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含答案)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含答案)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含答案)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含答案)

地理必修 3 复习提纲(一)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定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_地理位置,是一个___可度量_____ 的实

体。

(2)划分:划分指标可以是单一的__(如自然、经济、社会),或者是___综合的__。(3)类型:均质区(如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方言区、农业区)

功能区(经济区、贸易区、旅游区)

(4)特征:整体性性、差异性性、层次性性、开放性性。

[练习]:

1、区域(C )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

2、区域的特征有(D )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A )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D )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⑤⑥

D ①⑥

5、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C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限

B 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

C 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

D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2、区域差异

(1)划分自然区域依据的5 个自然地理要素是_地形、_气候、水文_、_土壤_、_植被_。其中地形和_气候_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土壤__和__植被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突出表现,就在于_东部季风区_、_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_青藏高寒区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3)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划分它们的依据是:①自然条件的差异;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③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练习]: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3 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D )

A. a

B. b

C. c

D. d

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 )

A .a——洪涝灾害

B .b——热量条件

C .c——土壤肥力 D. d——灌溉水源

3、c 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B )

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6 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原区(D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 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 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C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 .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B )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7、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8、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C )

A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 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

D 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

9、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随经度变化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C 随纬度变化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 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C 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11、从我国东部地区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

可见,耕作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 光照强弱 B 热量多少 C 水分条件 D 风俗习惯 12、秦岭——淮河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根据是( C ) A 其北方以旱地为主,其南方以水田为主 B 其北方为暖温带,其南方为亚热带

C 在地理上大致与 1 月平均气温 0 ℃等温线和 800mm 年降水量线相吻合

D 起北方为半湿润地区,

其南方为湿润地区

1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景观从

东到西明显分为三种类型,其主导因

素是( A 随经度改变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C 随纬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14、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特征有(

A 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达 C 高山广布

森林,低谷多为草甸

15、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 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16.右图 A 地区与 B 地区的差异有( A . A 地比 B . A 地比 C . A 地比 D .A 地比 读我

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

完成 17-19 题

17、能

依次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构成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18、东部地带今后应( A B C D

C ) 随高度变化所产生的热量差

异 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异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

线

B 随高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D 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异

) B 淡水湖泊多,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D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

B B 青藏高寒区—--“高”和

D 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B 地全年气温高 B 地水田数目多 B 地全年日照强度大 B 地楼房间距大 B ②③① A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有步骤地重点开发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能源和水利资源

C ) A B

A

寒”

19、三个地带相比较(

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③地带的第一产业

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三个地带中的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下降

20、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 C )

A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 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D 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二)

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自然资源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三)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类型:国内——区域产业转移;跨国——国际产业专业

(2)原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市场

或为: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

(4)举例:亚洲:美国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

第一次第二次

珠三角:香港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5)影响:

3.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练习]:

1、有关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人定胜天” ,地理环境也是可按人类意志进行改造的

B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没有丝毫关系

C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定区域中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D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既稳定又深刻 2、在后工业化阶段,高薪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 A ) A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C 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 劳动力低廉地区

3、海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是( B )

B 航海技术落后,难以逾越 D 海洋水不能饮用或用于灌溉 ,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200 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12 海里 5、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比重状况是(

C )

A 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 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 三大产业比重均衡

6、发生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C )

A 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厌倦效应,一件事干得长了,就想换另一件事干

B 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产业在转移中才能找到适合发展的区域

C 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类型不断升级,不发达地区往往成为较落后产业的“接受地”

D 经济不发达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为了经济发展,需引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7、一般来说,较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的产业是( A ) A 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A 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

C 海洋里没有什么资源 4、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A 领海范围为 200 海里

C 领海范围为 24 海里

C 多以第三产业为主

D 资金密集型产业

境外加工贸易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式。读图,我国将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产品市场示意图,分析完成8、9题。

8、三家工厂在我国选址的原因分别是( A )

A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吸引、中国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B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中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C 庞大的市场吸引、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的资源优势

D 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国际市场9、三家工厂在我国选址的根本原因是(D )A 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 B 利用我国的原料

C 开发我国市场

D 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高利润

10、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表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天然气分布不均匀、

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气污染小。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AB (选择填空)。天然气污染小

A .增加就业机会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C.改善生态环境D.减少财政收入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改善环境质量、生态良性发展(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①从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考虑;

②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

③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四大工程中,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它们对北京的积极影响是① 解决缺水问题;②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地理必修 3 复习提纲(三)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易侵蚀性;

地形起伏、地表破碎;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开垦陡坡、毁坏树林、过度放牧和樵采、滥用土地

2、危害

(1)破坏土地肥力→农业减产

(2)灾害加剧:泥沙淤积引起洪涝灾害

旱情加重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影响水资源合理利用

3、治理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修水库、打坝淤地、缓坡修水平梯田

(3)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_农业技术措施_

四、荒漠化

1、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加之周围高大地形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荒漠广布,成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2、原因

(1)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干旱;物质条件——地表松散物质;动力条件——风力作用

(2)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治理

(1)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2)生物措施(抗旱固沙植被)和工程措施(草方格)

(3)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五、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1、基本条件(1)自然条件:①区域位置

②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降

水、地形、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

③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2)人文条件:①生产力水平低②经济基础差③交通困难

2、治理措施:①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②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

③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

④保护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经验:⑴ 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⑵ 因地制宜地开发

⑶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⑷ 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

[ 例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D )

A 农业历史悠久,可耕地垦殖殆尽

B 人口增长快,工业发达

C 耕作技术和方式落后,作物品种少

D 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

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 )

A 保持水土

B 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C 改良土壤

D 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

3、形成“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B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4、形成“红色荒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C ) A 过渡放牧 B 开山取石 C 滥伐森林 D交通建设

5、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D )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 尖锐。据此回答 6~10 题。

6、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B ) A. 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7、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C )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8、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 D ) A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B 造成耕地的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C 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D 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很多,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9、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植树种草 B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C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水土流失会逐渐减轻

D 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10、下列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是( A )

A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

B 轮作套种

C 退耕还林还草

D 深耕改土

11、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 ) A 过度开采和过度放牧 B 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 迫于人类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

D 工矿开采不重视环境保护

下表为 20 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 12-14 题

表 20 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 3-5 题

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

A 西本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3、为了控制沙尘暴次数增多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B )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C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4、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D )

A 建设巨大航运网

B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 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 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15、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B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600 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全球 CO2 排放量增加

16、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 不包括( A ) A .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C .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其影响因素中

读“世界荒漠化分布图” ,回答问题 15-

17

17、沙漠与荒漠化的共同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化侵蚀为主,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

18、读黄河流域图分析下列题目

A

(1)、黄河流域的能源丰富,但上中下游类型不同

上游:水能中游:煤炭下游:石油

(2)、3月份A 处经常出现决堤的情况,原因是:凌汛

(3)、AB 附近是黄河上游主要的农业灌溉区,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的条件?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有利条件:引黄河水灌溉。引发的环境问题:土壤次生盐渍化

(4)、近年来,在黄河北部的长城沿线荒漠化加重,原因是: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区域概况:

地貌特征:

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

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嫩江、乌苏里江等)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土壤(黑土)肥沃、宜农、宜林、宜牧等荒地多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

南向北递减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

(5)其它: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快,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三、农业发展

1、熟制: 一年一熟

黑龙江: 春小麦、大豆 、马铃薯

2、农产品 吉 林: 玉米、高粱 、甜菜

辽 宁:冬小麦、棉花

3、布局变化: 农田 向东西两侧 推进——农业开发

城市周围(郊区农业) :副食品基地——市场需求

四、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 粗放 ,耕地 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果) ;

2、 林地和草地 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乱砍滥伐、 重采轻育 、开荒、火灾、虫害等)

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 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破坏了 湿地环境;

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 市场要求 ,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5、 水土流失 严重:肥沃的 黑土流失 ,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业与农村 经济结构 ;

2、推进农业 产业化 进程;

3、加强农业 基础设施 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 农业技术 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工业化和城市化

农业主导 工业主导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 15%以下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 20%以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60%

城市化

文明

指标: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比重

概念: 人口、地域

农村 城市 工业化

概念: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区域特征:

(1)区域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淮河下游;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历史上的辉煌: 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的人口就超过 50 万。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

2、现状 工业化中期

城市化 滞后于 工业化

3、问题

4、措施

生态:环境污染(水体)

治理污染

建设小城镇(工业) 保障农民利益

经济: 城市化质量不高(特大城市

少)

调整行政区划 发展城市群(组团式)

提高聚集力 和辐射力

社会:忽视“以人为本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区域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 类 活 动 差异成因具体表现 农 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 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 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 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 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 差异 城 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 水平等差异 交 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地理试卷及答案必修一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地理试卷 命题人:祝维英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分许,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409时日2007年11月26“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这幅图像覆盖月球的区域”。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图像中圆形凸起 稍亮的地方为千MM280 千,长460 宽环形山,色彩阴暗的地方为月海(即平原)。在未来一年 时间里,“嫦娥一号”卫星将不断地传回各种探测数据。结合1~3题。学过知识,回答在月面图像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月海和环形山,对此分析不正确1....的是.月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A .月球上缺少象地球大气一样的天然屏障B .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图形C1 图.月球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海洋和环形山地D 350度。最主要原因是2.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B.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A.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月球上的一天时间比地球长C.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D我国开

发月球的理由有3.①月球矿产资源丰富②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③月球表面超高真空、无磁场、微重力,是科研的理想场所④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征服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DC BA.①②.①②④.①③④.①②③④1 / 10 )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区别较大A. 有一个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D.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C.日地距离与其他行星对比较适中)5.下列现象有地球自转引起的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A.昼夜现象昼夜长短 C.太阳东升西落 D. 在南回归线上看不到的自然现象是()6. 、日影朝北、阳光直射 B、阳光斜射 C、日影朝南 DA时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固定不动,20某天文台于12月22日7. 天后再次观测到该恒星时应该是()则5 时19分40秒秒 B.20时 C.19时40分20秒 D.19时A.2019分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读图2 A.这里有三级天体系统b 是月球是地球,cB.a是太阳,b c a 这里有二级天体系统C.2 图这是太阳系的天体系统D. 9.如下所示四幅图中,所注日期和图形相符合的是: S N N S 2212月日226月日3月2122月12D C A B 3 图题。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回答10—11)10.同样体 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极地地区D C.高纬度地区 A .赤道附近地区B.中纬度地区11.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12.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湘教版新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区域发展阶段

7.南北方差异(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和一月0度等温线) )意义: ①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②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0.区域经济一体化

)特征:①内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类型: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实现合作双方共赢。 3.南水北调: )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影响:①社会经济: 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经济发展。 ②产业结构调整:输出地——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 方向发展; 输入地——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 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模拟试题(含答题卡,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地理试卷 学校 姓名准考证号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读图Ⅰ-1回答1~2题: 1、属于巨行星的是 2、A、② B、④ C、⑤ D、⑥ 2、类地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水星 D.天王星 3、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的差异 D.陆地的形状 7、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①东南多,西北少②西北多,东南少③夏秋多,冬春少④冬春多,夏秋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图Ⅰ-1

10、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三圈环流 B .大气环流 C .热力环流 D .季风环流 11、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D .随地球自转运动而移动 1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B .地转偏向力 C .气压差异 D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读图Ⅰ-2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3~14题。 13、A 、B 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A .A 是高气压,B 是低气压 B .A 是低气压,B 是高气压 C .A 、B 都是高气压 D .A 、B 都是低气压 14、图中亚洲东部C 点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图Ⅰ-3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下列四国,与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 .德国 B .埃及 C .印度 D .美国 读图Ⅰ-4“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回答以下17~19题。 17、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A .分布在市区的边缘,形成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B .都分布在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 C .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及其附近 D .散布于居民区和商业区之中 18、形成常州市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①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②城市中心区土地日益紧张, 工业污染日渐突出 ③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④城市功能分区的必然结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常州市工业的分布除具有上述分布特点外,还有一个 明显的特点是尽量把工业布局在铁路线、公路线和河道运 输线附近,其原因是 A .便于工人上下班 B .便于购货人员就近定货 C .工业企业货物运量大,缩短运输线路可降低成本 D .就近交通线路装运可节省工人的体力消耗 图Ⅰ-5“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等值线a 、b 、c 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 a>b>c B. ac D. a>b=c 21、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 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好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图Ⅰ-2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图Ⅰ-3 图Ⅰ-4 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可变性;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低。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发展时期 (1)技术水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2)克服限制条件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三角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三角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必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 、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 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4、举例: 第一次 第二次 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强:地貌、黄土状况看书P35 (2) 降水集中多暴雨(3)黄土疏松 垂直节理分布 (4)植被稀少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樵采、开矿、修路、采石修建窑洞群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少 (2)沟壑发展、泥石流 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 (3)水、土、肥的损失 干旱 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 (5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 生物: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 小流域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 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 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经济、生态(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月考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3.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4.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5.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6.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B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 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多 B.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收入水平低 C.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 D.小城镇人口密集,文化交流条件好 8.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10.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11.下列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羊业占主要地位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D.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12. 20世纪初,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是: A.大型集装箱的使用 B.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C.水下隧道的开通 D.大型航空运输机的使用 13.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B.古巴C.葡萄牙D.潘帕斯草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115级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126

高一地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选项。 3.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回答3~4题。 3.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 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 2013年11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B.BC之 间 C.CD之间 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 B .聊城昼长达到最长 C .聊城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D .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并于6月13日13时18分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顺利对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7~8题。 7.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远在英国伦敦留学的小明收看 的时间是( ) A .10日5时22分 B .10日9时52分 C .11日9时38分 D .12日1时38分 8.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地球大体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 .a-b 之间 B .b-c 之间 C .c-d 之间 D .d-a 之间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10.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11.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冲刷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 次被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 A .20°S B.20°N C .30°S D .30°N 12.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 全球无冷暖差异 D. 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13 .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 A B D 0W C 0W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电子教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30分,每题1.5分)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3.下列部门中,丙和丁最可能不共同具备的是: A.CBD B.三甲医院C.五星级饭店D.家用电器销售 柠檬性喜温暖、耐阴、怕热、不耐寒,因此适宜在冬暖夏凉的亚热带地区栽培。2002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对柠檬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形成柠檬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然而,与其他地区柠檬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州区太龙镇自2017年以来,柠檬严重滞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2017年以来,万州区太龙镇柠檬严重滞销的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需求减少B.物流业发达 C.劳动力成本高D.交通不便 5.可促进重庆万州柠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扩大柠檬种植面积B.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引进其他农产品,实现多种经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家计划将北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逐步移迁到雄安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B.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 D.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7.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 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 ①发展空间充裕②现有开发程度较低③生态环境优良④水资源极其丰富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交通压力得以缓解B.北京政治中心地位下降 C.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D.白洋淀湿地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保护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省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网+”形成新的运营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浙江省出现的农特基地运营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依赖信息联系B.增加销售环节 C.增加产品库存D.增加销售成本 10.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 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读“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课标要求:l 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式、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1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 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就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这些产业和事物的变化也是引起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1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方面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来说明。 第二节区域的发展阶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图1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河外星系 解析:考核正确认识天体系统的级别,答案选C 2.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A 3.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 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B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回答第4、5题。 4.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 A.到达河外星系B.始终在地月系 C.到达银河系D.始终在太阳系 5.火星与地球() 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 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 解析:利用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案例,对太阳系的范围进行考察,并考核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如何进行分类。答案第四题选D; 答案第五题选C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5~6题。(2010春季) 5.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 C.三 个D.四个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的方面.答案第5题选B; 答案第6题选D 7.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解析:考核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答案选B 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据下表回答第8题。 )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解析:考核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据资料,火星与地球的结构特征中相近的是距太阳的远近、表面平均温度和自转周期,答案选A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绝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 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 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 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 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 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 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 牧畜生产基地。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 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合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动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准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当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因为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当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04.1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阿尔及利亚Ghout绿洲农业系统”被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沙丘下的“地下河”和遮荫环境是绿洲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挖出深达10-12米的大坑种植枣椰树,枣椰树可生长至30米高,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果树、蔬菜、药材及矮树和灌木等,逐渐形成了一片多层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Ghout绿洲农业系统最可能位于阿尔及利亚的 A. 南部 B. 西部 C. 北部 D. 东部 2、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深挖大坑的主要原因是 A. 削减太阳的照射 B. 获得肥沃的土壤 C. 地下水埋藏较深 D. 增强地面辐射 3、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作物的好处是枣椰树下的 A.蒸发小 B. 温差大 C. 温度高 D. 土质好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下题.

4.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原材料 C. 市场 D. 劳动力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5.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6.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7.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8.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小时内可到达京津冀80%的区域,于2017年8月完工。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势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标杆,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据此回答下题。 9.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选址河北固安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通达度高 B. 市场辐射面广 C. 品牌效应强 D. 土地成本低 10.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至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会( )

最新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期末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题包括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7页)两部分。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M 黑色签字笔<中性 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hNa35LzQVQ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hNa35LzQVQ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M 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 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hNa35LzQVQ 第Ⅰ卷 <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A .1个 B . 2个 C .3个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距日远近适当 B C .有液态水 D .有卫星绕转 读图 2<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回答3—4题。 3.①、②两地 A .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 C .地方时相同 D 4.春分日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A .①地大于②地 B C .①地等于②地 D .两地大小无法确定 图1 图2

图3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若黄赤交角变为23.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hNa35LzQVQ 7.深秋季节,霜冻多发生在 A.阴天的夜晚B.多云的白天 C.晴朗的白天D.晴朗的夜晚 8.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 读图4,回答9—11题。 9.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 .气温低、气压低10.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 B C.西南风 D.东北风11.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图4 等压面 图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