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

1.1.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1.1.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1.1.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1.1.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1.1.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

1.1.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和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型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众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

1.1.8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郭恩章金广君“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

1.2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

1.3 城市设计的目的

1.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

1.3.2为市场经济服务

1.4 城市设计的特征

空间向度

时间向度

多学科

多主顾

指导性

人与环境

参考书目:

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

E.N.培根(美)《城市设计》黄富厢译

F.吉伯德(英)《市镇设计》程里尧译

徐思淑等《城市设计导论》

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王建国《城市设计》

第二章城市设计简史

一步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部城市设计史。——吴良镛

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

1.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1.1城市文化特征

——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

——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

——开放、学习、交流、思考

——广场、圣地、公共建筑

1.1.2雅典卫城

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

1)与城市生活相结合

2)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3)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

4)力求体现人的尺度

5)利用城市和建筑体现大自然美

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

苏格拉底: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

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几何学”;

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全城共含5040个地块,居民5040个(主要指武士阶层的成员),城市中心的庙宇应摆放在广场四周,整个城市应当建立在城邦圆周中心的高地上,以利防守和清洁,城市中心还布置体育场、剧场和讲习地。

亚里士多德: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应加以限制,城市居民自由而有节制的享受生活;

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遵循古希腊哲理,追求几何与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分为三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米利都城是体现其规划思想的代表。几何形,网格式街道系统,形式规整,布局密切结合地形,重视实用和因地制宜。

1.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2.1 城市空间特征

城市设计精神:

——源自希腊时期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原则

——拿来主义,适合表现帝国沉着、威严和权利的皆为可用

——直接实用为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审美

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

——改造古希腊自由、不规则、有些凌乱的广场空间

——塑造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

——善于运用轴线和透视手法

以建筑体量凝聚城市空间:

——不强调和突出个体建筑的形象,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相邻建筑之间的协调

——体型庞大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紧密布局,依靠体量的惯性联系,起到对广场的控制作用

共和国时期——共和广场群,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

帝国时期——帝国广场群,皇帝们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

1.2.2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总结了希腊、依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

——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

——城市选址需占据高爽地段,有良好水源供应、农产资源和水、陆交通条件

——建筑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周边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街道与风向和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理想城市模式:

——继承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延续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

1.3 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3.1城市空间特征

自然形成

教堂为中心

道路弯曲,宽度自由

广场封闭式构图,平面不规则

建筑实体界定公共空间

如画的城镇,适合步行的体验空间

城市整体特色鲜明

思考:中世纪的城市形态对现代城市建设有何意义?(现代中国城市特色危机……)

1.3.2城市广场

——利用建筑的围合形成连续的、整体的和丰富多样的界面,造成封闭空间

——广场形式和大小根据公共生活的需求确定,也取决于主体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视觉要求

——尽可能不规则,教堂、钟塔、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几何中心

——建筑物、纪念性雕塑和广场之间应有紧密的功能上、视觉上和意义上的联系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1.4.1城市改造

罗马市政广场的改造:

——米开朗基罗最精美之作

——对古罗马广场和建筑群设计经验的借鉴和改进

1.4.2巴洛克:戏剧化的城市设计

——16世纪以后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真正影响并改变了西方城市格局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规划体系

——集中反映当时的几何美学

——轴线系统,放射道路,强烈的秩序感和恢弘的气势

——符合君主和教皇的心理需求

1.4.3巴洛克城市设计对后世的影响:催生了法国的唯理主义和古典主义(奥斯曼巴黎改造……)。

2.中国城市设计简史

2.1《周礼·考工记》

——服从礼制营建制度的需要和人伦秩序的体现

——由外而内,控制式和封闭式

2.2《管子》与《理想国》

——城市分布、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城市形制、城市分区

——打破“先王之制”,城市选址因地制宜

——城市布局上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第三章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集中与分散:关于城市理想模式的探索

1.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

结合城乡优点

改善城市环境

消除贫富差异

建立新型社会经济关系

导致:新城市运动

1.2 赖特的广亩城市

《消失中的城市》

自然主义者

每人一英亩土地

高速交通连接

抛弃城市结构,真正融入自然

导致:中产阶级郊区化

1.3 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明日城市》

城市集中主义

空间、人口和各种资源集中

提高城市运作效率

反对传统城市空间模式

体现现代艺术观

光明城,300万人口,中心24栋摩天楼,60万人居住在周边的板式豪华公寓内。

戈涅的工业城市模式对后来的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均有重要影响。

2.空间与秩序:城市设计的形式论

2.1卡米罗·西谛:城市空间的美学研究

卡米罗·西谛(1843—1903年)城市设计之父

《城市建设艺术》

建筑物、纪念物及公共广场之间的关系

中心空敞的公共广场

公共广场的封闭特征

公共广场的形式和大小

古代公共广场的不规则性

公共广场群

北欧公共广场的布局

现代城市规划的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的特征

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艺术的现代限制因素

改进了的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中的艺术原则

结论

2.2培根:城市空间的运动学研究

《城市设计》

同一运动系统

找出“同路人”的“城市经历”

费城城市中心设计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3.场所与文脉:城市设计的涵义论

3.1 场所·场所精神

空间容纳人们日常生活的三维整体

场所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场所=实体空间+精神意义

场所精神场所的总体氛围

3.2 文脉·城市文脉

文脉就城市设计领域而言,文脉就是人、建筑、城市及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脉包括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

显性文脉包括人在城市中的社会活动,人的活动领域和领域的构成要素

隐性文脉对城市有潜在影响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诺伯格·舒尔茨

4.生命与活力:城市设计的活力论

简·雅各布,记者、自由撰稿人、《建筑论坛》助理编辑,赞赏城市原有街道的欢乐与祥和。

城市规划这一伪科学及其伙伴——城市设计的艺术,至今还未突破那些似是而非、以愿望代替现实,却又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迷信,过分的简单化和象征手法,使城市设计至今还没有走向真实的世界。——简·雅各布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雅各布理论核心)

——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

——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

——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产生复杂性

——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

——减小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

《城非树形》(1965)《俄勒冈实验》(1975)C·亚历山大(半网络结构?)

《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P·达维多夫

《城市设计宣言》(1987)A·雅各布D·阿普尔亚德

5.环境与意象:城市设计的意象论

凯文·林奇(1918—1984)

条件:识别性:物体的外形特征

结构:物体所处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条件

意义:在使用上对观察者的重要性

元素:路径 Path

区域 District

边缘 Edge

节点 Node

地标 Landmark

6.生长与衰败:城市设计的有机论

6.1 有机疏散伊利尔·沙里宁

——1918年为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提出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是有机体,符合生命体的内部秩序,不能任其凝成一片

——把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离开中心的地域

——工业不应占据市中心,空出的面积开辟绿地

——大赫尔辛基规划,建立半独立城镇,控制城市的扩张

第四章城市设计基本要素

土地使用;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公共空间;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

1.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1.1 目的

城市设计研究的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桥梁、水塔、护堤、电视通讯塔,乃至烟囱等构筑物。

建筑设计:通过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把建筑蓝图变为真实的建筑物。

城市设计:通过控制相关建筑元素,使建筑师的建成作品对城市整体环境起到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作用。

城市设计师的“二次订单”

1.2 城市建筑:建筑·城市建筑

反映地理特征: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

支持城市运转:符合城市的规模、尺度

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涵义:尊重建成环境的意义,尊重历史文化特征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反映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行为:同样功能的建筑物,在城市不同区位,其形态会有所差异

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考虑、对城市既有空间肌理的考虑1.3 控制要素

高低、大小、形状

风格、色、材料、质感

容积率、空地率、建筑高度、体量、沿街退后、质地、色彩、环境影响1.4 控制原则(建筑体量的控制原则与方法)

1.4.1保护城市地形和天际线的美观和特色

1.4.2保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

1.4.3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关系

1.4.4保护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比例

1.5 弹性控制概念

1.5.1高度奖励:私人地块修建城市公共福利设施或为历史建筑

及环境保护提供资金

1.5.2城市环境日照条件评价:鱼眼镜头结合日照天穹图某点不

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日照条件,为周围体量控制提供依据

1.5.3高层建筑的分段控制:对建筑底部、中部、顶部及屋顶形

式的控制

1.6 城市设计控制技术手段:设计导则

1.7 建筑师的城市责任感:作为城市设计师的建筑师

个性·理性

个体·整体

2.土地使用

2.1 研究内容

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各种用地的布局组合关系,经济技术指标。

城市设计: 1、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

2、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

3、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

2.2 土地使用的原则

2.2.1土地综合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保持城市空间的全天候活力

2.2.2 保护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资源

作为城市设计师应当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形体要素突出城市整体景观特色

2.2.3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狭义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城市交通及电力、电讯设施

广义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城市服务事业、文教事业

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城市的发展和容量

基础设施耗资大,建设周期长,先行建设

土地使用计划中:

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安排物质空间,提供方便条件

有效协调基础设施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

3.公共空间

3.1 概念

也称开放空间或开敞空间,指城市中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的空间。

街道、广场、公共绿地、河流、建筑物之间的公共外部空间

新型公共空间:公共建筑物的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建筑灰空间

3.2 特性

开放性

可达性

大众性

功能性

3.3 中西城市公共空间演变比较

西方:广场为主要形式,承载大量城市公共生活。

中国:“街”为主要形式,承载的城市公共生活有限,以商业贸易为主。

西方:近代,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环境的附属品,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0世纪50年代,城市美化运动,公共空间建设考虑景观、艺术效果,对人的活动需求考虑很少;

60年代,简·雅各布的著作发表后,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心理和需求心理。

中国:近代,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也发生转变,也开始承载更多的公共活动。

近十几年,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量很大,也出现了种种误区,甚至重蹈西方失败的覆辙。

问题一:尺度失当,难以积聚人气,缺乏活力;

问题二: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缺乏对人的关怀。

3.4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理想目标

尽量消除城市消极空间,尽量增加城市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无人问津、无法使用的城市空间。大面积的停车场、废弃土地、闲置的河岸、倒闭的工厂、铁路两侧的棚户区、建筑物之间的三不管空地……

例意大利罗马:城市轮廓低沉、水平,建筑物内部生活与街道活动紧密结合,户外空间尺度人性化。

现代城市脱离街道生活,充斥着高层建筑,户外空间尺度非人性化,产生消极空间。

消除消极空间,“缝合”城市空间的创伤,创造积极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控制要点:

1、边界明确,形成积极空间(铁人广场)

2、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中央大街)

3、强调公共空间使用及视觉联系(华盛顿)

4、强调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人情味(中央大街)

4.使用活动

城市景观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各种人的行为、活动。城市空间与人的行为如果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则有利于创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景观。

使用活动是城市设计中一个具有潜力的元素。

4.1人的活动类型

必要活动:构成城市活力的基本要素

选择活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社交活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增加后两种活动,就能提高城市运转的活力,增加城市的魅力。

选择活动和社交活动与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

4.2 使用活动与环境质量的互动关系

符合人行为心理的环境,可诱发使用活动,反之则抑制;

使用活动可改变空间的性质,使之变得有意义,甚至促使其环

境品质的提升。

4.3 城市设计策略

策略一:设计活动以增强环境对人的吸引力;

策略二:环境设计中,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考虑到使用者利用环境设施的能动性;

策略三:为使用者提供安全的空间环境;

策略四: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段,激发使用活动的产生;

策略五:重视环境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以积极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使用活动。

5.交通与停车

5.1 重要性

汽车改变城市结构,带来城市问题

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维持城市正常运转

5.2 关注的内容

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侧重于定量研究。基于城市交通量的现状调查和预测,建立密度合理,便捷高效,交通流量分布尽量均匀的城市道路网络,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案,以保证城市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转。

城市设计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侧重于定性研究,确立一种模式,以此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根本目的是如何减少大量车行交通与停车空间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不利影响,使城市不至于沦为“汽车的城市”,仍然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最大限度维护步行者利益。

5.3 模式研究

多种停车方式相结合:地下、多层、路边

停车与景观的结合:林荫停车场

中心区边缘停车

发展公交捷运系统

建设步行街、区

5.4 专业衔接

城市设计与道路交通规划的衔接,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中央大街论证)

6.步行街\区

6.1 步行街\区的意义

以人为本

社会效益:增加城市积极空间,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商业活动

环境效益:减少污染,提高环境品质

交通效益:减少汽车交通对城市的压力

6.2 建立步行街\区的必要条件

交通可达性,人车分离的可能性;

街道界面(硬质、软质)在美学意义上的和谐、连续;

必要的环境设施:适于功能、尺度美观、材料可行、坚固耐用、布局合理;

活动支持(商业活动、特色人文活动);

6.3 步行区(应注意:)

(1)步行网络所连接的城市元素在功能上应有紧密的联系;

(2)范围过大反而造成不便(德方斯);

超过130-140米人的视力无法辨认他人轮廓、衣服、年龄和性别

吉伯德:文雅的城市空间范围不应大于137米

亚历山大:人的邻里认知范围直径不应超过274米

同济周俭:我国小区规模不应超出150米的空间范围

(3)适应人的步行心理,提供多种选择,不能强迫人的流线。

6.4 住区步行系统与新城市主义社区

6.4.1 时代背景

中产阶级郊区梦:一部车子、一幢房子、一个院子

社会精英:乡村风情+现代都市文明

开发商、学术界、大众传媒:重振DOWN TOWN

6.4.2 理论基础

L·克里尔:城市重建理论

简· 雅各布:城市活力论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场所理论、图示语言理论

6.4.2 基本思想

社区多样性

地方建筑传统

邻里感

场所精神

城市生活气息

6.4.3 两种典型类型

TOD模式:交通引导开发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土地混合使用;

公交站点为核心;

各种功能在600米范围内;

紧凑、组织严密;

快速公交系统联系TOD单元,TOD之间保留大量绿地。

(例TOD模式:佛罗里达沃顿郡海滨镇1981年)

TND模式:传统邻里开发

(TRAI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邻里为基本单元,每个16—18公顷;

邻里半径400米以内;

居民到达公共空间的步行时间5分钟以内;

邻里内住宅、居民多元化,土地使用多样化;

网格状街道系统;

降低车速,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方便;

若干邻里组成社区。

(例 TND模式:马里兰盖德斯堡肯特兰镇 1988年)

6.4.4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适度的社区规模

——创造可识别性和领域感

——土地多功能混合

——公交优先

——步行优先

关注真正构成居民日常生活的元素;较多的邻里中心和密集的街道缩小了建筑地块,产生了亲切尺度。

7.保护与改造

7.1 保护与改造的涵义

保护:保护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和保护城市演变的历史连续性,除了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名城外,还包括保护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历史街道环境、历史性景观特色和地方性风俗民情。

改造:采取适当措施,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使保护活动体现经济价值,利用经济收益更有效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7.2 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

马丘比丘宪章:

经济理性与文化理性

柯布西耶与国际化

空间与心理的归属感:

历史:城市生长的印记;

文化:城市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模式

多样性与地方特色

保护与改造的收益:

经济、社会和文化收益

7.3 保护与改造的类型

个体历史建筑或遗存的保护及环境整治:索非亚教堂、革新街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群体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旧金山吉拉德广场

历史性街区的保护与改造:上海新天地

历史性区片的保护与改造:北京菊儿胡同、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

保护与改造设计与实施中应当考虑的基本问题:

修复或整饬

功能定位

室外空间

视觉条件

交通组织

功能调整

开发

建筑风格

7.4 保护与改造的城市设计控制技术

保护区划

设计导则:视线控制;建筑风格与形式控制;建筑高度

管理手段:空中开发权转让;建筑立面转让;减免税收

8.标志与标牌

8.1类型

交通标志;公共性标牌;商业性标牌

8.2作用

标识性;区域识别手段;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

8.3管理(台北市,美国查尔罗特市,深圳,哈尔滨中央大街)

第五章城市设计基本原则

5.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保持城市总体目标的连续性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并通过形体环境规划反映出来。

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建筑体量、形式和风格,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道路与交通,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等。

5.2满足人的需求

1943年,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

生理需要——城市环境的微气候条件

安全需要——交通安全、设施安全、可识别性

社交需要——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自尊需要——空间的私密性、归属感

自我实现需要——城市特色、社区特色、建筑特色、公共参与

5.3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的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

城市的特色不仅包括形体环境形态,还包括居民的行为活动、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

5.4考虑不同的时空效果

5.4.1开发建设的时序性

5.4.2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人的运动所展开的空间序列

5.4.3四季变化对景观的影响、日景及夜景的不同效果

5.5遵照美学原则组织设计元素

创造格局清晰的景观秩序

保证空间界面的连续与变化

提供轴线和景观条件

注意室内外空间的交融与渗透

第六章空间与景观

1.城市空间

1.1 城市空间的构成

底界面

侧界面

顶界面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第一层次轮廓线:建筑本身的外观形态

第二层次轮廓线:建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构成的形态

一次街廓 H/D1—1.5

二次街廓 H/D 2—3

1.2 城市空间的领域性

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半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

1.3 感觉城市空间

图形感受

实际感受

1.3.1 直觉与错觉的感受

1.3.2 人对形的感觉有简化和完整化的倾向1.3.3人的感觉能力是有限度的

1.3.4动态的综合感觉效应

1.4 城市空间的界定

1.4.1 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1.4.2 街道----注重高宽比例

1.4.3 广场----注重规模

2.城市景观

2.1 概念与构成

2.1.1 概念

(城市形体环境+城市生活)物质形态的的视觉形式

2.1.2 要素

景物、景感与主、客观

2.1.3 构成

自然景观:山水、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城市环境表征。

人工景观:新旧建筑、建筑群形成的城市轮廓线、公共空间、环境艺术品等。

活动景观:能够反映市民日常生活、反映地方风俗民情的活动。

2.2 城市景观建设的策略

2.2.1加强对城市景观问题的研究,制定长远与近期的景

观建设计划。包括城市风貌特色、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

2.2.2建构景观体系。

城市天际线形式;

高层建筑的分布;

城市形象标志系统;

主要公共空间的布局;

主要景点的分布;

视线、视角、视廊的形成与保护;

城市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地位;

城市广告招牌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的布局与构想等等。

2.2.3建立景观管理条例,实行景观质量在内的设计评审制度。

2.2.4在城市设计领域加强与景观建筑学和公共环境艺术学科的联系。

第七章城市设计评价

1.两种标准

客观标准

设计目标与原则

生活实践和经验

主观标准

视觉方面美学问题:审美观念有差异;表现手段不同;总的来说应当是理性过程评价标准具有可变性

1960前注重功能

1960后历史遗产保护

1980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

1990生态观

2.十个评价因子

2.1适宜的容量(大广场、景观大道)

2.2宜人的环境(合理的人员密度、场所感、环境设施、空间色彩、音量)

2.3多样的综合(用地功能的负荷、设施多样化)

2.4交通可达性

2.5与自然的结合

2.6文脉的连贯

2.7清晰的结构(空间的中心、各功能的主次、空间联系的方式是否具备可识别性、空间边缘和标志的可认知性和领域感)

2.8视景的和谐(调动建筑、园林、雕塑、小品、地面、墙面、装饰、路、桥等所有元素,创造和谐的整体景观)

商业娱乐空间——欢乐、热烈;纪念性场所——庄严、肃穆;文化空间——舒展、高雅;建筑在空间中具有主体作用

2.9空间特色

实体空间特色:与自然要素的结合,与历史元素的结合,新建筑的特色,园林绿化特色,独特的道路形式。

人文社会特色:挖掘利用人文历史资源,利用多样化的城市活动,创造有特色的空间场所。

2.10发展余地

3.美国评价标准

197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旧金山范式”

1.舒适 amenity/comfort

2.视觉趣味 visual interest

3.活力 activity

4.清晰和便利(步行优先权)clarity and convenience

5.特色 character distinctiveness

6.空间的确定性 definition of space

7.视景原则 principle of views

8.多样性/对比 variety/contrast

9.和谐 harmony

10.尺度与布局 scale and pattern

美国城市系统研究和工程公司(USRE)提出的标准

1.与环境相适应 fit with setting

2.可识别性的表达 expression of identity

3.通道和方向 access and orientation

4.功能的支持 activity support

5.视景 views

6.自然要素 natural elements

7.视觉舒适 visual comfort

8.维护和管理 maintenance and care

第八章开发与管理

1.开发

城市开发是以土地为载体,开发利用空间的经济活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各种城市活动对空间的需求,如居住、商业、工业和娱乐等。

1.1开发的类型

1.1.1 新开发与再开发

城市的生长期到成熟期:新开发递减、再开发递增;

城市的中心区到边缘区:新开发递增、再开发递减。

1.1.2 公共开发与非公共开发

1.1.3 商业性开发与非商业性开发

1.2 与开发相关的基本概念

1.2.1 城市区位与地价

1.2.2 开发强度与收益

1.2.3 使用功能与层数

1.3 城市设计与开发

环境品质环境的经济价值

空间形态密度、功能、界定、尺度、领域的划分、环境特色

对开发商的再认识

城市设计是一连串的设计与实施管理的决策过程

管理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

法制化是实施管理的根本保证

2.管理

2.1 开发前----预先设计

2.2 开发中----区划法

1 特殊区划:历史区、混合使用区、特殊使用区

2 弹性原则:奖励区划、空中开发权转让、计划单元联合开发

3 运作模式:设计评审、公众参与

4 公众艺术:公共艺术品的购置和陈设

2.3 开发后——维护与管理

第九章过程与成果

1.城市设计过程

1.1 现场调查

内容:城市历史发展过程和城市总体规划情况;设计地段及周围相关环境的形体方面的情况;地方风俗习惯、建筑风格与特色;地段环境的经济社会方面的情况

方法:询问调查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

观察调查法:记录(表格)照相摄像

1.2 资料分析

功能分析:各项用地的使用关系 / 与城市交通的联系

空间景观分析:

空间分析法:空间等级序列/视觉条件/交通联系/空间界面/标志

类型学方法:分析城市空间形态

使用活动分析:使用人群/使用频率/吸引点/空间感受

开发与保护分析:稳定区/活跃区

1.3 目标建立

设计目标:经济、物质、艺术价值的综合,鲜明、独特

1.4 设计方案

设计构想/设计元素

1.5 设计评价

问题准确/构想合理/符合规划/实施可行

1.6 实施计划

用地管理/资金使用/开发计划

1.7 维护管理

环境的管理维护/居民社区意识的形成/环境评价的反馈

2. 城市设计成果

2.1 成果类型

政策-过程型文字+图示

工程-产品型图示+文字

2.2 成果

2.2.1 文字成果:

设计政策:是战略性框架,包括发展战略/投资和建设的奖励办法/法规条例等

设计导则:是整体理念及对形体环境的具体构想,是技术性控制框架和模式

有规定性/说明性两种

编制内容有设计分析与设计目标/具体措施与图则/意向透视及说明设计计划:是对关键问题的说明,包括建设步骤/管理过程/项目确定安排/

土地出让条件/资金投入/效益分析等

2.2.2 图示成果:

是对文字成果在三个向度上的具体描绘,包括平面尺寸/体量/空间控制范围/意向性设计/透视图文字成果与图示成果相联系,

对实施形成可持续的指导,体现成果的权威性、可读性;

成果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成果的控制性、引导性

2.3 编制原则

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2.4 成果评价

可度量标准/不可度量标准

形体环境不可度量标准

便利性/多样性/可读性/灵活性/愉悦性/个性

哈尔滨铁路局住宅保护街坊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过程

现场调查

资料分析

目标建立

设计方案

设计评价

实施计划

维护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2015年培训-电气-电气设计笔记

电气设计笔记 这里的文字只是个人随笔性的记录而已,仅作备忘录使用,不一定正确。初学设计三年者可读,或许稍有帮助。有资格者不必浪费时间,因所记内容是些既不能写成文章又写不了书的乱七八糟的玩意儿。(63854字) 一般想法用黑体字,不一定正确的用红体字,要引起注意的用蓝体字,审核人应审核的用紫体字,与强制性条文有关的用绿体字。 绘图基本要求 一,规范是判断设计是非的标准,要按规范要求做设计,低于规范要求,不行,过高的高于规范要求也不行,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属于“超标设计”,也是不允许的。学习规范,首先要清楚规范的真实含义,再认真思考其中是否有不全面的地方,对,对在什么地方,错,错在什么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张口“我想……”,闭口“我认为……”,以己之见代替规范真缔,甚至歪曲规范本意。 名人名言、书籍、论文、他院图纸等皆不能作为依据。其观点,经过思考,消化吸收后,可形成自己的观点,但责任后果要自负。 除了执行通常引用的GB500XX之类的规范(建设部负责编制)以外,尚应一改原状、认真对待、努力学习、严格执行等同于IEC的GB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编制)。两套规范都属“上方宝剑”,都要严格遵守。 从规范的严格性来讲,IEC低于GB,GB低于行业/地方规范,行业/地方规范低于企业规范。原因是使用面越大时,就要考虑各个方面是否有能力执行的问题,要保证大家都能做到。地方规范有局限性,上海的规范就不一定能在江苏执行。 “新出版的规范”高于“早先出版的规范”。 什么是“规范”?——约定速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什么是“标准”?——衡量事物的准则;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 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见《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P320)——此文件很重要,设计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这是设计院应遵守的“产品制造标准”。标准只是最低要求,院标应高于国家标准,才是好产品。所以,应本着“宜繁不宜简,宜多不宜少”的原则,取其精神指导工作,而不是依此钻空子、耍滑偷懒。此文件未修改之前,应按条文执行,个人最好别去探讨什么新思路、新方法。 《建筑工程设计编制深度实例范本建筑电气》,只可参考,拙见此书达不到“范本”水平,使用时要注意。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只是可使用的一般性技术资料,不具备权威性,不能作为强条审查的依据。——总则中已写明“供参照、选用”。设计人要尽可能满足其要求,施工图审查人员不可依此找设计毛病,只能依靠各种规范找设计毛病。 2004年出了一本《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应用示例》04DX002,此图集只是规范条文及条文说明的汇编,稍有新意,仍有许多问题未提及。 还有一本《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实施导则》,同样缺乏指导意义。 没有针对审图中的具体问题作出解释,仅仅将条文说明加以择录,是此图集的不足之处。

设计学概论笔记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畴 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 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3.美术史学史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二、设计理论 传统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就是生产发展与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就是伴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城镇就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就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就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就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就是防御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与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她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就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 欧洲就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 中国的城市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始终未

电气设计流程及内容---最全最详细!!!

电气设计流程/步骤最全最精细!!! 方案设计阶段 1 确定设计内容:根据建筑规模、功能定位及使用要求确定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 确定变、配电系统容量及要求 1)确定负荷级别: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估算:本阶段主要采用单位容量法或单位指标法进行估算;。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容量,提出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容量、电压等级的要求。 4)确定变、配电所位置、数量、容量,变压器台数。 3 确定是否需要设应急电源系统以及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型式。 4 对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构成形式进行说明。 1.2 初步设计阶段 本阶段应在方案设计确定的设计内容基础上与业主沟通后展开各系统的技术设计;向设备专业了解设备配置情况,跟建筑、结构专业提出电气技术设计要求; 1.2.1 确定变配电系统型式: 1.确定负荷等级: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计算:根据设备专业提供的设备资料,分类进行负荷计算,并算出总负荷;此计算书应在初设校审阶段与图纸一并提交,并同时归档;

3.对于大中型项目(大于5000m2)专业负责人应提供两个以上的变配电系统方案提交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比选并由项目工作会议确定设计方案,并将方案报给业主,协助业主配合供电部门确定最终供电方案; 4.根据确定的变配电方案,提出电源数量及回路数要求,向业主了解电源引自何处;确定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确定重要设备的供电方式;明确是否需要设置备用电源; 5.确定变配站的数量、位置、面积,绘制设备布置平剖面图;6.绘制竖向系统图,标注各配电箱编号、对象名称; 7.确定配电干线主要敷设路由;确定各主要配电间、电气管井位置及面积; 8.画出配电干线平面图并标出主要配电箱位置及编号; 1.2.2 考虑照明系统 1.确定照明种类、灯具型式、照度标准; 2.确定应急照明电源型式; 3.确定照明线路型号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4.绘制照明灯具(包括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平面布置图,可以不连线; 1.2.3 设计消防系统 1.依据《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确定该项目的消防保护等级;2.绘制消防系统图; 3.绘制消防布点平面图;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核心笔记 中国部分 第一讲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一、石器设计 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陶器用具的设计。 二、原始“彩陶”的设计 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原始彩陶设计有下列几种: 1、半坡型 鱼形花纹:由写实逐渐演变为抽象,可以分为草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人面鱼身盆和尖底瓶汲水器。 2、庙底沟型:装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鸟纹的应用更多,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马家窑型:点和螺旋纹的运用,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4、半山型: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旋涡纹组成装饰;二是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是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 5、马厂型: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 原始彩陶,还有典型的“龙山文化”,是以山东为中心,薄而光的蛋壳陶大量出现,是这类设计的突出特征。 彩陶的装饰设计,基本上是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的。彩陶图案设计中形式法则有:立对比法、分割法、多效装饰法、双关法。 第二讲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艺术(重点) 青铜器 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 商周时代青铜器依照它们的用途(种类)可以分为:(仅作了解,不做重点) 1 、礼器:礼器又可分为: A、炊煮器,如鼎、鬲(li,音历) 等。 B、食器,如簋(gui,音轨) 、盂、簠(fu, 音甫) 、豆等。 C、酒器,如觚(gu,音姑) 、爵、觶(zhi,音志) 、尊、卣(you,音有) 、壺、觥等。 D、水器,盤、匜(yi,音仪) 等。 2 、乐器:乐器有铃、鐃、鼓、鐘等。 3 、兵器:戈、矛、鏃等。 4 、工具和车马器 二、青铜器的用途 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纯手打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 1、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指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指商品交换产生的 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交换和争夺、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4、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 5、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的结果 城市产生的定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聚集的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聚集,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当前所获得的共识: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乡村的基本特征: 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 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 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直接来源于土地 4、社会结构较单一 5、能源使用多样 6、如同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之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聚集规模差异 2、生产效率差异 3、生产力结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1、他们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仍是一个统一体,不存在截然的界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3

第三章艺术与设计 第一节艺术与设计艺术 一、“艺术”的概念 艺术: (1)18 世纪以前,艺术的存在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处于一种含混状态或是综合质的界定,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 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尤其指那种带有艺术性质的生产艺术品的技能,这种技能包括美得艺术和实用的艺术在内。(纯艺术、实用艺术、设计艺术、手工艺术) (2)现在的艺术,主要是指纯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有精神性的产品,也包括精神和物质结合的产品。 二、艺术:纯艺术与设计艺术(重要) 纯艺术: (1)艺术的纯化即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离。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 (2)具体指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着重体现精神性同时又具有欣赏和教育功能的那部分艺术领域。 实用艺术: (1)主要体现为艺术物质性功能,即实用功能。生活是实用设计艺术的基础,实用艺术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与一般造物的区别在于其审美性、艺术性。 (2)曾被西方学者称为“次要艺术”、“小艺术”,主要功能是实用于生活的某一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既包括现代大机器工业的产品设计,又包括了手工生产的实用工艺品,这些产品必须是实用的同时又具有艺术质的产品。一般将建筑装饰,产品设计等都包括在内。 (3)艺术设计是一个宽泛的名称,从性质上论属实用艺术,其评价和确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实用的同时又具有艺术质的产品,现在设计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是毫无疑义的。 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这样的内容,倾向于能力题,考研考察较多) (重要) (1)从历史上来说,在18 世纪以前,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又是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自17 世纪以后,纯艺术与手工艺艺术逐渐分离,标志着纯艺术自身体系开始确立。 (2)纯艺术与设计艺术存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二者都被概括在艺术的范畴之内,即都是艺术的一部分,但因二者本身的特性及功能,社会作用的不同,在艺术的结构层次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性及功能、社会作用的不以,在艺术的结构层次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一种层次性,但不是高低贵贱的关系。 (3)所谓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设计艺术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具体绘画、雕塑、书法等,纯艺术主要是精神性的。设计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主要功能是实用功能。 (4)从艺术本质上看,纯艺术更多地体现了艺术本质的一面,而设计艺术既有艺术的一面又有非艺术的一面,它是纯艺术与生活之间一个中介环节。 (5)设计艺术是纯艺术和生活的桥梁,是艺术介入生活的重要手段与工具,也是生活艺术化的必由之路。艺术之根是源于实用、装饰的风格,实用艺术是艺术的本源,即纯艺术是从设计艺术中产生的。 设计艺术: (1)设计艺术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设计艺术是为实用艺术而设计的。 (2)它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艺术设计、装饰设计的一种创造方法。

电气设计说明范例

某电气施工图设计统一说明 一、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路与()路交叉口()。建筑面积(m2)。地下()层,主要为车库、各种机房、库房,地上()层,主要为办公室、餐厅、会议室等,属于()类建筑。建筑主体高度(M),裙房高度(M)。结构形式为(),基础为(),楼板厚(mm),垫层厚(mm)。 二、设计依据: 1.各市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2.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10.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范,规范; 11.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三、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1.高、低压配电系统; 2.电力配电系统; 3.照明配电系统; 4.楼宇自控系统;

5.防雷及接地系统; 6.人防工程; 7.室外照明系统(与专业厂家配合); 8.报告厅,演播室,多功能厅等的调兴照明系统(与专业厂家配合); 9.有工艺设备的场所(例如:厨房、电梯等),设计仅预留配电箱; 10.根据甲方()文,本工程设计时,公共场所及所有办公室的强电设备均只做预留,强电将电源引至配电箱,预留装修照明仅先期估算照明容量,待以后由室内装修设计负责进行配电盘及平面的二次设计,以防止重复投资。 11.本工程电源分界点在高压进线柜处。 四、供电设计 1.本工程负荷等级为()级。 2.本工程从()及()引来两路10kv高压电源,每路均能承担本工程全部负荷。两路高压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3.10kv高压电源引至设在本工程()层的分界室。变配电所设在地下()层。高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手动联络,高压断路器为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AH,继电保护为定时限过流及速断保护。 4.用电负荷 Pe=()kWPj=()kW(其中:照明(),电力()kW ,消防设备()kW,选用()台()kV A 变压器。 5.选用(一台)柴油发电机组()kW 作为第三路电源。 6.低压为母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开关。自投时应自动断开非保证负荷,以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2个开关。 7.计费:本工程为高压计费,低压设电力分表。 8.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0。本工程要求荧光灯,气体放电灯单灯就地补偿。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0。

南京艺术学院 考研设计概论笔记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考工记》 最早一部工艺著作,世界上最早一部科技文献,主要记述“百工”之事。 成书于春秋(公元前770年—前1476年)末期。 齐国人记述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含: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搏埴之工六大方面。 对运输,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皮革,染色,建筑的设计制作,作了总结。 墨子·节用篇 墨子,墨家代表人物,与儒家相对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墨子》71篇,现存53篇,《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代表墨子主要思想。 墨子的工艺思想,是其经济主张的一部分,主张“强本节用”。 管子·侈靡篇 《管子》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子撰。 管子,即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 主张国家要积极参加干预和调节人民的经济生活,主张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主张平衡财富,抑制垄断,鼓励侈靡,促进就业,积累储蓄。 韩非子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先秦法家代表作。 梓人传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诗人。其文章被评为“雅健雄深 《梓人传》通过一位自荐杨氏木工匠师关于营建设计的见解和作者实地观察描述,表达作者认为宰相行政要注重大局协调及谋大略的主张,文中记述“梓人”具体实践时,明确肯定了总体设计的运用法则和重要作用。 指出工艺创作中总体设计运用准则:规矩绳墨以定制,差运众工而不伐艺。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明代一部重要科学技术名著,宋应星著。 全面系统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外国学者认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上篇:谷类、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 中篇: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磺,榨油,制烛,造纸等。 下篇: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酒药制造,珠玉采琢等 长物志 《长物志》初版于明代末年,作者:文震亨 内容分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12卷。体现明中期以来文人士大夫崇尚的“吴趣”生活审美情调。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系《笠翁一家言》之一部,清代李渔撰。 李渔,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对营造,器物及园艺很有研究。 《闲情偶寄》包括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工艺等方面内容。 装饰(Art Decoratif) 蔡元培:近代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 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并且具体的提出了美育的实施方法。 《装饰(Art Decoratif)》一文为1916年5月在法国华工学校师资班讲义。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1901—1972)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1943年《中国建筑史》一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做出了系统的论述。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转变; ⑵产业结构的转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关于电气设计心得体会

关于电气设计心得体会 我认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电气设计不同于一般电气设计的地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供电系统与配电设备的设置 医药工业厂房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划分为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两大类。一般生产区是指无洁净度要求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其电气设计可按一般要求实现。洁净区是指对尘粒及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有一定限制的生产车间。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分为四极:100级、10,000级、100,000级和300,000级。 洁净区内的用电设备包括工艺和空调设备等一般都要求就地 控制,虽然大部分用电设备都带有配套控制设备,但是进入洁净区的每一配电线路均应设置切断装置;规范要求洁净区的配电设备,应选择不易积尘,便于擦试,外壳不易锈蚀的小型暗装配电箱或插座箱,因此一般在每个生产间设置一个小型挂墙式暗装配电箱。从小型配电箱再分配电至生产间内的各用电设备。这样既便于检修,又能提高用电安全性。目前洁净厂房的内墙都是采用夹心彩钢板,厚度有50mm 和75mm两种。当使用75mm彩钢板的时候暗装小型配电箱不成问题。当使用50mm彩钢板的时候,彩钢板的厚度不能完全把小型配电箱暗装在彩钢板内,所以我一般把小型配电箱设在柱子旁边,彩钢板包柱子的地方要做成弧形,完全有空间暗装小型配电箱;如果是没有柱子的房间,小型配电箱暗装在50mm厚的彩钢板内会凸出墙面,为了达到防尘的效果,小型配电箱安装时凸出墙面的四边都加斜面处理,经

过证实,也能符合要求。医药工业厂房的配电室都设在非洁净区,所以把大型的落地安装的配电设备例如:低压配电柜、xl-21动力配电柜或pgl屏幕设置在配电室。从配电室供电至每个生产间的小型配电箱,距离较近的两个或三个配电箱可由一条配电线路供电,但最多不宜超过三个。功率较大的用电设备例如:包衣机,湿法制粒机,空调机组等配套设置了电源切断装置,可由配电室直接供电。 二、线路敷设 洁净厂房内的线路一般分为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这些线路的走向分为:从配电室至生产间内的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从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至用电设备;从配电室至用电设备由配电室直接供电的用电设备。 1 从配电室至生产间的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从配电室引出的线路和先在电缆桥架内敷设配电室内的电缆桥架明装,从配电室引出的电缆桥架安装在吊顶内。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可以在同一条电缆桥架内敷设,但要作明确区分。在电缆桥架内水平敷设至小型配电箱附近时,从电缆桥架引出,穿镀锌钢管从吊顶引下,在彩钢板内暗敷至小型配电箱。但是遇到管径比较大的线路,在彩钢板内暗敷施工起来确实比较麻烦。我们在与施工部门的交流中发现他们也有窍门,在风管的旁边另外用彩钢板做成一条密闭的方槽,专门为敷设电缆用。这样既美观又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起来也很方便。 2 从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至用电设备:动力线路的敷设方式取决于动力用电设备的电源进线位置。电源进线位置离吊顶近

设计概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 设计的定义:消费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会追求审美的需要做设计 1.使用功能2审美 苏格拉底:美是有用的,没用的就是丑的 柏拉图:相对美绝对美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坚固,实用,美 奥古斯丁:区分只在美和自为美 艺术设计的作用:把有限的实在的和无限的潜在的短暂地永恒的形式连接起 来 什么是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 等 最早的设计定义来源于《牛津词典,有人设想的一种计划或实现某物而做的 纲要 把艺术设计看做解放艺术和机器之间的冲突的手段那么艺术设计编年史从 美国建筑师莱特开始 认为艺术设计是消除物质创做和物质实践活动之间对立的途径,那么艺术设计可以从英国威廉莫里斯开始 德国建筑家格罗皮乌斯领导的艺术设计学校包豪斯是艺术设计史的开始 艺术设计解决的两组环境问题: 物质环境(环境和产品世界) 人的行为设计(交际环境 马尔多纳区分外部特征和形式属性 外部特征:指赋予产品更吸引人的外观,可掩盖结构上的缺陷 形式属性:决定产品性质的各种内部因素,协调和调整的结果,由生产技术的复杂性和产品技术的复杂性所决定 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任何社会 艺术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设计,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设计,艺术设计师应按人的兴趣爱好和趣味来设计产品 艺术设计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变异性 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有什么特点? 特点:1.艺术设计具有原型或源生材料,也就是说它具有集成的客体 2艺术设计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功利性, 3艺术设计起着进步加速器的作用,起着某种技术催化剂和社会催化剂的作用

第二章:设计史 现代设计诞生直接原因:工业革命给人创造了财富带来了机器同时机器生产 带来污染 艺术设计的先驱:罗金斯。威廉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 工业美术原因1工业革命的诞生 2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过分装饰 工艺美术运动时欧洲艺术设计理论的源头 工艺美术运动时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导火线 道德主义—罗金斯工艺美术运动政治色彩 唯美主义—王尔德主张道德审美性,追求形式美 19世纪下半叶建筑和实用艺术的衰落 威廉莫里斯认为1资本主义只承认带来商业利润的产品是唯一主义 2劳动分工丧失了劳动创造性 新艺术运动1892—1902顶峰提倡艺术与手工艺结合 本质是:为艺术而艺术 霍塔—新艺术运动的奠基人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比较 共同点:复兴手工艺和装饰艺术追求质量,形式简朴 不同点:工,具有政治色彩,向中世纪学习(尤其是哥特式建筑)追求道德,新,无政治色彩,不向任何世纪学习更自由为艺术而艺术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 泽因佩尔:主张通过改革艺术研究和反器物 青春风格:大量运用卷曲的曲线,有隐含意义的图案,如带表男人的树根等分离派:重视功能,几何外观,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反对新艺术运 动对花卉图案的运用 亨利凡德维尔德 清春风格与新艺术运动的多面手 德国工业联盟 批评过分装饰,顺应历史,否定青春风格,否定分离派,否定现存的模式, 考虑功能和外观的结合 艺术家和工业的结合,艺术家加入企业内部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39页word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没有给定的居民点(穴居与树居等);母系氏族群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民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固定居民点出现二、城市的形成(奴隶社会) 私有制出现;城、沟、池的出现——防卫性功能“筑城以卫君”;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商业、手工业分离,促使城市的出现 三、城市的定义 1.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人口集聚为重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界定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以及城市设施、人口密度。 3.我国城市规模顶级:特大(≥100万)、大(100>X≥50)、中(50>X≥20)、小(<20)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防御要求、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都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有关城市建设与防攻战术的内容、“西安城墙”是其发展代表;商都“殷城”、曹魏“邺城”体现了所处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各级府州县城市为政治体制的影响产物;苏州、扬州等为经济发展促生的城市 国外:古巴比伦城;卡洪城、罗马城;神权统治中心——教堂;商业城市意大利威尼斯城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的四大影响要素:人口聚集、布局变化、 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总结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肥沃、地势、淡水供应、阳光)、经济条件(商业、交通)、政治条件(法律、管理机构) 各时期城市形成的特点:早期城市(具有军事、政治色彩,

沿河分布,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代城市(工业革命促使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促使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城市、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 第三节:城市化 一、含义: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 现象及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城市人口U占总人口P的比重(Q=U/P)。 包括: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集中的用地及人口的高密度 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初期(缓慢发展期)、中期(城市化快速增长)、稳定阶段(稳增) 三、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镇化正常发展(1949~1957)、城

电气设计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电气设计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气设计心得体会电气设计因此而具备它的独特性。本人从多项药厂工程的电气设计、施工交底及施工共同,总结出一些履历与领会,希望能够对各位电气专业偕行有所救济。不美满之处,还请各人指教。我认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电气设计不同于一般电气设计的地方重要有四个方面。 一、供电系统与配电设备的设置医药工业厂房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划分为一般生产区和清洁区两大类。一般生产区是指无洁净度要求的生产车间和帮助车间,其电气设计可按一样平常要求实现。洁净区是指对尘粒及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有肯定限定的生产车间。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分为四极:100级、10,000级、100,000级和300,000级。洁净区内的用电设备 包括工艺和空调设备等 一样平常都要求就地控制,虽然大部分用电设备都带有配套控制设置装备摆设,但是进入洁净区的每一配电线路均应设置切断装置;规范要求清洁区的配电设置装备摆设,应选择不易积尘,便于擦试,外壳不易锈蚀的小型暗装配电箱或插座箱,因此一般在每个生产间设置一个小型挂墙式暗装配电箱。从小型配电箱再分配电至生产间内的各用电设置装备摆设。如许既便于检验,又能进步用电安全性。目前洁净厂房的内墙都是接纳夹心彩钢板,厚度有50mm和75mm两种。当使用75mm彩钢 板的时候暗装小型配电箱不成问题。当使用50mm彩钢板的时间,彩钢板的厚度不能完全把小型配电箱暗装在彩钢板内,所以我一般把小型配电箱设在柱子阁下,彩钢板包柱子的地方要

做成弧形,完全有空间暗装小型配电箱;如果是没有柱子的房间,小型配电箱暗装在50mm厚的彩钢板内会凸出墙面,为了 到达防尘的结果,小型配电箱安装时凸出墙面的四边都加斜面处置惩罚,经过证实,也能符合要求。医药工业厂房的配电室都设在非清洁区,所以把大型的落地安装的配电设备例如:低压配电柜、xl-21动力配电柜或pgl屏幕 设置在配电室。从配电室供电至每个生产间的小型配电箱,距离较近的两个或三个配电箱可由一条配电线路供电,但最多不宜凌驾三个。功率较大的用电设备例如:包衣机,湿法制粒机,空调机组等 配套设置了电源堵截装置,可由配电室直接供电。 二、线路敷设洁净厂房内的线路一般分为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这些线路的走向分为:从配电室至生产间内的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从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至用电设备;从配电室至用电设备由配电室直接供电的用电设备。 1 从配电室至生产间的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从配电室引出的线路和先在电缆桥架内敷设配电室内的电缆桥架明装,从配电室引出的电缆桥架安装在吊顶内 。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可以在同一条电缆桥架内敷设,但要作明白区分。在电缆桥架内水平敷设至小型配电箱相近时,从电缆桥架引出,穿镀锌钢管从吊顶引下,在彩钢板内暗敷至小型配电箱。但是遇到管径比力大的线路,在彩钢板内暗敷施工起来确实比力贫苦。我们在与施工部门的交流中发明他们也有秘诀,在风管的旁边另外用彩钢板做成一条密闭的方槽,专门为敷设电缆用。这样既雅观又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起来也很方便。 2

低压配电电气设计知识点(自己整理)

目录 一:智能型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功能介绍: (1) 二:KB0控制与保护开关使用注意事项 (1) 三: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选用原则 (2) 四:三相电机电流计算公式 (2) 五: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选型 (2) 六:住宅用电负荷计算公式 (4) 七:火线、零线和地线基础知识 (5) 八:电线电缆规格型号一览表 (6) 九:浪涌保护器 (9) 十:负荷隔离开关功能特点及使用 (12) 十一:住宅电气设计标准 (12) 十二:电动机的空载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30%以下 (15) 十三:什么是pt柜,pt柜的作用 (15) 十四:开关柜的保护接地与重复接地 (16) 十五:什么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16) 十六:电力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19) 十七:热继电器的安装技巧 (20) 一:智能型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功能介绍: 新一代智能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集合的丰富测量及显示,两路电源的更准确稳定判断与控制,通信及编程设置等功能等等。 1、测量与显示功能 新一代智能型双电源集更多电器功能与一体。测量功能包括:两路三相相电压、频率;常用合闸、备用合闸、分闸状态指示等等。双电源控制器采用LCD液晶大屏幕中文显示。完备的中文操作提示使操作更为便捷。 2、保护功能 过载及短路保护;断相、断路保护;失压、欠压保护。 3、判断与控制 双电源控制器具备上述两路电测量及显示功能,以及消防及发电功能。另可在对线路故障判断后设置延时1-60S进行电源间自动切换,输出20A无源触点,控制转换开关切换。 4、通信功能 双电源控制器具备RS232C、RS485串行通信接口,应用通信规约,借助于数据采集系统及PC上运行的软件,能提供对工厂、电信、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双电源切换一个简单且有效的管理方案。实现双电源切换的“遥控、遥测、遥调、遥信”四遥功能。产品可远距离控制消防信号输出。 5、编程与设置功能 允许用户在现场或监控中心对其工作状态自动/手动操作,主用电源、双分,备用电源,转换时间,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电网对发电机,电网对电网,通信参数、转换需要的各种延时等参数进行编程设置,同时将数据保存在内部Flash存储器内,在系统掉电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二:KB0控制与保护开关使用注意事项 1、检查KB0主体线圈电源电压规格是否与订购时一致,产品接线需按说明书或接线图连接,不能接错; 2、安装操作时,需在KB0的喷弧口处留出足够的防飞弧距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