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对外开放与中国外交》

摘要:将近30年前实施的开放政策不仅帮助中国走上了崛起的道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外开放促使中国放弃了外交上的意识形态模式,而是从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出发,寻求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为改善,巩固和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努力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融合,扩大互利合作,努力解决。通过对话相互之间避免分歧。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关切和忧虑,中国提出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此,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关键词:对外开放中国外交和平发展

一、对外开放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动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来,在冷战的影响下,中国一直处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峙的状态。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并导致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但是目前,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主要动机是维护自己的安全。与西方团结,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是中国的敌人,但它们的威胁程度要小于苏联。他们的战略思想是压制次要敌人,共同对付最重要的敌人。这是统一战线思想在国际舞台上的应用。

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质变是在1978年之后。经过十年的动荡和两年的徘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她想领导中国人民全心全意地寻求发展和现

代化,并向外界开放。对外开放主要是对西方国家开放,因为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问题已经解决或不突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0年代末执政时一再强调: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关上门,自己站起来,夜郎的傲慢将不会发展。那么谁是先进国家?如果说中国领导人心目中的先进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苏联,那么到1970年代末,邓小平的观点已经改变。他所认为的先进国家(在经济,科学和技术方面)不是苏联,而是西方国家。所谓的现代化水平接近或相对接近发达国家的当前水平,通常被称为西方水平。他还坦率地说:过去,我们从许多方面研究苏联遭受了很多苦难。1978年底,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一是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成功谈判中美外交关系。邓小平亲自照顾好这两件事。中美建交几个月后,邓小平访美。他访问美国时表示了良好的祝愿。我们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可以为美国利用先进事物帮助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邓小平访美期间,陪同访问的一位资深国际专家问邓小平,中国为什么对外开放,为什么主要向美国和欧洲开放?邓小平回答说,紧随美国的国家是富强的。如果我们与中日和平与友好条约的签署以及邓小平不久前对日本的访问取得联系,我们将更好地欣赏邓小平对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重视。

不可否认的是,在1970年代末,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仍具有维护自身安全的动机,因为此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尚未正常化,苏联仍旧构成对中国的严重军事威胁。如果中国想将精力集中在现代化建设上,就需要依靠西方,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力量来对抗苏联的威胁并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但是,与1960年代末相比,此时苏联的威胁已大大减弱,中苏边界沿线的局势相对稳定。

这表明,到1970年代末,安全动机只是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动力之一,而并非主要动力。主要驱动力是向外界开放。中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开放,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并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经验中学习。为了顺利对外开放,中国需要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

从1978年至80年代初,中国外交只是实现了转向;,并未转型。转向是指改变了外交重点。如果说中国外交的重点在一边倒时期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同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抗时期是发展中国家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后则是西方发达国家。这与中国将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直接相关。然而,这时中国外交的套路或模式并未改变,仍然是敌友分明,当时所奉行的一条线战略,立意还是要联合朋友,对付敌人。

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确立了新的外交战略,强调独立自主,不做任何大国的附庸,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做出这种调整,固然与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有关,中国认定苏联威胁进一步降低,同时国际总体局势更加缓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时代主题突显。这样的国际局势和安全环境可以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独立自主,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过去的那种带有结盟色彩的外交战略,容易使自己受制于别国,甚至损害自己的利益。

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我们还有一些人没有弄清楚,以为只是对西方国家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这是辩证法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的运用,既要抓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兼顾次要矛盾。

这里面也蕴含着战略思维。如果仅面向西方这一个方面,很容易形成对西方的过度依赖,最终会受制于西方。如果面向多个方面,则会增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对外开放的展开,同时也不会损害同西方的关系。中国实现外交转型后,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不但没有倒退,反而发展得更加顺利,出现了一个蜜月期。当然,对西方开放,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仍然是转型后中国外交的重点。这一点从同中苏关系的对比中可以洞见。如果从1979年10月中苏副外长级谈判算起,到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用了10年时间。而在当年中美建交谈判中,中国则展示了高度的灵活性。再考虑到台湾问题,更可以看出中国在80年代的外交偏向。尽管苏联一再明确表态,它完全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但是中苏关系却发展得相对缓慢,远没有中美关系顺利,而美国一直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制约因素。

二、对外开放是维系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纽带

对外开放是1978年以来中国发展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是维系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强有力的纽带。

西方国家出于种种原因,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直持敌视态度。从十月革命后对苏俄武装干涉,到二战前搞祸水东引从对苏冷战,到对新中国的封锁、遏制,都体现出西方从内心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态度,试图扼杀、消灭之。但是,西方国家又是现实的,它们的利益是多元的。在扼杀不了之时,西方会考虑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交道,或者获取经济利益,或者结成暂时联盟共同对付更主要的敌人。西方还寄希望于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接触、合作的过程中,影响、塑造、和平演变它们。基于多重动机,西方对中国的开放和以开放为导向的改革是持欢迎态度的。它们认为,经过开放和改革,中国正在向它们所希望的方向演变。

用布热津斯基的话说是正在变成商业共产主义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已经不同于苏联,不再是西方的敌人。

苏东剧变后,不仅西方联华制苏的战略动机不复存在,而且由于中国陡然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西方实施的意识形态外交的主要矛头也由苏联转向了中国。受其影响,西方发展对华关系的动力锐减,对华政策中遏制的成份锐增。然而,中国同西方的关系没有退回到50-60年代那种状况,新的冷战并未爆发。中国同西方各国的关系不仅保持着正常状态,而且还建立起了各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从中国方面讲,对外开放所形成的发展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动力依旧;从西方国家方面说,中国的对外开放也依然是它们发展对华关系的动力。西方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欢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而不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有利于西方在同中国交往中获取经济利益,更有利于它们有机会影响、塑造中国。笔者2000年访美时的一个情景仍深印脑海。当时美国国会正在激烈辩论中国入世问题,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反复播放一个公益广告:图片是半开着的紫禁城大门;画外音是,中国的大门已经打开,决不能让它再关上。美国媒体正教育国会议员们:让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开放,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实际上,当美国参众两院绝大多数议员投票赞成中国加入WTO时,他们的主要理由与CNN公益广告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而经济利益只是其次。不管西方各国在支持中国对外开放时出于什么动机,客观上,中国的对外开放构成了西方发展对华关系的强大动力。也许是出乎西方的预料,对外开放使得西方与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严重的相互依赖和巨大的共同利益。就拿中美贸易来说,1979年,中美贸易额仅为24.51亿美元,到了2007年,跃升到3020.83亿美元。可以说,中美在经济关系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冷战后中美关系即使在

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爆发像美苏之间那样的新冷战。密切的经济关系起着维系纽带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同日本及欧盟国家的关系也有类似的情况。密切的经济关系也是中日关系和中欧关系的压载舱和强有力的维系纽带。冷战后,中日政治关系趋于冷淡,到小泉首相执政期间,几乎冷到了极不正常的状态,两国最高层中断互访达5年之久。然而,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却仍然很热,一直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冷战后,欧盟国家与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时有摩擦,导致双边关系震荡。最近的事例就有德国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对西藏-奥运问题的不当表态及奥运圣火传递在巴黎受阻事件。然而,这些领导人很快就做出姿态,愿意改善对华关系。众人皆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受到了来自工商界的强大压力。而且,经济利益对这些国家来说是更重要和实惠的,当所谓人权利益与经济利益撞车时,任何头脑清醒的政治家都会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

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中国的对外开放,无论中美,还是中日、中欧,经济关系都不可能如此密切,因此双边经济关系也就不能成为维系总体双边关系的纽带和压载舱。

三、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这也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担心: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或者崛起后会不会像当年德国、日本、苏联那样,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甚至向外扩张,引发国际冲突和战争?中国积极应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反应,声明中国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崛起。走和平发展道路,除了坚持一贯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之外,中国还

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曾饱尝闭关锁国之苦。在工业社会到来之前,中国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清朝鼎盛时期,中国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占世界1/3。但是由于封建王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拒绝同率先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发展正常的关系,从而错失跟上工业化、现代化步伐的良机,进而在全球化大潮中落伍。而落后的结局就是挨打,被西方用炮舰打开国门,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最后险些亡国灭种。与之相应,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急剧下跌。据估算,182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为23%;到1949年跌至5%。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出于各种原因,中国仍处于准封闭状态,致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未升反降。1978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仅为4%。邓小平深刻地总结道: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这十多年,正是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不是按年来计算,甚至于不是按月来计算,而是按天来计算。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希冀通过闭关自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都是行不通的。正是对外开放和以开放为导向的改革,使中国不仅免除了被开除之险,而且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对外开放就不仅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关系,促使中国不断融入世界,跟上全球化、现代化大潮。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也促使国际社会逐渐接纳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东方大国。

中国的开放是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要求的。正是对外开放,促使中国率

先走出冷战对抗。而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她所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无疑有助于国际局势进一步缓和,促进冷战全面结束。也正是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改革,使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发达之路。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而且,作为维护和平力量的中国,强大起来后,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步入新世纪后,中国做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这是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和全球化大潮要求的明智之举。中国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和崛起,舍此别无它途。要和平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舍此也别无它途。对外开放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强国之路,中国没有理由放弃它。中国所面对的问题不是还要不要坚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把对外开放搞得更好,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当一个民族还比较穷弱时,国际社会往往抱着一种同情之心,鼓励她对外开放,而且也能容忍她在开放中得到较大利益。但是,如果她强大起来了,国际社会对她的责任要求就相应提高了,甚至还会对她的强大抱有疑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外开放的结果还是单向获利或因获利不平衡而被认为是单向获利的话,那么就会引起国际社会对这种开放的抵制。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正是中国在审时度势后,为适应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而做出的庄严承诺。

和平发展需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促进和平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将变得更加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将与和平外交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注释: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4] 袁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载《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99页。

[6] C. Fred Bergsten, Bates Gill, Nicholas R. Lardy, Derek Mitchell, China: The Balance Sheet――What the World Needs to Know Now About the Emerging Superpower, Public Affairs, New York, 2006, p.116.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页。

心得体会 2020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

20xx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在各个方面都会上升一个等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

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大提出许多创新理论与我党以后最近xx年的奋斗目标的详细构想,同时十八大精神尚有许多待我们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十八大精神持续学习,落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党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组织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武装下,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

如何看待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如何看待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就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来看,走城镇化道路利于提升中国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推行城镇化改革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方式,城镇化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是一个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的过程。它能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提高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能够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民间投资;从社会方面来看,能够促进社会公正;从民生方面来看,能够构筑基本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不甚合理。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同时,政府太过于注重经营城市,而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镇政府普遍地对常住居民提供差别化歧视性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在对待中国城镇化问题时,尤其应该注意以上问题。 首先,中国城镇化要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实际上涵盖两个人群,第一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是这一轮城镇化的最大受益群体。第二个群体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居民,第二是农村居民。这两个群体也将因为城镇化的过程而获益。对于农民工的市民化,中央财政未来应该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构筑基本的安全网,起到兜底的作用,各地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一套适宜于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农村居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做到心里有底,自然就可以有效地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积累了良好条件。国际国内环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中,向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看,实现中国梦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执政党的高度自觉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但只有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相统一的维度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这种高度自觉,来自顺应历史要求和人民期盼。改革开放以世界瞩目的速度让中国强起来的同时使人民富起来,执政党的高度自觉融进了这一时代的要求与人民的期望,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 中国道路的伟大成就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撑。今天,中国道路以其为中华民族赢得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和谐幸福、文明进步而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以其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实现和平发展,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尊重。这一切,为实现中国梦积聚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世界经济发生结构调整给实现中国梦带来新机遇。目前,世界经济正发生结构调整,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美国驱动变为中美双核驱动。这些为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在国际经济发展格局重新洗牌中努力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拓展了空间和提供了机会。 国际科技竞争态势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新动力。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重要领域加强布局,力图保持科技前沿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同时,各国也都在加大力度进行科技发展。这一切都催促着中国加大科技创新与科技强国的步伐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键词:拓展任务;训练方案;实践体验 一、拓展训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及其训练方案的构建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方法,提高学生的政策素 质和政治觉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根本任务决定了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以社会现实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包含拓展内容、拓展任务、拓展场景、拓展目的、拓展导师、拓展对象和拓展 时间几个方面。拓展内容是核心,其他方面围绕它展开、符合它的 要求并向它服务;拓展任务是对拓展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是拓 展训练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每一个拓展任务构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拓 展场景是为实现拓展任务,根据拓展任务要求而选择或设计的典型 环境形象;拓展目的是指通过拓展训练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培训目的,主要包括观念、意识;知识、方法;信心、自信;格局、高度;立场、 态度几个方面的目的;拓展导师就是邀请的对该拓展任务比较专业的 专家或嘉宾,在拓展过程中扮演某种角色;拓展对象专指被训练的学员,不包含临时参与的观众或其他列席人员;拓展时间以分钟为计算 单位,分为总时间和每阶段时间,拓展时间不包含阶段与阶段之间 的休息时间。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的实践体验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确定后,就要把它付诸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3],体验则是整个拓展训练的本质部分。体验(experiences)是指人响应

某些刺激(stimulus)的个别事件(privateevents)。它对事件直接观 察或直接参与而形成,它包含受训人员的视听嗅味肤感官和情感情 绪等感性因素,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也包含身体行 为因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过程具有两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硬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中,环境媒体是必需的硬件条件,没有环境媒体,无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感官感受,就无法进行拓展训练。无论是实 地环境媒体,还是虚拟环境媒体,都不是现成的,而是经过精心选 择和设计的结果。尽管有好的环境媒体,也不能把它们一层不变地 搬到教育过程中来,要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 媒体层面,经过剪辑和设计,重新整合出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媒体,才能有效推动拓展训练的发展。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软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环境媒体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听嗅味肤的感官,让其产生学习渴望和学习冲动,受教育者在拓展训练互动气氛的影 响下变被动为主动,非常自然自觉地参与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 过程。因此,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效果的取得,除了要有外在的 环境媒体硬件条件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性和理 性机能条件。 1.感官(Sense)。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感觉知觉体验,尤其 是感觉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体验。感官拓展体验 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增加拓展任务的附加价值。 2.情感(Feel)。《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拓展体验诉求目 标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与情绪体验,尤其是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的 感情与情绪体验。情感拓展体验的运作,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 以引起什么情绪,不能故作姿态违反常情,要让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并融入情景教育中。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为主题的拓 展体验,可以通过雄壮的音乐画面来激起学生爱国的情感体验。

形式与政策课小论文

形式与政策课 “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既关心国家宏观的形势与政策,也关心中国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因此,我想通过本篇小论文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环境治理的影响,从而培养自己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并进一步实现自我大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环境人才。 前言: 自2 0 15年1月1日起,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环保事业的大幕正式拉开。 在环保事业开始一步步提上日程之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会对环保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首先我查询了人民日报,以及国务院行政法案等相关资料,较为深入地学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高度,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通过一系列要素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最终满足公众对给端高效高质量输出产品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供给侧包括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创新要素。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对这四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孤立得就供给侧要素进行改革,它是在综合考虑需求侧要素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改革制度、优化结构,达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环境领域的影响: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环保人的影响 环保人作为供给侧“四大要素”中的劳动力要素,长期以来,存在着供需错位的结构性问题。通过结构性改革,将推动该要素升级。即供给结构性改革要求环保领域培养高级人才要素。随着企业的发展模式由外式扩张到

中国梦形势与政策

概述 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每一位国人自己的梦想可能显得过于渺小,但实现每一位国人虽小但珍贵的梦想却正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二、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梦则不然。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即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梦想是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 三、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的实现恰恰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加分。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需要政府管理自身的不断革新、创新,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监督和支持。 四、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毋宁说,中国

梦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还是个体。中国梦既是集体的梦,也是个体的梦。集体与个体,两者之间不可分割,更不能对立。中国梦包容了各式各样的集体,也包容了各式各样的个体。 出处(学习时报刊文:中国梦必须以个人梦为基础;作者:陶文昭,《人民论坛》(2013年第12期)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作者:朱春奎) 感想 一、每一个人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当“中国梦”与个人梦同频共振,二者都会加速绽放。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二、自从“天朝上国”的夕日余晖沉入暗夜,中华民族在列强铁蹄下悲惨沉沦,无数中华儿女就在执着于这个梦,无数仁人志士把自己的梦融入了这个梦。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 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 三、尽管我们的梦想实现未必尽如人意,有的人还在埋怨,收入还不够高,房子还不够大,工作还不够好,看病还不够方便,但与自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大学生 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这个学期的课较少使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但我的收获却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现在很敏感和热门的话题上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是我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客观。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

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

2020年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一】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

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姓名马凯阳 学号 222012317011001 年级 2012级 专业生物科学(师范)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马凯阳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同时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又是成才之梦、报国之梦、创新之梦、世界之梦。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少年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国梦;民族复兴;责任;担当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五四青年节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满怀深情,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向广大青年发出了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号召。 总书记的一番讲话,高瞻远瞩,语重心长,既是一个大国领导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向青年一代指明的成长方向和成才道路,也是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长者在与年轻人情真意切、循循善诱的交心谈心中分享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深刻揭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密切联系,深刻指明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建功成才的努力方向,这篇重要讲话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 可是要实现中国梦绝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它,而这实现的群体当中,当代青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梁启超曾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入学率居于高位,xx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

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 ___”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xx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

形势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3000字)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

形势与政策-中国梦

中国梦我的梦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 中国的梦是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独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每个人民生活幸福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与社会自然能和谐相处! 2013年3月17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历史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我们看到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阅读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汶川地震,抗击非典以及与流感斗争,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1、结合你所学的专业,谈谈新工业革命将带来哪些变化/机遇 新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与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以绿色能源为核心的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页岩油气等非传统油气、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新技术。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干细胞、生物医药等新技术。以新制造方法为核心的制造业技术,包括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以新型材料为核心的材料技术,包括碳纤维和石墨烯等新技术 新工业革命的内容 新科技革命新工业文明的关键科技和标志性生产力就应该是能够导致人工创造化学物质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应该能够以微观粒子(原子甚至基本粒子、小分子)为基本原材料而生产各类分子乃至各种宏观化学物质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纳米科技等微制造科技是一种从小到大的物质深层次生产技术,原则上它可以从原子层次上把各种物质作为原材料来制造出一切我们想制造的东西。除了纳米科技等微制造科技,新工业文明还必然有许多其他相关科技革命成果,但它们的新发展都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 信息-智能科技,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太空科技,

新产业革命其一,新产业革命主要源于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推动形成了新产业并改变了旧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形成了产业的高知识化高新科技化;其二,形成了产业的有机化网络,形成了循环式生产方式;其三,产业结构的二元化,总体上形成生活性产业群与创新性产业群,其运行规则将发生重大变化。 新社会体制革命 新观念革命 面对工业4.0的冲击与挑战,我们不应盲目跟从、一拥而上,而应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好切合实际的规划,特别是要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缩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 新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中国必须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鼓励产业加快互联网化应用。 实现弯道超越,正是我国工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支点。未来20年有两件事将改写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一是全球范围内持续推进的能源革命,它将改写世界能源版图;二是发端于发达国家的智能制造革命,它将重塑现代制造业面貌。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正是基于对这个形势的判断。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体现在工业科技创新领域,就是要引导各种资源适当向中小创新企业倾斜,保护好他们的创新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全球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正处于从传统技术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技术时代迈进阶段,这为我国整个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胥和平说,只要抓住这股东风,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不仅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能占据一席之地,更会为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压反腐 我对反腐倡廉的建议 1、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层次,对其进行廉洁修身教育。首先,廉洁修身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在大学生身上祖国和人民寄托了许多期望,廉洁修身就是其一;其次,廉洁修身是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再次,廉洁修身是大学生现实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腐败行为有很多,廉洁修身是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道德人格的关键,廉洁修身是大学生追求的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能力,一种道德关键。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教育。 2、建立健全民主法制机制与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制度造就腐败,而法就是对制度的规范,完善的法制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所以打击腐败需要建立反腐败的专门机构,不受有关官员的牵制,制定专门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官员的监督。只要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3、加强党的党风廉政建设,突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重视作风建设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本文从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生财政建设的不足, 从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民生财政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民生财政 建设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能够提升民生财政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以便为相关财政工作 者提供参考,力争全面促进财政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生财政建设若干思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 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 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 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 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 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 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 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 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 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 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字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一一大学生论文800字三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字三篇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下面是wtt 和大家分享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800字文章,提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岂

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

2020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3000字

2020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3000字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 断的变化着。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在我们大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式政治课程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帮助我们掌 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这学期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我对国内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系统、更深刻、更全面的、更切 合实际的了解,使我受益非浅。 我们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安排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农村工作会议 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际经济政治形势;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与以纪念辛亥革 命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宣传教育;校史校情、学校发展、安全、诚信、民族、宗教等教育专题。 首先,感谢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他们用自己丰富多彩的知识以及别开生面的讲课博得了我们广大学生的好评,他们不但教给我们文 化知识,而且同时也教会我们怎样思考问题,思考人生,给我们注 入了青春的活力。其次,就是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 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 的环境,对我们有深深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 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 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 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