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

第九章人口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人口预测[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

答:人口预测是指根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有人口状况及可以预测到的未来发展变化趋势,测算在未来某个时间人口的状况。人口状况首先是指人口的数量,其次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未来人口的地区分布、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等进行分析。

2.人口容量[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人口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区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所能维持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简答题

1.简述目前中国人口现状及特点。[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

答:目前我国人口现状和特点如下:

(1)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迅速

新中国人口的发展是在一个相当庞大的基数上开始的。由于长时间的社会稳定,加之激励人们多生育的社会经济基础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的人口总量处于一种迅速增长的状况。

(2)增长率变化明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乱纷争,农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上升,导致增长率显著上升。

(3)年龄结构的变化

现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并已出现一定的老龄化趋势。在我国尤以农村人口更为年轻,从地区分布来看,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成年型较接近;反之,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就越年轻。

(4)农村人口比重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尽管工业化迅速发展,农业人口比例关系没有太大的变动,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5)人口分布不均衡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较稠密的国家之一,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8人,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从人口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表现为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少分散。

(6)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从人口的文化素质来看,1949年以来有大幅度的提高,1982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文化素质又有了明显提高。在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都有较大的提高。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的明显上升,标志着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已有很大的改善。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则大大的延长。尽管我国的人口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受教育的程度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继续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长期而又紧迫的任

务。

2.简述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江西农业大学2014、2013年研]

答:人口爆炸是指世界人口增长率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象。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人口和经济

从全球整体来看,经济的增长是要高于人口的增长,但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经济增长速度快;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偏高,经济增长速度慢。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那么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将会持续增大。

(2)人口、粮食与耕地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造成粮食短缺的一个原因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其中最肥沃而又便于耕种的土地均已开垦,剩下的若开垦则需要大量投资。

(3)人口对能源与资源的消耗

世界能源的消耗速度增加很快,世界能源生产的增长率远大于人口的增长率。目前,世界上消耗最多的能源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这导致现用能源在短期内可能趋于枯竭,而且大量能源燃烧使大气环境污染急剧加重,并带来了酸雨、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

目前,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压力下,全世界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已达到非常庞大的规模,矿产资源消耗空前增长的过程中,人类也开始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

3.简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因此,我国当前还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发展问题。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人口问题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首先,人口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从而向自然界索求的就越多;其次,人口越多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就越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但是,如果人口过少,也不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6)资源和环境问题反过来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资源和环境,因此,出现了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危害人类本身。

4.简述全球人口生育政策的类型和代表国家。[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全球人口生育政策的类型和代表国家如下:

(1)鼓励少生

基于国民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的人口生育政策。代表国家有印度和印尼。

(2)鼓励多生

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负增长,所以采用鼓励多生的政策。代表国家有俄罗斯、法国、德国等。

(3)先抑制后鼓励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历了抑制生育向鼓励生育的转变。二战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来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改变为鼓励生育政策。代表国家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三、论述题

1.试论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

答: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

(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产生的压力,迫使人们高强度地使用耕地,加之不合理开发土地,导致大量耕地被毁,人均土地逐年下降,粮食产量赶不上人口增长,使得世界粮食供应日趋紧张。

(2)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人口过分增长势必毁林造田、毁林盖房,结果使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受到破坏。

(3)人口对能源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使能源供应紧张并且缩短了化石燃料的耗竭时间,由于生产和生活中所消耗的燃煤、石油、天然气等释放出大量CO2,加之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而且会导致生物异常,毁坏大面积森林和湿地,引起海平面上升,甚至导致极地冰帽融化,异常的气候会加速森林的破坏。

(4)人口对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膨胀和经济发展,人均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大大增加,导致出现大范围的缺水现象。同时,人口的急剧增长也不断扩大了对耕地的需求,由此产生“围湖造田”现象,从而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水资源。

(5)人口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正在加速消耗。而矿产资源的消耗是以人为主体作为消费对象的,由于人口暴增,对各种矿物的需求正在加剧,这种对矿产资源的沉重需求压力,不仅造成资源供给的长期紧张局面,也诱发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6)人口对气候的影响

人口增长会因呼吸、燃烧和工业发展使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增加,可能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事故。

2.结合我国人口发展或资源破坏的问题,阐述您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威胁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即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a.经济的持续。鼓励经济的增长,不仅重视数量且改善质量;

b.生态的持续。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开发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c.社会的持续。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测试卷(1)(鲁教2019版)(word无答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卷(1)(鲁教2019版) 一、单选题 (★★) 1 .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小题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 2 .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水源、土壤和气候反映出来;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交通和历史等因素反映出来。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水源 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 【小题2】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黑河—腾冲一线”。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 【小题3】四川与西藏自治区大致位于同纬度,但环境人口容量四川远远大于西藏,其主要差别是() A.自然资源B.开放程度 C.消费水平D.文化观念 (★) 3 .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 A.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B.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C.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D.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城乡收入差别较小 (★★) 4 .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C.拉丁美洲成为人口净迁入区D.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劳务输出 (★) 5 . 2019年春节过后大量务工人员将从中西部地区奔向东部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该现象总体上属于() A.省内人口迁移B.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C.国内人口迁移D.乡村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小题2】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1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 多亿),人口增长快。 J 型曲线,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5、、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 (1)模式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 (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 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 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b、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 c、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 ●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 D、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 1.2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高考地理大复习第五章人口与环境时人口迁移习题人教版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蛇年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 ( )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2.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 A.家庭 B.经济 C.教育 D.交通 解析第1题,“城堵”和“乡堵”都是车辆较多引起的,而车辆数量的增加说明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第2题,春节是中国人家庭聚会、访亲探友的节日,造成人口流动量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家庭因素。 答案 1.D 2.A 3.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 项不符合题意。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项符合题意。返乡就业,不仅带来生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C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4~5题。 4.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 A.A地和B地 B.A地和C地

C.B地和C地 D.B地和D地 5.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经济落后 B.政策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变迁 解析第4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第5题,D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答案 4.A 5.A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两侧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7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6.C 7.D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展开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别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水准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准确。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政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准确。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 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 内需,所以D准确。 答案1.C2.B3.D (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 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 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 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 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 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 A.生育意愿低 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C.人均寿命长 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 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 A项错误;据图B项准确;上海市老龄化水准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准最低,故平 均年龄最低,D项错误。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B项准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巩固提升鲁教版必修

第一节人口分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表,完成1~2题。 地区欧洲亚洲非洲 北美 洲南美 洲 大洋 洲 世界 面积所 占比例 %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所 占比例 %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大洲是大洋洲。第2题,解答此题,不仅要看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要结合各大洲的人口总数。 答案1.D 2.B 读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 B.黑土区农业比较发达 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黑土区淡水等资源丰富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 ①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②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阔区域是沼泽区④在辽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黑土肥沃,有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稠密。第4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和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趋势。 答案3.B 4.A 下图显示了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及变化情况。读图,完成5~6题。 5.十年间,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 )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与环境第20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达标检测知能提升湘教

第20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选择题 (2020·南昌模拟)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儿童(0~14岁)人口、劳动力(15~59岁)人口和老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情况,我国出现人口结构不合理现象。2016年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二孩政策”可以通过提高育龄妇女生育水平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下表为我国2015-2018年人口统计资料,据此回答1~2题。 年份2015 2016 2017 2018 出生率(‰) 12.07 12.95 12.43 10.94 死亡率(‰) 7.11 7.09 7.11 7.13 自然增长率(‰) 4.96 5.86 5.32 3.81 1.2018年 A.人口出生率提高B.人口死亡率提高 C.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死亡率下降 2.“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是( ) A.儿童人口比重先降后增B.老年人口比重先降后增 C.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增大D.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解析:第1题,“二孩政策”效应是指该政策实施后,出生率上升现象。表中数据显示2018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与该效应无关。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自然增长率在2015-2016年增大,则新出生人口比重上升,而老年人比重会下降;2017年以后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出生人口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答案:1.C 2.B (2020·泰州期末)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3~4题。 3.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 C.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答案】13.B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14.C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6.D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17.D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 国 D.泰国 【答案】18.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33.B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34.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Unit 1 teaching plan of population and enviro nment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文地理知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方面的 作用,了解人口地理主要内容,理解主要概念和原理。 2.学会阅读相关图表,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树立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 1.了解人口再生产概念、类型及其转变 2.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读图、表,分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 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 际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 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两者的内涵并 不完全相同。 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 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 变化:人口素质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 结构可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 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再生产谈起。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人口再生产概念:狭义的概念,即教材中提出的:人口内 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 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延续下去。实际上,人口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集合体,其构成是错综复杂的。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水平、职业、宗教信仰等等 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不仅人口数量在变化,总人口中的年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及人口的 素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是广义的人 口再生产。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第五章人口与环境第20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

第20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 A.英国B.日本 C.印度D.美国 2.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 C.“高—高—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 解析:第1题,图示中b区域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应为发展中国家。第2题,c区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属于“三低”型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1.C 2.D 2017年世界总人口约为73亿,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读2016年中国大陆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E、F各代表一个年龄段,M代表两个年龄段),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处凹陷是人口大量外迁所致 B.印度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 C.F人口高峰与E人口关系密切 D.图中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分组 4.预计到2022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原因可能是( ) A.印度医疗卫生水平高

B.印度大量人口迁入 C.印度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D.中国每年净增人口远超印度 解析:第3题,M处可能为30~34岁和35~3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低,与当时我国大陆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关;E、F两年龄段相差约20岁,最有可能是E年龄段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生育的子女又形成了人口高峰;我国大陆青少年人口比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则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印度明显;图中按5岁一个年龄段分组。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印度青少年比重大于中国,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中国,为高低高传统型增长模式,总人口可能会超过中国。印度劳动力工资低,不可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目前,印度总人口与中国相差不多,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超中国,则每年净增人口多于中国。 答案:3.C 4.C 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65岁及以上人口约3 417万人。据此完成5~7题。 5.该国最有可能是( ) A.尼日利亚B.美国 C.日本D.印度 6.有关该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人口缓慢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达14% C.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 D.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 7.下列措施能缓解该国人口现象带来的问题的是( ) ①鼓励生育②产业升级③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 ④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⑤国际劳务输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解析:第5题,该国人口出生率为0.78%,属于低出生率;“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说明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为发达国家,则最有可能是日本。第6题,由“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可计算出该国总人口;结合“65岁及以上人口约3 417万”,可计算出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故D正确。第7题,该国人口现象是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鼓励生育及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增加新生人口,缓解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现象。通过产业升级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缓解人口现象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故A正确。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不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国际劳务输出,会加重本国的劳动力短缺。

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重要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重要知识点归纳 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发生在二战以后阶段;原因是(1)科技进步,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2)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高增长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这是由死亡率下降引起的。 人口增长减缓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这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原因是(1)国家人口政策;(2)社会、家庭生育观念转变;(3)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完善; 低增长阶段,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高低高)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尤其是非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2)少年儿童比重大;(3)资源、环境压力大;(4)就业压力大,经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5)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6)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发达国家的人口模式是现代型(低低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尤其是欧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2)人口增长缓慢;(3)劳动力不足;(4)影响经济增长;(5)社会养老负担重。 解决措施(1)鼓励生育,推迟退休;(2)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3)建立养老机构;(4)完善养老体系。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有关。自然增长率为正则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数量达到极值。 5、人口迁移特点及流向的变化: 二战前:(1)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2)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即:亚、非、欧为迁出区;北美、拉美、大洋洲为迁入区。 二战后:(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3)迁移形式多样化。 故二战前后迁移方向发生变化的是欧洲、拉美。 7、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 (2)社会经济原因: 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劳动力、就业、生活条件等) ②两地间距离;③国家政策;④其他,如交通、婚姻等。 应用:※我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西部到东部(民工流形成)的原因: (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 (2)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城市化需要大量劳动力 (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4)改革开放政策,放宽户籍管理

2019版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复习专题检测5人口与环境

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我国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下面是“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金字塔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上面4幅人口金字塔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 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导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越来越少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D.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结合不同时期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比重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图①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时期最早,然后依次判断并排列出早晚顺序。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及选项判断,人口的快速 增长会导致家庭规模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少。 (2018·浙江温州高三适应考试)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 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 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 4.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被称为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图中显示2000年和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因此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延长平均寿命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与人口结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第4题,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地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C项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A项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故B项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D项错误。 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第6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2018·浙江11月选考,4~5)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7~8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试卷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25大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读右图,回答5~6题。 5.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 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 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较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8.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下图中的①②两图分别两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示意图,读 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两个国家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国家的老龄人口男性比女性多B.①国就业压力大 C.②国社会养老负担重 D.两个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不同 10.这两国家最有可能是() A.①俄罗斯②印度B.①德国②日本 C.①肯尼亚②法国D.①英国②巴西 11.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 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 机械增长加快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主要 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小 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大 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1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 B.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 C.居民的膳食结构 D.以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等 15.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 ①洞庭湖围湖造田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交通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 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 17.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陕西的大学生毕业后由西安去上海工作 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去进行学术访问 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 D.节假日到外地休假 18.下列现象中,对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属于 人口迁移拉力的是() 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 B.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 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 D.政府政策不妨碍农民跨省界各工经商 1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 强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20.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 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21.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黄土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恒河平原 22.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 ①城市化进程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近几年,关于口迁移带来的问题的说法错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异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24.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在欧美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子女。对以上成因解释最可能的是()A.地域文化不同 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C.生育政策不同 D.饮食结构不同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题组二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回答1-2题。 年龄 0?14 15?60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3.7 乙 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 0.75 0.7 2.2 3.65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 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①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 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 答案 1.C 2.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2010 届咼三适应性测试) 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 图”回答3-4题. 答案 3.B 4.A 1- 1 ~1 1 1 ----------- 1 1 1 1 1 II 1 3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 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立 60岁 女 I 2D31年 4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导学案(4) 时间:3.23 选编:汪立成审编:彭玉玲 第Ⅰ卷(共25题,总分5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1-4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7%D.60% 2.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从原始型走向传统型B.传统型走向过渡型 C.过渡型走向现代型D.各省区全部进入现代型 3.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联合实施一项“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人认为对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理由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C.人口众多,民族众多D.基因研究处世界顶尖水平 下图反映了目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字母分别表示欧洲、北美(不包括墨西哥)、亚洲和非洲。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B.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D.非洲、北美洲、亚洲、欧洲 5.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D.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6.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 B.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 C.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10.关于目前对全球人口环境容量的几种估计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悲观,乐观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三各种不同的观点 B.乐观派认为只要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口数量就可解决问题 C.认为现今世界人口已大大超出地球环境承载量是悲观派的观点 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所公布的报告认为,地球能够容纳110亿或略多一点的人口并能使其合理健康生活 11.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与人口迁移规模、范围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出量;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 D. 人口身体素质与自然环境条件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13.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影响下图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12

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 D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 A 3.(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1970年和1990年的某地人口金字塔 图。比较1970年和1990年的人口金字塔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人口() A.人口持续年轻化 B.失业率减小 C.人口持续外迁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

答案 D (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联考)下图为我国2004年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第4题。 4.图中数据表明,中西部与东部在营业收入上差异最大,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差异的是() A.中西部地广人稀,文化产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消费不便 B.中西部的人口少,且人均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文化产业的消费较少 C.中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多,所以与东部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不同 D.中西部拥有文化产业的数量虽较多,但并没有针对中西部人的消费 答案 B (江苏省扬州市2009届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下图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 A.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增长减缓阶段 B.从2005年开始因中青年人口集中,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C.到2050年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将快速增长 D.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 答案 D 6.不同领域的学者分析这些金字塔图,可能会思考不同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社会学家会关注老龄化问题,呼吁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B.生理学家可能发现女性与男性各年龄段的人数差别已经消除 C.人口学家推断中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 D.健康专家发现中国人将会越来越长寿,且女性长寿的比例更大 答案 B (上海市南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7~10题。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8.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 加拿大 9.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