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现代分子生物学思考题答案教案资料

现代分子生物学思考题答案教案资料

现代分子生物学思考题答案教案资料
现代分子生物学思考题答案教案资料

第一章

1、简述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孟德尔的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AN反向双平行双螺旋模型。

2、写出DNA、RNA的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

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本质

答:其生物学本质是基因遗传。子代的性质由遗传所得的基因决定、而基因由于遗传的作用、

其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

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

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

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

释放。2、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

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三、烟草TMV的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TMV株系(S株系和HR株系)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和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和S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

去感染烟草叶片。

5、定义DNA重组技术

答:DNA重组技术:目的是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

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6、写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7、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答:广义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

范畴,即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

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第二章

1、染色体具备哪些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

答: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得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够指导

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活动的过程;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核小体结构特点。

答: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 bp左右的DNA链、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H1。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

③ 146 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 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20 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④相邻核心颗粒之间为一段连接DNA,连接DNA上有组蛋白H1和非组蛋白。

5、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特征。

答:1、D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成分;2、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3、DNA 的高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6、原核生物DNA与真核生物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答:(1)DNA双螺旋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的,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

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

(2)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意义: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

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20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

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8、DNA复制通常采取哪些方式。

答:一、线性DNA双链的复制:1、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装或者多聚分子;2、在DNA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3、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如末端蛋白、terminal protein)、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

二、环状DNA的复制:1、θ型;2、滚环形;3、D—环形(D--loop)。

9、简述原核生物的DNA复制特点。

答:1、与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的DNA复制只有一个复制起点;2、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全部完成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DNA的复制不能在开始、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的复制、变现为虽然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有多个复制

叉;

13、细胞通过哪些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答:1、错配修复、恢复错配;2、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序列;3、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重新启动停滞的复制叉;4、DNA的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和甲基化的DNA;5、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突变。

14、什么是转座子?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转座子可分为两大类: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

第三章

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版链?

答: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或有意义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

指导mRNA合成DNA链称为模版链(或反义链)。

4、简述RNA转录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答:RNA转录: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基本过程:模版识别—转录开始—转录延伸—转录终止。

6、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有哪些组成成分?各个亚基的作用如何?

答: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由2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ω亚基组成的核心酶、加上一个σ亚基后则成为聚合酶全酶。α亚基肯能与核心酶的组装及启动子的识别

有关、并参与RNA聚合酶和部分调节因子的相互作用;β亚基和β’亚基组成了聚合酶的催化中心、β亚基能与模版DNA、新生RNA链及核苷酸底物相结合。

7、什么是封闭复合物、开放复合物以及三元复合物?

答:模版的识别阶段、聚合酶与启动子可逆性结合形成封闭性复合物;封闭性复合物形成后、此时、DNA链仍然处于双链状态、伴随着DNA构象的重大变化、封闭性复合物转化为开放复

合物;开放复合物与最初的两个NTP相结合并在这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后即转变

成包括RNA聚合酶、DNA和新生RNA的三元复合物。

8、简述σ因子的作用。

答:1)σ因子的作用是负责模版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它是酶的别构效应物、使酶专一性识别模版上的启动子;

2)σ因子可以极大的提高RNA聚合酶对启动子区DNA序列的亲和力;

3)σ因子还能使RNA聚合酶与模版DNA上非特异性位点结合常数降低。

9、什么是Pribnow box?它的保守序列是什么?

答:pribnow box是原核生物中中央大约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bp处的TATA区,所以又称作-10区。它的保守序列是TATAAT。

10、什么是上升突变?什么是下降突变?

答:上升突变:细菌中常见的启动自突变之一、突变导致Pribnow区共同序列的同一性增加;下降突变:细菌中常见的启动子突变之一、突变导致结构基因的转录水平大大降低、如

Pribnow区从TATAAT变成AATAAT。

11、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区别。

答:1)原核生物mRNA常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真核生物mRNA一般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2)原核生物mRNA的转录与翻译一般是偶联的、真核生物转录的mRNA前体则需经转录后加工、加工为成熟的mRNA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信息体后才开始工作;

3)原核生物mRNA半寿期很短、一般为几分钟、最长只有数小时。真核生物mRNA的半寿期较长、如胚胎中的mRNA可达数日;

4)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也不同、原核生物的mRNA的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结构。

13、大肠杆菌的终止子有哪两大类?请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结构特点。

答:大肠杆菌的终止子可以分为不依赖于p因子和依赖于p因子两大类。不依赖于p因子的终止子结构特点:1、位于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由这段DNA 转录产生的RNA容易形成发卡式结构。2、在终止位点前面有一端由4—8个A组成的序列、所以转录产物的3’端为寡聚U。依赖于p因子的终止子的结构特点:

14、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哪些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以用作蛋白质合成

的模版。

答:加工包括:(1)5’端连接“帽子”结构;(2)3’端添加polyA “尾巴”;(3)hnRNA 被剪接、把内含子(DNA上非编码序列)转录序列剪掉、把外显子(DNA上的编码序列)转

录序列拼接上(真核生物一般为不连续基因)。(4)分子内部的核苷酸甲基化修饰

15、简述Ⅰ、Ⅱ类内含子的剪接特点。

答:Ⅰ类内含子的剪接主要是转酯反应、即剪接反应实际上是发生了两次磷酸二脂键的转移。

I类内含子的切除体系中、在第一个转酯反应由一个游离的鸟苷或者鸟苷酸介导、鸟苷或鸟

苷酸的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脂键、从上游切开RNA链。在第二个转酯反应中、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

二脂键、使内含子被完全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脂键相连。

Ⅱ类内含子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rRNA基因中、在Ⅱ类内含子切除体系中、

转酯反应无需游离鸟苷或鸟苷酸、而是由内含子本身的靠近3’端的腺苷酸2’—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脂键、从上游切开RNA链后形成套索结构。再由上游外显

子的自由3’—OH 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脂键、使得内含子被

完全切开、上下游两个内含子通过新的磷酸二脂键相连。

17、什么是RNA编辑?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RNA 编辑是指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经过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疾等操作、

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使得经过RNA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版的DNA 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1、校正作用,有些基因在突变的途中丢失的遗传信息可能通过RNA的编辑得以恢复;2、调控翻译,通过编辑可以构建或去除其实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

一种方式;扩充遗传信息,3、能使基因产物获得心得结构核功能、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18、核酶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核酶的结构特点:核酶的锤头结构特点是:三个茎区形成局部的双链结构;其中含13

个保守的核苷酸、N代表任何核苷酸;

生物学意义:1、核酶是继反转录现象之后对中心法则的有一个重要的修正、说明RNA既是遗传物质又是酶;2、核酶的发现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许曾(经存在以RNA 为基础的原始生命.

第四章

2、遗传密码有哪些特征?

答:1、密码的连续性、密码之间无间断也没有重叠;2、密码的简并性、许多氨基酸都有多

个密码子;3、密码的通用性和特殊性、遗传密码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无论是对病毒、

细菌、动物还是植物而言都是通用的、但是也有少数例外;4、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

3、有几种终止密码子?它们的序列和别名分别是什么?

答:3种、UAA、UAG和UGA、别名是无意义密码。

4、tRNA在组成和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答:1.tRNA中含有稀有碱基,除ACGU 外还含有双氢尿嘧啶、假尿嘧啶等; 2.tRNA分子形成茎环节构; 3.tRNA分子末端有氨基酸接纳茎; 4.tRNA分子序列中很有反密码子。

5、简述摆动学说。

答:1966年、Crick根据立体化学原理提出摆动学说、解释了反密码子中某些稀有成分的配

对。摆动学说认为、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中、前两对严格遵守碱基配对原则、第三对

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可以识别1个以上的密码子。认为除A-U、G-C配对外、还有非标准配对、I-A、I-C、I-U、并强调密码子的5’端第1、2个碱基严格遵循标准配对、而第3个碱基可以非标准配对、具有一定程度的摆动灵活性。

7、比较原核与真核的核糖体组成。

答:1、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多余原核;2、真核细胞中核糖体RNA占细胞中总RNA的量少于原核;3、原核生物的核糖体通过与mRNA的相互作用、被固定在核基因组上、真核生物

的核糖体则直接或间接的与细胞骨架有关联或者与内质网膜结构相连;4、原核生物核糖体

由约RNA占2/3及1/3的蛋白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中RNA占3/5、蛋白质占2/5。

8、什么是SD序列?其功能是什么?

答:SD序列是指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rRNA 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功能:SD序列对mRNA的翻译起重要作用。

9、核糖体有哪些活性中心?

答:核糖体包括多个活性中心、即mRNA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tRNA部位、结合或接受肽酰-tRNA部位、肽基转移部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此外还有负责肽链延伸的各种延伸因子

的结合位点。

10、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起始过程中有哪些区别?

答: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fMet-tRNA、真核生物是Met-tRNAMet。原核生物中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模版相结合、再与fMet-tRNA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而在真核生物中、40S小亚基首先与Met-tRNAMet相结合、再与模版mRNA结合、最后与60S大亚基结合生成80S.mRNA.Met-tRNAMet起始复合物。\

11、链霉素为什么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链霉素是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分子式C21H39N7O12、可以多种方式抑制原核生物核糖体、能干扰fMet-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起始、也会导致mRNA的错读。

14、什么是信号肽?它在序列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

答:绝大部分被运入内质网腔的蛋白质都带有一个信号肽、该序列常常位于蛋白质的氨基端、长度一般都在13-16个残基、有如下三个特征:1、一般带有10-15个疏水残基;2、在靠近该序列N端常常带有一个或者数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3、在其C端靠近蛋白酶切割位点处常常带有数个极性氨基酸。功能:完整的信号肽是保证蛋白质转运的必要条件。

15、简述叶绿体蛋白质的跨膜运输机制。

答:1、活性蛋白水解酶位于叶绿体基质内;2、叶绿体膜能够特异性的与叶绿体蛋白的前体

结合;3、叶绿体蛋白质前体内可降解序列因植物和蛋白质种类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

异;

16、蛋白质有哪些翻译后的加工修饰?

答:1、氨基端和羧基端的修饰; 2.共价修饰:磷酸化、糖基化、羟基化、二硫键的形成;

3.亚基的聚合;

4.水解断链、切除新生肽中非功能片段。

18、什么是核定位序列?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核定位序列:蛋白质的一个结构域、通常为一短的氨基酸序列、它能与入核载体相互作用、使蛋白能被运进细胞核。在绝大多数多细胞真核生物中、每当细胞发生分裂时、核膜被破坏、等到细胞分类完成后、核膜被重新建成、分散在细胞内的核蛋白必须被重新运入核内、为了核蛋白的重复定位、这些蛋白质中的信号肽----被称为核定位序列。

(10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10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1-12-31 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开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2. 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5.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2.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相互对立呢? 3.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两个途径。

4. 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之区别何在? 三、论述题(20分) 联系当代大学生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的看法。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和综合给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马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结合当前实际和相关材料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1)唯物史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基本前提,第一次科学而彻底的解决了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4)改革开放35年来,我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之作出创造性的中国化表述,如:邓小平同志,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结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表明了我党不断把群众观与实际相结合,此对群众观点和路线的贯彻运用和实际发展。 (5)时下,结合实际,我深深地感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根植人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作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根本点,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党的历史和中外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人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试观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只有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才能激发与活化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能主动性与创造性,夯实并筑牢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事业坚如磐石,稳若泰山,坚持群众史观,一方面,必须摆脱“四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避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另一方面,必须面对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神学史观、唯抑制史观,坚信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事迹相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应人民意愿、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根据时代条件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人类社会发展、执政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把此社会矛盾学说推向了中国化的新阶段。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全面创新马克思主义,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 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马基辨析、材料题题库完整

复习资料 辨析题部分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正确。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既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所以,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必然的,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绪论 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的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与其历史任务相适应的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3)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去,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4)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于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现实社会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6]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有效电子数:不是所有的自由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只有能量接近费密能的少部分电子,方有可能被激发到空能级上去而参与导电。这种真正参加导电的自由电子数被称为有效电子数。 K状态:一般与纯金属一样,冷加工使固溶体电阻升高,退火则降低。但对某些成分中含有过渡族金属的合金,尽管金相分析和X射线分析的结果认为其组织仍是单相的,但在回火中发现合金电阻有反常升高,而在冷加工时发现合金的电阻明显降低,这种合金组织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K状态。X射线分析发现,组元原子在晶体中不均匀分布,使原子间距的大小显著波动,所以也把K状态称为“不均匀固溶体”。 能带:晶体中大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而且原子之间距离很近,致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壳层发生交叠,壳层交叠使电子不再局限于某个原子上,有可能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也可能从相邻原子运动到更远的原子壳层上去,从而使本来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电子产生微小的能量差异,与此相对应的能级扩展为能带。 禁带: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允许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电子占据的,此范围称为禁带。 价带: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与价电子能级相对应的能带称为价带。 导带:价带以上能量最低的允许带称为导带。 金属材料的基本电阻:理想金属的电阻只与电子散射和声子散射两种机制有关,可以看成为基本电阻,基本电阻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残余电阻(剩余电阻):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发生在有缺陷的晶体中,绝对零度下金属呈现剩余电阻。这个电阻反映了金属纯度和不完整性。 相对电阻率:ρ (300K)/ρ (4.2K)是衡量金属纯度的重要指标。 剩余电阻率ρ’:金属在绝对零度时的电阻率。实用中常把液氦温度(4.2K)下的电阻率视为剩余电阻率。 相对电导率:工程中用相对电导率( IACS%) 表征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把国际标准软纯铜(在室温20 ℃下电阻率ρ= 0 .017 24Ω·mm2/ m)的电导率作为100% , 其他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之相比的百分数即为该导体材料的相对电导率。 马基申定则(马西森定则):ρ=ρ’+ρ(T)在一级近似下,不同散射机制对电阻率的贡献可以加法求和。ρ’:决定于化学缺陷和物理缺陷而与温度无关的剩余电阻率。ρ(T):取决于晶格热振动的电阻率(声子电阻率),反映了电子对热振动原子的碰撞。 晶格热振动:点阵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 格波:晶格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格中传播,这种波称为格波,它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J/K)表征物体在变温过程中与外界热量交换特性的物理量,直接与物质内部原子和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相联系。 比定压热容:压力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比定容热容:体积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热导率:表征物质热传导能力的物理量为热导率。 热阻率:定义热导率的倒数为热阻率ω,它可以分解为两部分,晶格热振动形成的热阻(ωp)和杂质缺陷形成的热阻(ω0)。导温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表示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热量。热导率的单位:W/(m·K) 热分析:通过热效应来研究物质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实验技术。原理是金属材料发生相变时,伴随热函的突变。 反常膨胀:对于铁磁性金属和合金如铁、钴、镍及其某些合金,在正常的膨胀曲线上出现附加的膨胀峰,这些变化称为反常膨胀。其中镍和钴的热膨胀峰向上为正,称为正反常;而铁和铁镍合金具有负反常的膨胀特性。 交换能:交换能E ex=-2Aσ1σ2cosφA—交换积分常数。当A>0,φ=0时,E ex最小,自旋磁矩自发排列同一方向,即产生自发磁化。当A<0,φ=180°时,E ex也最小,自旋磁矩呈反向平行排列,即产生反铁磁性。交换能是近邻原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各向同性,比其它各项磁自由能大102~104数量级。它使强磁性物质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即自发磁化。 磁滞损耗:铁磁体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场交变一周,B-H曲线所描绘的曲线称磁滞回线。磁滞回线所围成的面积为铁 =? 磁体所消耗的能量,称为磁滞损耗,通常以热的形式而释放。磁滞损耗Q HdB 技术磁化:技术磁化的本质是外加磁场对磁畴的作用过程即外加磁场把各个磁畴的磁矩方向转到外磁场方向(和)或近似外磁场方向的过程。技术磁化的两种实现方式是的磁畴壁迁移和磁矩的转动。 请画出纯金属无相变时电阻率—温度关系曲线,它们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电阻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高温下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 1—ρ电-声∝T( T > 2/ 3ΘD ) ; 2—ρ电-声∝T5 ( T< <ΘD );

马基论述题题目+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论述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解: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 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见下题)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模拟及答案马基部分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创造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因此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她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能够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爱迪生说她一次也没有失败。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经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因此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从此题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特别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建议预备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思考题2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思考题 一、辨析题 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坚持真理的一元性。 3.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5.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6.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7.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8.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试阐述其中的哲学道理。 9 .《田忌赛马》:“以君之下驷与彼驷,上驷与彼中驷,中驷与彼下驷。”它包含什么辩证法原理? 10. 抓典型,以点带面 11. 在认识上“跟着感觉走”是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12.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 13.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5.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6.如何理解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如何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8.如何理解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辨证统一关系? 9.如何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绪论 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 (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

领导科学与艺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领导科学与艺术》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 1. 马基雅维利认为,领导者就是要不择手段地获得和使用权力。() 2. 强化理论是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3. 领导者仅仅是指一个职位,它不涉及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4. 特质就是素质。() 5.变革性领导者要求领导者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欲望,还要超越这些欲望、超越自身的利益。() 6. 在将领导力与追随力整合后发现,命令式的领导者适合于墨守成规的追随者。() 7. 领导特质理论关注的是出色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8.组织文化代表了一个群体或组织所认同的信念、价值观。() 9. 权变理论主要关注的是领导权力的历史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和特点。() 10.韦伯认为有效的领导者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是某种精神力量和个人特质。() 11. 领导与权力的关系密不可分,领导可以等同于权力。() 12. 追随者的情绪是组织变革的重要动力。()13.印象应该是个体真实性格的反映,而不应该是个体对 自己的外部包装。() 14. 专注地倾听就是要做到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位置 上考虑。() 15.创造力强调的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我们习以 为常的东西。() 16.权威性可以等同于权力。() 17. 权力的结果可能是承诺、服从或抵抗。() 18. 对于成功的领导者来说,只要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就 足够了。() 19. 权力可以存在但不被使用,它是一种潜力或能力。 () 20. 群体一形成就具有了群体凝聚力。() 二、简答题 1. 请客观地评价特质理论 2. 请简要列出“大五”各维度的描述性特质的具体内容。 3.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4.领导者应该如何建立起与追随者的信任关系? 5..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双因素理论包含哪些主要的观点? 7. 请简要解释为什么团队不可能总是成功。 8.请简要介绍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以及三个层次所包含 的内容。 三、论述题 1.如何获得权力? 2.你如何看待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两者有着怎样的 区别与联系? 《领导科学与艺术》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T T T F T T T T F T F T F F T F T F T F 二、简答题 1. 请客观地评价特质理论 答:特质指的是可以影响我们行为方式的性情, 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它们,而只能通过领导持续的行 为方式来进行推断。 从二十世纪早期的伟人理论开始直到特质理论, 人们普遍认为领导者同追随者从本质上是不同的,认为 领导者在社会中是那些优异的、超乎常人的个体。在经 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滞后,特质理论随着心理学研究的 深入使得这种领导理论研究也达到了其他理论未有的深 度和广度。尤其在概念层次上,它突出了领导过程中领 导者的能力,为领导者的转变和改进提供了一些基准。 但是特质理论也有自己的死穴,以至于随着二十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对行为主义研究的兴起,导致了许 多人认为个人特质并不能用于预测未来领导者的成功, 并且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其他的领导现象。直到二十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1、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政治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 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 (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 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 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 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 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 (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 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 (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 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 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1、政治学即国家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3、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包括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2、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度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