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6我的出家生活

16我的出家生活

16我的出家生活
16我的出家生活

福建丛林漫谈

——以我在福建出家生活为线索——

济群法师

最近《法音》编辑部要出一期“福建佛教专号”,约我写一篇介绍福建丛林生活的文章。作为生于福建、出家于福建、并长期在福建从事佛学院教学工作的我,实在没有理由开口拒绝,只得根据自己长期在福建几座寺院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按居住时间的先后,谈谈福建的丛林生活风范。

一、农禅并重的支提寺

提起支提寺,许多人可能会很陌生。在过去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又不方便,所以不为人所知。据说现在公路已经通车了,但因为不是重要的风景名胜,也很难引来远方的游客。所以支提寺还能保有它的清净、纯朴。

“支提寺”是人们对它的俗称,完整而规范的称呼,应该是“支提山华藏寺”。支提寺在福建东部的宁德境内,被誉为“东南第一山”,是天冠菩萨道场。据《华严经》记载:东南方有山名支提,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经典中有依据的除五台山外,便是支提山了。寺中现有明成祖仁孝皇后所赐的千尊天冠菩萨像,每尊高一尺,重二十余斤,供奉在大殿中。

我和支提山的因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从小生长在佛教家庭,在父母亲带领下,全家信佛,吃长素。印象中家里常有许多僧人来住宿、吃饭,母亲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家里每天早晚都念经拜佛。14岁那年秋天,母亲和赛岐万寿寺的戒修尼师,发心到支提寺帮忙

修补藏经,我也记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就跟她们去了。

我在支提寺以一个行者的身分住了三个多月。当时寺内大约有僧众三四十人,住持是妙果和尚。那时候的人真是很单纯,每天的工作就是锄地、种菜、砍柴;有时师父们带着到山里采菇、挖笋,过得很有趣。肚子饿了,就盼着快些收工。这么一来,吃饭也成了每天开心的事。

当时的出家人,了生死的观念很强,个个都很讲修行。大家白天干活,早晚上殿诵经,称为做功课。既然是功课,每天都必须要完成,即使白天干活干得再累,也很少有人会落下。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吃饭的本钱,祖师们订下的重要修行方法。如果不做功课,不但了生死无门,更是信施难消。

除了早晚功课,每个人大都有自己另外的安排。有的人拜经,比如拜《华严经》或《法华经》,一字一拜,连续拜上几年。有的人诵经,长期诵一部《金刚经》或《地藏经》等。有的人念佛或参禅,夜不倒单。他们不懂得很多道理,平常也不太讲教理,最多交流一下修行心得。寺庙没有安排集体学习,有的只是师资间的单独传授,做些警策性的开示,但大家都很自觉。

很难想象,我那时身体瘦小,却天天跟着大家干活、念经,起早摸黑真不容易。寺院做功课的时间很长,有时三点多就起床,迷迷糊糊地来到大殿,跟着大众诵经,经常诵着诵着,抱着柱子就睡着了。我在支提寺只住了三个多月,离开时是被宁德地区有关部门的同志起单的。他们到支提寺来组织僧众学习了一周,然后就把寺院中的一些青年僧人遣散了。他们说:宗教就要消亡了,你们年纪轻轻的出什么家,快回去吧!就这样我们被赶走了。

支提寺我已有十多年没去了,据说现在变化很大,公路已经开通了,不必像从前那样走几十里的山路;寺中的大量农田已包给附近的居民耕种,僧众不必像农民一样每天忙于种田,只要种些菜,砍砍柴,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学习和修行。听说山上现在还办了一个律学班,成就十多个比丘在那里发心学习戒律,而整个丛林生活也从原始的朴素走向规范。

二、禅宗祖庭雪峰寺

稍微了解一点禅宗历史的人,都知道雪峰义存这个名字。雪峰是地名,雪峰寺全称是“雪峰崇圣禅寺”,这里是义存祖师当年修行弘法的道场。今天去朝拜雪峰寺,还能见到义存祖师留下的遗物。如枯木庵,是义存祖师当年坐禅的地方。这是一棵很大的树,树心是空的,祖师当年坐在那里修定放光,才感动了当地长者舍地盖寺;天王殿门前,耸立着四棵高大的树木,其中两棵是义存祖师亲手植的;还有义存祖师的塔,塔上石头呈绽放状,像一朵朵花,据说这预示着祖师要再来人间弘法度生。

雪峰,正像这个名字一样,是一个清凉的世界。雪峰寺地处福建闽侯县,海拔很高,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晚上睡觉也可以盖棉被,白天则异常凉爽,真是禅修、避暑的好地方。雪峰寺是禅宗祖庭,自然以禅修出名。寺中有老禅堂一座,木质结构,冬暖夏凉。在这座禅堂里,出了很多祖师。据说当年义存祖师在世时,住众达几千人,曾经有一次坐香,一犍槌敲下去,开悟了几十人。

雪峰寺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地处边远的闽侯山区,所以“文革”中僧众也没有间断过。我18岁时到雪峰寺,正式开始了我的“出家”生涯。当时自以为出家了,现在看起来,其实还是行者的身份。“文革”中的雪峰寺,一直以生产队的形式出现,寺院拥有几十亩的田地和菜园。僧众也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每天在田头师的带领下,到田里干活。

那时寺中有一大班老和尚,他们都在雪峰寺住了几十年。有的老和尚从小在雪峰寺出家,到老都几乎没有离开过。他们经历了解放前艰苦的物质生活,解放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都不曾使他们动摇过对佛法的信心和道念。他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人,又是丛林生活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和他们住在一起,比起读《百丈清规》,体会更要深刻得多。

有的老和尚熟悉丛林的各种规矩。他们年青的时候为了寻找善知识,四处参学,住过金山寺、高旻寺。和他们接触,他们会和你大谈金山香、高旻腿,你会了解到许多书本上找不到的丛林轶事。有的老和尚精通敲打唱念,翻开《禅林赞本》,能从第一条唱到最后一条。我住雪峰寺时,跟他们学会了唱很多赞。我现在的唱诵基础,就是那时打下的。

有的老和尚禅修的功夫很高。在雪峰寺的周围,有很多茅蓬,那里住的都是修行人。他

们觉得丛林的集体生活不利于他们专修,于是就在寺外找一座或临时盖一座简陋的茅蓬,常住给他们提供生活保障,让他们在那里专修。有的人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枯木庵住有一位叫瑞兴的老和尚,专门诵《法华经》、拜《法华经》,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冬天也不穿鞋,吃的很简单。我也不清楚他老人家在这里修行多少年了。印象中,我刚到雪峰寺出家时,他就这么做了。今年暑假期间我到雪峰寺去拜访他老人家时,发现他体力虽然不如从前,但修行的态度却依然没有改变。

我在雪峰寺的工作是跟随僧众干农活。记得在雪峰寺后山砍柴,因为山很陡,我当时的个头又小,砍了柴没法挑,只得从山上滚下来,挺好玩的。雪峰寺门前的放生池,“文革”时期被填起来当水稻田,淤泥很厚,在田里干活的时候,整个人都有被淹没的感觉。雪峰寺保有中国传统丛林的遗风,农禅并重,僧众除了干农活,早晚二时课诵从不间断。

寺院成就一些禅修者专心坐禅修行,禅堂每天都有人在打坐。其他僧人没事时,也喜欢到禅堂坐一坐。寺院到了冬天,安排禅七,组织大众共修。打禅七的时候,供斋的人特别多,好吃的东西源源不断,令人大饱口福。如果坐禅时没有得到禅悦的人,此时就能满足一下食欲,也算是种补偿。到了夏天,寺院有时会请法师来讲经,记得当时有位江西的海灯法师给大家讲《心经》,一口江西土话,边讲边笑,每次我们都只能听到他老人家的欢声笑语,总觉得他讲得很好,但就是不知道他说些什么。

大多数僧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法门,以念佛、参禅或禅净双修者居多。我在雪峰寺时亲近过一位老参师父,是参禅的,推崇《六祖坛经》、《传心法要》、《临济义玄禅师语录》。他老人家叫我看这几本书,时常给我开示一些修禅之道。他自己的修行则不拘形式,重视行住坐卧中对念头的观照,现在看来他修的是祖师禅。我对禅的爱好,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

三、八闽首刹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开山祖师是雪峰寺来的神晏禅师,千百年来高僧辈出,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住持过鼓山,并对寺院的道风作了整顿。

鼓山涌泉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有喝水岩等十八景。历代文人士大夫参观游玩时留下不少墨迹,都刻在石头上。在喝水岩一带,有三百多块摩崖题刻,著名的有朱熹、蔡襄、

赵汝愚、郭沫若等人的题字。寺内收藏有多种版本大藏经以及单行本的经论,还有刻印经书的经版上万块,尤其是保存了清代为霖道霈禅师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的版本。民国年间,弘一大师特别发心刷印了几十部,分赠国内外的各个藏经楼、图书馆保存。

鼓山涌泉寺在“文革”中被园林部门占据,1979年在住持普雨老和尚的努力下,率先落实了宗教政策,归还僧众管理,我就是那时来鼓山的。普雨法师是北京人,毕业于北平艺术专业学院。出家后在青岛湛山寺亲近过倓虚法师。解放前南下,到圆明讲堂拜见圆瑛法师,由圆老写信给当时住持盛慧老和尚,推荐住涌泉寺。他先后在涌泉寺担任过佛学院的教务长、监院、住持。

老和尚自从住持涌泉寺以来,就坚守在鼓山,不论社会风浪多大都没有离开过。“文革”中,寺院被福州市园林管理部门接收了,寺院中的和尚有的被遣送回家,有的被迫还俗,有的在批斗声中上吊自杀,有的被园林部门收编为职工,不准他们穿僧装,尼众必须重新蓄发。我刚出家时,看到的出家人几乎都是穿俗装,包括像妙湛老和尚、北京的正果老法师、巨赞老法师等人。

普雨老和尚“文革”中被打为黑教头,守在寺院中,做邮差、挑粪、种地,每月政府发给他20元人民币作生活费。“四人帮”垮台后,政府开始落实宗教政策,老和尚就着手涌泉寺的恢复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到了1979年,涌泉寺才正式归佛教界管理。由于老和尚的道德学问以及爱国爱教的精神,先后被推选为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老和尚对福建佛教贡献是很大的。他协助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使得许多被园林、文物等部门侵占的寺院归还僧众管理,维护了佛教界的权益;参与成立省、市佛教协会,推动福建佛教事业的发展;开坛传戒,绍隆僧种;创办福建佛学院,培养佛教人才;接待海外侨僧、国际友人,出国访问,增进各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加强国际友好往来;创办涌泉寺书画社,团结福建书画界人士,增进他们对佛教的了解。老和尚的种种努力,为福建佛教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是在涌泉寺从普雨老和尚正式剃度出家的。住涌泉寺期间,我在客堂当照客。这个差事,有点像宾馆的服务员,负责扫地、打开水、倒茶、洗茶杯,还管客房的钥匙,负责给客

人开门。涌泉寺旁驻扎着军队,经常放映免费的电影。有个晚上我随着大人们去看电影,把客堂钥匙带在身边。那天电影一直放到十点多才结束,当我回到寺庙时,知客师告诉我,晚上8点多来了一帮客人,找不到钥匙,无法安单。我知道这下大事不好,第二天老和尚知道了这件事,果然让我写了五张检讨书才过关。

涌泉寺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天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僧众平常的主要工作是看护各个殿堂,给游客们提供方便。寺中设有小卖部、饮食部、佛经流通处,这些工作都由僧众自己担任。有时汽车到福州运货回来,客堂会敲钟,大家听到钟声都要去出坡。全寺上下倾巢出动,如蚂蚁搬家式的,或背或挑或扛,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汽车满满的货物就搬光了。

寺院到了大年三十会安排一次普茶。这是一种既庄严又轻松的宗教生活。普茶一般都安排在晚上7点开始,大众听到钟声,穿衣搭袍,三三两两地来到斋堂,恭候方丈的大驾。斋堂的监斋菩萨前,点着两根大红蜡烛,斋堂的条桌上,摆满了水果、花生、瓜子、糖果等,每人面前还放着一个茶杯。方丈在侍者的陪同下来到斋堂后,维那起腔,唱炉香赞,方丈拈香、礼佛、升座,开始给大家开示。这时巡堂拿着茶壶,依次给大众倒茶。在柔和的烛光下,在袅袅的香烟里,在方丈和蔼的话音中,大家静静地品着茶。

禅宗重视生活中的修行,有人问赵州禅师:“如何修禅?”禅师说:“喝茶去!”普茶,是禅与茶的结合,用平常心静静地品味茶的清香,清清明明,不取不舍,无爱无嗔。禅宗的普茶流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的茶道。记得八十年代普雨老和尚在世时,日本某宗派的住持,还专门在大年三十率领一班僧众到涌泉寺观摩普茶。

寺院也非常重视僧众的学习。普雨老和尚本人对佛学、艺术都有很高的修养,他早就意识到提高僧众佛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在八十年代初就创办了佛学培训班,招收本省的年轻僧伽到鼓山参加学习,既为寺院充实了新生力量,又能达到提高僧人佛学水平的目的。我在中国佛学院上学时,有年暑假回鼓山,培训班还请我去为班上的同学讲座。那是我第一次正式登台演讲,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没怎么紧张就完成了任务。

鼓山涌泉寺继普雨老和尚之后担任住持的是妙湛老法师,妙老圆寂后现在是普法法师。暑假期间我又去鼓山故地重游了一番,并得到普法法师的热情招待。普法法师很能干,把整个寺院的殿堂修缮一新,与园林管理部门、政府部门的关系也处理得较妥当,为寺院未来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普法法师和我谈了发展佛教事业的一些设想,我衷心祝愿他的规划早日实现。

四、清净庄严的广化寺

说起广化寺,在佛教界大概是无人不知的。这么一个过去默默无闻的地方,怎么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全国闻名的道场呢?这要归功于圆拙老法师。圆老早年亲近过弘一律师,持律严谨,生活朴素,并发心致力于建设一个如法的修行道场,成就僧众修行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开始落实宗教政策,广化寺在印尼的常住子孙想发心修复祖庭,建设广化寺。德高望重的圆老正好是这个寺庙的子孙,这个任务很自然地落到他的身上。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一座传统、庄严而朴素的道场终于修建完成。寺院修建完成了,很多人可能会争取对外开放,并发展旅游,吸引游客,圆老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希望道场能够如法而清净,成就僧众学习修行,避免外人打扰。

很多道场,尤其是风景名胜的地方,一般都要卖门票,广化寺却不卖门票;许多寺院都有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增加寺院的经济收入,广化寺却没有任何旅游服务设施。加上广化寺地处莆田这么偏僻的地方,自然很少有人会特意去参观,从而保持了寺院的清净。在生活条件上,寺院则尽量让僧众过着简朴的生活。

比如在饮食方面,吃饱当然是没问题,不过菜就比较简单了,通常以咸菜、剩菜居多。苦瓜成熟的季节,可能一个月都吃苦瓜。我当时胃不太好,经常吃完饭,在走回小南山的路上就边走边吐,到房间时往往所剩无几了。穿的衣服是墨染衣,我们的圆老就是穿这种衣服的模范人物。诸位可能搞不清楚何为墨染衣?墨染衣,是将白布用墨汁染后做成的衣服,本人也参与制作过一件。穿着这种衣服,哪怕在煤球上滚三天也看不出衣服脏了。常住每月发给僧人很少的单资,印象中是5元还是10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特别有道心的僧人才能住得下;要享受、讲经济的人绝不会跑到那里去的。

“文革”之后,佛经几乎不太容易见到。老法师率先在广化寺开办了佛经流通处,大量印刷经论及佛学基础读物,并发往全国各地,很多人因此才有机会读到佛书。他又在广化寺开设佛学院的预科班,培育佛学人才。常住僧众平常到田地里干活,对想修行的人,寺院设

有念佛堂,成就僧众念佛修行。寺院终日佛号音声不断,洋溢着浓厚的修行氛围。

圆老自己觉得最得意的一件事,是成就了五位青年法师学律。这五个人是性光法师、界诠法师、毅然法师、演莲法师和我。从1982年开始,一直到1987年,前后大概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几个人先是住在藏经楼上,起初连南山三大部的书都没有,就从别处借来抄写。一部书抄下来大约要花上一年的时间,然后才开始研究。大体上是靠自学,每天读五页,细嚼慢咽,花了数年时间,才把三大部读下来。我1985年才到广化寺,那时候三大部已经有好几套,根本不用抄了。我在学习戒律的时候,相对学得比较粗,更为惭愧的是,没有认真去实践,只能说是懂得一些戒律的皮毛知识而已。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将来我们几个人中,界诠法师对律学的贡献和成就大概会是最大的。

圆老对我们很慈悲、很关照,觉得我们住在藏经楼不方便,特地在寺院右边的山上,修建了一座地藏殿,又称小南山。地藏殿不是单独的殿堂,附带着12个房间,以及相应的卫生设备,四周还有围墙,避免外人闯入,干扰法师们的清修。小南山的环境非常好,种了很多树木花草。当时,住在小南山的法师,有界诠法师、性光法师和我。这么大的地方,只住了三个人,有一种很宽松的感觉。

1985年我自学了一年戒律兼看《俱舍》,1986年福建佛学院教师、管理人才告缺,我们几个人就被请出来了。界诠法师、性光法师和我帮忙讲课;毅然法师负责管学生。我们经常吃完饭就从溪声阁、观音殿,沿着广化寺后面的山路,散步到小南山。观音殿的旁边有一棵大橄榄树,生橄榄的季节,树上果实累累。有时我们就带着学生到后边捡石头扔橄榄吃,有时带着学生到后山玩,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学会放松。

八十年代末期,朴老到广化寺,以“一入山门长道心”的诗句赞叹广化寺。的确,任何人只要进入广化寺,就会感受到庄严、清净的氛围。尤其是参加了二时课诵、过堂吃饭,感受更为深刻。这要归功于一位出色的僧值师--定妙法师,每次过堂吃饭的时候,他老人家几乎都要表堂,指出当天发生的不如法现象,像部队训练军人一样,对僧人的威仪进行严格的规范,以达到如理如法的标准。上殿也一样,念佛堂、佛学院的学生都是排队出来,整整齐齐地鱼贯而入,任何人有不合威仪的地方,僧值师都会帮你纠正。

我在广化寺住了4年,这是我生命中重要的4年,学习戒律、研究俱舍,同时也在福建

佛学院担任唯识课程的教学。当时毅然法师当方丈,界诠法师当教务长。我在广化寺的生活,只管上课,不必干其它杂务。当时的我有一种原始的单纯,思想很简单,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上课、吃饭、散步、禅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中国佛学院邀请我去讲课,这才离开了广化寺。

广化寺原来是子孙道场,在圆拙老法师手上改为十方丛林,礼请毅然法师为住持,奠定了广化寺道风的基础。继毅然法师之后为学诚法师。学诚法师24岁就开始担任广化寺的方丈,到目前已经连续干了好几任,广化寺依然清净庄严。一种风气的开创、形成固然不易,而能长期保持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学诚法师可谓年轻有为。

五、轰轰烈烈的南普陀寺

普陀,是一个和观音菩萨有关系的名称。四大名山中有普陀山,又称北普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南普陀寺的地理环境与北普陀很像,都在海岛上,可能是因为在北普陀以南,所以叫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的崛起,是因为闽南佛学院的创办。南普陀寺原是子孙道场,在转逢和尚任住持期间改为十方丛林。会泉和尚住持时期创办了闽南佛学院,礼请近代著名佛教领袖太虚大师来主持,一时海内外佛教精英都云集于此。弘一律师晚年长住闽南,有许多时间都住在南普陀寺。我现在住的阿兰若处,便是当年弘公静修的场所。弘一律师在闽院担任过课程,还为闽院增设了养正院,亲自设置课程,并为学员上课。

厦门是个开放、自由、舒适的城市,是过日子的好地方。南普陀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其影响。已故的妙湛老法师很有开放的胸怀,不但恢复了闽南佛学院,还支持全国各地办学。他帮助恢复了岭东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协助创办了黑龙江依兰尼众佛学院、广东陆丰佛学院,并支持中国佛学院、福建佛学院办学。老法师不但重视培育人才,也愿意为中青年法师创造各种条件,发挥他们的所长。像我这样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的人,想在寺院干些事,通常是很难的,而在南普陀,妙老既能包容我的无政府主义,又能给我提供各种方便,让我干自己喜欢的事。妙老对我是这样,对其他有一定专长的法师也是这样。

在这样的环境中,南普陀的佛教事业百花齐放,在全国的佛教寺院中成了功能发挥最大

的一座寺院。南普陀寺设有禅堂、念佛堂,想修行的僧人来到这里,可到禅堂、念佛堂安单;南普陀寺有能容纳四、五百人的弘法讲堂,长期为厦门的善男信女及中青年知识分子、厦大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佛学讲座;有慈善事业基金会,从1992年创办以来,目前已发展了数万名会员,启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寻声救苦,给失学儿童、疾病患者、受灾群众和贫困户,送去温暖和关怀。

妙老有禅者的风范,性格直爽,生活朴素,待人和蔼,平易近人。早晚学生扫地,周末劳动,老法师无不亲自参与。干活的时候,挖土、扛石头,老法师的劲头更令年青学生敬佩。有时老法师会拿着一根木棍,发现哪个学生偷懒、不守规矩,就给他一个当头棒喝,打得学生鸡飞狗跳的。老法师八十多岁的高龄,天天都和大众在一起生活,一起上殿、过堂。早晨打板之后,在钟鼓声中,往往伴随着老法师的叫声:“快起床了!”这叫声比板声更管用。有时老法师会亲自到学生宿舍,突击检查,或挨门叫唤。

方丈住持丛林,有教化大众的职责。妙老以斋堂为课堂,天天吃饭时都要表堂。表堂的内容很少引经据典,或纯理论的说教,而是就每天的生活,以身边发生过的事例,教导大众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中如何健康地生活,如何如法地修行。老法师有一句名言:“打不走,骂不跑,就是好宝贝。”所以,有些人犯了错误,尽管害怕老法师的棒喝,却不必担心会被赶走。

老法师早年在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门下学过天台,又在扬州高旻寺亲近过来果老和尚。解放初来到厦门,一直住南普陀寺,坚守在寺院中。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妙老马上就担负起南普陀寺的恢复工作,接受十方僧众挂单,同时也着手佛教人才的培养。先复办养正院,1984年正式恢复闽南佛学院,有男、女二部,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女众部设在万石莲寺,学院分设养正院、预科班的两个层次,各招三五十名学员,学员来自全国各地。随后预科班升为4年的本科班,养正院改为预科班,学院从原来的4个班级发展到6个班级,人数也从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1999年在圣辉院长住持下又增设研究生班,聘请国内高等院校的著名学者、法师担任导师,正式招收了7名研究生。

我是1988年冬天到厦门的。当时刚离开广化寺准备北上,路过厦门到南普陀寺挂单。在寺中碰到在中国佛学院教过我的方兴老师,他希望我能够留下。对厦门并没有太多印象的

我,也不知是什么因缘就答应留下了。当然,我那时只想暂时住一住,根本没有做长期的打算,没想到一住就是十年了。

在厦门,我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刚来时讲过戒律,后来一直都讲唯识,几乎把唯识宗的一些重要经论都讲了一遍,为我唯识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厦门很容易接触到海外的法师、学者,从听他们的演讲到和他们的交谈,对我日后走向弘法道路有启蒙的作用。

记得1989年的年底,台湾的游居士到南普陀寺,学院请他在普照楼为学生及常住大众开七天讲座,演讲《大智度论》中关于六度的内容。据说他是佛学博士,当时我还不清楚博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见他五、六天讲下来,果然不同凡响。当时我和湛如法师住在一起,我们都很好奇。讲座完的那天,正好是除夕之夜,我们设计把他请到山上,请教他博士是怎么搞到的。一直谈到新年钟声敲响,似乎也没有问出什么结果。现在湛如法师都读完博士后了,我虽然没去读,但也知道了博士的含义。回头再想一想那时的举动,觉得真是有趣!

1989年春节,台湾圆光佛学院的教务长惠空法师,带着高度的弘法热情来到南普陀寺。当时我们对台湾佛教的情况简直一无所知,有的只是神秘感和好奇心。客堂安排惠空法师住在方丈室,当时我也正好住在方丈楼,这样就有机会经常见面。惠空法师很健谈,不断向我们介绍台湾佛教界发生的一些情况。有时到我住的房间,一直讲到三更半夜。有几次我都是边听边睡,他讲着讲着我就睡着了,醒来又担心不礼貌,赶快支吾两下,法师还以为我在认真听着,结果又继续讲下去。

1991年,我和湛如法师分别在厦门的妙清寺讲《药师经》和《维摩经》,迈出了我们在厦门弘法的第一步。1992年我和湛如法师在南普陀寺的圆通讲堂,开设“正信佛教系列”和“人生佛教系列”的讲座。当时,我们两人都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进修研究生的课程,并与历史系的领导和一些主要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92年的年底,我们商量,打算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佛教文化研讨班”。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历史系领导的支持,于是,“佛教文化研讨班”在紧锣密鼓中开始招生了。

通过什么方式把学子们吸引到南普陀寺听佛学讲座呢?我们请了厦大美术系的老师帮忙设计广告。广告的内容,我们很费了一番心思,希望写得精彩些。记得其中两句大标题是:“探讨人生真谛,叩开佛法大门”。广告的版面特别大,又是放在厦门大学最热闹的地方,

所以第一期就招了80多名学生,研讨班为期两周,安排了八、九次活动,内容有讲座、参访寺院、禅修、座谈,半个月下来,效果很不错。接着,我们又开始办第二期、第三期,后来干脆在厦大成立青年禅学社,长期为厦大的学生开设佛学系列讲座或专题讲座。

能在厦门安心地从事教学和弘法,要感谢妙老对我的成就。我是个自由主义者,不喜欢管人管事,更害怕介入复杂的行政事务中。同时也不愿意被别人管,我讨厌无谓的应酬,没有办法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勉强干些不愿意干的事,更不可能为五斗米折腰。老法师知道我存在这许多严重的问题,于是就同意我住在后山的阿兰若处。平常没有外出弘法时,每周除担任二至四节课,其它时间都是我自己的。我可以随着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干的事,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湛如法师和我一起同住在阿兰若,平常我们各读各的书。他讲授中国佛教史,每天备课、写讲义,总是干到三更半夜,而我通常在九点后就不太看书了。这注定了他要成为博士后,而我依然还是一个山野之人。我平时读书累了,就会去山上走走,或者到海边漫步,或独自沉思,或带上几个学生,或偕同一些朋友,在一种很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思考和讨论一些人生的问题。

南普陀寺自妙老圆寂后,继承妙老事业的是圣辉法师。在圣辉法师的领导下,南普陀寺的佛教事业,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圣辉法师从1997年升座以来,对常住、佛学院、慈善事业基金会,进行了全面整顿,消除不良现象,制订各种制度,使寺院的管理走向规范化。而妙老开创的佛教事业,在圣辉法师的手上,也得到了发扬光大。

发表于《法音》2000年第1期【济群法师主页】 https://www.docsj.com/doc/3f6594328.html,

【济群法师博客】 https://www.docsj.com/doc/3f6594328.html,/sjiqun

【济群法师微博】 https://www.docsj.com/doc/3f6594328.html,/jiqun

【西园论坛】 https://www.docsj.com/doc/3f6594328.html,

【戒幢佛学教育网】 https://www.docsj.com/doc/3f6594328.html,

【西园寺法宝结缘处】 https://www.docsj.com/doc/3f6594328.html,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作文500字|生活小常识作文

生活常识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以下是分享的生活小常识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活小常识作文 2是第一天达到高温天气的日子,我和吴冰睿、马琳莹等同学参加了小队活动,以下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气温特别高,直逼40度,骄阳似火,但丝毫没有降低我们参加小队活动的热情。我们这次活动是围绕低碳展开的,内容是发低碳传单。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还再分小组比赛,看谁发得快。第一次发给一个阿姨,她非常耐心,饶有兴趣地听我们讲解,笑眯眯地收好了传单,接着我们又把传单递给了一个叔叔,他也很配合,收下了,还听着我们的宣传频频点头,说“好的,好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碰见外国友人,我们动脑筋运用学到的英语把传单也顺利发出去。吔!虽然我们热得满头大汗,小脸通红,口干舌燥,但是看到手里传单空空如也,断桥边的地上也没有被扔的传单,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大家都意识到环保低碳是多么重要,平时节约用水、用电都是环保的表现,要知道不低碳不环保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不要以为物资条件丰富了,我们可以空调不停、灯火通明。希望以后我能多参加这类活动,不仅自己增长了知识,锻炼了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还向人们传递了科学知识、生活小常识。

生活小常识作文 洗蔬菜时,叶面上的蚜虫很难洗掉,如把菜叶放在淡盐水中浸泡四至五分钟,然后放在凉水中冲洗,蚜虫全会自动去。 老鸡的肉不易煮烂,如果灌点食醋再宰杀,肉就很容易煮烂。 砧板上有鱼肉的腥味,可浸入洗米水中加盐洗擦,腥昧就很快除去。 喂奶的瓶子时间用久了,便有一层积垢,可将食盐化水倒进去,然后用力摇几遍,再用清水冲洗,就会明亮如新。 放在衣柜里的衣服生了黑霉点,把一点嫩绿豆芽放在霉点处,双手搓之,再用清水清洗,即可除去。 油漆家具不慎被烫坏,留下了白色痕迹。可用下面三种方法予以清除用火水、酒精擦拭;泡一杯浓茶,用软布蘸后揩擦;在有烫痕处涂些凡士林膏,过一、二天后再用抹布轻轻磨擦,即可复原。 生活小常识作文 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早上,没有闹钟的“打扰”,我居然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生活中的科学小发现精品

【关键字】方法、地方、有效、透明、健康、保持、发现、需要、作用、办法、比重、丰富、保护、坚持、保证、帮助、解决、促进、减轻 生活中的科学小发现 1.吃了辣的东西,感觉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里放上少许盐,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 2.牙齿黄,可以把花生嚼碎后含在嘴里,并刷牙三分钟,很有效;吃酸性物质马上刷牙,会损害牙齿健康; 3.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凉水中泡泡,拿出来后按在桌子上让鸡蛋滚几周,或者用手使鸡蛋壳破碎,随后就很好剥了; 4.经常装茶的杯子里面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之,或者用盐水泡后再洗,非常干净; 5.仰头点眼药水时微微张嘴,这样眼睛就不会乱眨了; 6.嘴里有溃疡,就用维生素C贴在溃疡处,等它溶化后溃疡基本就好了; 7.眼睛进了小灰尘,闭上眼睛用力咳嗽几下,灰尘就会自己出来; 8.洗完脸后,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按摩,然后再用清水冲洗,黑头和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细孔也会变小; 9.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肥皂就不会痒了; 10.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记得一定要是晚上,当时症状就会减轻,第二天就好了; 11.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标签的胶热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标签撕下来; 12.旅行带衣服时如果怕压起褶皱,可以把每件衣服都卷成卷; 13.打打嗝时就喝点醋,立杆见影; 14.吃了有异味的东西,如大蒜、臭豆腐,吃几颗花生米就好了; 15.治疗咳嗽,特别是干咳,晚上睡觉前,用纯芝麻香油煎鸡蛋,油放稍多些,什么调味料都不要放,趁热吃过就去睡觉,连吃几天效果很明显; 16.手腕长粗的MM想带较细的手镯,就不能硬带,应把手上套上一个塑料袋再带上手镯,非常好带,也不会把手弄疼,取下也是同样的方法; 17.栗子皮难剥,先把外壳剥掉,再把它放进微波炉转一下,拿出后趁热一搓,皮就掉了; 18.插花时,在水里滴上一滴洗洁精,可以维持好几天; 19.把核桃放进锅里蒸十分钟,取出放在凉水里再砸开,就能取出完整的桃核仁了; 20.把虾仁放进碗里,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即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21.炒肉时,先把肉用小苏打水浸泡十几分钟,倒掉水,再入味,炒出来会很嫩滑; 22.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 23.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者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子苍蝇的功能; 24.菜叶上有虫表明这菜没农药.没污染,是百分百的绿色食品。用盐水(一盆水中放半小匙盐即可)泡之,小虫受到盐的刺激,便很快和菜叶分开。另外,盐水的比重较大,小虫和菜叶脱离开以后,便漂浮在水面上,很容易从盆中倒出;25.常用盐水洗头发,可去除头皮屑,亦可防止头发脱落。用精盐或盐水刷牙,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 佛教有很多禁忌戒律,其中不得结婚就是其中一条。为什么出家之后就不可以结婚了呢?接下来请阅读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佛教知识。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戒律要求 出家人有一个戒律就是不结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认为结婚与否与出家不出家有什么联系那。另外,性也是人之常情,禁欲应该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允许出家人结婚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世务纷争,本身与佛学道理就是相违背的。这里简单讲解,佛学讲六道轮回,世务纷争就是使人六道轮回无法出离的原因。 其二、色情,更多的是感情的瓜葛。而感情色彩,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最大的阻碍。所以要远离。 其三、对于家庭财产的执着,与家庭成员的执着,同样是六道轮回的原因。也就是内心中无法放下,总是有这些方面的挂碍。同样无法出离六道轮回。 其四、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无法去做无私的奉献。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人们讲解的道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大家都要按照去做的。是一种人生的具体行动。也就是无私奉献的行为。有一句话叫做“即为人师,世为人范”也就是说既然给大家讲道理,自己首先要

做的到。所以菩萨有句名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是自己如果做得无私奉献,就一定会侵犯到家庭的利益,侵犯到妻子、孩子的利益。自己虽然做的是好事,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不是修行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定会不理解。所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不侵害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不结婚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从根源上说,和尚不结婚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体现。佛教的教义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即苦谛(说世间的苦)、集谛(说苦的原因)、灭谛(说苦的消灭)和道谛(说灭的方法),这四点统称为“四谛”。而所谓的苦,就是人在没有悟道之前,执着于六道轮回之间(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再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之间升降无穷)。因此佛教徒所追求的解脱就是要摆脱这六道轮回的命运,达到无爱无嗔的涅盘境界。如果结婚就是执着于六道中的人道,就等于甘愿沉沦于六道之苦,与佛教苦集灭道的基本教义相违背。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宁心 (1)他们以为凡是学佛的都不能结婚,此实不知佛教徒有四众弟子的类别:①出家的二众,②在家的二众。出家二众是僧尼,是须绝对遵守佛教的戒条而不可结婚的,但在家二众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夫妇的正常结合,佛教是许可的,并不加以禁止;如果说是禁止的话,那不过是禁止他们,除了正常的夫妇关系外,不得再去做非礼的事而已。在家佛弟子,既然可以公开结婚,岂不与普通不学佛的人一样,可以生男育女吗?这样说来,所谓学佛不结婚可以灭种的问题,应该是就不成为问题了。

小学生科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小学生科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从古到今,世上的万物是多么的神奇啊。小鸟在树上睡觉为什么掉不下来呢?下过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呢?这些都是科学知识要我们去学习,去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科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欢迎阅读。 小学生科学知识 1、生活垃圾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生活垃圾主要通过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从市区清运或是简单堆放在市郊,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孽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和危害人体健康。 2、生活垃圾有什么污染? 生活垃圾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污染水体、大气、土壤,危害农业生态,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对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3、什么是大气环境质量基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基准是指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大气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同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大气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现国家

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制定,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布,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4、什么是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即能维持生态平衡并且不超过人体健康要求的阈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污染物的能力,或所能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其大小取决于该区域内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自净介质的总量。若超过了容量的阈值,大气环境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或用途,生态的良性循环、人群健康及物质财产将受到损害。 5、什么是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是指大气环境总体或某种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述,其方式是用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来表征大气环境的好坏。大气环境质量的要素主要包括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类。但是只有浓度水平也无法定义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所以产生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不同功能区的大气环境含有有害物质或因素限值作统一规定。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和PM2.5等。 6、雾和霾有什么区别? 雾(Fog)和霾(Haz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

如何到五台山出家 出家需要什么条件或手续 及和尚的收入

五台山出家的问题,咨询有关的出家的手续,出家的条件,我们走访了五台山有关的佛教界的负责人,具体的说需要有正确的出家信念,虔诚的佛教信仰外,还需要一些硬性的条件: 五台山大小寺庙300余座,都有正规的宗教部门颁发的宗教场所活动证书。无论是善男还是信女都能找到您的信仰归宿,300余座寺庙遍布台内、台外,既有热闹非凡的台怀镇寺庙群,也有人及罕至的台顶寺庙和台外寺庙,我们首先看看出家的基本条件。 1.出家人要经过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并且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7. 年龄不小过17岁,不大于60岁。 8. 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 (二)出家人的等级: 最初出家,受十戒,称沙弥。 完全受了比丘二百五十戒,称比丘。(也就是和尚) 作为出家人也就是这样了。 还有个行政的级别,方丈、监院、维那等等。是寺院的管理团。 高僧未必有很高的行政级别。就和大学一样,学问最好的教授,未必当领导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第二十四章生活中得科学常识 第一节生活常识 1.物理常识 挑选瓷器:用手或其她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得好坏。因为有裂缝得碗、盆发出得声音得音色远比正常得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得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辨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就是通过音色来辨别得。 监测灾情:通过监测次声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风得信息。因为次声波就是频率低于20赫兹得声音,人类无法听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得产生,通过监测传来得次声波就能获取某些自然灾害得信息。 汽车前窗: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得前窗都就是倾斜得。当汽车得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得像在车得前上方,而路上得行人就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得空中得,这样就将车内乘客得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避免因平面镜成像而造成事故。 水管黏手:寒冷得天气,用手触摸自来水金属管时,好像对手有一种“黏力”。自来水得金属管就是热得良导体,当用手接触它时,手上得热量被金属迅速吸收并传走,手表面皮肤层得水分会立即遇冷凝固,将手与自来水管“黏”在一起。 2.化学常识 食品保存: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就是吸水,铁主要就是吸收氧气与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雨后天清: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就是因为在闪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空气中得有些氧气变成了臭氧。浓得臭氧很臭,具有很强得氧化能力,能够漂白与杀菌。稀薄得臭氧会给人以清新得感觉。雷雨后,空气中会弥漫着少量得臭氧,因此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 陈酒更香:白酒得主要成分就是乙醇,把酒埋在地下,保存好,放置几年后,乙醇就与白酒中较少得成分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得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上述反应虽为可逆反应,反应速度较慢,但时间越长,也就有越多得乙酸乙酯生成,因此酒越陈越香。 真题链接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500字六年级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500字六年级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500字六年级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运用科学会使我们获得成功,一旦违背科学就会受到挫折。而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我三年级的时候喜欢捉一些小昆虫来玩,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次下雨后,我照常来到楼下的花坛边捉蜗牛。蜗牛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它整天都躲在螺旋状的壳里,等下过雨后才会出来,它有着一对能够自由伸缩的触角,触角下面有着两个突出来的线状的东西,我猜那是它的眼睛。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用来标记自己走过的路。我很快就捉到了一只蜗牛。我看着它在瓶子里慢慢地爬来爬去,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蜗牛和它的壳分离呢?我准备试验一下。 我找来了一根小棍,轻轻地在蜗牛的壳上敲了几下,蜗牛马上就缩回了壳里,再也不出来了。我便加大了力度,由“敲”改为了“刺”。我用小棍在蜗牛壳上一顿乱刺,蜗牛壳很快就变成了一地碎片,露出了蜗牛那黏糊糊的身体。我用棍子小心地挑开碎壳,蜗牛已经变成了一滩液体,还有触角。我用

棍子碰了它几下,蜗牛慢慢地往前爬行了一小段距离,很快就死了。 我非常疑惑:我不是减轻了它的负担吗?它怎么一动不动了?我回家翻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明白了:蜗牛的壳是蜗牛身体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旦分离,蜗牛就会死掉。也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力,我们不能人为地伤害它们。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500字六年级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运用科学会使我们获得成功,一旦违背科学就会受到挫折。而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我三年级的时候喜欢捉一些小昆虫来玩,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次下雨后,我照常来到楼下的花坛边捉蜗牛。蜗牛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它整天都躲在螺旋状的壳里,等下过雨后才会出来,它有着一对能够自由伸缩的触角,触角下面有着两个突出来的线状的东西,我猜那是它的眼睛。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用来标记自己走过的路。我很快就捉到了一只蜗牛。我看着它在瓶子里慢慢地爬来爬去,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 为甚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 为甚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3. 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4. 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5. 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6. 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7. 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8. 为甚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9. 为甚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为甚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1. 为甚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初中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初中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曹文才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科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科学学家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科学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科学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使用它们,就要用到相关的科学知识。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科学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科学教学的事例,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科学概念和规律。 科学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同学们发现电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灯、电视机、电饭煲、电褥子、电磁炉等,在很多家庭中都是必需品。当某个时候突然停电时,我们会变得手足无措。没有了电视,我们会觉得生活很单调;没有了电灯,我们会觉得回到了点煤油灯的时代。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感叹电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于是,同学们自发的对家庭中涉及到电的物体进行了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在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进行了汇总,得出几方面的结论: 一、在家庭线路安装方面 1.电表箱中电能表的选择,220V 20A的规格满足了大多数家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的要求。 2.电线的选择,2.5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3A,即与电能表相匹配, 又满足了大功率用电器对导线的安全要求。 3.闸刀开关中的保险丝,熔点低,电阻大。当线路中出现短路或过载时能自动熔断, 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4.漏电断路器,比闸刀开关更先进一些,除了对短路和过载起作用外,对于意外的 漏电和触电事故能起到自动跳闸的作用,更好的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 5.三孔插座中的地线,可以把漏电电流及时的导入大地,避免了因用电器漏电造成 的人身触电事故。洗衣机、空调和其它大功率用电器的电源线都是三线插头, 就是为了和地线配套使用。 二、厨房中的电器 1.电饭煲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它的热效率较低。 2.电磁炉能把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电磁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热能。它对人 体没有辐射作用。它的热效率非常高,节约了电能。它是一个电生磁、磁生电 在生活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1

居士不要与出家人谈恋爱,该与僧人保持一定距离!

居士不要与出家人谈恋爱,该与僧人保持一定距离! 正所谓“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偶然听闻谈及居士与僧人的距离问题不免感叹万…… 现今社会上有些不良风气,尤其一些女居士,平时总想与出家的师父建立所谓的“干爹干娘”“兄弟姊妹”“亲密朋友”“同参道友”等之类的关系,殊不知出家人最初的发心就是“舍俗”出家修行,居士们绝不能用这些世俗的烦人感情,来牵绊、障碍师父们的清静修行。 欲界凡夫都生活在情欲之中。有些居士对出家的师父日久生情,居士之间私下争风吃醋,有位法师曾经对此现象做过警告开示:“不要把师父们对你的慈悲和恒顺当作是爱是情,你跟出家人谈恋爱,就像是在和虚空聊天,那是在唱独角戏,自我陶醉。”僧人看破了世间虚妄,他们每天都安住在自己对佛法体证的境界里,即使俗世你们还有所谓的“尘缘未了”,如今该明白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出家机缘更难得,以解脱轮回为追求,决不能再纠缠不休,妄想着将已经舍离五欲的出家人拉回俗事烦恼之中。‘夺衣反俗五无间’,强迫僧人还俗,死后是要堕入无间地狱的。即使僧人无可奈何地随顺了你,但他们早与社会断层,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争名夺利、是非恩怨,每次都会以“不计较”的心态只会宽容地说:随缘吧!这样会经常让你恼怒不已。 他们因有出家的因缘就说明他们在世间的因缘福利已尽,他们的功德、事业在佛门,欲染的世间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自然谋生相当困难。大多还俗后的僧人都过得清贫,所有的家庭琐事仍然都是居士一个人来承担,绝不会所想象的那样每天都过着花前月下、恩爱缠绵的日子。他们心里仍旧念念不忘清净修行的日子,不会超过两年他们对世俗烦恼的忍耐超过极限的时候,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一次教训,求出离的心、求解脱的心就更加强烈,放下一切的决心也一定无法阻挡。 绝对不要和出家人恋爱,因为结局注定是痛苦的,还有障人修道、甚至断人慧命的大罪业。将来自己有因缘出家修行的时候,一定也会承受被人障道的果报。用舍戒还俗的方式去恒顺众生是自甘沉沦、自断法身慧命的愚蠢做法。 有机会供养三宝就种下了功德福报的种子,切勿为满足虚荣之心再奢求师父们说感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20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20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一):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细心观察,科学就能够帮忙你做很多事!万一有一天你走了很多路脚很累了,你只要把一盆凉的水放在地上,泡一下脚,脚立刻就不会再累,且十分得舒服! 大人要在厨房里做饭,一不细心手被烫到了,这不用怕,因为有两种方法来让手变好。第一种是用冰,先用冰块敷一下手,之后再用冷水洗,当看到手已经不红了那就好了。第二方法是用牙膏洗,先用牙膏挤到伤口处,再用手擦一下,并用一杯水冲洗,再后擦干,这样手就不会再红.烫了。 如果有一些朋友坐汽车时会晕车,那也十分简单,可是需要随身带一样东西——桔子皮。当他感觉到要吐的时侯,就拿出随身带的桔子皮放到鼻子前,闻上几分钟身体立刻就会舒服起来。当很舒服了的时候就不需要再闻了,可是要记住不要浪费哦!这浪费指的是用玩一次就立刻扔掉。这样对环境不好,也不讲求“绿色”。用了一次之后,如果还会感到不适,那能够再一次使用,这会和之前的效果是一样的,也是十分环保的哦!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还有很多的秘密还等着你去发现呢!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运用科学会使我们获得成功,一

旦违背科学就会受到挫折。而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我三年级的时候喜欢捉一些小昆虫来玩,认为这是一件很趣味的事。有一次下雨后,我照常来到楼下的花坛边捉蜗牛。蜗牛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它整天都躲在螺旋状的壳里,等下过雨后才会出来,它有着一对能够自由伸缩的触角,触角下头有着两个突出来的线状的东西,我猜那是它的眼睛。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用来标记自我走过的路。我很快就捉到了一只蜗牛。我看着它在瓶子里慢慢地爬来爬去,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蜗牛和它的壳分离呢?我准备试验一下。 我找来了一根小棍,轻轻地在蜗牛的壳上敲了几下,蜗牛立刻就缩回了壳里,再也不出来了。我便加大了力度,由“敲”改为了“刺”。我用小棍在蜗牛壳上一顿乱刺,蜗牛壳很快就变成了一地碎片,露出了蜗牛那黏糊糊的身体。我用棍子细心地挑开碎壳,蜗牛已经变成了一滩液体,还有触角。我用棍子碰了它几下,蜗牛慢慢地往前爬行了一小段距离,很快就死了。 我十分疑惑:我不是减轻了它的负担吗?它怎样一动不动了?我回家翻了《十万个为什么》,最终明白了:蜗牛的壳是蜗牛身体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旦分离,蜗牛就会死掉。也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力,我们不能人为地伤害它们。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三): 今日李教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还拿来了一把尺子,李教师神神秘秘地说:“这把普普通通的尺子,有魔力能把我刚刚给你们

佛教是一种生活方式 (惟善副教授专访)

哲学院惟善副教授专访:佛教是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2015-05-22 作者:哲学院新闻中心 来源:哲学院新闻中心 惟善法师/老师于1989年在广东云门寺出家,于1997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进入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留学近八年,获文学学士、哲学博士。2005年回国,2006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惟善法师同时在中国佛学院教授佛学、梵文。主要研究方向是印度佛教、阿毗达磨、东南亚上座部佛教等。 走进惟善老师的办公室,只见老师身穿一袭浅灰色的僧衣,神色平和。一见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起身招呼我们坐下,还为我们泡了两杯普洱茶。在茶香氤氲中,我们轻松愉快的访谈开始了。 【结缘释门】 惟善老师生在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家里有吃素食的传统。尽管如此,当初他决定出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并不情愿,一是由于惟善老师是家中老大,从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来说母亲接受不了。二是担心儿子以后的养老问题,三是担心民间对出家人有偏见,觉得出家人不太一样。但是惟善老师认为,路是自己选的,父母无法决定自己的一辈子。老师出家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先是阅读大量的佛教书籍,并亲身到寺院考察,体验寺院生活,最终在理性的思考下选择了出家。老师认为,信仰是内心的东西,它不会与国家主流价值发生冲突,都是主张利他精神,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没有必要排斥信仰。 【“西天取经”】 中国佛教一直有留学的传统。对翻译产生的怀疑和对学术的追求是古今中国僧人到佛教发源地求学的重要原因。而老师本人喜欢钻研佛理,加上当时在中国佛学院了解到南传佛教的一些知识,产生了兴趣,觉得自己应该出去看看,去了解别的流派。之所以选择斯里兰卡是因为它用英语授课,不需要再学习其他外语。同时,斯里兰卡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佛教国家,保留了很多正宗的南传佛教传统。 斯里兰卡的留学生活给了惟善老师很多收获。首先,亲身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了老师很多书本难以了解的知识。当时的网络技术还不发达,在出国之前,老师只能从书本的白纸黑字上了解关于南亚的情况。比如说,佛教典籍里面说的“白衣”是指在家居士。一开始并没有过多地在意它,直到老师去了斯里兰卡才发现,那里的在家居士去寺院真的是穿着白色的衣服,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他们居然保存到了今天。除了开拓视野之外,老师还在斯里兰卡学会了梵文、巴利文。老师认为,没有扎实的古典语言基础很难深入地进行学术研究。这里的古典语言指的是梵文、巴利文,很多南亚的佛教典籍是由这两种语言写成的。在老师看来,尽管译著也可以作为研究材料,但读译著毕竟不能像读原著那样直接准确地了解到原意。就好像小孩咬不动东西,需要大人咀嚼以后再吃,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并且还会增加一些其他元素。另外,老师觉得留学的经历增强了自己的爱国心。人在国外的时候往往会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地位和国力强弱。那时的中国还没有今天这么强大,也有个别大陆过去的人不愿意说自己是中国大陆人而会自称是新加坡人、香港人或台湾人。老师认为人要真实地表达自己,人穷可以,但要穷得有志。所以老师在斯里兰卡始终大方地穿汉传佛教的僧衣,展示自己中国人和大乘的身份。也正是这一份爱国之情促使老师做出学成归国的决定。 【执教人大】 回国后,老师经人推荐来到了人大。当问及来人大教书目的时,老师答道,在人大开设有关宗教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认识佛教,而不是让学生去信教。同时,老师认为由于自己本身是出家人,对佛教生活有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宗教。老师认为,自己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行持、在实践,根据佛教理论来生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学生传播行善、乐观、正义的理念,让大家能够减少烦恼、内心平静,同时改变对佛教的偏见。 当问及是否支持有出家意向的学生皈依佛门时,惟善老师说,曾经有学生向他表达过出家的意向。老师鼓励他先到寺院去看看,了解出家有什么意义。说到底,出不出家是由不同人的根性、因缘来决定的。可以尝试性地在寺院住一段时间,因为寺院是开放性的,是让人来看的。而且佛教讲究随缘,不会主动要求人入教,但会向人展示佛教,让人明白什么是佛教,然后再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决定。 尽管大学是一个世俗的环境,但在惟善老师看来,大学相对来说是一块净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而且在斯里兰卡,僧人在高等学府执教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所以老师并不觉得在大学教书会与僧人身份相冲突。但是,大学毕竟不同于寺院,没有办法像寺院那样为出家人提供理想的生活或修行条件。其中,饮食和衣着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惟善老师介绍到,出家人的素食不是简单的不吃肉,它还包括不使用动物油、不使用葱蒜等气味浓烈的调料。尽管人大餐厅也售卖素菜,但要它和寺院所提供的一模一样是很困难的。所以,在饮食习惯上只能自己去习惯,只要保持自己的信仰,不必过分在乎一些枝末细节。当年禅宗六祖慧能也曾吃过肉边菜。事实上食素只是汉传佛教的传统,佛陀时代,现在南传佛教僧侣都没有素食的习惯,居士给什么吃什么,葱蒜也不是佛教饮食的禁忌。所以老师在坚持吃素的同时做了一点变通,比如食堂有些素菜放了葱蒜调味,可把葱蒜就放到一旁不去动。在老师看来,坚持素食的意图是不杀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也就不会造杀业。佛教徒吃素是从爱护动物的角度来说的,是利他的,而不是像现在的素食主义者那样从利于自我健康的角度出发,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只要心中有佛,有慈悲心,在条件不那么好的情况下吃宽泛的素食也是可以的。 另一个生活上的问题是有关僧衣的。惟善老师对僧衣中褂做了一些改良,并且他不喜欢绑裤腿。他介绍到,中国僧衣历来都在变化,民国时期的太虚大师就改良过僧衣,现在称之为“太虚装”。为了方便日常教学和生活,惟善老师也曾改良过僧衣,穿起来比传统的僧衣

2020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生活中的电 教案

15生活中的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电,哪些电器是由电池供电,哪些是由电厂供电。 2、了解什么是直流电,什么是交流电,认识到电池提供直流电,发电厂提供交流电。 3、知道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都能够提供交流电,这些交流电运用到工业、农业、交通、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4、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安全用电,防止触电而引发安全问题。 5、动手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教学重点 1、认识交流电,懂得哪些地方能提供交流电,哪些地方要用到交流电。 2、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用电方法,认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水果电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制作水果电池的一些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电,可以这样说,离开了电,我们的生活寸步难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电。 2、板书课题:15生活中的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了解生活中电器的供电情况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电器非常多,有的电器是由电池供电,有的电器是由发电厂供电,下面请大家来辨别一下,下列电器中,哪些是由电池供电?哪些是由发电厂供电的? 2、出示课本44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判断这些电器的供电情况。 全班交流,预设: 电池供电的——手表、汽车玩具、计算器、遥控器 发电厂供电的——电脑、散热器、电饭锅

3、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电池供电,哪些物品是由发电厂供电的呢? 预设: 电池供电——手机、电动车、剃须刀、闹钟 发电厂供电——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灯 4、教师引导:电池和发电厂提供的电是不一样的,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而发电厂提供的是交流电。 活动二:认识交流电 1、教师引导:哪些地方提供交流电的呢?又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交流电?关于交流电,我们进一步来学习。 2、发电厂提供的交流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预设: 火力发电厂发的电 太阳能电站发的电 核电站发的电 水电站发的电 风能发电站发的电 3、教师分别出示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风力发电站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多种多样的交流电发电站。 4、教师引导:由这些发电站发出来的交流电,运送到电网上,再由电网运送到全国各地。 5、生产生活中又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交流电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使用交流电的地方,预设: 工业生产用电 农业生产用电 交通用电 居民小区用电 商业用电 6、出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以及居民小区、商业街等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交流电在这些地方的大量使用,认识到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交流电。 活动三:用电安全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2、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3、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 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4、为什么自来水不适宜直接放入金鱼池中养鱼? 原因:自来水一般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而氯气等物质对金鱼的生长不利,所以自来水最好用盆装着在阳光下晒一、二天后,再用来养鱼。 5、为什么有人用草木灰来清洗一些橱房用具呢?

原因:草木灰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钾,所以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有一定的去污作用。 6、为什么把一些贵重的药材浸成药酒饮用呢? 原因:酒能慢慢溶解药材中一些有用的物质,人饮用了药酒,就可以吸收到药材中的有用成分,发挥药的作用,但要注意有些人对酒精是会过敏的,所以饮酒要量力而为。 7、现在为什么提倡使用无铅汽油呢? 原因:以前为了减少汽油剧烈燃烧所产生的振动,在汽油中添加了含铅的物质。但铅是重金属,有毒,它会随燃烧后的尾气一同排出,严重污染环境。 8、为什么新建好的房屋不适宜马上入住呢? 原因:建房屋用到的熟石灰,它在固化过程中,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水,所以新建的房屋比较潮湿,最好过一、二个月才入住。另外,新装修的房间中,因为各种油漆、化学涂料会会发出一些有害气体,应将窗户打开透气15天-30天,才可入住。 9、去锈剂的另一功能 冬天烧蜂窝煤,由于煤湿,炉火生着后烟筒里要流出黑色的水。这种水流到衣物上用洗衣粉、肥皂是洗不掉的,可用少量“去锈剂”,一洗就掉。 10、白酒除餐桌油污 吃完饭后,餐桌上总免不了沾有油迹,用热抹布也难以拭净。如用少许白酒倒在桌上,用干净的抹布来回擦几遍,油污即可除尽。 11、白铁桶不能贮存酸性食品

出家人qq个性签名精选

出家人qq个性签名精选 出家人qq个性签名精选1) 为人处事靠自己背后评说由他人 2) 现在对自己狠一点,或许未来会过得更幸福点 3) 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4) 想你的时候有些幸福,幸福得有些难过。 5) 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 6) 强颜欢笑在人前,谁知我心似刀割。 7) 有的人像风筝一样,一断线就回不来了。 8) 分手万岁,分手快乐,分手泪流成河。 9) 这样的夜里,我总是一次次的想起你。 10) 你感觉我永远不会受伤就像乞人不需要形象 出家人qq个性签名大全1) 得与失之间进退都太难. 2) 人总该有些追求生活不该如此将就. 3) 我想被需要也习惯被冷落一旁不计较. 4) 任何事都可以原谅前提是不要说谎. 5) 比起偷摸的变心光明正大的受伤多么风光. 6) 我也有冷淡的习惯温暖有时只是障眼法. 7) 比起送别我更喜欢送走别人. 8) 总把生活想得太简单所以所有的狼狈都是意料之中. 9) 你我生来皆冷漠又何须假意泪满襟.

10) 你是我爱过疼过挣扎过放弃过还义无反顾想爱的人 11)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有未来,但我会为了这个肯定的假设努力 12) 不要随便哭泣,因为就算哭泣也挽留不住什么 13) “你会为我而死吗”“我会喂你耳屎” 14) “我除了爱你以外还能干什么?”“更爱我!” 15) “你还等吗”“不等了”“为什么”“凭什么” 16) “you jump i jump!”“再不下楼我就自己去上学了!” 17) 腻歪反过来怎么读来着?”“歪腻啊”“我也爱你” 18) “口袋里的钞票最薄情寡义,身上的肥肉最不离不弃。” 19) “以后我结婚你会来砸场吗?”“我自己的婚礼为什么要砸?” 20) 咦,你的胸在唱歌”“在唱什么歌呀”“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21) “我闻到了一股任性的味道。”“说人话。”“谁tm又在吃辣条!” 22) “为什么别人都讨厌我你却喜欢我呢”“因为我不是别人” 23) 老师:“考成这个样子,你们跟猪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 24) “我觉得我一无所有”“你瞎说什么呢你不是有病吗” 25) “这支笔真漂亮。”“送给你了。”“你好漂亮。” 26) “同学 , 你为什么不写作业”“我是被原来的课代表惯的 , 有意见吗”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5、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科学小常识 6、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7、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8、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9、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10、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月悟法师发布时间:2013-10-29 21:26:46繁體版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也很复杂。 法名:从出家那天开始,剃度师父就给你取法名,法名是出家人的第一个称谓。从古至今,高僧的法名往往不为人所知,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直称他人姓名是很不礼貌的。直称他人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出家人统一姓释(释迦牟尼佛的释),法名是出家人的第一个称谓,一般也只能用于自称、介绍或作传。作传时,还得在法名前加“讳”。现在,不讲究了。 称字:出家受大戒,仅有法名不够,剃度师父再给你取字。对他人,称字不称名,是有礼貌的称谓。如,天台宗第四十三祖谛闲大师,名古虚,号卓三。谛闲是大师的字。

名、字并称:作传时,可以将高僧的名与字并称,字放在法名的前面,以谛闲大师为例,称“谛闲古虚大师”。或在“字”的后面,加上“法名”的下字,称“谛闲虚大师”。中国佛教僧人的法名,与传法世系、剃度字派有关。上字表师徒辈分,佛教徒对他人敬称自己的依止师父为上某下某法师。笔者的法名“月悟”,上字“月”。上字“月”的剃度恩师,是上字“式”。上字“式”的剃度恩师是上字“静”。下字较比上字不重要,主要为区别师兄弟法名。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高僧的出生地、居住地、居住寺院,其名称都可以作为对高僧的尊称。如,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尊称为天台大师,因为大师长期隐修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天台宗第五祖灌顶大师,尊称为章安大师,因为大师出生于临海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陈宅村)。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师,曾住常州妙乐寺,讲法华,尊称为妙乐大师,大师之《法华文句记》称为妙乐记。《观心略要集冠注》曰:“吾山先哲皆指湛然尊者云妙乐大师。相传云:妙乐,寺号也。” 大师是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也尊称为荆溪大师。 尊称、字并称:尊称放在字的前面。如,天台宗第九祖荆溪湛然大师,荆溪是尊称,也是大师出生地。湛然是大师的字。 称“号”:僧人的号,大致有三种情况:1、接受法卷时,法师父依照宗派传承字派顺序取号。2、依止师父取号。3、自取法号、别号,如,弘一大师的别号很多,晚晴、二一老人等等。 名、号并称:作传时,可以将高僧的名与号并称,“号”放在法名的前面,以明末禅宗高僧密云禅师为例,称“密云圆悟禅师”。或在“号”的后面,加上“法名”的下字,称“密云悟禅师”。圆悟是禅师的法名,密云是禅师的自号。 敕号:帝王颁赐称号。如,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法号“智顗”,字“德安”。世称“智者”,乃隋炀帝(当时为晋王)敕封之尊号。 谥号: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有的高僧圆寂后,也有谥号。如,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师,吴越王追谥“兴道尊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