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深层心理学

深层心理学

深层心理学
深层心理学

深层心理学

序----何谓深层心理术

“深层心理术”这个名词,对一般人来说,是个相当陌生的新名词,更遑论研究与了解。我个人即由于对人类之深层心理未能获得确切的认识与了解,而有过痛苦的亲身经验。

每个人都有其潜意识的部份,或许是强烈的自卑感,或许是重大的的疑惑,也或许是激烈的欲求不满等种种情况,可见人类的深层心理多幺地复杂,我们应该遵循着深层心理术的原理,对人类深层心理进行切底地了解。

一般而言,容易受到强烈抑压的四种情况是(一)性欲。(二)攻击倾向。(三)幼儿的欲求与感情。(四)痛苦的回忆。这些深层心理极具爆炸性,有时,爆炸性的巨大力量,会冲破抑压的围墙,而向意识的世界外露。

另一种必须了解的深层心理,是欲求不满和纠葛的心理。每个人在产生欲不满之后作何种反应,正是他个性的表现。与欲求不满一样,人生存在有种种纠葛的场面,因此,如何处理纠葛,也是与此人本质有关的重要部份。

根据上述种种深层心理的原理与形态,本书将具体地提出探知人类深层心理的方法,期盼对读者在作深层心理术的研究上,能够有所裨益。

第一章乍看即可了解对方

寒暄时的深层心理

无意识的优越感与自卑感,可由“鞠躬”获知

人与人之间的初次见面,大都由寒暄开始。这时,即使是初次见面,彼此之间并不会处于完全虚无的心理,在都存有种种印象。如果,早就约好会见日期,可能会事先打听对方在社会上的人望以及成就概略,大致上而言,在脑进而存有对方的大概轮廓。尚若,这是一项生意交易上的会谈,对对方的猜疑必然更加复杂,直到与对方面对面,更直觉地察觉出“真是惹人讨厌的家伙”或“讨人喜欢的人”。

然而,一般而言,这些感情不会在寒暄中露骨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怀有憎恨或敌意的感情,大部份的人都会将它们加以隐瞒,尽量不使对方察觉出。但是,长期遭受抑压的心情,必须寻找机会向外发泄,因此,在无意识之中,会经由鞠躬或握手方法的变化而向外表露无遗,那是说,即使彼此之间初次见面,经过仔细观察对方寒暄的方法,即可了解对方对自己的感情企图及其为人的线索。

举个实际的例子,有一次,我在咖啡屋等朋友时,看到二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在相互交换名片,坐在他们身旁的我,抓住这个机会仔细观察二个人的态度,其中一人在鞠躬时稍微哈腰,眼睛一直注视对方的眼睛,但是,另一个人却深深鞠躬,不敢抬起眼睛来,于是,我很快地了解这二个人之间的关系。

看着对方眼睛打招呼的心理,抱有对对方的戒备心理,同时,也有想予对方压迫感的无意识企图,而另一个人深深地弯腰鞠躬,俯下眼睛,像一只忠心耿耿的狗对主人的态度一般,虽然表现出他是个诚实的人,但同时也表示出他对对方怀有无可奈何的自卑感。

果然,不过二、三分钟,刚才逼视对方眼睛哈腰的人,深深地坐在椅子上,并且跷起二郎腿,状至从容,反之,俯视下方寒暄的人,却浅浅地正襟危坐在椅子上。

寒暄时二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他们的心理距离

由上述的例子可看出,初次见面的二个人,其所抱有的感情和意图,在无意识中会发展成为决定上、下位的争执,这可由鞠躬方式以及视线方

向中反映出来。此种一经会面即引起优胜劣败的竞争,不只出现他们并无寒暄的习惯,以对峙的形成而决定优劣。处于上位的一方显得威风凛凛,而处于下位的则表现得垂头丧气。

我在讨论深层心理学之初,即首先提出寒暄,然而,对方与自己所保持的距离,也是观察对方心理状态的重要关键。有些中年妇女在点头寒暄时,还要退后二、三步,也许她们想表示自己的谦虚,但是,我总觉得如此予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缺乏亲切感及自在感,无法彼此开诚怖公地坦然交谈。如此,意图加大彼此之间距离的情况,可认定那是警戒、谦虚的心理表现。

一般而言,东方人比欧美人士较喜欢在双方之间保持距离,站在心理学的立场来看,寒暄时二人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他们心理距离。保持距离的心理表现,显示此二人缺乏亲密感,而彼此间具有警戒和畏惧心,此种双方在寒暄时,意图将当场的气氛诱导成有利于自己的深层心理,也可作反效果的应用,亦即,寒暄时尽量靠近对方,如此,不但侵犯对方的私有领域,并且,在无言中也可表现出自己对对方毫无回避和畏惧的心理,在下意识作出此种表现,显示自己处于优越的地位,而使得对方处于劣势的心理状态中。

握手时觉察对手手心出汗,表示对方处于不安的心理状态中

紧接着,要提到握手时的深层心理,一般提到的是,握手时的力劲与性格有关,力劲强的人,是好动且充满自信的人,反之,则是个性内向的人,又,在派对中,无论熟识或陌生,均一一与他握手的人,是在作自我炫耀欲和交际性的表现。

然而,想洞悉人们的内心深处,还必须更深入地观察许多举支的微妙处。中世纪的欧洲,当陌生的二个人互相会面时,如果不是敌人,就必须放下武器,并且张开双手,向对方明示确实未藏匿武器,然后,坦然地相互握手,由于世上的左撇子毕竟不多,因此,握住对方的手可防止对方拔刀,所以,握手等于是解除武装的象征。

及至现代,握手仍然是心理上解除武装的表示。既然对方不再摆“姿势”,那幺,某些心理上的变化,即可轻易地外现。

何况,握手能够直接接触对方的身子,经过调查,握手的习惯起源于人类尚裸露身体生活的远古时代,男子与男子之间,相互用手遮住对方的性器官,而后才演变成手与手的紧握,可见握手本来就具有“以身体看出对方”的目的。

那幺,如何藉着握手而具体地获悉对方微妙的心理变化?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对方手掌心汗的湿度,判断出对方的心理状态。因为,一个人在无意识之中,经由自律神经的作用,其身体会随着恐惧、惊讶或兴奋等等感情的变化,引起呼吸与脉搏的变化,或汗腺的兴奋(精神性出汗)。相信各位都会有过此种经验,观赏棒球赛时,随着球赛的紧张,手掌心就会不停地冒汗,即为此例。由此可知,握手时,如果察觉对方掌必冒汗,即可获知他的心情高昂而失去心理上的平衡。

有一个资深刑警,是专门以科学方法办案的权威,他力劝同事尽量用握手侦察法。也就是在审问嫌疑犯时,先与他握手,待审问至核心,即藉安慰他“没关系,我们慢慢来”,然后,趁机再度与他握手,如果他的手掌心本来是干的,而后来渐渐冒汗,就可确定此人为罪犯无疑。此外,尚

有一种测谎器来记录汗腺的兴奋程度,它的原理与握手侦察法并无二样。

刑警的心理握手法

握手时的深层心理,不但可应用在罪犯的审问上,还可应用在异性之间。外表看来冷漠无情的女孩,经由握手极可能获知实则不然;当察觉她的手掌冒汗时,可认定她对握手的男士的外貌、身体、言语或气质,引起某种心理上的兴奋。花花公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必须向手掌冒汗的女孩进攻。”

与点头为礼的寒喧方式一样,握手时的深层心理也可作逆应用,以反效果应用此种心理时,可使对方产生压追感。最具代表性的是,刑警的握手法。刑警握手时总是目光炯炯,一直注视对方的眼睛,罪犯看到此种极具悦服力的眼神,内心即已深感忐忑不安,再者,对方紧握的手,令人感到意外的大,被对方用劲一握,即觉得自己站在不利的立场,能够将罪犯逼进此种心理状态之后,只需靠巧妙的推理力,即可顺利解决问题。

打招呼的方法,除了前述几种动作外,也有使用言语的寒暄法,从“你好”开始,到二个人互相诉说近况。由深层心理学上来加以探讨,的确含有重大的意义。双方并非初次见面,何况稍微了解对方,然而,却还一味地采取机械式且公式化的寒暄方式,此种情况可视为对方不想和自己来往的意志表示,那是他怀有“在交际上稍微顾到形式”,但是,二个人的关系,就在机械性的寒暄中默默表示出来,或者可说,此种人的自我防卫性较强。

不论鞠躬、握手或言语的寒暄法,都是人际关系最初的接触,因此,必须迅速察觉对方的深层心理,才能立即适应并保持圆滑的连系。

寒暄在深层心理的应用例

(1)鞠躬时,眼睛一直注视对方眼睛的人,表示对方怀有警戒心,同时也具有比别人优越的欲望。

(2)俯视下方而深深鞠躬的人,对对方怀有自卑感。

(3)鞠躬时,下意识地与对方保持距离的人,表示对对方怀有警戒心和回避的意图。

(4)虽是初次见面却几乎二肩相碰,可谓意图将当场的气氛倒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5)握手时,力劲十足,是个性积极、充满自信的人。

(6)握手时,无力劲者,个性内向。

(7)握手时,掌心冒汗,表示心理失去平衡。

(8)在派对中,无论熟识或陌生,均一一与他人握手的以,自我炫耀欲极强。

(9)握手时,先注视对方眼睛再握手的人,想在心理上站优于对方的地位。

(10)虽非初次见面,但是却采取机械式而公式化寒暄方式的人,具有极强的自我防卫性性格。

(2)观察坐姿

“默默地坐”却能获知夫妻间的关系

在这节里,首先要以我认识的二对夫妻作为话题,他们视我为婚姻顾问,先后来访,在此之前,我只认识男的,女的都是初次见面,虽然在电话中会简单听取对方的来意,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太太为人,在当

天可说一无所知。

但是,当他们在我家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我便能有所发现。这二对夫妻,其中一对的太太对先生怀有极大的心理负担,另一对,则夫妻都相当能干。

如此说来,好象我懂得面相似地,其实,我对这方面可说是一窍不通,只不过站在心理学上的观点观察而已。

乍见二位太太,均容貌姣好、应对有法,且个性爽朗,不同的只是她们的坐姿,一个在长沙发的一端,斜身注视着她的丈夫而坐下,而另一个则和丈夫并排坐在一起,几乎二肩相碰正面看我。

为何经由观察其坐法不同,而对他们分别有不同的印象?在后面将有更进一步的说明。后来,我根据我的印象进行打听,果然不出所料,斜身坐下的那位太太是与先生同居后,因怀孕,于是,恳求先生娶她。而另一个和她的先生是同事,相当能干,在办公室里受到同事们的尊敬。

侵犯他人私有领域的方法值得注意

可能各位都曾有过经验,一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可经由坐法与站位,反映出他的深层心理。此时,和本书其于的着眼点一样,如何下意识地接受,而作必要的心理学上的观察,在解释坐姿及站姿之后,对于看透他人发生程度上的差异。

有关可由一个人的坐法、占位,而探出那个人的深层心理,有二个理由,其一,“上座下座”能表示出占位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传统上优劣意识的反映。如今,在正式的场合里,或是在年纪大的人较多的集会中,席次问题使得会主办人伤透脑筋,或者引起与会者之间不必要的互相让座的麻烦。

其二,每个人都有本能的管辖意识,也就是拥有自己身边基本专用的空间,如果它遭受侵犯,就会产生不愉快和不安的感觉,此种空间叫作“私人领域”,一般而言,大家都尽可能地避免侵犯他人的私人领域。

例如,由起站搭乘公车,将可发现二端的座位首先被占满,因为最先坐下的乘客,大都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远离地靠二端坐下,然后,离二端最远的中间位子被占住,而后,慢慢地占住其中的位子,使座位坐满。

此种公车中的占位方式,正是维护自己私人领域而尊重他人领域的默契表现,但是,在上下班的尖锐时刻,置身于拥挤的公车中,就顾不得私人领域了,互相接触紧贴一起,动弹不得,此时的不快感并不只是由于身体遭到侵犯,也是心理上自己的私人领域遭到侵犯所引起,因此,处于此种状态中的人,大都将视线胡乱移开,意图不再意识他人的存在,也不致产生任何感情。

这就是一般人际关系中互相占位的方式,那是说,不论它是具有亲密的肯定感情,或是具有厌恶的否定感情,彼此间既然无特殊的心理关系,每个人都会维护自己的私人领域,因此,处于某种特殊心理状态的人,就会脱离此私人领域。

事实上,已经研究出一个人对于深层心理的适应关系,这可由其种种具有特征的占位法和坐姿看出。前述二对夫妻的例子,也是此种判断法的应用。

观察坐姿,可根据三个要点

综合传统的上座下座观念,和私人领域的想法,要看透一个人坐法和占位的深层心理,有三个着眼点。(1)坐下时与对方所保持的“距离”(2)与对方所占位置的“方向”。(3)坐下时的“姿势”。

首先要讨论“坐的距离”。距离的远近表现出侵犯对方私人领域的程度,那是说,如果双方陌生,当然会产生不愉快和不安的感觉,既然双方的距离很近,可判断相互之间承认可侵犯对方领域的人际关系。

例如,一对两心相许的情侣,即使空间再大,也经常促膝而坐。同一个公司中的职员,不论他的能力高强与否,当他与上司之间成立某种心理上的了解,或者对上司总怀有反抗心理,均可由他与上司之间占位的距离看出。

在一对夫妇间,所轻夫妇经常保持紧贴的距离,也有名副其实的夫唱妇随,太太经常紧跟在丈夫后面几步,相信他们之间的距离应该有所不同。

那就是前述所提及的,两个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即表示是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先前的例子中,妻子远离丈夫,坐在沙发的一端,表示丈夫对怀孕后结婚的妻子,怀有心理上的距离,同时,妻子由于多方恳求才使得对方与自己结婚,心理上负有极大的负担,均在双方的距离上表现出来。

在大学的课堂中,对教授具有好感的学生,或者想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大都坐在前排的座位,而缺乏兴趣的学生或偶而出席的学生都坐在后排的座位,但是,最近似乎教授和学生之间变得冷漠无情,因此,学生大多集中在后排的位置。

忽略心理上的距离,造成威迫和诱惑的陷井

有关“坐的距离”,另一种看法是,对方和自己心理上的差异形成,虽然自己与对方并无亲密感,但是对方却侵犯私人领域,此种情形,如果对方不是给予自己威胁的意图,就是要打破本来人际关系的围墙而侵入。例如,街上遇到一个流氓模样的男子要纠缠你时,他们紧靠过来,几乎将鼻尖贴在你的脸上。

据说,在美国,警察进行案件审理时,随着侦察的进行过程,刑警会以身体靠过来,慢慢逼近而用两个膝盖夹在嫌疑犯的一脚,这是一种心理作战的战略,利用侵犯对方私人领域的行动,给予对方不安的感觉,而引诱出对方的自白。

另一种典型的侵犯对方私人领域,而引起对方反应的例子是,推销员的推销术以及女孩的媚态。要判断自己的私人领域受到何种程度的侵犯,以及属于何种情况的侵犯,可由自己所觉的不快感来加以判断。倘若对方存心威胁,即使他在表面上呈现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藉以掩饰,你仍然会在无意识之中,采取夺回原有私人领域的行动,倘若对方逢迎自己,虽然亦具不快感,但是在心理深处,会有被深深吸引的感觉。

意图侵犯私人领域的手法,大都是很技巧的威压和诱惑的表现。若能觉察出前述的心理违和感,就能简单看透对方的真意,因此,对方侵犯自己私人领域的方式具有何种意义,每个人都必须了解。

一对两心相许的男女会隔桌对面而坐

其次,必须注意的是“坐的方向”,关于坐的方向,有二个着眼点,(1)对面而坐或并排而坐。(2)坐时面向门口或背向门口。

对面而坐或并排而坐,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差异,是“坐的距离”一节中所简明私人领域理论的延长,那是说,人们当面对面时,除非是拥抱

或握手,与对方保持相当距离,才是自然的状态,应该是自然保持能将对方的全身或上半身轻易地纳入视野的距离。反之,斜身而坐就不受到此限制,可以贴身距离并排而坐,此种距离感的差异,在有了桌子的障碍,隔桌对面而坐时,更加以强调。

对面而坐,能将对方置于相互觉察的位置,而产生视线冲突的“对峙关系”。一对情侣,除非想互相“欣赏”,并排而坐时,此种“对峙关系”消失,同时,容易产生面向同一方向,注视同一对象的连带感。

例如,置身巴黎的咖啡街,很快会发现,不只是熟人,连陌生的游客,彼此之间都能维持融洽的气氛,大家亲切地谈天说地,可能与所有的人均并排坐在巷口椅子上面向马路有关。实地前住就可了解,并排而坐,会使一个人的心情稳定,而聊起天来特别起劲,彼此之间的视线不会经常相遇,而只在引起共鸣时,视线斜面交叉而已,如此,心理的负担较轻,意气也较易相投,大部分的时间,由于视线不受到阻碍,因而聊起天特别起劲。

但是,此处的咖啡屋坐位,大多是对面而坐,视线经常相遇,因此,在确认和了解对方的同时,容易身心疲惫。

由此可见,并排而坐比对面而坐,更具亲密感,表示心理上早已失去要了解对方或使对方认识自己的意识,根本上是想加强自己和对方之间同心一体的感觉。

因此,一对男女隔着桌子对面而坐,也有可能是情侣,但他们之间交住还不够深入,仍然具有互相了解使对方认识自己的意图。一般而言,并排而坐的男女,大都沉默不语,于是,可推想出这对情侣两心相许,正在享受他们之间同心一体的感觉。

当然,不局限于一对情侣,倘若本来保持距离而坐的二个人,改坐在斜对面或是并排而坐,可认定这是彼此想增进亲密感的表示,但是如果像前述,有种私人领域受到侵犯的感觉,那幺,可能是对方给予威胁信号。

反之,扭转身子,意图将并排而坐的位置改变成对面而坐的情形,大都是对对方起了疑惑或感到新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对方的表示。

喜欢坐在房间深处的人,权力意识强

“坐的方向”的另一个着眼点是,背向门口或面向门口,大致说来,面向门口的人比背向门口的人,在心理上具有优越感。

据说,美国黑手党的首领卡鲁米尼·葛浪德,每当走进餐厅,一定要走到最里面的位子,背向墙壁,以便能监视门口,即使敌人进来,也能警觉到而立即应付,同时,背后是墙壁,不必担心后方的威胁,可说是最安全的位置。

人们的眼睛只能注视前方,因此,经常感到背后缺乏安全感,因而经常占着背后真正安全有利的位置。以产前的日本军伐,大都背向墙壁而坐,同时,身后还有保彪埋伏着,随时可以应付攻击的场面。现代的大厦办公室中,董事长的办公室大都位于最高层,且面对门口,背向一扇大窗户,这也是解除背后缺乏安全感的心理。

面谈有种叫作“紧张面谈”,这是接见者坐在桌子前,面向门口,而使被接见者背向门口,坐在椅子上,与接见者对面而坐,读者不难想象到,被接见的一方,由于背向门口,因而时时刻刻感到忐忑不安。先逼迫被接见者进入此种不安的状态中,然后,诱导出被接见者的内心,在被逼的情况中表现出来。

由此例可获得一个结论,集会时,意图坐在房间靠里面座位的人,大都是权力意识强的人,同时也具有防卫他人的威胁心理,这种人往往带有点神经质。此外,一向拘泥于上位下位观念的人也有相同的倾向。

靠椅背而坐的人属于狮子型,仅坐在椅子边缘上的人属于斑马型

深层心理术“坐姿”的最后一项是“坐的姿势”,它与后述的“手脚动作”有共同之点,因此,此节仅简单提到有关的几个特殊坐姿。

对一个人来说,站立的姿势是最适合活动的状态,因此,坐下时大多以能够立即站起来的坐姿为前提,像仅坐在椅子边缘上的坐姿,就是一个例子,此种人警觉心很高,经常处于能够活动自如的状态中,心理学上称此种人的“觉醒水准”高,但是,随着心情的松懈,此种“觉醒水准”会降低,于是,坐姿改变,身子往后挪,紧靠椅背而坐,并且向外伸出双脚,此时已经是另一个姿势,无法作立即站立的动作。

狮子在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均躺着度过,而作为狮子粮食的斑马,经常神经兮兮地举止难安。同样地,靠椅背而坐的人,在精神上居优势,而越居劣势的人,几乎都保持能够立即站起的姿势坐下,这是说,在椅子上仅浅浅地坐在边缘上的人,在无意识之中表现出对对方的话题感到兴趣,或是顺从对方的意识。

此外,一个人所坐的姿势,可表现出形形色色的深层心理。例如,一个坐下立即抬起二郎腿的人,大都具有防卫心、对抗意识,以及好胜心强的心理,这是男性的深层心理,女性则稍微不同,因为东方女性一般无抬起二郎的习惯,因此,敢大胆地抬起腿的女性,表示对自己的容貌有相当的自信,具有炫耀自己的欲望,同时,自尊心强,而一味拘泥于形成外表姿势,因此,虽然能够轻松地与男士互相以心相许。

坐姿在深层心理中的应用例

(1)互相侵犯对方私人领域的程度越大,二人的关系越密切。

(2)下意识地远离对方私人领域的人,具有对对方的反抗心理。

(3)意图侵犯对方私人领域的人,不是要威胁对方,就是想取悦对方。

(4)并排而坐的人比对面而坐的人,在心理上具有同心一体的感觉。

(5)对面而坐的人比并排而坐的人,更想使对方了解自己。

(6)本来并排而坐,忽然扭转身子,改为对面而坐,就是对对方有了疑惑或新的关心。

(7)坐在房间的深凹处面向门口的人,权力意识强。

(8)背向门口而坐的人,心理上居于劣势。

(9)紧靠椅背而坐的人,心理上居于优势。

(10)仅浅浅地坐在椅子边缘的人,在无意识中表示出对对方顺从之意,或对对方的话感到兴趣。

(11)一坐下立即抬起二郎腿的人,具有好胜和反抗的意识。

(12)坐在椅子上抬脚的女孩,对自己的容貌有相当的自信,而想引起男士的关心。

(3)表情

一个人不一定能率直地从表情中显露出自己的感情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过经验,人性心理微妙的动态,常会出现在表情上。心情愉快自然面夹的肌肉紧驰,而心生悲哀,自然会伤心落泪。甚至表情

比言语更能明显地表达心理的动态,然而,想由他人的表情判断他的心情,看来简单,事实并不尽然。

美国心理学家巴亚曾作过一项实验,请五、六个人以表情表现出愤怒、恐惧、引诱、不开心、幸福,以及悲哀等种种感情,再用闭路电视记录下来,让很多人观察,亦即,让大家猜何种表情是何种感情的表现,可是,事实上,在财路电视中,看到这些表情的人们,和所表现的人们的意图不同,因此,在六种表情中,平均只能判断出二种而已,也就是说,本来表演的人表现出愤怒的表情,但是,观众却只当它是悲哀的表情。

而且,每个人都沉心自己的心理动态被觉察,于是隐瞒表情不使外现,因此,外表与心声的对比,经常被提出讨论,有关表情也有此种情形,只露出外表,而感情的心声又是另外一回事。例如,在生意的洽谈中,看到对方始终面露笑容,似乎极为满意,以为成交必然毫无问题,但是,后来却“我听懂了你的话,觉得不错,不过,我们还是下次再谈吧!”地加以婉拒。

前例的结果虽然出乎预料之外,但是笔者还是不否定自古的“表情是引出人心的一面镜子。”这句话,我只是想说,从表情无法看透坦率的感情表现,或者由于表情是伪装的,因此无法看透他的本心,究其原因,均由于不了解深层心理学,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训练从对方的表情看出坦率的真情。

表情中,尤须注意眼睛和嘴部的四周

首先成为感情线索的是脸部肌肉的变化。脸部肌肉的分布状态,很显然地比身体其它部位发达,而在生理学上已获得明确证明,脸部肌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尤经眼睛和嘴部四周的肌肉最明显。观察大脑皮质运动的范围,脸部和手脚的移动领域比其它部位多。

许多生理和心理学想以实验证明感情的种种动态,会形成脸部肌肉的种种变化。法国心理学家乔新尼,将脸部肌肉加以电刺激,引起人为的表情变化,然后加上黑色斑点的记号,以观察表情和肌肉动态之间的关连,也有人在脸部贴上芝麻,想将肌肉的动态形成一定的法则。

事实上,不须等待这些实验的结果,只需仔细观察那些随着某种感情出现的表情变化,就可了解感情的表露和脸培肌肉的动态是互有关连的,例如,愉快的表情可使面夹提高,而不愉快的表情,会使面夹下降。嘴角向后拉开,表示心情愉快,而嘴角下垂,表示心情不愉快,类似如此,脸部各部分的肌肉,随着不同的感情而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可以说,我们的表情是以愉快不愉快的心情以及肌肉的变化为基础而形成。

其次,要研究悲哀(痛苦)、愤怒,恐惧(惊讶),喜悦和厌恶等等人类的代表性感情,在脸上各部分的肌肉引起何种变化,诸位能否从下面的表上,获知A至E每行中是何种感情的表现,自右至左,分别是喜悦、愤怒、恐惧,以及厌恶的感情表现,如果你全部判断正确,那幺,你可说已初步了解由他人的表情来判断他心理动态的深层心理。

前面提及的巴亚实验,它之所以无法由表情正确判断出感情,可能是由于只注意到脸孔某一部位的表情变化而已。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由表情判断出正确的感情,那幺,可作下面的训练,那是,关掉电视机的声音,把全部的精神均集中在画面上,而由萤光幕上的人物表情,判断他们心情的动态。笔者也常作此种训练,在各演出现的镜头,令人觉得人物的表情

栩栩栩如生,而忘了没有声音,名演员与一般的泛泛者区分,在此时最明显。当然,名演员表情丰富,“用脸讲话”,而演技较差的演员,又移动嘴巴,表情非常死板。

据说,著名的漫画家地治晶,每当思索漫画构想时,都是长时间坐在无声的电视机前,经由观察萤光幕上人物手脚的移动以及表情的变化,深入他人的意识之中,而发现平常无法探知的微妙心理,终于浮现出崭新的构想。

抑压感情,会使表情和动作不均衡

接下来,所要讨论的是,当对方抑压自己的感情时,他尽量伪装或无表情,或是表情表现在动作上,那幺,应该如何控知此种表情的深处藏着何种感情?这是表情深层心理学的第二阶段。

我曾听过一个百科全书推销员的亲身经验。当推销员把样本书交给有可能购买的顾客,而在对方默默地翻阅时,正是“胜败”的关键,此时,将视线四处移动,对房间四周作无谓观察的推销员,可说尚未出道,如果是经验老道的推销员,应该会集中精神注视顾客的脸孔,他说:“最好不要坐在顾客的正前方,而应该坐在他的斜侧,这样比较容易看得清楚顾客侧面脸部肌肉的变化,顾客一面看样本书,一面思量着是否买下,而他的心情却很有趣地表现在看来毫无表情的脸孔上。”

那是说,感情在表情的深处渐渐浮现,像一个充气的气球一般,随着气球的吹满,气球上所写的宣传用语或图画会明显地出现,同样,表情也会出现被抑压的的感情象征。

当然,和率直的感情外露的情形不同,有时形成脸部肌肉的动态,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动态,而向外表露无遗,通常表情和动作会出现和平日不同的不均衡的情况。

美国的小丑训练学校,科目之一要锻炼学生,一边涌上心理的感情,一边在脸上表现出与此种感情完全不同的表情。例如,心中激起愤怒的感情,但脸上却要相反地笑出来,像这样,锻炼自己自由自在地操纵表情的训练,据说,一年下来,有二、三个有患上神经衰弱症。

由此可见,要装出与感情不同的表情,对人类而言,的确是件困难的事,经历了此种严格的训练之后,小丑们外表上看来似乎能够轻而易举的表现出与感情不同的表情,逗观众发笑,或引起观众的同情心。

无表情并不等于地感情

小丑的话题搁置旁不谈,现在先讨论一种经常遇见的情形。那是,有一种人不论听到他人说什幺,或他看到什幺,都勉强抑压自己的感情,而保持无表情状态,大多数人碰到此种情况,大都会感到疑惑不解,但是,无表情绝不等于无感情,因为,随着心情的动态,脸部肌肉不变化,必然呈现出不自然的态度,因此,无表情正是那种感情的最好证明。

例如,有个职员对其上司具有强烈的反抗心理,却又勉强抑压住自己的感情,脸上故意装出毫无表情的样子,但是,即使他竭尽所能地抑压感情不使外现,心中充满不满的厌恶心理,仍可被洞悉,经由仔细观察之后,就可发现他的脸孔僵硬,有些麻痹的样子,笔者称呼它为“死面具症状”,我们应该了解这种无表情的“死面具”,在深层心理中,却拥有一种欲求,想要对方探知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反抗的心理。

如果紧迫感增加,有时会眨眼,鼻子形成皱纹,或都脸部抽筋,这些

都是痉经现象,与他的无表情相反,在他的深层意识中,具有不满和自卑感。

遇到此种情况时,应尽量避儿直接指责他,在公司中,如果上司指责一个脸孔苍白抽筋的下属:“你怎幺啦?面夹抽筋,有何不满,说出来我听听!”这对于尽力压抑感情的部属来说,正巧收到相反的效果,因为,“死面具症状”或痉南现象,毕竟是致力于维持上下关系的表现,所以,当埸不必多言,应该另外找一个时间,彼此开诚布地晤谈,那幺,他那种无表情的现象必然会渐渐消失。

同样的无表情,有时是表示极端的不关心和忽视的表情,有时,我们的视线会和对方茫然的视线互相接触而感到手足失措,这是每个人都会有过的经验,事实上,此种不关心或忽视的表情,正是怀有好意或爱情的表现,尤其是女孩子,对于太露骨表现出对方的好感有所忌讳,反而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表情,固然她很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真正的心情,只是不原让第三者知道,因而进入左右为难的状态,因此,在此种情形之下,即使对方表现出对自己毫不关心的态度,也不必受到她的影响,最好仍然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充份关心的心情。

愤怒、悲哀、憎恨到了极点,反而形成嬉笑的表情另一面,与毫无表情不同,像俗语所说:“脸笑心哭。”那样,和内心感情有了相反的表情,例如,内心怀有敌意,但表面上却装成一副笑容可掬。

这是经过自我判断至引起的现象,认为自己把心中的欲求,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是种反社会性的激动,唯恐受到他人的责备。而无法与大家和睦相处,也就是,唯恐遭到社会与论的攻击,因而作无意识的自我防备。佛洛伊德称之为“防卫机制”,而他的防卫方法却成为与真正欲求相反的表现,出现于表情上。

当然,由于欲求和表情完全矛盾,所以表情会有过分夸张,歪曲的一面。例如,在前面的的图表中,虽然额头、眉毛、眼睛和鼻子,显示出欢喜的肌肉运动,但是嘴唇和下巴却显示出厌恶的肌肉运动,并且态度也有些不自在。

像这样,愤怒、憎恨、悲哀、恐惧等等容易成为危害社会生活原因的“否定感情”被抑压,而以欢笑、喜悦表情等等“肯定表情”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一件事情。最好的例子,就是夫妻吵架,如果双方争执到了极点,不愉快的表情会消失,脸上将浮现很懂事的笑容,同时,态度会变得有点自卑似地非常客气,所以,夫妻问题的调停者可下一判断,当夫妻之中,有一方表现出此种态度时,他们之间隔阂之深就可以想见了。

互相在心中怀有敌意或反态,但是,如果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不但予人不愉快的感觉,同时,会使夫妻失和,这种在社会上不被容许的事态明显化,于是,产生作作的笑容以及过分客气的态度,心理学上称之为“反动形成”,由于在心底满怀着对方的憎恨和轻篾,因此,夫妻间的亲密感情消失,而以陌生人之间所建立的夸张表性和态度,像客人般地客气多礼。

有个新闻记者说过:“想知道演艺人员中夫妻失和并不难,可由他们在电视节目中亮相的情形看出。如果他们表现出以前更高兴的表情,或显得比平日多话,一味地夸张夫妻间多幺要好,此时,就必须注意了。”

东方人的微笑

和此种“反动形成”相似的是东方人的微笑,西方人都说,东方人的微笑令人不解,因为东方人似是而非不愿意明确地指出对或错,而只是笑着,看来令人疑惑不解。

其实外国人的微笑,也像谜一般地令人不解。乔治·辛浓的侦探小说“玫葛瑞警探”中,当玟葛瑞初次访问纽约市警局时,觉得武警欧葛来因的微笑惹人讨厌。于是,玟葛瑞对他的微笑感到非常焦虑,和其它的外国人一样,自觉被嘲笑了。

此一现象?宁说是来到文化完全不同的土地上所产生的违和感,经过微笑而有所感触,这是不论前往何处都会有的现象。人们说:“眼泪无疆界之分,但是微笑是有疆界之分的。”因为,微笑在不同文化的二个民族之间,令人难以了解,他们会互相认为一定有何企图,而怀有“反动形式”的疑惑。

但是,近来这些违和感已渐渐消失,由于东西文化的交流。许多西方人不再介意东方人的微笑,他们也会报以微笑。微笑通常是善意的,因此,对微笑应回已微笑,才是双方意志沟通顺利开始的要诀。

(表情深层心理的实用例)

(1)无表情现象,是内心抑压不满与反抗心理的表现。

(2)女姓毫不关心的表情,通常是极度关心的表示。

(3)笑容可掬的内心,极可能深藏憎恨的心理。

(4)东方人暧昧不明的微笑,令人疑惑不解。

(4)视线

视觉是五官之王

人类被称为视觉动物,而在动物中,和人类一样能分别颜色的只有猴子。医学上证实,眼睛是有类的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可能包含七成以上的感觉领域,可以说,其它的感觉器官与眼睛相比,真是微乎其微。

例如,提到餐食,我们绝不是只靠味觉,餐食的颜色,以及盘碟中的排列方式,都会透过视觉,带给我们心理不少的影响。如果在一间黑漆漆的房间里用餐,必然食之无味,因此,一流的餐厅对于餐具,以及室内照明设备等等,都须常讲究。

像这样,视觉的确是“五官之王”,它支配着其它的感觉器官。希腊的神话中有姐妹三怪,其中之一的美究沙,人们经由她的一瞥,立即会变成石头,这就是在描写眼睛的威力。

由此可知,一个人的真心和心声会经由眼睛向外表露,人们说:“眼为心窗”。我国孟子中,也有记述:“存于人者,莫不良于眸子,胸中正,则眸子暸,胸中不正,则眸子眩。”意思是说,可由眼睛判断人心的善恶,眼睛的清浊非常重要,眼神混沌,看来愚蠢,眼神炯炯,就予人明智聪慧的印象。但是,判断心理动态时,视线的移动比眼睡的清浊更重要,因为,深层中的欲求与感情,首先出现在视线上,所以,如何正确地判断出视线所表现的深层心理,就是人与人间意志沟过的重要关键。

视线变换表示沟通意志的欲求

简单说,视线也可由种种观点把握住,(1)是注意对方是否在看自己,(2)是视线的动态,对方是否瞪眼而视或是很快地移开视线,这都是对方心理状态的表现,(3)是视线的方向,是否对面而视或是斜目而视,(4)

是视线的位置,由下而上注视或是由上而下,(5)是视线的集中度,是凝神注视的视线或是茫然不清的视线?各个均有不同的意义。

大致说来,彻底观察这五个要点,就能够透过对方的视线而看出对方的深层心理。现在按照顺序一个个说明。

(1)对方是否在看自己?那是说,视线的存在,表示出对自己有兴趣、亲密感或关心,对方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

可认为他对自己缺乏兴趣、亲密感或关心,因此,走在街

上,对完全陌生的人凝目而视,可以说,十个人中有十个

会感到焦虑。

此外,互不相识的人,偶然视线相遇,不到一秒,必定会互相移开视线,因为每个被别人注视得太久,就会觉得被看透心底,而使人权受到侵害,在公车车站或戏院门口,和后而的人背向面排列,不只是作前进的准备,还有避免和陌生人视线相遇的目地。通常在一堆人中,互相面对面站着的人,大都是亲友、夫妻或父子等关系亲密的人。因为他们有了默契,有时,也由视线的相遇,而促进意志的沟通。

由此可见,一般相识的人之间,互相变换视线,可视为他们具有沟通某种意志的欲求。

只是,女姓的情况未必尽然,下面是心理学家爱克斯瑞因有趣的研究结果,对女姓而言,是在不想传达自己的意志给对方时,才以注视的眼光去看对方。

在实验之前向被验者指示“必须隐瞒真情”,这时,被验者注视受到实验者委托的面谈者的比例,在男人的情形会降低,而女姓反而升高,那是说,男人们在未受指示前,在面谈时间中有百分之六六·八在注视对方,可是,在隐瞒真情之后,降低为只有而分之六十·八的时间在注视对方,但是女姓却在受指示后提高为百分之六十九。

由此可知,在咖啡屋中,对面而坐的女性,一直注视着自己而不肯移开视线时,可以判断她“似乎在隐瞒什幺”的真意与口中所说的完全相反。

初次见面先移开视线的人较为主动

(2)是由视线的动态看出深层心理的方法。自古认为一直不移开视线,始终注视眼睛说话的人是诚实的,但是不可能自始至终继续注视,因此,要看出一个人的意图,必须观察他讲话讲到何处时,抬起视线。

心理学家肯登会实验人们在对谈中何时抬起视线看对方,结果,发现在谈话之初和谈话结束时,此种抬起视线的比例较高,在谈话开始时,抬起视线的目的是通知对方要开始讲话了,而引起对方的注意,讲话结束时抬起视线,就是想知道对方到底了解了多少,而注视对方,如此,在注视时,就能够判断出对方的心理动态。

反之,移开视线时如何?一般而言,在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的人是具有主动的个性。在交谈时,如果站在优于对方的地位,就试着移开视线,据说,能否将对方引入自己的领域,在起初的三十秒内即可决定,因为视线相遇后,首先移开视线的人战胜,视线被移开的人,就会很介意对方的心理,开始想:“是否有何不如意?”或者“是否讨厌我?”并且一味介意对方的视线,所以,完全被引入对方的领域。

由此可知,初次见面时,快速移开视线的人,比较具有攻击性,应多加提防。

只是,同样是移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被他人注视时才移开,意义又不同了,据说,一般人的心中怀有内疚或有所隐瞒,才会出现此种动作。有家百货公司,在一张透明的画板上画一支皱着眉的眼睛挂在店铺中,老板暗忖,如此,必然可减少顺手牵羊的弊害,果然不出所料,在悬挂图画眼睛期间,顺手牵羊的情形显着地减少。

视线的方向也是重要关键所在

有关(3)的视线方向,我曾有过此种经验,在一项座谈会的会席上,有一个与会者很明显地避免注视坐在对面的人,我心想:“一定有什幺原因。”刚好此时会议进入低潮,也会者极少发言,于是,我首先请对面的人发表意见,然后再问那个不屑看对面的人“对他发表的意见有何感想?”他便抓住这个机会,猛烈地评论,后来才晓得,原来他和坐在对面的男子曾发生过争辩,而且惨遭败北,自此即非常气馁,因此,被我指名后,非常踊跃地发言,想要报一箭之仇,而猛烈提出反对的论调,当然,此次的座谈会为此而掀起了高潮。

然而,一般而言,对异性注视一下后,即故意移开视线不再加以注视,此种动作表示对性的欲求极为强烈。例如,有位美女上公车,几乎全部的视线均集中在她的身上,但是,仔细观察后,即可发现有些年轻小伙子,在注视一眼之后,立即移开视线,而不再加以注视,事实上,他对她的兴趣极大,只不过在深层心理学所说的“抑压”的强烈作用之下,勉强地克制住。

如果关心或欲求加深,必然改以斜视对方,而不敢正视他,那是说,他一面想了解对方,一面却又想隐瞒自己由衷的关心。由于试图掩饰自己注意对方的举动,而不扭转头部,只不过视线斜射而已。

行为科学家哈宾·葛曼博士说过:“望一瞥之后,立即垂下眼皮的行动,是表示我信赖你,毫不畏惧。的行为语言,此外,视线不移开,而是俯下眼睛又抬起视线,由下而上看对方,是尊敬或是信赖的表示,尤其是当女性以此视线看男士时,对男士而言,大有可为。

眼睛本身的动态,就是深层心理的表现

紧接着要讨论的是(4)视线的位置,确切地说,是视线射出的位置。例如,上司和部属讨论业务时,上司无意识地从较高处向下属射出视线,并且,上司的视线毫无踌蹭的感觉,强而有力地向着部属直线射去,反之,部属的视线射出的位置较低,且视线的强度较弱,这就是一般所谓的,上司都有向下属保持威严的心理作用。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形,与地位的高低无关,个性内向的人较容易移开视线。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尔博士作了一项实验,他带一群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孩子,去会见一些陌生人,藉以测出孩子注视大人的时间长短,将大人的眼睛遮住和露出眼睛时相较,当大人遮住眼睛时,孩子们注视他们的次数,比起露出双眼睛时要多出三倍。由此可见,个性内向者不可能一直注视着对方,而会在视线接触对方之后,立即移开视线。

最后要讨论的是,视线集中度的问题。这与眼睛本身的动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电视中有辩论会的节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当他受到攻击,眼睛便会迅速地左右移动,此时他在脑里正展开忙碌的思考,一个人在绞尽脑汁思考时,就会出现此种动态。此外,一个人紧张、不安、或怀有警戒心时,都会在全幅的视野中把握住情况,尽量搜集情报,或者

试图稳定心情,而同样地左右移动眼睛。

在谈话中,有时对方的视线突然俯下,这是停止眼睛受到刺激,而想埋首于自己的思维中,并且整理出一个眉目的现象。因人而异,在沉思或默想时,会闭上双眼或眺望远方,这都是致力于使眼睛受到最少刺激的动作。

待他集中思维,而整理出头绪,或是有了新的构想,他的眼睛动态就又变得活泼,而开始规则的眨眼,表示已到达意识的转变处,也是高见即将脱口而出的信号。

如此,观察对方的视线,即可明确地判断对方的心理。因此,熟练判断视线的方法之后,即能获悉的深层心理。

(视线深层的实用例)

(1)长久注视对方,视线久久不移开的女孩,内心必定有所隐瞒,看来满腹心事。

(2)在讲话途中,忽然将视线集中对方,就是表示那段话是他所强调的,而希望听者能够了解。

(3)初次见面时,首先移开视线的人,具有站在比对方优越地位的意图。

(4)被对方注视的刹那,想移开视线的人,大都在心理具有自卑感,或想掩饰弱点的人。

(5)瞥了异性一眼之后,立即移开视线,不再看第二眼,表示他的性欲求特强。

(6)斜目而视对方,表示对对方怀有强烈的关心,却又不愿意让对方发现。

(7)由下而上地注视对方,表示对对方怀有尊敬和信赖感。

(8)由上而下地注视对方,表示维持威严的欲求。

(9)不能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而总是迅速移开视线的人,大多个性内向。

(10)视线左右快速地移动,显示正展开激烈的思考。

(11)视线方向快速变化,藉以充分伸展视野,表示怀有某种不安、警戒心理的情形多。

(12)在讲话途中,突然视线俯下,表示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并且有将它整理出头绪的欲求。

(13)虽然视线快速移动,但是眨眼的动作规则,表示他的思维即将整理完成。

(5)手脚的动作

即使有意隐瞒自己的感情,但还是可从手脚的动作观察得知如果认为人的深层心理,容易外现于眼睛或脸部表情上,那幺,遮盖脸孔或尽力抑压脸部的变化,不就解决了吗?然而,越是抑压越容易外现,即使不出现在脸部,也会清楚地出现在手脚的动作上,这是人体精力的交替现象,本来藉着脸部表情外露的精力,却转移至手脚上。

当我们兴奋的时候,不但脸部肌肉松驰,露出微笑,有时也会拍拍手,晃晃脚,想用整个身体表现出内心的喜悦;有人在紧张时,脸部肌肉僵硬,同时不断地抖动身体。手脚是次于脸孔,而成为心情表现的补充手段。

在棒球赛中,教练感到棘手的就是向打击者发出短打的暗号,短打战

略在没有人出局或一人出局而跑者占三垒时适用。在投手投球的同时,打者必须触击造成短打,当球还在三不管地带滚动时,跑者迅速踏上本垒而得分,如果短打失败,那幺,跑者就会在三垒和本垒之间遭到夹杀,如果击出高飞球,就要造成双杀,而导致最坏的结果,因此,在互争一分的紧张局面中,短打战略的运用最有效,但同时也非常冒险,可说是“双刃之剑”的战法。

因此,得悉短打暗号的打击者,大都会感到紧张,但是,如果内心的紧张出现在表情上,必然会被对方的投手和捕手发现,所以必须伪装成毫不在乎的表情。可是,缺乏临场经验的选手,往往心里的动摇会表现在手脚的动作上,在走进打击位置后,不必要地一直踏脚板旁的沙土,或者经常把球棒举在肩上的选手,突然横起球棒作势出击,于是,很快地被对方识破暗号。因此,对教练而言,要向打击者传送短打的暗号,正如“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地战战兢兢。

棒球选手中流传着一句话:“得悉短打的暗号,而能保持泰然处之的态度,就是成功的选手。”可见要隐瞒手脚上无意识的心理动摇,是何等地困难!

在神经科里,观察罹患心躁病的患者,就会发现,当患者的心情高昂时,他会到处走动,毫无意识地挥动双手,在精神病理学上称之为“无静止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如同透过透视玻璃观察一般,由手脚的动作而表露无遗。

可是,有了此种现象并非一定是精神病患,例如,我们有时一边打电话,一边在杂记本上无意识地随手涂鸦,等打完电话一看,那些涂鸦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图画和文字,然而,却都是意识下表现出的深层心理。

在无意识中出现的深层心理

有一部描写犯罪行为的法国电影,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罪犯,作案后在公寓的住所中打过电话后外出,刑警追缉到现场,发现电话旁边放着一张备忘便条,上面画着一个小女孩,于是带回那张画深入调查,结果,发现画中的女孩,是罪犯年轻时和他的情人所生的孩子,于是,警察根据此项线索,透过孩子的母亲而把握住案发当开罪犯的行踪。

虽然罪犯打电话的对方,和女孩毫无关系,但是,那时在罪犯的深层心理中浮现出难以忘怀的女儿影像,因此,他的手自然而然地移动,而画出了那张画。

此外,打电话时,不断地把玩电话线的动作,表示他的思想和意识潮流,经由语言的表现仍嫌不够,还需要用手补充言语的不足。有些人在众人面前演说,容易怯场,手脚不断地抖动,并且一直在把弄麦克风的电线。东方人讲外语时,频频地活动手和脚,作为补助表情的动作,以达成传达意志的目的。

类似此种情形,如果心理展开的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以及思考活动,超越了语和表情的范围,只得在手脚上求它的发泄。

在手脚中,尤以手部更能表现人的深屋心理,前面会经提及,大脑皮质的运动范围中,将动手和脸部的区域非常广大,因此,次于表情、嘴、眼睛,手部是感情表现的重要手段。

双手交叉于胸前,表示拒绝

本节中要举出平常最容易看到的手脚动作,以分析心底深处的心理状

态。

首先是双手交叉于胸前的动作,此种行为具有保护人类最重要器官----心脏的意义,亦即,具有保护自己的防卫作用,可见,表现出此种动作,具有拒绝的心理。

其次,由于手掌不易看得见,因此,总令人产生是否掌心握有武器的疑惑,亦即,一面持有拒绝之意,一面准备视实际需要加以攻击,即使无武器,伸手也可攻击。

我经常到处演讲,若看到观众中有人双手交叉于胸前,我就会觉得不高兴,因为,他等于是间接表示不接受我的话。此外,我经常在公司看到年轻职员对上司,以双手交叉于胸前的态度对待,此种人予人“骄傲”的印象。

然而,最近的年轻人,对双手交叉于胸前,又加上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抚摸自己、爱惜自己的“自体观窥欲”这是年轻一代的特征。他们不重视人际关系,而只对自己的兴趣和嗜好关心,从中获取生活乐趣,总是将重点放在自我分析上,因此,年轻人的双手交叉于胸前,毋宁说是对他人的拒绝,而应该视为爱惜自己、重视自己的新生活方式的表现。

女孩子几乎未曾出现双手交叉于胸前的姿势,但是,并非意味着他们“拒绝”“否定”的心理,女孩也有以手的动作表现出“拒绝”的深屋心理。例如,在办公室中手交握、肘部靠桌的姿势,此种姿势和男士的双手交叉于胸前的姿势,可视为是同样的深屋心理的表现,她以双手作为围墙否定对方。

此外,还有表现拒绝或防卫心理的手部动作。例如,在公寓中过单身生活的女孩,遇到来访的推销员,此时,女孩即使打开门,也绝不容许推销员进入房里,于是,以手掌推门,原本一个人的手以手掌为主,而把手掌现示给对方,可说是一种强硬的拒绝。

在想心事时,手也会随着动

我们常会看到一些手部的动作,用手掠发的动作,强调脑子里隐瞒着思考,想要挤出好的构思,并且整理出头绪,甚至有时敲打脑袋,或用手去按太阳穴。曾有一个私家侦探在他推理已至山穷水尽时,一定会搔搔头皮,即为此例。又,思考的速度加快,手部的动作也随着加快,有了新的构想,掠发的速度加快,即为此原因。

同样地,在思考时,手不举到头上,而以双手托下巴,也是此种心理的表现,但是,思考的速度不快,集中度也不大。

而握住一手的拳头敲打另一手的手掌心,以及弯曲指关节的动作,这是对体力有自信的一型人,可说是威胁对方的动作,在此咱情况下,他的脑里空无一物时多。

另外还有一种动作,是女性较常出现的动作,那是,一边说:“我……”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对自己缺乏自信,因此用手指着自己,以确定自我的存在,这种动作以富于女人味的女性较常出现,而男性化的女性较少出现。

脚的动作比手单纯

和手部的动作比较,脚的动作较少,因为它位于下半身,不太显眼,但是“脚的表情”表现出情绪高昂的情形很多,例如,当一个人的情绪高昂时,他就会抖动双脚,或是跳跃等等。此外,双脚交叉的动作,也具有

人际关系的特征。

例如,推销员作家庭访问,首先会注意到夫妻俩的脚部动作,因为,看了夫妻两个中,哪一个先改变双脚的交叉法,就可获知他俩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妻子首先交换脚部交叉的姿势,丈夫跟随着交换,就可确认那是“太太至上”的家庭,于是,倾全力向太太进行说服,可能会获致九成的成功率,反之,则是一个丈夫具领导权威的家庭。

(由手脚动作看出深屋心理的实用例)

(1)双手交叉于胸前的动作,表示具有防卫的心理。

(2)双手交叉于胸前,是傲慢的象征。

(3)近代年轻人的双手交叉动作,是重视自己的(自体观窥欲)的表现。

(4)女性肘部触桌,双手交叉,表示拒绝对方。

(5)以手掌向前推,表示强硬的拒绝。

(6)以手敲打头部,是热衷于思考的表现。

(7)搔头的手迅速地移动,表示思考即将有成果。

(8)双手托下巴是绞尽脑汁思考之意。

(9)用拳头打手掌或弯曲指关节,可认为是威胁对方,但未伴随思维的情形多。

(10)女孩经常以手指着自己的胸膛,是自我存在感稀薄的意识,也可认为是“自体观窥欲”的心理。

(11)话说到一半就抬起脚,表示站在比对方优越的地位。

(12)堂皇地跷起二郎腿的人,信心十足。

(13)战战兢兢地跷起脚,表示内心具有不安感。

(5)僻好

佛洛伊德分析由个人僻好看透深屋心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僻好,有的人一边讲话,一边把手举到嘴边,有的人频频咬烟嘴,有的人则不断地抖动身体。

著名的心理学家佛洛伊德以科学方法分析种种僻好,他认为每个人的僻好,即为此人的无意识心理表现。在此种容易被忽略的僻好中,可看出意识下世界的反映,佛洛伊德可说就是深层心理学的创始者,在佛洛伊德的著述中,曾举出一个例子,那是,他的弟子斐司德神父,有一次从学生奇妙的僻好看透连学生本身都无法了解的心理。

斐司德发现一个很热心听自己说教的学生,经常将手指拿到鼻尖并且还皱着眉头,这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僻好之一。只是他发现那位学生的僻好,只在听到有关“性诱惑”的话时才出现。于是,斐司德故意在说教进行快结束时,又提入有关性的话题,果然,学生又用指头抓鼻子,因此,斐司德神父由他的此种僻好,感到那位学生具有性方面的烦恼。

果然不出所料,那位学生在五、六个月之后,向神父忏悔,为了自慰的性犯罪意识在作崇,晚上无法安眠。斐司德的结论是,那位学生在自慰后,黏在手指头的精液味道予人不愉快之感,于是,在闻手指的动作中出现皱眉的表情,终于染成僻好。

佛洛伊德认为,感情和欲求的压抑越深,僻好也显得更为病态。曾听说过有一个新婚妻子,若每天晚上不在佣人面前摔破陶壶就无法入睡,造成此种奇怪的“入睡仪式”,是由于新婚之夜未能顺利进行,并且还怀疑

遭到佣人的窥视,这位妻子每晚临睡前,以摔破陶壶替代丧失贞操,以此种奇怪的僻好表现出被抑压的自卑感。

此外,有个病患有种奇怪的僻好,每回一坐下就搓揉双手,他的表情很平静,可是随着谈话的进行,渐渐改为握紧双掌的动作,直到双手红热发烫为止,我在他的此种僻好中,发现他对陌生人怀有恐惧感。究其原因原来他在幼年时,曾被父亲当众骂过,而导致日后对陌生人怀有强烈的自卑感。

僻好隐瞒性欲求、敌意、反抗心与社会欲求佛洛伊德对于病态的僻好颇有研究,并且曾剖开被抑压的深层心理,何谓僻好?为何会在僻好中出现被隐瞒的心低?

众所皆知,一个人无论有无意识,他的感情和欲求,会采取某种形态外露,这些外露的行动,日渐成为习惯,并且固定化,而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外露,此为“僻好行为”,亦即,独特的外露行为,经由一而再,再而三地外露,而被固定下来的僻好。当然,这个人心底扎根的欲求和感情会随着僻好外露。

例如,要表现“不愉快”的感情,就会有“皱眉”的外露行动,经过几次皱眉之后,就变得习惯化,而使得眉间皱纹加深,如此,皱眉成了僻好,只要看到他皱眉,就晓得他的“不愉快感觉“占了他精神生活极大的部份。

经由僻好本能外露感情的路径,使得精神得以保持均衡状态。而且,经过外露行动的固定化,使得僻好更加牢固。

当然,同样的僻好,有时亦无深刻的意义。例如,摊贩在招来顾客时,喊声特大声也是一种僻好;推销员搓手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僻好;孩子们经常由口袋中取出棒棒糖,慢吞吞地剥开玻璃纸,然后一下子丢进嘴里,也是一种僻好。上述每种僻好都是按照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由于长期的习惯或“社会性演技”,而习以为性。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欲求不满或自卑感的否定心情,往往会直率地外露,而以另一种固定化的形式外现,因此,这些心理的外露受到阻碍,要养成僻好需要花费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他的僻好很明显地刻在深层心理中。

若压住水管口,使水流停止,水就形成逆流,于是,以前未曾发现的水管裂缝,会喷出大量的水。人的感情也一样,若顺利地由水管口流出,直率地表现出来,就不至于造成问题,如果内心的感情受到抑压,就不得不采取奇异的外露形式,因此,通常在僻好中会出现那些性欲求、敌意、反抗心、反社会欲求……等等不轻易直率的表现的无意识欲求和感情。

僻好于何时最容易出现

经由美国的作弊实验,获知僻好在自己感情和欲求受到抑压时,最容易外露。

此种作弊实验,是交给被验者一些困难的问题,并且将问题的解答放在问题的前面,提醒他们:“不可看解答。”随后走出试场,当然,实验者会使用“半镜”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避免让被验者发现。

结果,可将被验者分成二类,一类是似乎理所当然地作弊,另一类是老实地自行解答问题。

有趣的是,表现出咬指头、吸吮拇指,或舔手臂等等僻好的人,在老

实组的一群中占百分之八十三,而在作弊组的一群中却占有百分之四十八而已。此外,像搔脑袋、用手指卷头发的僻好,以及闻闻部份身体的鼻子活动,在老实组也出现了将近作弊组二倍的记录。

从此实验可以看出,在抑压想偷看解答的欲求的自我施虐中,会无意识地出现个人的僻好。虽说僻好因人而异,但是一般说来,却有许多共同之点,例如,在考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问题难以解答的考生,会不停地搔发、咬指甲,经过分析,这些僻好能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作为看透对方心理的武器使用。

只是,在此要注意的是,即使不抑压自己的欲求,但是看对方和场所,有时,僻好也会有不外露的情形。

例如,我认识一个女孩子,每当她害羞时,一定会咬手指头,但是奇怪的是,如果她的母亲在一旁,她决不会外露此种僻好,并非母亲制止她或责骂她,只是当她将手指头拿到嘴边的一刹那,总会看到母亲的眼睛正在不停地眨眼,于是,自然而然地放下手。事后,告诉母亲这件事,她竟然毫不知情。

有次,我前往某公司访问,单独与一个职员面谈,后来课长进来了,于是,那位职员自然而然地停止外露先前在谈话进行中所出现的僻好行为。

由此可知,每个人的僻好行为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有所保留,只是,对方对自己的影响力越大,越有不外露僻好行为的可能。

讲话时以手掩嘴的女孩,具有吸引对方的意图前面说得太复杂了,或许让大家有种不知所以然的感觉。此节里,将要具体举例,仔细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僻好,其所隐藏的深层心理。

首先是把玩头发的僻好,有此种僻好的人,大多是神经质的人,对任何事都非常敏感。例如,和女孩讲话时,经常可看到她们不时将手举到前额把弄覆在前额上的头发,此种女孩,可认为她较为任性,大都喜欢他人将话题指向自己,倘若话题一转移,此种僻好会立即出现。

有拉耳朵僻好的人亦比比皆是。看到对方在自己讲话时,不断地拉耳朵,实在不是味道,不过,根据“行为语言”(法斯特着)这是想打断对方意志的表现。我们在小时候被训练成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可见手具有制止对方发言的作用,因此,很有可能在心理上产生使谈话中断的愿望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手举到耳朵,这在女子的情形,和把弄头发同样是神经质的表现。

其次是嘴巴的动作,如果请公司女职员们举出她们最讨厌的男同事的僻好,必然少不了“讨厌终日咬着铅笔的男孩子”,“咬指甲的男子让人无法忍受”,“不喜欢经常咬口午糖的男孩子”等等,大都与嘴部的僻好有关,这些都是未成熟男性的特征。

佛洛伊德认为,一般的情况,一个人的性成熟,按照嘴唇、肛门、性器的顺序,渐次发育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止发育,于是不成熟的个性,到长大之后仍会留下来,公司女职员们对于男士们“不成熟”的举止,大都极为厌恶。

此外,用手掩嘴的动作,表示与生俱来个性极为内向,并且随和的类型多,尤其在笑的时候用手掩嘴,此种个性的倾向特强。有位美国心理学

家,曾经批评美国总统卡特经常呲牙裂嘴地露齿而笑,就是“权力欲望特强的证据”,可能是具有与掩嘴相反性格的表现。

此外,尚有一种情况,女子与男子不同,嘴巴小是美女的象征,女孩子家露齿而笑极不文雅,因此,一般的女孩子都有共同的僻好,亦即,讲话或笑的时候,大都用手掩嘴,此咱现象亦可认为是想表现出隐瞒内心的欲求,故意强调身为女性的高贵文雅,而藉以吸引对方。

美国前总统和日本前首相的僻好

脸孔上表现出的僻好,大多是表情项目中所记述的痉击现象“僻好化”的情形多,脸孔抽搐、眨眼、皱眉等等僻好,表示欲求不满,此咱状态持续很久而形成习惯化,如果在办公室中经常可看到此种僻好出现,即可判断这个公司的工作环境不佳,而证明职员们均堆积不满的心情。

提到有关脸孔的僻好,令人回想到美国前总统尼克森,在水门事件爆发后,接受严历紧追不舍的询问时,经常明显地出现抚摸面夹、下巴以及脸孔各部位的僻好,这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慰行为,大都出现在自信十足的人身上,当他被指出自己的弱点,而且发现自己的确有此弱点,这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此种动作,不只是尼克森接受水门事件的审问,在其它的情况,若出现此种僻好,即可判断对方正处于苦境中。

几乎与水门事件同时,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也为了金脉事件,而立于苦境中,这时,成为他商标的揩汗僻好,每每出现,此种揩汗的僻好与抚摸脸孔的僻好一样,是一种在无意识中,意图遮掩自己弱点的表现。

由于心理上具有掩饰弱点的欲求,于是演变成为掩饰脸孔的僻好向外表现。此外,经常用双手托脸孔的僻好,也是同一深层心理的信号。

另一方面,将注意力移至下半身,也可发现各种经由下半身表现出的僻好。例如,在电视上观赏棒球赛,可发现选手们极为有趣的僻好,有时,萤光幕的画面上出现坐在选手休息室中,选手的表情特写,虽然他们的上半身一直注意比赛的过程,始终注视着计分牌,但是,综观他们的下半身,即都不由自主地激烈抖动,那是心理极度不安、焦虑时所表现出的僻好。球赛进行到最紧张时,选手休息室中表现此种僻好的人最多。面对面谈话的情形也一样,此种僻好,表示谈话的进行未能向理想的方向进行,所产生焦虑感的一种“红灯”标志。

在精神身体医学上,认为在身体的某一部份,加以小刺激,此种刺激会经由神经中枢传达到脑部,致使精神松驰和缓,由此点看来,身体抖动不停,正是想藉以解除紧张心情的表现。

此外,当你在选手的休息室中,看到坐在那儿忙着抬脚又放下抬脚的人,大都是刚被选上的新选手,一看此种动作就知道是生手“心情不稳定”的表现。

倘若女性也出现此种动作,却具有性方面的意义,强烈表示对男性的关心。例如,一直介意裙子的皱纹而表现出的拉扯裙子的动作,或者微妙地扭转腰部的动作,在表示出女性内心的欲求,令男性看了为之神魂颠倒。

(僻好在深层心理的实用例)

(1)喜欢把玩头发的僻好,表示富于神经质,对任何事都特别敏感。

(2)一边讲话,一边把弄头发的女孩,较为任性。

(3)拉耳朵的僻好,表现出他想打断对方话题的欲求。

(4)具有咬铅笔、咬指甲僻好的男性,表示在性方面尚未成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接收学习 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有意义言语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心理学控制情绪的几种方法

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不是要把它们压抑在自己心中,而是要根据情绪,情感的不同性质和程度采取适当方法加以经疏导,例如,我们在欢乐的时候,把自己不要遏制的欢乐情绪暴发开来,不仅会使自己心情舒畅,而且这种快乐的心情也会感染和影响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但不是所有情绪都可以这样爆发的,消极情绪的爆发往往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1.渲泄渲泄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也可以向朋友倾诉,渲泄维持着人的心理平衡,减轻了自己内心的压力,情绪越紧张,越强烈,渲泄的必要性越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时缓解自己激荡的情绪,获得感情上的平衡。2.转移排除消极有害的情绪,常常使用转移的方法,情绪激动时,转移可以使自己能够有时间冷静地考虑和分析自己,把情绪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如唱歌,运动,下棋等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消极的情绪尽快散去,抵消和冲淡原来的情绪。3.升华人的情感冲动往往蕴含着强大的活力,许多创造性的活动都是伴随着热情和执着,人的痛苦情绪也可以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积极地把自己的情感活动向学习转化,完全有可能创造学习的奇迹。4.克制有时人们需要控制自己暂的情绪,要用意志力来遏制感情的冲动,避免不良的后果,如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深呼吸”、“不要紧张”、“千万要冷静”等,使理智战胜冲动。 (一)、合理发泄情绪: 1、哭——适当地哭一场 2、喊——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3、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4、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二)、主动控制情绪: 1、自我暗示法: 当你发怒时,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还是振作起来吧。” 2、自我激励法: 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思想来鼓励自己。一个人在消极情绪中,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如林则徐写“制怒”条幅悬挂屋中,以此告诫自己。 3、回避法: 在苦闷、烦恼时,集中精力做一件有意义或感兴趣的事,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忘掉或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定义: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1)司机开车鸣笛现象(气温) (2)儿童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的视频 2.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3.举例子:旁观者行为 旁观者越多,可能帮助的人越少。 专业术语:从众现象。 阿希(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 第二章历史与流派 赫尔曼.艾宾治斯(德国)曾说“心理学有个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 功绩: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墨菲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评论冯特: 在冯特创立他的研究室之前,心理学就像一个流浪儿,一会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又敲敲认识论的门。1897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和一个名字。 蔡元培关于心理方面:我国第一个实验室,心理研究所。

一、结构主义流派(受德国生理学影响较大) 1、代表人物:铁钦纳(冯特的学生) 2、基本观念: (1)对象:意识经验 (2)目的:揭示意识经验的结构 (3)方法:内省法分析各种经验 解释: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听觉等)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或报告自己为某种刺激的感受。(4)结论:对于意识经验的分析结果是一切复杂的经验都是可以被分析成为感觉简单的意象和简单的情感。 解释: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5)主张:将科学与科学的应用分开来,认为心理学是科学,而心理学的应用不应该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事。 二、功能主义流派(机能主义)(受英国生物学影响更大) 与结构主义流派相对 1、代表人物:杜威、詹姆斯 2、基本观点: (1)对象:关于意识或心里生活的科学(与结构主义基本一致)(2)目的:揭示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对比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

心理学 概念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即标 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心理的实质: ①概念: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性质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②如何理解? 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B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D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4.心理学的五大任务: ①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是“什么”的问题。 ②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③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④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⑤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质量。 5.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 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现象。 6.关于“反射”: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 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 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 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 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 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 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 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 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 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

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 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人力资源】基础心理学2情绪情感资料

一、单选题: 1、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5.0分)(回答错误)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C、心境、激情、应激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解析: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的分类。(5.0分)(回答错误) A、情绪 B、基本情绪 C、情感 D、情绪状态 解析: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的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等。 3、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5.0分)(回答正确)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C、适应功能 D、信号功能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4、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5.0分)(回答正确) A、双重趋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避式冲突 5、表情包括()。(5.0分)(回答正确) A、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 B、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 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 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身段和言语。 6、表情的产生()。(5.0分)(回答正确) 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 B、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C、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 7、()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5.0分)(回答正确) A、人格 B、情绪和情感 C、动机 D、需要 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5.0分)(回答正确) A、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NO.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费希纳 基本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 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知觉时有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由激情构成的。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方法。(依靠被试自我观察) 评价:1、冯特创建了第一个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心理学学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2、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研究内容过于狭窄且脱离实际。 4、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NO.2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奠基人),杜威,安吉尔。 基本主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 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意识并非是元素的组和,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发展。 评价:促进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发展,促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NO.3 行为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完全不同意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主题,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对行为进行研究。 评价: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 其过分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1、程序学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提出的基于自我学习的程序学习系统。是20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刘丹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询者服务,还要了解咨询者的内心世界,洞悉咨询者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改正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咨询人员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人员。 1.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 心理咨询工作在国际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心理咨询工作者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并进行了专业理论研究,形成了咨询心理学这一心理学分支学科。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亚洲一些地区称为心理辅导,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辅导与心理治疗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出版了有关的学术着作。我国国内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项工作在高校尤为活跃。结合心理咨询的实践,学者们进行了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关的理论着作也陆续问世。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有心理学系的高校曾组织了系统的培训工作,为心理咨询培养专业人才。这些都为咨询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供了条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测验是不可分割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

心理学实验范式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variable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

心理学情绪理论

ABC情绪理论 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的棺材。 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的棺材。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

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为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习惯于硬性的“刚性”管理,因此难以摆脱方法上“公式化”和简单化的弊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果不佳、针对性不强。管理心理学着重强调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注重个性和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挥。对这一理论的借鉴和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不足,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一、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能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积极参与意识。 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去关心人、掌握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规律,认识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才能真正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决定于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个体行为的起点和基础,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愉悦感和激励的力量,工作就会更加积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 1. 调查需要。每个学生的需要不尽相同,满足学生的需要,应首先

了解他们的共同需要和不同需要。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他们不同的需要。 2. 综合分析。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调查后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工作的措施。 3. 及时反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需要,要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合理且条件成热的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合理但条件不成熟的需要,也要给予解释,取得谅解,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4. 科学引导。有些学生不善于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甚至片面地把社会需要看成是多余的,在行动上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个人需要的满足方面。因此,对他们的需要应加以引导。 因此,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根据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有益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 年提出。这个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体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平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取决于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人们总是通过社会比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通过比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

心理学实验软件PsychoPy方法

心理学实验软件- PsychoPy 作者 : 孙雨生 花一个下午加晚上重新鼓捣了下PsychoPy这款心理学实验软件,之前刚接触Python的时候也试着学过,只是当时还年轻,看了半天没弄懂就弃之不用了。如今要毕设了,总不能一个简单的行为实验都要一行一行代码往上砌,于是就想找一个像VB那样可以拖拖拽拽的傻瓜软件来用用,“业界”流传的心理学实验软件大概也就Presentation、E-Prime,当然牛逼点用C/C++/C++++、Matlab、Java甚至汇编、二进制码来写也可以,不过为了写个小实验程序还要去学一门语言隐隐会让人有点DT的感觉。用PsychoPy当然不只是因为“Life is short, use Python”,既然是用Python写的软件,open-source、跨平台就足够吸引人,从官网看版本到v1.7,似乎维护得不错,挺值得推广。 言归正传,大概啃了一下Documentation,稍加总结,想用的人就没必要再去啃一遍了。 1.安装 windows下面应该是.exe一路回车; mac也是.dmg直接拖进应用文件夹; 甚至linux(大便系)都可以 apt-get install psychopy. 2. Builder模式 PsychoPy编写实验程序有Builder View跟Coder View两种,Builder就是“拖拖拽拽”,手痒了想写代码可以用Coder模式,当然有更高级的API可以为这个开源项目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另议。 最简单的Builder模式界面如下:

界面下方是实验的流程图;界面主要部分由三个标签页组成,标签页代表实验的几个阶段(如指导语、trials、感谢语等)分别与流程图对应;右侧为程序的components,如图片、文字、对应的按键、影片、声音以及鼠标等。 上图是软件中自带的stroop效应的demo,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只要点击工具栏上绿色的小人儿就可以运行实验,可以说比照这个demo,然后用鼠标点点试试,很快就可以完成一个一般模式的行为实验程序了。 这个简单的stroop效应实验的主体在于一个循环体trails上: 通过设定trails循环中的conditionFile来绑定实验条件,这里的conditionFile可以是.xlsx(Excel2007)文件也可以是纯文本的.csv文件,至于如何设定,看一下demo里面的例子就很清楚了。 3. 实验环境设定 为了让PsychoPy看起来更简单所以把这一步放到最后。 PsychoPy会检测显示器设备然后自动完成下面的Monitor Center,一般也不需要更改;

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及其本质 心理是人在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人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发展到高级阶段后而形成的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安全心理学的定义 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活动中的人为研究对象,以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四、安全心理学的发展 泰罗美国主题1科学研究作业方法 2改善工人与管理层的关系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构造心理学,心理学始祖。 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 五、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2)心理测量3)实验法4)模拟仿真六、安全心理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可以运用在预防工伤事故,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分析处理事故等方面。 (l)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人们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职工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自发的要求,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2)通过安全心理学对主观和客观心理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认清安全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整改,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做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从事电气、起重、运输、锅炉、压力容器、爆破、焊接、煤矿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等危险性大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 (4)对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或对安全生产是非常关键作用的岗位,可通过合适的职业选择,选拔合适的人选。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 (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一.普瑞马法则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称为普瑞马法则。按照普瑞马法则,人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会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例如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件。此后,把剩余下来的几件事情按照兴趣排列,把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对于改变惰性生

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二.紫格尼克效应先做一个实验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 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研究还指出,任何人都企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完成动作。其中既有先天的需要(饥.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趋向)在勒温看来,个人能动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而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

2016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