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重点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重点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重点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重点

绪论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的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的雅科夫列夫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章

人体的物质组成包括水、糖、脂、蛋白质、无机盐以及维生素、激素、核酸等多种化合物酶的化学本质除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

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单纯蛋白酶类和结合蛋白酶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或辅助因子)。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为:酶作用的高度专一性、酶作用的高效性、可调节性及可代谢性以及高度的不稳定性

糖、脂肪与蛋白质是细胞的三大化学燃料,A TP为通用的直接能源。

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氧化能系统。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3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2分子ATP。

一般将水解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高于20.92KJ/mol(5千卡/摩尔)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第二章

糖无氧代谢(糖酵解)过程是在细胞的胞质中进行。

1分子1,6-2磷酸果糖可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4.5~6.7mmo/L

第三章

脂解过程中释放的甘油,只在肾、肝等少数组织内氧化利用,而骨骼肌中的甘油释入血液循环到肝脏进行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4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 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22A TP。

在安静、空腹状态时,人的血浆FFA浓度为6-16mg%(0.1mmol/L)。

第四章

镰刀状贫血病是血红蛋白β链N端第6个氨基酸(Glu)改为Val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类型共分为两种: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与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0.6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3-甲基组氨酸。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3.2-7.0毫摩尔/升

第五章

CP是肌肉内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库,C-CP能量穿梭系统使A TP水解与A TP再合成紧密耦联。

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是一组可以被多种细胞外信号激活的蛋白丝/苏氨酸激酶。处于胞浆信号转导通路的终末位置,活化后转位到核内,作用于核内的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能感知细胞能量代谢状态的改变,并可通过影响细胞物质代谢的许多环节来维持细胞的能量平衡。参与运动相关基因表达与信号的传递的调节。

第八章

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血乳酸、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

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血尿素(Bu)、血红蛋白(Hb)、血睾酮(T)、尿胆原(URO)

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血睾酮正常值:男性:270-1000ng/dl(9.5-35.0nmol/L);女性:10- 100ng/dl(0.35-3.5nmol/L) 安静时血乳酸浓度保持在1-2mmol/L

一次运动课训练量血尿素水平的评定

1)在正常范围内:

增加1mmol/L,训练量小

增加2mmol/L,训练量中

增加3mmol/L,训练量大

2)运动后超过7.5-8mmol/L:

增加2mmol/L以上可认为训练量大。

测定尿蛋白时不能超过15分钟。

第十一章

代谢综合症在医学上又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其特征表现为六高一脂,是指: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症,高胰岛素症和脂肪肝。

二.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生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统称为物质代谢。

伴随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储存、释放、转移与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称为底物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核酸),亦称生物催化剂。

1983年发现某些RNA分子具有催化活性,对有催化活性的RNA称为核酶

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一条连锁反应体系。由于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故又称为呼吸链。

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直接由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 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简称底物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线粒体)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过程逐级氧化,最后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使ADP 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第二章

糖酵解作用: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的丙酮酸并提供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糖酵解作用。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也是葡萄糖分解代谢所经历的共同途径。也称为EMP途径。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论有氧还是无氧条件均能发生。乙酰辅酶A经过合成柠檬酸和脱羧、脱氢后,再重复进行,使乙酰辅酶A完全氧化,这个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糖原分解:是指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第三章

在肌肉等组织的细胞内,脂肪酸能够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在某些组织如肝脏细胞内脂肪酸氧化不完全,β—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大于量堆积,而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等中间代谢产物,总称酮体。

第四章

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指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主要在肝、肾中进行

联合脱氨基作用:两种脱氨基方式的联合作用,使氨基酸脱下α-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相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分裂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催化下水解脱掉氨基,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过程,称为嘌呤核苷酸循环。

第六章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有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超量恢复是指运动时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恢复期,不仅可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超过原来水平的恢复现象。

半时反应是指恢复运动时消耗物质二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

当训练计划安排不当,运动负荷量过大,超过运动员机体的承受力时,这样的训练即称为过度训练。

第七章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一半(一条链)是保留亲代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

CHAPTER 8

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尿肌酐系数:24小时每公斤体重排出的尿肌酐的毫克数。

3.辨析

1.影响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表现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2.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为:

酶催化功能的适应:运动神经,激素酶分子(活性增强)促进物质代谢

酶含量的适应:运动训练可以刺激或诱导酶合成量的增加。

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但仍属生理性变化。

3. 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4.一分子G完全氧化可以产生36-38分子的ATP,整个有氧呼吸过程净产生36还是38个A TP取决于糖酵解阶段产生于细胞质中的NADH穿过线粒体膜进入呼吸链时是否消耗能量,按甘油磷酸环路穿过线粒体膜需要消耗2分子A TP,按苹果酸-天冬氨酸环路则不需要消耗ATP。

5.转氨基作用只是将氨基从一个氨基酸转到一个α-酮酸上产生另一个氨基酸,氨基并未脱掉。

6.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7.转氨基作用不仅是体内多数氨基酸脱氨基的重要方式,也是机体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8.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9.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主要通过氨基酸脱氨基和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氨基化来进行。

10.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酸,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11.运动后血乳酸在4 mmol/L左右时,强度低;

血乳酸大于12mmol/L时,强度较大。

血乳酸在10mmol/L左右时,强度中等;

4.简答题:

1.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可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大分子

2.糖酵解与糖的有氧氧化的区别

3. 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 TP?消耗A TP的作用是什么?

1)消耗2ATP

2)消耗ATP作用:

A、提供合成新化学键的能量

B、提供磷酸基团

3) 此过程也叫磷酸化(活化)过程

4.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反应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氢来源于何物?

1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反应的化学本质---还原反应

2氢(NADH+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

5.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能

量来源。

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2-3ATP,糖酵解是短时间(30-90秒)激烈运动时肌肉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中长跑、游泳、球类等项目运动员完成加速和冲刺时,能量的主要来源。6.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形成的能量统计:

糖酵解: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4个ATP,己糖活化消耗2个ATP,脱氢反应产生2个NADH,经电子传递链生成4或6个ATP,净产生6或8个A TP;

Krebs循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2个ATP,脱氢反应产生8个NADH和2个FADH2,8个NADH经电子传递链生成24个A TP,2个FADH2经电子传递链生成4个ATP,净产生30个ATP。

7.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有利于乳酸的利用

8. 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由胞液进入线粒体,转变成乙酰辅酶A;

第三阶段: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进入三羧酸循环而氧化。

9.肌糖元利用时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肌肉纤维类型、运动方式、训练水平、膳食营养和环境条件。

10.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肌糖元的影响?

运动强度增大,肌糖原动员速率相应增大。

1).在90-95%VO2max以上强度运动时,肌糖原消耗速率最大。

2).在65-85% VO2max强度运动时,肌糖原利用与运动持续时间有关。

3).以30% VO2max强度运动时,肌内主要由脂肪酸氧化供能,很少利用肌糖原。

11.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时,肌糖原利用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三个时相:

1)运动最初阶段,糖利用速度最快。

2)随着运动时间延长,糖原分解速率下降.

3)最后阶段,分解速率也大幅度下降,肌内的补偿措施是提高血糖吸收和脂肪动员。

在接近或超过VO2max强度运动时,肌糖原分解速率最快,运动很快达到力竭,但肌糖原决不会耗尽。在中等强度(如75% VO2max强度运动至力竭时,肌糖原消耗最多,最终浓度为10%,接近耗尽。

12.什么是低血糖,高血糖,肾糖阈以及正常血糖值范围是多少?

血糖浓度的正常值为4.4-6.6mmol/L,血糖浓度高于7.2mmol/L,成为高血糖,低于3.

3mmol/L为低血糖。

13.血糖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1)血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用以维持中枢的正常机能。

(2)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

(3)血糖是运动肌的肌外能源物质。

14.乳酸消除的意义?

提供骨骼肌、心肌细胞氧化的底物。

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用以维持血糖水平和促进运动后肌糖原、肝糖原储量的恢复。

肌乳酸不断释放入血液,可以改善肌细胞内环境,保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15. 脂肪酸氧化的基本过程: 1. 脂肪酸的活化

2.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3.脂肪酰辅酶A的β—氧化

4. 三羧酸循环

16. 脂肪酸完全氧化产生A TP的数量计算公式:公式总结:[(n/2)-1] ×(2+3)+ [(n/2) ×12-2

n为碳原子的数目

17. 酮体生成在运动中的意义。

1)、是体内输出脂肪酸的一种形式

2)、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

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

4)、血、尿酮体浓度可评定体内糖储备状况

18. 影响肌细胞内血浆FFA供能的因素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血浆脂肪酸浓度,饮食,耐力训练水平,环境温度

19 氨的去路主要有:

在肝内合成尿素,这是最主要的去路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其它含氮化合物

合成谷氨酰胺

生成尿酸

20. 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有以下三条代谢途径:

经氨基化作用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转变为糖和脂肪

氧化供能

21. 说明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1)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代谢途径

由肌肉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丙酮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成为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丙氨酸是主要的氨基酸糖异生原料。运动时,骨骼肌丙氨酸释放量增加50-500%,且与运动强度成正比关系。

(2)运动时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

A、将运动肌中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转变成丙氨酸,可以减少乳酸的生成量,起着缓解

肌肉内环境酸化和保障分解代谢畅通。

B、肌中氨基酸的 -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促进氨基酸的氧化代谢,并可避免

血氨过度升高。

C、肝内丙氨酸经过糖异生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有利于维持血糖浓度和供中枢、运动肌

吸收利用,对维持运动能力、抗疲劳有重要意义。

22. 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激烈运动和持续、重复性运动均可以引起高血氨。运动时高血氨浓度是中枢产生疲劳的因素之一。较严重的高血氨症明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思维连贯性差,最后失去意识。氨对许多生化反应起不良作用。如氨的增加可降低丙酮酸的利用和减少摄氧量。氨的增加也抑制丙酮酸的羧化作用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从而危及三羧酸循环。

23. 运动引起血尿素浓度升高的机理:

(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加强。转运进肝脏的丙氨酸增多,使尿素生成增多;

(2)运动加速肌肉中酶老化,其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尿素也增多;

(3)长时间激烈运动时,当肌肉能量平衡遭到破坏、A TP不能迅速合成时,生成的AMP

在肌肉中脱氨基也会转变为尿素,使血尿素增加;

(4)运动使肾脏缺血时,血尿素廓清速度减慢,使血尿素滞留。

24. 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

1).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

启动:“最早起动、最快利用”和最大功率输出的特点。

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可达每千克干肌每秒1.6—3.0毫摩尔~P。

可维持最大供能强度运动时间:约6—8秒钟。(磷酸原储量有限,ATP为每千克湿肌

4.7-7.8mmol,CP为每千克湿肌20-30mmol。)

运动项目:与速度、爆发力关系密切之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及柔道。

(在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运动中起主要供能作用。)

供能方式:无需氧参与,直接水解ATP中高能磷酸键,或由CP传至ATP后直接水解。

胞液进行

2).糖酵解供能

启动:以最大强度运动6-8秒时,即可激活,全力运动30-60秒时达最大速率。

输出功率:最大可达每千克干肌每秒1毫摩尔~P。

可维持最大功率的时间:2分钟以内(肌糖原储量为每千克干肌350mmol葡萄糖单位。)运动项目:速度、速度耐力项目,如200—1500米跑、100—200米游泳、短距离速滑等项目;非周期性高体能项目,如摔跤、柔道、拳击、武术等。

供能方式:无需氧的参与,G或Gn经多步反应生成ATP,再由ATP水解供能。胞液进行。

3). 有氧供能

启动:安静时即在运转,只是运转速率等充分调动。

维持运动时间:

肌糖原储量以有氧方式氧化,可供大强度运动1-2小时能量之需。

脂肪储量理论上可供运动的时间不限,其供能随运动强度增加而降低、随运动时间延长而增高。为静息状态与低中强度运动时能量代谢的主要基质。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承担生命活动,故虽能在长于30分钟的激烈运动中供能,但最多不超过总耗能的18%。

输出功率:糖有氧氧化最大输出功率为糖酵解的一半,脂肪氧化最大输出功率为糖有氧氧化的一半。

运动项目:数分钟以上耐力性项目的基本供能系统。

25.用血乳酸指标分析某一运动项目中糖代谢的特点。

正常安静时的血乳酸浓度保持在1-2mmol/L。已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浓度较小,一般不超过4 mmol/L;以无氧酵解系统功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可达15mmol/L,以有氧氧化系统功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的值在4mmol/L。

运动时血乳酸的变化与运动强度有关,从运动进程和方式来讲,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使其上升的起始运动强度约为50-60%VO2MAX,耐力运动员由于有氧代谢能力强,所以使血乳酸浓度升高的起始浓度推迟到60-70% VO2MAX。同时训练水平也影响运动后的血乳酸水平,长时间耐力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上升少,速度型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血乳酸最大浓度也高;耐力型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完成相同亚极量的运动负荷时,其血乳酸浓度值相对比较低。

26. 甘油作为运动补剂的可能机理是什么?

脂解过程中释放的甘油,只在肾、肝等少数组织内氧化利用,而骨骼肌中的甘油释入血液循环到肝脏进行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

甘油通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酵解

甘油作为运动补剂的可能机理:

1)作为糖异生的底物生成葡萄糖,每2分子甘油经糖异生可合成1分子葡萄糖。

2)补充血糖水平,保证运动耐力的正常发挥。

27简述支链氨基酸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1). 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三种必需氨基酸,是长时间持续运动时参与供能的重要氨基酸。肌肉是氧化支链氨基酸的主要组织。每分子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完全氧化分别产生42、43、32分子ATP。

2). 支链氨基酸与中枢疲劳

血浆色氨酸进入大脑时,必须以游离形式,并且与支链氨基酸竞争特异性受体而穿过血脑屏障。色氨酸在体内有多种代谢途径。其中,可以通过脱羧形成5-羟色胺,这是一种可引起中枢疲劳的神经递质;长时间运动时,支链氨基酸参与供能的数量增加,导致血浆支链氨基酸下降从而进入大脑的色氨酸数量增加,引发运动性中枢疲劳

3). 外源性支链氨基酸的补充有助于延缓中枢疲劳的发生,支链氨基酸属于必须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参与机体的供能。因此合理补充支链氨基酸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

28.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评定中,尿肌酐评定法的测定原理与方法是什么?

29.磷酸原商评定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0.有氧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中,乳酸阈用于评定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原理是什么?

【高考生物】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

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运动生物化学复习材料

运动生物化学复习材料 周烨09体教(2)一:名词解释 1、酶: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而蛋白质不一定都具有催化作用。 1、酶促反应: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酶来催化才能进行,人们把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促反应的反应物叫做底物,生成物称为产物。 3、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它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这类酶称为同工酶。 4、限速酶:将催化能力较弱,对整个代谢过程的反应速度起控制作用的酶称为限速酶。 5、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的实质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6、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的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7、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基团全部转移给ADP生成ATP 的方式。 8、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最先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反应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的循环,形成一个连接的不可逆的循环,这个循环就叫做三羧酸循环,又叫做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 10、糖原合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 11、糖异生作用:人体内的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内可以合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12、乳酸循环(cori循环):血乳酸经血液运输至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中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直接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为乳酸循环。 13、乳酸阈:根据血乳酸浓度随着运动强度而变化的特点,在递增强度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上升至大约4m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不同健康水平、不同训练水平的受试者,,乳酸阈的大小也不一样。 14、必需脂肪酸: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并需依靠外界摄取来满足营养需要的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酸。 15、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成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16、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a,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较之前少了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17、脂肪酸的活化:在脂酰辅酶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脂肪酸转变成脂酰辅酶A的过程称为脂肪酸的活化。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

绪论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1、解释人体运动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的知道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效性;二、高度专一性;三、可调控性 一、底物浓度与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水在运动中有何作用?水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等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 运动时,人体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运动能力。 3.无机盐体内有何作用?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无机盐在体内中解离为离子,称为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4.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他们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共有两种形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相同点:1、反应场所都是在线粒体;2、都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 不同点:1、在无氧代谢供能中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为主,而人体所利用的ATP约有90%来自于氧化磷酸化的合成即在有氧代谢中主要提供能量;2、底物水平低磷酸化不需要氧的参与,氧化磷酸化必须要有氧;3、反应的方式不同。 5.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运动对血清酶有何影响? 一、酶催化能力的适应;二、酶含量的适应。 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高 ②、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③、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④、环境: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6.试述ATP的结构与功能。 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其分子结构 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7.酶:酶是生物体的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故又称为细胞呼吸。 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试题答案

附:本文档收集了全网最全的体育科学研究试题及重点,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选择 1、依照文献内容的性质和加工程度,期刊论文应属于( B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2、体育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 C ) A.田径运动 B.球类运动 C.人体运动 D.体操运动 3、特尔菲法是由专家集体进行预测或判断的一种调查形式,它一般要经过多少轮的筛选?( C ) A.1轮 B.1-2轮 C.3-4轮 D.5-6轮 4、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提出各式各样的可能解的一种思维形式,称为( C ) A.反向思维 B.联想 C.发散思维 D.收敛思维 5、论文中采用图时,图号的表示方式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图一 B.图(一) C.图1 D.图(1) 6、文献阅读原则包括计划性、顺序性、批判性和( A ) A.时间性 B.同步性 C.简洁性 D.排他性 7、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将每个群体依序编号,再按纯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取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D ) A.纯随机抽样法 B.系统抽样法 C.分层抽样法 D.整群抽样法 8、解决体育教学、训练等实践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属于( B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实验研究 9、科技论文中的关键词一般为( B ) A.2个 B.3-6个 C.10个 D.根据需要而定 10、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下列哪一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类?( B ) A.人体生理学 B.体育教学论 C.人体解剖学 D.运动生物化学 11、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 C ) A.针对性 B.典型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4、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8、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2、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3、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4、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1、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2017年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试题答案

2017年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试题答案

附:本文档收集了全网最全的体育科学研究试题及重点,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选择 1、依照文献内容的性质和加工程度,期刊论文应属于( B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2、体育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 C ) A.田径运动 B.球类运动 C.人体运动 D.体操运动 3、特尔菲法是由专家集体进行预测或判断的一种调查形式,它一般要经过多少轮的筛选?( C ) A.1轮 B.1-2轮 C.3-4轮 D.5-6轮 4、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提出各式各样的可能解的一种思维形式,称为( C ) A.反向思维 B.联想 C.发散思维 D.收敛思维 5、论文中采用图时,图号的表示方式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图一 B.图(一) C.图1 D.图(1) 6、文献阅读原则包括计划性、顺序性、批判性和( A ) A.时间性 B.同步性 C.简洁性 D.排他性 7、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将每个群体依序编号,再按纯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取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D ) A.纯随机抽样法 B.系统抽样法 C.分层抽样法 D.整群抽样法 8、解决体育教学、训练等实践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属于( B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实验研究 9、科技论文中的关键词一般为( B ) A.2个 B.3-6个 C.10个 D.根据需要而定 10、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下列哪一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类?( B ) A.人体生理学 B.体育教学论 C.人体解剖学 D.运动生物化学

11、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 C ) A.针对性 B.典型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12、根据已知结果设立产生该结果和未产生该结果的两个组,然后调查原因,这种从果到因的调查方法,称为( C ) A.现情调查法 B.前瞻调查法 C.回顾调查法 D.追踪调查法 13、在研究指标中,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是:( A ) A.定类指标 B.定序指标 C.定距指标 D.态度指标 14、科技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以多少为宜?( C ) A.3个 B.5个 C.3~6个 D.8个以上 15、狭义的科学是专指( D ) A.思维科学 B.人文科学 C.技术科学 D.自然科学 16、限定课题研究论域的常见方法包括:定语限定法、副标题法、________法。( D ) A.着重说明 B.框架说明 C.对象限定 D.前言说明 17、为保证样本较好的代表性,排除研究者在抽样过程中的主观意向,严格采用________的抽样方法。( A ) A.随机化 B.简单化 C.分层化 D.群体性 18、科研论文摘要的字数以________为宜。( B ) A.100-200 B.200-300 C.300-400 D.400-500 19、论文中采用表格时,表号的表示方式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表一 B.表(一) C.表1 D.表(1) 20、在研究过程中,要尽量控制无关变量,下面哪一个无关变量属于研究设计方面的无关变量?( B ) A.受试的反作用 B.研究程序安排不当 C.研究实施现场的空间大小 D.研究者的暗示 21、图注即关于图示的注解和说明部分,包括图例、说明和( A ) A.资料来源 B.注释方法 C.文献参考 D.数据引用 22、选择研究课题的首要原则是( B ) A.节约性原则 B.需要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23、事先将研究对象的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依序编号,然后采用抽签的方法或利用随机

关于运动生物化学知识总结

辨析体能、体适能、体质、身体素质。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 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③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④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1] “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在测量上,体适能分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与体重控制三个面向。 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百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磷脂,胆固醇组成,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与血中甘油的运动密切相关 肉毒碱:即肉碱,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帮助脂酰CoA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特殊载体,由赖酸转变而来 必须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 SGOT:即血酪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是具有转氨基作用的一种酶 血脂:人体血浆中所含的脂质,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缺铁性贫血:摄入铁不足导致合成血红蛋白不足所引起的贫血 糖异生作用:体内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维生素: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H,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 酶: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 血尿素氮:人体血浆中的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中的主要终产物,是评价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水平衡: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糖的有氧氧化:糖原或葡萄糖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宏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上的元素 乳酸阈训练:以即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作为训练负荷,不断提高有氧氧化系统能力的训练 乳酸能商:是指当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运动能力 运动性疲劳: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以特点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状态 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物质被,在运动后恢复期,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现超过原来的水平的恢复想象 半时反应:运动中消耗或产生的物质,在运动后恢复期恢复到原来水平的二分之一或生成的代谢产物消除二分之一的时间 中枢疲劳: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的抑制过程,从而影响运动能力的现象

运动生物化学测试题

第一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 A.磷酸化酶 B.肌酸激酶 C.磷酸果糖基酶 D.乳酸脱氢酶 2、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 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 TP 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D.加速新陈代谢 3、乳酸阈(乳酸无氧阈)强度训练,主要发展(C )供能能力的训练 A.磷酸原系统 B.无氧代谢 C.有氧代谢 D.神经系统 4、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趋势是(D) A.上升 B.先不变后上升 C.下降 D.无明显变化 5、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 A.HDL B.CM C.VLDL D.LDL 二.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三个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系统 2.糖酵解是体内组织的葡萄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霉是磷酸果糖激素酶 4.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5.糖异生是非糖物质转变成为葡糖糖/糖原的过程 三.是非题: 1.乳酸在体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的代谢途经属于糖异生过程。(×) 2.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是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3.糖酵解是运动时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的重要能量代谢(×) 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糖是大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四.问答题: 1.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答:(1)糖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对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糖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2.试述耐力训练对肝糖原利用的影响 答:耐力训练适应后,运动肌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提高,引起运动肌吸收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防止肝糖原的过多分解。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 . 第二大组: 一.选择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王凯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课程编号:144213 英文名称:sports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 学分:2 开设专业:休闲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研究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从而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视最新科学成就的介绍和体现体育专业的特点及需要。在体育科学和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初步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 代谢及调节的基本规律。 2.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反兴奋剂及其监测技术、机能监 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等)提供理论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 2.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3.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重点与难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 1.掌握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 2.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3.掌握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4.熟悉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5.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糖代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重点与难点:糖代谢的不同化学途径及其与ATP合成的关系 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 1.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 2.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 3.掌握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 4.理解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酮体代谢的意义;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第四章蛋白质代谢与运动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分子组成和基本代谢过程; 2.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3.了解运动与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适应。 重点与难点: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的规律;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第五章水无机盐维生素的生物化学与运动 1.了解掌握水的生物学功能与对运动能力影响 2.了解掌握无机盐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3.了解掌握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六章酶与激素 1了解酶的特点,理解运动中酶的适应变化及运动对血清酶的影响和应用 2了解运动对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1 一、填空(20分) 1、ATP是生命活动的能源,ATP和CP统称 为。写出ATP的结构式。ATP再合成的途径有、 和。 2、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两类。 3、糖是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动物多糖又称主要贮存于和组织中。血糖是指。 4、糖异生是指,其过程主要在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和。 5、脂肪又称为,其通式是。酮体是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和。酮体主要在组织中生成。 6、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和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和。 7、尿素是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8、乳酸是的最终产物。运动时,是

生成乳酸的主要部位。乳酸的消除途径有、、 、。 二、名词解释(10分) 1、同工酶: 2、氧化磷酸化: 3、血浆脂蛋白: 4、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 5、运动性蛋白尿: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分) 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主要存在于。 A、心肌B、肝脏C、肾脏D、骨骼肌 2、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A、CKB、LDHC、PFKD、HK 3、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有。 A、明显提高ATP酶活性B、明显提高ATP储量 C、提高CK活性D、提高ATP转换速率。 4、导致外周疲劳的代谢因素有。 A、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B、能源物质消耗 C、代谢产物堆积D、5-羟色胺增多 5、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A、高效性B、高度专一性 C、不稳定性D、可调控性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2、辅酶I(NAD+)分子中含维生素PP,其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运动生物化学复习题111

运动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运动时酮体可作为大脑和肌肉组织的重要补充能源。() 2、运动训练时血清GPT增高即可判断肝脏损伤。() 3、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之一,运动时,当蛋白质代谢加强时,血液尿素浓度上升。() 4、400米跑是属于糖酵解代谢类型的运动项目。() 5、肌肉增粗是肌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6、维生素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超量摄取维生素可提高运动能力。() 7、长时间运动的后期,糖异生合成的葡萄糖逐渐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 8、糖贮备的多少是限制极限强度运动能力的主要原因。() 9、被动脱水达体重2%左右时,就会影响长时间的运动能力。()10.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 11、人体内的物质组成不包括维生素。() 12、尽管运动项目不同,但运动时的供能特点是相同的。() 13、耐力性运动时,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糖的作用。() 14、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均可使酶活性失活。() 16、激素和酶极为相似,它们都是蛋白质,都能传递信息。() 17、尽管NADH +H+和FADH2要分别经NDAH和FAD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 但他们释放的能量合成的ATP数是一样的。() 18、丙酮酸、乙酰乙酸、 —羟丁酸总称为酮体。() 19、同等重量的脂肪和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相同。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2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2、运动时的供能系统可分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三个供能系统。()23、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属于糖类,淀粉、纤维素不属于糖类。() 24、常见的低聚糖是麦芽糖、半乳糖和蔗糖。() 25、蛋白质是体内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它承担着生命过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26、运动创伤时血清酶活性出现明显升高。() 27、由于运动训练时代谢加强,运动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非运动员要多。 () 28、以最大速度进行短跑至力竭时,运动肌糖原接近耗尽。() 29、人体内各种能量物质都能以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两种代谢方式氧化供能。() 耐力性运动时,脂肪氧化起着节省糖的作用。() 二. 名词解释 微量元素;血浆脂蛋白;肉毒碱;必需氨基酸;SGOT;血脂;缺铁性贫血;糖异生作用;维生素;血尿素氮;宏量元素;水平衡;糖的有氧氧化;呼吸链;酶;超量恢复;乳酸能商;缺铁性贫血;半时反应;乳酸阈训练;运动性外周疲劳;运动性蛋白尿

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复习 一、单选题: 1. 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E.羟脯氢酸 2.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α-氨基酸 3. 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溶液PH值等于PI 4. 下列关于对谷胱甘肽的叙述中,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C.是一种酸性肽 5. 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是由哪一结构所产生的C.嘌呤、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6.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B.碱基序列 7.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8. 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根本在于它E.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9. 临床上常用辅助治疗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的维生素是C.维生素B6 10. 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可造成神经组织中的丙酮酸和乳酸堆积D. 维生素B1 11.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12.下列哪种因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E.盐析 13. 蛋白质与氨基酸都具有A A.两性 B.双缩脲胍 C.胶体性 D.沉淀作用 E.所列都具有 14.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C A.甲硫氨酸 B.胱氨酸 C.羟脯氨酸 D.同型半胱氨酸 E.精氨酸 15.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 A.赖氨酸取代谷氨酸 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C.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D.蛋氨酸取代谷氨酸 E.苯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16. 关于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构相似 B.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C.抑制作用能用增加底物的办法消除 D.在底物浓度不变情况下,抑制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到抑制作用 E.能与底物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 17.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须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18. 下列关于酶的变构调节,错误的是C A.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B.变构酶多是关键酶(如限速酶),催化的反应常是不可逆反应 C.变构酶催化的反应,其反应动力学是符合米-曼氏方程的 D.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E.变构调节不引起酶的构型变化

运动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化学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2、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简单说,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3生物氧化: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5、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6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运动时肌肉中糖代谢加强,其代谢中间物丙酮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输入到血液中的过程。 7、磷酸原:ATP和CP 的合称,两者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中通过转移磷酸基团的过程释放能量。 8、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9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 10、中枢疲劳:由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疲劳。 11、外周疲劳:指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定收缩强度的现象。 12、糖异生:从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T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T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T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F 5、酶是蛋白质,但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T 6、通过长期训练可以提高酶活性、增加酶含量。T 7、一般意义上的血清酶是指那些在血液中不起催化作用的非功能性酶。T 8、训练引起的酶催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因停训而消退.T 9、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F 10、生物氧化发生的部位在细胞质。F 11、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由有机物脱羧产生,二氧化碳由碳和氧结合生成。F 12、人体所利用的ATP都是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F 1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所需的ATP 主要是以底物 水平磷酸化的方式合成的。T 14、糖类物质就是碳水化合物。F 15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8(10)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以有利于糖的利用和水分的吸收。T 16、血糖是骨骼肌利用的最重要肌内燃料。F 17、常见的低聚糖是麦芽糖、半乳糖和蔗糖。F 18、多糖一般无甜味,而且不易溶于水。T 19、脑组织糖原储量很少,正常大脑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浆游离脂肪酸。F 20、肌糖原可以大量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稳定.F 21、糖酵解的底物在短时间激烈运动中主要是肌糖原。T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 10、脂肪酸的β-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ATP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所构成的循环。 18、脂肪动员: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19、酮体: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20、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 四、辨析题: 1、散手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基本不升高。

北京师范大学751专业综合、933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751专业综合 ——933专业基础 主编:弘毅考研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sj.com/doc/2b16253105.html,

【资料说明】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所有参加过北师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考试的考生都会发现,该校的专业课命题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指定教材上的内容,课本知识大约占到了90%以上,所以考北师大的考生专业课分数普遍较高。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简单对大家来说都简单,研究生考试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如何在试题简单的情况下取得比别人高的分数,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北师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有4科,这在相同专业院校的研究生考试中专业课是最多的,这就给考生的复习增加了难度。虽然试题简单,但是我们在复习阶段需要复习的科目多,内容也多,所以要想考上研究生的秘诀不在于试题的难易,而在于是否能坚持的复习下来,直到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只要我们能高效的、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坚持复习下来,那么专业课考试就不在话下了。 2.考试题型与分值 一共有4科专业课,分为两场考试考察。第一场是《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化学》,总分为150分,其中生理学占到60%,生化占到40%;第二场是《运动解剖学》与《体育保健学》,总分为150分,解剖与保健各占50%。 每场考试的试题题型基本上是不变的,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不出以下几项。包括: (1)名词解释。一般来说有四到六个。大概分值为20分左右。 (2)选择。可能有,一般为五个,大概分值为25分左右。 (3)简答。每科的简答题数目不一样,每年变化较大,一般是4到5个,是考试中分值最高的题型,也是我们应该作为重点的题型。一般分值在60分以上。 (4)论述。一般有两个大论述题,分值是40分。 3.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北师大的专业课没有考试大纲,因此没有重、难点的告知,但大家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掌握各个章节在整个考研中的重要地位。每科的重点章节归纳如下:(1)《运动生理学》重点章节为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10章、第11章、第14章。 (2)《运动生物化学》重点章节为第2章、第3章、第4章、第6章。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重点

绪论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的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的雅科夫列夫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章 人体的物质组成包括水、糖、脂、蛋白质、无机盐以及维生素、激素、核酸等多种化合物酶的化学本质除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 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单纯蛋白酶类和结合蛋白酶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或辅助因子)。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为:酶作用的高度专一性、酶作用的高效性、可调节性及可代谢性以及高度的不稳定性 糖、脂肪与蛋白质是细胞的三大化学燃料,A TP为通用的直接能源。 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氧化能系统。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3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2分子ATP。 一般将水解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高于20.92KJ/mol(5千卡/摩尔)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第二章 糖无氧代谢(糖酵解)过程是在细胞的胞质中进行。 1分子1,6-2磷酸果糖可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4.5~6.7mmo/L 第三章 脂解过程中释放的甘油,只在肾、肝等少数组织内氧化利用,而骨骼肌中的甘油释入血液循环到肝脏进行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4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 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22A TP。 在安静、空腹状态时,人的血浆FFA浓度为6-16mg%(0.1mmol/L)。 第四章 镰刀状贫血病是血红蛋白β链N端第6个氨基酸(Glu)改为Val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类型共分为两种: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与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0.6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3-甲基组氨酸。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3.2-7.0毫摩尔/升 第五章 CP是肌肉内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库,C-CP能量穿梭系统使A TP水解与A TP再合成紧密耦联。

2019年运动生物化学知识总结与学习感受

2019年运动生物化学知识总结与学习感受篇一:关于运动生物化学知识总结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适能是PhysicalFitness的中文翻译,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 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③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④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1] “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在测量上,体适能分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与体重控制三个面向。 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