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三国演义本事研究述评

三国演义本事研究述评

三国演义本事研究述评
三国演义本事研究述评

2006年第4期 明清小说研究 NO,4,2006 总第82期The Research on M ing and Q ing Dynasties Novels General,NO,82《三国演义》本事研究述评

?韩伟表?

摘 要 五个世纪来,《三国演义》的本事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在史志杂记、小说诗文、戏剧曲艺、讲史平话、时事风尚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和深化了《三国演义》的研究。当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应该引起研究界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本事研究 研究史

自《三国演义》(下简称《演义》)行世后,就有论者对其本事原委进行了探究。综观五个世纪的本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这一阶段对《演义》本事的探究方式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序跋、评点和一些文人的笔记载述;探讨思路则多以正史的通俗化为旨归;其论断的特点是重直观感悟轻逻辑实证,多零星随感少系统分析。如明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清李渔《古本三国志序》“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和清溪居士《重刊三国志演义序》“悉本陈志裴注,绝不架空杜撰”等。但该阶段也有一些颇具识见的认识。如: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

(罗贯中)其人博极典籍,非特借陈志裴注,敷衍成书而已;往往正史及注,并无此语,而杂史小说乃遇见之。———清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卷四(《演义》)其书组织陈志裴注及唐宋小说而成。———林纾《畏庐琐记?小说杂考》

这些论断突破了“羽翼信史”的传统观念,视野已放延至杂史传说、唐宋小说、笔记

讲史乃至时俗风尚诸方面。

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以前。该阶段最突出的成就与特点是现代学者在现代小说观念和历史演进法、逻辑实证、社会历史批评等新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对《演义》的成书过程和本事原委作了动态梳理和理论概括。鲁迅、胡适在20年代初勾勒了“陈志裴注及杂记—‘说三分’—金元杂剧—《演义》”的成书轨迹,他们的许多论断和思路都为后来的研究者不断深味生发①。30年代前后,郑振铎、孙楷第等利用新发现的资料,对《三国志平话》与《演义》的关系作了细致透辟的考察②,填补了成书过程的缺环。40年代,李辰冬将三国故事的演变归纳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与传说综合等三个时期,对各时期三国题材内容与《演义》成书的作用和关系作了辩证阐发③。王大错《考证古本三国志演义》④则排比史料以阐明每回故事之渊源,涉及《三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通鉴纲目》等数十种史志杂记。

50年代以来的研究者则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等原因,总体而言,基本没有突破现代学者肇创奠立的宏邃堂庑。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的研究者继承并发展了现代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对探源文献史料的范畴作了比较大的扩展,并对有关史料作了系统的钩稽辑录。

就范畴而言,历史史料方面已不再局限于陈志裴注,而延伸到了《后汉书》、《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十七史详节》、《汉书》、《史记》、《左传》、《战国策》等。文学史料方面,《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古小说及唐诗宋词、变文、唐人小说、宋人笔记等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戏曲方面涉足了水饰、参军戏、院本、南戏等领域;讲史话本除“说三分”、《三国志平话》外,《新编五代史平话》、《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也为学者所关注。

而史料钩辑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如朱一玄等编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辑录了明以前有关三国人物故事的文献资料三百余条(种);沈伯俊等编的《三国演义辞典》也对《演义》的本事原委做了提要钩玄;许盘清等整理的《〈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照本》将《演义》与《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作了详细比照⑤。另外许多单篇论文的钩稽也颇多可取之处(详第二部分)。

其二,对“探源”的内涵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狭义的文献史料考索排比,而拓展至小说修辞、叙事艺术、创作心理、社会思想、时代因素、文化精神等层面。如陈翔华《诸葛亮形象史研究》详细考察了诸葛亮形象由历史人物演

变到艺术形象的多重因子不断交合的过程;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运用历史、逻辑和美学相统一的方法,全面梳理了三国题材演化过程中各个环节所蕴含的文化意蕴、美学特征和创作主体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及其对《演义》成书的影响;李福清《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中的母题学考察也拓展和深化了《演义》的溯源研究⑥。

《演义》的本事研究正在由比附经史、以史衡文的考索排比向注重作者主体性、创造性和作品文学性、艺术性、文化意涵的方向不断迈进。

下面从史志杂记、小说诗文、戏剧曲艺、讲史话本、时事风尚等方面予以概述。

(一)史志杂记

1、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

20世纪20年代以前,论者基本上都是把《演义》看成是陈志裴注的通俗化。20年代开始,这种观念才逐渐改变。8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此作了比较具体的探讨。

陈周昌指出,集“三国”故事之大成的裴注比陈志对《演义》的影响更大。李福清认为,陈志突出了众多人物的某一主要特征,而“裴注保存的许多史料,为民间说书人和罗贯中的创造性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周兆新、徐宗文考察了罗贯中利用陈志裴注的情况和具体方法⑦。

90年代末以来,研究视野更为宽阔。如关四平认为,陈志求真的实录精神、求善的论断倾向、奇笔的文学色彩在史料、艺术精神、思想寄寓、表现艺术等方面为罗贯中提供了借鉴和示范;而裴注史实纲目的情节化、人物形象的立体化、褒贬方式的多样化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拥刘的理论武器。

2、《资治通鉴》、《通鉴纲目》

明胡应麟已意识到《演义》有参考朱熹《通鉴纲目》的地方(见《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关羽秉烛”条)。现代时期,《演义》借鉴《资治通鉴》和《通鉴纲目》基本成为共识。如孙楷第说《演义》“引用史料,大抵以《通鉴》为主”。80年代以来的学者在前贤基础上作了具体探考。

刘知渐从文献流播的角度,小川环树通过对“董卓议立陈留王”中有关情节、细节出处的分析,苏兴通过对张昭在赤壁之战中扮演的角色的探源,王立兴通过版本题记和情节内容的比勘,关四平、纪德君等则从思维方式、材料整合、外在结构体式、叙事艺术、语言风格、思想倾向、文化观念等方面,分别考察论述了《演义》与《资治通鉴》、《通鉴纲目》的密切联系⑧。

3、范晔《后汉书》、吕祖谦《十七史详节》

小川环树、李福清认为《演义》中荀得曹操赠空盒后服毒自杀、“连环计”等情节的有关细节参考了《后汉书》⑨。

长泽规矩也认为《全相平话五种》等早期讲史是以《十七史详节》为蓝本的;小川环树也认为《演义》有的情节很可能是依据《详节》写成的。但周兆新通过考辨,认为“《三国志平话》的某些情节,以及嘉靖本中相当多的情节和段落,并非来源于《详节》”,但可以肯定的是“嘉靖本的‘论’、‘赞’、‘评’直接引自《详节》”⑩。

4、《史记》、《汉书》、《左传》及其他

曲沐、赵清永、俞樟华等分别从英雄史观、叙事方式、人物描写、艺术风格,实录书文和评论人物的史笔等形式、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虚构等方面,具体考察了《史记》对《演义》成书的重要影响 λ?。苏兴则发现《演义》中曹操计赚徐庶的情节来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汉书?王陵传》 λω。

梅显懋从战争规律、战争描写、勇士形象、行人辞令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左传》的战争叙事笔法对《演义》的影响 λξ。陈翔华认为“草船借箭”汲取了《新唐书?张巡传》中张巡“借箭”故事的有益成分和若干细节。

另外,辜美高、刘治立、王振星等分别考察了《英雄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傅子》、《战国策》等对《演义》的影响 λψ。这些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了《演义》本事的考察视野。

(二)小说诗文

1、小说

这里的小说主要指魏晋六朝的古小说、唐人小说和宋代笔记载述。另外,隋唐以前流传的野史传闻具有较明显的小说因素,在此并述。

《演义》与魏晋六朝小说的关系,明清以来直到现代的论者已有所发覆,只是多为片言只语。60年代,李希凡认为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涉及《演义》的故事片段大部分被综合采用在《演义》中了。李福清也注意到了罗贯中广泛利用了《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中的小故事。80年代以来,有关的探讨渐渐多了起来。叶胥、丘振声等认为这些“文字简约”、“形象生动”、“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具有鲜明的爱憎态度和思想倾向”的古小说是对陈志很好的补充,为罗贯中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素材。徐虎认为《世说新语》对《演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于洪江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分析了《搜神记》对《演义》成书的影响 λζ。关四平从超现实的神仙化、现实的奇异化、道德评价与审美评价三个层面分析了三国野史传闻的神奇化倾向对《演义》的影响。

关于《演义》与唐人小说的关系,苏兴发现刘备入赘东吴时,诸葛亮授护行的赵云三个锦囊的内容、细节是从《太平广记》引的《逸史?李君》与《会昌解颐录?牛生》移植来的 λ{。但迄今尚无其他专文对此方面作深入探讨。

宋人笔记方面,张蕊青从史料选择、思想倾向、历史见解、情节描写技巧等方面探讨了洪迈《容斋随笔》对《演义》的影响 λ|。

2、诗文

丘振声认为,唐人咏三国故事的诗歌,是《演义》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叶胥等则认为,这些诗篇为《演义》直接提供的素材有限,但其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对《演义》作者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λ}。陈翔华认为,罗贯中描写诸葛亮及其故事,显然承袭了杜甫《蜀相》、《咏怀古迹》(五)与胡曾《南阳》、《泸水》、《五丈原》等诗意。易重廉则认为,最先给三国故事定下拥刘反曹倾向基调的是胡曾 λ~。关四平分析了唐人咏三国诗的诗意美和蕴含的君臣观、贤才观、英雄观、历史观等对罗贯中的熏陶感染。

唐代文赋方面,一粟钩沉了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中“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记述,考察了与《三国志平话》及《演义》的内在联系。李小荣又补充了一些唐代释家经疏中的材料 μυ。

宋元诗词曲文方面的研究文章也不多。关四平分析了宋元咏三国诗中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并用、扬刘抑曹的道德强化、超然尘外的归隐倾向、重贤兴国的理想寄寓等对罗贯中的影响。张蕊青讨论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对《演义》中诸葛亮形象及“宴长江曹操赋诗”情节的影响 μ?。

比照《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和近几年来发掘整理的大量唐宋金元文献资料,我们认为研究者在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三)戏剧曲艺

早在三国鼎峙之际,蜀中便有时事剧出演(《三国志?许慈传》载“效讼阋”事)。到隋代,则有表现三国人物故事的“水饰”剧目(杜宝《大业拾遗记》)。唐代出现的参军戏,也曾表现三国故事(李商隐《骄儿诗》)。至宋元,戏文和金院本中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故事剧(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而元代大量涌现的三国故事杂剧,同罗贯中《演义》的关系则更为直接和密切。

较早注意到元杂剧与《演义》密切关系的是胡适、孙楷第。胡适钩稽了十九种三国戏。孙楷第发现《演义》中不见于史书的“桃园结义”等十个情节在元三国戏里都出现了。50年代以来的研究者,对元杂剧三国戏的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尽管统计的结果差异颇大,但足以使我们明了当时三国戏的盛况。而据《录鬼簿续编》记

载,罗贯中本人也是一个杂剧作家,这使研究者更无法轻忽其对《演义》成书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元代数量众多的三国戏,首先为罗贯中构思《演义》的故事情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丘振声认为东吴和西蜀的故事在关汉卿心目中已相当连贯和完整。陈翔华对元明间55种杂剧三国戏的内容、本事及与《演义》的关系一一作了详细的发覆考订。陈抱成认为50多个剧目,把三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包罗进去了。李春祥从“东汉末年群雄兼并的矛盾”、“知识分子的苦闷”等四个方面,考察了元三国戏的内容与《演义》具体情节的关系。叶胥等通过《演义》与元杂剧题名、内容的比较,认为《演义》同元杂剧三国戏的血肉联系,超过了《平话》。钟林斌以杂剧《隔江斗智》为个案,从锦囊妙计的内容、诸葛亮的预见性、尊刘倾向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该剧对《演义》的影响 μω。

其次,元杂剧三国戏丰富了《演义》的人物画廊。陈抱成指出,元剧家把风云人物以外的名士、诗人、才女、术士等写进杂剧,是三国创作题材上的新突破。陈翔华认为,《演义》塑造“军师”诸葛亮艺术典型的重要依据是元代后期及元明之际杂剧舞台上的诸葛亮形象。钟林斌具体探讨了杂剧《隔江斗智》中所塑造的孙安形象对《演义》中孙安形象的影响。

另外,罗斯宁等从艺术技巧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元杂剧对《演义》的影响。罗斯宁认为《演义》继承和发扬了元杂剧酣畅为美的审美观,“题目正名”和“连本戏”的体制,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烘托陪衬、人物造型技巧等表现艺术 μξ。钟林斌具体考察了《隔江斗智》喜剧风格对《演义》的影响。

关四平则立足三国戏的文化意蕴,透视了三国戏以事写心的思维方式、以雅融俗的俯视角度、传神写意的人物塑造和悲喜交集的美学风格等对《演义》的深层影响。

(四)讲史平话

1、“说三分”

宋元时,讲说三国故事已形成了专门的“说三分”类别(宋高承《事物纪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从有关记载可知,当时人们的同情已在刘备一方了,如《东坡志林》引王彭语云,涂巷中小儿听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要言之,三国故事已由口头传说发展到了自觉创作的新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把宋元“说三分”纳入到三国故事题材演化的链环中,胡适则进一步强调了“说三分”对《演义》成书的重要作用,“散文的《三国演义》自然是从宋以来的‘说三分’的‘话本’变化演进出来的”。其后一直到70年代末,

基本上都是沿袭20年代的观点。80年代初始有学者重新作进一步探讨。

80年代以来的研究者都高度肯定“说三分”对《演义》成书的重要作用。刘知渐认为,较之史志,《演义》更重要的取材来源是宋元人的“说三分” μψ。丘振声也持相同观点,并从《梁史平话》等宋元话本中,钩沉了一些有关“说三分”的材料。

周兆新在80年代中后期写了一系列文章,对此作了系统全面的考述。综观周先生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演义》中有三十多个故事来源于“说三分”。其二,“说三分”提供了《演义》的故事主干和核心。其三,《演义》继承了古代“讲史”艺术普遍具有的传奇性 μζ。尽管周先生的有些论断因轻忽了罗贯中的个人创造性而尚有商榷的余地,但总体而言,周先生的考评充实了《演义》的成书环节。

虽然研究者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和成绩,但由于相关原始资料的匮乏,要完全梳理清楚宋元“说三分”与《演义》成书的关系,目前还有较大困难。

2、《三国志平话》

《三国志平话》(下简称《平话》)全书以刘备的蜀汉为中心,故事内容、主要情节结构和人物已粗具《演义》的规模。尽管有诸多粗疏不足之处,但对于中国小说史和三国故事题材的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

最早较系统地探讨《平话》与《演义》关系的是郑振铎。他认为《平话》是《演义》的一个“骨架子”,后者的内容“已完全包括于此了”。《演义》对《平话》的发展,体现在:削去了其中太过荒诞不经的事实;增加了许多历史上的真实事实;改写了许多谬诞不经的故事;保存了一部分平话的旧事而大加增饰。此后直至五六十年代的研究者,论断大都与郑氏同。

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者,在肯定《平话》对《演义》成书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努力尝试从不同角度作新的探讨。如叶胥等认为《平话》为《演义》的总体结构、情节线索和人物塑造的基调提供了蓝本。李福清从史诗母题的角度,考察了《平话》的思想基础、人物描写等对《演义》的影响。郑铁生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平话》对《演义》建构宏伟而完整的叙事结构的贡献。关四平认为,《平话》中“义”的地位的强化与内涵的丰富化、仁德爱民思想的宏扬、理想化社会图景的勾画等对罗贯中的深层影响大于具体情节的借鉴 μ{。这些论述均开辟了较好的思路,对《演义》研究的深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不同意见。如徐中伟认为《平话》和三国戏虽然给了罗贯中的创作以有益的影响,但其创作基础仍然主要是“据正史”;张志和认为《平话》并没有为罗贯中创作《演义》提供多少可资借鉴的东西 μ|。这些不同的声音弥足珍贵,但《演义》研究界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引起相应的论争,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该方面研究的深入。

(五)时事风尚

罗贯中一度“有志图王”,因此后来“传神稗史”创作《演义》时,肯定融汇了不少元末明初的“时事”。明代高儒“通好尚”、绿天馆主人“施、罗两公,鼓吹胡元”(《古今小说叙》)诸语已多少揭橥了一些个中消息。

然而现代学者几乎都没有论及《演义》与“时事风尚”的关系,这或许与现代学者还没有完全摆脱以史衡文的传统观念有关。50年代以后,由于受“反映论”的影响,论者普遍高度肯定罗贯中创作《演义》时融入了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但都没有进行展开论述。80年代以来,才有学者对此作比较具体的甄述。

熊笃就小说的相关情节和元末史事作了对照,认为元末明初群雄逐鹿的现实生活,为罗贯中直接提供了政治军事斗争的素材,并启发他产生了以今溯古的共鸣和想象。苏兴、周楞伽也认为赤壁之战是作者对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的水战亲见亲闻感受的艺术升华 μ}。

90年代末,张靖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元明之际纵横活动频繁交作的时代风貌对《演义》创作的影响,抉发援引了正史野乘中与《演义》纵横故事相类的元末史事数十条 μ~,把《演义》的成书和思想内涵研究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这充分说明了《演义》的创作与时代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表明关于《演义》与时事风尚关系的研究大有可为,并且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为研究的基础工作,本事研究对推动和深化《演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历代研究者的普遍重视,成为《演义》研究中历时较久、成绩较大的领域。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研究者深思的。

首先是关于本事研究的目的问题。这看似简单,但却正是引起《演义》研究界种种论争的一个根本问题,涉及著作权、版本演变、思想内涵、人物形象等诸多方面。目的不同,研究的思路、观念、方法、结论及效用都会有所不同。如果研究者分别持不同的目的和立场来讨论同一个(或层面)问题的话,则论争就形不成有效对话,最终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本事研究的目的必须引起重视。《演义》根本的属性是文学创作,因此我们认为关于《演义》本事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指向其文学的属性。

其次是关于本事研究的对象问题。《演义》所包含的内容和组成的成份是非常丰富复杂的。除了基本的情节内容外,还有大量的奏章、议对、论赞、诗词、文赋、小字注等等,对这些成分内容如何认识,也会影响本事研究。

再次是本事研究依据的版本问题。上面谈到的问题中已经涉及到版本了。版本与本事研究互为依凭,相辅相成。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内容,有些内容如“(花)关索”等对本事研究具有特殊与关键的意义。而《演义》的版本问题本身也很复杂而迄今未有定论 νυ。

最后是关于本事研究的范围问题。探究范围的大小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直接关系。但既有的成绩并不表明我们的探究范围已经穷竟了,因为,客观方面,有许多材料有待发掘或正在不断地被发现;主观方面,与研究者的思维、视野的转变和拓展有关系。比如“徐庶归曹(操)”故事,一些研究者认为其源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汉书?王陵传》(见上)。但另有学者认为,其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 ν?。很显然,类似这样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和把握《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的广泛联系。

今后如能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肯定,《演义》的本事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突破。

 注:

①参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上)》、胡适《三国志演义序》。下文所引鲁迅、胡适的观点、引文均出自此两文,不再注明。

②参见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小说月报》20卷10号(1929年);孙楷第《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传通俗演义》,《文史》1卷2号(1934年)。下文所引郑振铎、孙楷第的观点、引文均分别出自此两文,不再注明。

③李辰冬《三国故事的演变》,《读书通讯》19-20期(1941年)。下文所引李辰冬的观点、引文均出自此文,不再注明。

④王大错《考证古本三国志演义》,上海东方图书馆1922年版。

⑤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沈伯俊、谭良啸编《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9年版;许盘清、周文业整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照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⑥陈翔华《诸葛亮形象史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李福清《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尹锡康、田大畏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下文所引陈翔华、关四平、李福清的观点、引文如分别出自这些著作,不再注明。

⑦陈周昌《〈三国志通俗演义〉形成过程论略》,《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周兆新《〈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关系》,《求索》

1989年第5期;徐宗文《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关系》,《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⑧刘知渐《重新评价〈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研究集》;小川环树《〈三国演义〉所依据的史书》,《明清小说研究》第二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苏兴《稗圃捃屑?〈三国演义〉据〈资治通鉴〉例》,《古典文学论丛》第5辑,齐鲁书社1986年版;王立兴《历史演义艺术法则的自觉把握———从〈三国志通俗演义〉看罗贯中的创作思想》,《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5、6期;关四平《从历史到小说的一环———论〈资治通鉴〉在三国题材演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北方论丛》2001年第6期;纪德君《论〈三国志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之关系》,《学术研究》2004年第5期。

⑨小川环树《〈三国演义〉所依据的史书》。

⑩长泽规矩也《中国学术文艺史》,三省堂,昭和三十三年修订本;小川环树《中国小说史研究》,岩波书店1968年版;周兆新《〈三国演义〉与〈十七史详节〉的关系》,《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λ?曲沐《〈三国演义〉和〈史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赵清永《〈史记〉对〈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影响刍议》,《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2期;俞樟华《简说〈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语文学刊》1994年第2期。

λω λ{苏兴《〈三国志演义〉识小》,《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5期。

λξ梅显懋《〈左传〉战争描写对〈三国演义〉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2期。

λψ辜美高《〈三国演义〉的情节探源》,《明清小说研究集丛》,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刘治立的《〈傅子〉与〈三国演义〉》,《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王振星《论〈战国策〉对〈三国演义〉创作的影响》,《济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λζ李希凡《〈三国演义〉和为曹操翻案》,《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叶胥、冒 《〈三国演义〉与古小说初探》,《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漓江出版社1983年版。下文所引丘振声的观点、引文均出自此著,不再注明;徐虎《试论〈世说新语〉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于洪江《试论〈搜神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λ| μ?张蕊青《〈三国志演义〉取材蓝本与思想渊源新探》,《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λ}叶胥、冒 《唐诗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创作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λ~易重廉《浅论胡曾的咏史诗对〈三国演义〉的影响》,《邵阳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μυ一粟《谈唐代的三国故事》,《文学遗产》增刊第10辑(1962年);李小荣《唐代释家经疏中的三国故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μω陈翔华《先明三国戏考略》,《文献》1990年第2期;陈抱成《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下文所引陈抱成观点均出此文,不再注明;李春祥《元代的三国戏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研究集》;叶胥、冒 《〈三国演义〉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文学遗产》1983年第4期;钟林斌《〈隔江斗智〉杂剧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下文所引钟林斌观点均出自该文,不再注明。

μξ罗斯宁《元杂剧艺术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μψ刘知渐《重新评价〈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研究集》。

μζ参见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μ{叶胥、冒 《继承?创造?提高———〈三国演义〉散论之五》,《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郑铁生《〈三国演义〉叙事艺术》,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关四平《以俗融雅,以心驭史———〈三国志平话〉的文化透视》,《北方论丛》2000年第1期。

μ|徐中伟《罗贯中的创作困境与曹操的复杂性格》,《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张志和《〈三国志平话〉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多少可资借鉴的东西》,《透视三国演义三大疑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μ}熊笃《〈三国演义〉并非“七实三虚”》,《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苏兴《〈三国志演义〉识小》;周楞伽《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巴蜀书社1992年版。

μ~张靖龙《纵横岁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乱世情怀:纵横风尚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学评论》1999年第6期。

νυ参见拙文《20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ν?杜贵晨《〈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本文为浙江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编号为Z04WX01)、浙江省社科联课题(编号为03N7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责任编辑:魏文哲

《三国演义》练习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练习汇总 一、填空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代的(),本书与()、()、()合称“四大名著”。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2、《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后来,我们常常把智慧的人叫做(),量窄的人叫(),忠厚的人叫(),性烈的人叫(),奸诈的人叫(),昏庸的人叫()。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和使______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5、《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__。 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 7、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 答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1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__________,被赞誉的人是___________ 12.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凤雏”是(),“小霸王”是(),“美髯公”是(),“常胜将军”是()。 13、(3分)《三国演义》中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折断桥梁,彼必追至关.”这句话是刘备对______说的,这句话来源于哪段故事:_______________,反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 14、(2分)《三国演义》中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的将军是______,长坂桥头退百万兵的将军是_________. 15、(1分)《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杜甫誉为“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是________. 16.(1分)《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 17.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 18.(2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_____,_____”这是《三国演义》中_______写给________的信中的内容. 19.(3分)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______,他冠以______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________. 20.(2分)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是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21.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和()。 22.长坂一战中,被魏将军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

(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 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马腾、马超、马岱;后三马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4、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5、三国中有两匹千里马赤兔马、的卢;最后的主人分别是关羽、刘备(此两处有争议) 6、三国中有三位名士被称为一龙,他们是华歆、邴原、管宁,华歆和管宁分别是龙头和龙尾。 7、在军阀混战中,刘备曾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8、魏国历代皇帝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9、三国中被称为三杰的是孙权、刘备、司马懿。(莫名其妙,不知是何原因) 10、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还有其他) 1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隆中对。 12、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庞统,他冠以凤雏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庞统巧设连环计。 13、《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 14、《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关羽。 15、《三国演义》中具有独家绝活的两个人是左慈、管洛。 16、“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诸葛亮写给周瑜的信中的内容。 17、刘备在长坂坡时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宝贵所能动摇也。”这里的子龙指的是赵云。 18、“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19、“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 20、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目的是为报曹操之恩。 21、“鸡肋”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两个人物是杨修和曹操。 22、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23、“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赵子龙在长坂坡为了救刘禅杀了七进七出最终救出刘禅。 24、《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25、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这句话是刘备对张飞说的,来源于故事张翼德大闹长坂坡。反映的人物性格特点是粗中有细。 26、“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魂,吴王宁不敬书生”。被赞之人是陆逊,他因在猇亭战役中击败刘备而名声大震。 27、《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 2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29、《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一般讲的是吕蒙奇袭荆州的故事。 30、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单:千里走单骑三:三顾茅庐 五:过五关斩六将六:六出祁山 七:七擒孟获八:诸葛亮排八阵图 3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你对曹操的评价是奸雄。你对刘备的评价是随机应变,是英雄。 3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战役赤壁之战。涉及两个人物是周瑜和曹操 . 33、《三国演义》之初众诸候中违约匿玉玺的是孙坚,称帝的是袁术。三国是曹操死后出现的,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 34、“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关羽,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重义气,知恩图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35、“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人物是刘备。 36、诸葛亮的哥哥是诸葛瑾,他辅佐的君主是吴国的孙权。 3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诸葛亮。 38、“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蜀国国的君主刘禅,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乐不思蜀。 39、“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吕布。 40、“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三姓家奴说是的吕布。 41、死于落凤坡的是汉军著名谋士庞统,死于麦城的是关羽,死于白帝城的是刘备,死于五丈原的是诸葛亮,死于阆中的是张飞。 42、“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赵云。 43、《三国演义》中以“三”开头的故事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 44、“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人物是关羽。 45、在华容道上“三笑一哭”的是曹操,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诡计多端。 46、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逼汉献帝禅位,改国号为魏。 47、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物是司马徽,后来徐庶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48、姜维继诸葛亮之后,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斗智斗勇。 49、“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写的人物是关羽,“汉相”指的是曹操,所寻之“兄”是刘备。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特征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他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sù的人物特征: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yì的人物特征: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他又是一 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三国演义阅读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题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

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关公)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3、巧授连环计”涉及庞统、曹操这两个人物,使用连环计是因为连环计是一计连环累敌,一计以火攻敌,两计扣用。而关键在 15、书中记叙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故事,如“赚城斩车胄”、“煮酒论英雄”、“挥泪斩马谡”、“大意失荆洲”等,这些故事的主要人物依次是关羽、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 二、选择题。 1、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BC ) A袁术;B袁绍;C曹操;D刘备 2、长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谁( C ) A关羽;B张飞;C赵云 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 (A )A吕布;B魏延;C孙权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董卓——残暴、不顾他人性命 人物简介: 性别:男 籍贯:[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太师郿侯 家族资料:父亲董雅 母亲:未知 配偶:未知 兄弟姐妹:董擢董旻 子女: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牛辅吕布王允 人物特点其一: 残暴 原文: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P29 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人物特点其二: 不顾他人性命

原文: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事件点击: 董卓为什么可以当上官呢,因为在阅读同时了解到了,因为董卓拿大笔的钱来贿赂官员,在一个故事中主要写董卓收买了朝中很多人,欺负无辜,非常残暴。糊涂的吕布认董卓做义父。语言评析:董卓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总体评价: 阶段评价:(1~15回)董卓是一个十分奸诈、残暴和好色的一个人,在他的眼中,官职、金钱和地位是最重要的,因为王允利用了董卓和吕布是好色的人,而让他们两个打斗,最后把董卓除掉了。 曹操——报复心强、奸诈 人物简介: 中文名:曹操 别名:曹孟德,阿瞒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职业: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号:武王、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高陵 人物特点其一: 奸诈 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子远你来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题 一、填空题 1.《三国演义》之初众诸候中违约匿玉玺的是孙坚,称帝的是袁术。三国是曹操死后出现的,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分别指魏、蜀、吴,开国帝王分别曹丕、刘备、孙权,末代帝王分别是曹奂、刘禅、孙皓。 2. 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 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3. 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子龙。 4. 《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曹军七进七出,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赵云,字子龙,被誉为“常胜将军”,他先投奔在公孙瓒手下,后归附刘备,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另外四位分别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其中让曹操割须弃袍的是马超,定军山计夺天荡山的是黄忠。长坂坡桥头吓退曹军的是张飞,字翼德,他的故事还有智取瓦口隘、义释严颜。 5.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讲的是“义绝”关羽的故事,他被尊为“武圣”,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等。 6.被称为“智绝”的是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指他所指挥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城、火烧赤壁三场战役。和他相关的故事还有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有一句对联赞誉了他一生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他收的传人姜维,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斗智斗勇。 7.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被称为“奸绝”的曹操,他自封汉朝丞相,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最能体现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事情是杀吕伯奢全家,“割发代首”表现了他的严于律己,“望梅止渴”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东汉末年,、与桃园结义。 2.曾经想以献宝为借口,想乘机除掉董卓。 3.在苦肉计中,是由与联合完成了这一计。4.卧龙先生是。 5.七步成诗的是。 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7.曹操、孙权、刘备后来分别建立了国、国、国。8.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中,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 9.《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___________。(人名) 10.用了辕门射箭一计使刘备与袁术两家和解了。 二、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 A.火烧新野 B.火烧博望坡 C.安居平五路 D.火烧赤壁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3.有关三国歇后语错误的是()

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张飞绣花――心细如发 C.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 A.诸葛亮 B.郭嘉 C.庞统 D.曹操 5.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A.关羽 B.夏侯杰 C.曹仁 D.吕布 6.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讨伐董卓 D.合肥之战7.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 () A.吕布 B.魏延 C.孙权D.孙策 8.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A.黄盖 B.许诸 C.典伟D.王允 9.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A.长坂坡 B.五丈原 C.新野D.街亭 10.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什么?()A.美女 B.金银 C.奴役 D.赤兔马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三国演义》中赵云被称作小霸王。()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3.“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说的。()4.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华佗。()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暑假必读书目《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 1402 邹晓妍 一、填空题。 1.东汉末年,、与桃园结义。 2.曾经想以献宝为借口,想乘机除掉董卓。 3.在苦肉计中,是由与联合完成了这一计。4.卧龙先生是。 5.七步成诗的是。 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7.曹操、孙权、刘备后来分别建立了国、国、国。8.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中,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 9.《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___________。(人名) 10.用了辕门射箭一计使刘备与袁术两家和解了。 二、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 A.火烧新野 B.火烧博望坡 C.安居平五路 D.火烧赤壁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3.有关三国歇后语错误的是() 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张飞绣花――心细如发 C.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 A.诸葛亮 B.郭嘉 C.庞统 D.曹操 5.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A.关羽 B.夏侯杰 C.曹仁 D.吕布 6.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讨伐董卓 D.合肥之战7.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 () A.吕布 B.魏延 C.孙权D.孙策 8.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A.黄盖 B.许诸 C.典伟D.王允 9.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A.长坂坡 B.五丈原 C.新野D.街亭 10.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什么?()A.美女 B.金银 C.奴役 D.赤兔马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三国演义》中赵云是谁被称作小霸王。()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 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 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4、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等。 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 6、《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关羽。 7、“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8、“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 9、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10、《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1、《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 12、《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13、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单:千里走单骑三:三顾茅庐五:过五关斩六将六:六出祁山七:七擒孟获八:诸葛亮排八阵图 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你对曹操的评价是奸雄。你对刘备的评价是随机应变是英雄。 15、“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人物是关羽。 16、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赤壁之战。涉及两个人物是周瑜和曹操 . 17、“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关羽,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重义气,知恩图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18、“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诸葛亮。 19、“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赵云。 20、“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蜀国的君主刘禅,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乐不思蜀。 21、《三国演义》中以“三”开头的故事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优选.)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他聪明、狡猾、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黄月英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赵云 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原效力公孙瓒,因见其无远大志向,改投刘备。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关羽 关羽的最大毛病就是傲,除了不服入川、取汉中皆有上佳表现的老将黄忠外,再举一例:孙权请求迎娶他的女儿,不嫁也就算了,还以当时南方人最忌讳的北人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练习题124道

《三国演义》练习题124道 1.曹操次子是(曹丕),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因(感寒疾)而亡故。 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刘理)和(郭嘉)。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徐晃)和(管辂)。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许攸)和(孙峻)。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 (曹性) 所射。曹豹是吕布的(岳父)。 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长生),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马忠)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谷利)告诉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杜预)有“《左传》癖”,(邓艾)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贾诩)的计策。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公孙瓒)。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袁术)。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桓范),官居(大司农),为(司马懿)所斩。 10.曹操因为做了一个(三马食一槽)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诸葛珪),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 13.诸葛亮死在(五丈原),葬在(定军山),享年(五十四)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蒋琬),后说(费祎)。后诸葛武侯在(定军山)给魏将(钟会)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玄孙。其祖父为(刘雄),父亲为(刘弘)。刘备早年师从于(卢植)。 15.蜀汉即将降魏时,后主的第(五)个儿子(刘谌)誓死不降魏,官封(北地)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仲颖),因(贿赂十常恃)而做西凉刺史。收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李肃)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于禁)和(毛玠)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诸葛赡),与武侯之孙(诸葛尚),皆为(邓艾)所斩。 19.蜀汉最后一个年号为(炎兴),后主刘禅表字为(公嗣),做(四十二)年皇帝位。

三国演义阅读题及答案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中考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题库(包含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题 一、填空. 1.曹操次子是(曹丕),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因(感寒疾)而亡故。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刘理)和(郭嘉)。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徐晃)和(管辂)。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许攸)和(孙峻)。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 (曹性) 所射。曹豹是吕布的(岳父)。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长生),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马忠)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谷利)告诉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杜预)有“《左传》癖”,(邓艾)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贾诩)的计策。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公孙瓒)。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袁术)。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桓范),官居(大司农),为(司马懿)所斩。 10.曹操因为做了一个(三马食一槽)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诸葛珪),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 13.诸葛亮死在(五丈原),葬在(定军山),享年(五十四)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蒋琬),后说(费祎)。后诸葛武侯在(定军山)给魏将(钟会)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玄孙。其祖父为(刘雄),父亲为(刘弘)。刘备早年师从于(卢植)。 15.蜀汉即将降魏时,后主的第(五)个儿子(刘谌)誓死不降魏,官封(北地)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仲颖),因(贿赂十常恃)而做西凉刺史。收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李肃)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于禁)和(毛玠)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诸葛赡),与武侯之孙(诸葛尚),皆为(邓艾)所斩。 19.蜀汉最后一个年号为(炎兴),后主刘禅表字为(公嗣),做(四十二)年皇帝位。 20.吴主孙权登基为皇帝后,封(顾雍)为丞相,孙权共在位(二十四)年。21.张飞被手下部将(范疆)和(张达)所刺,后降吴,先主伐吴时,吴归还二人于刘备。 22.《周易摘抄》是东吴谋士(程秉)的作品,当年孔明“舌战群儒”时有所提及。《三国演义》中还提到一人擅长“周易”,这个人是(管辂)。 23.孔明入川时,设计擒张任,这个计策是一个现代电影的名字,它是(十面埋伏)。24.诸葛亮设计喜收姜伯约,当时姜维在(天水),其城太守为(马遵)。后来魏主曹睿委任王朗为军师,在阵前被孔明骂死,王朗当时官拜(司徒),同时派(曹真)为大都督。 25.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封手下五名武将为五虎大将,这五位大将亡故先后顺利为(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 26.曹操父名(曹嵩),因(花钱贿赂买官)官居太尉。后曹操欲接父亲来山东,路经徐州时,陶谦派(张闿)护送,没想到他图财害命,半路杀害曹氏全家。 27.郭奉孝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后来因水士不服病逝于(易州),终年(三十八)

《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竞赛(含答案)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关公)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第一~二十四回人物分析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孝顺(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自幼便有大志;深谋远虑,不冲动,淡定从容(在张飞多次冲动时观大局及时拦住了他);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有勇谋有谋略; 仗义(见朋友有难必营救);仁慈,但有时易信他人(多次相信吕布与他为善);谦逊(陶谦欲与之徐州却自以为无资格数次推让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雷厉风行,做事果断(至刘备同有除黄巾之志便立即招募乡勇与之同举大事)正义,仗义但冲动,常因仗义抱不平而做出冲动之事(见卢植被冤,就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刘关张救了董卓以后,董卓态度仍然无礼,张飞就要提刀杀之;张翼德怒鞭督邮因为刘备被督邮侮辱)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心直口快,逞强好胜,性格暴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玄德留张飞管理徐州,特吩咐他少酒,可他仍设宴逞一时酒醉,使吕布有机可乘,酿成大祸)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抱不平,正义(因家乡有人倚势凌人,便杀之)武艺超群,雷厉风行(在多次战争中都披荆斩棘,温酒斩华雄)也有谋略,不像张飞那样冲动 曹操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吉平”,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出于恐惧和猜忌杀恩人吕伯奢一家) 雄才大略,敢做敢为,善于引纳人才,以大局为重(文有孔融、杨修、王粲、陈琳等大文人;武有徐晃、张辽、许诸、典韦、夏侯渊等一代武将;并且身边有一群卓尔不群的智囊团,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流谋士;在人才面前不惜承认自己的过错,低下自己的身份) 吕布武艺超群,轻于去就,目光短浅,见利忘义(投奔各处背叛各处),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吕奉先射戟辕门,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对他两不利的战争),目光短浅,好面子,但无大过 董卓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忘恩负义(被刘关张营救却仍高傲无礼),贪恋美色(奸淫宫女;因此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反间计与吕布反目后被吕布杀死);常有不臣之心(何进死后董卓独揽大权,废汉帝陈留践位)贪得无厌,凶狠残暴,荼毒百姓(村民社赛时,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且挂人头焚烧人头为乐) 袁绍(字本初)本来是想当一名汉室忠臣,率先杀了十常待,胸怀天下;文武双全;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听忠言 王允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忧国忧民,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用貂蝉以美人计反间计让董卓和吕布反目,从而自相残杀;临死不畏死亡) 孙策孝顺;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人称“江州小霸王”(一次战路夹死一人叫喝死一人);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礼贤下士 赵云字子龙(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第七回出现,武力超群,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