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九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1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1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1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1课

2021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精品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现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多媒体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 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阅读教材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他到苏俄访问,他看到了苏俄的饥荒,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苏俄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材料二: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 (1)材料一中美国人哈默在苏俄开采石棉的计划能否得到实现?为什么? 提示:在列宁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当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按政策规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 提示: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 (3)结合上述及所学,请大家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想一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征? 提示: 归纳总结:新经济政策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法学法】开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2.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精品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 金的史实;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获取历史 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看待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频——腾格尔歌曲《天堂》)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腾格尔的这首《天堂》体现了他对自己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骁勇善战,曾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材料一: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材料二: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2.请同学们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当时牧民们的最大心愿是什么? 提示:这些描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3.最终谁结束了这种混战的局面? 提示:铁木真(成吉思汗)。 4.教师追问:为什么铁木真能够担此重任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 提示:蒙古草原的长期混战,使得人们苦不堪言,他们渴望统一。青少年时代的铁木真经历了许多磨难,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机敏的品质,再加上一支强大的军队,铁木真成就了丰功伟业,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教师强调: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他的贡献不仅仅是统一了蒙古,还在于他建立了蒙古政权的一些重要政治建设。 5.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1.展示蒙古军队征战方位图 2.学生根据教材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①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②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3.问题思考: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征服了西南亚、中亚、欧洲的大片领域,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当时,中原地区以及欧亚大多是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为什么会被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征服呢? 提示: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激化、蒙古统治集团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统治者善于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目标导学三:元的建立与统一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 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教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苏联模式的确立,探讨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苏联模式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新经济政策__。内容包括:①农业

上:以__征收粮食税__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用__雇佣劳动力__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__自由买卖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由贸易__; 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资本家__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上:实行__按劳取酬__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_国情_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_积极性__,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工农联盟__,促使国民经济__稳步发展__。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苏联__”。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_工业国__。 4.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__指令性计划__下完成的。 5.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开展了__消灭富农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__集体农庄__的建设,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6.1936年,苏联公布了__新宪法__,宣告确立了__社会主义制度__,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苏联模式__”。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__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__和__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__。 7.苏联在较短时间内__实现了工业化__,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__物质基础__,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__优越性__,赢得了巨大的__国际声誉__。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__代价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苏联(俄)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 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粮食税和农业集体化,这三大措施在农业经济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 ①余粮征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措施;③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课标内容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知识点整理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契丹的兴起 契丹的生活习俗: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游牧为主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契丹国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北宋与契丹:①北宋北伐: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②契丹南侵: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到达澶州,东京受到威胁,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临督战,辽军进攻受挫。1005年,双方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 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对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性的和议,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

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西夏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③双方在边界进行贸易。 二、碰撞中的融合 奖励垦荒,学会农耕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字铸造钱币 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辽 契丹916年辽太祖阿保机上京 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汴京、东京 西夏 党项11世纪前期李元昊兴庆 金女真12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 辽太宗推行“以汉制待汉人”,保护发展先进中原文明的政策。 榷场: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过程与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尚未形成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与建立 2、难点:元朝的统一与建立 四、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提前浏览教材;准备铁木真童年资料;知道什么是墓志铭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大家注意听这首歌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让反映了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啊? 生:蒙古族…… 师:那一提到蒙古族,你脑海中马上能想到什么呢? 生:蒙古包、草原、马…… 师:这是现在大家脑海中已有的蒙古风貌,那么在12世纪的时候,蒙古又是什么样的呢?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互动探究,讲授新课

师:这是蒙古史书当中记载的12世纪时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蒙古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生:战乱不断,战争频发 师: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局面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在蒙古统一之前,北方草原之上,有着诸多游牧部族,这些部族统称为鞑靼,而此时的蒙古,还只是鞑靼之中的一部,草原上的部落集团,处于频繁的混战之中,而且,蒙古诸部之中也并不统一,内部也是征战不休;再加上当时的金朝也在压迫和剥削着蒙古各部,并挑起它们之间的争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生活在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你最渴望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生:统一…… 师:当时蒙古的统一与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成为了民心所向(板书:一、蒙古的统一与发展) 师:我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是谁啊? 生:成吉思汗(师:他的本名叫铁木真) 师:接下来我们有请_______同学上来给大家讲述一下铁木真的童年生活,大家掌声欢迎。 (介绍铁木真的童年生活) 师:感谢_______同学,通过_______的讲述,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铁木真的童年经历会使他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呢? 生:坚强、机敏…… 师:那么铁木真的这种性格也在他后来统一蒙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铁木真的童年生活是他深刻的认识到,只有草原统一,才能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当这只草原上的雏鹰长大之后,他渴望着在这片草原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功勋。 师:那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铁木真都采取了那些行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首先,铁木真建立了一支强悍的蒙古骑兵,大家想一想骑兵与步兵相比有什么优点啊? 生:快…… 师:铁木真的这支队伍在战斗中的移动速度可达到每日70千米,并且每个蒙古骑兵一人配备六匹马两张弓,六匹马用来轮番换乘,以提高行进速度,两张弓一张用来近距离骑射,一张用来远距离骑射。那么通过老师刚来的描述,你能不能概括出铁木真的这支骑兵队伍肯定具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啊? 生:战斗力强…… 师:铁木真就带着这支战斗力非常强大的队伍四处征讨,最终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并且召开了贵族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建立起了蒙古政权,从此铁木真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之后紧接着成吉思汗又通过创制蒙古文字,改变原有制度,等等一些列措施,改变了蒙古人民的生活,使得蒙古的历史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毛泽东却在他的《沁园春雪》当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成吉思汗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为成吉思汗撰写一篇墓志铭

【部编版】2018-2019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示范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1.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以及苏联模式。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 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道路。 难点: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利弊。 投影图片: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思考:这次示威游行是苏俄政府实施的一项政策引起的,你知道是什么政策吗?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实行的,为最终战胜敌人奠定了基础。可现在怎么会出现这一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教师: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史料1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教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学生: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史料2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教师:阅读教材P47第1、2自然段,列宁是如何解决这次“失败”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填空题 1.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5.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6.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二、选择题 7.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B ) A. 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 推动工业化建设 D. 对付美国的“冷战” 8.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B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 9.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B ) cc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理解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一、新课导入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的?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 1.教师讲解: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

胜了敌人。但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这就说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必须加以调整,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出问题: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学生分组制出前后经济形势对比表格,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 2.教师讲述: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克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提出问题:新经济政策主要有哪些内容呢?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在理解政策内容的基础上识记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3.教师提出问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进步?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余数可由自己支配和交易,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②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有利于工业的发展;③商业方面:恢复了国内自由贸易,活跃了流通,刺激了生产。 4.教师: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区别这几个历史名词:“沙俄”“苏俄”“苏联”,学生总结辨别: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 教师过渡: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 思考: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28年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课件相应展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教师过渡: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方面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目标导学三:农业集体化 1.学生解释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教师:集体化的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 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 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 B.金灭亡后 C.契丹灭亡后 D.匈奴灭亡后 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改用汉姓 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 一统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骄”是谁?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蒙古族兴起的背景;铁木真统一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自己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元朝统一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宋和辽、西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对峙。中国的再次统一,是由蒙古族完成的。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又是怎样统一中国的?本课将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二)、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的兴起: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了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铁木真统一蒙古: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的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部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相关史事: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又组建了一支有一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 成吉思汗率军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 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 成吉思汗在1227年率军攻打西夏时因病身亡。据说遵从成吉思汗“秘不发丧”的遗命,他的遗体被送回故乡,陵墓深埋,万马踏平,坟地成为森林。所以成吉思汗身葬何处不得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精品教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歌曲《天堂》。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腾格尔的这首《天堂》体现了他对自己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骁勇善战,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许多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1.图片展示。

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 2.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灭西夏—灭金—灭南宋。 3.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答案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①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②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元的建立与统一 1.读图学史。 忽必烈像 2.根据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教师讲述: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4.提出问题: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概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概况: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 答案提示: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但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地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3 板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含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梳理本课知识体系并完成知识提纲)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政府完全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当时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国家必须以有限的粮食资源来满足前线和城市居民的需要,禁止投机分子通过粮食买卖来使个人发财致富和扰乱民众。”与这一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必然联系的是() A.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列宁没有参与的革命或探索活动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制定新经济政策 D. 成立“苏联” 3.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重点发展重工业 4.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

A. 标志着苏联的成立 B. 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 C.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D. 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5.1923年,在苏联境内允许存在的现象有() ①在市场里进行自由贸易②私人租赁经营一些大型工矿企业③农民将剩余的粮食出卖④外国资本在俄国进行允许范围内的投资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6.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 赫鲁晓夫的改革 B. 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7.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8.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 B. 苏联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C. 苏联已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D. 苏联已成为高度民主的国家 9.《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道:“20世纪2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主要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A. 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C. 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开展 D. 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 10.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道:“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具体表现是()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②片面发展重工业③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④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二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 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