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

一、名词解释

1、自然保护: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

坏。重点是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达到人类能长期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将山地、森林、草原、水域、滩涂、湿地、荒漠、岛屿和海

洋等各种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以及自然历史遗迹等划出特定面积(区域),设置专门机构并加以管理建设,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

3、物种灭绝:物种的灭绝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在有限的空间和可利用资源条件的限制下,

物种不能无限增长。

4、集群灭绝:在某些地质时期,由于生态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导致的生物大规模非正常

灭绝的现象。

5、年龄金字塔:将种群内个体由幼到老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百分比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

到上配置而成的图即为年龄金字塔。

6、地表火:火沿着地表蔓延,燃烧地表的枯枝落叶杂草,烧伤下木,乔木树干下部和露出

地表的树根。这类火灾在森林火灾中占比例最大。

7、防火沟:主要是防止地下火(泥潭火和腐殖质火)的蔓延,开设防火沟仅在有泥炭层

和腐殖质层的地段进行。一般沟面宽度1m,沟底宽度0.3m,其深度取决于泥炭层的厚度,沟底应较地下水位或矿质层低0.25m,沟的方向要与当地主要风向垂直。

二、简答题

1、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即真实面貌。

(2)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3)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研实验室。

(4)自然保护区是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

(5)自然保护区可以为旅游提供场地。

(6)自然保护区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命名:

分为双名制和三名制。双名制:国家自然保护区——“省名+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省名+地名+自然保护区”如云南省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三名制:有些特殊物种或自然历史遗迹的自然保护区,其名称不好用地名来表示其名称,所以只能用被保护的对象来命名自然保护区的名称,即“省名+(县名)+保护对象名称+自然保护区”,如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等。

3、根据岛屿与地理学理论,我国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2)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更好。

(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距离越近越好。

(4)自然保护区之间用通道(生境走廊)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

(5)只要条件允许,保护区应设计成圆形,以缩短物种扩散的距离。

4、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

(1)纯自然保护型:该模式主要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产生之初,严格遵循自然保护理论,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利用。其经

营管理措施包括设置机构、划分保护区边界、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本底调

查、人员配置以及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监督、巡护工作,采取封闭式的保护策

略。

(2)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型:该模式注重协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将自然保护区及其镶嵌分布的农村聚落视为一个整体,纳入自然

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或协调组织,使当地群众认识

到自然保护区与自身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称为自然保护区的主人翁。

(3)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型:该经营管理模式强调自然保护区自身发展,开展一系列遵循自然保护系列的产业建设,比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旅游

业、咨询服务业等。

增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实力、扩大对外宣传教育的工作面和保护区的知名度。

5、PVA分析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PVA研究随机因子对物种的影响,能够估计一定面积或一定大小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存活概率,可以估算最小生存种群,再通过已知密度估算保护区面积,为自然保护区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PVA还可分析出各种因素对物种绝灭的影响和物种存活的条件,从而为物种受危等级划分和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6、自然保护区边界划分方法:

(1)人工区划法:以相互垂直的分区线分成规整的图形(方形),便于调查和计算面积,但不考虑地形,植被和动物分布规律。

(2)自然区划法:以保护区的自然线条(如山脉,道路,河流等)作为分区界线,可以照顾到地形变化和鸟兽分布规律,但面积不易计算。

(3)综合区划法:既有人工,也有自然,在地形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带,以人工区划为主。在自然界限缺乏时,以自然区划为主,用人工界限为辅。

7、解释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结构及各区的资源利用管理规定

(1)核心区:条例规定任何类别、任何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除了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科研监测活动外,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资源利用,但对于特殊类型

的自然保护区应区别对待。

(2)缓冲区:同核心区,可允许进行经管理机构批准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活动。

(3)实验区:A 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可以经营人工林、可以进行促进林木生长的抚育间伐,可以进行科研、生产试验、采摘、生态旅游等。

B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这类保护物资源利用较为严格,因为野生动物有可能在

极短天气或食物短缺等情况下,游荡到实验区甚至保护区以外,因为,即使在

实验区,也要有限制的开展生态旅游、人工林利用、人工饲养、栽培等活动

C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这一类保护区都应开展生态旅游、科考、展览等活动。

8、森林火灾发生的条件:

(1)可燃物:森林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可燃物的可燃性大小,由于植物种类和森林类型的不同,火灾危险性也不同。

树种:一般针叶树(含树脂,挥发性油类)比阔叶树易燃。

(2)火环境:火环境有五大因素

火灾季节:一般发生在春、秋、冬(植物停止生长)。

天气:雨量,温度。

地形:阴阳坡阳坡湿度小,容易发生火灾,阴坡则火灾性可能小。

林内小气候:湿度一般郁闭度大的,湿度也相对大,不易燃烧。

氧气供给:影响火的强度,一般在森林火灾时,氧气供给是不缺乏的,但在燃料过程中,氧气供给多少不同会产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影响火是强度。

森林类型:指森林的树种组成、林分结构状态(树高、树龄、直径、密度、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林下地被特点及森林的离地条件等综合反映。不同的森林类型燃烧特点极不相同。

三、论述题

1、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我国自然保护区采用综合协调,分部门、分等级的管理体制。

(1)自然保护区分部门(分类型)管理

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自然保护区分为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生物类和自然遗迹类三大类。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根据资源的类别分别由林业、农业、海洋、国土资源、水利、中科院等行政部门主管,由环境保护部负责全部自然保护区的统一监督、综合协调。

(2)自然保护区分等级管理

根据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代表性与重要性,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级。在管理上,《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的性质,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包括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

几个自然保护相关性的重要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自然保护区部门工作职责

林政资源管理科工作职责 一、组织开展森林资源保护调查、动态监测与评估和统计,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组织指导全区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二、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全区农民自用材。 三、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全区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四、负责林地林权管理,监督林地征用、占用和林地开发利用工作,承担依法审核、报批林地征用、占用和临时占用手续的申报工作。 五、负责有关自然保护区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审核工作。 六、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组织完成天保工程各项工作。 八、承办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天保办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法规; 二、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编制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方案。 三、负责天保办日常工作办理,拟定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制度、规定、办法,并负责监督执行。 四、负责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信息录入、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建档工作。 五、负责工程管理人员培训、宣传工作。 六、负责工程运行、工程资金的监督管理,年度、阶段的考核检查,协助做好天保工程项目建设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负责指导监督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和监理工作。 八、负责安排森林管护,指导工程效益监测、工程项目设计、检查验收等工作。 九、负责全区护林员考核、聘用及报酬兑现工作。 十、处理好天保工程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十一、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一、负责局机关日常事务工作,拟定机关工作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建立考评体系,组织年度目标考核工作。 二、负责人事劳资、文秘档案、议案提案、对外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政治教育、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禁毒防毒、整脏治乱、消防、信访、保密、普法、统战、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等机关综合管理工作。 二、认真做好电文登记、资料建档、会务接待、报刊分送、上情下达、内外协调和卫生、水电、车辆、物资的管理工作。 三、拟定年度工作意见,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年度工作总结。 四、负责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作,传达局领导意见,及时向局领导反馈信息。 五、负责检查各部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督促完成,检查验收。 六、搞好调查研究,向局提供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第七条主要保护对象属于下列情况的,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 (一)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 (二)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自然遗迹,且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第八条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 建设单位应当开展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 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第九条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应事先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或更改名称,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抄

自然保护区管理

名词解释 1、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 ,简称WWF ) 。 2 、CITES——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Tread of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简称CITES )。3、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既保护区综合调查,就是对生物,非生物,社会进 行调查,掌握“家底”,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分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状况三部分通过人为努力,将受威胁野生动物的一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扩大种群。 4 、社区共管——当地社区和保护区对社区和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 5、3R 原则——减量化(Reduce ),再循环(Rrcycle ),再利用(Reuse )。这是当今世界所推崇的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6、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7、生存威胁——是指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人类侵扰压力,这种压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保护区机构实体本身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侵扰。 8、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简称IUCN) )。 9 、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典型性、特殊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如珍稀动植物的集中栖息或分布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构造和重要的自然遗产和人文古迹等) 以及其它为了科研、教育、监测、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域的总称。 10、自然保护区资源——是指在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地形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11、标本档案——是自然保护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界多种门类的毛皮、骨骼、浸制、腊制、塑封等各种形式的实体档案,通常由标本和文字记载组成,标本档案具有易损性,直观性和真实性的特征。 12、就地保护——是以保护区的形式将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动物及其生境保护起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受胁物种的繁衍与进化,使之在其最佳的生境中复壮种群。

基于GIS的西天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微波监控系统

基于GIS的西天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微波监控系统摘要:依据GIS平台,利用Arcgis系统,结合空间分析原理,以西天山自然保护区数据为材料,对其森林防火微波监控系统的设置进行分析描述。得出其最佳视频监控点位置和可视域范围,为有效监控森林火灾提供了依据和决策基础。 关键词:西天山森林防火可视域DEM 监控系统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GIS platform,Uses ArcGIS system,Combines with spatial analysis principle,and serves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 data as material.Then analyzes and describes its forest fire prevention microwave monitoring system https://www.docsj.com/doc/3418845098.html,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best video surveillance and visual domain-wide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forest fires and the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West Tianshan Forest Fire Prevention Viewsheds DEM Monitoring system 森林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困难的自然灾害,已成为各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领域[1]。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随着中国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防火工作成为首要任务。森林防火必须有效、快速地发现火灾火情,“预防为主,积极补救”,早发现,早解决。为此,基于有线网络技术的远程无线监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管理对策思考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管理对策思考 摘要:旅游产业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态旅游是旅游产业中最热门的主题,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此,简要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从制度、社区、资源、游客和科技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以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让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环境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近九成草原出现退化现象,内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濒危物种生存堪忧,因此,有关我国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让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改善这一矛盾,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成为了关键。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具有较多自然保护区和丰富的资源。为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实际价值,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超过八成的自然保护区都开始建设旅游区。目前,旅游区的管理还不完善,没有树立起“保护第一”的关键理念,甚至一些旅游区只注重经济收益,忽视了对旅游区的管理和保护,直接导致环境问题出现,造成资源退化。同时,游客的旅游感受也逐渐变差,旅游区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云南石林,石林县政府建设石林旅游业,对五棵树村进行拆迁,政府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村民的谋生条件,伤害了村民的情感,导致了拆迁不能顺利进行。至今,石林中还留有未能拆除的房子,不仅破坏了石林的景观,还影响了村民原本正常的生活。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宏观管理,明确管理职责 加强宏观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相关法律建设。生态旅游管理离不开有关法律的支持,所以,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性约束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工作,促进保护区朝着正确的开发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但仍然缺少对旅游方向的详细管理办法,需要有关部门补充。生态旅游管理办法需要覆盖旅游管理的各个方面,成为旅游管理的发展导向,同时,相关部门在制订管理办法时,也要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责任机制和协同机制[1]。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明确管理职责,首先自然保护区要建立生态旅游管理机构,林业、农业、矿务等部门联合建立,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提高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而且管理机构需要承担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责任。其次,为了保障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需要其他组织的帮助,例如联合非官方组织和当地社区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在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实现生态旅游开发。 2.2加强自然保护区旅游社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也能增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在自然保护区旅游的生态管理中,需要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全国自然保护区网已初步形成。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

自然保护区无线数字化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自然保护区无线数字化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自然保护区无线数字化监控系统利用先进的无线数字微波传输结合以往的有线模拟传输技术,灵活方便给前端采集设备提供高清图象及信号的高速稳定传输通道,来最大限度的满足后台监管需要。同时系统还具有广阔地发展空间,为今后实现更强大的功能提供有力的保障。 标签:视频监控;传输介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59-01 0 引言 面对每年如此严峻的森林境况,国家领导管理部门要求各地要多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迅速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及时发现隐患,加强工作站点对林业现场情况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通信网络及信息技术,结合实际应用,是提高安全监督、监察、管理的有效手段,使得林区建立安全可靠的通讯系统势在必行,同时这也是林区安全调度管理信息共享的重要内容,以满足林业部门及安全管理部门的实际应用。 林区无线图像监控系统由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无线传输系统、监控探头、电源系统和铁塔组成。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像录像、照片记录中心,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和现场实时照片,还具有向上级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接口的功能。监控探头由摄像头和红外线感应相机构成,能够实时传回现场图像,红外线感应相机还能够感应人体(动物)自动拍照传回监控管理指挥中心。 1 自然保护区无线数字化监控系统设计 1.1 各点位设计原则 1.1.1 监控前端设计 根据对建设需求的分析,监控前端具有如下功能: (1)视频监控。 固定视频探头应根据林区管理的需要,在摄像头的清晰度、分辨率、变焦范围和图像质量等方面上进行严格控制;探头的部署具备机动性和灵活性,方便监控点随着城市管理关注点的转移而转移(前端某些监控网点需具备易拆卸、易迁移的特性)。 固定视频探头应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点、不同管理要求采用分类管理,在摄像头的清晰度、分辨率、变焦范围和图像质量等方面上应进行区分。 原则上定点采用高清和标清枪机+编码器的方式,动点采用高清、标清球型摄像机+编码器的方式,后端集中存储方式。新建监控点摄像机采集图像后,通过IP专用网络将数字化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进行实时观看,监控中心或相关人员通过IP专用网络实现对图像的调用和回放。 (2)红外热源监控。 系统独特的热能感应系统,能够通过热释感应技术,自动拍摄高清晰度的图片和流畅的视频。一旦有热源(动物、人体、火焰)进入监控区域,即可自动拍出清晰的照片和流畅的视频,并实时传回监控管理中心。能够实现对野生动物、人体和火焰的监控,便于实时掌握林区动态,保护野生动物、防止人类乱伐、乱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针对目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对策,对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前言 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把自然保护区建成具有保护、科研、教育、生产和旅游等多功能的“自然—社会—经济”实体,是实现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 正文 1、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1.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自然遗迹三大系列九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3),即: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 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截止2007年底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531处(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为15188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约9365.6万公顷。 现今己有长白山、卧龙、九寨沟等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洞庭湖、青海湖鸟岛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家重要地理名录。有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植物绝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很好的保护。 1.2 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文档

2020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 理办法文档 Document Writing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拯救濒危生物物种,保护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以及外围保护地带从事各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保护区位于本省武夷山市、建阳区、光泽县、邵武市行政区域内,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具体界线和面积以国务院确定的为准。 第四条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全面规划、严格保

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永续发展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将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纳入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项目建设和保护管理所需经费。 保护区所在地的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保护区的有关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保护管理工作由保护区管理机构承担。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民政、工商、安全生产监督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保护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按照行政区划各自承担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 保护区内的村(居)民委员会,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管辖或者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 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内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

(完整版)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

巡护管理 1、巡护管理的含义 1.1 “巡”和“护” “巡”有巡查、巡视的含义,指来往重复的行动。巡护管理中的“巡”字,有“巡回”、“巡逻”两个词组所包含的意思。“巡回”是指按一定路线到各处(活动);“巡逻”指巡查警戒。 “护”有保护、保卫的含义。在巡护管理中的“护”主要是指保护的意思。 1.2 巡护 把“巡”和“护”的意思融合起来就是“巡护”。“巡护”一词包含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是既反映内容又有表体形式的一种活动。其内容是“护”,形式是“巡”。通过“巡”这样的形式来完成“护”的内容。也就是说,保护区各级机构的工作人员,采用“巡回与巡逻的方式、形式”,来完成“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工作内容”。 1.3 管理 管理的含义有三层意思:一是负责某项工作;二是保管和料理;三是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巡护管理这项工作中的“管理”的内容和含义同样包容了上面的三层意思,即管理负责的是“巡护”这项工作;保管“巡护的相关设备、形成的资料”,料理“巡护事务”;照管并约束的人有两方面:“巡护工作人员”、“巡护涉及的对象(就是进入保护区从事合法、违法活动的一切人员)”;约束的动物主要指在保护区内放牧的牛、羊、骡马、猪等家畜。 1.4 巡护管理 从现代汉语的语法角度来理解,‘巡护管理“可以是一个并列组,即巡护和管理,巡护和管理的内容是平行并列。“巡护管理”也可以是一个偏正词组,有修饰和被修饰的成份。修饰成份是“巡护”,为“偏”的部分,被修饰的成分是“管理”,为“正”的部分,有“巡护的管理”之义。 在培训中和从事保护区的管理中,对“巡护管理”的字文界定,应该从偏正词组的结构方面去理解,就是说“巡护管理”只是“巡护的管理”这方面的含义。 1.5 巡护管理含盖的内容 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与认识“巡护”,“巡护管理”应含盖以下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开展巡护类型的管理(巡护的理由、目标) ●怎样开展巡护管理(巡护的计划、制度、路线、内容、人员、方法、知识、设备) ●如何对巡护工作进行管理 2、开展巡护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很多方法,并且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巡护管理,既是对保护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也是保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巡护管理的理由 ●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开展巡护管理工作,保护区各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护林员, 能够经常性地进入到保护区里,及时地发现来自周边社区由人类造成的对自然资 源、自然环境、自然景观构成的威胁情况、产生的问题,也能及时地发现来自自然 界本身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的威胁和影响(如病虫害、气候干燥而容易发生森林 火灾)。 ●制定管理策略有依据。经过巡护管理工作,可以收集到人类社会、自然界自身对保 护区管理产生影响(正、负面的影响)的多种信息、数据,为制定保护区管理策略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功能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国不少自然保护区也已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下文是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保持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 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安徽省湿 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 保护区。 第三条在自然保护区开展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合理利用、科学恢复、损害担责、永续发展 的原则,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统筹领导协调机制,负责协调、指导和决定有关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事宜。 第六条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自然保护 区管理局)依法履行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职责。其主要职责为: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控制、利用管理,科学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 (三)负责管理、调查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组织环境监测并建立档案,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的防控; (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五)负责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巡查,组织、协调和实施自然保护区联合执法工作; (六)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依法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七)其他依法应履行的职责。 市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林业、农业、水务、旅游、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港航管理(地方海事)、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做好自然保护区有关工作。 第七条贵池区、东至县人民政府依法承担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责任,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依法履行职责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应当提供支持。 环升金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做好保护工作,指导环升金湖村(居)民委员会结合实际制定保护公约,鼓励村(居)民参与保护工作。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规划与保护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办法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7日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份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保护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羚牛、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大小凉山分界线黄茅埂主峰大风顶的东坡,按照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四至界线:东自波罗依打起,经涡孜博罗、戈皆拉打、车枯波惹、涡马普,至嘎斯涡麻为界;北自挖黑河起,经1812m、1893m、1798m山峰,至波罗依打为界;南自嘎斯涡麻起,经斯涡觉,至览郭皆为界;西自览郭皆起,经觉都至涡马皆,再经3643m、2000m、1487m山峰、日别依皆,至罗姑波为界;总面积30164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0410hm2,缓冲区3219hm2,实验区6535hm2。外围保护带23700hm2,

涉及马边县永红、高卓营、梅子坝、沙腔、烟峰5个乡的部分村庄以及觉罗豁国有林场。保护区内的全部土地和自然资源属国有。 第三条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应遵循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生态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区的规划制定和建设、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凡在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建设、勘探、科研、旅游、运输及农、工、牧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是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对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实施行政管理,负责解决有关行政事务问题。 第六条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县森林公安局负责保护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国家财产,维护当地社会治安,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的案件。 管理局会同保护区所在和毗邻的美姑、雷波等县、乡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组成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制订保护公约,协调配合、联防联控,共同做好保护管理工作。对进入保护区内从事放牧等违规活动的,由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按照保护公约强行制止,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坚决予以捕杀。 周边乡镇人民政府要协助做好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 ***保护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综述 (3)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森林资源无线监控系统设计简介 (3) 1、计算机数字监控系统简介 (3) 2、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简介 (4) 第三章系统设计原则 (6) 第四章系统设计特点 (6) 第五章系统设计方案: (7) 1、本方案设计执行标准 (7) 2、用户功能要求和方案实施现的一些基本情况 (8) 第六章系统的构成 (8) 第七章系统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10) 1、系统的主要功能 (10) 2、具体设定 (12) 3、回放方式下的系统特点 (12) 4、系统配置 (13) 5、系统技术参数 (16) 第八章***保护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备清单 (19) 第二部分机房设计方案 (21) 第一章***森林资源监控中心机房项目简介 (21) 第二章监控中心机房设计依据 (22) 2.1 设计原则 (22) 2.2工程和设备的技术标准 (23) 第三章***森林资源监控中心机房设计说明 (25) 3.1 工程围 (25) 3.2 方案描述 (25) 第四章机房配置清单 (26) 第三部分防雷设计 (27) 第一章概述 (27) 第二章闭路监视系统的组成及雷害成因 (28) 第三章设计思想 (29) 第四章设计依据 (30) 第五章防雷设计方案 (31) 第六章防雷系统报价清单(单塔报价) (33)

第一部分 ***保护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综述 第一章前言 随着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加,防火工作是首要任务。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年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地的随机性、短时间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国外都在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为了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化、科学化、信息化,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林区森林防火监控工程是由监控系统的前端系统、传输系统、控制系统、显示系统、电源系统和铁塔组成,总体的管理权集中在林区的监控管理指挥中心,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提供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还具有向上级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接口的功能。 第二章森林资源无线监控系统设计简介 1、计算机数字监控系统简介 计算机数字监控系统是监控报警业界的新型产品,它将数字化视频图象记录与多画面图像显示功能和监视报警功能结合一起,现在正逐步取代传统模拟式多画面分割器和长时间录像机,具有灵活方便等特点。 与传统的监控系统所不同的在图像传输、信号控制和取电方式上。图像传输及信号控制均采用了微波发射接收的方式,取电采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档的工业控制微机、PC工作站或者PC服务器,增加摄像机图像输入路数,提高多画面图像的显示速率、增加对云台和镜头的控制功能,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关于发布《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发布《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海法发[1995]251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处),国家海洋局所属各单位: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年,月,日国家海洋局第一次局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经国家科委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关于同意发布《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批复 (国科发政字〔,,,,〕,,,号) 国家海洋局: 你局,,,,年,月,,日报送的“关于审查并批准发布《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请示”(国海法发〔,,,,〕,,,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以国家海洋局名义发布此管理办法。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义务与制止、检举破坏或侵占海洋自然保护区行为的权利。

第四条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选划、建设和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审查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区方案和报告;审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统一管理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内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提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选划建议;主管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内海洋自然保护区选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所在区域; ,(高度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或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集中分布区域;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 ,(其他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 第七条海洋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和地方级。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经国务院批准而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一定的保护价值,经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第八条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申请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时,应向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建区申报书及技术论证材料。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向国务院提出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整体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自然保护区就成了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生态资源。因此在旅游高峰期,自然保护区人流量急剧增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感受大自然的需求,但同时也相应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更好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以期给旅游者提供一个更长久、更美好的旅游环境。 引言 旅游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一部分,生态旅游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态旅游意义重大。说起自然保护区这样一个特殊区域,我们总能将之与旅游联系在一起。虽然大自然的环境在大众的欣赏下有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随之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这是因为随着旅游人流量的增加,旅行者带来的破坏和污染也随之而来,这就会使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面对这样的突出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适当的管理,并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规划中的重点,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一、生态旅游的意义与价值 生态旅游按其自身的意思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维护当地民众的生活需求,两者合理的搭配,也就是做到自然与人和谐相

处。其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提供新的融资途径。生态旅游是目前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进行的新方式,从过去单一的风景欣赏到现在规模式的旅游提供,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也比较集中,这不仅可以将资金融合集中起来,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融资途径,让旅游业走向新的时代、新的方向。其次,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欣赏风景,还有吃、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人流量的增加势必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生态旅游不仅仅是给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还会间接地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这也是生态旅游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升新的环保意识。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的是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三方配合,各方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旅游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旅游者,任何一方都需要做到坚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因此,旅游者要树立生态意识和重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道德规范。管理者也要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摆设醒目的环保标识,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旅游风险评估 在开发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生态旅游规划,这不仅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整个生态旅游环境扩展中实质性的目标和需求。

自然保护区管理

1、美国于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 中国广东省于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有关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和其他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或海域。 3、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核心区内可进行对环境无明显影响的少数活动(调查、观测、监测) 缓冲区可进行开展研究、教育、培训及旅游,但不能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相背离。 实验区可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开展资源利用的研究、实验、示范。 4、核心区区划条件:①保护的物种丰富、集中、地域连片; ②生态系统较完整,环境未遭人为破坏; ③有适宜的生长、栖息范围和条件; ④区内无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⑤在单位面积上保护对象有较充实的可容量; ⑥核心区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 5、依管理目标进行保护区的分类,而中国的分类依据是保护对象: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②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市县村级) 6、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存在问题:①与保护区分类系统不接轨,不利于国际交流。②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未对保护区的管理目标、政策提出具体要求,更未对管理目标进行分类,保护目标单一,功能定位模糊。③少数自然保护区无法归类。④现行分类标准不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⑤由于目前我国保护区体系尚未明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保护区的性质与功能没有严格的界定,加上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有统一与严格规范的程序和监督协调机制。 7、(年)第一个民间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机构是高黎贡山东坡的隆阳区百花公村。 8、自然保护区功能:①能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②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④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⑤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⑦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⑧开辟旅游活动 9、自然保护区作用:①保护了我国典型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维护了国家的生态安全②保护了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长远利益。 1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个,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 11、三大类别九大类型 三大类别:自然生态系类别、野生生物类别、自然遗迹类别 九大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类型。 12、我国自然保护区发挥的作用:①保护了典型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维护了国家的生态安全②保护了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长远利益。③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促进了生态文明社会氛围的形成④努力实践可持续发蔚县的理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⑤树立了我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形象,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3、立法中存在的问题:①缺乏高经阶的综合性的专门法律②调整范围狭窄③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机制缺失④自然保护区区界不清,土地利用矛盾严重⑤管理体制尚需完善,其运行缺乏保障⑥国家投入不足,监管缺乏应用资金保障不足⑦管理手段单一,缺少公众途径⑧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自然保护区评估办法

附件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项目赋分表(试行) (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分值) 评估要素赋分评估项目赋分项目状况赋分 管理基础(42)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8)1、科室设置满足各项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50% 2、科室设置不全,但能满足主要管护业务需要,专业技术人 3、同2,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30%以下。(3) 4、尚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0) 2、运行经费保障程度(4)1、保障程度较好。(4) 2、基本有保障。(3) 3、无保障。(1) 4、无经费。(0) 3、管护设施(8)1、各项设施完备,能满足工作需要。(8) 2、基本完备,可保障主要管护任务的需要。(5) 3、有部分设施,完成主要管护任务存在一定困难。(3) 4、因无基本设施不能开展有效的管护工作。(0) 4、面积及功能区适宜性(3)1、面积适宜,分区合理。(3) 2、同1,但包含较多社区。(2) 3、面积过大或过小,管理上困难。(1) 4、面积过大,包含社区太多。(0) 5、范围界线与土地权属(3)1、范围界线、土地权属清楚。(3) 2、同1,但部分地段、地块尚不清楚。(2) 3、存在较大纠纷。(1) 4、未具体划界。(0) 6、管理目标与规划计划(8)1、管理目标明确,规划合理,年度计划完成好。(8) 2、同1,但规划或计划内容与管理目标不相符。(5) 3、管理目标不明确,(3) 4、管理目标与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不同。(0) 7、法制建设与执行情况(8)1、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并依法进行管理(8) 2、没有该保护区专门法规,但仍能依法管理。(5) 3、同2,但违法活动未得到有效查处。(3) 4、管理机构本身存在违法情况。(0) 管理进展(58)8、资源本底(4)1、出版了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并不断有新的发现。(4) 2、开展过综合科学考察,主要情况清楚。(3) 3、开展过单项调查,主要情况尚不够清楚。(1) 4、未进行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调查。(0) 9、日常管护(8)1、有效,管护上未出现问题。(8) 2、比较有效,管护上未出现大的问题。(5) 3、基本有效,未出现社会影响极坏的管护性问题。(3) 4、管护无效。(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