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酸碱度(pH值)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性质,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来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浆的渗透压与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高于0.9%的NaCl溶液者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这则成为低渗溶液。

血浆渗透压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血浆中的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是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非常多,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晶体渗透压。

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是机体细胞总体所含的体液。细胞的平均水含量约70%,细胞内液量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占体重的35%)。这是

由于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中,女性的肌肉不如男性发达,但体内脂肪较多(脂肪的含水量仅为10%~30%),因此女性的细胞内液占体重的百分率较低。细胞内液中重要的阳离子是K+(约150mmol/L),Mg2+(20mmol/L),主要阴离子是P3-和蛋白质。

体液是高等动物细胞内所有液体成分的总括,不包括植物。体液又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核液,细胞器的基质的细胞液;细胞外液:主要有组织液、血浆(非血液)、淋巴、脑脊液。

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

细胞内液并不是细胞液。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细胞内液的定义仅限于高等动物,不包括植物。

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是Na

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是Na+,荫离子是C1-、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的荫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2.血液中HCO-3和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对。 3.生理情况下每日需水量2000~2500ml,需氯化钠4~5g,需氯化钾3~4g。 4.等渗性缺水的主要病因和诊断要点。 5.等渗性脱水:失水=失钠,因急性体液丢失,主要丢失细胞外液。 6.低渗性脱水:失水<失钠,因慢性失液,只补液体未补钠,细胞外脱水重。 7.高渗性脱水:失水>失钠,因水摄入不足或水分排除过多,细胞内液脱水严重。 8.低钾血症最早出现肌无力,心电图变化特征是T波低平或倒置,ST段下降,QT间期延长或有U波。 9.何谓反常性酸性尿。 10.补钾时应注意:尿量>40ml/h,浓度<0.3%,滴数80滴/min,补给量 11.高钾血症心电图特征:T波高尖,QT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 12.高钾血症的治疗。 13.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的症状,呼出气体有酮味。尿液pH值<7.35,HCO-3下降。 1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补液量(ml)=[27-病人CO2CP值(mmol/L)]×体重(kg)×0.3。 15.代谢性碱中毒病人呼吸浅而慢,可伴有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表现。 16.补液量=生理需要量+已经丧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水2000-2500ml,氯化钠4~5g,氯化钾3~4g。 肋骨骨折最易发生在长而固定的第4~7肋。高于第4肋或低于第6肋的肋骨骨折应警惕胸腹腔重要脏器损伤的存在。 2.反常呼吸运动是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诊断的重要依据。 3.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防止并发症。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除控制胸壁软化外,在病情危重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4.开放性气胸的急救处理应立即用敷料封闭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然后穿刺减压。标准处理为胸腔闭式引流术。气胸引流位置一般在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5.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处理:锁骨中线第2肋间插人粗针头排气减压。 6.血胸来源于肺组织、肋间血管、胸廓内动脉和心脏大血管。进行性血胸需剖胸探查止血。慢性脓胸最理想的术式是胸膜纤维板剥除术。 鳞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最差。淋巴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女性的肺癌大多是腺癌。 食管分颈、胸、腹三部分。胸部又分上、中、下三段。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中段为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的上一半,下一半为胸下段(包括食管腹段)。 2.临床期食管癌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大多是鳞状细胞癌 贲门失弛缓症的造影表现食管呈鸟嘴样改变 肛缘7cm以上的直肠癌最常用的根治性手术为Dixon手术(直肠前切除术) Dukes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DukesB期:癌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无淋巴结转移; DukesC期: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其中仅限于肿瘤及肠旁淋巴结者为C1期,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者为C2期;。DukesD期: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者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概述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但这种液体丧失持续时间较久后,细胞内液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 等渗性脱水-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要详细询问体液丧失情况,每日的失液量有多少?持续多少时间?失液的性状等。测定细胞外液量和血清钠,以了解缺水和失钠情况。血清Na+和Cl-一般无明显降低,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有明显增高,表示血液浓缩。必要时可作血气分析测定,以判定有否酸碱平衡失调。 等渗性脱水-治疗措施 首先尽可能处理引起等渗性失水的原因,以减少水和钠的丧失。针对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尽快补充血容量。根据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来估计体液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者,可快速输入上述液体约3.0L,(按体重60kg计算)。以恢复血容量,或按血细胞比容来计算需补液体量。 补等渗盐水量(L)=血细胞比容上升值×体重(kg)×0.25血细胞比容正常值 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一般为水2.0L和钠4.5g. 等渗盐水含Na+和Cl-各154mmol/L,而血清Na+和Cl-的含量分别为142mmol/L和103mmol/L.两者相比,等渗盐水的Cl-含量比血清的Cl-含量高50mmol/L,在重度缺水或休克状态下,肾血流量减少,影响排氯功能,若从静脉大量输给等渗盐水,有导致血Cl-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因此,应用等渗盐水治疗缺水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缺水更加符合生理,可以避免输入过多的Cl-,并对酸中毒的纠正有一定帮助。此外,在纠正缺水后,钾的排泄有所增加,K+浓度也会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一般应在尿量达40ml/h后补充氯化钾。 等渗性脱水-病因学 常见的病因有:a.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b.体液体内转移,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感染、肠梗阻、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与细胞外液成分基本相似。 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 病人不口渴,有尿少、厌食、恶心、乏力、舌干、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弛等表现。如短期内丧失过多,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以上时,也就是丧失细胞外液的25%时;病人出

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

1、胡克所发现的细胞是植物的活细胞。X 2、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3、细胞核及线粒体被双层膜包围着。√ 一、选择题 1、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界限,称作(B) A、核质 B拟核 C核液 D核孔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A) A、原核生物无定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则有 B、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真核生物的DNA是线状 C、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和翻译是耦联的,真核生物则是分开的 D、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真核生物则有 3、最小的原核细胞是(C) A、细菌 B、类病毒 C、支原体 D、病毒 4、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B) A、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B、细胞是生命的最简单的形式 C、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 D、细胞从初始细胞分裂而来 5、下列哪一项不是原核生物所具有的特征(C) A、固氮作用 B、光合作用 C、有性繁殖 D、运动 6、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病毒可完全在体外培养生长 B、所有病毒必须在细胞内寄生 C、所有病毒具有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 D、病毒可能来源于细胞染色体的一段 7、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B) A、是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B、DNA和RNA分子中所含核苷酸种类相同 C、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等三种分子构成 D、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E、核苷酸之间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8、维持核酸的多核苷酸链的化学键主要是(C) A、酯键 B、糖苷键 C、磷酸二酯键 D、肽键 E、离子键 9、下列哪些酸碱对在生命体系中作为天然缓冲液?D A、H2CO3/HCO3- B、H2PO4-/HPO42- C、His+/His D、所有上述各项 10、下列哪些结构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存在?BCE A、细胞核 B、质膜 C、核糖体 D、线粒体 E、细胞壁 11、细胞的度量单位是根据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物体的不同而不同,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计量单位是(C) A、毫米 B、微米 C、纳米 D、埃 四、简答题 1、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解读细胞外液与体液、细胞内液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读细胞外液与体液、细胞内液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 杨型会 一、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 1、血浆与血液的区别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类,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的直接外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液则不是。 成分一血浆(液体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液 有机成分一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 2、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3、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即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及与细胞内液的关系 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1、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是血浆经毛细血管壁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的,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再被重吸收入血,部分进入细胞内成为细胞内液,少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回血,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 2、淋巴液不能倒流形成组织液的原因:结构上,在毛细淋巴管盲端,内皮细胞呈覆瓦状排列,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使淋巴液不能倒流;生理上,由于淋巴管舒张使管内压略低于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不能倒流;当淋巴管收缩时,收缩部位的管内压略高于舒张部位而使淋巴不断前行。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总淋巴管→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入血。 3、淋巴循环的意义:第一,回收组织中多余的液体成分;第二,收集从毛细血管滤出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使滤出的血浆蛋白重新转运回血浆中;第三,吸收大部分的脂肪;第四,清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或细菌,清除进入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和病原体等。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可使局部组织液增多和循环血量相对减少。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酸碱度(pH值)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性质,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来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浆的渗透压与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高于0.9%的NaCl溶液者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这则成为低渗溶液。 血浆渗透压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血浆中的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是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非常多,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晶体渗透压。 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是机体细胞总体所含的体液。细胞的平均水含量约70%,细胞内液量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占体重的35%)。这是

由于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中,女性的肌肉不如男性发达,但体内脂肪较多(脂肪的含水量仅为10%~30%),因此女性的细胞内液占体重的百分率较低。细胞内液中重要的阳离子是K+(约150mmol/L),Mg2+(20mmol/L),主要阴离子是P3-和蛋白质。 体液是高等动物细胞内所有液体成分的总括,不包括植物。体液又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核液,细胞器的基质的细胞液;细胞外液:主要有组织液、血浆(非血液)、淋巴、脑脊液。 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 细胞内液并不是细胞液。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细胞内液的定义仅限于高等动物,不包括植物。

高中生物 区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区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 1.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 B.呼吸酶 C.生长激素 D.氨基酸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组织液和淋巴 ②有氧呼吸酶、抗体、载体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⑥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4.细胞外液不包括下列中的()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更为重要 B.只要内环境维持稳态,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 C.人体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D.人体的调节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O2 B. H2O、Na+ C. 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7.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②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9.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10.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 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1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血红蛋白、H+

生理学复习题 (1)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 1.新陈代谢不包括D A.物质交换 B.能量交换 C.自我更新 D.自我复制 E.合成代谢 2.关于刺激的定义,正确的是C A.外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的变化 C.能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D.环境的一切变化。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C A.静息电位值 B.动作电位幅度 C.阈值(阈强度) D.局部电位 E. 阈电位 4.机体功能调节中起主导地位的是B A.神经-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 5.下列生理过程属负反馈调节的是C A.排尿反馈 B.排便反射 C.体温调节(或降压反馈) D.血液凝固 E.分娩 6.机体内环境是指B A.血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细胞内液 7.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A A.血液 B.淋巴液 C.房水 D.组织液 E.脑脊液 8.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C A.单位膜 B.神经肌肉接头 C.反射弧 D.三联管 E.终池 9.不属于反射弧五个环节之一的是D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反射中枢 D.突触 E.效应器 10.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作用是通过E A.反应 B.适应 C.负反馈 D.正反馈 E.反射 11.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相对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 E.正反馈调节 1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E A.调节幅度小 B.调节敏感性差 C.作用范围广泛且持久 D.作用范围局限且缓慢 E.反应迅速,局限.准确 13.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A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 E.以上都不是 14.可兴奋细胞包括A A.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B.骨细胞,肌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高中生物 区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区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 1.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 B.呼吸酶 C.生长激素 D.氨基酸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组织液和淋巴 ②有氧呼吸酶、抗体、载体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⑥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4.细胞外液不包括下列中的()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更为重要 B.只要内环境维持稳态,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 C.人体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D.人体的调节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O2 B. H2O、Na+ C. 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7.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②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9.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10.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 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1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血红蛋白、H+ B.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C. Na+、葡萄糖、氨基酸 D.过氧化氢酶、抗体、H2O 1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问答题

1、简述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及病理(解剖)学的异同点。 病理生理学和生理学都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前者研究的是患病的机体(包括患病的人及动物),后者研究的则是正常的机体(正常的人和动物)。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虽然研究的对象都是患病的机体,但后者主要侧重形态学的变化,而前者则更侧重于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2、试举例说明何谓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两种以上疾病所共有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例如,炎症可以发生在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但只要是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都可发生渗出、增生、变质的病理变化,局部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的表现,全身的症状常有发热、WBC 数目增加、血沉加快等。所以说,炎症就是一种典型的基本病理过程。 3、如何正确理解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与机体的相互斗争而产生 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有规律的病理过程。 应抓住下列四点理解疾病的概念:1)凡是疾病都具有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2)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病的基础;3)疾病过程中引起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临床上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主要是劳动能力)的异常(包括损伤与抗损伤);4)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4、简述疾病和病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同一病理过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包含几种不同的病理过程。 5、何谓疾病的病因和诱因?病因、诱因和条件三者的关系如何? 某个有害的因素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会产生某个 特定的疾病,这个有害因素就称为该疾病的病因。 诱因是指在病因存在下具有促进疾病更早发生、病情更严重的因素。仅有诱因不会发生疾病。 疾病的原因是引起某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特异性的因素。疾病的条件是指能够影响(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其中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诱因属于条件的范畴。 6、机体死亡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简述其判定标准 机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大脑包括小恼、脑干在内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丧失。其判定标准有: ⑴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状态 ⑵自主呼吸停止 ⑶瞳孔散大 ⑷颅神经反射消失 ⑸脑电消失 ⑹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7、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有哪些? 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 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 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8、试述机体大出血后体内变化的因果转化规律。 大出血—→心输出量↓、血压↓—→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乳酸大量堆积—→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心输出量↓↓、血压↓↓…….这就是大出血后体内变化的因果转化规律。 9、举例说明机体遭受创伤后,出现的哪些表现属于损伤性变化?哪些属于抗损伤反应? 创伤引起的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等都属于损伤性反应;而动脉血压下降和疼痛所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及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保证心脑血氧供应及减少出血,属抗损伤反应。 10、举例说明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规律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同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例如肺结核病,病变主要在肺,但一般都会出现发热、盗汗、消瘦、心慌、乏力及血沉加快等全身反应;另一方面,肺结核病也受全身状态的影响,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时,肺部病变可以局限化甚至痊愈;抵抗力降低时,肺部病变可以发展,甚至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结核病灶如肾结核等。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1、为什么早期或轻症的高渗性脱水病人不易发生休克? 高渗性脱水病人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以下三个代偿机制使细胞外液得到补充而不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和休克。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第五章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第五章物质运输 1. 试述协助扩散与简单扩散的区别。 ⑴简单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的两种形式。二者转运的动力都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⑵二者的主要区别:简单扩散,只有小分子量的不带电或疏水分子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跨膜。不依赖于膜蛋白,所以不具有特异性。扩散的速度正比于膜两侧该离子的浓度梯度。协助扩散,与简单扩散不同,分子的协助扩散依赖于特定的内在膜蛋白,常称之为单向转运蛋白质。分子结合到膜一侧的蛋白质上,该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将该分子转运到膜的另一侧并释放。转运蛋白对于某特定分子或一组结构相似分子具有专一性。 2. 试述Na-K泵及钙泵的工作原理。 ⑴Na-K泵即Na+-K+ATP酶,一般认为是由2个大亚基、2个小亚基组成的4聚体。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 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其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 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 ⑵钙离子泵对于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钙离子通常与信号转导有关,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引起细胞内信号途径的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通常细胞内钙离子浓度(10-7M)显著低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10-3M),主要是因为质膜和内质网膜上存在钙离子转运体系,细胞内钙离子泵有两类:其一是P型离子泵,其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一个ATP分子,泵出2个Ca2+。另一类叫做钠钙交换器(Na+-Ca2+ exchanger),属于反向协同运输体系(antiporter),通过钠钙交换来转运钙离子。 3. 质子泵的主要类型。 质子泵有三种类型: ⑴P-type:载体蛋白利用ATP使自身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发生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子或其它离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动物细胞的Na+-K+泵、Ca2+离子泵,H+-K+ATP酶(位于胃表皮细胞,分泌胃酸)。 ⑵V-type:位于小泡(vacuole)的膜上,由许多亚基构成,水解A 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酶体膜、动物细胞的内吞体、高尔基体的囊泡膜、植物液泡膜上。 ⑶F-type: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H+沿浓度梯度运动,所释放的能量与A TP合成耦联起来,所以也叫A TP合酶(ATP synthase),F 是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factor)的缩写。F型质子泵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其详细结构将在线粒体与叶绿体一章讲解。F型质子泵不仅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将ADP转化成A TP,也可以利用水解A TP释放的能量转移质子。 4. 离子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的区别,以及离子通道蛋白作用特点以及主要类型。 教材P110,P111~112 5. 协同运输的机制。 协同运输(cotransport)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共运输(symport)和对向运输(antiport)。①共运输: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动物小肠细胞对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在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的进入,每转移一个H+吸收一个乳糖分子。②对向运输: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的进入胞内伴随者H+的排出。此外质子泵可直接利用A TP运输H+来调节细胞PH值。 6. 试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区别;胞饮小泡形成的机理。 (1)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 ①内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nm。 ②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液和分子,而大的颗粒性物质则主要是通过特殊的吞噬细胞摄入的,前者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后者首先需要被吞噬物与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细胞表面受体,因此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triggered process)。 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 (2)胞饮小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clathrin)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网格蛋白是由相对分子量为180×103的重链和35×103~40×103的轻链组成的二聚体,三个二聚体形成组成包被的结构单位——三脚蛋白复合物(three-leggedprotein complex)。当配体与膜上受体结合后,网格

2月3日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 细胞外液的成分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淋巴液是内环境的一部分,属于细胞外液,A正确;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进入血浆中,B正确;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C正确;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D错误。2.【答案】A 【解析】人体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含有91%~92%的水分,7%的血浆蛋白,1%~2%为其它物质。其他物质中,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和无机盐等。A中的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属于其他物质;小分子蛋白质属于血浆蛋白;符合题意;B中的麦芽糖是二糖,必须在消化道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进入内环境中;不符合题意;C中的消化酶在消化道内;不符合题意;D中的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在血浆中,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引领 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理化性质只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B.人体正常的体温保证了酶促反应所需温度 C.一般来说,溶液浓度高低和渗透压大小呈负相关 D.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酸碱度将大大降低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只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而不是全部,A 错误;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人体正常的体温保证了酶促反应所需温度,B正确;一般来说,溶液浓度高低和渗透压大小呈正相关,C错误;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大大降低,D错误。 好题速练 1.关于细胞外液酸碱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到7.45之间波动 B.人体做剧烈运动时,静脉血浆中的pH暂时降低 C.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pH过高时,呼吸加快加强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液中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高考生物复习专项练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细胞生活的环境_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_练习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课后练习(1) 1.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D.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2.关于人体内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C.渴觉产生于人体的口腔 D.激素调节是维持渗透压的唯一方式 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4.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无关的一项是() A.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 B.血浆中Cl-浓度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浓度 5.下列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过咸食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B.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最终抗原的清除还需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需要不断产生,才能满足需要 D.在低温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6.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1)血浆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的____ __、___ __含量有关。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 有等离子有关。空腹血糖浓度为0.8~1.2g/L,当人体血糖浓度略有下降,此时体 内主要是___ _____(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 __。(3)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 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

2018高中生物 区分内环境与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综合分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区分内环境与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综合分析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2.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3.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 A.血浆中的Na+和Cl﹣ B.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 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 D.胃腺分泌的胃酸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 B.麦芽糖 C. Ca2+ D.激素 5.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钙离子 D.唾液淀粉酶 6.正常人体组织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 A.纤维素 B.氧气 C.钙离子 D.葡萄糖 7.正常情况下,胰腺的静脉血中不会含有( )

A.胰岛素 B.胰蛋白酶 C.葡萄糖 D. O2 8.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 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9.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 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B.血浆具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C.淋巴液中存在免疫细胞 D. Cl﹣和Na+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1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A.氧气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泡中 B.蜜蜂蜇人时注入了乙酸 C.果汁通过口腔和食道进入胃中 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 12.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是()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组织胺、淋巴因子、淋巴细胞 B. H2O2酶、抗体、激素、H2O

外科病人的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外科病人的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第一节概述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它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其量随性别、年龄和肥瘦而异。成年男性的体液量一般为体重的60%;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5%。小儿的脂肪较少,故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高,在新生儿,可达体重的80%。 一.人体的体液分布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组织液(1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1-2%) { 细胞外液(Na+) (20%) {血浆(5%) { 细胞内液(K+) (40%) 细胞内液量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中。女性的肌肉不如男性的发达,故女性的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35%。 ⑴功能性细胞外液: 能与血管内的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这部分组织液称功能性细胞外液。 ⑵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及结缔组织液中的水虽有各自的功能,但不直接参与体液的交换,与维持体液平衡作用不大,称为无功性能细胞外液。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一般仅占组织间液的10%左右,即体重的1%~2%。 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主要的阴离子是Cl-、HCO 3 -和蛋白质。 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K+和Mg 2+。主要阴离子是HPO42-、蛋白质。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一般为290~310mmol/L。 二、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机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单位时间内水电解质的排出和摄入保持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称体液平衡,包括 ①水平衡, ②电解质平衡, ③渗透压平衡, ④酸碱平衡。 渗透压: 溶质在水中所产生的吸水能力称渗透压。其高低与溶质、离子或分子的数目多少成正比,而与粒子的电荷或颗粒大小无关。 以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正常值290~310mmol/L。它对维持体液容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钾离子在钠钾泵的作用下进入细胞来维持细胞内渗透压,没有钾离子钠钾泵就无法工作,也就无法维持渗透压,故钾离子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细胞膜上有一种糖蛋白叫做“钠钾泵”,它的主要作用是让K+进入细胞内,把Na+排出细胞外所以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钠钾泵的作用方式可因不同生理条件而异,在红细胞膜中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 ⒈正常的作用方式——利用ATP的水解与Na+-K+的跨膜转运相偶联。 ⒉泵的反方向作用——利用Na+-K+的跨膜转运来推动ATP的合成。 ⒊Na+ - Na+交换反应可能与ATP和ADP交换反应相偶联。 ⒋K+ - K+交换反应与Pi和H2⒅O的交换反应相偶联。 ⒌依赖ATP水解,解偶联使Na+排出。 细胞内液是机体细胞总体所含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细胞的平均水含量约70%,细胞内液量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占体重的35%)。这是由于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中,女性的肌肉不如男性发达,但体内脂肪较多(脂肪的含水量仅为10%~30%),因此女性的细

胞内液占体重的百分率较低。细胞内液中重要的阳离子是K+(约150mmol/L),Mg2+(20mmol/L ),主要阴离子是P3-和蛋白质。 体液是高等动物细胞内所有液体成分的总括,不包括植物。体液又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核液,细胞器的基质的细胞液;细胞外液:主要有组织液、血浆(非血液)、淋巴、脑脊液。 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 细胞内液并不是细胞液。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细胞内液的定义仅限于高等动物,不包括植物。

渗透压的原理和医学应用

渗透压的原理和医学应用 方凯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05-1班, E-mail Kathy19861128@https://www.docsj.com/doc/3b2418845.html,) 摘要渗透压是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本文介绍渗透压的形成原理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首先来看一个小实验如果用一种半透膜将蔗糖溶液与水分开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一侧的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通过半透膜转移到蔗糖溶液中这种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渗透作用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细胞膜人造羊皮纸和火棉胶膜等本实验中所用半透膜只允许溶剂水分子透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透过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的溶剂分子数不等单位时间内由纯溶剂进入溶液中的溶剂分子数要比由溶液进入纯溶剂的多膜两侧渗透速度不同结果是一侧液面上升因此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的分子数不相等 由于渗透作用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上升随着溶液液面的升高水柱的静压作用增大使水分子从溶液进入纯水中的速度增加当静水压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单位时间内进出的水分子数目相等即达到渗透平衡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需要加给溶液的额外压力渗透压是依数性其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作用在医学上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在在世界各地正逐渐兴起一个项目—婴儿游泳很多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对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写也许多有关的论文著作认为婴儿游泳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婴儿游泳是将婴儿放入特定的水质水温的水中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的一项自主运动这其中特定的水质就与渗透压有关尤其是未满二个月的婴儿游泳时要在水中加入特定的仿羊水溶质这是因为婴儿刚出生时皮肤薄嫩相当于一层可通透的生物膜人体内的渗透浓度是0.9%NaCl如果直接将婴

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练习苏教版教案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D.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2.关于人体内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C.渴觉产生于人体的口腔 D.激素调节是维持渗透压的唯一 方式 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4.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无关的一项是() A.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 B.血浆中Cl-浓度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浓度 5.下列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过咸食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B.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最终抗原的清除还需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需要不断产生,才能满足需要 D.在低温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6.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1)血浆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的____ __、___ __含量有关。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 它含有等离子有关。空腹血糖浓度为0.8~1.2g/L,当人体血糖浓度略有下降, 此时体内主要是___ _____(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 __。 (3)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020高中生物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 1.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A.钠离子和钾离子 B.钠离子和氯离子 C.钾离子和氯离子 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2.静脉注射时常用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载体,将各种药物输入人体,该过程中生理盐水的功能主要是() A.运输药物进入细胞 B.提供能量 C.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供应水分 3.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 x>y>z B. y>z>z C. z>y>z D. z>x>y 4.人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 kPa左右,主要源于血浆中含有下列哪些离子( ) A. Na+和K+ B. Na+和Cl- C. K+和Cl- D. HCO和HPO 5.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 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的pH 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D.人的体温 6.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其大小与下列哪几项有关( ) ①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②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③血浆中Cl-的含量④血浆中Na+的含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中Cl-含量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含量 8.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①葡萄糖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氨基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 A. K+ B. Na+ C. Cl- D. Na+和Cl- 10.下列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的是( ) A. Na+的含量 B. Cl-的含量 C.血浆蛋白的含量 D.血红蛋白的含量 11.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大、12.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