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印度主要鲤科鱼的养殖情况

印度主要鲤科鱼的养殖情况

印度主要鲤科鱼的养殖情况
印度主要鲤科鱼的养殖情况

印度主要鲤科鱼的养殖情况

图: 露斯塔野鲮,在印度称为南亚野鲮,在中国称为泰国野鲮。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高产和繁殖力强,抗寒能力较中国鲮鱼强等优点。

图: 喀拉鲃

图: 印度鲮

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商业化养殖地在印度及印尼次大陆。喀拉鲃、南亚野鲮和印度鲮被认为是印度的3个主要鲤鱼品种。一些可以生长到相当大小的中等体型和小体型的鲤鱼品种也在淡水里养殖。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通常采用“混合养殖”,而不是单一养殖。混合养殖系统的原则是利用不同营养级的所有可利用的天然食物资源,以达到单位水体面积最大的产量。

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不仅在印度养殖,在整个印尼次大陆中也有养殖,特别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和其他邻接国家。印度的鲤鱼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大部分养殖的鲤鱼在国内市场被销售。近些年来,鲤鱼的鱼片、碎鱼肉糜和其他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被出口到中东国家。令人惊讶的是,直到最近鲤鱼的产量才出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鱼产量统计报告中。在过去几年中,印度的鲤鱼产量已经取得实质性的增长。其产量仅次于中国,在世界列第2位。

虽然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传统上养殖在淡水池塘中,但在逐渐适应咸水环境(达到1.5%盐度)之后,将这些品种养殖在半咸水池塘里(养殖对虾的池塘)最近取得成功。除了养殖实践,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营养需要、饲料和饲养方面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一、营养需要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

最佳的日粮蛋白需要量受日粮蛋白营养价值和非蛋白质能量水平的影响。当日粮中含有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可被利用的能量来源充足时,吸收的蛋白质大部分被用于蛋白质合成。成年的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生长和生存需要30%日粮蛋白。这些鲤鱼的仔鱼和稚鱼为了达到更好的生长表现,分别需要35%和40%日粮蛋白。喀拉鲃鱼苗为了

达到最佳的生长和生存需要38.5%日粮蛋白。

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像其他动物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蛋白质需要量,但需要一个由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组成的均衡日粮。鲤鱼所需氨基酸的性质和数量可以通过生长试验测定,将其他必需氨基酸保持在需要水平上,同时饲喂不同水平的被测氨基酸。其氨基酸需要量也可以使用碳14(14C)标记的同位素估测。胴体(身体)的氨基酸的组成只能给出需要量的粗略估计值,但可以作为日粮氨基酸需要量缺乏的信息。鲤鱼氨基酸日粮需要量的研究表明,它们需要与其他商业有鳍鱼类相同的全部十种必需氨基酸(EAA)。喀拉鲃、南亚野鲮和印度鲮对全部十种氨基酸的日粮需要量分别被列在表.1、表.2和表.3。印度主要鲤鱼品种中胱氨酸替代蛋氨酸的效率约为50%。

表.1 喀拉鲃的日粮氨基酸需要量(%日粮蛋白)

氨基酸仔鱼稚鱼/成鱼

精氨酸 4.80* 5.63+

组氨酸 2.45* 2.38+

异亮氨酸 2.35* 2.75+

亮氨酸 3.70* 4.38+

赖氨酸 6.23* 6.86#

蛋氨酸 3.55* 3.00+

苯丙氨酸 3.70* 4.50+

苏氨酸 4.95* 4.50+

色氨酸0.95* 1.03§

缬氨酸 3.55* 3.60+

表.2 南亚野鲮的日粮氨基酸需要量

氨基酸%日粮%日粮蛋白

精氨酸 2.30 5.75

组氨酸0.90 2.25

异亮氨酸 1.20 3.00

亮氨酸 1.85 4.63

赖氨酸 2.27 5.58

蛋氨酸* 1.15 2.88

苯丙氨酸+ 1.60 4.00

苏氨酸 1.71 4.28

色氨酸0.45 1.13

缬氨酸 1.50 3.75

表.3 印度鲮的日粮氨基酸需要量

氨基酸%日粮%日粮蛋白

精氨酸 2.10 5.25

组氨酸0.85 2.13

异亮氨酸 1.10 2.75

亮氨酸 1.70 4.25

赖氨酸 2.35 5.88

蛋氨酸 1.27 3.18

苯丙氨酸 1.60 4.00

苏氨酸 1.65 4.13

色氨酸0.43 1.08

缬氨酸 1.40 3.50 (二)脂类和脂肪酸

脂类或脂肪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更进一步讲,脂类可以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脂肪酸和磷脂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总的脂类需要量是日粮的7%~8%。年轻鱼比成年鱼需要相对多的脂肪和蛋白质。

所有3个印度主要鲤鱼品种饲喂含1% n-3脂肪酸和1% n-6脂肪酸的日粮,都可以生长良好。这些鲤鱼身体成分中含有与n-6脂肪酸一样高比例的n-3脂肪酸。关于它们对日粮脂肪酸需要量方面的研究有限。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鲤鱼最低成本的养分,也是一个比较廉价的能量来源。作为杂食动物,印度主要鲤鱼品种容易消化日粮中相当数量的碳水化合物。这些鲤鱼生长的最适宜碳水化合物日粮水平是22%~30%。当日粮碳水化合物水平超过35%时,鲤鱼发育迟缓,并且饲料转化率降低。淀粉和糊精很容易被这些鲤鱼利用。在实践日粮中,使用小麦粉、木薯粉和米粉作为日粮组成中碳水化合物的低成本来源。这些原

料也被当作日粮中天然的粘合剂。当日粮中可利用的蛋白质的量不足时,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约一些蛋白质。鲤鱼日粮中缺少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导致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

(四)维生素和矿物质

硫胺素被认为是一些淡水鱼类生长和生存的必需维生素。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日粮硫胺素需要量问题未被研究。但是,一般认为8 ~12mg/kg日粮硫胺素水平可以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鲤鱼的日粮需要。在商品日粮中采用较高的硫胺素水平,是因为考虑到在日粮加工和储藏期间的流失和预期的损失问题。核黄素对这些鲤鱼品种是必需的。核黄素的缺乏导致鳍糜烂、食欲减退、身体颜色褪色和白内障。它们的核黄素日粮需要量约为6 ~8mg/kg。因为核黄素是水溶性的,而且可能由于淋洗而损失,所以在商品日粮中采用10mg/kg或更高的浓度。一般认为3个印度主要鲤鱼品种正常的生长和生存需要10 ~12mg/kg日粮的烟酸,泛酸日粮需要量约为9 ~11mg/kg。

由于维生素C的不稳定特性和流失问题,在鲤鱼日粮中推荐使用其稳定形式,诸如抗坏血酸-2-磷酸盐或抗坏血酸-2-硫酸盐。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抗坏血酸日粮需要量方面的研究有限;300mg/kg日粮抗坏血酸水平似乎可以满足南亚野鲮和印度鲮的幼鱼和鱼苗的生长和生存,南亚野鲮和印度鲮采食维生素C达到1000mg/kg,均引起组织中维生素C水平升高。维生素C可以提高对南亚野鲮和印度鲮的抗病性。据报道,南亚野鲮饲喂600mg/kg日粮维生素C、印度鲮饲喂1000mg/kg日粮维生素C可以获得最低的死亡率(Sobana,1997)。与添加抗坏血酸的日粮比较,不添加抗坏血酸的日粮不会导致南亚野鲮出现缺乏征状、死亡率或生长表现的显著变化(Hasan等,1993)。总体上讲,100 ~150mg/kg日粮抗坏血酸水平可以满足这些鲤鱼品种

成年鱼的正常生长。抗坏血酸缺乏导致印度鲮食欲减退、生长不良、死亡率升高、鳍糜烂、颜色不正常、脊柱弯曲,导致这些鲤鱼品种皮肤出血、小红细胞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吡哆醇缺乏引起这些品种鲤鱼采食降低、水肿、神经病变、食欲减退、应激性增高和迅速喘息。印度主要鲤鱼品种推荐的日粮吡哆醇水平为6~8mg/kg。它们的维生素B12的日粮需要量未被测定,而推荐量是0.01 ~0.02mg/kg。它们对肌醇日粮需要量为300~350mg/kg。满足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生物素日粮需要量是5~8mg/kg。它们的叶酸日粮需要量约为0.5~1mg/kg,胆碱日粮需要量为500~600mg/kg。

维生素A缺乏引起鲤鱼眼睛晶状体移位和角膜变薄、生长不良、眼球突出、褪色。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维生素A的日粮需要量约为1500 IU。维生素D缺乏导致包括鲤鱼在内的有鳍鱼降低生长表现和肌肉痉挛。维生素D在调节钙和磷等矿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鲤鱼品种的维生素D需要量未被研究;但推荐采用的日粮水平为400~500 IU。它们的维生素E日粮需要量约为40~50 mg/kg,维生素K日粮需要量约为5~10 mg/kg。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钙的日粮需要量未被研究,但是推荐采用的日粮水平为4000~5000mg/kg。鲤鱼未发现钙缺乏。磷缺乏造成鲤鱼饲料转化率降低、食欲减退、骨矿化作用不良、骨骼变形、头颅变形和其他病变。满足这些鲤鱼品种的磷的日粮需要量为5000~6000mg/kg,镁的日粮需要量是500mg/kg,而铜的日粮需要量是3~4mg/kg。氯化钴按0.1mg/kg的形式添加到日粮中,可提高鱼苗塘中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鱼苗的生长率和生存率。这些鲤鱼品种其他矿物质的日粮需要量未见报道。

二、饲养管理

补饲对于提高池塘中鲤鱼鱼苗的生产性能是必要的。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平均生存率在早期阶段是相当低的(从卵到仔鱼约为30%),从仔鱼到稚鱼约为50%。死亡率升高是由于缺乏充足营养的均衡日粮,以及不良的管理技术。

小规模和偏远地区的养殖者饲喂这些鲤鱼使用传统或常规的日粮。这种日粮是稻糠和豆饼按重量等比例的混合物,一般含25%~28%粗蛋白。日粮的通常做法是,豆饼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然后以未煮过的形式与稻糠混合制成生面团饲喂,每日2次按10%~20%的生物量在鱼苗塘中投喂。然而,这种类型的日粮不是营养均衡的日粮。

与1970年以前使用的日粮相比,混合多种成分的鲤鱼稚鱼和成鱼的全价日粮被发展起来(表.4)。为鲤鱼配制混有鱼粉蛋白质含量为30%的颗粒饲料,与传统的稻糠和豆饼混合物相比,可提高50%的产量。当饲喂含有蚕蛹、对虾废弃物或鱼粉的颗粒饲料,鲤鱼生长良好。以含蚕蛹的日粮饲喂喀拉鲃和鲤鱼,获得了较高的生长表现。干燥的浮萍粉和卷心菜叶混合在日粮中饲喂鲤鱼,饲喂效果低于完全日粮。在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实验性日粮中使用芋叶粉和鱼青贮饲料部分地替代鱼粉。与鱼粉为基础的日粮比,蚕的排泄物、屠宰场下脚料、大豆粉和虾蛄粉替代鱼粉,可以获得提高25%或更高的生长表现。使用蚯蚓粉、人造奶油、沙丁鱼油和肉桂叶粉配制的日粮提高了这些鲤鱼品种的生长率和生存率。以星藤壶亚属、树蛰虫属和鼠尾草属3种浮游水草的草粉作为低成本原料部分替代鲤鱼日粮中的鱼粉,结果表明树蛰虫属为基础的日粮优于另外2种水草配制的日粮。

表.4 在印度可用来作为鲤鱼日粮的重要日粮原料

原料水分

(%)粗蛋白

(%)

粗脂肪

(%)

粗纤维

(%)

灰分

(%)

无氮浸出物

(%)

稻糠12.6 14.5 17.3 7.5 n/a n/a 稻米(破碎)10.1 12.6 11.3 19.3 10.2 36.5

脱脂稻糠7.2 12.1 1.3 15.2 23.8 40.4

小麦麸12.3 15.8 4.3 8.7 n/a n/a

小麦(破碎)9.0 11.5 1.9 4.0 0.2 73.4

小麦粉12.6 14.5 3.7 2.7 2.3 64.2

花生饼10.0 42.0 7.3 13.0 2.5 25.2

向日葵萃取物8.0 31.0 2.1 18.4 1.5 39.0

大豆粉11.8 46.3 1.3 5.0 n/a n/a

油菜籽饼11.0 35.9 0.9 13.2 6.9 32.1

芝麻饼8.3 41.9 9.2 6.2 14.8 19.6

芥末饼8.5 30.8 9.3 6.2 10.3 34.9

棉籽饼7.0 37.0 6.7 13.0 1.0 35.3

芝麻饼9.0 34.0 7.8 7.9 3.1 38.2

皂角萃取物7.0 35.0 2.0 19.0 3.5 33.5

椰肉饼12.0 22.0 6.5 12.2 5.2 42.1

玉米面13.5 9.5 4.0 4.0 1.5 67.5

玉米10.4 4.6 7.8 3.5 1.0 72.7

高粱10.0 9.0 2.8 3.0 0.1 75.1

螺旋藻8.7 50.5 1.0 2.1 11.0 26.7

木薯粉11.5 3.1 2.3 2.0 2.3 78.8

咖啡萃取物 2.3 14.0 1.2 20.8 8.2 43.5

n/a:不适用

5~10mm大小的喀拉鲃、南亚野鲮和印度鲮鱼苗主要以单细胞藻类为食,而10~20mm的鱼苗以原生动物和其他较小的浮游动物为食。人工孵化的这些鲤鱼品种的仔鱼接触外部天然饲料2天后采食人工饲料,采食豆饼、米粉和黑豆可以获得良好的生长表现。鲤鱼的低成本日粮可以使用地方性可利用的原料,例如蚕蛹、大豆、鱼粉和虾粉,石油蛋白质和稻糠,与鱼粉一起粉碎的藻类、干燥草粉。

一种使用稻糠、落花生、虾蛄或小虾的悬浮日粮被研制。原料经过混合、蒸煮,通过300~400μm筛子,过筛物分1天几次饲喂给鲤鱼小鱼苗(人工孵化)。在最近的研究中,桑树和草粉、干燥的蚕蛹被评估为鲤鱼仔鱼可利用的原料。鲤鱼仔鱼的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可以使用花生饼、稻糠和鱼粉作为蛋白质来源,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评估。使用大豆粉、鱼粉和稻糠作为蛋白质来源配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并且在喀拉鲃仔鱼上观察,发现使用一种含39%蛋白质水

平日粮时,鱼获得了较高的生存率和饲料转化率。

一个典型的孵化期实践日粮配方如表.5。这种日粮使用地方性可利用的低成本原料蛋白质,粗蛋白含量25%~30%,每天按2%体重饲喂。该日粮使用1~2个月,有助于提高印度主要鲤鱼品种成熟和产卵性能。更进一步讲,可以增强生殖力,并获得高质量的鱼卵。

表.5 典型的孵化期日粮中不同日粮原料比例

原料百分比(%)

稻糠25

落花生(花生)饼25

鱼粉10

玉米10

碎米10

鹰嘴豆10

黑豆10

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 1

一些激素和其他产品被当作鲤鱼日粮添加剂或生长促进剂使用。激素通常用在鲤鱼的性别处理方面,然而日粮中添加非常低水平的激素可以提高鲤鱼的生长性能。像17α-甲基睾丸素这样的激素,以2.5 ~5p.p.m添加在鲤鱼日粮、以1p.p.m添加在喀拉鲃和南亚野鲮日粮中都提高了生长率和生存率。其他的激素,诸如19-炔诺酮以0.75p.p.m 的水平添加在南亚野鲮日粮中,二乙基己烯雌酚添加在鲤鱼日粮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5p.p.m添加在鲤鱼日粮中,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提高生长性能。

在印度,养殖鲤鱼普遍采用的饲喂方式是手工投料,特别是小规模养殖者。日粮每日被以2%~4%生物量的比例投喂1次。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半湿日粮以手工的方式抛洒在池塘表面。另一种流行的鲤鱼饲喂方式是装袋饲喂。日粮被加入到1个空的塑料袋中,在袋的底部挖几个孔(直径1~2cm)。准备好的袋子悬挂在竹竿上,竹竿下端插到池塘底部,直至袋子底部浸在水中。全部日粮在2~3小时被鱼吃尽。

拿走空袋,洗净和干燥以备第2天重复使用。

池塘养殖技术要点2018

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四、混养 混养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有效措施,可以分为种内混养和种间混养两种类型。种内混养是将不同种鱼类或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养殖在同一池塘中,这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养殖方式;种间混养是将不同种类的养殖对象,如鱼、虾、贝、藻等合理搭配混养在同一水体中。 (一)种内混养 混养的原则是混养的鱼类在同一水体中和谐相处,不相互残害和吞食;对水质和生长期的水温要求相似;栖息水层和食性有一定的差异。鱼类种内混养有3种类型:①不同种鱼类的混养,即在同一鱼池内养殖多种鱼类。②同种但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③异种异龄鱼的混养,即同一鱼池混养多种鱼类,而且每种鱼又有不同的龄级和规格。 1、混养的优点 (1)合理利用饵料和水体我国池塘养鱼的人工和天然饵料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各种水草和旱草、有机碎屑以及包括配合饲料在内的各种商品饲料。在投喂草类后,草鱼将草类切割,其粪便转化进入腐屑食物链,可供草食性、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草类利用率;在投喂人工精料时,主要为草鱼、青鱼、鲤等所取食,部分较小颗粒被鲫、团头鲂和各种小规格鱼种所吞食,鲢、鳙还可摄食粉状精饲料,这样全部商品精料都可为鱼类所利用,不至于浪费。 每种鱼类根据其习性栖息于一定的水层中。鲢、鳙和白鲫等生活于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等生活于水体中、下层,青鱼、鲤、鲫、鲮和罗非鱼等则在底层活动。将这些鱼类合理搭配混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相对增加了整个水体中鱼类的放养量,从而提高池塘鱼产量。 (2)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混养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配养鱼能提供一部分鱼产量,并且还可发挥各种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因而能使它们各自的产量均有增加。例如草鱼、青鱼、团头鲂、鲤等的残饵和粪便可作为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肥料,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碎屑,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创造良好的饵料条件;而滤食性鱼类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可起到防止池水过肥的作用,给草鱼、青鱼等提供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鲤、鲫、鲮、鲴、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残饵,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改善池塘卫生条件。此外,通过其摄食活动,还能起到翻动底泥和搅动泥水的作用,有助于上、下水层的混合,从而增加

全球开发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开发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区依然是一个范围广泛且划分模糊的综合性概念。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建有开发区,但各国政府或学术界都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定义,也缺乏统一的认识,仅是把各类功能区统称为“开发区”。一般认为,开发区是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开辟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特别经济区域。目前,开发区在各国的称谓有数十种之多,如特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产业园、边境贸易区、保税区、投资促进区、科技工业园区等。在国内,开发区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和层级(如国家级、省级及市、县甚至乡镇级),并在性质、目的和模式上各有差异。 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易于形成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以比较研究的视野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做法,可为目前我国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世界开发区发展历史 开发区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促进一国或地区经济及国际贸易发展的特殊区域,开发区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历程。多种形式的开发区依托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需要不断演进,是国家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

结果。 (一)初步形成阶段:二战以前的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古典、传统开发区。 开发区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相联系,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当时腓尼基人将泰尔和迦太基两个港口划为特区,对外来的商船尽量保证其安全航行,不受任何干扰,这即为自由港区的雏形。l228年,法国南部马赛港在港区内划出特定区域,规定外国货物可以在不征收任何税赋的情况下出入这一区域。1367年,德意志北部的几个自由市联合起来,建立了历史上称之为“汉萨同盟”的自由贸易联盟,对参盟的各城市实行贸易互惠,并选定汉堡和不莱梅两地开展自由贸易。兴盛时期的“汉萨同盟”加盟城市最多时达160个。继后,1547年,意大利在其西北部热那亚湾建立雷格亨(Leghoyn)自由港,外国货物不缴纳关税便可出入港口区域,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命名的自由港。此后,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开始逐渐在西欧许多国家风行。 17—19世纪约200年的时间里,欧洲的贸易大国先后在一些主要港口创办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Naples)自由区、的里雅斯特(Trieste)自由区、威尼斯(Venice)自由区、热那亚自由港;德国汉堡(Hamburg)自由港、不莱梅(Bremen)自由区;法国的敦刻尔克(Dunkerque)自由区、马赛自由港;丹麦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自由港;葡萄牙的波尔图(Porto)等。这些自由港或自由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采取免除进出口关税等措施,吸引外国商品到此转口,扩大对外贸易,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 19世纪以后,当自由贸易政策相继为各国摒弃时,开发区的发展并未停止,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逐步从地中海沿岸,经波斯湾、印度洋扩展到东南亚地区。许多被殖民主义征服或强行租占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一、苗种培育 1、苗种培育池条件及清塘消毒。苗种培育池要求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深 1."5 cm左右,面积1-5亩。鱼苗培育池在放养黄颡鱼苗种前要彻底清塘消毒。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暴露日晒,以减少病害。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池塘出水口处的池底要比其它地方深10-20 cm,以利于干池时的鱼种捕捞。 在黄颡鱼苗下塘前10-15天,进水口要设臵40-60目筛绢,过滤进水,以防野杂鱼和鱼卵进入池塘。同时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野杂鱼及其它敌害生物。常用清塘药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用量: 漂白粉10-15 kg/亩、生石灰100-150kg/亩。 2、放养密度。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培养冬片鱼种的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 4."0- 5."0万尾;7-8月份进行分池饲养商品鱼的鱼种池,亩放黄颡鱼鱼苗 2."0- 3."0万尾。黄颡鱼鱼苗下池15天后,每亩搭配花白鲢夏花400-600尾。 3、肥水下塘。鱼苗培育时,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苗下塘前6-9天,池塘注水至40-50cm,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粪肥150-200kg,或亩施绿肥200-400kg。也可在鱼苗下塘前3-4天,亩泼洒生物肥(含活菌数 2."0×108个/克)3-5kg,培养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养殖中、后期,随着鱼苗的长大,要逐步加深池塘水位,同时要视池塘水质肥瘦,适当追施腐熟粪肥

或生物肥,保持水体肥度,使浮游动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鱼苗生长。经过25-30天的培育,鱼苗全长基本达到 3."0cm以上,此时就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转入摄食驯化阶段。 4、饲料及驯食投喂。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自然界中主要摄食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昆虫等动物性饵料。 但在人工喂养后期,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其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8-45%。驯食方法: 每亩鱼种池设臵饵料台6-8m2 ,饲料台入水5cm左右,早晨7点前,傍晚6点后投饲诱食。用绞碎的鱼肉酱拌5-10%m范围内,边喂边敲桶,发生声响。以后,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同时减少鱼浆比例,最后缩小到饲料台上。15天后改用集群抢食习性,驯食基本完成。再培育约一个月时间,鱼苗即可长到8-10cm。注意在饲料转换时,相邻的两种饲料要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且后一种饲料所占比例要逐步增加,让鱼适应。正常的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8%,具体投饲时要结合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饲量。 二、成鱼养殖 黄颡鱼的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两种。生产者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1、黄颡鱼主养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池塘均可进行黄颡鱼的养殖。池塘要求水深 1."8- 2."0m,面积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 池塘清整消毒同苗种培育池。

畜牧养殖产业规划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生猪与水产产业规划 (一)项目简介 总投资4.14亿元建设生猪和水产养殖项目,具体包括: 1、投资2.14亿元新建父母种猪场和新建规模化商品猪场。 ***是**市最大的生猪主产区和生猪外调大区,生猪存栏量常年保持在85万头左右,母猪存栏量常年保持在7.5万头左右,商品肉猪出栏量常年保持在110万头以上,是**乃至全国有名的养猪大区(县)。 (1)祖代种猪场:园区重点建设**公司祖代种猪场。**、**两个公司为祖代种猪场,共饲养基础母猪1310头,实行集约化饲养,每年为全区父母代猪场提供10480头合格后备母猪(二元杂种母猪为主),以便母猪的淘汰更新。 (2)商品猪育肥示范场(户):园区大力发展**万头养猪场、**万头养猪场及**万头养猪场,重点建设5—10个小区(专业村),每村发展20个年出栏商品猪50—500头的规模化猪场或专业户,作为标准化养猪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园区年商品猪出栏量达到5万头。 2、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手段,通过招商引资投入1亿元完成**大口鲶养殖及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100亩,修建**大口鲶养殖基地2000亩和大口鲶加工厂。年产南方人口鲶成鱼(鲜鱼)3000吨,大口鲶加工食品300吨。

3、投资5000万元完成**市**名优鱼繁殖基地建设项目,基地总占地2000亩,建立标准池塘1900亩,其中亲鱼池900亩,苗种培育池1000亩;修建工厂化繁殖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管理楼800平方米,饲料厂房等2000平方米及其它生产附属设施。重点开发我区名优鱼中华倒刺巴(青波)、大口鲶、华鲮(青龙棒)、黄蜡丁和岩原鲤等名优鱼繁殖工作。占地约2000亩。 4、投资5000万元**市**名优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名优鱼成鱼养殖面积6000亩,年产名优鱼2500吨。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亿元。年均纯利达2500万元,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正式投产后的2年。 (二)产业基础与发展背景 1、畜牧业发展简况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7年畜牧总产值近1.5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4%。目前,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超过600万元,约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50%左右;**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56%,畜牧业对农民收入中的现金的贡献最大。畜牧业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决策,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度发达的畜牧业对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有关产业的发展。一是可以带动一大批为畜牧业生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高科技园区在北美称“大学研究园区”,在其它英语国家叫“科学园”,在日本叫“科学城”,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早的高科技园区诞生于本世纪中叶美国的硅谷,它在很短时间内创造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的奇迹,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到了八十年代,高科技园区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蓬勃发展起来。至今世界比较规范的高科技园区已经有900多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成为本世纪最具生命力的社会经济细胞,并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国外不同类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总结其成长的内在规律,将有助于加快我国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进程。 1.依托大学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奇迹——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北起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拉奥托市,南至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长48公里,宽16公里,有4000余家高技术公司,雇员总数超过100万人。硅谷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集中了全美90%的半导体公司,生产电子工业所需的最基本材料——硅片。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电话、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相互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其后历代均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虽然清朝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其后海禁开放,两国之间的交流又再次活跃起来,及至民国时期,中马两国人民为抗日再并肩作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早在汉朝开始。中国的陶瓷贸易开启了中印交往的大门,及至唐代,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明朝时,明成祖加强发展海外诸国联系,印度尼西亚也是朝贡国家之一。 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最早出现于唐代。及至宋代,文莱成为中国海外交通的枢纽区域,两国的官民船队经常往来,增进了两地的贸易交往。在明代,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趋密切,两国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 中国与越南交往,早在商周时期已有迹可寻。越南除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中越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两国间主要交流的载体。明朝时期,中越双方更因与其他国家有战争而关系更为密切。近代越南的内战,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人在当中也占了重要位置。 中挝官方交往最早的记载是三国东吴黄武六年,老挝堂明国王遣使来朝。到了唐代,文单国四次遣使,受到热情接待,唐皇赐以封号。中挝两国的文化渊源关系,可以从老挝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 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最早见于东汉至三国年期。南朝时,两国更发展至宗教文化交流。文化艺术方面也互有影响,“扶南乐”是扶南带有佛教色彩的宗教乐舞,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扶南乐署”,而这种音乐亦由当时传入中国,直至隋唐时盛行于宫廷内。 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航船就行驶到过泰国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兴起,素可泰多次遣使访华,中泰的邦交变得非常密切。另外,旅居泰国的华侨将中国的医学带到泰国,而泰国的药物亦为中国医学所采用,令中国的医方中含有不少出自东南亚的香料成分。 中缅交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已开通,两国交往开始频繁。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出现了重要转型,由于宋朝时北方的陆上交通受阻,因而开发了海上交通,令宋朝与缅甸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清期间,朱元璋曾派使者出缅,双方使臣频有往来,而当时的海上贸易亦有持续发展。

全雄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一、地点选择 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上游周边无污染源,排灌方便、高进低出,交通方便、车辆能直接到达池边,池底为泥沙质、壤土的地方挖池建塘。其中尤以泥沙质为佳。 二、池塘规格 1.面积。每口池塘以1~3亩为宜。太小,水质易突变;太大,不好管理。 2.水深。1.7~2.0米。太浅易缺氧。水体深,水质稳定、养殖容量大、增产潜力亦大。 3.形状。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宽最为理想。但在实际建池中尚应按自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以投资省、工程量小、易施工为原则,择优而定。 三、机械设备 1.增氧机。采用 1.5千瓦涌浪式增氧机,一般1~3亩的池塘配备1台,5亩池塘配备两台。 2.自动投饵机。采用220伏单相照明电源,功率90瓦,料箱能装80公斤料,投饵面积80平方米的投饵机。自动投饵机可安装在池中部,抛洒远程达10米,抛洒面积为80平方米,饲料投喂完毕(每餐的投喂时间设定为1小时左右)可自动关闭电源。一般面积在20亩以内的池塘安装1台即可。 四、清塘消毒 冬季干池,清除塘埂杂草、池底多余淤泥(黄颡鱼为底层鱼类,淤泥越少越好,一般保留5厘米厚左右),让池底冻晒干裂。池底经风吹、霜冻、曝晒,变得干燥疏松,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有利于底泥中有机质的分解。放苗前10天左右,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化水趁热全池泼洒。 五、鱼种放养 1.准备工作。放养前4~6天注入新水,进水口用双层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 2.鱼苗质量。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游动敏捷、光泽鲜艳、规格整齐、无伤病、无寄生虫附着的健康鱼苗。 3.鱼苗规格。全雄黄颡鱼为体长3厘米的夏花苗,配养25克/尾重的鲢、鳙鱼。 4.放养密度。全雄黄颡鱼放养量为10000尾/亩,鲢、鳙鱼放养量为100尾/亩(鲢、鳙比例为9∶1)。鲢、鳙能滤食水体中多余的浮游生物,起到调节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草鱼、鲫鱼、鲤鱼的抢食能力强,会与黄颡鱼争食,不宜搭配混养。 5.放养时间。当水温基本恒定在24℃以上时即可放苗。福建省古田县一般在6月中旬放养。搭配的鲢、鳙鱼应在黄颡鱼放养15天后再下池,以利于主养鱼生长。 6.鱼苗消毒。用100公斤水、40公斤食盐和80万单位青霉素配制成药浴溶液,鱼苗放养前在此溶液中浸浴10~15分钟(具体视当时的水温和鱼体忍耐度灵活掌握),可有效地防止各种细菌性疾病和水霉病的发生。浸浴可在帆布桶内或在铺垫薄膜的船舱中进行。 7.注意事项。 (1)同一口塘,要放同一规格的苗,并一次性放足。 (2)运苗容器里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的温差要小于2℃,若温差太大,要进行缓苗调温处理,即先把装苗的尼龙袋连苗带袋浸泡于池水中,半小时后,解开袋口并往袋内少量多次地添加池水,直到袋内水温与池塘水温相近时,再行放苗。 (3)有风天气,应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让鱼苗自动随风分散于水中,避免被风浪拍打群集、拥挤于岸边而造成窒息或损伤。 六、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前期选用鳗粉料,一个月后改用黄颡鱼专用人工配合膨化料(蛋白质含量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贺红川 (重庆市合川区三江水生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水产学校401520) 摘要:通过2001-2007七年来对岩原鲤天然捕捞成熟个体及池塘自养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基本探明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方法与规律,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在水温19.5℃~26.0℃时,混合使用DOM、LRH-A2、HCG三种催产剂,可达到较好催产效果。其正常受精率都在70%以上,孵化率在50%以上。七年共获得水花鱼苗44.097万尾。 关键词:岩原鲤、人工繁殖、亲鱼饲养、方法与规律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俗称:岩鲤、黑鲤、岩鲤鲃、墨鲤、水子、鬼头鱼。它是长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特有的正在开发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喜欢栖息在江河水流较缓、底质多岩石的水体底层,经常出没于岩石之间。它肉质细嫩,性成熟较早,具显著的杂食性。但长期以来,所消耗的岩原鲤都来源于对江河野生鱼的捕捞,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其江河野生岩原鲤资源已日益枯竭,已成为濒危鱼类,被重庆市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因此,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和保护野生资源的目的,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岩原鲤的驯养研究、人工繁殖研究和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研究。现已取得基本成功。为了推动该鱼的生产养殖,现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众,以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亲本的选留和培育。 1、1、1天然捕捞亲鱼的选择与暂养 2001年~2005年我们先后从嘉陵江、渠江二条江的江段中,渔民在2~6月捕捞的年龄在3~4龄以上,体重在0.5kg/每尾以上的,体质健状,损伤较小的个体中选择成熟亲鱼,雌、雄比按1:1的比例。(因为该鱼最小成熟年龄为雄性2龄,雌性3龄;4龄个体全部达到性成熟。产卵期在2~6月,产卵期在不同江河中有所不同。)进行短暂的暂养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暂养时,保持较好的水质环境,投饲一定数量的水蚯蚓和螺类,繁殖试验后进行再后备亲鱼培育池中进行专池培育。(祥见表1)。 表1 2001年~2005年天然捕捞成熟亲鱼数及暂养催产后成活率 捕捞时间(年)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总计 数量(尾)26 32 78 29 18 183 暂养成活数(尾)10 20 54 26 18 128 暂养成活率(﹪)38.5 62.5 69.2 89.7 100 催产后成活数(尾) 4 10 36 20 17 87 催产后成活率(﹪)40 50 66.7 76.9 94.4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 ---摘自(遵义农业农村)微信号 一、池塘选择 1.位置选择:选择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水质溶氧高,酸碱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 2.土质和底质:土质和底质是保水的关键,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粘质土鱼塘,虽保水性好,但容易板结,通气性差,容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砂质土鱼塘,由于渗水性大,不仅不能保水,水质难肥,而且容易崩塌。 3.面积和水深:鱼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塘宽水深养大鱼”,这是因为水体越大,越接近自然环境,变化越小;反之,变化则大,水质容易恶化,对鱼类生产不利。成鱼养殖池塘水深 1.8-2.5米为宜。 4.注、排水道:池塘有独立的注、排水道,才能做到及时注水和排水,以便调节和控制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鱼类安全。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实行流水养殖,水中溶氧丰富,以增加单位放养量,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 5.鱼塘形状和环境:鱼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可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米,这样的池塘,可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风力,也便于操作和管理。在鱼塘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和妨碍操作。连片鱼塘的周围大堤和中间干道,还应建有较宽的公路,以利车辆运输。 二、清塘消毒 1.冰冻暴晒法:入冬后,将池水排干出鱼,铲除污泥、除草,让其在阳光下暴晒、冰冻,减少有害物及利用空中紫外线杀菌。 2.药物消毒法:用生石灰消毒,干池消毒每亩用量80-100斤,选晴天进行,排干池水,留积水5-6寸,全池拔洒石灰浆,并用木耙擂动,使石灰分布均匀,消毒彻底。7天左右药性消失;或

世界著名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及启1

世界著名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及启1 毫无疑问,世界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硅谷。自从斯坦福大学在美国西部一条长约48公里、宽约14公里的峡长山谷中创办出科技园区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效仿,一座座科技园区在世界各地崛起。美国除了“硅谷”之外,还有闻名的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地带、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等;日本有筑波科学城、九洲硅岛;英国有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等;以色列有“硅溪”;台湾有新竹科技工业园,其被称为是硅谷模式在世界各地孵化的案例中成功的典范。一些进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也纷纷创建了一批科技园区,如韩国、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在“硅谷”效应的作用下,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相伴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冲击波,全球兴起一股建设科技园的热潮,强有力地推动着所在都市的经济社会进展。对此,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在一篇题为《硅谷梦》的文章评判道:“文艺复兴之后所发生的全部事件中,对世界阻碍最大的莫过于硅谷的技术。” 尽管人们对什么是硅谷模式尚存争议,但没有任何人怀疑硅谷在半个世纪里取得的成功。关于硅谷成功的因素,斯坦福大学的HenryRowen教授归之于它形成了待殊的优势,而专门优势的形成是因为它拥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的游戏规则。如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创新的制度; 第二,专门高的知识密集度; 第三,职员的高素养和高流淌性; 第四,鼓舞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 第五,开放的经营环境;

第六,与工业界紧密结合的研究型大学; 第七,高质量的生活; 第八,专业化的商品基础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硅谷成功的因素往往只有在比较中才能看得更清晰。美国学者在《地区优势:128公路地区和硅谷》一书中对硅谷和128公路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尽管128公路地区的开端条件比硅谷好,但由于两个地区的运行机制、企业模式与传统文化的差异导至了不同的结局。在文化氛围上,硅谷鼓舞创新并承诺失败,因此许许多多的小企业均把硅谷视为自己的栖息地;在治理上,这些创新型企业把组织目标转化为其成员的个人追求,从而建立起社会无差别的共同体的模式。 进展特点 硅谷以及世界各地相继取得成功的科技园区,在进展特点上有专门多相似之处,要紧在于这些科技的园区具备了优越的区位优势、适于创新的各种机制、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有利于企业生存与进展的良好环境。 1.区位优势 依照世界各国兴办科技园区的体会和教训,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与通讯、靠近智力资源丰富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是科技园区自身进展所必备的差不多条件,也是直截了当关系到园区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世界上要紧科技园区一样位于大都市邻近交通便利、紧靠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地区,如此使得科技园既不受大都市的干扰,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大都市优良的配套生产服务设施,依靠都市便利的交通、服务和优良的人力资源,减少非建设投资与经营成本。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08级世界历史学号:080210257丁万晓 摘要: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根据其历史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移民不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仍将继续。 关键词:中国东南亚移民经济原因 一:中国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生存与发展,一直都是整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强烈渴望,就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本能。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大批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定居的人,叫做移民。大凡较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发生,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第一,产生移民的地区是生活资料匮乏、谋生条件窘迫,或因政治变动造成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的压力与意愿,如土地的超负荷人口载量、战乱造成的经济残破、政治迫害等。第二,必须存在得以移居的新的生存空间,即有能力吸收移民的地区,如东南亚。第三,尚需使人民迁徙得以实现的条件,如海外移民所需要的运输手段,对新的生存空间的认识等。 1.经济原因 一般百姓移居海外,大都是迫于生活无着,处于饥寒交迫之下,不得已而被当做“苦力”、“猪仔”之类卖到异国他乡。 我国古代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土地超负荷人口载量,古代的政府,横征暴敛,造成

了农村生产日益凋敝。特别是清朝后期,白银的大量外流,加上鸦片战争,给了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铁路的修建,蒸汽机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工业的创办,中国古代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也随着瓦解,同时可以安插比较稠密人口的那一切陈旧的社会制度,也开始崩溃。处在我国这种形式下的我国农村,破产加速,地权日益集中,各种繁重的地税和敲诈勒索,使广大农民一无所有。同时,生产落后,工业未兴,国内也无法容纳浩大的农业劳动力,因此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飘扬过海,出国谋生。 此外,旧中国经常发生灾荒和战乱,同时,旧制度也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机问题。 2.政治原因 这里的政治原因不是指华人的侨居国,而是指中国方面,我们可以从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所造成的海外移民来进行论述。例,明清两朝交替之际,有许多明代遗民不服清政府的统治,纷纷逃往海外;或者在台湾举兵相抗,失败后逃往南洋各国。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时清廷海通之禁,沿海居民迁徙者万家,皆陆续赴台湾受一为氓,或由台湾乘海外贸易之船,转赴南洋各岛。”①此外,宋末元初和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华人移居东南亚。 19世纪70 年代以后,日、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海疆和边疆,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遭受了空前未有的灾难,人民的生存环境经一部恶化,贫苦人民被迫离乡出海。 3.侨居国经济上的需要 侨居国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而本国的劳动力不足或劳动技能不够,需要大量的华工。例如,拉者二世执政沙捞越时期,允许华工入境,并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华人入境,例如,颁布《土地法令》和《鼓励种植条例》 二:华人移居东南亚的四次高潮 1.第一次移民高潮(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作者:孙明珠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俗名黄辣丁,长江下游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俗称昂刺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喜底栖生活,适应性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以虾类、水生昆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黄颡鱼因其肉嫩味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能够人工繁殖。池塘人工高效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一、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目前江苏省养殖的黄颡鱼种类有: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乌苏里拟鲿(乌苏里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为6~9,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体长为体高的3.5~4.5倍,体呈黄色,具暗色纵带及横纹带。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cm.2~4龄达性成熟,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 二、黄颡鱼的池塘养殖 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爱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宜于各地鱼混养,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 1.池塘主养 1.1池塘条件 要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面积2~5亩,水深1.5~2米的池塘,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每个池塘配备1.5~3.0千瓦的增氧机。鱼苗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0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放苗前2天,每天用浸泡8小时的黄豆磨浆全池泼洒,黄豆用量为每亩用干黄豆5千克左右,以使水蚤、棱角类等浮游动物达到最高峰。 1.2鱼种放养

池塘养鱼方案

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 [ 2008-1-21 17:09:00 | By: 蛛蛛 ] 科技园区是以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在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组织、相关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环境组成的一种组织形态。从这可以看出,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是一个科技园区必不可少的四大主体要素;人才、技术、资金、政策是四大投入要素;制度、服务、环境、文化则是四大支撑要素。对于一个成功科技园区来说,这12大要素缺一不可,而对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来说,这些要素更是应该表现突出。 综合以上科技园区12大因素,结合文章选出的八个样本科技园区的特征,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依托一流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培训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 科技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知识的密集、技术的密集、人才的密集,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则是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源泉。为此,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必然以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为基础。学校和科研教育机构是培训人才的摇篮,为科技园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也是进行科技研发、创造科研成果的基础,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 从文中八大科技园区来看,无一例外的有一流大学与科研教育机构的支持。一流大学,尤其是一流研发型大学是科技园建设最基本的依托条件,也是许多科技园的最初倡导者,甚至是科技园的主导者。科研教育机构是培育科研人才,创造科研成果的源泉,离开了科研教育机构,任何一个科技园区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硅谷有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波士顿大学以及近千家研发培训和教育机构;日本筑波有筑波大学、筑波国家研究材料中心、高能量加速器研究机构、国家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等48个国家级研究与教育院所;英国剑桥、台湾新竹、德国慕尼黑、澳大利亚西澳、印度班加罗尔,每一个科技园区都有着实力强劲的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也只有这样,这些科技园区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各行各业人才的供应和不断的科技成果创新。 (2)聚集一流企业和机构,提供一流服务,生产一流产品 企业是科技园区最基本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支持科技园区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为此,企业的科研力量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紧跟时代潮流,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运输、咨询、通讯、金融服务、餐饮、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娱乐、文教卫生等行业是企业间沟通的桥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流科技园区内必定聚集了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介服务企业,并且不断培育者新的一流企业。这些一流企业不断为社会提供着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内必定聚集了世界一流企业,包括一流的高科技企业和一流的金融服务、咨询、通讯等中介服务性企业。一流科技企业为社会提供一流的产品,一流服务性企业和机构为社会提供了一流的服务。如硅谷聚集了英特尔、惠普、IBM、思科、网景公司等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全球高科技公司100强有20%在此驻足;新竹的高科技公司生产了全球80%的电脑主板、80%的图形芯片、70%的笔记本电脑、65%的微芯片和95%的扫描仪;索菲亚超过总企业数一半的服务性企业为该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到位的支持和服务,推动了高新

鱼类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Pisces) §1 鱼纲的主要特征 一、鱼类的主要特征: 鱼是脊椎动物中最适于水环境中生活的一个大类群。鱼类对水环境的适应,构成了鱼类得以区别其它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以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像圆口类那样的奇鳍,还具有圆口类所缺少的偶鳍(指成对的胸鳍和腹鳍)。 二、鱼类的结构: 1. 外形: 1.1 鱼类的体形,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1.1 纺锤形:淡水中最常见的鲤鱼、青鱼以及海洋中的鲨鱼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1.2平扁形:例如鳐等。 1.1.3 侧扁形:例如鳊鱼、胭脂鱼、鲳鱼、蝴蝶鱼等。它们的游泳能力,比不上纺锤形的鱼类。 1.1.4 棍棒形:例如黄鳝和鳗鲡。这种类型的鱼适应于穴居,常穿入泥土或水底的砂石中,游泳能力较弱。有的种类,其左右轴比背腹轴还要短,使全身呈带形,例如带鱼。 1.2分界线 头 鳃盖后缘的鳃孔(或最后一对鳃裂) 躯干 肛门或泄殖孔 尾 1.3鳍 奇鳍:背鳍(D)、臀鳍(A)、尾鳍(C) 背鳍、臀鳍如船的龙骨,能保持鱼体在水中的平衡,防止游泳或静止时左右倾斜和摇摆,也能帮助游泳。 偶鳍:胸鳍(P)、腹鳍(V) 棘、软鳍条——分类学上的鉴别特征。 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鳍条的数目。 P.:协助平衡鱼体和控制运动的方向。 V.:稳定身体和辅助升降。 腹位 腹鳍胸位 喉位 A.:维持鱼体垂直时的平衡。 C.:起着舵和推进作用。 1.4上、下颌 从鱼开始出现的结构。 1.5鳃盖

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又名青波,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为嘉陵江重要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有“一鳊,二岩(岩原鲤),三青波(中华倒刺鲃)”之说。中华倒刺鲃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细刺较少,含肉率高,而深受群众喜爱。近年来因捕捞过度,水污染严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华倒刺鲃天然渔获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日趋上涨,现市价达50元/公斤左右,因此中华倒刺鲃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淡水名优鱼类。 中华倒刺鲃体呈长形,侧扁,无腹棱,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上下唇紧包在上下颌的外表,唇、颌不分离,上下颌在口角处相连,须2对,咽齿3行,侧线完全,背鳍分支鳍条8-9根,背鳍前有1根平卧的倒刺,臀鳍分支鳍条5根,尾鳍叉形,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鳞片较大,肠较长,鳔2室。 中华倒刺鲃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喜欢栖息于山涧或水清、流急的江段,人工养殖宜在流水池饲养,中华倒刺鲃为广温性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常年进行养殖,其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常年低于10℃或高于30℃时,食欲减退。中华倒刺鲃耐低氧能力较差,养殖过程中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

中华倒刺鲃的食性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但在体长10厘米以上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同时,是否偏向动物性或植物性也与生活环境(江段位置)有关。在池塘中喜食青草、蔬菜等,另外也摄食各种附生藻类,人工饲养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 中华倒刺鲃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100-200克的鱼种经3-4个月的饲养能增重300-500克。 中华倒刺鲃3龄性成熟,产卵期为每年的4-5月,产卵场水深流急,卵呈黄色,漂性。 目前,中华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庆、宜宾等地已有收集江河鱼种进行网箱养殖成功的实例,其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等正在研究中。今后几年,中华倒刺鲃将倒成为水产养殖的新宠。 中华倒刺鲃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殖: (一)池塘条件:中华倒刺鲃性情急噪,游动速度快,不耐低氧,其养殖池塘条件要求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底质有少量淤泥,池塘面积3-5亩,水深1.5米左右,池梗高出水面70厘米,较高密度养殖时,还需配有增氧设备,池塘使用前按常规方法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菌。 (二)鱼种放养:每667m2 放养青波500尾左右,规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