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

?3.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3.2用分子射线实验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3.3玻尔兹曼分布律

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

?3.4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3.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统计规律性:

分子运动论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研究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的热性质。其中个别分子的运动(在动力学支配下)是无规则的,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但是,总体上却存在着确定的规律性。(例:理想气体压强)人们把这种支配大量粒子综合性质和集体行为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性。

气体中个别分子的速度具有怎样的数值和方向完全

是偶然的,但就大量分子的整体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也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为研究气

体分子速度分布的定量规律,有必要介绍分布函数的概

念。

例1:统计某城市中每个商店里职工的分布情况,可用下列方法。

分布函数和平均值

偶然事件:大量出现不可预测的事件。多次重复观察同样的事件,可获得该偶然事件的分布,从而得到其统计规律。

表示该城市中的商店总数

表示该城市中有个职工的商店数,称分布数。

i N i ∑=i

N N 名职工的商店的百分数表示有i N N f i i 归一化的分布数,,=条件

归一化,1)(==∑∑N N f i i

例:我们以人的身高为例,来引入分布函数的概念。

设N 为总人数,d N (h )为身高在h--h+d h 间的人数。显然

?=N

h N )(d 令f (h )=d N (h )/N d h ,则

?=1

d )(h h f 我们把f (h )称为归一化分布函数。

f (h )表征在单位高度内,身高为h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f(h)dh :高度在h 与h+dh 之间的概率

N 个人的平均身高为

h

f(h)

h h+dh

o

f(h)为归一化分布函数

分布曲线

高度在h与h+dh之间的人数:dh

h

Nf

h

dN)

(

)

(=

?=

?

=

?

=h

h

hf

h

N

h

h

hNf

N

h

N

h

d)

(

d)

(

)

(

d

推广至任一变量(物理量)x ,由分布函数f(x)求平均值,有:

?

?

?

=

=

=x

x

xf

N

x

x

Nxf

N

N

x

x d)

(

d)

(

d

对具有统计性的系统来讲,总存在着确定的分布函数f(x),因此,写出分布函数f(x)是研究一个系统的关键之处,具有普遍的意义。

速率分布函数

一定量的气体分子总数为N

dN v表示速率分布在某区间v~v+dv内的分子数,dN v/N表示分布在此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

数的比率(或百分比)。

dN v/N是v的函数,在不同速率附近取相等的区间,此比率一般不相等。

当速率区间足够小时(宏观小,微观大),

dN v/N还应与区间大小成正比。

因此有

()dv

v f N

dN v

=物理意义:速率在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f(v):速率分布函数()100

==??

∞dv v f N

dN N

v

归一化条件(Normalizing condition )

()dv

N dN

v f ?=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Maxwell speed distribution law )(一定条件下,速率分布函数的具体形式)在平衡态下,当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时,分布在任一速率区间v~v+dv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为

dv

v e kT m N dN kT

m v v 2

22

32

24-???

??ππ=()2

22

32

24v

e

kT m v f kT

m v -??

? ??π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p

v )

(v f v

O

)

(v f v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1v 2

v )

(v f v

O

)

(v f 面积N

N

v v f d d )(=

面积N

N v v f v v ?=?2

1d )(v dv

速率在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

或分子速率位于区间内的几率。

),(v v ),(21v v 速率在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或分子速率位

于区间内的几率。

),(v v v d +),(v v v d +

v

v

nf d)

(

)1(

V

N

n

v

N

N

v

f=

=,

d

d

)

(

v

v

nf d)

(

V

N

d

=

表示单位体积内分布在速率区间

内的分子数。

v

v

v d+

说明下式的物理意义:

为分子数密度,为速率分布函数,n

v

f)

(

v

v

Nf d)

(

)2(

v

N

N

v

f

d

d

)

(=

N

d

=

v

v

Nf d

)

(

表示分布在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v

v

v d

+

说明下式的物理意义:

为分子数密度,为速率分布函数,n

v

f)

(

?2

1

d

)

(

)

3

(

v

v

v

v

f

n

V

N

n

v

N

N

v

f=

=,

d

d

)

(

v

v

f

n v

v

d)

(

2

1

?

V

N

N

N

V

N?

=

?

=

表示分布在单位体积内,速率区间

内的分子数。

2

1

v

v→

说明下式的物理意义:

为分子数密度,为速率分布函数,n

v

f)

(

说明下式的物理意义:

为分子数密度,为速率分布函数,n

v

f)

(

?

?

2

1

2

1

d)

(

d)

(

)4(

v

v

v

v

v

v

f

v

v

vf

v

N d

=

N

N

N

N

v

N

N

?

=

?2

1

d

表示速率在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

速率。

)

(

2

1

v

v,

N

v

f

d

)

(

N

vdN

N

N

?

=

?2

1

22

32224)(v

e kT m v

f kT mv -

?

?

?

??=ππ气体的三种统计速率

速率分布函数中的极大值对应

的分子速率。p v )(v f 0d )

(d =v

v f 极值条件

(1)最可几速率:μ

μ

RT

RT

41

.12≈=

m

kT

p v 2=

温度超高,v p 越大;分子的质量越大,v p 越小

)

(v f v

v O

最可几速率(most probable speed )

?对大量分子而言,在相同的速率间隔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在v

p

附近的分子数最多。

?对单个分子而言,速率在v p附近的几率最大。

最可几速率“v

p

”的意义是:

气体分子速率的算术平均值。

N

N

v

v

N

?

=0

d

v

N

N

v f

d

d

)(=

m

kT

v

π

8

=

m

kT

v

π

8

=

(2)平均速率:

?∞

=

d

)

(v

v

vf

2

2

3

2

2

2

4

)

(v

e

kT

m

v

f kT

mv

-

?

?

?

?

?

=

π

π

μ

πμ

RT

RT

60.1

8

=

)

(v f v

v

O

平均速率(average speed)

第28课时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性质a卷

第28课时分子动理论 考测点导航 1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具有各种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阿伏加得罗常数将摩尔质量M、摩尔体积 V、和分子质量m、分子体积V o联系起来,且N A=6.02 X023个/mol, m=M/N A,V O=V/N A (此关系不适用于气体) (2)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其剧烈程度与液体的温度和微粒的大小有关。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谓分 子力实际上是它们的合力,它们与分子间距离 的关系如图28-A-1所 示,其中r o为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此时引力与 斥力大小相等。r o的数 量级为10-10m。 2 ?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1)分子动能: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是 大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 )分子势能:分子间所具有的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而热传递是同一种能的转移。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它们是等效的。 4?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 U的变化由做功W和热传递Q来量度。其定量关系为△ U=W+Q,内能增加厶U >0,内能减少厶U v 0;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界做功W v 0;物体吸热Q> 0, 物体放热Q v 0。第一 类永动机是不存在的(不需要消耗能量就可以不断对外做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 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即热传递具有 热和功气体性质(A卷) 方向性)。第二类永动机也是不存在的。 5 ?气体性质 (1 )气体的温度: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 标志。单位:C或K。关系:△ t= △ T o T (K) =273+t (C) (2)气体的体积:气体所充满空间的容积。单位: 米3,1m3=103dm3( L) =106 cm 3( mL) (3)气体的压强: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频繁碰撞而 产生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总冲量,与气体的密度和温度有关。单位:帕斯卡(Pa),各单位关系:1个标准大气压=76 cm Hg=1.013 x105Pa~ 10.34m 水柱高。 6 .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的关系: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满足PV/T=C (常量) 典型 题点击 1 ?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悬浮的固体颗粒的运动 B ?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本身有动能而产生的杂乱运 动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只受温度的影响 D .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该题考查了布朗运动产生原因以及影响的因素) 2?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岀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 ?阿伏加得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 ? 阿伏加得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阿伏加得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该题考查了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的求解方法,禾U 用模型可以看成球形或正方体) 3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1.0 X05Pa的状态 下,体积从20 L膨胀到30L,这一过程气体共向外界吸热4 X 103j,则气体内能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该题重点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的正确应用,注 意其各自的符号) 新活题网站 一、选择题 1 .如图28-A-2是在观 察中记录的做布朗运 动的微粒的运动路线, 以微粒在A点开始计 时,每隔30秒记录微粒的一 个位置,然后用直线把它们 依次连起来,得到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 姓名:得分: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3.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 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7.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8.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10.如图15-2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 ?3.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3.2用分子射线实验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3.3玻尔兹曼分布律 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 ?3.4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3.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统计规律性: 分子运动论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研究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的热性质。其中个别分子的运动(在动力学支配下)是无规则的,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但是,总体上却存在着确定的规律性。(例:理想气体压强)人们把这种支配大量粒子综合性质和集体行为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性。 气体中个别分子的速度具有怎样的数值和方向完全 是偶然的,但就大量分子的整体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也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为研究气 体分子速度分布的定量规律,有必要介绍分布函数的概 念。

例1:统计某城市中每个商店里职工的分布情况,可用下列方法。 分布函数和平均值 偶然事件:大量出现不可预测的事件。多次重复观察同样的事件,可获得该偶然事件的分布,从而得到其统计规律。 表示该城市中的商店总数 表示该城市中有个职工的商店数,称分布数。 i N i ∑=i N N 名职工的商店的百分数表示有i N N f i i 归一化的分布数,,=条件 归一化,1)(==∑∑N N f i i

例:我们以人的身高为例,来引入分布函数的概念。 设N 为总人数,d N (h )为身高在h--h+d h 间的人数。显然 ?=N h N )(d 令f (h )=d N (h )/N d h ,则 ?=1 d )(h h f 我们把f (h )称为归一化分布函数。 f (h )表征在单位高度内,身高为h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f(h)dh :高度在h 与h+dh 之间的概率

《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讲台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 二 章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2-1 设有一群粒子按速率分布如下: 试求(1)平均速率V ;(2)方均根速率2 V (3)最可几速率Vp 解:(1)平均速率: 18 .32 864200 .5200.4800.3600.2400.12?++++?+?+?+?+?= V (m/s) (2) 方均根速率 37 .32 2 ?∑∑= i i i N V N V (m/s) 2-2 计算300K 时,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解:s m RT V P /39510 3230031.8223 =???= = -μ s m RT V /44610 3214.330031.8883 =????= = -πμ s m RT V /48310 3230031.8333 2 =???= = -μ 2-3 计算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设氧气的温度为100K 、1000K 和10000K 。 解:μ RT V P 2= 代入数据则分别为: T=100K 时 s m V P /1028.22 ?= T=1000K 时 s m V P /10 21.72 ?= T=10000K 时 s m V P /1028.23 ?=

2-4 某种气体分子在温度T 1时的方均根速率等于温度T 2时的平均速率,求T 2/T 1。 解:因 μ RT V 32 = πμ 2 8RT V = 由题意得: μRT 3πμ 2 8RT = ∴T 2/T 1=8 3π 2-5 求0℃时1.0cm 3氮气中速率在500m/s 到501m/s 之间的分子数(在计算中可 将dv 近似地取为△v=1m/s ) 解:设1.0cm 3氮气中分子数为N ,速率在500~501m/s 之间内的分子数为△N , 由麦氏速率分布律: △ N=V V e KT m N V KT m ????- 2 22 3 2 ) 2( 4ππ ∵ V p2= 2KT m ,代入上式 △N= V V V p p e V V V N ?- -? ?22221 4ρπ 因500到501相差很小,故在该速率区间取分子速率V =500m/s , 又s m V P /40210 2827331.823 ????= - △V=1m/s (v v p =1.24)代入计算得:△N=1.86×10-3N 个 2-6 设氮气的温度为300℃,求速率在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1 与速率在1500m/s 到15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2之比。 解: 取分子速率为V 1=3000m/s V 2=1500m/s, △V 1=△V 2=10m/s

物理高考真题汇编分子热运动

分类练习11----分子热运动(3-3) 一、选择题 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 (08全国1卷) A .4×1016 m 3 B .4×1018 m 3 C .4×1020 m 3 D .4×1022 m 3 2、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08全国2卷)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3、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 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取6×1023 mol -1) C (08北京卷) A .10年 B .1千年 C .10万年 D .1千万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天津卷)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 .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四川卷) 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 .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D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C (08重庆卷) A .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 .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 .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 .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7、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7全国2卷) A .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 .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 .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07全国广东卷) A .p 1 =p 2,V 1=2V 2,T 1= 21T 2 B .p 1 =p 2,V 1=2 1V 2,T 1= 2T 2 C .p 1 =2p 2,V 1=2V 2,T 1= 2T 2 D .p 1 =2p 2,V 1=V 2,T 1= 2T 2 9、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第三章习题学习资料

第三章习题

1.从1到100个自然数中随机不放回低抽取5个数,并求它们的和。 答:sum(sample(1:100,5)) 注意 sample() Arguments: sets,size,replace,prob 注意到R自带的帮助文档格式: DUADV RS E(Description, usage, arguments, details ,value,reference ,see also, examples) 真的非常有用 2.从一幅扑克牌52张种随机抽取5张,求下列概率 a.抽到的是 10, J,Q,K,A; b.抽到的是同花顺 答:a 4*4*4*4*4*4/choose(52,5) b 4*choose(13,5)/choose(52,5) 可以看见的是后者远远小于前面的. 如果应用样本点的观点,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prod(1:5)*4^5/prod(52:48) 4*prod(13:9)/prod(52:48) PS:排列应用的函数是 prod(),从n1:n2的个数是 n1-n2+1个 组合要用到得函数是 choose(total,size) 可以使用样本点样本空间的观点,也可以改变下样本点的概率,使其不考虑顺序,这样就可以使用组合。 本质上只是选择的样本点的不同而已。不考虑顺序的样本点考虑顺序的样本点 3.从正态分布N(100,100)中随机产生1000个随机数, a.作出这1000个正态随机数的直方图 b.从这1000个随机数中随机有放回地抽取500个,作出其直方图 c.比较它们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答:rnorm(1000,mean=100,sd=100)->x sample(x,500) hist() mean() sd() PS:注意下面四个函数就可以了 pnorm() qnorm() dnorm() rnorm() 应该传入什么参数,完成什么效果. P代表累积概率,q代表分位数,d代表核(密度),r代表随机数. 以及如何利用相应的分布生成函数

分子热运动辨析题

分子热运动辨析题 下列关于分子和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观察到的是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分子a只在分子力作用下从远处由静止开始靠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受到的分子力最大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 C.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 B.布朗运动反应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V,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d=V/S D.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的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 关于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液体分子的运动 B.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虽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能反映出分子的运动规律 C.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D.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是由于() A.液体分子不一定与颗粒相撞 B.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颗粒冲力的平均效果相互平衡 C.颗粒的质量大,不易改变运动状态 D.颗粒分子本身的热运动缓慢 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分布在水中,这是由于() A.水分子间空隙太大造成的

高中物理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和气体》导学案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和气体》导 学案 【文本研读案】 知识点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分子有一定大小,可用 法粗略测定,其数量级为 m。 2、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基本微粒个数都为 个,这个数值叫做 常数,它是联系 世界和 世界的桥梁。知识点 二、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运动的特点是:一是 ;二是 。 2、布朗运动不是 的运动,但它反映了 的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

,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 。知识点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 力和 力,它们随着分子间距离的 而 ,其中的 减小得更快。 2、设分子间距为r,平衡距离ro,r< ro时,斥力 引力,合力表现为 ;r= ro时,斥力 引力,合力表现为 ;r> ro时,斥力 引力,合力表现为 。 3、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就 ,所以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 。 4、当分子间距r小于r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当分子间距r 小于r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

。知识点 四、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 分子热运动的 和分子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物体内能 ,体积变化时,物体内能 。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和 ,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 。 3、做功改变物体内时,内能的改变用功来 。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 多少;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 多少。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内能的改变用热量来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 多少;物体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 多少。 5、做功和热传递虽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但做功时是使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来发生

第三章+混凝

第三章混凝 3-1 混凝的基本理论 3.1.1 混凝及其处理对象 1、混凝的概念 向被处理水或废水中投加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化学药剂(混凝剂),并创造一定的水力等条件,以使水中污染物相互凝聚、颗粒增大并与水分离而达到处理目标。 2、处理对象 去除水和废水大部分以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的物质,尺度一般在10-6~10-9m之间。包括绝大部分粘大颗粒(<4μm)、大部分细菌(0.2~80nm)、病毒及一些高分子量的有机物。 —溶解或不溶性胶体颗粒(1mμm~0.1 μ m) —微小的SS —其他致浊物质 这类物质的去除不能依靠自身的沉淀性能,按stokes公式 d=10μm下沉1m需 100分钟 d= 1μm下沉1m需 10,000分钟 因此,这部分悬浮物很难经自然沉淀或直接气浮从水中去除。为此,我们必须设法改善胶体的界面性能,增大其尺寸,从而使其能易于从水中分离。 3.1.2 胶体及其稳定性 1、分散体系 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组成的体系为分散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相,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为分散介质。 分散体系按溶质的尺度来分,可分为三类: 真溶液d<1nm 胶体1nm1μm 2、胶体的基本特性 (1)光学特性:丁达尔效应(即光的散射);

(2)布朗运动:受水分子热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规则运动; (3)表面性能:比表面积极大,因而表面自由能极大,具有吸附能力; (4)电学性质: a.电泳现象:胶体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 →+ 粘土、细菌、蛋白质 负电 →- Al(OH)3颗粒,Fe(OH)3颗粒正电 b.电渗现象:液体在电场中透过多孔性固体的现象(与电泳相反)。 c.动电现象:胶体溶液系统内固相与液相之间产生的相对移动。 3、胶体颗粒带电原因 (1)胶体颗粒表面对溶液中离子的吸附 选择性—有共同成分的离子。 FeCl3+3H2O→Fe(OH)3+3HCl Fe(OH)3+HCl→FeOCl+2H2O FeOCl→FeO++ Cl- Fe(OH)3胶体吸附FeO+而带正电。 (2)胶体颗粒表面的溶解 胶体表面与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离解出正、负离子,微粒吸附了其中的一种离子而带电。如粘土颗粒: SiO2 +H2O→H2SiO3 H2SiO3→2H++ SiO32- 其余的SiO2吸附SiO32-带负电 (3)胶体表面的电离 如蛋白质: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第十四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statistical law of thermal motion of gas molecular ) §14-1 平衡态 概率 统计平均值 (equilibrium state ,probability ,statistical mean quantity ) 一、平衡态(equilibrium state ) 1、概念(concept ) 宏观性质长时间不改变的状态 2、描述(describe ) (1)状态参量 ①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3 m ) ② 压强P: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 单位面积的动量变化率 ( ) ③ 温度T:气体的冷热程度 (K) VPT间关系——物态方程 RT M pV μ = (但只有两个是独立变量) (2)几何图形(P-V图) ① 平衡态:点a(p、v ) ② 准静态过程 过程:物态随时间的变化, 多点集合——曲线 准静态过程:过程变化缓慢,每一步均可视为平衡态。 它在P-V图上为一曲线,如ab 。 二、概率(probability ) 1、 概念(concept ) 事件出现的相对机会,即可能性 2、 表示(expression ) N (N 很大)次试验中,x 事件出现了i N 次则X 事件出现的概率

P (X )= N N i (离散事件) 如果事件连续分布,且f (x )表示单位间隔中出现的概率, (亦称概率密度或分布函数)则出现在d x 间隔中的概率 p (x )= f (x )d x 3、 特性(specific property ) (1) 小于1 , p (x )≤1 (2) 归1 , ∑p (x )=1 , 1)(0 =? ∞ dx x f 4、 等概率假设(postulate of equal probability )处于平衡态时,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概 率相等 三、平均值(mean quantity ) 1、 概念(concept ) 物理量的平均大小,表示量上加“一”,如x 2、 计算(computer ) (1) 离散情况 n n i i p x p x p x N N x x +++=∑= (2211) (2) 连续情况 ? =dx x xf x )( 某变量的平均值=该量与分布函数的乘积对变量积分 §14—2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统计意义 (statistical meaning of gas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 一、气体的微观模型(microscopic model of gas ) 1、 微观模型 (microscopic model ) (1) 分子可视为质点,同类分子的质量相同 (2) 分子除碰撞外无其它相作用,而分子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2、 验证(verification ) 不能直接用实验 而是根据其推论与宏观实际(气体宏观实验)一致性来检验 二、压强(pressure ) 1、 实质(substance ) 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 单位面积的动量变化率 s t p s F p ???=?=

十一、热学(分子热运动、能量、气体)

十、热学(分子热运动、能量、气体) 1、分子的大小 (1)分子:物理中所说的分子指的是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规律的微粒。在研究热现象时,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统称为分子。 (2)分子的大小 ①单分子油膜法粗测分子的大小 原理:把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 膜,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直径,如右图所示。 把滴在水面上的油酸层当作单分子油膜层和把分子看成球形等是理想化处理。 具体做法是: a .测出1滴油酸的体积V ; b .让这滴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用方格坐标纸测出水面上漂浮的油膜的面积S ,如右图所示; c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 d 等于油滴体积V 与油膜面积S 的比值。 一、知识网络 二、 画龙点睛 概念

d =V S ②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 10m ,氢分子直径是2.3×10- 10m 。 (3)分子模型的意义 把分子看作小球,是对分子模型的简化。实际上,分子结构很复杂,并不都是小球。因此说分子直径有多大,一般知道数量级就已经可以了。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就叫阿伏加德罗常 数。 用符号N A 表示此常数,N A =6.02×1023 mol -1,粗略计算时:N A =6.0×1023 mol - 1。 (2)宏观量与微观量及其联系 ①宏观量 体积V 质量m 密度ρ=m V =M mol V mol 摩尔体积V mol = M mol ρ 摩尔质量M mol =ρV mol 摩尔数n =m M mol =V V mol 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N =n N A ②微观量 分子体积V 0=1 6 πD 3(球体模型) 分子质量m 0 ③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桥梁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对固体和液体:分子体积V 0=V mol N A 对气体:每个分子占有的空间体积=V mol N A 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质量m 0=M mol N A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N A = M mol m 0 (对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 =V mol V 0 (只对固体、液体适用)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这些宏观量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直径)等微观量联系起来。 3、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例题:水的摩尔质量是1.8×10- 2kg/mol ,1 mol 水中含有6.0×1023个分子,则每个水分子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3-1 设有一群粒子按速率分布如下: 试求(1)平均速率V ;(2)方均根速率2 V (3)最可几速率Vp 解:(1)平均速率: 18.32 864200 .5200.4800.3600.2400.12?++++?+?+?+?+?= V (m/s) (2) 方均根速率 37.32 2 ?∑∑= i i i N V N V (m/s) 3-2 计算300K 时,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解:s m RT V P /3951032300 31.8223 =???= = -μ s m RT V /446103214.3300 31.8883 =????= = -πμ s m RT V /4831032300 31.8333 2 =???= = -μ 3-3 计算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设氧气的温度为100K 、1000K 和10000K 。 解:μ RT V P 2= 代入数据则分别为: T=100K 时 s m V P /1028.22?= T=1000K 时 s m V P /1021.72?= T=10000K 时 s m V P /1028.23?=

3-4 某种气体分子在温度T 1时的方均根速率等于温度T 2时的平均速率,求T 2/T 1。 解:因μ RT V 32 = πμ 2 8RT V = 由题意得: μRT 3πμ 2 8RT = ∴T 2/T 1=8 3π 3-5 求0℃时1.0cm 3氮气中速率在500m/s 到501m/s 之间的分子数(在计算中可 将dv 近似地取为△v=1m/s ) 解:设1.0cm 3氮气中分子数为N ,速率在500~501m/s 之间内的分子数为△N , 由麦氏速率分布律: △ N=V V e KT m N V KT m ????-2223 2)2( 4ππ ∵ V p2= 2KT m ,代入上式 △N= V V V p p e V V V N ?- -??22 221 4ρπ 因500到501相差很小,故在该速率区间取分子速率V =500m/s , 又s m V P /40210 28273 31.823 ????= - △V=1m/s (v v p =1.24)代入计算得:△N=1.86×10-3N 个 3-6 设氮气的温度为300℃,求速率在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1 与速率在1500m/s 到15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2之比。 解: 取分子速率为V 1=3000m/s V 2=1500m/s, △V 1=△V 2=10m/s

第三章(蛋白质)习题

第三章(蛋白质)习题 一、选择题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L—。—氨基酸b.D—。—氨基酸 c.L—p—氨基酸d.D—p—氨基酸 e.以上都不对 2.关于下列氨基酸的说明,哪个是不正确的: a.酪氨酸和苯丙氨酸都含有苯环 b.苏氨酸和丝氨酸都含有羟基 c.亮氨酸和缬氨酸都是分枝氨基酸 d.脯氨酸和酪氨酸都是非极性氨基酸 e.组氨酸和色氨酸都是杂环氨基酸 3.下列哪种氨基酸溶液不能引起偏振光的旋转? a.丙氨酸b.甘氨酸c.亮氨酸 d.丝氨酸e.缬氨酸 4.属于亚氨基酸的是: a.组氨酸b.脯氨酸c.精氨酸 d.赖氨酸e.蛋氨酸 5.下列氨基酸在生理pH范围内缓冲能量最大的是:a.Gly b His c.Cys d.Asp e.Glu 6.哪一种蛋白质组分在280nm处,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a.色氨酸的吲哚环b.酪氨酸的苯酚基 c.苯丙氨酸的苯环d.半胱氨酸的巯基 e.肽链中的肽键 7.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其pI值分别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四种泳向正极,缓冲液pH应该是多少? a.4.0 h.5.0 c.6.0 d.7.0 e.8.0 8.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的氨基酸是: 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 小组氨酸e.脯氨酸 9.关于蛋白质构象的下列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指手性碳原子上某一原子或基团的方位 b.指几何异构体中顺式或是反式 c.指多肽链中一切原子(基团)随。—碳原子旋转,盘曲面产生的空间排布 d.指原子或基团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生成或断开 e.不涉及蛋白质分子中次级键的断裂与生成 10.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b.疏水键c.二硫键 d.氢键e.范德华力 11.蛋白质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 a.氨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 b.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力 c.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 d.肽链间及肽链内的二硫键 e.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布朗运动》进阶练习(二)

《布朗运动》进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激烈 D.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如图所示,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五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属扩散现象,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相互吸引 B.属扩散现象,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运动 C.属布朗运动,小金粒进入铅块中,小铅粒进入金块中 D.属布朗运动,由于外界压力使小金粒、小铅粒彼此进入对方中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它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 C.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能源是不会减少的 D.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二、计算题 4.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肆虐的黄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沙尘暴天气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淡黄色,尘沙等细粒浮游在空中,能见度极低,请问沙尘暴天气中的风沙弥漫,尘土飞扬,是否是布朗运动? 5.当两分子间距为r0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两个分之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______ (选填“引力”或“斥力”);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r0开始减小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势能______ (选填“最大”或“最小”).

参考答案

【答案】 1.D 2.B 3.D 4.解: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是10-6 m,这种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沙尘暴天气中的灰沙、尘土都是较大的颗粒,它们的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它们的运动基本属于在气流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故答案为:不是布朗运动. 5.引力;增大;最小 【解析】 1. 解:A、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颗粒周期液体分子撞击引起的,所以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 错误; C、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小颗粒的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而不是液体分子对小颗粒的吸引力不平衡引起的.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 D、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固体小颗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小颗粒的碰撞的作用力不平衡引起的,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小颗粒的运动越激烈,且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做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该题考查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掌握布朗运动的实质和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2. 解:A、把接触面磨平,使铅块和金的距离接近,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金分子和铅分子进入对方,这是扩散现象,B正确; C、布朗运动是指固体颗粒的运动,本题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二者连在一起,ACD 错误. 故选:B 扩散现象是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此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分子间能够发生作用力的距离的知识点. 3. 解: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间接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错误; B、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即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B错误

专题八:分子动理论、热和功和气体状态参量考点例析Word版

专题八:分子动理论、热和功及气体状态参量考点例析 本部分主要包括分子动理论、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的状态参量及定性关系。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理科综合一般只考一道选择题,占分比例较小,试题难度属于容易题或中档题,因此只要能识记和理解相关知识点,得到本部分试题的分数并不困难。 一、夯实基础知识 1、理解并识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 描述热现象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温度。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都叫做热现象。分子动理论是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观点来研究热现象的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了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事实 物体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分子的热运动。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关于布朗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形成条件是:只要微粒足够小。②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③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④实验中描绘出的是某固体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的连线,不是该微粒的运动轨迹。 3、了解分子力的特点 分子力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②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③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 4、深刻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 ⑴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做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⑵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作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所有势能都有同样结论: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当r=r0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不论r从r0增大还是减小,分子势能都将增大。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变化,分子势能也变化。 ⑶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也就是说,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看又是有区别的:做功是其他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功是内能转化的量度;而热传递是内能间的转移,热量是内能转移的量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课时练习

第三章热力学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1.关于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都能自发地进行 B.不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而且能量的可利用性在逐步提高 C.空调机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传热不存在方向性 D.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发生其他变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自然界中的一切宏观过程都是具有可逆性的 D.改进热机的生产工艺,总有一天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效率为100%的热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题组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4.(多选)关于气体的内能和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B.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C.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一定吸收热量 E.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剧烈,气体内能越大 5.(多选)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流散到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B.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可能减小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D.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可以制造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6.下列现象能够发生的是( ) A.一杯热茶在打开杯盖后,茶会自动变得更热 B.氮气和氧气混合后会自动分开 C.桶中浑浊的泥水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沙下沉,上面的水变清 D.电冰箱不通电时热量也会自发从低温的箱内传到高温的箱外 7.(多选)如图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冷凝器时制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B.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是因为其消耗了电能 C.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题组三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 8.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 B.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 C.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源没有必要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 9.热现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能量耗散的现象。所谓能量耗散是指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无法把散失的能量重新收集、加以利用。下列关于能量耗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守恒 B.能量耗散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