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 07医学检验技术刘文通 20078e3112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

生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从认识误区、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和高等教育本身三方面分析了就业难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包括毕业生本人共同解决的相应对策思路及就业问题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

自各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

大事。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

近年大学生毕业生人数

年份毕业生人数(万人)

2002 145

2003 212

2004 280

2005 340

2006 413

2007 495

2008 556

2009 611

据统计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297万人,2007年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 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仅为70%。2009年全国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达71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的611万大学毕业生以及去年毕业后未就业的近100万人。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高校毕业生一年年的不断升高,然而就业率却并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升高而升高。

1 分析其原因有多个方面

1.1 认识有误区

1.1.1 高校大跃进式扩招影响。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2009年为610万人。最近某些媒体甚至对前些年的大学扩招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大跃进”。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

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1.1.2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各学历毕业生就业比例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2000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2000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2000元—3000元,为54.12%

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1.1.3 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1.2 社会就业现状不近人意

去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将我们推到一个严峻的局面。金融危机给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而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育,重视实习的作用,帮助大学生选好职业,顺利就业。就业指导,应从进入大学开始。根据调查,应届毕业生岗位期许太高,上手慢,频繁跳槽。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病急乱投医”,看着专业和岗位相似,就投简历,很多人上岗后才发现不合适,只能重新找工作。很多毕业生很优秀,但是求职屡屡受挫,是因为缺乏就业技巧,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毕业生就业指导从大三开始做,对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学校应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就作为学生必修课。而关于实习,应当让学生在大四沉下心学习、实习,比较好的是企业和学校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落实工作的前提下,在学校就尽早进入课题研究。这种方向应是企业、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思考

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形成现代社会的就业观念。正确的观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政府应引导青年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既能有效填补欠发达地区的职位空缺,又能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大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三农问题”作贡献。政府还应创造良好的坏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

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2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3 高校教育以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

2.3.1 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刚进大学时起就应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开展这一门选修课的课程。避免到大三、大四才规划的怆绌。

2.3.1 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3.2 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2.3.3 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2.3.4 提倡大胆创业,打破传统观念,大学生毕业存在“等、靠、要”的求职心态,而不想着自己去开公司、办企业。我们应该鼓励部分大学生大胆创业,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一个创业者首先是一个就业者,同时还创造一定数量岗位,带动就业。因此,鼓励创业,对创业进行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失业治理对策。我们解决就业问题,也采取这种对策。另一方面,是注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中,应首先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可以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比如,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理论分析等课程,丰富他们的创业知识,为毕业创业打下理论基础。还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去兼职或假期打工,与今后的职业多接触,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 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 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促进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有待加强。由于我市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领域转移。城市建设征用土地,导致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而这些劳动力当中大多数人都无一技之长,文化水平也不高,无法满足城市就业的需要。 2、创业扶持力度还应加大。随着市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创业群体逐步体现出经营和生产规模扩大的趋势,然而随着经营和生产成本的不断加大,以目前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难以更好的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从而影响创业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及我市促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3、“4050”人员和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再就业难度大。随着再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和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将不断增加,这部分人因年龄偏大,技能缺乏,难以实现再就业。因此,解决这部分人的再就业问题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促进就业工作的建议: 1、要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把扩大就业和统筹城乡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总抓手。制定明确的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的“双赢”。 2、要大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努力建立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主线,广开就业门路,多种途径增加岗位开发数量,逐步形成以第三产业为基础,民营经济为重点,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就业的格局。

3、要建立和完善就业培训体系。要整合我市劳动、扶贫、农业等部门的培训指标、资金、师资场地等培训力量,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和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要充分结合企业的用工缺工实际情况开展培训,重点对缺工现象严重的企业,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4、要全方位支持劳动者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扶持创业的关键是提高创业成功率,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以更大的力度做好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工作。 5、要加大对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就必须要发挥第三产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大税收补贴、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 6、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要求,构建资源共享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全面收集各级各类企业的需求信息,纳入劳动力市场统一调度,集中“推销”。把我市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让老百姓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经验交流会活动策划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290 (方案范本系列)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经验交流会活动策划书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经验交流会活动 策划书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活动名称:考研与就业经验交流会 二、活动目的: 为10级考研学生提供第一手考研经验,为同学提供找工作经验和技巧,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疑虑困惑,为方便同学们对考研的统筹规划,安排,以及对工作的选择,本次经验交流会特的请来了最新的优秀考研毕业生,找到好工作的学长学姐,届时将为大家清晰地解答考研及学习上的疑惑,使大一同学更早接触了解考研,使大二大三同学更全面认识考研和就业情况,提供成功的考研经验以及就业经验。 三、活动时间:5月13日

四、活动对象:主要对象为大二的同学 五、活动地点:西阶101、102 六、活动方案: 1、前期宣传:在大一,大二,大三各个班级进行宣传,在校内张贴活动宣传海报及展板 2、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请大四考研考的好的,工作找的好的学长学姐给我们进行交流,经验传授。 第二环节给在场每个同学发放小纸条,大家可以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己对考研和找工作这两方面的疑虑和困惑,以及想向学长学姐请教的问题,然后由学生会工作人员整理归纳,学长学姐统一回答。 第三环节:若个别同学还有疑问,还可以向学长学姐提出问题。 3、工作人员安排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工作中的不足,如何解决不足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反省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现将近期的工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简要总结如下: 1、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不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也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工作中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 2、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平稳有余,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心中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公司政策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作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继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遇问题多查阅文件,熟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思想工作方面,深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加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3、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2013年12月31日

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政策落实 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一、2013年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基本情况 2013年,在省厅正确指导下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就业和失业保险政策,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目标,多措并举,多策并施,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各项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4万人,完成任务的319.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完成任务的145%;困难人员再就业4813人,完成任务的152.8%;农村转移劳动力6.8万人,完成任务的111%;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088万元,其中个人小额担保贷款15683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164.7%和15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8%;创业培训4064人,完成任务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6万人,完成任务100.8%。 (一)加强指导,畅通工作落实通道。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工作状况等,对就业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目标责任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灵璧等部分县区把就业重要工作指标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二是细化工作部署。制定《2013年就业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争取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并设立奖励资金,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就业资金信息系统操作的通

知》,部署就业信息化建设。三是督查通报。对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情况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情况按月通报到县区政府。对于工作进度慢的项目和县区,分管市长每月在全市重点工作调度会上点评。为推进工作进度,分管局长多次带队对县区各项就业工作进行实地督查,查找问题和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 (二)强化服务,畅通就业供求通道。一是夯实服务基础。积极开展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工作,评选出31个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开展“一网五点”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上线运行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等新模块;开展了100家企业和园区春节用工情况、小额担保贷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12年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工作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及工资变化、全民创业情况等调查调研,及时研判分析就业形势;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企业用工宣传发布、培训用工对接、稳定企业用工、目标责任管理五项制度,采取开展专项活动招聘、园区或重点群体专场招聘、日常招聘、乡镇招聘、乡企对接招聘、校园招聘相结合,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供求平台。全年开展600多场次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免费提供各类就业服务80万多人次;全年为3.2万人开展了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发放培训补贴近2000万元。三是实施就业援助。把就业援助对象作为重点服务群体,细化帮扶计划内容,优先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认定、就业创业服务、培训、政策享受等服务,健全完善就业援助对象帮扶机制。2013年为符合条件就业援助对象发放了社会保险补贴2000多万,发放组织起来就业补助200多万元,为我市对技工院校在校的435名困难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有时一帆风顺,有时烦恼多多, 要想进步,尤其是不断进步,有必要不断总结与反思,通过近 一段时间的工作,反省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现将近 期的工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简要总结如下: 1、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高,但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 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全局战略管理中还存在着片面性,应急综合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工作上虽有开拓和主动精神,但有时也会心浮气躁,急于 求成,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还存在着保守性。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 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 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 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继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遇问题多查阅文献,熟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思想工作方面,深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加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3、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 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1、工作责任心不足主要是思想上的问题。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在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仔细分析自己工作责任心不足的原因。找出原因后,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使自己能正确对待工作,树立为工作服务的思想,下定决心做到爱岗敬业,这样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就会信心十足,工作起来就有责任心了。 2、改变工作观念。是不是工作观念上有问题,是不是有混的意思。找出这方面的原因,下定决心改掉。我们每天既然已经工作了,为什么不好好的干呢?反正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这一天有所收获呢和有意义呢?自己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要干就干好,要干就干出个样来,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工作,有这个信念,一定会干出成绩来,不管这个成绩是大还是小,大的成绩也是由小的成绩积累的。工作干好了,能为领导分忧,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的,得到重视的。 3、提高自己的素质。素质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心理素质,一个是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要靠自己调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抵抗不良影响,使自己能够承受住失败的挫折,坚决做到越挫越勇。能力素质提高,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

关于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黄淮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下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院系:动画学院 专业:动画 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6年 6月 1日

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时间 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25日 三、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并结合网上资料 四、调查论文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首先,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得知: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 不主要。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如今,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另外,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大学生个人心态及能力方面也进行了调查,由此得知以下几点:

当前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州、县下达的目标任务,针对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不断涌现这一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1-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9人;新增城镇下岗位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6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未突破州下达的4.6%的控制目标;开发就业岗位116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43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2户;扶持282失业人员成功创业;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创业培训13期646人;失业保险扩面5120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125.91万元;劳动力转移就业8890人(省外6793人,省内1271人,市内826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0.7亿元;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到发现一户,消除一户。 总体来说,全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创业贷款发放进度缓慢,创业促就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一方面是因受还贷率影响(还贷率低,达不到银行系统内设的还贷比例),另一方面是贷款协议签订和贷款实施细则制定下发时间较晚,以致金融部门放贷缓慢,许多创业贷款申请表(包括2010年审批送往银行的)在银行长时间积压不能获贷,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创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

二、办公经费紧缺。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没有配套的工作经费,以致很多协调工作难以开展。 三、再就业资金缺口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近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覆盖面加大,资金占用比例增大,加上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再就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每年都出现资金短缺现象。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在当年应报未报,只能来年补报,来年报又会影响第二年工作的开展,形成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的局面。 四、就业再就业中“招工难”与“就业难”矛盾并存,供需双方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影响就业工作的开展。一是求职者自身素质与用工岗位条件不匹配,以致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工者招不到想要的人才同,“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矛盾突出。二是我市的用工单位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但岗位条件较高,招工难。三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统筹城乡就业体制的开展,大量外地人员和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企业就业,让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城镇下岗失业员的再就业增加了较大压力。

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鸡西大学校长张金学 (2008年1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很高兴在隆冬时节与大家一起探讨春天的话题。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曾说过,如果用“就业寒流”形容2006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话,那么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则更为贴切。如何使大学生就业形势傲霜立雪,迎来春天,除了国家政策调控以外,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具体的解决办法。 据有关材料介绍,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强调指出:“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该主动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

将愈来愈不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四国的教育部长共同发表了《巴黎大学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就业力明确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1999年,29个欧盟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再度确认“提升公民就业力”为欧洲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之一。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提升学术水平”与“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是推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驱动力。91%的欧洲高校认为,在设计或重新建构学校课程时,就业力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下面,我结合鸡西大学就业工作的具体做法,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汇报几点体会,恳请批评指正。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就业工作规律 2000年以后,高校扩展导致大学生就业人数激增。2008年,将是大学生就业高峰期,竞争和压力将达到“巅峰”状态。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559万,比2007年增加64万,同比增幅达13%。随着形势的变化,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正呈下滑趋势。我们从前探索和使用的就业工作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科学就业的需要,不适应性正在凸显。比如,针对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从“三教”(教材、教学、教师)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研究所在区域

工作中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

工作中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 工作中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 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工作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反思,查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将原因分析透彻,制定出详实的可操作的整改措施。下面是整理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篇一,工作中的不足: 1.在工作中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工作中,只是想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是想着一门心思的学业务。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讲究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包括在与客户谈判、聊天时候,只是想着要将工作尽快、顺利的完成。没有考虑,在工作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做事情,不能偏激,不能只是一味的盯着工作,这样做会事与原违。不能不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自己存在的以上两点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1.不能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不能只是

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团队,公司的销售额不单单需要我们一线业务员,还要各部门的互相配合来创造,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还要与公司同事多接触、多沟通,尽快消除部门同事的隔阂,要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得有时在工作中产生的被动情况变为主动情况。 2.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是在与客户交流,不能偏激。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一定要明确自己每次拜访客户的目的,拜访客户前要准备要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跟拜访客户的主题 ;其次,在工作中会多向前辈们讨教成功的经验,并且把合适自己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 对于公司工作: 1.公司应该重视培训,特别是中层领导的各方面能力,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1、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 2.公司应该以多种方式激励我们员工,培训其实就是激励我们的方法之一,不能让员工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要让员工有付出有收获,当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讲,我们不仅仅需要的是基本的物质与生理需求,在一个公司还应该要得到归属尊重等需求,这个正是公司要向我们员工所付出的,在公司的战略方向战略规划中也应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申论热点: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一、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到.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亿多人,比年末增加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到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万个左右。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十分迫切。 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 六是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普遍存在。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增长却并不同步。主要有四大因素抑制了高经济增长带动高就业。 这四大因素是: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就业总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有些岗位却没人去做,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二、促进就业的原则、方针和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

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

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 昨天,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

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

就业经验交流会总结

就业经验交流会总结 通过扩大就业宣传、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岗位、保民生、促就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就业经验交流会总结20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20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截止至20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20XX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那么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什么以及有什么整改措施呢?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 在大学生就业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精品

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在大学生就业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一,首先请允许我向一直以来关心培养我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就业经历,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共同探讨一下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我认为,学习是就业的基础和准备,就业是学习的成果和继续. 下面就如何做好就业前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两个准备,以及如何在就业后借助学校学到的知识继续谋求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苦学专业知识是良好职业生涯的基石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国内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如何在寒风凛冽的危机中,在枪林弹雨般的职场竞争中,求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呢?我们莘莘学子手中的武器是什么?是什么最能够打动用人单位?首先就是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刻苦学习,牢牢掌握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在职场竞争中有立足之本.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有一些事情不是学校可以教你的. 比如,社会常识、人生体验、工作经验等,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将来融入社会和职场,你就和所有人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那里没有补考、没有重修.所以,我读本科的时候,在以学习为本的同时,能够注意较早的参加科研和社团活动(第二个问题具体讲). 我曾经担任院学生会宣传部长,常常用厚积薄发来激励自己,保持了高中时代好学、肯学、苦学的精神状态(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学生考上大学后学习动力减弱了),不仅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繁重的学生会工作,还合理的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了教室、图书馆的常客.由于科学的处理好学生干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我受到极大的锻炼,取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双丰收. 大学期间,我曾先后四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一次获得二等奖学金,两次单项奖学金,两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并于20xx年考取了我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良好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培养,为我的职业生涯夯实了的基础. 二、较早的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成功就业的根本保证当前,企业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这对企业来讲,职员一经录用,便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尽快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精心整理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反省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现将近期的工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简要总结如下: ?1、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不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其它老同志比还是比较低。在 日常工作中偏重于日常生产工作,也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工作中争强当先的意识不 强。 2、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平稳有余,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 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另外,政策理论水平不 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公司政策理论钻研的 不深、不透。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出的一些的重大决 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 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 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继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遇问题多查阅文献,熟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思想工作方面,深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加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3、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 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1、工作责任心不足主要是思想上的问题。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在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要明白自 己为什么要工作,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仔细分析自己工作责任心不足的原因。找出原因后,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使自己能正确对待工作,树立为工作服务的思想,下定决心做到爱岗敬业,这样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就会信心十足,工作起来就有责任心了。 2、改变工作观念。是不是工作观念上有问题,是不是有混的意思。找出这方面的原因,下定决心 改掉。我们每天既然已经工作了,为什么不好好的干呢?反正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这一天有所收获呢和有意义呢?自己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要干就干好,要干就干出个样来,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工作,有这个信念,一定会干出成绩来,不管这个成绩是大还是小,大的成绩也是由小的成绩积累的。工作干好了,能为领导分忧,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的,得到重视的。 3、提高自己的素质。素质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心理素质,一个是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要靠自己调 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抵抗不良影响,使自己能够承受住失败的挫折,坚决做到越挫越勇。能力素质提高,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工作中尽量少出毛病或不出毛病,让自己的工作不说是总比别人好,也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4、能抵制不良影响。工作环境肯定有好有坏,但不能因为工作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良好工作 态度。一定要向工作好的同志学习,不受工作不良同志的影响。以积极工作的同志为榜样,并向他 精心整理

最新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大学生,也就是说,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大学生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瞄准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非北大、清华的不要。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批发”方式要走,而许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只能“零售”。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的需求基本持平,专科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越是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大学生,接收也不积极。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表现为“人找事”与“事找人”。区别在于:结构性就业问题表现为有空闲的岗位,劳动者也有意去填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因而不能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

我市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长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我市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市人大财经委: 按照你委通知精神,现就我市就业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汇报如下,并就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提出若干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截至五月底,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76万个,完成47.6%。就业总量持续增加,但增幅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低于省控4.2%的目标。创业就业6176人,完成72.7%;扶持创业1044人,完成127%;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完成47.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02人,完成57%,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300人,完成59%。根据我们对全市14个县区115户重点企业的监控,截至五月底,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为15.4万人,和08年底基本持平,略有减少。减少的均为正常变动,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730人,创业培训13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620人,分别完成51.8%、52.8%和51%。职业技能鉴定4650人,完成53.4%。 二、促进就业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是每一个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

本条件,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促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把推进就业作为建设和谐长治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达到76万人,就业岗位每年递增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全国4.6%的水平。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没有出现规模裁员,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我市有320万人口,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40万人。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已进入就业高峰期,形成了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四流合一”,而且我市属于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就业能力较弱,每年就业岗位缺口达2万多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其次,技能人才短缺加剧了就业压力。社会上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普通型、知识型人才过剩,技能型人才短缺,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基本属于空白,远不适应企业的需求,人岗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技校生却供不应求。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