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景中由教育情景的参与者单独或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2.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只能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他认为人至少拥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3.认知结构:是指一组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十一系列相互关联、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于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4.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5.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命题按层次网络结构储存,相互有联系的信息组成网络。

6.专门心智技能:是为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所必须的,也是在相应的专门智力活动中形成发展和体现出来的。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

7.酝酿效应: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复杂的或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

酿效应。

8.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概念②对任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9.抗拒诱惑: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为上不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0.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的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1.标准参照评定:是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相关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用来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

12.常模参照评定:指评定时需要把学生的成绩与其他所在团体的或常模团体进行比较,根据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13.赏罚控制:是社会学习理论关于道德行为的重要概念,就是运用赏罚的办法,如当道德行为合乎预期标准时,给予奖赏,以期同样情境重现时出现同样的行为,当道德行为不合预期标准时,给予惩罚,以使学生从害怕惩罚而逃避惩罚,从而建立道德。

14.元认知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15.元认知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的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16.自由联想技术:即教师提供一个刺激,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学生从已学知识、已有经验出发,运用联想技巧,去寻找并建立事物间新奇而富有意义的联结关系。教师对于学生所提的看法或意见,不予建议或批评,完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自由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及观念。当学生提出独特的、少有的构想时,教师则进行鼓励。

17.连贯技能: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如说话、打字、唱歌等。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可以直接感觉出来的开端和重点,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当然这种连续性也会对任务进行不断地调整。

18.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定义特征是概念的实例共同既有的特征。概念规则是指一些定义特征之间的关系或整合这些定义特征的规则。概念规则有肯定、否定、合理、所取、关系等。

19.共同要素说:也就是说两种活动中有共同成分才能发生迁移。不仅包括内容或实质上的相同,还包括程序的相同。

20.认知灵活性理论:一种结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按照学习所达到的深度和水平大知识获得分为初级和高级阶段。

21.认知学徒制: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

实性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22.支教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轰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与学生的独立活动。23.有意义学习:只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地渗入人格和人的行动之中的学习。

24.先行组织者:先位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5.设计型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计,它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看其效果如何,根据来自实验的反馈不断进步,直到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设计型研究承担着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简答题(老师说要带点分析,所以后面都加了点,还有页码)

1.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例如,探讨学生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例如,探讨学生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等。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例如,研究只是获得的深层加工过程等。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研究社会合作、师生之间或同伴之间的互动对认知与情感的影响等。

(5)研究实际情景的影响。例如,探讨实际问题情境性和真实性任

务对学习的作用等。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多元文化的交汇对教学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例如,研究发现学习和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建构、支架式教学以及学科项目研究制作等。(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例如,研究如何利用和管理学习资源和过程等。

2.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研究对象的同,定量研究是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点进行测量和分析。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2)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有资料收集法等,质性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工具。

(3)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

3.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P 36 (1)不主张教给儿童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的加速儿童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微该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

(2)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与学习生活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4.简述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中小学的影响。P45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所有入学的儿童都相信自己能学,然而按照能力学习水平分组,低水平组的学生很用以失去最初对成功的期望,导致颓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方法,对儿童自我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度过这一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同一性危机就是同一性延迟,即内心斗争而导致未能在这一时期获得同一性。教师通常是最适合和最有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良好的教育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两良好的角色同一性。

5.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P53

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应用性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多数人在这三种能力上有着不均衡,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种不同的组合上。他认为,多数智力理论都是仅仅人某个特定的角度去考查智力,而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要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内在万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万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分别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6.什么叫流体智力?什么叫晶体智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P51

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处理数字系列、空间视觉感和图形矩阵项目时所需的能力。这种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退。晶体智力是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这能力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因为它包括了习得的技能和知识,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人通过在解决问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晶体智力。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任务同时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这一理论把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与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东西区分开来,不仅在智力研究中给了人们很大启发,对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教师的成长和培养有哪些基本的途径。P93

(1)观摩和分析;观察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察一般在观摩之前指定详细的观摩计划等,非组织观摩则没有。经过交互分析法的训练的实习生和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

(2)微格教学;通过自己实际进行教学而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另一种途径。

(3)教学决策训练;教师教学过程中包含一系列的决策,判断自己的教学行为所引起的学生的反应是否符合期望,如果符合就继续维持自己的行为,反之就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4)教学反思训练;家hi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种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5)教师行动研究:由于行动研究强调从经验中学习,注重“研究”与“实践结果”的有机结合,所以它不仅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8.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异同。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条作用则是操作——强化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强化。

9.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请举例说明。P147

经历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以及动机过程。班杜拉提出的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他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他提出三种强化。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强化,为学习者提供诱因和和信息。替代强化:观察者因为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情绪反应的唤起—替代强化的另外一个功能)自我强化:观察者遗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

10.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P170

(1)逐渐分化原则,首先应该传授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

根据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2)整合协调原则,要求学生对知识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3)先行组织者策略,它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11.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P166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在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与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练习。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

12.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P173 (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他们具有一种奔向某个动力。要把学习者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头脑中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

(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

(4)保持阶段。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而且应指出的是,长时记忆的能力是很大的,至今还没有实验证实出大脑记忆容量的极限。

(5)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

(6)概括阶段。对所学东西的提取和应用并不限于同一种学习情景,它不是只在所学内容的范围里才出现的,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需要实现学习的概括化。

(7)操作阶段。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作业的好坏是学习效果反映。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这种信息反馈是强化的重要组成因素。

13.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P227 p242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时,产

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学习省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此外教师还要帮组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14.利用学习结果有效反馈应该把握什么原则。P238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经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2)学习结果反馈要具体。反馈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给予。平常给予小奖励比偶尔给予大奖励对学习更有促进作用。

15.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P314

①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旧技能结构限制了人们按照新的方式组织动作。没有完成这种改造之前练习成绩只会处于停顿或是暂时下降的状态。

②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等原因而导致来年系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

16.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五阶段理论。P318

(1)活动定向阶段,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即领会活动任务的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是运用实物的教学,而物质化活动这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已不直接依赖事物或模像而借助自己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的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出声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是智力活动完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似乎不需要多少意识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

17.简述常见的学习策略。P392

(1)划线;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检测学习的进度和程度。

(2)做笔记,能促进新信息的精细加工和整合

(3)写提要,,就是写下能表达所读信息的中心思想的剪短陈述,能增强对书面材料的领会和保持

(4)PQ4R方法,代表预习、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复习,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意义的组织信息。

(5)提问策略;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演讲以及其他信息的策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