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5年北大社会学考研资料、讲义、信息、辅导

2015年北大社会学考研资料、讲义、信息、辅导

2015年北大社会学考研资料、讲义、信息、辅导
2015年北大社会学考研资料、讲义、信息、辅导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社会学系】

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目(解析)

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一. 社会学理论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5年。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北大出版社,2006年。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出版社,2008年。

4、吉登斯:《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9年,870页。

5、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6、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 社会学方法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年。

2、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人大出版社,1989年,456页。

3、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53页。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

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大出版社,2005年,504页。

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人大出版社,1999年。

◆三. 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4年。

2、佟新:《人口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4年。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89页。

4、方文:《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242页。

5、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人大出版社,2009年。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理论+教程)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重点精读○?只看2~13章。

※概论性质的教材,反复阅读,背诵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至少占40分。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精读○(笔记与书结合)

※北大多位老师按照人物思想编著的教材,难度稍大,应认真阅读。重点掌握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线索,以及核心理论概念和理论命题。自己总结出理论点。

?上卷:太散,不适合考试,不妨用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下卷:对于后现代名家思想的把握,只需要精读该书即可。——重点掌握舒茨、加芬克尔、科尔曼、新功能、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

迪厄的思想。

㊣题型:论述为主,至少占40分。

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精读○

※古典和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2007年考“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20分;2009年“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

㊣题型:至少占20分。

4、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精读

※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很有针对性。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评价部分。?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掌握重要概念,有可能出简答。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复述名著的主要内容即可。(参考资料:提纲)?谢立中《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论文专著。后现代考题可能由谢老师出题,如2007年关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考察,2008年关于“福柯权力思想”的考察。

?(人口+劳动+心理+家庭+城市)

1、佟新《人口社会学》○精读○;

※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相关问题。㊣题型:考试占10分。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精读○;

※掌握重点章节核心内容。精简内容,以便记忆。㊣题型:考试占10分。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精读;

※掌握家庭结构、关系、功能等变化,及相关理论。㊣题型:考试占10分。

4、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看笔记。※掌握唐朝以前,特别是诸子百家的思想。

5、方文《群体过程》○精读;心理:方文的论文和笔记。着重看有关“群体”的论文。

※掌握书中基本理论,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总结部分。㊣题型:考试占10分。

6、城市:分析考题,看相关论文。㊣题型:考试占10分。

※不知道用哪本教材好,2006年、2007年都分别考了10分,特别注意理论方面,比如2009年出的“集体消费”,就是马克思城市社会学(2008年考)的一个小点。

◆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及统计学

?(方法+统计)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精读○;?只看1~13章。

※掌握基本概念,系统阅读。不用看统计部分。

2、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精读;?只看第1~11章、第1

3、14章。

※很有必要,近几年试题考察了此书的知识点。调查方法以此书为主。

3、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精读○;?主要看第13~18章。※反复阅读,考题中统计学的概念以此书为准。关键知识点需仔细理解揣摩;资料数字背后的理论解释往往是出题重点。◇统计学部分的原考题非常重要,需认真研究题型◇

4、卢淑华《社会统计学》?通读;?第2章、第5~15章是重点。

※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及部分公式。随便翻翻,找找统计学的感觉,会做计算题即可。

5、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精读;可做北大版《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的补充。

※有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特别是袁方教材中没有的概念,如双盲实验,分类法。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精读郭志刚所写的章节。

?《社会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卷;

※从2003年到现在北大教授发表的文章最好多看一些。这两本杂志近两年的

文章可以经常看看,不限于北大老师。好文章应该复印下来,以便考试之

前重点复习。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北大社会学考研资料、讲义、信息、辅导

第一节社会冲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战后美国社会及其社会思潮的发展.

第一阶段:相对稳定和繁荣发展的40年代中后期和50年代-描述社会制度合理化,社会结构平衡性的结构功能理论.

第二阶段:全球动荡的60年代-冲突论,社会学家对社会上的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探讨.

第三阶段:70年代以来相对稳定时期.

二、社会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

20世纪以前的冲突论思想.

1、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思想.-米尔斯,达伦多夫

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地位不平等是冲突的根源所在.

私有制出现后,阶级斗争不可避免.

2、韦伯的社会冲突思想-达伦多夫

(1)反对经济基础为唯一条件。

(2)从地位,权力,声望来划分阶级

(3)未来社会不可能是完美的,无冲突的.

3、齐美尔: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冲突的作用并非是消极的。-科塞

4、帕累托:归纳性的,自然主义的冲突论。

20世纪前半期的冲突论思想。

(三)60年代以来社会冲突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米尔斯对社会学的想象

米尔斯对功能主义最早进行批判,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整合与秩序,即米尔斯把个人的需要放在优先的地位,从现存社会结构对人的压抑和阻碍这一角度对社会进行批判。

米尔斯的传统明显地受韦伯和马克思的影响,关心的中心问题是社会结构中的阶级及其各种统治形式和社会动态情况。重视权力,而不是经济和声望,进行政治统治的人和进行经济统治的人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广泛合作,共同维护统治。

一、生平与著述

米尔斯的学术特点

米尔斯的激进倾向

米尔斯学术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美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白领为象征的中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许多西方社会学家以此为据,以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得以缓冲,权力趋向平衡。米尔斯持反对态度,在他看来,中产阶级的壮大丝毫不会改变权力关系中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因为中产阶级不是一个有自己的意识和组织,联系紧密的阶级,处在一种无权的地位。

(一)以异化理论分析白领阶层的形成和社会生活

(二)用科层制分析白领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征。

三、关于权力的研究:对冲突理论的最大贡献

(一)权力结构

1、在美国,经济、政治、社会三个领域实际上被工业、政府、军队之类的组织操纵,在每一个领域的顶端,形成了由极少数人组成的小集团,它们是经济界的大公司总裁、金融巨头、政治界的高级政府官员、军事界的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高级将领。地位超过了一般老百姓,整个国家的重要决策由他们作出,联系紧密,维护自己的利益。——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权力精英。

2、在权力精英之下的是中间层,所作的决策的次要的,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权利层次,而是按权力精英人物的意愿行动的。

3、处于底层的是人数众多的老百姓,实质上没有任何权力,对国家的重大决策没有参与的可能。政治的冷漠十分普遍。

总之,美国社会的权力结构的一个有着巨大底座和狭小尖端的金字塔,权力精英们独揽大权,大多数人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压迫,它不是一个和谐,均衡的整体而是靠矛盾对抗联结在一起。这种压迫和统治正发生变化,从公开转向幕后,从明显走向隐避,无法知道真正的敌人是谁,斗争的目标“失踪”了,从而更有利于权力精英的统治。

4、是什么因素造成统治的变化?

A、企业规模扩大,科层制成为普遍的组织形式,所有者与管理者不是同一人。

B、科层制使人无法掌握全貌。

C、大众传播,有选择的反映社会,有权力的人利用它进行灌输和劝导,把大量时间和内容花在体育和娱乐,使人们远离对政治的兴趣,缺乏统一的集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性的剥削减少,心理性剥削增大。

(二)权力结构的变迁(四个阶段)

1、美国革命后,产生了一个相对集中的权力结构。

2、一战中,罗斯福新政,政府与经济联合。

3、二战后,冷战阶段军事权力结构的影响扩大。

4、当代政治制度上,政党,自治团体对政策选择缺乏影响力,民主演变为一种形式很软弱的民主;从国家军事化看,军人地位上升,所有政治,经济活动都须根据军事意义作出判断;经济上既是战时经济又是私营大公司经济,处于经常性不稳定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一致中。这种联系是由以下社会,历史因素造成的:社会结构因素,相互支持和促进

社会历史因素:有共同点,来自同类的家庭,父母都出生在美国并有两代以上的发家史,生活富裕,在有名望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出入俱乐部。

对“平衡理论”的批驳

当今美国社会权力结构的一般特点:美国是一个由权力精英所支配的社会,其主要国家权力由经济,政治和军事这三个统治机构的首脑人物所掌握。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整个美国公民的整体利益来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进行各种决策。所谓的权力多元论和平衡论只是权力精英们为维持他们的统治营造出来的神话。中间层次表现为各种平衡力量的僵持,并不能联结上层和下层,权力精英借助手中的权力,掌握和操纵大众传播媒介,使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沦为分散,被动地

大众成员。

四、社会学研究的立场-社会学的想象

反对一味追求宏观理论的形式主义,把概念分解得支离破碎,然后无休止的编排他们,认为帕森斯的著作有50%空话,40%教科书内容,10%惯用法,也反对注重繁琐统计调查的经验主义。

“社会学的想象力”:每一个社会由于其历史都带有特殊性,必须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建立联系,要理解人,就要把人放在所处的历史时期,历史分析是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立场。

反对把社会学看作纯理性领域,还要分担政治上的重任,直接针对紧迫的社会问题和显著的人类困境。

五、评价:带有激进主义倾向,敢于批判现实社会。不足之处,没有找到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正确途径,他认为根源是“没有适当建立起道德准则和法律上的合理依据”,对“古典民主”的向往,在整个政治结构中有一个对重大问题制定政策的公众论坛,民众服务机构,负责的政党,“乌托邦式”的。

第三节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一、生平与著述

(一)学术背景

1、曾师从于默顿

2、亲身受到齐美尔的影响:没有必要建立宏观理论,只需从社会内容中抽取出一些形式。冲突增强而不是降低了特定社会关系活社会群体的适应或调整。(二)学术兴趣

社会理论的研究

社会学思想史的研究

二、社会冲突的根源

(一)冲突的定义: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一方的目的是企图中和,伤害或消除另一方。

(二)冲突的三层含义:

1.冲突是不涉及双方关系的基础、不冲击核心价值的对抗。

2.冲突是社会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抗而不是社会系统的基本矛盾。

3、冲突是社会系统可容忍、可加以利用的对抗。

(三)冲突的原因可分为:物质性原因和非物质性原因。科塞十分重视非物质原因。

三.社会冲突的类型

1、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冲突

A现实冲突,为达到某种目标而作为手段的冲突,达到这个目标就可能消除冲突的潜在原因。

B非现实冲突,把冲突作为目的一种“冲突”,不是未来获取真实的“占有”,而是为了发泄情绪,释发紧张,寻找替罪羊。

提出上述观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助于社会控制。作为一个越轨者,其需要是有“现实取向的”,如果这些越轨者能找到获得同样目标的合法手段的话,他就很可能不发生越轨行为。在现实中经常交叉又混合。

2、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

依据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还是外部划分。外部冲突有助于明确群体之间的界限,加强群体内部的整合,外部冲突还能使群体发展,壮大,坚强。内部冲突有界定群体和增强群体认同的功能。

四、社会冲突的功能

(一)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

(1)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社会或群体的身份和边界线

(2)有助于群体内部的团结

(3)通过反对外部或内部“威胁”使社会群体"聚合"起来

(二)冲突对社会与群体有稳定的功能.

冲突增加社会结构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如果没有冲突社会就会僵化与停滞,允许对立的要求迅速而直接地表达出来,因此能通过消除不满的根源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

冲突对社会关系有重新统一的功能.对危及基本价值的冲突形成保护层,从而把有损核心价值观念的分歧减少到最低程度.

冲突对新群体与社会的形成有促进功能.

冲突创造了新的联合与联盟,面临着共同敌人的对抗时,有助于建立新的联合.冲突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有激发功能.

冲突可能导致法律的修改和新条款的制定,使之与已经变化的社会条件相对立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成为可能。

冲突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

五、社会冲突的"安全阀"机制.

任何社会系统都会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敌对情绪,形成有可能破坏系统的压力,当这种敌对情绪超过系统的耐压能力时,就会导致系统的瓦解,而社会冲突正是表达不满,发泄敌对情绪的最主要方式.一个社会越是能以某种认可的方式允许冲突存在,冲突越制度化,就越有可能把冲突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一)敌对情绪的三种表达方式:

将敌对情绪发泄到该发泄的对象上.

替代,把敌对行为指向替代目标-非现实性冲突.

没有对象的直接表现,如酗酒,狂呼乱叫.

(二)社会安全阀:

科塞认为,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的功能,把提供替代目标和替代手段的制度称为"安全阀"制度。如同"减压阀"可以把猛烈的蒸气不断排泄出去,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社会结构。如政治笑话,讽刺等,属于敌对情绪的发泄,政治笑话仅仅是对敌对情绪的发泄,还不是冲动,因此统治者容忍或允许存在,如学生社团,工会等。科塞的“安全阀”理论的主要观点:

1、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可以维护关系.

2、社会系统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有助于维护系统.

3、社会结构越僵化,安全阀越重要.

4、安全阀可以发泄敌对情绪,转移目标,但不能解决矛盾.

5、提供敌对情绪的替代目标及发泄手段.

6、如果情绪受压抑,会导致长期压抑的紧张激烈爆发.

7、没有安全阀的社会结构,是僵化的,潜伏危机的.

"压迫越深,反抗越烈"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在俄国,中国取得胜利,同这些国

家当时的结构僵化,压抑劳动者的利益与劳动者长期积累不满情绪有关.

六、评价:

具有明显的功能分析色彩,不是为了否定功能论,而是完善,承认功能的正面作用,力图寻找一种结合,科塞的理论,从具体的环境和条件出发来认识冲突的社会功能,包含着合理因素,对分析非本质冲突有启发意义.

容忍不涉及资本主义基本价值的冲突,以及用潜在的冲突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利用安全阀来避免被统治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激烈反抗.

保守性:社会冲突对结构整合的积极作用,变迁不是革命性变革,而是改良,调适,只讲政党,群体,个人之间的冲突,不讲本质冲突。反映了在面对不可避免的,不断发生的社会冲突时,通过发现社会冲突的积极功能把其纳入到资本主义的制度结构中去,用群体,群体冲突来模糊阶级,阶级斗争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混淆本质性冲突与非本质性冲突的区别。

第四节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一、达伦多夫的社会观及其结构功能主义的批评

(一)对功能主义的批评: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含有乌托邦的性质。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五个基本特征:资本的解体、劳动者的解体、新的中层阶级的发展、社会流动性的增长、平等的发展。

(二)两种社会模式:

社会均衡模式;

2、社会压制模式

3、达伦多夫的理论目标:冲突产生于社会结构,冲突理解为团体间的斗争。

二、以权威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冲突理论

(一)社会冲突的根源

1、权力分配的不均。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根据统治与服从之间的权威关系来划分。“

权威: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的权力,由此形成两个阶级,一方是占有很多权力和权威的阶级;另一方是被迫服从权力和权威的阶级。。

2、权威的特点:

1).尊卑主从的关系

2).上层来控制下层,规定,命令,警告

3).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相关

4).有明确的指示,而不是随意控制

5).合法关系,不从则受制裁

3、“强制性协作团体”即具有权威结构的群体.“强制性协作团体”(Imperatively Coordinated Association)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权力和权威都是稀缺资源,分配存在差别,导致(ICAS)中各次群体间的竞争与搏斗,是冲突和变迁的主要根源。

4、在“强制性协作团体”中形成了支配与服从两种角色。

(二)社会冲突的形式,“准群体”和“显群体”

群体利益有“潜在”与“显在”之分,潜在利益是由人们承担的角色决定的客观利益,但处于无意识状态,显在利益是被人们认识到,并作为目标来追求。当群体利益是潜在时,是“准群体”没有阶级意识的联合体,向显在利益转化,变成“显群体”有共同的阶级意识,共同利益,于是冲突公开化了。在现代社会中,企图压制和消灭冲突是徒劳无益的,虽能通过制度化来调节。

(三)社会冲突的程度

(1)冲突强度:冲突各方面的能量消耗及卷入冲突的程度,人们是否完全投入到一定的冲突中,冲突是大还是小。影响冲突强度的三个因素:

A社团的重叠程度,重叠越高,冲突强度越大,多种利益的对立

B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的相关程度。凭借权力,谋求物质利益,扩大差距和不平等,加强矛盾。

C社会流动性的程度

(2)影响冲突强度:斗争双方用以追求利益的手段,从和平谈判到暴力行为。A社会经济的剥夺情况:相对剥夺还是绝对剥夺。

B冲突的调节,冲突的控制方式:仲裁、调停、和解。

(四)社会冲突的结果:权威结构的变迁

1.所有统治人员的更换:革命性变迁

2.部分统治人员的更换:改革变迁

3.把被统治阶级利益结合到统治阶级利益:最低层次的,有利于维护统治。1.社会结构变迁的特征:

(1)根本性:即结构变迁的程度,涉及统治阶级的人员,统治阶级的政策,或阶级间的全部基本关系。

(2)突发性:变迁的快慢

2.基本观点:社会充满冲突,冲突促进社会的变迁,冲突的调节维护着现存的社会结构由于各种调节冲突的制度化方法的建立,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以及工业政法和其他形式的制度性分离,使西方社会权威关系的基本结构得到维护。三、评价:

积极意义:

1.揭露了功能主义对社会现实认识的片面性,打破了平衡模式,推动了理论的多元化发展。

2.对阶级冲突的揭露,使人们认识到西方社会充满剥削和压迫的社会。3.对冲突的分析和调节的论述,有助于人们了解西方的统治策略。

不足:

1.用权力关系取代财产剥削关系,非阶级的群体与冲突,阶级关系更加复杂化,资本仍是单一的,工人的区别是量的区别,而不是质的

2.达伦多夫是为统治阶级寻找调节冲突的途径与方法,巩固显在的结构,是一种改良主义。

第十三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社会背景

(一)、对帕森斯的批判。

二战后,功能主义一度占据主导地位。5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矛盾的普遍激化,暴露了不平衡点一面,人们开始强调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霍曼斯认为,功能理论只是描述,而不是解释。如“内化”等命题,批判功能论太抽象与空洞,

忽视了对人的研究,把人简单看作是占据。

(二)、由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导致新的理论的出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强调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霍曼斯和布劳倡导的强调个人行为的社会交换理论于50年代后期登上美国社会学舞台。

二、思想根源:

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两条线索,即源于迪尔凯姆的集体主义线索和韦伯的个体主义线索。这两条线索的彼此冲突要远远大于其整合,霍曼斯的交换行为主义,从个体理性出发的社会学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对帕森斯的直接批评,交换行为主义是少数几种可以同时适用于宏微观过程的理论方法之一。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取向

交换是人类历史阶段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呈”是每个人都期望从相互交换中得到报酬,正是人类的本性。同时,人是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总是精心计算,对市场信息作出全盘估价,对行动的成本和利润加以权衡,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20世纪上半叶,在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交换被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受到关注,其成果为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供一些基本思想。

1.如弗雷泽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的姑表联姻模式,即土著居民由于没有娶亲的财力,只好用自己的女性亲属作为交换妻子的物品,因而妇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拥有较多的姐妹或女儿的男人就富有,并给他带来威望和权力。相反就贫穷。

2.马林诺夫斯基发现“库拉圈”的交换机制,交换以臂环和颈饰为物品,建立并维持友谊的方式,而不是获得经济动机,强调心理需要,这对摆脱功利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3.摩斯反对从个体出发来进行解释,个体从事交换活动是根据群体规则进行的,体现了群体的道德,并得到了巩固,转向了社会结构分析。

4.列维—斯特劳斯重申了交换关系,反映了社会组织模式,还在于他明确提出了交换对等原则,即任何交换必须是得到与提供的相等,这种对等可以是俩人之间的直接行为,也可以是许多人产生的间接行为,只有对等,交换关系才能继续

存在下去。

(三)行为心理学的影响

斯金纳:一切行为者都可用刺激—反方的公式来表示。人的意识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不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个人的行为由外部决定,别难过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可以推断和解释人类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分析,理解人际间大多数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将行为作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这些商品和服务包括食品,住房等有形之物,也包括社会认同,同情,怜悯之类的无形之物。人们的选择往往是将其能够分享的物品进行交换。而人们又是在权衡了行动过程之利弊得失并选择最有吸引力的东西之后才有所行为的,也就是说人在交换这种互动过程中是理性的。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着眼于个人层次上对个人行为的解释,一般称为交换论,布劳的理论侧重于探索从人际互动的交换过程到支配社区与社会复杂结构的交换过程,可成为社会结构交换论。

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一、生平及主要观点。

(一)学术经历。

(二)主要观点。

霍曼斯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单位是人,对社会现象的合理解释必须以人性的内在心理结构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他运用严密的逻辑演绎法,建立了一整套理论命题,并以小群体的研究成果验证这些理论命题,再把它推广去解释社会制度,即功能主义所说的“社会结构”。

二、基本概念

强调了心理学对于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性,他认为,对社会行为的所有解释归根到底是心理学的解释。借用了行为心理学的许多概念,又引入了一系列的新概念。人是理性的,人们所作到的行为要么是为获得报酬,要么是为逃避惩罚,这种利益最大的原则就是人们交往的基本原则。

霍曼斯的基本概念包括:活动、报酬、价值、情感、互动、规范等,在这些基本概念中,报酬是最核心的。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报酬,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比如,人们工作不仅可以获得金钱(外在报酬),也可以获得友谊,

满足,增加自我尊重,避免失业的耻辱(内在报酬)。

三、基本命题

霍曼斯运用以上基本概念,建构了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他试图通过演绎进行解释,即通过一般命题系统演绎出经验规则,解释人类行为。霍曼斯关于人类的社会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包括以下六个命题:

(一)成功命题: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这个命题涉及的是报酬的次数和频率。

日常行为是由人们寻找报酬的行为构成的,如努力工作就能获得较多的工资,为考试而学习就能得到好分数等。

(二)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在这个命题中,一个人在若干行动中总是选择更能得到他所希望报酬的行为。如高原训练,考试前单独复习。

(三)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霍曼斯指出,一个人在若干行动中总是选择那种结果对他更有价值的行动。如大学生毕业分配后是到公司(收入丰厚),还是从事研究(收入有限)

(四)剥夺满足命题:指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在这个命题中,把时间作为一个尺度考虑进去。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获得某类报酬的次数越多,获得比报酬的时间间隔越短,价值会下降,从中获得的满足越不够。

(五)攻击—赞同命题

(A)当一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得到他没有预料的惩罚,他将感到气愤,并可能采取攻击行为,这一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B)当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他期望的报酬,特别是得到比他期望的报酬还多时,他会感到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情感因素。

一个人的行动的结果是否与他的预期一致,总会引起他的情感行为:积极情感导致赞同行为,消极情感导致攻击行为。

(六)理性命题:人类的社会行为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

一个人在选择何种行动时,不仅会考虑价值的大小,还会考虑成功的可能性。通过理性全面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

如果,报酬的价值很大,但得到此种报酬的可能性不大,总会减少行动的可能性;反之,如果报酬的价值大,得到此种报酬的可能性也很大,就会提高行动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就是:行动(可能性)=(报酬)价值*(获得此报酬)概率。如体育彩票

这些命题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但各命题只能对人类行为作出部分解释,整个命题系统却能全面解释社会结构(从最抽象的命题推向被解释的经验概括)。如:

(1)小李学习很刻苦,每次都得高分—成功命题(最基本的)

(2)秘诀是考前单独复习—刺激命题

(3)又要临近考试了,有演唱会,已得4A,考坏一次无所谓,演唱会可遇而不可求—剥夺一满足命题

(4)小李去看演唱会—价值命题

(5)不幸的是到场才知道来了一个冒牌货,和其它人大闹演唱会—攻击赞同命题。

在霍曼斯看来,成功命题是其理论的最基本的公理,它指出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逃避惩罚;刺激命题指出行动受到经验和情景的制约;价值命题指出人在进行行动选择时是有价值判断参与的;剥夺-满足命题限定了价值的时效性;攻击-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受自我公正感的支配;理性命题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在解释人类行动时,所有这些命题都必须加以考虑。

同样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制度,如政府以保证个人的幸福生活来换取的,教士花时间去拜访社区,以求得谋生职位等。

四、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实际意义

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换中获取最大的利润,其结果使得投资的大小与利润的多少基本上是相对立的。

1.对整合的解释:培养共同信仰,相互接受赞同,共同遵守的规范,维持整合。

2,对权力的解释:社会交换必须遵守对等性原则,但由于人们拥有的社会资源分布不均,报偿能力各不相同,就会出现不对等的交换关系,权力的产生。3.对地位的解释

在简单的交换例子中,社会交换是对等的,如友谊,公平的劳资交换。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对等的,社会学家充分意识到一个建立在权力和权威基础上的分层体系。在交换中必存的是“公平分配原则”,任一方都不会自愿地,长久地进行“赔本”的交换,人们在交换中,要对成本和报酬,投资和利润的具体分配作出判断,在投资相同的情况下,总是希望得到的报酬和付出的成本成正比,在成本一样的情况下,总是希望得到利润与投资成正比。如讲师与教授。公平交换的标准:

A、行动者过去的经验,总以过去成功地从事行动时的成本与报酬来衡量眼前或将来。如婚前,婚后。

B、行动者认同的比较群体,人们在交换中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而较少与自己疏远的人比较。

霍曼斯认为,社会交换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公平的,如果不公平,社会发生混乱。霍曼斯承认社会中存在一个权力不平等的分层体系,但从他的交换命题出发,这种分层是合理,公平的。一部分人掌握着一些为他人急需的特殊的资源,因而被给与较高地位,社会分层体系由此形成。因为那些被赋予较高权力地位的人拥有其他人没有又非常需要的报酬,只要一个人在交换中向他人提供报酬的能力要大于对方向自己提供报酬的能力,他就能获得交换中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差别也会得到承认。

例:在一个频临破产的公司里,最希望得到的报酬是一笔能救命的资金。在获得资金的头两年里,公司可能依然亏损或盈利很少,即投资者向公司提供报酬的能力要大于公司向投资者提供报酬的能力,投资者就获得对公司的权力。在合作关系中,投资者可按他开出的条件与公司谈判,而公司只是被动地接受者。

五、评价:

(一)把人的需要,人的动机,人的理性提到重要的分析,这对于克服结构功能主义忽视人的因素这一缺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不是从人的社会关系,从社会的动态过程去揭示人的需要和人的动机的存在和变化,而是从行为主义那

里推演出来,是抽象的,尤其是斯金纳通过动物行为而归纳的行为原则,把人和动物不加区别。

(二)把经济学中的“经济人观点”引入社会学,认为人总是试图在社会交易过程中获取最大利益。当然做了一定的修正,看到了人的非理性成分。但把交换这一行为推广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把尊重,服从,爱,赞许等无条件地看作是与金钱一样的交换物,这与社会生活现实不符。

(三)霍曼斯的理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对于初级群体中的某些行为可以作一定的解释,但对于宏观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缺乏解释力,把社会学还原到心理学。

(四)忽视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对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

1.以心理倾向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唤起社会学对人的注意是有积极意义的,引起对“利益”这一制约社会生活最深刻因素的关注。

2.把交换运作到宏观社会中,导致荒谬的结果。

不同的人占有不同的物质资源

“不平等交换导致权力的分化”为资产阶级辩护。

按互惠原则,社会的阶级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人只能调整公平感,把交换关系看作主要关系。

第三节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

一、布劳的理论目标

克服霍曼斯理论在解释宏观领域现象时暴露的不足,为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际互动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般性的交换理论框架,填补鸿沟。与霍曼斯的区别:1、霍曼斯倾向于“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心理还原论,用个人的心理的解释来推导所有群体行为,布劳更多地倾向于“集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结构论,即认为社会复杂的结构不能还原为个人的心理现象,而且具有整体的效应。

2、霍曼斯用对等性原则解释社会交换,布劳还用不对等性解释领域些社会交换。

从而布劳用交换理论解决了微观向宏观过渡的问题。

二、基本概念

(一)社会交换的定义:社会交换是特定类型的交往,参与交往的各方期待着他人的回报,建立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要有两个条件:

参与交往的各方都期待着他人的回报。

社会交换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上的自愿性活动。

(二)与经济交换的区别:

1、经济交换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契约合同进行的,而社会交换不作如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

2、经济交换不会引起个人的责任、感激和信任感。

3、从经济交换中得到的利益是可以准确计算和预测的,而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是没有明确的价格的。

(三)社会交换的属性:突生属性、自愿属性、模糊属性、信任属性、潜在属性。(四)社会交换的形式:

1、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参加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本身作为目的。

2、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参加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

3、混合型的社会交换。既有内在性报酬,也有外在性报酬。

三、基本交换过程(微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一)吸引与竞争

(二)分化

(三)整合与冲突

在布劳描述的交换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四个阶段。首先在基本的交换关系中,人们是由相互的需要和满足权威相互吸引的。其次,这样的交换很容易发展成一种竞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要显示自己能提供的报酬,从而给对方造成印象,而自己又可从中获得更多的报酬。第三,这种竞争形成分层系统,在分层系统中,个人以他们所拥有的稀有资源为基础开始分化。第四,权力既可以是合法化的(权威),也可以是强制的,权威是以合法性价值为基础的,这种价值使具有整体效应的群体和组织能够不依赖于亲密的面对

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汇编

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汇编 北大中文1996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代专业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1’x20=20’) 1、《诗品》的作者: 2、《老残游记》的者: 3、《天狗》的作者: 4、《红烛》的作者: 5、《弃妇》的作者: 6、《沉沦》的作者: 7、《红梅之夕》的作者: 8、《九十九度中》的作者: 9、《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 10、《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的作者: 11、《倾城之恋》的作者: 12、《雨巷》的作者: 13、《颓败线的颤动》的作者: 14、《元白诗笺证稿》的作者: 15、《镜与灯》的作者: 16、苏文纨是《________》中的人物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出自《________》 1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出自《诗经》的《________》 19、《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作者: 20、《语丝》曾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先后主编 二、解析题(5’x7=35’) 1,诗无达诂(说明其含义,作简要评述) 2,公安派(主要人物、文学主张,) 3,普罗文学(来历,文学主张,举2-3篇代表作品) 4,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作家,基本特征) 5,三一律(含义) 6,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基本特征) 7,新小说派(主要作家,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15’x3=45’) 1,谈谈你对“评点”这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的看法 2,就钱钟书、沈从文、废名以及苏青等作家的文学成就与现有文学史给予他们的地位,谈谈你对“重写文学史”一说的看法 3,复述莱辛分析雕塑《拉奥孔》中的拉奥孔父子被巨蟒所缠而陷入痛苦却又没有呈现哀号情态的见解,并谈谈你对莱辛“降格说”的看法。 北大中文1997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 侨寓文学、国粹派、印象派批评、〈我在霞村的时候〉、〈现代诗钞〉 二问答题 1,将下面这段话结合鲁迅的思想进行分析(30分)(〈文化编圣论〉的一段话)

社会学方法论笔记

社会学方法论笔记 渠敬东 2013-09-12 解题: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1、是方法论,而不是方法Method; 2、强调logos逻辑 3、Social科学几百年而已 涂尔干(法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奠定了学科的方法论。 方法论:看待世界的方式。 社会学与现代性紧紧连在一起。 Economics的对象:family Politics的对象:polity、city(两者都起源于古希腊) 社会即是一个晚近的概念,而社会学则更是近代才诞生。但,社会学不是剩余学科。 社会学关注总体性totality。例如:《资本论》可称为“人性论”,在马克思看来,人即商品;韦伯认为,理性主义在资本主义和宗教上是一致的。 学科的知识谱系:古希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 古罗马(empire治理术——法学) 基督教时代(交汇出现在皇权和民权之间,organization组织出现 了;更重要的是宗教的渗透性,冲破一切障碍。)中世纪后期(自由:航海、贸易、文明化等) “民情”是社会学最初的概念。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不是自然法、罗马法或者神圣法,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法:1、nature整体;2、principle(由内而发的品性)——sentiment(情感)。 这里,“法”即社会学中的methodology方法论。 最早有关社会科学的概念:马基雅维利:people;霍布斯:passion;笛卡尔:self(与社会并生);亚当-斯密:sympathy(是exchange交换的基础)。 Political——economics (国) ——(家),两者之间即是社会。 社会学家是要理解身在的世界。 方法论恰恰是反对纯粹的知识的,而是观察世界的艺术。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5×4) 1、空间分析函数 2、GPS 3、四叉数编码 4、信息系统 5、OpenGIS 二、简答题(4×10) 1、空间指标和空间关系量测的主要内容 2、矢量多边形面积的快速算法(要求附框图) 3、DEM、DTM的概念及其获取方法 4、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三、综合分析题(2×20) 1、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特点与发展趋势 2、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与输入方法 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0×4) 1、数字地球 2、矢量结构 3、栅格数据 4、拓扑关系 5、缓冲区分析(buffer) 6、多边形覆盖分析(overlay) 7、数字高程模型(DEM) 8、三角法(TIN) 9、元数据(Metadata) 10、高斯——克吕格投影 二、简答题(5×8)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主要有哪些空间分析方法。 2、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 3、简述栅格数据的数据组织方法 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软硬件组成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体系 三、论述题(20) 试论GIS项目中文档管理的意义及文档的类型(主要有那些文档)?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8×5) 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空间对象(实体) 3、拓扑结构 4、元数据(Metadata) 5、层次数据库模型

6、GIS互操作 7、四叉树编码 8、空间索引 二、简述题(5×8) 1、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三种数据组织方法 2、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方法及特点 3、简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特点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 三、论述题(20) 试论网络GIS的技术特点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六选五,5×4) 1、空间对象 2、拓扑空间关系 3、地理空间中栅格表达方法 4、四叉树编码 5、空间数据质量 6、缓冲区分析 二、简述题(4×10)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矢量、栅格、DEM数据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3、属性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4、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三、论述题(2×20) 1、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及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 2、论述DEM的主要应用 北京大学2002年GIS试题 一.名次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扫描矢量化 2. TIN模型 3.元胞自动机 4.地理信息 5. WebGIS 二.简答题或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作用?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源有那些? 3.何谓BUFFER?并对下图形单元(领域半径长度如图所示)画出其BUFFER区示意图。4.请画出一下两个多边形图层的OVERLAY结果图层的示意图。 5.何谓DEM?计算以下高程栅格数据(高程单位为米,栅格单位为正方形,其边长为10米)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1、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4、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调查的兴起。 5、社会学的功能包括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 6、体育社会学研究包括选题和提出假设、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五个基本步骤。 7、体育的社会机构有体育的行政机构,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体育的社会团体,社区,家庭等。 8、社会运行的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9、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10、竞技体育的分类非正规竞技体育、组织化的竞技体育、商业化竞技体育。 11、体育社团的种类有竞技体育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体育经济型社团。 12、文化的运行纵向的传统和非传统之争;横向的民族化和国际化之争。 13、文化的结构外层物的层次、核心部心的层次、中间心和物结合的层次。 14、文化的性质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阶级性。 15、体育文化的形态现代体育文化形态、前体育文化形态、过渡期体育文化形态。 16、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7、社会教化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18、个体内化包括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奖赏 19、社会地位有两个主要类型即: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 20、社会化的条件有:生理条件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类拥有文化。 21、社会化的过程预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22、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 23、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4、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的知识体系。 25、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26、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很有力量的上层建筑。 27、宗教的基本命题是神和人的关系;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地狱和天国的关系;善与恶的关系。 28、宗教的要素是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神庙;特殊的宗教感情;道德规范。 29、1988年奥运会职业运动员的参赛,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的开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0、《布莱顿妇女与体育宣言》是20世纪妇女获得体育权利最重要的行动纲领。 31、1900年的第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女性第一次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崭露了体育才能。 32、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利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能力改造自然、社会和人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变的世界性历史进程。 33、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组织管理科学化;通讯网络和交通运输的广泛使用。 33、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具有普遍性、公众教育职能 34、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原因)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失调、社会关系失调、制度与体制

201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初试专业课真题

2018年北大现代文学初试专业课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1、审美意境 2、共工与颛顼之战 3、《尤利西斯》 4、新感觉派 5、艺术韵味 6、盛唐气象 7、自然主义(左拉) 8、孟姜女哭长城 二、简答题(每个15分) 1、论述沈从文湘西文学的艺术特色 2、论述北宋前(含北宋)“文以载道”说的内涵及演变 3、《伊利亚特》中的英雄形象 4、文学中“美”与“丑”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个25) 1、举出两位作家,谈谈先锋文学 2、《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和《红楼梦》中贾宝玉人物对比分析 这次题目整体比较简单吧,我有一个名词解释没写对,最后一个论述题人物分析不太好,其他题目还是在意料之中的。 中外文学基础: 1.名词解释: 审美意境、共工与颛顼之战、新感觉派、《尤利西斯》、盛唐气象、艺术韵味、孟姜女传说。还有一个实在想不起来了,一个5分 2.沈从文小说艺术成就15 3.北宋及以前文以载道的发展和内涵15 4.伊利亚特中英雄特点15 5.文学中美丑关系15 6.以具体两个作家论述先锋小说特点25 7.杜少卿与贾宝玉形象之异同比较25

2018年北大现代文学初试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中外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审美意境 自然主义 韵味 共工与颛顼之战 孟姜女传说 新感觉派小说 盛唐气象 《尤利西斯》 二、 1.谈谈北宋前(包括北宋)“文与载道”这一理论的发展状况 2.论“美”与“丑”的关系 3.分析沈从文湘西世界的艺术成就 4.分析《伊利亚特》中英雄的特征 三、 1.《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均是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其中杜少卿与贾宝玉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两位具体作家作品,分析先锋文学的特征 (改天更新专业课~) (现代方向专业课) 一、名词解释 《现代》 激流三部曲 爱美剧 创造社 《甲申三百年祭》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二、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三、谈谈茅盾小说如何体现了“史诗性”的追求 四、谈谈郁达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五、试论冯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六、比较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特色

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 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 1830-1842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实证方法:科学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能接受;实证:现实而非幻想;有用而非无用;可靠而非可疑;确切而非含糊;肯定而非否定; 人类精神发展的三阶段:神学、形而上学、科学 研究宇宙现象可分为研究无机物的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生物学和社会物理学(社会学),与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数理科学一起组成了实证科学体系; 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 对于越复杂的现象就需要越高级的方法,社会学采用观察、实验、比较、历史的方法; 2、社会学产生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 (2)思想条件 (3)学术条件 3、马克思与社会学 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动力和固有矛盾,主张用经验的方法研究社会;其阶级理论、冲突理论、异化理论是社会学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学形成和发展 1、西方社会学形成 (1)孔德:提出社会学名词,提出了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 (2)斯宾塞:社会进化论创始人,增长、分化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考察 (3)迪尔凯姆:研究社会事实,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概念,用统计方法实证研究自杀现象,主张用社会事实说明社会问题 (4)韦伯: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方法论上提出“理性类型”和“价值中立”主张;社会行动的分类、权威的分类、科层制度论述、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发展 2、美国社会学发展 实用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芝加哥学派,推动了城市问题研究和社区研究;帕森斯功能学派;符号互动论和交换理论;注重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编号: 01 数学分析02 高等代数 03 解析几何04 实变函数 05 复变函数06 泛函分析 07 常微分方程08 偏微分方程 09 微分几何10 抽象代数 11 拓扑学12 概率论 13 数理统计14 数值分析 15 数值代数16 信号处理 17 离散数学18 数据结构与算法 01 数学分析(1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方企勤等,数学分析(一、二、三册)高教出版社。 2. 陈纪修、於崇华、金路,数学分析(上、下册),高教出版社。 02 高等代数(10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丘维声,高等代数(第二版) 上册、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003年。 高等代数学习指导书(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高等代数学习指导书(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蓝以中,高等代数简明教程(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03 解析几何(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丘维声,解析几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其中第七章不考)。 2. 吴光磊,田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04 实变函数(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周民强,实变函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05 复变函数(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方企勤,复变函数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06 泛函分析(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张恭庆、林源渠,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07 常微分方程(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丁同仁、李承治,常微分方程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高雄、周之铭、朱思铭、王寿松,常微分方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叶彦谦,常微分方程讲义(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08 偏微分方程(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姜礼尚、陈亚浙,数学物理方程讲义(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2. 周蜀林,偏微分方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09 微分几何(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陈维桓,微分几何初步,北京大学出版社(考该书第1-6章)。 2. 王幼宁、刘继志,微分几何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抽象代数(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丘维声, 抽象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聂灵昭、丁石孙,代数学引论(第一、二、三、四、七章,第八章第1、2、3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1 拓扑学(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尤承业,基础拓扑学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考该书第1-3章)。 12 概率论(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何书元,概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 汪仁官,概率论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 线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难度,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就业,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学费,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六、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3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专业复试均采用面试方式进行。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各专业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五、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 《汉语语音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论集》,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 《简明汉语史》,向熹著,商务印书馆 《训诂学概论》,方一新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耿振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社会学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第1章社会学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社会学等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明确社会学学科的诞生、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理解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具有的意义、使命和社会作用,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建立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初步树立同学的专业意识。 课时分配:5学时 二、教学重点: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功能,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三、教学难点: 社会学产生和发展历程中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社会事实;社会行动;“行为-关系-制度”;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同学专业意识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讲授、组织讨论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 1、“社会”一词的词源含义 2、西方社会学者关于社会的两种代表性观点 社会唯名论:社会只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人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2”=“1”+“1”。 社会唯实论:社会本身就是真正的客观存在,是超乎个人的另一实体,即“2”>“1”+“1”。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两个基本观点 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生产关系

4、社会的特点举例 5、社会的定义 社会是人们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相互交往所结成的有机总体,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二、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孔德); 社会学研究社会事实(迪尔凯姆); 社会学研究人们的社会行动(韦伯); 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辞海》); 社会学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北大《社会学教程》); 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 ????? 国内有代表性的3个社会学定义: 《辞海》: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北大《社会学教程》:“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整体性:研究对象 综合性:研究方法 实证性:研究方法 3、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一、人口社会学简介 1、人口的概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的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 2、人口的双重属性 人口的生物属性也成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第一,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第二,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第三,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3、社会学的想象力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会结构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模式和相互关系。第一,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是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一定的人口结构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和社会控制力量的影响的制约;第三,透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还可以透视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因为人口结构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结构性变迁: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 突发性变迁: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一在全新的体制,是一种革命。 二、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的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生长,主张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人口繁殖。

北京大学应用数学考研必看专业经验

北京大学应用数学考研必看专业经验 一、专业课全年复习大致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5年9月中旬) 着重基础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梳理。该阶段要保持踏实认真的态度,深入研修。 建议复习专业课时每天一章内容,并且反复复习。 该阶段可以认真听听辅导班的课,仔细看书,做好笔记,增进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 2.强化提高阶段(2015年9月下旬-2015年11月中旬) 该阶段要对照真题进行复习,深入分析考点,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的研究。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需要把在基础复习中看过的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该阶段要大量地做练习,并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找出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检验自己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且要反复地看书,消化考点。 通过强化阶段的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完全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 该阶段要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理论。 3.冲刺阶段(2015年11月下旬-考前<2015年12月26、27初试>) 找出对自己来说价值最高、效率最高,也就是脑力活动的最佳时间段,把重点的。难度大的任务尽量安排在这一时间去做。由于考试时间是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上午数学三,下午专业课,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适当的根据考试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复习时间。尽量做到做模拟试题的时间与考试时间吻合。同时要在后期进行模拟考试,主要练习自己的答题方法与思路,因为专业课考试共有十道大题,在考试过程中并不是每道题目都可以解出,或者有思路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自己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最后专业课成绩是看你答出的百分比给分数的。

在冲刺阶段,最好要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二、备考期间心理状态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我对您的要求只有三点: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 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 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九月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考前模拟(最迟十一月左右开始) 三、其他注意事项 预报名:9月25--9月29日; 网上报名:10月10号--10月31号。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间:11月10--11月14号。研究生考试报名确认工作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注意:如若考生是在北京大学报考点报名考试的话,则会有所区别。 北京大学考研报名与确认与其他学校不同,不需要现场确认和拍照,只需在报名期间提交相应报名信息,按规定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缴费和照片上传,考生确认本人报考信息无误,上传照片结果为“审核已通过”,交费状况为“已交费”即完成报名全部程序。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报考点进行报名考试。 小结:上面的详细规划仅供您参考。如果您觉得不合适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合理规划一下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但是不管您如何调整,三个阶段的复习还是要做的。方法很重要,效率也很重要。

体育社会学重点

体育社会学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填空) 2.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名词解释) 3.体育社会现象组成三要素: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4.四大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填空)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1.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名词解释)2.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3.社会分层标准:玛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1.社会流动:是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程或现象,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转变为另一个阶级、一层阶级转变至另一层阶级、一种职业转变成另一种职业。一种社会地位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地位 2.社会流动的方式(由社会分层决定的) (一)垂直流动会让水平流动;(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三)体育的职业流动 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1.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1)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被挤占,挪作他用,影响体育的正常发展 (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由于学校自身体育资源的匮乏,更不可能向社会开放 (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4)在竞技体育领域,一定的人口基数是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人口数量过少不利于运动员的选拔,更不利于天才运动员的涌现

2015年北大社会学考研资料、讲义、信息、辅导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社会学系】

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目(解析) 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一. 社会学理论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5年。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北大出版社,2006年。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出版社,2008年。 4、吉登斯:《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9年,870页。 5、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6、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 社会学方法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年。 2、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人大出版社,1989年,456页。 3、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53页。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 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大出版社,2005年,504页。 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人大出版社,1999年。 ◆三. 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4年。 2、佟新:《人口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4年。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89页。 4、方文:《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242页。

5、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人大出版社,2009年。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理论+教程)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重点精读○?只看2~13章。 ※概论性质的教材,反复阅读,背诵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至少占40分。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精读○(笔记与书结合) ※北大多位老师按照人物思想编著的教材,难度稍大,应认真阅读。重点掌握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线索,以及核心理论概念和理论命题。自己总结出理论点。 ?上卷:太散,不适合考试,不妨用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下卷:对于后现代名家思想的把握,只需要精读该书即可。——重点掌握舒茨、加芬克尔、科尔曼、新功能、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 迪厄的思想。 ㊣题型:论述为主,至少占40分。 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精读○ ※古典和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2007年考“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20分;2009年“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 ㊣题型:至少占20分。 4、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精读 ※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很有针对性。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评价部分。?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掌握重要概念,有可能出简答。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复述名著的主要内容即可。(参考资料:提纲)?谢立中《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论文专著。后现代考题可能由谢老师出题,如2007年关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考察,2008年关于“福柯权力思想”的考察。 ?(人口+劳动+心理+家庭+城市) 1、佟新《人口社会学》○精读○; ※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相关问题。㊣题型:考试占10分。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精读○; ※掌握重点章节核心内容。精简内容,以便记忆。㊣题型:考试占10分。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课稿

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社会学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生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生物意义的生育力,是关于人类再生产的能力。另一种是社会学上的生育率,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1)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生育模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具有明显差异的生育类型。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生育规范的重要性表现为生育规范规定了两性怎样的结和才能生育子女和养育子女,即规定了生育的合法性问题。 生育的物质设备:生育的物质文化设备是指社会为生育行为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安全有效的程度。 生育意愿(观念):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包括三个方面: 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死亡制度是个人与其社会形成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个人的、社会心理的和符号的网络。具体可用死因结构和死亡率结构来进行表示。 预期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上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特定人口平均能够存活的年龄。预期寿命的指标是个社会指标,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死亡模式: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亡类型。 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越国界的居住地的永久性变动。分为:生存型人口迁移、发展型人口迁移 人口再生产关注人口是怎样通过世代更替使人口数量和质量得以再生产,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一定时期,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分为原始型、过渡性、现代型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模式由高水平的人口均衡向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常用百分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女性的生存优势:即在生物意义上,同龄女性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同时女性比男性的存活时间有延长的趋势。

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体育现象扩大化的表现1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2体育文化的普及3体育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4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 体育现象的复杂的表现1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2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3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个研究对象1社会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3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群体单位:家庭、城市民族等2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教育等3社会过程:合作、竞争、战争等 中国体育改革的四个特征1紧迫性2渐进性3滞后性4长期性 体育社会研究应坚持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2运用辩证法的特点3运用系统的观点4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5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2为政府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3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4引导家庭与个人对体育的参与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步骤1选题和提出假设2研究设计3收集资料4处理和分析资料5阐述结果以验证假设 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1研究模式2价值观念3方法论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类型1社会现状调查2评估体系研究3社会心理分析4影响因素分析5新概念开发6专家预测7比较分析8历史回顾研究9跟踪调查 测量的层次1定类2定序3定比 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1科学化2系统化3定量化 提问题的顺序1敏感性和开放性的提问放在后面2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3对后面的问题有启发意义的可安排在前面4问题的安排要有逻辑性5避免形成回答定向6将检查新都的问题分开7处理好列联问题 提问题的注意事项1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诱导性2不要用否定式提问3问题要避免双重含义 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1要围绕着调查目的去设计2设计问卷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题不要过多,以不超过30个问题,在半小时内可以回答完为宜3设计问题要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尽量做到客观,以减少偏误4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1调查主办者的权威性2问卷版式的吸引性3问卷的长度4要求合作的附设的质量5填表及回寄的难易程度6为回复提供的利诱如何7调查对象的特点8邮寄的方式9邮寄的日期10催促新的性质 体育对经济的作用1对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3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体育,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变迁的内容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迁3经济的变迁4社会结构的变迁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6科学技术的变迁7文化的变迁 社会变迁的类型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2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3社会进化与社会 革命4自然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 变迁 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1经济变迁可以 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 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 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 发展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 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 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体育运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1经济联系 2与人的联系3社会活动联系4精神文化 联系5体育与自然环境 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1风俗对体育的控 制2到得对体育的控制3信仰和信念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 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想另一种职 业的转变过程 体育社会流动的趋势1水平流动越来越 频繁2向上流动多与向下流动3非自然流 动、结构性流动增加4体育人才个人一生 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5流动中 的经济因素增加 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1社会人口数量 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2 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 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 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3家 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1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2人口的疾病死亡谱3残疾人所占的比 例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5教育水平指标 6体育水平指标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 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 教育、参与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 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 社会群体 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1性别结构2年龄结 构3城乡、职业结构4家庭经济结构 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 魂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 性3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4 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 传某种价值观念5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 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1竞技体育是 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2竞技体 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3经济体 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4经 济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群体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 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 单位 群体的要素1具有联系纽带2具有共同 的目标和活动3具有群体规范4具有群体 意识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 而自发的或认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 性特征的小群体 体育群体的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 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 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 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的竞 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按群体从事的体育活动性质把体育群体 分为1体育学习群体2竞技体育群体3 健身娱乐群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体育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类别,也是对 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体育社团的性质1民间性2非盈利性3 互益性4同类相聚性 构成体育社团的条件1一定数量的较为 固定的成员2特定的体育目标3明确的行 为规范4权力结构5一定的物质设备6 适宜的外部环境7一定的社会承认 体育社团的种类1竞技体育类社团2社会 体育类社团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4体育观 众社团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6体育经济 型社团 文化的性质1文化的继承性2文化的时代 性3文化的民族性4文化的世界性5文化 的阶级性 中国文化的特质1统一性2连续性3非宗 教性4泛道德性5中庸和平6乡土情谊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 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1体育是人 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 活动2体育运动具有文化的各种特征3 体育运动不仅有它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 以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 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 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体育作为一 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 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甚至其他文化形 态的发展,还不得不从体育文化中借鉴、 迁延某些具有特质的东西。因此体育一旦 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 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文化,也 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 社会化的内容1传授基本知识技能2教导 社会行为规范3指点生活进取目标4培养 适当社会角色 体育社会化的功能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 与生活技术、技能传授2体育运动与社会 规范教育3体育运动与社会价值观念体 系4体育运动与社会角色习得5体育运动 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 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 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教育 体育对科学技术的贡献1体育实践是检 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2体育科学 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3运动技术是一 种特殊的技术 知识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影响1在只是经 济时代,竞技体育的实力将转化为各种不 同质的知识产品的智力,其竞争手段主要 依靠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力 2对体育人才的争夺与培养、体育科学知 识的创造,体育科学知识产权的保护,将 成为未来社会体育运动的焦点3在追求 知识劳动放大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系 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成为强有力的工 具,体育活动中的大量常规性的、逻辑性 智力活动将交给电脑去完成 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1体育科学体系 更加完整2体育科研的管理体制更加完 善3科学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广泛使 用4运动处方科学是体育科学化的重要 标志5体育科学与反科学、伪科学之间的 斗争更加有力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1赋予人物、时间和 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2社会控制的 中介作用3模拟社会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与体育的关系1大众传播 媒介影响力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2大 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 会距离3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传 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4大众传播 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5大众传播媒介为 社会提供提与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6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 媒介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7大众传播媒 介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8体 育运动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战 的争夺内容 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 响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生活,破坏社会 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依靠 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特性1普遍性2变异性3复合 性4周期性5潜伏性 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1社会基本 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失调造成了体育社 会问题2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以及 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利益群体都会因利 益的追逐和分配产生种种矛盾3由于制 度与体制的失调带来的社会问题4我国 当前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 体育社问题的特点1体育社会问题是多 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 但有时也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2体育社 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危害要小些3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与体 育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体育价值 观念、体育管理水平关系较大 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1高水平竞技体育 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失衡问题2竞技体 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3侵占体 育场地设施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1大力发展体 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2着眼 于体育体制的改善和完善4建立社会“安 全阀”机制 体育运动对民族的作用1强身健体增强 民族体质2竞技体育振奋民族精神3我国 民族体育之花长盛不衰 体育与宗教的本质对立1宗教与体育对 人的态度是根本对立的2宗教与体育在 人的身心统一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3宗 教与体育在“现实生活”上存在对立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 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 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特点1社会体育的广泛性2 社会体育的多样性3社会体育的灵活性4 社会体育的业余性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社会体育的普及 化程度将有较快的发展2社会体育将全 面走向社会化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 将有较大的提高4社会体育呈多样化发 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取向1满足社会成 员的多种需要2社会体育是建设精神文 明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3社会体育是 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体育的制约因素1生活方式与生活 质量2体育场地设施3参与者体育价值观 念和态度 社会现代化的标准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名经济 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12%至 15%3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 的比重超过45%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 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5有文 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 80%6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 例超过10%至15%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超过50%8 平均每个公民一生负担的 人口在1000人以下9平均预期寿命在70 岁以上1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以下 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1体育是 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2体育维护了社会 健康3体育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设4体育 推动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5体育推动高 科技的发展 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 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助 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1生产方式是生活 方式的前提2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不同 的生活方式3自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 生着久远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1行为习惯2生活时 间3生活节奏4生活空间5生活消费 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隐患1环境破坏2 营养过剩3运动不足3解剖结构与生理机 能的退化5生活危险6高度紧张 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善1提高生活品位 的体育消费2体育运动充实了生活时间3 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调节器 4体育运动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