (2) 今天,田中在机场迎接中国来的代表团。代表团一共5人。机场里人多而且拥挤。抵达机场的人要马上找到来迎接的人很不容易。田中拿着写有"欢迎中国访日代表团"的大纸,在出口等候。 一位高个子的男人说道:"您是田中先生吗回?我是代表团的,姓李。"小李日语说得好。他用汉语向其他4人介绍了田中。小李用日语对田中说:"请多关照。我们期望学到日本的"先进科学技术." (3) 田中:您日语讲得不错啊,来日本几次了? 李:第一次,是听广播学的日语,学会外语很愉快。 田中:是吗?这次来日本的目的是参观机器人展览会和汽车制造厂吧。 李:对。我们期望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 田中:从明天开始就忙了。今天在饭店好好休息吧。 李:在机场忘了兑换日元,不要紧吧? 田中:不要紧,在饭店也能换。

第27课日本人吃饭时用筷子 (1) 日本人吃饭时用筷子。进屋时脱鞋。 田中说:"边吃边谈好不好,大家肚子都饿了吧。" (2) 今晚,田中领小李一行人去饭店附近的一家日本餐馆。小李还一次也没吃过日本饭菜。 田中说:"这是家有名的餐馆,顾客总是很多。今天大概也很拥挤吧"。 餐馆的服务员一面上菜,一面逐个说明菜的名称和吃法。小李他们边喝啤酒边吃饭。 日本人吃饭前要说:"那我吃了",吃完后说:"我吃好了"。小李他们也按照日本的习惯那样说了。 (3) 田中:饭菜怎么样? 李:很好吃。代表团的各位大概都很满意的。 田中:那太好了。 李:而且餐具非常雅致。 田中:是的,日本饭菜很讲究餐具和装盘。有人说:"是用眼睛欣赏的饭菜。" 李:哎,日本人吃饭时不怎么说话啊。田中:是的,中国的情况如何? 李:平时安安静静地吃。不过,喜庆的时候很热闹。吃饭时大家有说有笑。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4〕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逐级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确定整体课程安排。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 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由区县、学校具体统筹安排,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至六年级课程原则上分类集中安排,如: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科等课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进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晨会、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等,由学校在学校自主学时内安排。 一至六年级要在课内留有作业时间,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应全批全改。实践类课程中,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三、综合性课程的开设及选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为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小学阶段的科学均为必修课程。历史与社会、初中阶段的科学、艺术为选择性课程。学生可以在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及分科的历史、地理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科学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艺术及分科的音乐、美术之间选择。 选学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内容。选学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则应参照地理课程标

标准日本语初级总结下册

1、動詞ます形去ます+ ①方~的方法この漢字の読み方を教えてください。「2」 ②やすい易于~ 秋は天気が変わりやすいです。「2」 ③にくい难于~ 法律の文章はわかりにくいです。「2」 ④すぎます做··过头昨日食べ過ぎて、お腹が痛くなりました。「9」 ⑤出します·出来/·起来 テーブルにぶつけたので、拓哉は泣き出しました。「13」 ⑥始めます开始做··田中さんはスポーツジムに通い始めました。「16」 ⑦続けます坚持做··田中さんは学生のときから日記を書き続けています。「16」 ⑧終わります做完·· 張さんはやっと新製品のマニュアルを書き終わりました。「16」 2、動詞て形+ ①てもいい表示许可,可以··明日の試験は辞書を使ってもいいです。「3」てもかまいません表示许可,·也没关系 わたしのパソコンでゲームをしてもかまいません。「3」②てはいけません 不准··不行··不许テスト中は、話してはいけません。「3」③ても/でも 名词+でも表示同类相中列举出的一项 二次会はカラオケでも行きませんか。「2」 動詞て形+も い形形容詞去い变くて+も な形形容詞詞干でも 名詞でも 表示“即使··也··” 雨が降っても、試合は中止しません。「8」疑问词+でも 无论· 席はどこでもいいです。「7」④てみます。 试着做·· 上海に行ったら、リニアモーターカーに乗ってみます。「9」⑤ておきます 事先做某事或暂且防止不管 友達が来るので、部屋を掃除しておきます。「9」⑥てきます 某动作由远及近会議のとき、虫が会議室に飛んできました。「12」做完某事再回来今からさっそく10箱を買ってきます。「12」某状态从过去发展到现在 最近、中国へ留学に来る外国人留学生がだんだん増えてきました。「12」⑦ていきます 某动作由近及远子供が走っていきました。「12」做完某事再离开毎朝、わたしは駅でサンドイッチを買っていきます。「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doc

国家课程计划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 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 9 9 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有条件的可以在1 9 9 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各地师范院校和 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要将实施过程中的情况、问题和经验,及时告我委基础教育司。 附件: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是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 本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

四川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及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二)综合性原则

标准日本语初级单词(下册)

标准日本语初级单词(下册) 第25课 すうがく(数学)[名] 数学 せんもん(専門)[名] 专门 じょゆう(女優)[名] 女演员 えいぎょうか(営業課)[名]营业科 しがい(市街)[名]市内,市街,繁华街道 どうろ(道路)[名]道路,马路 こうつうりょう(交通量)[名]交通流量,通行量くうこう(空港)[名]机场 こうそくどうろ(高速道路)[名]高速公路 ぶひんこうじょう(部品工場)[名]零件制造厂エレベーター[名]电梯 えほん(絵本)[名]图画书,连环画 しぜん(自然)[名]大自然 きゅうりょう(給料)[名]工资 こんや(今夜)[名]今天晚上 けが[名]伤 とまります(泊まります)[动1]住,过夜,住宿むすびます(結びます) [动1]连接,系 とります(取ります)[动1]印,记下 うまれます(生まれます)[动2]出生,诞生

とうさんします(倒産~)[动3]倒闭,破产 じゅうたいします(渋滞~)[动3]堵车,停滞チエックします[动3]确认 ゆたか(豊か)[形2]充裕,丰富 おおきな(大きな)[连体]大的 ちいさな(小さな)[连体]小的 べつに(別に)[副]并不 たい(戴)[专]戴 しゅう(周)[专]周 とう(唐)[专]唐 ちゅうごくこうくう(中国航空)[专]中国航空てんあんはんてん(天安飯店)[专]天安饭店さんかんろ(三環路)[专]三环路 このあたり这一带,这附近 第26课 おおあめ(大雨)[名]大雨 さくら(桜)[名]樱花 かぜ(風)[名]风 つき(月)[名]月亮 ひょう(表)[名]表 あくしゅ(握手)[名]握手 しゅうかん(習慣)[名]习惯 おじぎ(お辞儀)[名]鞠躬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0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的有关说明 一、1至8年级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九年级第二学期上课减少2周,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上课按33周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内容由于课程名称较长,不便于在课表上体现全称,所以,以下课程名称在相关年级课表上体现简称: 1. “劳动技术与技术教育”简称为“劳技”(3-9年级); 2.“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简称为“研学”(3-9年级); 3. “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简称为“专题”(1-9年级); 4. “班团、文体活动”简称为“班队”(1-6年级)和“班团”(7-9年级);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课程包含内容: 1.“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包含写字书法(3-6年级每周1课时) 2.“班团、文体活动”包含环境教育(1至9年级每学期6课时)、健康教育(小学1-9年级每学期6课时,包含卫生保健、垃圾分类、艾滋病预防<7-9年级>每学期3课时、青春期教育含性健康教育<5-9年级>)、禁毒教育(5-9年级每学期2课时)等,课程表上须备注说明上述课程开设的相关要求。 四、小学1-6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1-6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1-6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根据体育课授课内容。如标注为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体育2:即足球课。同时在课程表上备注说明体育1、体育2的具体内容,并注明心理健康课放在双周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的第几节。 初中“体育与健康”每周3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7-9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7-9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添加备注,说明每周每一节体育课授课内容,如单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第3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双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第3节为心理健康课。 五、为使小学阶段品德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1至6年级道德与法治2节用于教学,1节放在班团、文体活动课中,结合学生特点、时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 、课间(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含大课间、第3套系列广播体操和学校安排的跳绳、啦啦操、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体育活动)主要用于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七、晨(夕)会每天20分钟,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可以安排晨(夕)会,也可以不安排晨(夕)会,严禁将晨(夕)会上成早自习(早读)。 八、中小学校每周按5天时间安排课程。每节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从本校实际出发,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探索、试验长短课结合或适当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必须报当区教育局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不得增加课时的总时间或改变各门课程时间的基本比例。 九、文件依据:黔教基发〔2009〕62号 《遵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贵州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评估 一、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同步测试卷(第35-39课)37

一、将下列汉字用平假名填入_____中。(0.5X20) 1.携帯 2.用事 3.長城 4.観光 5.海外 6.新鮮 7.釈放 8.直通 9.鉄道10.遺産 11.全長12.単位13.実際14.規模15.財布 16.塩17.合格18.成功19.練習20.飛行機 二、将下划线部分的假名用汉字填入_____内。(0.5X20) 1.わたる 2.はつげんする 3.ひよう 4.かんこう 5.やさい 6.えきまえ 7.れっしゃ 8.こうそく 9.ちょうじょう10.きらい11.きゅうりょう12.けいたい13.ゆうしょう14.こまる15.ふくしゅう16.すずしい17.すし18.わるい19.はつげん20.きびしい 三、从下列①②③④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入_____处。(1 X 10) 1.映画_____見に行きませんか。 ①では②でも③にも④へも 2.魚を_____駅前のスーパーがいいですよ。 ①買うと②買ったら③買えば④買うなら 3.高速道路を利用すれば_____2時間ぐらいです。 ①ほとんど②たぶん③だいたい④だいぶ 4. _____見ると、本当に規模が大きいですね。 ①実際で②実際を③実際に④実際と 5.東大合格ですか。_____加藤さんの息子ですね。 ①本当に②本当③さすがに④さすが 6.天気もいいし、_____、海に行きましょう。 ①日曜日ですから②日曜日なので③日曜日だし④日曜日ですし 7.この仕事は、女性に_____と思います。

①向けている②向ける③向いている④向く 8.わたしたちの若い_____は、それが普通でした。 ①時②ころ③間④うち 9._____仕事をしていても、給料が違うこともあります。 ①同じの②同じな③同じ④同じくらい 10.将来、もっと増えて_____でしょう。 ①来る②来た③行く④行った 四、从下文①②③④中选择恰当的答案填人()中。(1X10) 1.お酒は好きじゃないので()飲みません。 ①よく②あまり③とても④少し 2.むこう()田中さんが歩いて来ました。 ①に②へ③から④まで 3.あの人は来ないと思っていましたが()来ませんでした。 ①やっぱり②もちろん③ならほど④なかなか 4.もう8時です。()帰りましょう。 ①いよいよ②やらと③そろそろ④だんだん 5. ()帰るんですか。もっとゆっくりしていってください。 ①やっと②まだ③もう④すでに 6.レストランで夕食を食べてから、映画を()いきましょう。 ①みる②みて③みた④みに 7.ラジオがうるさいので()。 ①けしました②きえました③しめました④しまりました

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物理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教学目的 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考核 附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安排

本大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必修物理课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简称Ⅰ类物理课。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简称Ⅱ类物理课。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 第31课

第31課このボタンを押すと、電源が入ります 単語 ボタン[名]按钮;纽扣牡丹(ぼたん) ブローチ[名]胸针 カーテン[名]窗帘,帘子カーテンをかけるカーテンを引く コンクリート[名]混凝土,水泥 プラスチック[名]塑胶,塑料 ひすい[名]翡翠 サービスセンター[名]维修服务中心 かいいん(会員)[名]会员 とくてん(特典)[名]优惠特典がある おてあらい(お手洗い)[名]洗手间,厕所トイレ かいだん(階段)[名]楼梯,台阶段階(だんかい) いこう(以降)[名]以后7月2日以降、家でゆっくり休みます。そば[名]旁边 「引っ越しそば」は「そばに来ますので、どうぞよろしく」という意味です。たっきゅうだい(卓球台)[名]乒乓球桌卓球ピンポン サイズ[名]大小,尺寸寸法(すんぽう) にんげん(人間)[名]人,人类人類(じんるい) はくちょう(白鳥)[名]天鹅鵞鳥(がちょう) でんげん(電源)[名]电源電源を入れる/切る スイカ[名]西瓜冬瓜(とうがん)南瓜(カボチャ)おします(押します)[动1]按,推,挤押す(他1)ボタンを押す つきます[动1]灯亮,灯开つく(自1)つける(他2) 電気がつきます さがります(下がります)[动1]下降,降低下がる(自1)下げる(他2) 上がる(自1)上げる(他2) 値段が下がった おこります(怒ります)[动1]生气怒る(自1) まわします(回します)[动1]转,传送,传递回す(他1)回る(自1) 腰を回す運動 うごきます(動きます)[动1]运转,转动動く(自1)動かす(他1) 故障で時計が動かない いきます(生きます)[动2]活,生存生きる(自2) 九十歳まで生きたい。 おります(下ります)[动2]下,下来下りる?降りる(自2) 電車を降りて、バスに乗り換える フリーズします[动3]死机フリーズする(自3)freeze こしょうします(故障~)[动3]故障故障する(自3) 機械が故障した うつくしい(美しい)[形1]美丽美しい花 うまい[形1]高明,好吃,可口うまい方法/考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02年4月第1版2002年5月第1次印刷)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的 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换算历史公元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技能,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课时安排高中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每周3课时,共99课时。 2.选修课

标准日本语下册单元测试题

初级第七单元25--28课(新版标日) 一、请给下列汉字注上假名(0.5*20=10分) 道路()空港()女優()今夜()数学()合格()料金()お辞儀()豊作()発言()信号()大勢()砂糖()教師()卓球()雰囲気()係()文章()新居()就職() 二、请给下列假名注上汉字(0.5*20=10分) はつおん()とくい()きんじょ()しんせん()ひっこし()にっき()そうだん()きかく()けいざい()せつめい()わすれもの()ふつう()さくら()おおあめ()ゆうしょう()しがい()ゆたか()きゅうりょう()しぜん()べつに() 三、选择题(2*16=32分) 1、今日は日曜日ですから、買い物客()混雑しています。①が②で③に④を 2、お酒を飲む()が楽しみです。①も②の③と④に 3、この靴は()とてもいいです。①丈夫な②丈夫の③丈夫に④丈夫で 4、わたしは中華料理を作るのが()です。①かんたん②ほうふう③とくい④なごやか5、お医者さんは純子さん()「ゆっくり休んでください」と言いました。①と②を③に④から 6、昨日小林さん()かいた絵を見ました。①まで②の③で④は 7、この読本は一年生に()です。①くらい②あつい③よい④いたい 8、友達はわたしのために写真を撮って()。①あげた②くれた③あった④もらった9、先生にもう一度説明して() ①あげます②くれます③もらいます④あります 10、友達は駅員()荷物をちょっと持ってもらった。①が②で③に④と 11、わたしに名前をつけて()のはおじいさんです。①やった②くれた③あげた④もらった12、音楽を聞くのは()がいいです。①体②気持ち③気④思い 13、田中さんは山下さんと()英語が上手です。①よって②くらべて③いれて④すわって14、ここではタバコを()ください。 ①すわないで②すわなくて③すわないて④すわなくで15、もうすこし()歩いてきださい。①速い②速く③速くて④速いに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2011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