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

这是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理解。这几个问题是儿童心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本书第三章将作详细的论述。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

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

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

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

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

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

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

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

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发现了著名的关键期理论,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金。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说: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就需要花费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可能永远无法弥补。1935年,洛伦兹首先发现,小鹅在刚孵化出来后的几个到十几个小时之内,会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把它当成母亲而跟着走。如果小鹅第一眼见到的是鹅妈妈,它就跟着鹅妈妈走;如果第一眼见到的是洛伦兹,就把她当成母亲,跟着她走;而当它第一眼见到的是跳动的气球时,它也会跟着气球走,把它也当成。 然而,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那么过了一、两天后,无论是货真价实的鹅妈妈还是洛伦兹自己,无论再怎样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更不会认母。这说明,小鹅的认母行为能力丧失了。看来,这种能力是与小鹅特定的生理时期密切相关的。 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铭记(Imprinting)现象,把铭记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后来的许多的研究还发现,这种关键期现象,不仅发生在小鹅身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并且在人类身上也存在类似现象;不仅是认母行为的发生具有关键期,其它的许多行为能力都有类似的关键期现象。 以后,人们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包括心理、技能、知识掌握等行为)的关键期的研究中,于是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并得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发现。如中国青年学者殷红搏曾指出: 2岁半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3~4岁,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口语的关键期; 4岁半左右,是幼儿开始对知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开始快速发展语言的关键期; 6~8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7岁左右,是幼儿多路思维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7岁左右,是幼儿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7岁左右,是幼儿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7岁左右,是幼儿自我控制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030童年期 Childhood 个体从6、7岁到11、12岁的时期。相当于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起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由6~7岁的1280克到9岁增到1350克,12岁时达到l 400克,和成人一样。6岁后,脑的任何一叶都迅速生长,内抑制和分化抑制显著发展。中国学者对儿童脑电渡的研究,证明了童年脑功能的迅速发展,到13~14岁趋向成熟。 童年身体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内部成熟,特别是在l0~12岁时期。而身高体重方面都要比幼儿期和少年期增长缓慢.但身体变得更结实了。8~9岁时,白细胞数目增加到最高数值,抵抗力提高,一般生理的适应能力增强了。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与幼儿期和少年期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其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幼儿的认知活动以不随意性为主导,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读、写、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随意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认知水平则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幼儿认知事物以具体形象为主导,上小学后,儿童大脑神经系统不断完善,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越来越多的概念,在进行记忆、想象和思维活动中,概括能力逐渐提高。在童年期,儿童的集体意识也逐渐形成。儿童在班集体、少年先锋队等集体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逐渐形成对集体的情感和意识,这对其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认知活动的发展童年期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知觉迅速发展。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视敏度增长速度,童年比幼年缓慢,增长速度最高是在7岁。但是童年儿童的差别感受性比幼儿有显著提高,l0岁时视觉的调节能力最大。童年期儿童的听觉能力已有较高水平,能区别本旗语言中语音的细微差别。据研究,如果6岁儿童辨音能力为单位1,则7岁为1.4,8岁为1.6,9岁为2.6,10岁为3.7,19岁为5 .2。声音听觉敏锐度在13岁以前比成人略低。 童年期儿童的空间知觉在不断提高。皮亚杰对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进行了实验,后来,美国的D.埃尔金德和中国的朱智贤都验证了皮亚杰的这一实验。中国学者试验结果为:儿童在5~7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和脚;7~9岁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这与皮亚杰的实验结果大体相符。1982年中国学者又进一步作了验证,认为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有提高趋势。 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只能凭借其他分析器或标尺感知.苏联有人调查小学各年级学生确定1分钟能力的材料表明能较为正确判断的:1年级为11.5%,3年级为24.8%,5年级为31.1%。由此证明儿童随年龄增长,对1分钟知觉逐渐接近正确。中国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在5岁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才开始使用时间标尺,到8岁基本上能主动使用标尺。 童年期儿童的观察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这时期的一般特点为:在观察目的选择上,容易抓住表面细节而忽略本质部分:在观察时容易笼统而不精确;缺乏系统性和顺序性。这些特点年龄越小越明显。 ②记忆能力大大提高。有意识记在童年期儿童记忆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实验证明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随年龄增长而产生不同变化(表1)。起初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后来有意识记逐渐赶上无意识记,最后超过无意识记。表1只表示一般的发展趋势,两种识记的变化还会受各种条件的支配。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与注意事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与注意事项 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而很多家长用着同一套教育逻辑面对自己孩子0-18岁的每个阶段,这当然是行不通的。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语言关键期(0—6岁)。 从出生到18个月,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儿童的听力越来越灵敏,发音器官越来越成熟,能够辨认、理解、记忆、模仿周围人的语音、语调,获得生命最初的词汇。 18—20个月,是儿童获得词汇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儿童有强烈的模仿愿望和模仿行为,掌握的词汇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因此被称作“语言爆炸期”。 (2)感知觉关键期(0—7岁)。 研究表明,2—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和听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记忆流畅性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数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6—7岁是运动知觉速度和灵敏度发展的关键期。 (3)运动关键期(0—3岁)。 研究表明,0—6个月是平衡感发展的关键期,7—10个月是学习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学习站立行走的关键期,1.5—3岁是

发展手指精细动作(如抓、握、捏、提等)的关键期。 总之,教育要立足于一个基点,即教育要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儿童的成长规律,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对此应加以重视。格塞尔提出了一种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论,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这无疑具有较大价值。 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 孩子的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与其年龄相适应。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规律去养育他们。此外,还应当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他们尚未发展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切勿过度焦虑,更不能揠苗助长。孩子的成长有其天然的内在进度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可能暂时能让孩子,但实际上却存在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的隐患,甚至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反而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因此,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对孩子来讲弊大于利。 2.理解孩子的天性,让其充分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 每个儿童都是在尽可能地达到的成熟水平。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不可剥夺的冲动。只有为儿童提供限度的自由空间,儿童才能充分地发展其固有的潜能。养育儿童并不是强迫他进入预先设定好的模式中,而是在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对他成长过程的一种指引。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每个成长阶段都能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自由快乐地成长。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中英互联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教材(3)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6、7――12、13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掌握)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 小学低年级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小学高年级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并不断内化,引起智力、个性和社会诸方面结构的变革,以促进心理的发展。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掌握) 长时记忆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略。学龄前儿童主要记忆策略有: (一)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童都能自发运用复诵策略,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易接受这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二)组织策略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低年级不能运用,中年级不大会用,高年级自发运用。6-8岁进行组织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10以后已是组织策略者,无须提示。 (三)系统化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是指对没意义联系上的信息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以助记忆。 2011.05 98、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AC244-3 (A)复述(B)大脑风暴法(C)组织(D)谐 音记忆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重点掌握) 童年期的思维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一)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质变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2011.05 100、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AC)。P245-3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1)直观形象水平(小学低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2)形象抽象水平:(小学中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 (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可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时期。8、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

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重要概念

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重要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搞不明白孩子的发展和发育,也容易混淆其他一些相关的概念,那么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儿童心理发展重要的五个概念。 1.发展与发育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2.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需然出现的,但“危机”并不是需然出现的,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幼儿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 3.关键期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刻板印象”,即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例如,把出生后最先看到的对象当做“妈妈”,总是追随并喜欢接近“妈妈”,当“妈妈”消失时,发出悲鸣。刻板印象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关键期的时间是有限的。 关键期的概念应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4.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的儿童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在整个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 (一)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二)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步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三)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逐渐降低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发展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记忆,当儿童对所有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时行意义加工的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复述(背诵)。是指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材料的过程(5岁儿童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 2.组织。组织是要把识记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期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1)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年龄小的儿童往往按简单联想归类,年龄大的儿童按关系归类 (2)系列化: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 二、思维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速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儿童发展的10个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这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显著”。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与大脑的发育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追踪研究,如果人的智力17岁达到100%,那么4岁会达到50%,4-7岁达到80%,8-17又获得另外20%,因此7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以前尤为重要。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期。 2~3岁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要特别注意用标准语言准确表达想要告诉孩子的意思。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要注意孩子语言表述的规范和文明。 2~3岁学习计数能力的关键期给孩子确立数字顺序概念,教孩子按物点数。

2.5~ 3.5岁学习守规矩的关键期学习简单的社会规范 和生活规则,对培养以后 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很有 帮助。 3~5岁学习音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音色、节奏都有很强的感受。 3~8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8岁以后学外语在语音方面可能就会受到母语影响。 4~5岁学习辨认图像的关键期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彩 色图片,有利于他以后像视觉的发展。 5~6岁学习汉语词汇的关键期多给孩子讲些儿歌、童 话、故事、古诗词等可 以诱发孩子的 感性认识,奠定向文学方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期1 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方法: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制小猫、小狗等,时常移动玩具刺激他的视觉。在墙上贴上一些画,指给他看,并且告诉他画的名称和内容。在给宝宝看某样东西时,同时让他用小手去摸,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东西的名称、用途等,充分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各种感知觉功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得 ——2016级物理1班刘明瑞本章学习的内容针对对象是童年期儿童,一般是指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致相当于现行的小学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并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我们需要学习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来更方便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儿童的身体以及大脑结构和机能都有相应的发展。 其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童年期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方面都有相应的发展。譬如说童年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由初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为后期的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初入学的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还不全面,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例如,一年级儿童上学时常常会由于匆忙而忘记带学习用品,这时父母应该多多帮助他,提醒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提出努力学习的要求,要求儿童有意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有意注意就逐步发展起来。根据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上利用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锻炼儿童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从而使儿童以自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 再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与教育。学习作为儿童入学后的主导活动,它不同于游戏和劳动,既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该阶段的特点:第一,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学校的各项要求得以贯彻落实。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己不感兴趣但必须要学的东西。总之,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渐代替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不让学生在转折的道路上走偏了。第二,从年龄发展上看,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和幼儿、青少年的学习也不一样。学前期儿童也有学习,但这种学习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在游戏或其他实际活动中进行的。只有在童年期之后,学习才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但是童年期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较差,从内容上讲,童年期儿童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作为教师应当加强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与行为规范。 余下内容还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以及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学习了这些,我认为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孩子心目中的传导者,应从一颗爱心,一份挚情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尊重理解儿童学习兴趣,创造主动学习气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的提高。(同样,教师也一样需要有这样的领导者。) 2.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创设一个文明,健康,温馨的心理环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和白信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许多大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无意中伤害了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作业答案

2012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答:在早期教育领域中,关键期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在胚胎学中,关键期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关键期的概念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发展心理学的领域。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答:横向研究的优点是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模样组的行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大规模样组的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缺点是由于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如果

(完整word)《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B),推荐文档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乳 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 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 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 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 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doc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儿童进入学校后,其主导的活动为( )。(分数: 2.00) A.学习活动 B.社交活动 C.游戏活动 D.班集体活动 2.狭义的学习是指( )。(分数:2.00) A.在生活中逆行的 B.包括动物和人的学习 C.经验的获得受行为的变化 D.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系统的学习 3.童年期,又称小学期或学龄初期。该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童年期是从( )。(分数:2.00) A.5岁~11岁 B.8岁~14岁 C.6、7岁~12、13岁 D.8~11岁 4.有研究表明,在学习障碍的儿童中有( )的人生理发育比较迟缓。(分数:2.00) A.60% B.45% C.70% D.30% 5.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年龄阶段是( )。(分数:2.00) A.青少年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婴儿期 6.儿童采取他人向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认知技能称为( )。(分数:2.00) A.社会认知 B.角色采择 C.自我意识 D.换位思考 7.塞尔曼认为,儿童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分为( )个阶段。(分数:2.00) A.6 B.5 C.3 D.4 8.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按照塞尔曼的观点,7岁的儿童处于阶段( )。(分数: 2.00) A.1 B.2 C.3 D.4 9.儿童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此阶段属于( )。(分数:2.00)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述 发展心理学把儿童定义为0-18岁的发展中的人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指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心理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心理科学,包括三个分支: 儿童发展心理学只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但却是核心的部分。

原因:由此年龄段在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对人影响最大,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儿童发展的基本内容:1、认知的发展 2、情绪和意志的发展 3、个性的发展 4、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通常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发展 二是社会认知发展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动机、信念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指导和帮助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帮助人们正确了解儿童 2、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为与儿童有关的其他工作提供指导 4、丰富心理学的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二)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从中世纪开始,大致经历了三种模式。 1、主要效应模式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的复演说 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华生 2、相互作用模式皮亚杰心理图式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机制 3、交互作用模式萨莫夫和山德勒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论强调发展上的量变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阶段论强调发展上的质变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发展是量变、质变的统一体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儿童生来就能积极地探索周围世界,主动与他人交往,认为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机体的内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劳伦兹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有两大因素起直接的推动作用:自然主义教育运动和进化论的影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世界图解》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论教育》 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普莱尔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格塞尔总结出三个重要的观点: 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是指个体6、7岁到12、13岁的阶段,也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案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详尽运算性,是从详尽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留意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成人与儿童简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简易融洽,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⑷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⑸记忆策略的运用: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大凡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安定发展。小学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 ①复述(背诵);②组织: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③精致加工策略。 2、概括能力和概念的发展 ⑴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 性的概括。小学儿童时期,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②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读、写、算等)。 ③利于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③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⑵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详尽,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小学生学习中,外部动机始终占主导地位。 ⑵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从对学习过程、活动感兴趣到对学习内容、作业感兴趣;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例外学科内容初步分化;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⑶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包括对教师、集体、作业、评分等的态度。3、思维发展的特点 ⑴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详尽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详尽形象性。 ①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详尽性。 ②由详尽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明的“关键年龄”(约10—11岁)。 ③思维结构趋于统统,但有待完善。 ④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第九章 童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九章童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6~12岁) 第一节童年期儿童生理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脑重接近成人,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分支增多,神经纤维增长,作为随意运动生理基础的额叶不断增大,枕叶基本成熟,髓鞘膜的发展,中枢神经系统基本成熟 (二)大脑机能的发展 1.脑的机能发展了,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趋向平衡 2.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第二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 一、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一)儿童学习需要教师指导 (二)儿童学习一般要超越直接经验(即间接学习) 二、学习活动的发展 (一)学习动机的发展 低年级儿童主要的学习动机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二)学习态度的发展 1.对教师的态度尊敬和依恋——选择性评价——复杂的爱的体验 2.对班集体的态度(三四年级) 3.对作业的态度(1)能按一定时间来完成作业(2)能按一定顺序完成作业(3)能集中精神做作业 4.对评分的态度 (三)学习兴趣的发展 1.最初对学习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 业更感兴趣 2.在小学时期儿童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在教育影响下,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同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3.儿童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初步发展 4.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中年级后作用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四)学习能力的发展 1.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独立活动 2.使儿童学会进行智力活动 第三节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在入学学习的条件下儿童言语的发展 二、书面言语的发展 (一)识字 特点:(1)识字发展不平衡,两极化发展严重 (2)无师可自通 三个途径:1.别人告诉的 2.看到了问别人或查字典 3.曾听人说,遇上就认识4.根据偏旁部首推断(3)识字后出现回生 (二)阅读 阅读主要表现在理解课文和阅读速度上 1.阅读理解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标志 2.阅读的基本方式:阅读和默读 (三)写作 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 2.过渡阶段 3.独立写作阶段 三、内部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童年期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并未完善) (二)注意特性的发展 1.注意集中性发展 2.注意广度发展 3.注意稳定性发展 二、记忆的发展

抓住心理发展关键期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抓住心理发展关键期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19-06-24T11:56:28.163Z 来源:《成功》2019年第4期作者:王妮1 王瀚巍2 王蕊2 [导读] 如果有一本书,它以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关键内容为主线,帮助读者探寻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您是否愿意跟随它去做这样的尝试?相信大多数读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儿童发展心理学》(2016年版),就是这样的一本能引领读者去探索儿童心理发展奥秘的图书。 1.辽宁社科院人力资源所辽宁沈阳 110046 2.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如果有一本书,它以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关键内容为主线,帮助读者探寻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您是否愿意跟随它去做这样的尝试?相信大多数读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儿童发展心理学》(2016年版),就是这样的一本能引领读者去探索儿童心理发展奥秘的图书。 人的一生可能要做无数次探索,对生活、对情感、对未来,但最令人迷惑和困扰也是最伟大的探索,就是对成长的探索。人的成长是否有规律?人与人的差别是由什么造成的?人的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在关键期中,家长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家长费劲心思却难以让孩子爱上学习?怎样才能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对于这些问题,《儿童发展心理学》(2016版)结合众多著名心理学家的理论,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从遗传基因、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为读者作了详细地解答。 第一,本书的各章节知识结构的组织构成非常符合教育规律。作者根据逻辑规律,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意义进行了科学有序的编排。以时间轴为线索,从胎儿到婴幼儿,再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依次介绍。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不同阶段发展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与解析。这样的科目组织方式,有利于读者学习与阅读。本书不仅适用于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也适用于已为人父母的年轻人,更适用于各类教育工作者学习。 第二,本书创新性地以心理发展“关键期”为主线,强调每个发展时期都有特定的关键内容,错过了关键期,后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婴儿期是“动作”和“依恋”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以温暖关爱、积极接纳的态度对待婴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机会,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充分发育和良好自我的发展。幼儿期是“游戏”发展的关键期,要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通过游戏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也让孩子在游戏中实现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情,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一逆反期。小学期是孩子“学会学习”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学习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这个阶段孩子主要的学习任务;同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社会性的良好发展。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多从孩子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二逆反期,避免出现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 第三,本书将儿童心理发展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强调心理发展前面阶段发展的好坏对后来阶段发展的影响作用。同时,将个体在儿童时期的发展特点、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情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各阶段的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结合起来,强调早期的教养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四,本书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家长和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儿童、儿童的不同发展时期,给予不同的教育。告诫教育者必须掌握科学的养育方法,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健康快乐地生活、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第五,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专业教材,本书内容全面详实;图表使用科学、严谨、规范;文字通畅、生动、重点突出。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作者以不同的单元形式予以的呈现。“心灵故事”单元,作者以真实情景为背景,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心灵路径”单元则帮助读者理清各个理论发展的因果联系,让读者对于理论的理解变得更加清晰;“心灵畅游”单元,作者扩展了许多国内外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补充和延展;“心灵考场”单元,作者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有深度的提问,在书面上与读者进行交流,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我心行动”单元,作者根据课堂内容对读者提出提示和要求,促进读者理论应用于实践;“心灵小品”单元,作者引用了许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这些编排和设计,在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更有利于教育工作者们更好的教授本书。 最后,本书还针对目前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朋友们尤为重视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同时,从实际出发,以大量真实的案例为基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本书主编刘梅教授,是沈阳大学应用心理系原主任,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矫正技术、企业员工帮助计划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已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多项。《儿童发展心理学》(2016版)获得2016—2018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一定会收获很多,它不仅能让读者感觉到探索生命奥秘、对人类发展轨迹的追踪是如此的奇妙;同时,也会为读者留下对生命价值和发展意义的思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