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四川省地方标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基础设施》

《四川省地方标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基础设施》

《四川省地方标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基础设施》
《四川省地方标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基础设施》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前言

森林康养是一种国际潮流,是以森林康复、疗养、休闲等为核心的新型业态。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巨大的天然康养场所,是大健康产业的最佳天然载体,森林康养借助森林天然资源的多维度功能给予人们健康并据此诞生新的产业链,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和生态经济意义,是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的需要,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态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作用,提升我省旅游、养生、体验档次,推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推进我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康养在中国尚属新概念,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借鉴和依据,及时研究和制定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规范管理非常必要。作为康养基地规划,不仅要有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建设条件,同时需要严格的规范指导。因此,及时研究提出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要求,制订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对于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十分必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为规范我省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贵州省林业厅提出了编制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计划,由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该标准的研究及编制工作。

一、任务的由来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由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贵州省2016年第一批标准化项目的通知》(XX号文)批准立项,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省林业对外合作项目中心起草制定。

二、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

表2-1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一览表

三、本标准起草过程

本标准的研究及编制期限为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限26个月,分3个阶段开展:

(1)资料收集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收集标准编制的背景材料和有关标准编制的参考、引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共查阅国内外文献480余篇,整理归类有关森林康养文献55篇,引用17篇。

(2)实地调研阶段2015年8月~2016年5月,分别前往湖南省林科院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洪雅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云南普洱国家公园、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黎平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氵舞阳湖国家森林公园、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丹寨龙泉山省级森林公园、冷水河省级森林公园、扎佐林场、龙里林场、春蕾林场、拉揽林场等实地调研,主要内容涉及森林康养资源条件、环境状况、设施条件、规划意向、建设及管理运作情况等。

(3)综合分析、论证和标准编写阶段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写本地方标准的讨论稿。

(4)征求意见阶段2017年5月18日~2017年6月18日,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该标准已在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工作网站上完成征求意见,期间没有收到社会相关单位、专家和个人提出的修改意见。

(5)审定阶段2017年7月7日,省市场监管局邀请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标准化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贵州省旅发委、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专家对本标准进行审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审定。后编制单位根据与会专家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现已形成标准报批稿。

四、标准编制原则

1. 编制原则

(1)准确性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力求明确而无歧义。

(2)统一性标准结构、文体和术语力求统一。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涉及其结构、编写规则和内容按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执行。

(3)协调性充分结合现有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达到标准间的相互协调。

(4)适用性标准内容易于实施,便于被其它文件所引用且具可操作性。

(5)特殊性本标准既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又体现我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特殊性和区域性,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编制依据

基于实验验证基础数据,参照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起草,制标过程参照了13个国家标准,1个林业行标,1个旅游行标编制完成。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总则、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康养人数容量、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规划文件组成,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六、主要验证分析和预期经济效果

1. 主要验证分析

(1)现状调查

①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植被条件、动物资源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自然灾害。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基础资料调查中自然与资源调查涉及气候资料、水文资料、地质资料、植物资源资料、动物资源资料,土地与环境调查中提出自然灾害调查;本标准根据森林康养功能特性,在保证公园类规划调查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气候条件、植被条件、动物资源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条件的调查。

《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资源条件》(DB51/T 2262)标准中提到“通视度”要求,认为通视度达到心理安全距离50 m以上;周彩贤在《北京市以森林疗养促进公众健康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对于步道两侧的森林,需要有较好的通视度,以增加访客的安全感[1]。结合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的资源条件及功能要求,确定在园区植被条件中增加通视度调查。

据国际生理卫生实验研究,海拔与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关系,海拔过高,大气压较低,空气中氧含量减少,易使人呼吸困难而出现高山反应,海拔过低,气压较高,空气密度大,且较湿热,对人体机能有较重的负担,对人类健康最有益的海拔高度是1200~1500m。因此,本标准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及森林康养功能要求,确定在地文条件中增加海拔调查。

②森林康养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森林风景资源。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基础资料调查中土地与环境调查涉及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恶性传染病的病源情况;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 中资源与环境要求涉及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基地资源调查中所涉及森林环境的水、空气、地形、地貌等;柏方敏、李锡泉在《对湖南发展森林康

养产业的思考》一文中提到森林康养的科学理论依据是优质的森林资源,包括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氧气、精气和负氧离子[2];陈文武等在《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一文中提出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包括森林空气质量高、森林空气细菌含量少、森林地表水质量优、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森林植物精气含量高、森林环境气候宜人[3]。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将森林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天象资源、人文资源。

本标准将森林康养资源定位为森林环境中有益人类健康并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为森林康养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森林景观、生态环境、森林食材等各种要素的总和。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特性及功能,确定森林康养资源调查内容。

③设施条件:康养服务设施、道路交通、供电、给排水、通信、其他设施工程。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基础设施调查中涉及道路交通、通信、能源、给排水、旅游接待设施、基础工程、建筑工程;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 中基础设施调查包括道路、场馆场地、户外展项、餐饮住宿、通讯等;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中提出康养旅游核心区基本要求应有康养住宿设施、康养餐饮设施和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依托区基本要求应有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购物设施、旅游交通服务、公共休闲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导向标识、旅游安全健康保障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教育宣传、旅游厕所和环卫等设施。本标准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及森林康养基地功能及特性,确定设施条件调查内容。

④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管理经营状况、客源市场。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社会经济调查涉及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历史与文化、管理经营状况、客源市场;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特性确定社会经济调查内容。

(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①大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GB 3095 二级标准,康养区达到一级标准。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要求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可以低于GB 3095二级标准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旅游环境要求大气环境质量宜达到GB3095规定的一级标准。为确保森林康养基地环境质量,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和本次调研情况,确定基地大气质量标准。

②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 Ⅲ类标准。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要求森林公园地表水质量可以低于GB 3838Ⅱ类标准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旅游环境要求地面水宜达到GB 3838规定的Ⅰ类水体标准;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中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838规定的Ⅲ类以上标准。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功能要求和贵州省实际情况,确定地表水质量需达到GB 3838 Ⅲ类标准要求。

③土壤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 二级标准。

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中要求森林公园土壤质量应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旅游环境要求土壤宜达到GB 15618规定的一级标准;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中要求土壤环境应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土壤的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要求,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GB 15618 二级标准,即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④空气负离子水平主要景点平均浓度1200个/cm3以上,康养区达到2000 个/cm3以上。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LY/T 2586中,根据全国负(氧)离子观测平均值,提出空气负(氧)离子等级划分,空气负(氧)离子从100个/cm3到3000个/cm3分别进行了等级划定,详见表6-1。

表6-1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等级划分表

石强等在《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分级标准》一文中将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分为6 个等级,即大于3000个/cm3为Ⅰ级,2000~3000个/cm3为Ⅱ级,1500~2000个/cm3为Ⅲ级,1000~1500 个/cm3为Ⅳ级,400~1000 个/cm3为Ⅴ级,400 个/cm3以下为Ⅵ级[4]。曹梦露等在《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变化监测及其保健价值开发》一文中结合负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得出六级空气负离子浓度评级标准[5],详见表6-2。

在“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研讨会暨森林疗养技术培训会”中南林科大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罗明春教授的《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布与开发利用研究》课件中提出,空气负离子是大气中带有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及离子团的总称,具有杀菌、降尘、清洁空气的功效,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当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到5000个/cm3以上时,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的作用,当负离子含量达到50000个/cm3以上时,具有杀菌,减少疾病感染的作用[6]。本标准根据康养基地主导功能及贵州省实际确定空气负离子水平为主要景点平均浓度1200个/cm3以上,康养区达到2000个/cm3以上。

⑤人体舒适度指数一年中人体舒适度指数为0级(舒适)的天数在150d以上。

人体舒适度指数这一概念由气象部门提出,国内各省市目前采用的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方法不同,贵州省旅游气象舒适度标准DB 52/T556-2009中将舒适度等级从-4级到4级共分为9级,其中-4级为寒冷,极不舒适,4级为酷热,极不舒适,0级为最舒适,本标准结合贵州省地域特色采用该分类形式进行人体舒适度指数分级。袁小康,谷晓平在《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分析》一文中以贵阳市1961-2008年48a气候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综合分析,贵阳市气候人体感觉“非常舒适”的时间是5月、6月、7月、8月和9月,4月和10月舒适度适中,“非常舒适”天数时长约150天[7]。本标准结合基地的资源特性及环境要求,确定一年中主要康养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0级(舒适)天数在150天以上。

⑥空气细菌含量空气细菌含量为500个/m3以下,康养区达300个/m3以下。

空气中绝大多数细菌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空气细菌含量多少是评价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志。谭益民在《植物精气研究》一文中提到,中南林科大的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分析测定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千龙湖度假区、南昆山和广州火车站等11处南方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游憩区460多个点的数据,其空气中细菌含量对比[8],详见表6-3。

表6-3 城乡空气中细菌含量对比

数据表明:城市中空气中细菌含量平均为13951个/m3,森林旅游区空气中细菌含量平均为225个/m3,城市空气中细菌含量是森林旅游区的62倍。旅游区空气中细菌含量为0~320个/m3,极个别生态旅游区达到500个/m3,而城市中细菌的含量一般为2700~28600个/m3,大部分城市为16000~28600个/m3,因此,研究中心认为,根据其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城市采样分析的200多组

数据和国家规定的自然沉降法,森林康养基地内空气中细菌的含量不应该超过500个/m3[8]。本标准结合贵州省生态条件及康养基地功能需求,确定基地内空气细菌含量为500个/m3以下,康养区达300个/m3以下。

⑦声环境质量达到GB 3096规定的1类标准,康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区域的环境噪声达到GB 3096规定的0类标准。

在GB 3096中,按区域使用功能的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种类型,0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3)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参见《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相关要求。

(4)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①区位条件距离交通枢纽和干线0.5~1h,1~2h车程

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 “基地地址选择要求”中提到公共交通能够到达,距离干线公路不超过10km。杨家琦在《健康休养地的森林环境开发》中提到健康休养地的选择要求从中心交通衔接点(最近的车站、高速公路的交叉点)至主要设施(住宿设施)不超过1h路程[9]。截至目前,贵州省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而本次进行全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的抽样调研中,各旅游区距离最近地级市交通枢纽和干线距离均在0.5~2h车程范围内。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特性、功能需求及贵州省实际确定区位条件要求。

②外部交通、内部交通、设施条件

参见《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相关要求。

(5)评价分级

根据对贵州省内森林公园规划材料(雷公山森林公园、青云湖森林公园、织金桂花森林公园、贵州景阳森林公园、凯里罗汉山森林公园、龙架山森林公园、氵舞阳湖森林公园、冷水河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娄山关森林公园等)的抽样查阅及对部分县级森林公园的调研了解,森林公园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均在10分以上,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分值均在10分以上,其中省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

评价得分均在15分以上,根据森林康养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求,森林康养基地环境质量基准分值要求为27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产品类型确定基地评价分级及适用范围。

(6)主题定位

主题定位应能体现森林康养基地的核心特色和主要功能,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的功能内涵以及四川、湖南、云南等地调研实际,确定基地主题定位。

(7)功能分区

基地功能区划分为接待区、康养区和游憩区等。每个功能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再划分几个功能小区。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中,将保护区功能分区为游览区、景观生态保育区和服务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将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类型划分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将功能区划分为康养旅游核心区和康养旅游依托区;唐建兵在《森林养生旅游开发与健康产业打造》一文中认为森林康养旅游可以满足消费者的7大需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修复保健、生活方式的体验以及养生文化体验,概括来说就是医疗保健、生活方式以及养生文化等3个方面[10]。

邹文开等在《中国养老产业和人才发展报告》一书中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30%以上。养老服务业是最典型和最大的老龄产业,老龄人的需求是老龄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而老年人的主要需求是养老服务需求[11]。森林康养是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森林体验、修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因此各基地可根据自身实际规划养老功能区域,以满足市场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

2016年4月份,标准起草组在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调研中了解到,玉屏山与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展开全面合作,开展森林康养运动处方项目,并深受市场喜爱。运动处方是由康复师、体育老师、私人教练等,根据受试者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实验、体能测试结果,按其年龄、

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并结合主、客观条件,用以处方的形式制定对受试者合适的运动内容、强度、时间、频率,并指出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因此森林运动健身将是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的重要功能。

汪俊芳,袁铁象在《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将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分为游览型、参与型和体验型三大类,其中体验型产品中包括有科普教育旅游产品,具体如森林植物知识科普、森林动物知识科普、森林地质知识科普、森林知识讲座、森林博物馆等,通过森林科普教育的开展可以满足游客个人兴趣爱好,达到放松心情、保养身体、增长知识、修身养性的效果[12]。智信,王建明在《韩国森林休养与森林教育培训纪行》一文中提到韩国的国立公园和森林博物馆实行了科学的功能分区,设有森林浴场、学生教育区、盲人树木园、特别保护区、爱心林、游戏林等多个区域,创造了与大自然亲近、认识大自然的条件,同时也使森林中的自然景观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有鉴于此,文中提出对北京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要加快森林体验和教育设施建设步伐,作为一项公共服务设施来建设,为全体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接受环境教育的基地,建设休憩木屋、森林教室、宿营地、展示馆、探访路等体验、教育设施[13]。因此自然教育科普将是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的重要功能。

本标准从贵州省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以上资料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森林康养基地应满足基本接待、康养服务、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因此确定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功能分区划分为康养区、游憩区和接待区,游憩区可根据基地功能特色规划休闲游憩区、科普教育区、体育活动区等。每个功能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再划分几个功能小区。

(8)游客容量

b 线路法: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长度,康养区20~30m/人,其他区域10~15 m/人。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 中要求为5~10m/人,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游步道要求为15m/人。本标准

确定森林康养基地康养区容量为20~30m/人,其他区域游客容量介于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之间,为10~15m/人。

c 面积法: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康养区600~1000m2/人,其他区域300~500 m2/人。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 Y/T 2005中要求为50~100m2/人,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植物观赏区要求为300m2/人,观鸟区为500m2/人,动物观赏区为1000m2/人。结合本次实地调研,本标准确定森林康养基地疗养区游客容量为600~1000m2/人,其他区域游客容量介于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之间,为300~500m2/人。

(9)保护规划

①资源保护

参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 重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相关要求。

②环境保护

结合本标准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和森林康养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最低要求,确定环境空气、水体、土壤、噪声、污染物排放、垃圾处理等的环境保护要求和保护等级。环境保护措施参照《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相关要求执行。

③防灾规划

根据森林康养基地资源及环境特性,确定基地防灾规划应包括森林火灾防治、有害生物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等内容。防灾规划具体措施参照《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相关要求执行。

(10)康养服务设施规划

①康养健身设施

康养健身设施是森林康养基地的最主要功能设施,需满足森林康养的核心功能,因此,本标准提出康养健身设施应满足养生、健身、康复和辅助治疗等需要;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 中健身疗养设施应包括活动场地、分级步道、坐观场所、标识系统、疗养服务站、森林浴场、冥想空间、休闲座椅等设施,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 中康养核心区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包括温泉、SPA、森林浴、药膳、茶道、中医理疗、冥想、瑜伽、禅修、武术等,以达到康养目的,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 中保健疗养设施包括负离子呼吸区、森林浴场、森林保健中心、森林医院、康健步道和静养场等。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特性及功能要求,确定康养健身设施要求。

②医疗设施

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 旅游安全健康保障服务中提出基地内应有卫生院以上规模的医疗机构,设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与医疗救护点,并对区域内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和救护技能培训;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 医疗救护设施中提出森林公园应设立医疗救护中心,医疗救护设施根据需要设立,也可与当地医疗机构合并。

陶智全在《森林康养》一书中认为,森林康养基地康养场所的医疗保障十分重要,完整的康养基地应当配备专业人员和相应设备,有医生或者护理资格的人员兼职康养师,有能力提供一般医务服务;与医院、医生订制轮值医务服务,有人驻守康养基地进行医疗值班;利用“互联网+”,建立医疗服务平台,设置特色的养生疗法,有专业的健康咨询管理公司提供医务保障服务,开设特色的康养项目,通过健康档案的信息管理来控制疾病风险[14]。

2016年标准起草小组到湖南省林科院森林康养基地调研,在康养基地的康养中心,用于健康体检、移动健康监测、中医药调理和营养管理、基因检测、医学运动康复的医疗器械摆放整齐。湖南省林业厅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以湖南省林科院实验林场作为建设平台,在湖南建立既有保护生态示范效应又能为市民提供森林康养特色医疗服务的森林康养基地,设置了长期的医疗保健项目并开展地方特色的养生疗法;康养中心目前有体检、理疗、疗养等项目。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认为森林康养是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将医学和养生学有机结合,在森林里开展康复、疗养、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

二级医院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二级医院负责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

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本标准结合调研实际及森林康养基地功能需要,确定医疗设施规划内容。

③住宿设施

结合森林康养基地功能及特性,确定住宿设施应能提供康养服务,一般包括康养所、森林酒店、树屋、生态山庄、野外休息场所等。

④餐饮设施

结合森林康养基地功能及特性,确定餐饮设施应是符合森林康养理念的健康餐饮,开展食疗、茶疗等,包括绿色餐厅、餐饮服务点等。

⑤管理服务设施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提出管理服务设施包括生态旅游管理处、生态旅游管理站等,宜选择在交通便利,位置明显且便于提供行政监督协调功能的地点进行建设,一般宜在服务区。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管理及服务功能需要,确定管理服务设施规划要求。

⑥科普教育设施

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 中提出科普教育设施要求满足学习和了解森林知识的需求,包括游步道、自然观察径、森林教室、森林文化创意坊、解说牌等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提出自然生态教育中心应具备系统解说、自然博物馆和科学教育的功能,基本设施包括标本展示、陈列室、图书室、阅览室、视听室等;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 中提出教育宣传设施应能提供休闲及康养旅游相关知识的科普服务。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特性,确定科普教育设施规划要求。

⑦休闲娱乐设施

参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 中的康乐设施规划。

⑧购物设施

参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要求。

⑨环境监测设施

参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相关要求。

⑩无障碍设施

参见《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要求,无障碍设施符号参见《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9要求。

?公共厕所

参见LY/T 2005 相关要求。

?导览标识

参见《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要求。

(11)基础设施规划

①车行道:宜达到林Ⅲ级道路,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符合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车行道路要求为宜达到林Ⅲ级道路标准(路基宽度3.5m,最小圆曲线半径15m,最大纵坡9%);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中干线宽度宜按5~7m设计,纵坡不应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30m,支线宽度宜按3~5m设计,纵坡不应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5m;森林康养基地以健康养生为主要功能,车行道建设宜以生态保持为主,满足正常内部车辆通行要求,结合调研实际,确定基地车行道标准。

②步道:根据实际需要规划登山步道、徒步步道、康养步道等;步道原则要求环形闭合,以6h完成往返为最长限度,宽度以1.0 m~2.0 m为宜。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中健行步道原则要求环形闭合,以6h完成往返为最长限度,宽度以1.2m~1.5m为宜;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步道宽度1.2~2.0m,主线、环线和支线平均坡度不超过7%;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中要求登山路宽度不宜小于1m,徒步路宽度不宜小于1.5m,休闲运动路宽度不宜小于1.5m,探访路宽度不宜小于1.5m,疗养步道宽度宜按1~3m设计。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功能要求及调研实际,确定步道标准。

③停车场

按照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相关要求执行。

④给排水

参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相关要求。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 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相关要求执行。

⑤供电

参见《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要求。

⑥通信网络

参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 Y/T 2005相关要求。

(12)康养产品规划

基地康养产品类型应包括康复疗养类产品、保健养生类产品、运动健身类产品、自然教育类产品等。

程希平等在《森林养生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将森林养生的主要产品形态分为保健型、康复型、饮食型、运动型、文化型等5类[15];刘甜甜等在《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一文中将养生旅游产品分为森林生态观光类产品、森林养生体验类产品、养生文化类产品、森林养生旅游商品4类[16];陈文武等在《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一文中将养生产品归类为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环境养生、心理养生、娱乐养生、园艺养生和理疗养生等[3];汪俊芳,袁铁象在《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将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分为自然人文景观游览观光旅游产品、人工营造景观游览观光旅游产品、森林休闲旅游产品、运动健身旅游产品、文化娱乐旅游产品、森林度假旅游产品、康体疗养旅游产品、艺术养生旅游产品、科普教育旅游产品等类[12];结合调研实际和森林康养基地功能及特性,本标准确定森林康养产品形态。

(13)康养林经营规划

采用近自然林经营技术,在合适地段营建森林康养林体系;结合功能区布局,针对性营造、补植景观类、精气类和芳香类植物,提升森林康养功能。

邓成在《森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功能监测与评价研究》一文中提到在调节空气温湿度,改善空气环境舒适度方面,针叶混交林中的中龄林最强,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纯林、阔叶纯林、灌木林。在吸附污染物、净化空气方面,针阔混交林中龄林最强,然后依次为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灌木林;总体来说混交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功能要强于纯林

[17]。谭益民在“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研讨会暨森林疗养技术培训会”《植物精气研究》一文中提到,柏木的叶片、木材和林分中均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效,柏树精气的医疗保健功能已经得到了世界公认[8]。结合贵州本土树种情况,确定康养林营建方式。

2. 预期经济效果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可以规范全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从整体上提高国有林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服务于全民健康及促进全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 2041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T 50853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LB/T 047-2015 旅游休闲示范城市行业标准

LY/T 2005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LY/T 2586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八、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

(1)制标过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和国家林业局《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2)本标准中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本标准的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制订。

(4)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无冲突。

九、是否涉及专利说明

本标准中未涉及相关专利。

十、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根据《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贯彻与实施,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在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推广实施,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基地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化经营管理,不断促进森林康养基地的快速发展。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

1. 贯彻本地方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一旦发布实施,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应严格按照本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全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执行本标准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规划设计单位应自觉按此标准要求进行规划,确保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健康有序进行。

2. 贯彻本地方标准的措施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有关媒体发布、公告标准信息,扩大影响。

(2)建议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起草组

2017年7月

参考文献

[1] 周彩贤,张峰,冯达等. 北京市以森林疗养促进公众健康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第2期).

[2] 柏敏芳,李锡泉.对湖南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16,43(3).

[3] 陈文武,田晔林,蒋玮等.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5).

[4] 石强,钟林生,吴楚材.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分级标准[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

[5]曹梦露,程南洋.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变化监测及其保健价值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

[6] 罗明春.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布与开发利用研究.2015

[7] 袁小康,谷晓平.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分析[J].贵州气象,2013(3).

[8] 谭益民.植物精气研究.2015.

[9] 杨家琦,杜丙文.健康休养地的森林环境开发.林业勘查设计.2003(1).

[10] 唐建兵.森林养生旅游开发与健康产业打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1] 邹文开,赵红岗,杨根来.中国养老产业和人才发展报告2014-2015.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12] 汪俊芳,袁铁象.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广西林业科学,2015(2).

[13] 智信,王建明.韩国森林休养与森林教育培训纪行[J].绿化与生

活,2015,(8).

[14] 陶智全.森林康养[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6.131-132.

[15] 程希平,陈鑫峰,沈超等.森林养生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6.

[16] 刘甜甜,马建章,张博.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学术交流,2013,(9).

[17] 邓成,张守攻,陆元昌. 森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功能监测与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1):84-8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