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3.1平行四边形

项目内容

1.思考:长方形木框两边拉一拉就会变形,变成的形状还是长方形吗?

2.例:量一量,折一折。

分析与解答:

(1)测量。

①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AB=(),AD=()。

②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角的关系:∠A=(),∠B=()。

(2)平行四边形的高。

按以上方法对折后,发现底边完全(),折痕所在的线和底边(),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即平行四边形的()是和底边垂直的线段。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等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和底边垂直的()。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厘米,一边长为16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边、角的概念。学具准备:5根木条。

1.不是长方形。

2.(1)①DC BC②∠C∠D

(2)重合垂直高高

3.线段

4.16厘米47厘米47厘米

3.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项目内容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由它的()和高共同决定。

5.我还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6.填表。

底/cm2118

高/cm389.8

面积/cm2210.793.6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长是5米,高是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方格纸、剪刀。

知识准备:长方形面积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相关知识。

1.略

2.相等底高S=ah

3.ah6424

4.底

5.相等

6.79821.5 5.2

7.5×2.5=12.5(米2)

3.3梯形

项目内容

1.思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

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呢?

2.例:折一折,说一说。

分析与解答:

(1)折叠时,下底折回部分必须与下底完全(),纸条折痕垂直于两底,垂直于两底

的纸条折痕就是梯形的()。

(2)梯形的高的画法: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梯形的一条底边重合,使另一条直角

边经过另一条底边的任意一点,从这点向对应底边作(),这点到对应底边的()就是梯形的高。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的四边形叫作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

的()和(),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

4.找出下图中的梯形,再把底、高和腰标出来。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梯形的特点。

学具准备:梯形模型。

1.梯形

2.(1)重合高(2)垂线垂线段

3.不平行上底下底腰

4.略

3.4梯形的面积项目内容

1.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组成了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a+b)×h÷2。

3.

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某水电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S=(a+b)h÷2

=(+)×()÷2

=10530(m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前提是所用的两个梯形必须是()和

()都完全相同的。

5.求出下列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四张完全相同的梯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知识准备:推导和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90厘米275厘米2

2.形状大小一半

3.36120135

4.形状大小

5.135厘米225.44厘米2

3.5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项目内容

1.下图中,底()与高()对应。

2.思考:用3根长分别是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动

手摆一摆。

3.例:量一量,算一算。(单位:mm)

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分析与解答:

(1)测量填表。

三角形①三角形②

( )( )( )( )( )( )

(2)发现规律。

只有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时,才能摆成三角形。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5.亲自动手操作,一定能找到规律。

6.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中画“√”,不能的画“?”。

7.选3根小木棍围成三角形,可以怎样选?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三角形的认识。学具准备:4组不同的小棒。

参考答案1.c h 2.不能

3.(1)152224202039(2)大于

4.大于

5.略

6.√?√

7.7,8,138,13,,

3.6三角形的分类

项目内容

1.我们学过哪些角?

2.思考:我们戴的红领巾是()三角形。

3.例:观察三角形各内角的大小,并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分析与解答:

(1)填表,将每个三角形各类角的数量填入统计表。

①②③④⑤

锐角个数( )( )( )( )( )

直角个数( )( )( )( )( )

钝角个数( )( )( )( )( )

(2)分类。

观察这些三角形的角,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是()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又可以分为()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6.数一数,填空。

()个锐角三角形

()个直角三角形

()个钝角三角形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学具准备:各样的三角形。

参考答案

1.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钝角

3.(1)323230100000010(2)锐角直角钝角

4.等边

5.等腰三角形

6.242

3.7三角形内角和

项目内容

1.思考: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一共是多少度?

2.例: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是否都相同呢?

分析与解答:

(1)把三角形的3个角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发现这3个角拼成了一个(),所以每个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把三角形按下面方法折一折。

发现这3个角组成了一个(),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4.求三角形中∠1的度数。

5.在下面的()内填上“锐角”“直角”或“钝角”。

∠1、∠2、∠3是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

(1)如果∠1=43°,∠2=47°,那么∠3是()。

(2)如果∠1=64°,∠2=46°,那么∠3是()。

(3)如果∠1=35°,∠2=39°,那么∠3是()。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平角=180°。学具准备:三角形纸片。

1.180°

2.(1)平角180(2)平角180

3.180°

4.110°85°62°

5.(1)直角(2)锐角(3)钝角

3.8三角形高的画法

项目内容

1.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多少条边,多少个角?

2.思考: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3.例:怎样画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分析与解答:

(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确定的底(),沿着这条底平移三角板,使另

一条直角边经过这条底所对的()。从顶点向底边画一条(),顶点到底边的垂线段就是三角形的()。

(2)不同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关系。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可以选三角形的任意一边为底,从底所对的顶点到底边的垂直

线段就是三角形的底所对应的高,三角形有()条高。

5.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对的画“√”。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三角形边和角的知识。

学具准备:三角板、剪刀。

1.四条边四个角

2.三条边三个角

3.(1)重合顶点垂线高(2)略

4.3

5.()(√)()(√)

3.9三角形的面积

项目内容

1.求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其中一个三角形面积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即S=()。

3.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3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1650(厘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必须是两个()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三种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识准备:推导和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

1.960厘米2

2.底高2倍2ah÷2

3.ah÷2100332

4.完全相同

5.3

6.8厘米2105厘米2

3.10组合图形的面积

项目内容

1.用公式表示各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2.认识组合图形。

是由()组合成的。是由()组合成的。

3.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形和一个()形的组合。列式为()+()

=()

=()

也可以把上图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梯形的上底是()米,下底是()米,高是()米。

列式为(5+7)×2.5÷2×2=()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若干个我们学过

的图形,把各个面积();也可以把组合图形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减去补上的空白图形面积。

5.

做一面中队旗用多少布?

6.

一个指示牌的形状是一个组合图形,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温馨

知识准备: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

提示

1.底×高底×高÷2

2.两个梯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3.三角正方5×2÷25×55+253057 2.530

4.相加

5.30×2×80-30×2×20÷2=4200(厘米2)

6.300厘米2

3.11千米2和公顷

项目内容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张身份证的面积大约是45()。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4()。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200()。

3.认识千米2和公顷。

(1)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千米2。边长是100米的

正方形面积是1()。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米2。1公顷=()米2,1千米2=()公

顷。

4.公顷和千米2有多大。

(1)一个教室的面积约50米2,()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1公顷。

(2)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米2,()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千米2。

5.常用的较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千米2,其中1公顷=()米2,1千米2=()公

顷。

6.单位换算。

2米2=()分米2

9分米2=()厘米2

400分米2=()米2

5千米2=()公顷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大树高16()。蜡笔长1()。

字典厚5()。果园的面积是3()。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

温馨

知识准备: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提示

参考答案

1.米2、分米2和厘米2

2.厘米2分米2米2

3.(1)公顷千米2(2)10000100

4.(1)200(2)140

5.10000100

6.2009004500

7.米分米厘米公顷米2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北京市2018-2019【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宝坻区黑狼口中学理化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学科:物理授课教师:刘宝军刘树辉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田柳一中李凤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因数和倍数复习

重点提示: 在自然数中,0是一个特殊的数。0乘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0是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0自然数都是0的因数,因此,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不包括0的自然数。 知识巧记: 因数和倍数, 单独不存在, 互相来依靠, 永远不分开。 重点提示: 一个非0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 易错题: 判断: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 )。 错解分析:没有注意自然数0,0是最小的偶数。 正确答案:? 重点提示: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二、质数与合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也叫素数)。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质数与合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质数,也没有最大的合数。 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如果按照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把自然数(0除外)分类,那么自然数可以分成3类。 (1)1(只有1个因数) (2)质数(只有2个因数) (3)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6.如果按照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类,可以分成2类。 (1)奇数(不是2的倍数) (2)偶数(是2的倍数) 三、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2)筛选法: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数的因数,再从中圈出较大数的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3)用短除法来求最大公因数。举例: 用18和24公有的质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除这两个数,除到这两个数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即2×3=6。 3.最大公因数的表示方法。 如:4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2,可记作:(4,6)=2。 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 (1)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四、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课练试题(全册)

1.1 口算乘法 1.口算50×3就是把50看成﹙﹚个十,50×3也就是﹙﹚个十×3=﹙﹚个十=﹙﹚。 2.一个数乘一位数,这个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 A.一定有1个0 B.至少有1个0 C.一定有两个0 3.直接写得数。 50×4= 900×5= 300×0= 0×8+9= 5×8+8= 6×8-12 4.在○里填上“>” “<”或“=”。 80○10×6 50×2○100 300×4○900 5300○600×9 954○500×2 400×2○400+2 【答案】 1.5 5 15 150 2.B 3. 200 4500 0 9 48 36 4.>=><<> 1.2 笔算乘法(1) 1.在笔算23×2时,先计算3乘2,是表示有2个3相加,再计算2乘2,是表示有( )个( )相加,最后再把( )和( )加起来,得()。 2.列竖式计算 32×3=213×3=242×2=

3.一个因数是234,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4. 小红每天写23个大字,3天一共可以写多少个大字? 答案】 1.2 20 6 40 46 2.96 639 484 3. 234×2=468 4. 23×3=69(个) 1.3 笔算乘法(2) 1.26的3倍是();4个214的和是()。 2.列竖式计算。 44×3=132×4=316×2= 3. 3个224是多少? 4. 三年一班有70人,星期天要乘车去参观科技城。他们租6辆车够吗? 限乘12人

【答案】 1.78 854 2.132 528 632 3. 224×3=672 4. 12×6=72(人)72>70,不够。 1.4 估算 1. 估算198×4时,把198看作(),结果是()。 2.估算下列各题 53×8≈ 64×7≈ 78×9≈ 501×6≈ 310×9≈ 699×8≈ 3. 890乘8的积大约是多少? 4.一个汽车过路费收费站,昨天过了897辆车,每辆车收费8元,昨天大约收费多少元? 【答案】 1.200 800 2.400 420 720 3000 2700 5600 3. 890×9≈8100 4. 897×8≈7200(元) 1.5 和0有关的笔算乘法 1. 0乘以任何数都得()。 2.用竖式计算。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 从装满红球的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B.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3 C. 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新闻 D. 通常情况下,自来水在10℃就结冰 3.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 A. x≥2 B. x≤2 C. x>2 D. x<2 4.如图所示,△ABC中AC边上的高线是( ) A. 线段DA B. 线段BA C. 线段BC D. 线段BD 5.小明的妈妈让他在无法看到袋子里糖果的情形下从中任抽一颗.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糖果,它们的大小、形状、质量等都相同.如果袋中所有糖果数量统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可能性为( ) A. 5 18 B. 1 15 C. 2 15 D. 1 3 6.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A. B. C. D. 7.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小明的办法是在地面上取一点O,连接OA,OB,测得OB=15.1m,OA=25.6m.这样小明估算出A,B间的距离不会大于() A. 26m B. 38m C. 40m D. 41m 8.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2和10,则b的面积为() A. 8 B. C. D. 12 二、填空题(本题共22分) 9. 2的相反数是______. 10.当分式 2 1 x x - + 的值为0时,x的值为. 11.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的1×2的网格格点(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放三枚棋子,按图所示的位置已放置了两枚棋子,如果第三枚棋子随机放在其余格点上,那么以这三枚棋子所在的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为____. 12.用一条长为16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一边的长为4cm,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13.如图,△ABC中,BC边所在直线上的高是线段_____.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生五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24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2份) 2.第二单元使用(2份) 3.第三单元使用(2份) 4.第四单元使用(2份) 5.第五单元使用(2份) 6.第六单元使用(1份) 7.期中检测卷(2份) 8.期末检测卷(2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50×0.04= 80×0.3= 1.1×9= 二、填空题。 1.13.65乘()是1365;6.8除以()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中有()位小数,5.2×4.76的积中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0.13×0.28=() 13×2.8=()0.013×28=() 0.13×2.8=() 1.3×0.028=()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0.03与0.04的积是0.12。()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3.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63)=4.8×37+4.8×63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五、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 6.3 2.3×010.58×5.5 5.5×2 0.23×10.230.23×1.1 2.3×0.1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练习

a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ABC 记作:△ABC 。 2、相关概念: 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分类: ? ? ? ?????等边三角形一般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边分:三角形)1( ?? ? ? ? ???? ?钝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般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按角分:三角形)2(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运用) 几何语言: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则a+b>c,a+c>b, b+c>a. 2、三边关系也可表述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图形、数学语言、证明)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证明方法) 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以及证明方法 四、三角形的三线: 问题1、如何作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 问题2、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各有多少条,它们的交点在什么位置? 问题3、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应用? 问题4、高有什么应用?(等面积法) 五、三角形的稳定性 C B A

例题与练习 例1、如图,在△ABC 中,D 、E 是BC 、AC 上的两点,连接BE 、AD 交于点F 。 问:(1)、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把它们表示出来。 (2)、△AEF 的三条边是什么?三个角是什么? 练习:1右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2.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例2、已知线段a b c 满足a+b+c=24cm, a:b=3:4, b+2a=2c ,问能否以a 、b 、 c 为三边组成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这三边,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练习 1、四组线段的长度分别为2,3,4;3,4,7; 2,6,4;7,10,2。其中能摆成三角形的有( ) A .一组 B .二组 C .三组 D .四组 2、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3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9厘米和8厘米,第三边与其中一边相等,那么第三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 A 、13 B 、17 C 、13或17 D 、不能确定 5.长为11,8,6,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 种选法,它们分别是 6.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 例3、在△ABC 中,∠A :∠B :∠C=1:2:3,求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并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 (1)C B A C B A (2)C B A (3)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3.1平行四边形 项目内容 1.思考:长方形木框两边拉一拉就会变形,变成的形状还是长方形吗? 2.例:量一量,折一折。 分析与解答: (1)测量。 ①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AB=(),AD=()。 ②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角的关系:∠A=(),∠B=()。 (2)平行四边形的高。 按以上方法对折后,发现底边完全(),折痕所在的线和底边(),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即平行四边形的()是和底边垂直的线段。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等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和底边垂直的()。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厘米,一边长为16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边、角的概念。学具准备:5根木条。

1.不是长方形。 2.(1)①DC BC②∠C∠D (2)重合垂直高高 3.线段 4.16厘米47厘米47厘米 3.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项目内容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由它的()和高共同决定。 5.我还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6.填表。 底/cm2118 高/cm389.8 面积/cm2210.793.6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长是5米,高是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方格纸、剪刀。 知识准备:长方形面积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相关知识。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十五章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常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常量。 2.变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变量。 3.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中,有,对于变量x的, 变量y,我们就把称为自变量,称 为因变量,是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⑵; ⑶. 4.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x A ,)0、(2x B ,)0,则__________=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0P ,)1y 、(0Q ,)2y ,则__________=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x M ,)0、(0N ,)y ,则__________=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x P ,)y 到x 轴的距离_____=d ; ②点(x P ,)y 到y 轴的距离_____=d 。 ⑵点(x P ,)y 到原点的距离_____=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一般地,如果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时 ,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19.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O x y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 乘法 【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12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解析: 因为要写的算式是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2哦, 只要运用表内乘法,找出积是12的两个数,然后 把两个因数中的一个写成整十数就可以了。积是 12的口诀有两句,在其中一个因数的末尾加上0, 每句口诀都有两种写法,共能写出4道算式。 解答: 20×6=120 60×2=120 30×4=120 40×3=120 【例2】竖式计算。 47×2= 503×3= 340×5= 解析: 依次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要 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有进位的不要忘记 加上进位数,如果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要在本位上写0占位,如果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一可以按照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方法二一位数和多位数0前面的第一个数字对齐,与哪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下面。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解答: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03+604+605+606+607=605×□ 解析: 607减去2加到603上,凑成两个605;606减去 1加到604上,凑成两个605;再加上中间的那个 605,总共5个605,列式为605×5,结果是3025解答: 5 3025 【例4】开心玩具店新进了一批玩具,其中玩具机器人有17个,每个玩具机器人的售价是8元,这些玩具机器人能卖多少钱?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编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小化大除进率,大化小乘进率”。 2、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其中: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8人,五①班35人,二②班33人。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学期要继续抓好养成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四、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初步了解密铺、鸡兔同笼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方程 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采取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课内外作业均要精心设计,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3.重视平时的审题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4.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5.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新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得数。 32×3=600×4=0×60=80×4= 102×4=700×7=50×3=23×3= 146×0=403×2=120×3= 179+0= 2000×4=80×5=500×4=9×1000= 二、填空题。 1.8个40是( ),900的3倍是( )。 2.0和( )相乘都得0。 3.76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502×4的积的中间有( )个0。 4.一个保温杯98元,王阿姨买了7个,大约需要( )元。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 6.明明一家三口乘火车去上海旅游,每张火车票124元,他们一家来回买车票要花( )元。 7.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 8.36+37+38+39+40=( )×5=( ) 401+402+403+404+405+406+407=( )×7=( ) 9.找规律,填一填。 5 7 48 54 6 6 135 25 35 三、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会比其中每一个因数都大。( ) 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3.1000×0=1×0( ) 4.342×4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5.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只有1个0。( ) 四、用竖式计算。 375×5=280×4=856×7= 608×9=549×4=860×5=

五、在里填上“>”“<”或“=”。 189×4800250×01×250 260×3206×3270×51250 305×6306×578×99×78 2000506×4350×4340×5六、算一算,填一填。 物品 价格/元98元 150 元 228 元 109 元185元 购买 数量5个4副3副8个6个 总钱 数 七、解决问题。 1.一个地下停车场有3层,平均每层有108个停车位。这个停车场一共可停放多少辆车? 2.运石榴。

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测试卷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一个苹果的体积大约是200( ),一台冰箱的容积大约是258( )。 2.3.85 m3=( )dm3 4.04 L=( )L( )mL 38000 cm3=( )dm30.52 m3=( )dm3=( )L 3.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0.6平方分米,这根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包装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5分米、4分米、3分米,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占地面积最大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个茶杯的容积是500升。( ) 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 3.容器的容积一定比它的体积小。( ) 4.两个表面积相等的正方体,它们的棱长一定相等。(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下面用12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中,( )的表面积最小。 A. B. C. 2.将一块木料沿虚线切成4小块木料(如下图),切成的小长方体木料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长方体木料的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A. 300 B. 400 C. 600 D. 500

3.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纸盒中,最多能装下( )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纸盒的厚度忽略不计) A. 12 B. 18 C. 72 D. 24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1. 2. 五、解决问题。 1.少先队要把一个棱长为46厘米的正方体纸箱的各面都粘上红纸,把它作为给希望小学募捐的“爱心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 2.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钢材重7.8克,那么下面这根钢材有多重?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手册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 1.积的变化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它们的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 几 ,它们的积不变。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二、小数乘小数 1.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在积的前面用0补位。 (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把0去掉。 2.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一个因数大于 ......1,..积大于另一个因 ....... 重点提示: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 .............. 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要点提示: 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 定要先点积中的小数点 ........,.再去掉小数部 ...... 分末尾的 ....0.。. 知识巧记: 小数乘法并不难, 关键点好小数点; 因数小数位数和, 等同积中小数位; 积中位数如不够, 用0补足再点点; 如果因数不为0, 一个因数大于1, 另一个因数小于积; 一个因数小于1,

14.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教案

14.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经历抛钢镚实验、掷骰子实验和转盘实验的简单过程,能够列出简单实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2、能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数值表示及其表示方法; 3、在求日常生活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求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电子表格、钢镚、转盘、骰子、几何画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观察: 通过大量的数学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的求法是由事件的结构决定的。 1.实验一、抛钢镚实验: 事件,在你做的实验中各成功几次。 现在活动开始,小华与小明各就各位。一位同学抛10次,另一个做记录。 教师提问:凭我们的经验,你能猜测成功的次数是多少吗? (我们把出正面朝上就说它实验成功,否则就是失败。) 预期结果:同学们猜测成功的结果是各式各样的,最好有人说出“2 1”, 老师让他分析原因: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所以出现“正面朝上”可能性应为2 1。 教师让学生记住这个猜测,看经过实验是否与他们所猜的结果符合。 事实结果:小华、小明各经过10次实验,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小华的l0次实验中,成功4次,成功的频率(以下称成功率)l0次中的4次,也就是40%。 小明的10次实验中,成功7次,成功率为70%。小华与小明成功率的差距为30%。 2个人扩大到40个人,看看下面的实验结果。 累计出每个同学的实验结果,计算实验累计进行10次、20次、30次……400次时成功率,并画出成功率随实验总次数变化的折线统计图,以了解随着次数的增加,成功率是如何变化的。 从图可以看出实验次数在10次、30次、50次时,实验的成功率变化比较大,表现出“波澜起伏”,但是到了190次以后实验的成功率变动明显减小,表现为“风平浪静”,差不多都稳定在0.50这条水平线附近。 教师问:这个成功率与同学们刚才的猜测接近吗? 因为,成功率有这样趋于稳定的特点,所以,我们以后就用平稳时的成功率表示这一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实验二、掷骰子实验: 问题:任意掷一枚骰子,求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4点”朝上; (2)奇数点朝上. (道理与抛钢镚类似,就不再全班试验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即可。) 解:因为任意掷一枚骰子,点数朝上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6个, 即:“1点”、“2点”、“3点”、“4点”、“5点”、“6点”,而且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其中,出现“4点”朝上的结果有1个,出现“奇数点”朝上的结果有3个. 所以,“4点朝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 6 1: “奇数点朝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5.063 . 3.实验三、我们做四选一的选择题时,随意选一个答案,那么正确率会是多少? 4.实验四、转盘实验:盘面上有8个全等的扇形区域,点击鼠标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全册)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1. 填写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 ) ) ( ) 2. 一个棱长是3m 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 )m ,其中一个面的面积是( )㎡。 3.将两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4.计算下列图形的体积。 长方体有( ) 个面, ( )个顶点,相对的面( ) 。 3m

5. 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4分米,如果每升油重0.75千克,这个油箱最多可装油多少千克?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8dm 3=( )L =( )ml 20升=( )立方分米=( )立方米 42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升=( )毫升=( )立方厘米 4.08升=( )升( )毫升 0.79立方米=( )立方分米 7. 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盒子,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 8. 填一填。 (1) 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 (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 ),用一个长度表示一定的( )。 ③根据( )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 )顺次连接起来。 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 ),并标出图例。

9. ①从统计图上看,2009年科技馆接待中小学生多少万人? ②来科技馆参观的中小学生人数呈现什么趋势? ③哪几个时间段人数上升的同样多? 10.小红和小芳两人玩摸球游戏,在盒子里放红色球和黄色球共6个(只有颜色不同,外形完全一样),每人各摸10次,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记下颜色再放回去。摸到红色球次数多为小红胜,摸到黄色球次数多为小芳胜。请按下面要求设计如何在盒子中放彩色球。 ①放进的球要使小红胜的可能性比小芳大。 ②放进的球要使小芳胜的可能性比小红大。 ③放进的球要使小红、小芳胜的可能性一样大。 11. 在100以内,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奇数是( )。 A . 95 B. 90 C. 75 023*******××市科技馆接待中小学生人数统计图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北京课改版3数上-衔接题【新版】

北京课改版3上衔接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算一算。 47厘米-39厘米=()厘米 4米-8分米=()分米 2分米-7厘米=()厘米 1千米-120米=()米 54毫米+46毫米=()厘米 57毫米+17毫米=()毫米3.(1)估一估,连一连。 (2)连一连。 (3)看一看,想一想。

①数一数2012年年历中每月的天数,发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2月有29天。通过观察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表,你发现了一年有()个月;发现2012年2月是28天,2013年2月是29天;其他月份的天数都相同。不管哪一年,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7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这4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②巧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左手握拳,如下图: 在左手的拳头上依次数出12个月份,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开始,是1月,凹下去 的地方是2月,以此类推数3月、4月、5月、6月、7月,然后还是从右边数1 月份的地方接着数8月、9月、10月、11月、12月。凡数到凸起的地方就为大 月,每月31天,凹下去的地方为小月,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方法二:歌诀记忆法:根据大月、小月的特点,可以编一些歌诀和顺口溜帮助记 忆。 歌诀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就是12月。

歌诀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说明:7月份前的单月(包括7月)和7月份后的双月都是大月。 ③当2月有28天,全年天数=31×7+30×4+28=365(天);2月有29天,全年天数=365+1=366(天) (4)做一做,观察2017年的年历。 ①一年有()个月。 ②有31天的月份是()月,有30天的月份有()。 ③2017年的2月有()天,这一年一共有()天。 ④4、5、6三个月共有()天。 ⑤2017年的教师节是星期()。 ⑥12月有()个星期零()天。 4.(1)画一画。 ①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2个不同的直角。

(完整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超经典,推荐文档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的概念 函数和函数的图像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十五章 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 常量:在一个 过程中, 的量叫做常量。 2. 变量:在一个 过程中, 的量叫做变量。 3. 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 中,有 ,对于变量 x 的 ,变量 y ,我们就把 称为自变量, 称为因变量, 是 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 ⑵ ; ⑶ . 4. 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 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图像法 列表法 函数的表示法 解析法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概念 函数 变量和常量 函数图像画法 函数的图像 平面直角坐标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7.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第二象限内的点; 第三象限内的点; 第四象限内的点。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y 轴上的点。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A(x1,0)、B(x2,0),则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P(0 ,y1)、Q(0 ,y2),则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M (x ,0)、N (0 ,y),则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P(x ,y)到x 轴的距离d =; ②点P(x ,y)到y 轴的距离d =。 ⑵点P(x ,y)到原点的距离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一组对应值;反之,以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⑵;⑶.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的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