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技术经济第21卷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卫东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761

摘要:介绍了欧洲大陆电网、北欧电网、东欧/前苏联电网、地中海电网、南部非洲电网、北美联合电网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主要跨国互联电网的联网规划和开展的联网研究,分析了跨国互联电网在联网范围扩大、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和适应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跨国互联电网;联网规划;联网研究;超级智能电网中图分类号:TM727;F206

文献标志码:B

Present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ed Electric Systems

SONG Wei-dong

(State Power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761,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introduction of the world ’s major 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ed electric systems including the UCTE,the NORDEL,the IPS/UPS,the Mediterranean Interconnection,the SAPP and the North American Bulk Power System,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lans and studies of the major 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ion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s,and it also analyzes the choice of the manner for the transnational power interconnection,the role of the transnational power interconnection in the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ies in the interconnected grids.

Key words: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ed power grid;interconnection

plan;interconnection research;super smart grid

文章编号:1008-1682(200905-0062-06

收稿日期:2009-08-04

作者简介:宋卫东(1966—,男,山西朔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信息研究工作。E-mail:%songweidong@https://www.docsj.com/doc/4011048783.html,

0引言

电网互联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世界各国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受区域经济一体化、能源资源优化利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区域电力市场开放等因素的推动,跨国互联电网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主要的跨国互联电网包括欧洲大陆电网、北欧电网、东欧/前苏联电网(IPS/UPS 、地中海东南电网、地中海西南电网、北美联合电网和南部非洲电网。其中,欧洲大陆电网已实现与地中海西南电网同步运行,

并正在进行与IPS/UPS 同步运行的可行性研究;地中海西南电网和南部非洲电网也在不断扩大联网范围。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跨国互联电网有海湾合作组织互联电网(GCC 等。近10年来,我国也先后开展了与越南、俄罗斯的电网互联和电力交换。

跨国互联电网中的各成员国电网,在本国区域电网和跨国互联电网范围内联网运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益,降低发电成本,均衡系统负荷,减少系统备用容量,为电力市场开放、购销合同的签订和电力交换提供基础,提高供电的安全

国外电力

电力技术经济Electric Power Technologic

Economics 第21卷第5期

2009年10月

Vol.21No.5

Oct

.2009

第5

性和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减少系统扰动。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如何融合现代互联电网和新型智能电网技术、实现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和远距离输送,正在成为跨国互联电网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

1跨国互联电网现状

1.1欧洲大陆电网

欧洲大陆电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同步互联电网,以400kV(380kV交流电网为主网架,通过220kV和400kV(380kV交流线路互联,覆盖欧洲大陆包括奥地利、波黑、比利时、保加利亚、瑞士、捷克、德国、丹麦西部、西班牙、法国、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黑山、马其顿、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在内的24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电网运营商,供电人口约为5亿。2007年,欧洲大陆电网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约为22万km,接入电网总装机容量约为6.46亿kW,用电量约为2.56万亿kW·h,各成员

国间的交换电量约为3041亿kW·h[1]。欧洲大陆电网所覆盖的国家国土面积普遍较小,工业高度发达,负荷密度大,电网结构密集。

欧洲输电联盟(UCTE是由欧洲大陆各输电系统运行机构组成的协会。UCTE通过制定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运行规程协调欧洲大陆各国电网的规划和运行,确保欧洲大陆电网和电力市场的安全可靠运营。

1.2北欧电网

北欧电网由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东部电网构成,以220~400kV线路为主网架,通过高压交、直流线路联网,形成容量互补和互为备用的联合电力系统。2007年北欧电网四国装机容量合计9431万kW,发电量约为3973亿kW·h,供电人口约为2466万人,220kV及以上线路总长度为30340km,用电量约为4009亿kW·h,最高负荷达6808万kW。发电量构成为水电54.0%,核电21.8%,火电21.7%,风电2.4%[2]。北欧电网与周边的俄罗斯、爱沙尼亚、德国、波兰等通过高压交直流线路互联。

北欧输电协会(NORDEL是由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5个北欧国家的输电系统运行机构组成,负责北欧电网的协调规划和运行。主要目标是保证北欧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持北欧电力供需平衡;确保北欧电网有充足的输电能力;提高北欧电力市场运营效率。

1.3南部非洲电网

南部非洲电力联盟(SAPP共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马拉维、安哥拉、南非、莱索托、纳米比亚、民主刚果、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等12个成员国。除马拉维、安哥拉和坦桑尼亚外,其余9个国家实现了电网互联,形成南部非洲电网,互联线路电压等级有400、275、220和132kV。2007年南部非洲电网装机容量为5232.7万kW,最高负荷4242.9万kW[3]。

1.4IPS/UPS电网

IPS/UPS同步互联电网覆盖独联体、波罗的海的14个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蒙古。互联电网采用750-330-110kV%和1150-500-220-110kV%2种电压等级序列(其中1150kV线路按500kV降压运行。2007年装机容量约为3.37亿kW,年发电量1.285万亿kW·h,用户数2.8亿,跨越8个时区。

1.5地中海地区的互联电网

地中海东南电网(LEJSL包括利比亚、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5个国家,通过400/220 kV线路实现同步互联。2007年互联电网总装机容量3961.6万

kW,220kV及以上线路总长度38561km[4]。

地中海西南电网(TAM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通过6条联络线互联: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2条225kV线路,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2条90kV、1条150kV 和1条225kV线路。2007年电网总装机容量1699.8万kW,%220kV及以上线路总长度21079km[4]。

连接西班牙和摩洛哥的400kV交流海底电缆,跨越直布罗陀海峡,于1997年投

入运行。1999年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开始与欧洲大陆电网同步运行。2006年7月连接西班牙和摩洛哥的第2条

宋卫东: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电力

电力技术经济第21

交流海底电缆投运。1.6

北美联合电网

北美联合电网由美国的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德州电网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电网组成,覆盖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境内的下加利福尼亚州,总装机容量8.3亿

kW ,23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约为34万km ,服务人口3.34亿[5]。东西部电网通过直流背靠背联网。东部电网与魁北克电网并网运行。西部电网与加拿大的安大略和滨海地区以及墨西哥并网运行。德州电网与西部电网通过直流背靠背联网。

2跨国互联电网规划与互联研究

2.1

欧洲大陆电网规划及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电网互联研究

近年来,欧洲输电联盟将电网协调规划作为确保欧洲大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内容,成立了协调规划工作组具体负责欧洲大陆电网的协调规划。2008年公布了第1份《UCTE 电网规划》,主要内容包括UCTE 超高压输电系统规划、UCTE 内跨国互联线路和UCTE 与周边国家跨国互联线路的发展规划等。此外,UCTE 还开展了与周边国家联网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与IPS/UPS 同步互联的可行性研究、与土耳其电网同步互联的可行性研究、通过突尼斯与利比亚的联络线实现与地中海东南电网联网的研究及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电网同步互联的研究评估等[6]。

2.1.1IPS/UPS 与欧洲大陆电网同步互联研究

2002年初,独联体电力委员会表示希望IPS/UPS 电网与欧洲大陆电网同步互联,为此UCTE 于2003年完成了稳态潮流分析,在此基础上,双方组成工作小组开始了同步互联的可行性研究。

2008年11月UCTE 公布了IPS/UPS 电网与欧洲大陆电网同步互联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双方同步互联是可行的,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运行和组织措施,并建立相关的立法框架来实现。研究认为执行研究阶段所确定的措施和条件是一个长期

过程,同步互联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在欧洲大陆电网和IPS/UPS 间建立一个世界级的电力市场平台,需要进一步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实际情况。为完善和实施上述具体措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内容是:长期观察以证实IPS/UPS 的动态性能,在先进的动态模型上进行深入的动态模拟试验;对严重扰动造成IPS/UPS 的紧急情况进行分析,对双方系统的运行导则、防御和恢复计划相互适应并协调一致;在

IPS/UPS 的一系列控制区域内分析同步运行的技术和组织措施。2.1.2

土耳其电网与欧洲大陆电网同步互联研究土耳其与欧洲大陆电网互联是实现环地中海同步联网的组成部分。目前,土耳其电网与欧洲大陆电网互联的准备工作正在工程小组的协调下进行。研究表明,同步互联存在低频振荡的风险,并得出以下结论:土耳其电网与欧洲大陆电网的互联在低频振荡得以解决后是可行的;为防止严重扰动的扩散,土耳其电网和欧洲大陆电网界面必须安装紧急控制系统。2.1.3

突尼斯—利比亚联网

TAM 的突尼斯和LEJSL 的利比亚之间已建成2条225kV 线路,投运这2条线路可实现地中海东南和西南电网的互联。2005年11月21日进行了并列运行试验,7分钟后自动断开,联网没有成功。2007年底制定了新的并网试验方案,计划进行第2次并网试验。突尼斯—利比亚联网将实现欧洲大陆电网与地中海东南部国家的同步互联。

2.2

北欧电网规划

北欧输电协会从北欧全局的角度对北欧电网进行协调规划。第1份北欧电网总体规划于2002年公布。2004年公布的第2份北欧电网总体规划对北欧输电基础设施投资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加强5个优先断面工程建设,其目的是增强电力市场功能、确保可靠供电、方便北欧国家间的电力灵活交换、满足新增发电装机和部分地区电力增长的需求[7]。包括:

(1在瑞典南部和中部新建1条长400km 、输送容量为1000~1200M W 的南部线路(南部采用高压直流,北部采用400kV 常规架空交流线路,工程总投资1.5亿~2.3亿欧元,计划在2013—2014年投运。

(2在丹麦东部的西兰岛和西部的菲英岛之间建设输送容量为600M W 的

400kV 高压直流联络线,工程总投资1.72亿欧元,计划于2010年投运。

(3瑞典和芬兰之间已有的Fenno-Skan 连线,

国外电力

第5

新增输送容量为800MW的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总投资3亿欧元,计划在2011年投产。

(4在挪威和瑞典之间新建400kV的Nea-Jarpstrommen连线替换现有的300kV 线路,工程总投资0.95亿欧元,计划在2009年年中投运。

(5在挪威和丹麦日德兰半岛之间新建第4条电缆,在现有1000M W输送容量的基础上新增600 MW的输送能力,线路总投资3.96亿欧元,计划在2014年投入运行。

2008年公布的第3份北欧电网规划,根据2015—2025年展望提出了3项电网改造工程,分别为挪威中部电网改造工程、挪威奥斯陆周边电网和瑞典—挪威西部走廊联络线改造工程及北部地区的电网改造工程。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加强北欧电网与波罗的海电网及欧洲大陆电网直流联络线工程的建议,分别是挪威和欧洲大陆直

流联络线,瑞典、丹麦和欧洲大陆直流联络线及瑞典、芬兰与波罗的海直流联络线工程[8]。

2.3波罗的海三国与北欧和欧洲大陆电网联网规划

波罗的海三国与北欧电网和欧洲大陆电网通过高压交直流互联。近期规划中的工程有立陶宛与波兰交流互联工程、立陶宛与瑞典直流互联工程[9]。2.3.1立陶宛与波兰联网工程

2005年6月欧洲议会将立陶宛—波兰联网工程列入欧洲优先建设工程名单。2005年9月双方相关电力企业和政府机构就工程推进进行了协商。2008年2月,双方共同组建了工程开发公司。工程采用2条400kV交流架空线路进行背靠背连接,线路输送容量为2×500M W,工程总投资约2.37亿欧元,计划于2012—2015年投运。

2.3.2立陶宛与瑞典直流互联工程

目前立陶宛和瑞典正在对海底直流电缆互联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该工程线路长约350km,输送容量为700~1000MW,将连接立陶宛的克莱佩达与瑞典南部。工程总投资5.16亿~6.37亿欧元,计划于2016年投运。

2.4地中海国家联网研究与规划

地中海地区共有近20项大型电网互联工程,包括埃及到摩洛哥互联线路的改造工程(ELTAM工程、地中海盆地高压直流互联工程和东南互联电网的一系列改造工程[4]。

2.4.1ELTAM工程

将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互联电网升压到400kV改造工程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2004年完成,预计在2010到2015年间完工,将有助于实现5个国家电力市场一体化。工程包括建设突尼斯与利比亚之间400kV的互联线

路及利比亚—埃及(Tobruk-Saloum的400kV互联线路工程(包括在Tobruk的

400kV/500kV变电站。

同时,联网成员国内将逐步建设和运行400kV 线路。突尼斯计划在2015年前建设400kV南北贯通的轴向工程。阿尔及利亚将在2010年建成贯穿阿尔及利亚东西部的400kV主干网架。

2.4.2地中海高压直流互联工程可行性研究

受地中海地区可靠供电、电力市场一体化、经济合作等因素的驱动,特别是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向欧洲出口电力的推动,2000年地中海沿岸国家开始进行地中海南北高压直流互联的可行性研究及海底输电走廊的经济性研究。

已完成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包括阿尔及利亚—西班牙直流输电工程、阿尔及利亚—意大利直流输电工程、突尼斯—意大利直流输电工程。此外,利比亚—意大利直流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也在进行中。

2.4.3地中海东南电网改造工程

包括:%2010—2015年将利比亚—埃及的双回路220kV线路改造为400kV线路;在2010年前将埃及—约旦400kV海底电缆增容为1100M W;黎巴嫩和叙利亚互联线路扩容工程,即第一阶段将现有输送容量从300M W扩容为400MW,第二阶段为到2010年将输送容量增加1倍;到2010年将叙利亚—埃及400kV线路输送容量增加1倍。

2.5南部非洲电网联网工程

南部非洲电力联盟12家成员国中9家实现了电网互联,优先发展的输电工程是实现与安哥拉、马拉维和坦桑尼亚电网的互联,消除现有电网的阻塞,实现电力从发电厂到负荷中心的顺利输送。

规划中的工程有西部走廊工程,参与国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民主刚果、纳米比亚和南非。工程的目的是利用民主刚果印加河和安哥拉盆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将建设350万kW的印加第三水电站

宋卫东: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电力

电力技术经济第21

和2条400kV 高压直流外送输电线路。其中一条线路将向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输送400MW 的水电;另一条线路将分别经过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送往南非,将在沿途各国分别建设1座换流站,在南非建设2座换流站。

其他工程包括:

(

1民主刚果—赞比亚互联线路改造工程,将强化现有的联络线,对科卢韦齐的换流站和通往卡拉委的交流线路进行改造;

(2马拉维—莫桑比克互联线路工程,将建设400kV 输电线路,建设和改造两国相关的变电站;

(3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互联线路工程,目的是从赞比亚向坦桑尼亚出口100~200M W 的电力,并与肯尼亚互联,工程有助于强化赞比亚66kV 线路及坦桑尼亚与南部非洲电网的连接;

(4建设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的第2条400kV 线路,输送容量增加到

650MW ;

(5建设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的第2条400kV 线路;

(

6建设赞比亚—纳米比亚220kV 互联线路,由赞比亚向纳米比亚北部地区供电[5]。

3跨国互联电网发展趋势分析

3.1

联网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跨国互联电网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欧洲大陆电网由原西欧电网在吸收中欧电网和部分东欧电网的基础上演变而成,近10年来联网国家逐步增加。根据UCTE2008年公布的电网发展规划,2008—2012年,UCTE 各输电系统运营机构将投入170亿欧元用于跨国互联线路建设和国内电网建设,新建或改造线路总长度约12000km ,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联网的可行性研究。

北欧电网已重点规划5项电网工程,加强网架建设、消除输电阻塞,并积极规划与欧洲大陆电网、独联体和波罗的海电网的高压直流互联。2007—2012年,北欧电网年均投资超过5亿欧元,与过去5年年均投资相比增加1倍。

地中海地区联网范围逐步扩大,联网电压由220kV 向400kV 发展,网架结构不断强化。南部非洲互联电网正在扩大联网国家范围和联网电压等级。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科威特、巴林、阿联酋和阿曼的联网计划也在分3个阶段进行[10]。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的跨国联网和电力交换也在积极开展和研究中[11-12]。

3.2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不断增强

跨国互联电网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水电资源,减少弃水,实现水火互济。如西欧各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就开始电力交换,夏季将阿尔卑斯山的水电送出,冬季水电少时从其他国家输入火电,实现互补。随着联网范围的逐步扩大与联网线路的不断加强,跨国互联电网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北欧电网中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四国以及北美联合电网中的美国和加拿大间的电源构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2008年,挪威全国总装机容量中水电装机占95.73%,火电占2.89%,风电占1.38%;瑞典全国总装机容量中水电装机占47.38%,核电占26.15%,火电占23.48%,风电占2.99%;芬兰全国总装机容量中火电占65.45%、水电占18.18%、核电占15.53%,风电占0.84%;丹麦全国总装机中绝大部分为火电,占74.86%,风电占25.06%,水电仅占0.08%[13]。2007年,美国发电量构成为火电

73.67%、核电19.07%、水电6.07%、可再生能源1.19%;加拿大发电量构成为水电58.49%、火电26.21%、核电14.90%、风电0.40%[14]。跨国互联电网的发展为跨国电力交换提供了物理基础,促进了跨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电力市场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发电资源的优化利用。

3.3

大规模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融合智能电网技术的跨国互联电网成为研究热点

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及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普遍重视,推动了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根据BP 公司2009年6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1.22亿kW ,其中美国装机2523.7万kW ,德国装机2393.3万kW 。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快速发展,对电网的调峰和安全运行带来挑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消纳平衡,与水电、气电等形成互补。为此,欧洲大陆电网开展了风电一体化

国外电力

第5期宋卫东: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外电力研究,在欧洲范围内研究风电建设和跨国电网的发展。为进一步利用非洲、中东等周边国家的太阳能和风能,欧洲提出了融合传统互联电网和新型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欧洲超级)智能电网(Super%Smart%Grid %。其设想为一种连接欧洲、北非、中东、土耳其和独联体国家的跨国互联电网,将集中开发波罗的海、北海的风能和非洲北部的太阳能,与欧洲大陆电网内的水电形成互补,利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跨国互联和远距离输送。美国统一国家智能电网 [15] 06.pdf. [4] EURELECTRIC. European, CIS and Mediterranean interconnection: state of play 2006 3rd SYSTINT report[R]. Brussels,2007. [5] NERC. Company overview: fast facts [EB/OL]. [2009-02-11]. http: //https://www.docsj.com/doc/4011048783.html,/page.php?cid=1|7|10. [6] UCTE. UCTE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plan edition 2008 [R]. Brussels,2008. [7] Nordel. Status report of the five prioritized projects[R]. 2008. [8] Nordel. Nordel grid master plan

2008[R]. Oslo,2008. [9] BALTSO. BALTSO annual report 2007[EB/OL]. [2009-01-06]. http: //www.baltso.eu/index.php?id=454. [10] Hassan K Al-Asaad. GCC: the backbone of power sector reform[R]. Powe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08. [11] 彭源长. 电网互联无国界[N].中国电力报,2005-11-25. [12] 李明三 . 中亚电力跨国联网构想[N].21 世纪经济报道 , 2007-11-20. [13] Nordel. Nordel annual statistics 2008[R]. Oslo,2009. ( Unified%National%Smart%Grid 设想为连接美国国内各)区域智能电网,实现风能、太阳能等电力远距离、大规模经济输送的全国交直流互联电网[16- 17]。我国也基于国情,提出了涵盖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和用户各个环节,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坚强智能电网方案[18]。 4 结语电网互联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世界各国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范围内,跨国互联电网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了联网区域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向大规模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且融合智能电网技术的方向发展。 [14]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主要国家能源与电力统计简编 2008[Z].2008. [15] A Battaglini, J Lilliestam, C Bals, et al. The supersmart grid [R]. European Climate Forum.2008. [16] AEP-American Electric Power Inc. Interstate transmission vision for wind integration[EB/OL]. [2009-03-05].https://www.docsj.com/doc/4011048783.html,/about

/i765project/docs/WindTransmissionVisionWhitePaper.pdf. [17]

RepowerAmerica.Unified national smart grid [EB/OL].[2009-03-05]. http : //www . repoweramerica . org/elements/unified-national-smartgrid . 参考文献: [1] UCTE. Annual report 2007[R]. Berlin,2007. [2] Nordel. Nordel annual report 2007[R].

Oslo,2008. [3] SAPP. Southern African power pool annual report 2006 [EB/OL]. [2009-02-11]. http://www.sapp.co.zw/documents/SAPP%

20AnnRep’ !!!!!!!!!!!!!!!!!!!!!!!!!!!!!!" [18] 周丽敏.访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 2020 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N]. 中国经营报,2009-06-15. (责编 / 樊爱

霞) !!!!!!!!!!!!!!!!!!!!!!!!!!!!!!" !!!!!!!!!!!!!!!!!!!!!!!!!!!!!!!!!!!!!!!!!!!!!!!!!!!!!!!!!!!!!!!!!!!!! !!!!!!!!!!!!!!!!!!!!!!!!!!!!!!" 刊期变更通告及征稿启事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京新出报 [2009] 386 号),从 2010 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 20 日出刊,每期 64 页。《电力技术经济》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电力行业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刊物,反映宏观经济、电力工业发展改革动态,注重理论研究与行业企业实践的结合。热切期望广大作者和读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本刊工作。同时提请各位投稿时关注本刊的文章规范,可登录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4011048783.html, 查阅《电力技术经济》杂志的投稿须知及其

他相关信息。《电力技术经济》编辑部《电力技术经济》的刊期 2009 年 10

月 20

日 !!!!!!!!!!!!!!!!!!!!!!!!!!!!!!!!!!!!!!!!!!!!!!!!!!!!!!!!!!!!!!!!!!!!!!!!!!!!!!!!!!!!!!!!!!!!!!!!!!!" 67

解读我国高铁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0.08.18 23:08 来源:人民网作者:人民网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 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 IT 和 IP 技术的发展,以及电信,IT,媒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之间的 融合,电信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未来 3-5 年是电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业务转型的需要,宽带化,分组化,融合(包括 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移动化成为电信网络的主流趋势.All IP 架构,FMC 是未来网 络发展的目标,而 IMS,IP 电信化,无缝移动性和 NG-SDP 等技术,是支撑未来运营商完成转型的 核心技术.
业务发展趋势
在新的产业融合背景下,运营商以带宽出租(如批发和专线业务等)和语音服务为主的业务已 不能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营商需要开展新的业 务,即面向消费者用户的 Multi-play 业务和面向商业用户的 ICT 服务.其中,IPTV 是面向家庭用户 和消费者用户最重要的业务切入点和关键点.而以网络为依托,为方案设计,业务托管,业务外包, 业务咨询乃至商业流程外包等提供高水准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满足未来商业用户需求的关键.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从"Bit Pipe"向"Service"转变.这表现在,面对消费者市场,其商业 模式从"分享用户的通讯消费(Share of communication minutes) "向"分享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 (Share of total consumer spending) "转变;面向商业用户市场,其商业模式从"提供租用线路" 向"帮助用户优化商业流程"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开放合作和价值链的整合能力成为运营 商致胜的关键.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铁路作为在中长途运输中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比较优势的运输方式,在各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在认真剖析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发展的主要方向及趋势,总结发达国家经验与世界铁路运输发展演变规律,并结合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趋势;启示 1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水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进入稳定持续增长阶段,交通运输业发展进入了平稳增长期。铁路由于在运能、成本和低碳等技术经济特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许多国家铁路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比较迅速。尽管如此,世界铁路基础设施网络的总量规模较前十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仍然基本上保持稳定;但在发展过程中,路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速铁路在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出行则更加注重了运输服务品质和水平的提升,更多关注运输的安全性、高效、便捷、舒适以及可持续性。 1.1运输能力:基础设施网总量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统计,目前可获得的约40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的铁路营业里程合计约70多万千米;2003年这一数据还有80万千米,铁路网规模有所下降。近年来,部分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越来越重视铁路在低碳经济中发展的作用,并实施了高速铁路战略,铁路网规模出现了温和增长趋势,中国铁路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但是,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波兰等)由于在工业化中期过度加快了铁路网建设,现阶段在公路、民航行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下,铁路网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萎缩。总体上来看,近年来世界铁路网总量规模基本上维持稳定。 1.2运输结构:大宗货物运输市场和亚洲客运市场蓬勃发展 从铁路客货运输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看,近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铁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总规模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但是对不同国家而言,铁路客货运输量规模及结构变化差别较大。货物运输市场上,运输量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受地理空间布局、资源分布以及经济需求的强力拉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对长距离大宗货物譬如煤炭、矿石、钢材等运输需求较大,货运量总量规模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大宗货物运量的增长;美国经济拉动影响相对较弱,但受资源空间结构、沿海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大宗货物多式联运运量增长较快。世界铁路客运量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增长以及客运专线铁路大规模的开通运营,中国铁路客运量增长迅速,2000—2012年年均增长7.27%;印度由于经济增长的快速拉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路客运量年均增速也达到了7.68%;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铁路网发达,铁路客运量总量规模较大。欧洲市场和美洲市场铁路客运量增长比较缓慢,年均增速分别在2%和1%左右。 1.3运输服务: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水平的提升 西方发达国家在完善铁路网络结构的同时,更多强调“提供安全、高效、便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智能电网八大信息化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智能电网八大信息化技术 依据国家电网的规划,2011至2015年将进入“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个庞大的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给国内外同行业者带来数万亿的市场机遇。 据计世资讯统计,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智能电网面建设阶段,未来年均智能化投资额也将达到350亿元/年。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总信息师吴玉生提出了支撑智能电网发展的八大信息化技术与创新: 一、安全接入平台:解决智能电网 中各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物资、应急指挥、移动办公的安全接入需求,建立多渠道互动访问入口,提升信息双向交互的安全防护能力,为智能电网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海量历史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各环节运行和监测中产生的海量历史实时数据的存储、集中、整合、共享和分析,同时对外提供标准统一的访问服务,为智能电网各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通过运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广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智能电网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评估预测,支撑设备状态检修,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管理。 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高效实时信息采集,提高电能计量自动化程度,全面支持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及全费控业务的开展,为营销自动化及智能用电增值服务奠定基础。 五、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 充换电服务网络提供客服、计费、清分、资产、配送等业务支撑,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应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有效支撑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 六、95598互动服务网站:建设统一的95598互动服务网站,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渠道,满足客户多样化、互动化服务需求。为电力客户提供灵活定制、多种选择、高效便捷的服务。 七、故障抢修管理(TCM)系统:发挥信息化对智能电网变、配、用、调度环节的综合支持作用,为提高故障抢修过程工作效率和各种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 八、智能决策分析平台:构建全公司统一的智能决策分析平台,实现智能电网和经营管理各类信息可观察能、可判断、可预测的决策分析能力;增强决策分析的可视化、互动化,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 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复杂,需要大批具备丰富的电力行业实践经验、善于洞悉电力系统管理特点、能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管理软件与服务供应商共同参与。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xx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在最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我也非常荣幸可以聆听孙永福院士的讲座,进一步对我国的高速铁路有了了解。在此我也高速铁路谈谈我浅薄的了解和看法。 1.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 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 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 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xx高铁技术 目前中国所掌握的高铁技术有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250公里,部分进口);板式轨道;列控系统(部分芯片进口);逆变器,变流器,电动机(部分零件进口)。没有掌握的主要是轴承和车轮。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动车组概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字:铁路;高速;经济 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

展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到来也许并不像电,不像火那样让人顿时感到光亮,但它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很多人把互联网单纯等同于网上冲浪,如果你问他,没有互联网的话他会怎样,他也许会拍拍胸脯说,大不了我不斗地主,不聊QQ,不去淘宝,不逛论坛……云云,而实际上,互联网的应用绝不仅仅止于此,如果某一天你不能从银行转账,不能预订机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随时随地Google一下……你会不会觉得非常不习惯?所以我们知道,互联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环,既然如此,我们就来做个预言家,看看互联网在未来会有哪些看得见想得出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将进入全民时代 在未来,使用互联网的人一定越来越多,虽然这看上去是废话一般,但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也许以前因为经济、文化等因素致使很多像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人无法接受互联网,但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让文盲越来越少,而且电脑以及宽带费用也都个顶个地往下跌,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全民互联网时代自然也就来了,就像国家科学基金会所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 电子计算机将不再“一家独大” 现如今电脑仍然是人们互联网应用的主体设备,而未来,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城市基础设备,据国家科学基

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据估计,这数量要远远超过用户数量,何况计算机乎。 无线化是必然趋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圈子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所以无线网络大受青睐,而在未来,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所以说无线化是必然趋势毫不为过。 互联网的网络管理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方面的漏洞之外,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一套内建的网络管理技术。国家科学基金会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可以自动管理互联网的技术,比如自诊断协议,自动重启系统技术,更精细的网络数据采集,网络事件跟踪技术等等。 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它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

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5000字

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互联网+”时代产业革命的来临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产业应深入认识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寻找相应解决对策,以谋求辽宁“互联网+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产业;信息化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国“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革命正式到来。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其含义是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及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业态。传统的旅游模式由于受到时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游客,而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点对点,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随着世界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旅游业”的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传统旅游业来讲,走“互联网+”的发展道路其实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优势和带动作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变革、服务效能的提高,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1“互联网+”与辽宁旅游的发展优势 在2015年的“两会”上,“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由此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履行成为各产业发展的关键,这为旅游业的变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辽宁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推动“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旅游业运行方式,实现旅游业和互联网的融合,逐步把旅游产业发展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1政策优势 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传统旅游业的升级。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互联网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辽宁省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改善互联网旅游的环境,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在互联网中的发展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保证旅游市场的安全有序。 1.2资源优势 辽宁省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这些构成了其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辽宁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水域和地域两大景观,集中体现在山景、滨海、森林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联网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经过美国商务部的同意。通过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过联合国或其它政府间组织去呼吁在互联网上各国应该平等的这类倡议,同时又把全球的地址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和世界各国都很清楚。所以从98年、99年开始在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普遍要求对当时的IANA进行改革。原来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国人担任,现在则由五大洲的网民投票推举理事,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研究员在去年6月23日经

网络时代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IT业步入了一个人才稀缺的时代。作为最被看好的互联网行业,其迅猛发展有目共睹,从而导致IT人才的培养速度无法跟上IT行业的发展,每年的人才缺口就达数百万人。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减少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职业教育,选择如河南新华电脑学院这样知名度高、专业好、就业有保障的职业培训学校学电脑,在填补人才缺口的同时,谋求生存之地,赢得光辉未来。展望2013,移动互联网产业再起高潮,互联网商业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其应用服务市场也将蓬勃发展,比如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微博应用等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高峰,中国正在稳步步入网络化时代。据了解,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7万亿元,网购交易规模达7700亿元;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有望突破9万亿元,网购交易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河南新华电脑学院网络营销专家指出,“如此乐观的数据,也标识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已广泛渗透到中国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电商就业形势更是一片大好,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中,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网站设计、电子商务流程等这类人才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另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在IT企业里,大量工程化技术人才并不认可高学历人才,相反更喜欢那些动手能力强的职校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像河南新华电脑学院这类专注培养IT人才的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而且现在,在各大招聘网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站开发等职业已然成为最热门的招聘职位。 网络时代,互联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技能型人才成为当下“香饽饽”,广大青年学子,来河南新华电脑学院学电脑、赢未来,在中原最大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和网络人才教育基地学习热门专业,叱咤职场,定能够成为互联网行业创新发展的佼佼者。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

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

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