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2、实证研究法的步骤: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3、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货币工资的计算公式: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计时工资);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品数量(计件工资);

注意: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5、福利所具有的特征: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6、福利的支付方式: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7、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8、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备注:(1)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不景气时采用该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当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该政策。

(2)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不景气时采用该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该政策。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9、收入政策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

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及其危害;

10、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

二、劳动法

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

3、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

4、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5、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6、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正式解释

7、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8、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9、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10、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11、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12、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

注意:8,9,10,11,12不要混淆了,在多选题中要特别留意哦!

13、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14、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类型):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15、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16、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条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行为能力

17、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条件:具有用工权利能力、用工行为能力

18、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19、劳动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司法行为

三、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2、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效益原则、适当原则、有效原则

3、企业战略的实质: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战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

4、企业外部环境的调研方法主要有: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

5、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生产率、工艺设计水平、产能的利用程度

6、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

7、企业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或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8、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化

9、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决策点、方案枝、状态节点、概率枝

10、现代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使决策目标具体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控制提供标准

11、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更富于参与性、

强调自我控制、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

1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13、根据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习惯性购买行为、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复杂的购买行为

14、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购买者多为企业单位,数量较少,购买规模较大、购买者往往集中在少数区域、产业市场的需求具有派生性、产业市场的需求缺乏弹性、产业市场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专业人员购买、互惠、直接购买、产业购买者往往通过租赁方式取得产业用品

15、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个人因素

16、心里定价策略包括:整数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招徕定价策略、分级定价策略注意:以下是几组易混淆的概念,但却是考试的考点哦!

产品组合:指某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即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

产品大类(产品线):是产品类别中具有密切关系的一组产品;如海尔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许多产品线。产品项目: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有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如海尔彩电大类里包含的具体品牌、品种为产品项目。

产品组合的宽度:指一个企业有多少产品大类。

产品组合的长度:指一个企业的产品组合中所包含产品项目的总数

产品组合的深度: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

四、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1、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2、社会知觉包括的类型有: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效应

3、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有: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

4、组织行为矫正模型的具体步骤是: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功能性分析、干预行为

5、团队有效性的构成有: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人的满意度

6、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有: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

7、群体决策的优点: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能增加决策的民主性

8、群体决策的缺点:要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由于从众心理会妨碍不同意见的表达、群体讨论时易产生个人倾向、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

9、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有:群体多样性、群体熟悉度、群体的认知能力、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参与决策的平等性、群体规模、群体决策规则

10、领导者与众不同的特质有:内驱力、自信心、创造性、领导动机、随机应变的能力

11、费德勒认为决定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情景因素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任务结构、领导者的职权

12、路径—目标理论的领导行为类型有: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导向型

13、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有:信度、效度、难度、标准化和常模

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性的特征:人性具有能动性、人性具有社会性、人性具有整体性、人性具有两面性、人性具有可变性、人性具有个体差异性

2、目前经济管理学界中出现的人性假设学说主要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3、人本管理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压力机制、保障机制、环境优化机制、选择机制

4、人本管理的原则:人的管理第一;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5、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分类: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放弃的收入或时间支出、心理损失

6、人的发展特征: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7、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并有效运用人的潜能

8、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天赋、知识和技能、个人努力、文化、经济条件

9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环境开发

10、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国际环境

11、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了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般特点:综合性、实用性

13、员工的动态特征:员工激励、员工的自我保护机制、员工的成熟和发展

1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吸收、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

二级人力资源真题及答案

2014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 卷册一: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26-31,6个】 26.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基础P7) A.男性成年人 B.老年人 C.女性成年人 D.青年人 27.以下关于社会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基础P31~32) 社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A.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B. 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C. 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D. ) (基础P39 28.劳动保障法不包括()。 A.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 C.工作时间法 D.劳动福利法(基础P87)投入期企业不适宜采取的营销策略是()。29. A.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渗透策略 B. 快速渗透策略 C.树立产品形象 D.(基础P125) 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30.20世纪50 赫塞A. 布兰查德B. C.费德勒 D.明茨伯格 31.在正常情况下,组织开发的重点是组织的()。P176 (基础)协作能力A.创新能力B. 竞争能力C. 发展能力D. )32.()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P2(管理行为规范A. B.组织的权、责结构 C.组织信息控制 D.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P8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缺点,不包括()。33. A.企业内部的价格体系不容易完全理顺 B.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较差,组织内纵向协调难度大(横向协调难度大) C.各专业分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目标和任务难以确定 D.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显得比较困难而复杂 34.()是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模式。(P21) A.直线职能制:以工作和任务为中信的部门组合方式 B.网络型组织:以关系为中心 C.多维立体组织:以关系为中心 D.事业部制 35.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查时,需要调查的资料不包含()。(P25~26) A.管理业务流程图 B.组织战略图 C.工作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高效实现分工协作,他需要组织结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但它是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 组织理论又被称作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利、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组织理论的发展同整个管理理论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等人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甚至作为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而存在,他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则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他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现代组织理论还在发展中,他的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 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 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 ①信息障碍

2021年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

人力资源(二级) 人力资源:辨认前提下使用,使用前提下保护 人力资源概述、职业道德: ㈠职业道德基本: 1.道德: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区别: ①道德比法律产生早,最后裔替法律 ②从依托力量来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而道德却不是 ③道德和法律范畴不同样 3.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劳动人们,在特定工作和劳动中,以及内心信念 和特殊手段来维系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总和。 4.公司文化:是一种公司经营之道、公司精神、公司价值观、公司目的、公 司作风、公司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公司环境、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公司形象总和。 5.公司文化功能:自律功能、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勉励功能 ㈡职业道德与个人自身发展 职业: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而从事具备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使作为重要生活来源工作。 ㈢文明礼貌 人们行为和精神面貌符合先进规定(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 ㈣爱岗敬业 1.职业态度:指人们在职业地位、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价值目的影响下 形成,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结识和劳动态度。

2.爱岗敬业详细规定:①树立职业抱负②强化职业责任③提高职业技能㈤诚实守信 1.定义:真诚无欺,遵守承诺和契约品德和行为 2.规定:忠诚所属公司、维护公司信誉,保守公司秘密 ㈥办事公道 1.在办事和解决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 不倚、无论对谁都按照一种原则办事。 2.详细规定:①坚持真理②公私分明③公平、公正④光明磊落 ㈦勤快节俭 1.定义:是中华民族老式美德、优良老式。所谓勤快,就是辛勤快动、创 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所谓节俭,就是爱护公共财务、社会财富和个人生活用品。 2.勤快: ①是人生存必要条件②是人致富铺路石③是事业成功重要保重 节俭: ①维持人类生存必要②持家之本③安邦定国法宝 ㈧遵纪守法:是指每个从业人员都需要遵守纪律和法律,特别要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有关法律规定 ㈨团结互助: 1.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和目的,互相协助,互相支持,团 结协作,共同发展 2.基本规定:平等尊重,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加强协作 ㈩开拓创新: 1.创新是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和产生某 种新颖、独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新事物、新思想活动。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教学文案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5、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6、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7、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 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9、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10、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两个特点: 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B、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11、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1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13、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14、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 S=(△S÷S)/(△W÷W),其中,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2014最新版)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5、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6、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7、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 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9、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10、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两个特点: 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B、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11、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1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13、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14、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 S=(△S÷S)/(△W÷W),其中, E 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2、实证研究法的步骤: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3、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货币工资的计算公式: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计时工资);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品数量(计件工资); 注意: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5、福利所具有的特征: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6、福利的支付方式: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7、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8、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备注:(1)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不景气时采用该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当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该政策。 (2)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不景气时采用该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该政策。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9、收入政策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

二级人力资源考试基础知识知识点概要

基础知识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资源的有限性成为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一下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又具有绝对的稀缺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 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是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既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计算公式为: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X100%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X100%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耳机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敏感的反应性。 附加性劳动率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事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率下降、失 业率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 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 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前景持悲观态度, 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二不愿意作为失 业者。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 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偶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 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分有广义和 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个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 力所有者和个体与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 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应社 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 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 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资源最优分 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 就业 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的要素的均衡价 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 的价格。 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 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PI 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1实物支 付2.延期支付 福利无论以何种具体方式表现,实质上都是 由工人自己的劳动力支付。 福利的特征:1福利以劳动力为基础,但并 不与个人劳动量有直接相关。2.法定性3.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实物支付的好处:1.实现支付可以下降企业 俺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而降低人工 成本。2.实物支付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 的纳税起点。3.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 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所谓就业与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和就 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活动,并通过劳 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 本+土地+管理)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消费+储蓄 总需求==消费+投资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 机构上的失衡多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 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那天就业岗位的状态。 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 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 岗位之间的变化所形成的失业,成为摩擦性失 业。它反应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 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 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起先进 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力方法和管理而 造成的失业,成为技术性失业。解决技术性失 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 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的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 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成为结 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 比重。环节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 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 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低费用 的人力资源管理。 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的变化对生产、 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成为季节性失业。 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 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就 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面对劳动力市场人们可以有三种身份,即就业 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三种状态。 失业的负面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劳 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 动者净胜需要的满足程度。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和最长劳动时间 标准等。 财政政策分为:1扩张性(积极性)的财政政 策2紧缩性(稳健性)的财政政策。 1 / 5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基础知识试题整理及复习资料

基本要求(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A)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 2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 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 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 4 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D) A Es﹤0 B Es﹥0 C Es﹤1 DEs﹥1 5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B) A Es﹥1 B Es﹤1 C Es﹥2 DEs﹤0 6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C)AEs﹤0 B Es﹥2 C Es﹤1 D Es﹥1 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 A Es﹥1 B Es﹤1 C Es﹥0 D Es﹤0 8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 A(△S/S)/(△W/W)B(△W/W)/(△S/S)C(△W/S)/(△S/ W) D(△S/ W) /(△W/S) 9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D) A(△W/△D)/(W/D)B(△D/△W)/(D/W) C(△W/ W)/(△D/D) D(△D/ D)/(△W/W) 1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 11 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 A Ed﹥0 BEd﹤0 C Ed﹥1DEd﹤1 12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 A Ed﹥2 B Ed﹤2C Ed﹥1DEd﹤1 13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 AEd﹥0 BEd﹤0 C Ed﹥1DEd﹤1 14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D A Ed﹥2 B Ed﹤2 C Ed﹥1 DEd﹤1 15 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B) A△L/△QB△Q/△L C Q/ L D L/Q 16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时(B)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打印版

基础知识复习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2.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3.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4.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5.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妇女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 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6.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 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7.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8.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总产量绝对减少) 9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RP=VMP=MP*P=MC=W 。 10.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 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L 瓦尔拉。 1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 12.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13.福利的特征: 1.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法定性 3.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14.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丫= C + S = C + I 15.总供给 =消费+储蓄=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16.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季节性失业 17.非正常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增长差距性失业。 18.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19.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2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 2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3.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讲义word版本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任务与目标的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 幅度的原则;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应充分考虑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这4 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 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3、组织变革实施的程序和方式:1)组织结构诊断。其中包括: A、组织结构调查 B、组织 结构分析C、组织决策分析(考虑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 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D、组织关系分析。2)实施结构变革:A、善于抓住征兆进行 变革(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B、企业组织结构

变革的方式包括: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C、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 a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 任感。b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c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 减少变革阻力。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对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变革的效果 和存在的问题,修正变革方案,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 4、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的开展。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5)使 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5、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 原则;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6、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

人资基础知识重点

DY1101劳动资源稀缺性的三个属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Y110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概念: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研究现 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㈡规范研究方法概念: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Y1201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计算:总人口率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该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DY1202劳动力供给弹性 定义: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分类:供给无弹性,即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即 Es→∞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 0。 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 比相同。 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DY1203劳动力需求弹性 定义: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分类:需求无弹性,即Ed=0 需求无限弹性,即Ed→∞ 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DY130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DY1401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 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工资形成: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㈠基本工资 概念: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1、工资率: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分为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三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受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影响) 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①计时工资:依据工作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②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货币工资=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1、什么是电脑病毒?其特点是什么? 电脑病毒实质上是一种人为蓄意制造的、以破坏运算机软硬件系统为目的的程序。它具有生物病毒的某些特点:寄生性、传染性、埋伏性和破坏性。 2、电脑病毒有哪些种类? 依照电脑病毒的特点、特性,电脑病毒能够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传染方式分类有:(1)引导型病毒;(2)系统型病毒;(3)应用程序型病毒。 按照表现性质分类有:(1)良性病毒;(2)恶性病毒。 3、运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电脑病毒的一样检测方法有以下两种:(1)人工检测;(2)自动检测。 4、Windows98桌面是如何组成和操作的? 5、Windows98窗口是如何组成和操作的? 6、“开始”菜单有哪些作用? 7、如何创建文件和文件夹? 8、Windows2000有什么新的特性? 9、什么是Office2000? 10、描述出Word2000的窗口组成? 11、如何启动与退出Word2000? 12、描述出文本的编辑操作方法。 13、描述出Excel2000的窗口组成。 14、描述出Excel2000的工作簿的建立和编辑功能。 15、什么是Excel2000的数据类型? 16、如何运用Excel2000进行四则运算和乘方运算? 17、如何运用Excel2000进行自动求和? 18、如何进行数据的排序? 19、如何利用Excel2000创建图表? 第六章写作知识 1、汉字是如何演进的? 2、词义和概念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主语和谓语? 4、什么是宾主和补语? 5、什么是偏正得名? 6、什么是修辞? 7、《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对公文的格式是如何规定的? 8、什么是决定? 9、什么是通知? 10、什么是通报? 11、什么是报告? 12、什么是函?什么是公函?什么是便函? 13、什么是事务文书? 14、什么是调查报告?如何分类?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版内含道德基础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 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及劳动力供给 ㈠劳动力及劳动力参及率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及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及失业者。P5 劳动力参及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及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反映的人口参及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不是影响人口参及社会劳动的因素。P5 总人口率参率=劳动力×100% 总人口 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100% 该年龄(性别)人口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供给无弹性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Es→∞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供给弹性Es=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及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供给富有弹性Es>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基础知识必考点.doc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届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是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仙表现的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效用最大化一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企业一利润最大化、个人一效用最大化 他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生产要素市场一居民户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商品市场一企业是供给者,居民是需求者。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 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其上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 劳动力I.在一定年龄之内(年龄下限16,上限男60、女55) 2.具有劳动能力3.就业要求4.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志愿者和家庭主妇不是劳动力,大学生是劳动力)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数x 100% 年龄(性)别劳参率二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x 100% 劳动力供给弹性一1 .供给无弹性Es=0 2.供给有无限弹性Es,8 3.单位供给弹性Es=l 4.供给富有弹性Es>l 5.供给缺乏弹性Esl 5.需求缺乏弹性Ed

人力资源二级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二级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7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行业规范 (B)道德是一种缺乏制约措施的理想化的行为规范 (C)道德是一种关于做人的,但同时又缺乏共同标准的行为规范 (D)道德是一种关于做事情的,同时又带有模糊的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牢记“两个务必” (D)“八荣八耻” 3、某企业家说,“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无形资产”的意思是() (A)人是真正干工作的资源,人是无形资产 (B)是某种无形的、说清楚的存在物 (C)主要是企业精神和员工的职业道德 (D)企业的规章制度 4、关于“忠于企业”,理解正确的是() (A)只在某个企业工作一辈子

(B)一切听从企业上司的安排,绝不和企业上司三心二意 (C)完成本职工作、不给企业出难题 (D)全心全意为企业着想做事 5、做生意“一诺千金”,其意思是说() (A)言多必失(B)讲求诚信 (C)少做许诺(D)语言要谦逊、中肯 6、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是() (A)无私奉献(B)即使不喜欢某个工作,也得表现出喜欢的样子 (C)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D)对得起良心,拿工资问心无愧 7、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处理关系时,要坚持()

(A)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行事 (B)按照道德规范、法律、政策和制度规定办事 (C)按照折中的方式对待当事双方 (D)按照同事们的共同愿望、要求办事 8、关于节俭,正确的说法是() (A)不是在任何时代都需要节俭 (B)如果个人或企业的财力雄厚,那么就无需倡导节俭 (C)节俭既是个人道德问题,也关系到企业的成败(D)节俭不是道德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企业文化的功能包括() (A)自律功能(B)导向功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汇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为重点,为一般)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概念 概念: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地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支付能力手段的稀缺(相对) *、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就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要素的特点:、动力性、自我选择性、个体差异性、非经济性 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 年龄别某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劳动力供给概念: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 (△) ,供给无弹性。无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固定不变; →∞,供给无限弹性。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 ,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供给缺乏弹性 、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趁势:岁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 (△)需求无弹性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 供给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总产量为,平均产量为,边际产量为; △△ 、、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递增,第二阶段,递减,第三阶段,为负值 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Ⅱ,即之间。企业若以人均产量为最大目标,劳动投入量点最佳;若以总产量最为目标,点最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