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传染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预防措施

辛集第三小学

各类传染病防控措施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各学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落实责任制,校长对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负总责。对因认识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1、学校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报廊、橱窗、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的作用,利用板报、传单、集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告诉学生当前传染病的种类、预防措施和卫生保健知识;告诉学生生病不可怕,但要及早治疗;告诉学生生了病要立即向老师报告,包括疾病名称、症状表现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宣传到人,人人知晓”。

2、学校要坚持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对公共场所包括办公室、教室、厕所等要进行了彻底打扫和消毒;要加强了对食堂卫生的监督、管理,严防“病从口入”;要坚持开展“两课”、“两操”活动,鼓励学生课间到室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经常开窗通风、不食用“三无”食品等。

3、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告知单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4、学校既要教育学生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又要教育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5、学校要教育学生认识晨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晨检,真实客观地向晨检老师反映自身身体状况,不得隐瞒和说谎。

6、学校要教育学生既不要进入疫区范围,又不要将病毒带进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对己对人负责。

7、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各班主任、各晨检老师更要认真晨检,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学校要认真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使每位教师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程序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和晨检报告制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安全办公室、学校校长、教育助理和镇中心卫生院报告。

辛集第三小学

附:部分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及预防

近来,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国内一些地区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个别国家还发生了从禽到人传播的疫情,并且有可能引起从人到人的传播。受气候、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春季为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暴发流行。为加强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点预防控制流感、人间禽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春暖花开时又该老话新提,五种当季传染病你要小心:猩红热、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

立春已过,预防春季传染病的话题又该老话新提了。传染病学专家谭教授特别提醒大家:早春季节气温干燥,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如果常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容易引发传染病。

草莓舌辨猩红热

猩红热是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炎与皮疹,其皮疹的特点是:在发热的第二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压之褪色)潮红的基础上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点疹。同时舌面有白苔,而舌质发红,很像草莓,故称为“草莓舌”。

流脑巧识别

流脑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的可发生败血性的休克,甚至高热、抽搐和昏迷(暴发型),大多数流脑病人发病时身上(皮肤或黏膜)可见许多小红点(出

血点)。

成人麻疹要警惕

成人麻疹:在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卡它症状(表现为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睛发红、分泌物多等),在发热的第四天左右,从耳后、发根处出疹,随后波及全身。

水痘不留痕

水痘是小儿常见传染病,在发热的当天就出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痕。水痘也可并发肺炎、脑炎以及皮疹(水疱疹时)的继发感染。

痄腮就是腮腺炎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此外还可侵犯生殖腺等。发病时除发热外,伴有局部腺体的肿胀与疼痛,小儿还可合并脑膜炎,成人多发生胰腺炎和睾丸炎(男性)。

传染病重在预防,应该抓住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做好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并加强户外锻炼,努力提高肌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春季传染病的特点

隆冬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带来了生气,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疾病一旦流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便会骤然上升,因此,必须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春季传染病的共同特点

春季传染病,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都有它共同的特点。这些病的病原体都寄生在鼻咽粘膜上,由于病毒或细菌在上呼吸道粘膜上生长、繁殖,引起局部发炎,局部分泌物增多,发病的早期便会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病原体借咳嗽和打喷嚏散布在空气中,通过飞沫传染。这些传染病的早期酷似感冒,极易被误诊,所以,对春季传染病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治疗患者,是预防扩大流行的关键

春季传染病的各异特点

春季传染病除有上述共同特点之外,还存在各异的特点,识别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这些病种,准确地进行防治。如麻疹,90%患者在起病后2~3天内可在口腔内找到典型的粘膜斑。发现这种斑点,再结合与麻疹病人的接触史,便可提供确诊的根据。猩红热,在链球菌侵入咽峡部后,便可引起咽峡部粘膜及扁桃体红肿,出现发热、呕吐、咽痛、头痛,口腔软腭粘膜充血、肿

胀,病初起皮肤即见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继而出现粟粒样大小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以手按之全部消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可出现发热、呕吐、头痛欲裂、脖子发硬。流行性腮腺炎则发烧、头痛,继而两侧腮帮肿大,邻居或同班同学多有同病者。百日咳,受传染后经过7~10天即进入痉咳期,患儿出现痉挛性阵发性咳嗽,形成不断呼气,最后出现深长的吸气鸡鸣声,同时可追查到明显的接触史。这些各自相异的特点,都有助于春季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明确了这些传染病的异同点以后,在春季传染病流行期间,该怎样预防呢?首先,应尽量减少到市场、剧院等公共场所,乘车时戴好口罩,避开频频咳嗽或打喷嚏的人。其次,在疾病流行期间,不管有无传染到疾病,都要坚持早晚用温盐水嗽口或用3%硼酸水嗽口,这样可减少口腔中病原的存留。如果家中有病人,应注意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病原的密度。衣物、被褥要勤洗勤晒,对食具、痰盂及受污染衣物、床单等可用0.5%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对厕所或浴室可用3%的漂白粉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一小时。手的消毒可用过氧乙酸浸泡。室内可用醋酸薰蒸进行消毒。

此外,按时给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注射,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也是十分重要的防病措施。

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初春的气候乍暖还寒,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都是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十分关键。

1、科学穿衣: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2、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减少到空气流通不良的公共场所。

3、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4、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5、适当锻炼: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营养: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证睡眠: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8、免疫预防:免疫接种(打预防针)是帮助小朋友抵抗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夏季传染病及预防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常起病急骤,体温可达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预防菌痢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饭前便后洗手,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患儿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搐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预防乙脑,除了10岁以下儿童能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儿童伤寒病人可占总病例数的35%-60%,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年龄愈小愈不典型。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氏反应常呈阴性,故易被误诊。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预防伤寒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养成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疟疾: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为发病特征。常见的有间日疟和三日疟两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热型不规则,并常以惊厥代替寒战,表现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湿冷等循环不良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预防疟疾重在切断按蚊这个传播媒介,要搞好卫生,消灭蚊子,避免人蚊接触,防止叮咬。

红眼病: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夏季最易被染上的眼科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预防红眼病,要做到勤洗

手,不用手揉眼。人们在流行期要少到或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若要游泳,可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食用不洁食物或使用不洁餐具致病。主要症状:腹痛、频繁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发热或不发热。严重的可无腹泻,体温骤升至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预防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养成洗手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进食之前和便后进行有效地洗手并防止干手时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检查你给孩子使用的毛巾和纸手帕是否干净。

恙虫病:以恙螨为传播媒介,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摄氏度以上,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咳嗽、胸痛、多型性皮疹、皮肤溃疡或焦痂、皮损附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严重者可以因肺炎、心衰、休克而死亡。预防措施:预防恙虫病,要教育儿童尽量避免在野地草丛逗留。到野外活动时,应穿上长袖衣裤,最好要扎紧袖口、裤脚,或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虫剂。

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呈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流行。主要症状:清水样腹泻、呕吐,无腹痛、不发热或低热,部分患者迅速发生严重脱水而危及生命。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预防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养成洗手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进食之前和便后进行有效地洗手并防止干手时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检查你给孩子使用的毛巾和纸手帕是否干净;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同时,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秋季传染病及预防

肠道传染病,尤其是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霍乱、副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在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污染,所以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老鼠、蚊子、蟑螂等在秋季也是繁殖高峰期,活动十分频繁,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也容易污染食物、水源、环境,使人类得病。秋季与夏季气温差异不大,体能消耗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的抗病能力,也是使人容易患肠道传染病的原因之一。

秋季常见传染病与预防

1.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被细菌或病霉感染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是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人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手及手帕等。此类病常在冬、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不吸烟;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多做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地区的儿童及老人,可以服些中草药预防。

肠道传染病和卫生习惯

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销售的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銮刻逯剩辉谝咔 部赏兑┰し馈?br> 2.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销售的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在疫区,也可投药预防。

秋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俗称“02”)。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它可引起散发、流行、爆发,甚至引起大流行。此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水、食物、日常接触传播,霍乱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菌,水源、食物、餐具和手一旦被霍乱弧菌污染即可引起本病的传播,苍蝇、蟑螂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因而此病极易迅速传播,造成流行。

霍乱的主要临床症状

霍乱发病较急,从感染到出现症状要经过数小时至5天,多数为1-2天。霍乱发病多急骤,病人以急剧腹泻、呕吐开始。腹泻多为无痛性,少数病人可因腹直肌痉挛而引起腹痛,不伴里急后重。典型病人大便开始为泥浆样或稀水样,尚有粪质,迅速成为米泔水样,少数重病人可有血性便。在严重病例,第一次大便量可超过1500毫升。呕吐一般在严重腹泻后出现,但亦有呕吐与腹泻同时或

略先于腹泻。恶心少见或较轻。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以后可为米泔水样或清水样。由于频繁的腹泻、呕吐,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病人迅速出现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病人烦躁不安、口渴、声音嘶哑、耳鸣、呼吸增快、神态淡漠,表情呆滞、眼球下陷、面部深凹、口唇干燥、皮肤寒冷、弹性消失、皱瘪和发绀等,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及腹直肌为甚。腹部凹陷呈舟状腹。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体温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可危及性命。霍乱的预防日常预防关键在于: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

1、管理好水源,防止水源被霍乱弧菌污染,尽量不饮用生水;

2、食物要洗净,尤其是直接入口的瓜果、蔬菜等食物,如藕、红菱等;

3、不生吃海鲜,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及存放容器必须分开,存放食物的容器(如冰箱)要定期消毒;

4、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少到外面用餐;

5、做好防蚊灭蝇、灭蟑螂工作;

6、如果有人感染了霍乱,应立即到医院隔离治疗,同时对所有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房间、厕所、家具、餐具、被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服用氟哌酸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

7、近期内如有腹泻,请立即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以便对霍乱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冬季传染病及预防

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为很好控制传染病,我们每个人必须对各种传染病有大体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潜伏期6—21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较急,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有畏光、流泪、眼睑浮肿,此期一般3—5天;出疹期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延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出齐约需3天,此期持续3—5天;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常于24小时内降至正常,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预防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要求通风每天半小时以上、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保

持皮肤、五官清洁,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多种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A。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2—21天,一般为14—16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预防措施:注意手、皮肤及口腔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而继发感染。疱疹溃面可涂紫药水,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必须经确诊无传染性后方可返回教室。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对幼儿园、患有水痘教室用紫外线消毒;清扫地面前必须先洒水,后扫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 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一般先一侧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弹性感及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胀于1—3天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预防治疗措施: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室内要常通风换气,被污染的用具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被隔离学生必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确诊无误后才可返回学校。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皮肤红色斑丘疹与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4—21天。出疹顺序先从面、颈部,1日内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于发热第1—2天出疹,一般持续3日消退,在传染期,应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日。预防治疗: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红斑疹,疹退后明显脱屑为特征。主要传染源是患儿、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发病顶峰传染性最强,脱屑时多无传

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以2—8岁最高。临床表现:发病急,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表现,伴有咽峡痛及吞咽困难。出疹多在起病24—36小时内,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开始,疹的位臵以颈、躯干、大腿内侧最为显著,面颊充血潮红无疹,点状充血疹(红斑疹),瘙痒,疹间无正常皮肤,环口苍白圈(口周皮肤苍白,面颊潮红),帕氏线(皮肤邹折处皮疹密集,因磨擦、压迫引起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杨梅舌;皮疹于一周后开始脱皮(颈、躯干及面部多为小片状脱皮,手掌、足底为大片状脱皮)。

预防治疗:管理传染源,患儿从治疗开始,一般隔离7天,经医院检查确诊无传染性并出示证明后才可回校,在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外出要戴口罩;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并利用阳光照射。在流行期间,幼儿园儿童每天要用盐水漱口,对患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的儿童,班主任要高度引起重视。

总的来说,我们班主任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1、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要注意教室卫生,清扫地面要先洒水后扫地。

2、要求学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性。

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班主任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做好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为很好控制传染病,我们每个人必须对各种传染病有大体得了解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潜伏期6—21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较急,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有畏光、流泪、眼睑浮肿,此期一般3—5天;出疹期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延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出齐约需3天,此期持续3—5天;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常于24小时内降至正常,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

预防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要求通风每天半小时以上、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保持皮肤、五官清洁,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多种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A。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2—21天,一般为14—16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

预防措施:注意手、皮肤及口腔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而继发感染。疱疹溃面可涂紫药水,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必须经确诊无传染性后方可返回教室。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对患有水痘教室用紫外线消毒;清扫地面前必须先洒水,后扫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 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一般先一侧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弹性感及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胀于1—3天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

预防治疗措施: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室内要常通风换气,被污染的用具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被隔离学生必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确诊无误后才可返回学校。

总的来说,我们班主任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1、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要注意教室卫生,清扫地面要先洒水后扫地。

2、要求学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性。

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班主任、晨检老师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预防传染病措施

预防传染病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 项目部传染病预防机构深入开展讲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经常宣传有关卫生防病的基本知识,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消毒:项目部公共场所及办公区、所属外施队生活区、(食堂、宿舍)、进行定期消毒,如本单位发生传染病,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进行污染场所、疫源地认真彻底消毒。 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勤饮水; 做到“三就地”对健康人员就地预防、有接触史的就地观察、已确诊的就地治疗; 做到“三好”:口罩带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 定期安排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体检,染病者及时隔离治疗,切断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个人卫生,增强身体免疫力,杜绝疾病的发生。 2.传染病的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紧急疫情,行保部门接到电话向项目部防疫机构立即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向本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单位、发生地点、病情、人数)、同时组织人员尽快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在当事现场的疾病控制中心

或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项目部所属外施队如发生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公司防疫机构立即汇报,同时向本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单位、发生地点、病情、人数)。 要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按规范要求做好的当日疫情记录及人员流动记录; 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对接出这应在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部门指导进行隔离和疫苗注射; 配合疫情紧急处理,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常用消毒剂8.4消毒液、来苏水、过氧乙酸、配备喷雾器及工作服、口罩、胶皮手套; 切断传播疫情,加强室内通风、停止集体活动、限制人员流动; 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预防疾病措施和防止要求,消除恐慌心理。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方案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方案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

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学生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免费下载】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隋福泉 副组长:孙洪武刘军王立祥郑宝才 成员:中层领导及村小校长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案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1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一)管理传染源---2

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与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流行、蔓延和爆发,预防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避免或减少对师生的损害,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晨午检班级里保证具备几支体温计,供学生测量体温使用。晨午检时间,班主任一定要亲自过问寻查,班级内有无因病缺席的同学,缺席的同学一定要联系他的家长,弄清楚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学生在家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观察询问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班主任老师要尽早发现本班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学生,如果有学生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出皮疹疱疹、咳嗽咳痰频繁、口和手出现疱疹等症状,要及早向学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同学感觉不舒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皮疹、出水痘、两腮疼痛肿大、腹泻等传染病症状时,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同学出现发热(体温≥37.5℃)(≥38℃),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校医重新为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患病的学生要尽早隔离去医院治疗,彻底治愈后,持医院诊断书才能返校。 二、晨午检时,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时因病缺席和在校发热学生的情况尽早报到校领导,早发现、早隔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至于大面积流行蔓延。 班主任老师对因病没来上学的同学要随时与之联系,追踪该学生的患病情况,如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早向校领导报告,返校时也要持医院诊断证明。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小学传染病预防措施

***小学传染病预防预案 为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根据省、市有关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形成工作常规。特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传染病防控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防预措施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力。(责任部门: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2、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责任部门: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3、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流脑、 肝炎 禽流感、水痘等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责任部门:大队部、各班主任) 4、根据上级指示开展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 下做好环 境消毒工作。(责任部门: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5、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责任部门: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6、按规定有计划地协作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接种工作。(责任部门:大队部) 7、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责任部门:各班主任)8、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责任部门: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9、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责任部门: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发现发热、头晕、呕吐、身体疼痛及不正常的现象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并送校卫生室诊治。经过卫生室被诊断后需送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或付班主任陪同前往)。并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 3、班主任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四、应急处理方法 当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班主任(或付班主任)要马上把学生带到校卫生室到学校卫生室进行隔离,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或付班主任)陪护送去医院。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疑传染病,要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 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冬春季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传染病预防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确保组织落实。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行学校卫生保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管理,实行各班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形成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格局。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卫生习惯,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师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 4.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各种功能教室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消毒,并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5.坚持对学生实行晨晚查检制度,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应密切注意观察并及时送医院检查就医,同时通知家长和班主任。 6.教育学生爱清洁、讲卫生。做到不吃不洁食品.不在校外地

摊上买食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7.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入手,严格落实食堂有关制度,防止病从口入。 8.加强实行学校环境卫生划区管理,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教室等各责任区内清洁、无杂物、无杂草、无卫生死角。 9.认真学校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预防接种。 10.学校利用健康教育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结合季节性、流行性等时机,在师生中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预防丙肝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意识。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校医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 2.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政保处,政保处应及时查看,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校分管领导.通知家长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严格执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反馈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冬季是传染病横行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受传染病的传染,学校更是一个很大的传染源, 为了预防学校发生传染病,大多都会采取预防措施。一起来看看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吧!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的减轻传染病所造成的危害。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道宣传教育。 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道,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二、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教室、宿舍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三、建立晨检制度。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者,及时劝其就医,要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时向学校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四、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 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五、预防接种。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 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 六、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学校传染病预防制度 为了预防传染病在我校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此制度。 一、学校领导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传染病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做到物力财 力投入,责任落实,检查逗硬。 二、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德育处平时组织各班打扫好教室/寝室/公共区的清洁,总务处组织产业服务中心所辖各部门承包人打扫好本部门的清洁卫生,做到全校无卫生死角。 三、德育处、保卫科坚持定时不定时对师生食堂/小卖部/豆奶房等饮食部门和学生寝室、 教室、公共场所进行食品卫生和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隐患。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 物进行销毁处理。 四、班主任平时坚持对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在传染病易发期,学校统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目前疫情形势 (一)肠道传染病:今年全省手足口病自4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上升态势,估计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今年手足口病仍为多种病原共存,以散发病例为主,托幼机构有聚集性病例出现。根据我省和周边省份疫情情况,专家预测,我省出现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呼吸道疾病:我省流腮、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冬季以来发病比往年显著升高,出现夏季高峰。流腮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4岁为主,以托幼儿童、学生发病为主。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一直处在较低发病水平,乙脑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今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比去年同期疫情明显上升,男性农民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夏季传染病防控原则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

XX小学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案

二〇一一——二〇一二学年度第二学期 春 季 传 染 病 防 控 预 案 XX小学 2012年2月

XX小学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区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 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要通过晨会、班会、午间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对外出学生要加强教育,严禁去疫点和疫区走亲访友。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全校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卫生教师负责疫情统计(登记造册)报告工作(于晨检、午检后1小时内完成)。班(副)主任要详细学生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通过电话、家访等途径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的学生尤为关注。学生一进校进班,班(副)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卫生保健教师进行筛查。一旦发现疫情,卫生教师要立即向区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和局学校卫生保健所报告。 (1)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遂宁安居颐寿养老院传染病预防制度及流程养老院原则上拒绝接收感染传染病的老年人,本措施针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突发感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及时转上有传染病病房的上级医院治疗。现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隔离办法: 将传染病的老人或带有传染性病菌的老人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室,与健康的老人分离开,防止病原体扩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保护易感人群。 二、隔离别类及流程: (一)、严密隔离 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须采取严密隔离。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老年人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门上挂有明显隔离标志,禁止探视、陪护及老年人出病室。 B、接触老年人时必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密。 C、.老年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处理。 D、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进行焚烧处理。 E、病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二)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B.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老年人离开病室时需戴口罩。 C.护理员进入病室时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最新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1 2 3 一、常见的传染病 4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5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6 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7 8 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9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 10 11 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12 13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4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 等; 15 16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17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18 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19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20 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21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22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23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24 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25 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26 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27 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28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 29 30 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31 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32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33 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4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 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35 36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37 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38 39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40 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 41 42 群众灭蝇、灭蟑螂。

小学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案[1]

小学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案[1] 小学春季传染病预防方案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极易被传染病感染并造成流行。为了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张善强 副组长: 于雷 成员:孙伟于长凤代洁 (二)完善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晨检、午检中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校主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学校疫情报告员向区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主管部门通报。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1.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于晨检、午检后1小时内,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手足口病

的学生尤为关注。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领导小组进行筛查。 2.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 (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班主任进行岗位培训,并利用全体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构筑防病屏障 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2.切断传播途径。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2)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3)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欢迎阅读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着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遵循预防为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做好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各班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健康。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3)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2、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 工作。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食堂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制度,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食堂管理者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校医、教育处。 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4、有计划的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 抗能力。

6、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 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7、加强部门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班主任要按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午检和报告,宿舍管理老师坚持对住宿生晚上回宿舍检查和报告,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并把检查结果记入 班主任日志和值班记录。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1名高烧学生或者1天内有3个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及电话询问请假学生发现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学校校医应当在24小时 内向上级机关报告。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学校校医应当在24小时内向上级 机关报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